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ILY 中国商务新闻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http://www.comnews.cn 56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执行主编:徐若滨 责任编辑:伊佳 美编:李晓芳 制作:李勋 本报记者 张卓敏 感受过了首届进博会的热度,成都的展 商们意犹未尽,截止 9 月 30 日,成都进博会报 名采购商 1928 家、人员 3477 人。“从成都走 向世界,从成都走进中国。”去年对接会上,成 都及其腹地巨大的市场成为进博会上国外商 品争相拓展的地区。四川相关企业与澳大利 亚、美国等企业共有7个项目集中签约。其 中,贸易类 5 个、投资类 2 个;涉及葡萄酒及农 副产品进口、化工产品、智能制造、整车生产 及组装、文化旅游、大数据等行业。。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成 都 2018 年 GDP 首次突破 1.5 万亿,实现货物 贸 易 进 出 口 总 额 4983.2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26.4%,其中进口额为2236.3亿元,同比增长 19.2%。世界 500 强企业中 296 家在成都落 户。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GDP达到1.2万 亿,增长 8.1%,增速高于全国 1.9 个百分点, 总量排第七,在前十城市增幅居首位。 成都:快速发展的活力之城 当前,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走向国际 消费中心城市,而新一轮的城市能级竞争也 日趋激烈。“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陆海内外 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成都 由第一轮开放的“内陆腹地”跃升为第二轮开 放的“前沿高地”,作为中国距离欧洲最近的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为成 都融入全球提供了时代机遇,也为世界深耕 中国西部提供了战略支点。 目前,成都具有覆盖全球的航空和铁路 体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349条, 其中国际航线121条,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 5295 万人次,国际(地区)旅客近 600 万人 次,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4位。正在建设 的城市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2021年 投入运营后,未来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5亿人 次,年货运吞吐量可达450万吨。中蓉欧班 列已联通亚欧国家26个城市、中国境内14个 城市,今年 1-9 月,中欧班列共计开行 1047 列,同比增长19.8%,运输货值41.47亿美元, 增长6.88%,运输货值及重载率增速全国第 一。稳定运行经北部湾、大湾区联通东盟各国 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开行 632 列,其 中成都—钦州往返开行400列,同比增长 177.8%,重载率和外贸货物占比均达100%。 重点打造 7 条国际铁路通道和 5 条国际铁海联 运通道,形成连接亚欧大陆、泛欧泛亚直达、国 内互联互通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心,成都国际铁 路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居中国第一。 首届进博会上,境外高科技设备和技术 的引入,也促进着成都产业升级,对其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据成都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拥有以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主要形态 的现代产业体系,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 备制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新兴金融、现代 物流等 7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 涵盖了芯片设计、元器件制造、终端产品软件 开发与服务全产业链条,汽车年产130万台整 车。目前,成都正加快发展医药健康、新型材 料、绿色食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成都:市场巨大的消费之城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 经济活力的缩影。成都这座消费的城市不只 覆盖2000多万的城市管理人群,还辐射到四 川省超8000万的消费人口,以及中国西部4 亿人口的市场。作为国内热门的旅游城市, 成都有超过15万家餐馆,每年平均接待海内 外游客超过 2 亿人次。 继上海、北京之后,成都在今年明确将大 力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以“两店”经济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记者了解到, 今年4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 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1 年,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 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超过 200 个、发展特色小店超过 300 个,其中引进 国际首店及世界品牌100个”的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成都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为 6801.8 亿元,同比增长 10%,位列副 省级城市第三位。今年1-9月,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达 5429 亿元,同比增长 9.7%,在全 国排第三名。同时,作为中西部第一个布局 首店经济的城市,成都去年吸引200家首店, 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位列全 国第四。截至9月,这一数据就 被刷新到371家,排名全国第 三。全市有85家购物中心,吸引 了全球 80%以上知名品牌聚集,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时尚之城”。 “成都的市场活力很大,从 消费领域来说,引入境外优质的 生活类品牌产品,对成都市民的 消费升级有很积极的影响。”成都市商务委局 副局长尹建在首届进博会上曾表示。 成都正在着力塑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商 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产品体系,彰显成都消 费、成 都 服 务 的 品 牌 魅 力 和 影 响 力 。 2018 年,成都举办重大展会活动 682 个,会展业总 收入1090.8亿元,首次实现会展经济年度总 收入突破千亿元、参展参会总人数突破一亿 人次、展出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 成都:面向世界的开放之城 成都是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现有17 家外国领事机构,93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 关系城市,与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 系,现在规划建设45个国际社区。 并为外籍人才在成都工作开辟绿色 通道。 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成都分公司销售负责人汪浩透 露,公司今年进博会参展面 积从首届100 平米增加到 400 平米,将在打印、制 造、环境、医疗四个领 域展示更多的新产品。 成都十分注重国际 经贸交流活动。今年1-7 月,先后在境外开展各类经贸促进活动26 场,组织12家企业赴阿根廷、西班牙开展系 列经贸促进活动,壹玖壹玖13亿元酒类采购 协议等多项出访成果落地。组织20 余家成 都企业赴沙特、阿联酋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 动,取得较好成效。组织19家成都企业赴英 国、比利时、芬兰开展推介交流活动,签署多 项合作协议。同时邀请各国企业负责人在成 都考察体验寻求经贸合作。并在成都举办 “成都国际商务体验行”活动4场,联合市政 府 外 办 组 织 开 展“2019 成 都 东 盟 经 贸 合 作 周”活动。 成都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截止目 前,成都企业在全球已设立各类公司800余 家,备案投资总额达 280 亿美元,分布在 92 个国家和地区。 自古以来,“天府之国”成都就经济发达、商贸繁荣,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传统重镇;而如今,成都则是对标世界、 领跑西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千年商都”底蕴 的成都,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与时俱进,拔节生长。“一带 一路”让成都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目 前,成都正聚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加快建设国家中心 城市,力争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携手新时代 共享好未来 本报记者 张卓敏 近日,成都市外贸成绩单出炉。今年前三 季度,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156.1亿元,同 比增长18.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6位。 其中,进口 1819.5 亿元,同比增长 12.1%,占全 省 进 口 值 的 87.9% 。 9 月 当 月 ,成 都 外 贸 进 口 235.3 亿元,同比增长 12.8%,环比增长 10.5%, 累计进口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 速。此外,成都加工贸易比重也持续上升,由去 年同期的64.9%升至68.6%,加工贸易进口快速 增长,增幅达 28.1%。 当前成都正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外 贸转型升级、贸易多元化进程加快。截止9月, 成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2.1%、 21.6%。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增长 26%, 进出口规模已连续 18 个月居全国综合保税区首 位。新引进国际贸易企业56家,新增外贸实绩 企业 258 家,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市 场采购贸易、二手汽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服务 贸易出口约31.3亿美元,增长14.1%,跨境电商 交易额150.84亿元,增长89.26%。 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成绩单,既是对过去成 都外贸进口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消费活力的 “剧透”。 成都进口“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首先 得益于政策效应持续的释放。去年以来,我国 两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出台一系列自 主降低关税政策,两次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 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 力。随着口岸提效降费深入实施,今年以 来,成都航空口岸运营主体下调国际进出 港货物装卸处置费约50%,铁路口岸下调 约30%,公路口岸下调约20%。今年6月, 成都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 分别压缩 73%、75%。 高新综保区就是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 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 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自2010年获批成立,经历8年发 展,成都高新综保区就冲刺到全国综保区之首,而 且连续 15 个月摘得“桂冠”。世界 500 强企业如 英特尔、戴尔、仁宝等入驻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加 工贸易产业配套链,产业链更趋完善,产业聚集效 应更加凸显,产业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不同于其他综保区,成都高新综保区具有 “一园四区”的独特性。为实现各区块间货物频 繁便捷流转,成都海关开展“区区流转”创新项 目,有效解决了四个区块之间货物快速流转问 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区区流转”模式下,企 业操作环节由 10 个减为 6 个,时间节约 30 到 60 分钟,每辆运输车节省费用100元。 通道畅,贸易兴。如今,成都拥有完善的进 口商品指定口岸和综合服务体系。成都的中欧班 列累计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南向至东南亚 的国际班列每周2列双向开行。成都新开通“蓉 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已 通达24个境外城市,全年开行2619列、 增长159.3%,综合重载率达77.4%。 此外,成都 2018年新开通了12条 国际定期直飞航线,国际(地区)航线数量 达到114条,全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 599.8 万人次、增长 11.1%,货邮吞吐量 13.3万吨、增长13.7%。依托成都与东盟 之间搭建起的便捷空中桥梁,东盟国家 的更多优质水果等进口商品进入到成都 市场。进口海鲜产品从东盟国家直接飞 抵成都,能够实现当天打捞当天上市。 以进博会为契机,成都积极打造着各类 国际进口商品销售中心,充分发挥平台和区 位优势,促进成都企业与欧洲、南亚等国家 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成都国际铁路港成功打通白俄罗斯 肉类进口通道,保障四川进口肉类消费需 求,该港口全面打通欧洲、中东、北美三 大平行进口汽车渠道,常态化进口沃尔 沃、奥迪、宝马等大贸车。通过成都国 际铁路港葡萄酒年进口量占四川 份额63%,奶粉年进口量占四川 份额70%,累计进口1万余吨。 成都国际铁路港还成立“中欧班 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俄 罗斯纸浆等大宗商品进口专列, 今年前半年进口俄罗斯木材29 万立方米。 此外,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 江片区的新华全球购门店,主营 进口食品、日用品、化妆品、家居 用品、轻奢品等近15000种全进 口欧洲、澳洲、日韩、北美、南美 产品。成都国际商贸城一直在 积极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中心, 目前西班牙商品馆已经开业, 印度商品馆、南亚商品馆、平 行进口汽车馆、义乌外贸商 品馆、欧洲进口商品馆合作 事宜正在依次推进。 成 都 是 中 国(四 川)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 正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 化法治化国际化,着力提升 政府服务外商投资的办事 效率,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 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 就是从成都开始的。”成都伊 藤洋华堂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亚 美这样描述成都对于伊藤洋华 堂在市场布局上的重要性。世 界 500 强 企 业 伊 藤 洋 华 堂 从 1997年开始从成都进入中国的, 目前在成都已有7家店,布局了不 同的业态。 据成都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 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6723.9 亿元,同比增长 9%;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 投资 5017.0 亿元,同比增长 12.5%;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29.1 亿元,同比增长 9.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56.1亿元,同 比增长 18.6%。 随着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 进。今年新投运伊藤广场等高端商业项目 7 个,新增商业面积36.5万平米。新签约东门市 井现代社区、中国川菜创研基地等9个美食之 都载体建设项目,新引进澳门星记猪骨、西班牙帕蒂 仕长、梅赛德斯奔驰餐厅等知名美食品牌22个,1- 8 月,全市餐饮业迅猛增长,实现收入 726.2 亿元,同 比增长24.7%。加快实施首店招引和小店培育计 划,1-9 月,新引进各类首店 371 家,全球、中国首店 数量居全国第三。新开业盒马鲜生等社区商业新业 态新模式店近 600 个。 成都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引领,瞄准产业链 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强化外资招 引,加速聚集更多高质量要素、高层级项目、高能级企 业。截至 9 月,新引进中国服务业 500 强企业 108 家, 在蓉中国服务业 500 强企业增至 271 家。举办 TOD 商业发展大会和成都商务荟,承办全球商业地产大 会,发布服务业投资机会清单,发布首份公园商业机 会清单,推介成都投资环境。新引进北京华联SKP等 高端商业项目4个、香港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6 个。完善28个现代服务业产业功能区,对接目标企 业300余家,新签约产业功能区产业化项目44个。 “结合未来成都将大力发展的TOD经济,我们 也正在和轨道设计、建筑、运营公司一起参与到商业 总设计和总构造中去。”黄亚美介绍道,今明年成都 伊藤洋华堂将开更多的食品店,加快在蓉发展。在 黄亚美看来,成都的发展环境很好,城市机会很大, 让伊藤看到了更多的投资前景和发展信心。 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成都 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欧班列集拼集运 新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等 2 项改革试点经验获 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 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 合金融服务”等3项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 批最佳实践案例,列全国自贸试验区城市第二。 毕马威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以世界银行营商环 境评估体系为参考,结合成都自贸试验区特色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开展独立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根据世 界银行去年 10 月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估结果 为参照,成都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便利度分 数为77.77分,模拟国际排名第30名。并形 成了《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环境建设白 皮书(2017-2018)》,是全国首部全视角评 价自贸试验区法治环境建设的白皮书。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 迅速,城市力量鲜活,我们还希望立足成都 去探索、发展整个川渝以及西南市场。”黄 亚美说。不仅在成都,伊藤洋华堂还想要 立足成都,去辐射整个中国西南地区。 累计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 成都外贸进口额再创“历史新高” 成都多措并举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张卓敏 “天府之国”惊艳亮相第二届进博会

“天府之国”惊艳亮相第二届进博会 - comnews.cnepaper.comnews.cn/upload/xpaper/2019-11-05/tk56_150_1.pdf · 年,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天府之国”惊艳亮相第二届进博会 - comnews.cnepaper.comnews.cn/upload/xpaper/2019-11-05/tk56_150_1.pdf · 年,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ILY

中国商务新闻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http://www.comnews.cn

56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执行主编:徐若滨 责任编辑:伊佳 美编:李晓芳 制作:李勋

■ 本报记者 张卓敏

感受过了首届进博会的热度,成都的展

商们意犹未尽,截止9月30日,成都进博会报

名采购商1928家、人员3477人。“从成都走

向世界,从成都走进中国。”去年对接会上,成

都及其腹地巨大的市场成为进博会上国外商

品争相拓展的地区。四川相关企业与澳大利

亚、美国等企业共有7个项目集中签约。其

中,贸易类5个、投资类2个;涉及葡萄酒及农

副产品进口、化工产品、智能制造、整车生产

及组装、文化旅游、大数据等行业。。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成

都2018年GDP首次突破1.5万亿,实现货物

贸易进出口总额 4983.2 亿元,同比增长

26.4%,其中进口额为2236.3亿元,同比增长

19.2%。世界500强企业中296家在成都落

户。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GDP达到1.2万

亿,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总量排第七,在前十城市增幅居首位。

成都:快速发展的活力之城

当前,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走向国际

消费中心城市,而新一轮的城市能级竞争也

日趋激烈。“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陆海内外

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成都

由第一轮开放的“内陆腹地”跃升为第二轮开

放的“前沿高地”,作为中国距离欧洲最近的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为成

都融入全球提供了时代机遇,也为世界深耕

中国西部提供了战略支点。

目前,成都具有覆盖全球的航空和铁路

体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349条,

其中国际航线121条,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

5295万人次,国际(地区)旅客近600万人

次,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4位。正在建设

的城市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2021年

投入运营后,未来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5亿人

次,年货运吞吐量可达450万吨。中蓉欧班

列已联通亚欧国家26个城市、中国境内14个

城市,今年1-9月,中欧班列共计开行1047

列,同比增长19.8%,运输货值41.47亿美元,

增长6.88%,运输货值及重载率增速全国第

一。稳定运行经北部湾、大湾区联通东盟各国

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开行632列,其

中成都—钦州往返开行 400列,同比增长

177.8%,重载率和外贸货物占比均达100%。

重点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

运通道,形成连接亚欧大陆、泛欧泛亚直达、国

内互联互通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心,成都国际铁

路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居中国第一。

首届进博会上,境外高科技设备和技术

的引入,也促进着成都产业升级,对其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据成都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拥有以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主要形态

的现代产业体系,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

备制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新兴金融、现代

物流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

涵盖了芯片设计、元器件制造、终端产品软件

开发与服务全产业链条,汽车年产130万台整

车。目前,成都正加快发展医药健康、新型材

料、绿色食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成都:市场巨大的消费之城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

经济活力的缩影。成都这座消费的城市不只

覆盖2000多万的城市管理人群,还辐射到四

川省超8000万的消费人口,以及中国西部4

亿人口的市场。作为国内热门的旅游城市,

成都有超过15万家餐馆,每年平均接待海内

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

继上海、北京之后,成都在今年明确将大

力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以“两店”经济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记者了解到,

今年4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

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

年,每年新落户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

牌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类品牌首店超过

200个、发展特色小店超过300个,其中引进

国际首店及世界品牌100个”的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成都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为6801.8亿元,同比增长10%,位列副

省级城市第三位。今年1-9月,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达5429亿元,同比增长9.7%,在全

国排第三名。同时,作为中西部第一个布局

首店经济的城市,成都去年吸引200家首店,

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位列全

国第四。截至9月,这一数据就

被刷新到 371 家,排名全国第

三。全市有85家购物中心,吸引

了全球80%以上知名品牌聚集,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时尚之城”。

“成都的市场活力很大,从

消费领域来说,引入境外优质的

生活类品牌产品,对成都市民的

消费升级有很积极的影响。”成都市商务委局

副局长尹建在首届进博会上曾表示。

成都正在着力塑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商

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产品体系,彰显成都消

费、成都服务的品牌魅力和影响力。2018

年,成都举办重大展会活动682个,会展业总

收入1090.8亿元,首次实现会展经济年度总

收入突破千亿元、参展参会总人数突破一亿

人次、展出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

成都:面向世界的开放之城

成都是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现有17

家外国领事机构,93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

关系城市,与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

系,现在规划建设45个国际社区。

并为外籍人才在成都工作开辟绿色

通道。

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成都分公司销售负责人汪浩透

露,公司今年进博会参展面

积从首届100平米增加到

400平米,将在打印、制

造、环境、医疗四个领

域展示更多的新产品。

成都十分注重国际

经贸交流活动。今年1-7

月,先后在境外开展各类经贸促进活动26

场,组织12家企业赴阿根廷、西班牙开展系

列经贸促进活动,壹玖壹玖13亿元酒类采购

协议等多项出访成果落地。组织20余家成

都企业赴沙特、阿联酋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

动,取得较好成效。组织19家成都企业赴英

国、比利时、芬兰开展推介交流活动,签署多

项合作协议。同时邀请各国企业负责人在成

都考察体验寻求经贸合作。并在成都举办

“成都国际商务体验行”活动4场,联合市政

府外办组织开展“2019成都东盟经贸合作

周”活动。

成都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截止目

前,成都企业在全球已设立各类公司800余

家,备案投资总额达280亿美元,分布在92

个国家和地区。

自古以来,“天府之国”成都就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传统重镇;而如今,成都则是对标世界、领跑西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千年商都”底蕴的成都,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与时俱进,拔节生长。“一带一路”让成都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成都正聚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力争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携手新时代 共享好未来

■ 本报记者 张卓敏

近日,成都市外贸成绩单出炉。今年前三

季度,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156.1亿元,同

比增长18.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6位。

其中,进口1819.5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

省进口值的87.9%。9月当月,成都外贸进口

235.3亿元,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0.5%,

累计进口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

速。此外,成都加工贸易比重也持续上升,由去

年同期的64.9%升至68.6%,加工贸易进口快速

增长,增幅达28.1%。

当前成都正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外

贸转型升级、贸易多元化进程加快。截止9月,

成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2.1%、

21.6%。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6%,

进出口规模已连续18个月居全国综合保税区首

位。新引进国际贸易企业56家,新增外贸实绩

企业258家,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市

场采购贸易、二手汽车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服务

贸易出口约31.3亿美元,增长14.1%,跨境电商

交易额150.84亿元,增长89.26%。

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成绩单,既是对过去成

都外贸进口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消费活力的

“剧透”。

成都进口“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首先

得益于政策效应持续的释放。去年以来,我国

两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出台一系列自

主降低关税政策,两次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

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

力。随着口岸提效降费深入实施,今年以

来,成都航空口岸运营主体下调国际进出

港货物装卸处置费约50%,铁路口岸下调

约30%,公路口岸下调约20%。今年6月,

成都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

分别压缩73%、75%。

高新综保区就是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

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

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自2010年获批成立,经历8年发

展,成都高新综保区就冲刺到全国综保区之首,而

且连续15个月摘得“桂冠”。世界500强企业如

英特尔、戴尔、仁宝等入驻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加

工贸易产业配套链,产业链更趋完善,产业聚集效

应更加凸显,产业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不同于其他综保区,成都高新综保区具有

“一园四区”的独特性。为实现各区块间货物频

繁便捷流转,成都海关开展“区区流转”创新项

目,有效解决了四个区块之间货物快速流转问

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区区流转”模式下,企

业操作环节由10个减为6个,时间节约30到60

分钟,每辆运输车节省费用100元。

通道畅,贸易兴。如今,成都拥有完善的进

口商品指定口岸和综合服务体系。成都的中欧班

列累计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南向至东南亚

的国际班列每周2列双向开行。成都新开通“蓉

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已

通达24个境外城市,全年开行2619列、

增长159.3%,综合重载率达77.4%。

此外,成都2018年新开通了12条

国际定期直飞航线,国际(地区)航线数量

达到114条,全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

599.8万人次、增长11.1%,货邮吞吐量

13.3万吨、增长13.7%。依托成都与东盟

之间搭建起的便捷空中桥梁,东盟国家

的更多优质水果等进口商品进入到成都

市场。进口海鲜产品从东盟国家直接飞

抵成都,能够实现当天打捞当天上市。

以进博会为契机,成都积极打造着各类

国际进口商品销售中心,充分发挥平台和区

位优势,促进成都企业与欧洲、南亚等国家

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成都国际铁路港成功打通白俄罗斯

肉类进口通道,保障四川进口肉类消费需

求,该港口全面打通欧洲、中东、北美三

大平行进口汽车渠道,常态化进口沃尔

沃、奥迪、宝马等大贸车。通过成都国

际铁路港葡萄酒年进口量占四川

份额63%,奶粉年进口量占四川

份额70%,累计进口1万余吨。

成都国际铁路港还成立“中欧班

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俄

罗斯纸浆等大宗商品进口专列,

今年前半年进口俄罗斯木材29

万立方米。

此外,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

江片区的新华全球购门店,主营

进口食品、日用品、化妆品、家居

用品、轻奢品等近15000种全进

口欧洲、澳洲、日韩、北美、南美

产品。成都国际商贸城一直在

积极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中心,

目前西班牙商品馆已经开业,

印度商品馆、南亚商品馆、平

行进口汽车馆、义乌外贸商

品馆、欧洲进口商品馆合作

事宜正在依次推进。

成都是中国(四川)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

正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

化法治化国际化,着力提升

政府服务外商投资的办事

效率,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

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

“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

就是从成都开始的。”成都伊

藤洋华堂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亚

美这样描述成都对于伊藤洋华

堂在市场布局上的重要性。世

界 500 强企业伊藤洋华堂从

1997年开始从成都进入中国的,

目前在成都已有7家店,布局了不

同的业态。

据成都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

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723.9

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

投资5017.0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9.1亿元,同比增长

9.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56.1亿元,同

比增长18.6%。

随着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

进。今年新投运伊藤广场等高端商业项目7

个,新增商业面积36.5万平米。新签约东门市

井现代社区、中国川菜创研基地等9个美食之

都载体建设项目,新引进澳门星记猪骨、西班牙帕蒂

仕长、梅赛德斯奔驰餐厅等知名美食品牌22个,1-

8月,全市餐饮业迅猛增长,实现收入726.2亿元,同

比增长24.7%。加快实施首店招引和小店培育计

划,1-9月,新引进各类首店371家,全球、中国首店

数量居全国第三。新开业盒马鲜生等社区商业新业

态新模式店近600个。

成都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引领,瞄准产业链

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强化外资招

引,加速聚集更多高质量要素、高层级项目、高能级企

业。截至9月,新引进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08家,

在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增至271家。举办TOD

商业发展大会和成都商务荟,承办全球商业地产大

会,发布服务业投资机会清单,发布首份公园商业机

会清单,推介成都投资环境。新引进北京华联SKP等

高端商业项目4个、香港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6

个。完善28个现代服务业产业功能区,对接目标企

业300余家,新签约产业功能区产业化项目44个。

“结合未来成都将大力发展的TOD经济,我们

也正在和轨道设计、建筑、运营公司一起参与到商业

总设计和总构造中去。”黄亚美介绍道,今明年成都

伊藤洋华堂将开更多的食品店,加快在蓉发展。在

黄亚美看来,成都的发展环境很好,城市机会很大,

让伊藤看到了更多的投资前景和发展信心。

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成都

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欧班列集拼集运

新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等2项改革试点经验获

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

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

合金融服务”等3项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

批最佳实践案例,列全国自贸试验区城市第二。

毕马威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以世界银行营商环

境评估体系为参考,结合成都自贸试验区特色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开展独立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根据世

界银行去年10月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估结果

为参照,成都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便利度分

数为77.77分,模拟国际排名第30名。并形

成了《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环境建设白

皮书(2017-2018)》,是全国首部全视角评

价自贸试验区法治环境建设的白皮书。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

迅速,城市力量鲜活,我们还希望立足成都

去探索、发展整个川渝以及西南市场。”黄

亚美说。不仅在成都,伊藤洋华堂还想要

立足成都,去辐射整个中国西南地区。

累计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

成都外贸进口额再创“历史新高”

成都多措并举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张卓敏

“天府之国”惊艳亮相第二届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