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居住區 雨林 海洋 農業區 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星期五 A16 港聞 責任編輯:陳繼展 美術編輯:田惠君 *浙江辦事處 杭州市鳳起路 139 號天安 2 幢 24 樓 TEL:(571)87151210 FAX:(571)87151209 *江蘇辦事處 南京市廣州路 188 號蘇寧環球大廈 21F TEL:(25)83243655 FAX:(25)83248656 *湖北辦事處 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 227 號愛尚東亭 1 號樓 2 單元 2803 室 TEL:(27)85761656 FAX:(27)85560732 *中國證券採訪部 深圳市南山區東濱路 66 號 TEL:(755)26074162 FAX:(755)26419058 *河南辦事處 鄭州市鄭東新區 CBD 商務內環路 2 號中油新澳大廈 901 室 TEL:(371)65585233 FAX:(371)65585427 青海辦事處 青海省西寧市七一路 493 號 162 室 TEL:(971)6335709 FAX:(971)6335709 *四川辦事處 成都市八寶街 88 號國信廣場 1106 室 TEL:(28)65658258 FAX:(28)85557928 *陝西辦事處 西安市新城大院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大樓 508 室 TEL:(29)87294832 FAX(29)87294162*山西辦事處 山西省太原市府西街 9 號王府商務大廈 A 座 19-D TEL:(351)3377302 FAX:(351)3377302 *海南辦事處 海口市玉沙路 5 號國貿中心 21 樓 A 座 TEL:(898)66735188 FAX:(898)66735388 *駐紐約記者 200East 72nd Street ,6G, New York, NY10032, U.S.A. TEL:(+1)718-353-3656 E-mail:[email protected] *駐倫敦記者 12 York Road, New Southgate, London N11 2TG U.K. TEL:181-888-2226 FAX:181-889-3668 *西南辦事處 渝中區學田灣正街東方花苑 B 座 1901 室 TEL:(23)63628921 FAX:(23)63628921 *江西辦事處 南昌市北京東路南洋花園 A4-5 TEL:(791)8308129 FAX:(791)8308329 *湖南辦事處 長沙市芙蓉區晚報大道時速風標大廈 1311 室 TEL:(731)82193515 FAX:(731)82193525 *廣西辦事處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望園路 6-2 號望湖苑 15 樓 15A TEL:(771)5705598 FAX:(771)5705598 *新疆辦事處 烏魯木齊市中山路 477 號自治區人民政府綜合辦公樓 303 室 TEL:(991)2803001 FAX:(991)2803003 *澳門聯絡處 澳門水坑尾街 321 號泉雅閣 3 樓 A 座 TEL:(853)28354510 FAX:(853)28354509 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名字源於它的原始 模型 生物圈一號,也就是我們身處的地球。位於美國 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北部的 Oracle 地區,這裡光照強烈,荒 涼,酷似太空環境。生物圈二號佔地 1.3 萬平方米,樓高 約 8 層,採用圓頂形密封玻璃鋼架結構,工程建造經費約 2 億美元,營運費用每年約 600 萬美元。為愛德華.P.巴 斯及其他人員主持建造的,也有人稱之為 微縮地球火星殖民地原型在這個小型封閉系統中,有海洋、平原、雨林和人類 居住區。 生物圈二號可以通過電力傳輸、電信與電腦 等與外部聯繫。 經嚴格篩選,由海洋學家、植物學家、氣象學家、機 械工程專家及醫學專家等 4 男 4 女作為 生物圈人,於 1993 年 1 月進入 生物圈二號,原本預計在內生活兩年 。不過,一年多後, 生物圈二號中氧氣含量從 21%降 到 14%,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卻直線上升,大氣和 海水因此變酸,大量物種相繼枯死,熱帶雨林與牽牛花卻 瘋狂生長。大部分脊椎動物再不能生存,賴以昆蟲傳播花 粉的植物亦逃不過大難。降雨失控,沙漠變成叢林和草地 ……空氣惡化直接危及八位居民的健康,最終無奈提前撤 退,實驗以失敗告終。 透過生物圈二號,科學界明白了即使以最佳的生態學 知識,輔以現代高新技術,加上充足的資金做後盾,要建 造完全封閉兼像地球般完美的人工生態系統,仍然是不可 能。 生物圈二號最終未能維持足夠 8 人生命所要的氧 氣水平,相反,地球卻每天為逾 60 億人供應源源不斷的 氧氣。 難怪 生物圈二號負責人哈里斯所說: 要做創造 世界萬物的上帝,實在太難了!太空外星上的微縮地球 隨着一艘艘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中華民族的千 年飛天夢得以實現,中國人在人類航天歷史上留下了 光輝印記。無論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楊利 偉、兩度征空的景海鵬、首次在太空漫步的翟志剛, 還是在太空從事實驗的劉洋、劉旺,以及費俊龍和聶 海勝,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 精英,當然,少不了今年剛滿五十歲的張柏楠。 本報記者 于敏霞 花錢不多卻成就顯著 作為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 總設計師張柏楠,在香港科學館以 載人航天的發展為主題進 行演講前接受記者採訪。外界一般對他的評價常是:沉着冷靜, 自信有主見,遇變不亂、遇喜不驚……巨大壓力導致不正常發胖 ,一位實現了小時飛翔夢想的人。 採訪及聽完相關講座後,我覺得,對航天話題他話多,具有 科學家的嚴謹、敏銳,讓人欽佩的謙遜,還偶爾顯露醉心於科學 ,心無旁騖的直率和小幽默,可算是個既簡單而又複雜的人。無 論是在採訪還是在講座上,他沒一句談到自己,但他卻是中國航 天幕後英雄中的傑出人物。 張柏楠說,中國載人航天走的是獨立自主的道路,定位準確 。他說: 從 1999 年至 2012 年,每次發射都有突破、節奏不快但 步伐大。中國花錢不多但成就顯著。我們有很先進的微波雷達 ,測量位置精度高,自主設計的攝像機 精度最高,距離最遠,因為中國的系統好,交會對接無任何實驗,但一次成功,而且 都能對上。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研究的東西,不能依賴他人。 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浩瀚無垠的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是 人類共同的追求。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 人類不會永遠 留在地球這搖籃裡。 隨着人口增長,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日趨惡 劣,說明了地球正在維持危險的平衡,天文和無人探測器擴大了 人類認識宇宙的範圍,而載人航天工具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 。人類上太空兼開展新生活,為生命進化史帶來更重要的意義。 2008 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表題為《載人航天的未來》白皮書, 把探測、民族自豪感、國際威望和領先地位作為主要目標,將科 學、經濟發展、新技術和教育作為次要目標。從載人航天誕生之 日起就一直被推崇為國家實力和意願的標誌,阿波羅登月任務是 為全人類的和平名義進行的,但這些任務都被明白無誤的 冠上美國的名字。林登.約翰遜說: 在全世界眼裡,沒說的, 航天上得了第一就是老大,航天上得了第二就在所有事情上都是 第二。回顧世界載人航天史,張柏楠指俄羅斯是最先掌握載人航天 技術的國家,整個發展過程目標基本準確,比較務實,但蘇聯解 體後一直陷於低谷,從一側面說明航天確實是國家實力的標誌; 美國載人航天是為與前蘇聯競賽而開始的,採取爭先跳躍發展方 式,投入巨大(如阿波羅投資佔當時美國 GDP 的 4%,國際空間站 約 1000 億美金),但效果不好,政策的不連貫導致其處境尷尬; 歐洲與日本沒有自己獨立的載人航天體系,過度依賴很不講理的 美國;中國載人航天走獨立自主的道路,目標定位準確,從 1999 年至 2012 年,每次發射地有突破、節奏不很快但是步伐大,中國 花錢不多但成就顯著,現在正研究貨運。從技術看天地往返技術 中國已經全部掌握,載人長期飛行技術與載人空間服務技術有部 分掌握,其餘有待發展。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研究的東西 能依賴他人飛行器主要分四類,目前飛船能一次使用,現在正研究部分 重複使用;它們可供 6-7 人乘坐,可以滑翔着陸像坐飛機一樣。 空間實驗室不能接受補給,只有一個對接口,用完即棄。 中國是第五個實現交會對接國家,張柏楠說交會對接 不能 像撞車一樣,速度、位置、姿態必須完全一致才可以對接上, 將來可以組裝大型飛行器、實施救援等,是載人航空的基礎。國 外一般是先在地面探索然後再進行,如歐洲的 ATV 在 2008 年實現 交會對接,但 1996 年已開始試驗;日本 1998 年已開始試驗。中國 無任何實驗,人控與自控皆 一次成功,達厘米級的精度,因 中國的微波雷達很先進,很創新,測量位置精度高;而中 國自主設計的攝像機 精度最高,距離最遠,因為中國的系統 好, 都能對上。他興致勃勃的提出 在地面追車要加速,在 軌道上如果追趕前面的目標,是加速還是減速?他並進行了物 理解釋。 宇航員登陸火星未是時候 談到去火星,必須解決的有推進技術、物資再生、航天員健 康保障、當地材料利用等問題。火星往返至少需5km/s,要飛行 425 天,用常規推進劑則佔去飛船 81%質量;另外航天員每天消耗 物質(如食物 1.75Kg、水 2.2Kg、氧氣 576L、需電解水 0.9Kg)、 廢物收集(濕 1.8Kg、尿 1.6Kg、便 0.5Kg、二氧化碳),這在地面 不算什麼,但在太空則是大難題,比如尿液可做電解質,用不完 其實還可以淨化為飲用水,但現在還沒用;要配醫生,這樣航天 器就要建得更大;神五飛行一天返回後,宇航員自己站着出來, 神六、神八都不行,因為航天員會得空間運動病、體液轉移、脫 鈣、肌肉萎縮、輻射防護等,一般 2 至 3 天才能適應,返回地球後 亦如此。總之登陸火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現在是不可能實 現的。 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上,張柏楠對在場的學生說 真正的大學教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是做人。你們未來的 工作是需要後天學習的,要請教專家、要學會判斷張柏楠認為香港科學家可以有更多參與,約在 2020 年,中國 將建成和運作近地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可提供更廣闊的實驗平台 ,只要實驗具前瞻性、有意義皆可申請,本港科學家更可變成航 天員,空間站中不僅需要駕駛員(如楊利偉)、工程師(維修飛 船),還要有載荷專家(到太空進行實驗和探測的非職業太空人 )。 香港人很支持國家的載人航天工作,每次對神舟飛天反 響都很熱烈,而每次航天員返回地球後訪問的第一站必是香 港。這次到香港,他說: 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科技也 很發達。他更認為香港若要可持續發展 ,必須大力發展科技。 載人航天核心技術一覽 載人技術 天地往返 運輸技術 長期飛行技術 空間服務技術 深空探測技術 作用 往返運輸人員, 載人航天服務與 應用的基礎 保障人類長期生 存,載人航天服 務與應用的前提 保證人在近地軌 道觀測、運輸、 補給、維修等 將人送往星際空 間或行星表面並 安全帶回 具體內容 發射、返回;環 境控制與生命保 障,交會對接, 應急救生技術 組合體建造、管 理及姿態軌道控 制技術,物資補 給、再生生保、 安全防護、健康 保障技術 出艙活動、機械 臂、空間維修設 計與訓練技術 軌道設計與控制 、行星着陸與上 升、長期飛行健 康保障等技術 現役飛行器 飛船:俄聯盟 TMA 、神舟、航天飛 空間實驗室:天宮 一號 空間站:16 國參加 俄進步號、美天 龍 座 、 歐 日 ATV 及 HTV 登月倉 中國載人航天科技發展歷程 2003 年 10 月 15 日 2005 年 10 月 12 日 2008 年 9 月 25 日 2011 年 9 月 29 日 2011 年 11 月 1 日 2012 年 6 月 16 日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歷史性突破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五天後返回,實現了多人多天 重大跨越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突破了出艙活動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建立載人軌道飛行器 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完成兩次與天宮一號無人對接, 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完成自控與人控兩次對接,全面 驗證了飛船功能與性能 ▲去年內地舉行了 神八夢想芯片活動,最後由一名彝族女 網友獲獎,張柏楠向她致送天宮一號與神八空間交會對接模 資料圖片 ▲張柏楠上月底來港演講,他認為香港科技發達,待祖國空間站建成後,香港可 依靠科技上的優勢,通過申請實驗項目,參與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 資料圖片 ▲生物圈二號展示了人類在太空或外星建立微縮地球的構想 張柏楠說: 中國 航天計劃從 1999 年至 2012年,每次發射都 有突破、花錢不多但 成就顯著。資料圖片

A16 責任編輯:陳繼展 美術編輯:田惠君 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 …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12-14/A16/A16.pdf · 「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名字源於它的原始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三之二

系列

人類居住區

雨林

海洋農業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星期五A16港聞1051673責任編輯陳繼展美術編輯田惠君

浙江辦事處 杭州市鳳起路139號天安2幢24樓 TEL(571)87151210 FAX(571)87151209江蘇辦事處 南京市廣州路188號蘇寧環球大廈21F TEL(25)83243655 FAX(25)83248656湖北辦事處 武漢市武昌區中北路227號愛尚東亭1號樓2單元2803室TEL(27)85761656 FAX(27)85560732中國證券採訪部 深圳市南山區東濱路66號 TEL(755)26074162 FAX(755)26419058河南辦事處 鄭州市鄭東新區CBD商務內環路2號中油新澳大廈901室TEL(371)65585233 FAX(371)65585427 青海辦事處 青海省西寧市七一路493號162室 TEL(971)6335709 FAX(971)6335709四川辦事處 成都市八寶街88號國信廣場1106室 TEL(28)65658258 FAX(28)85557928陝西辦事處 西安市新城大院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大樓508室TEL(29)87294832 FAX(29)87294162山西辦事處 山西省太原市府西街9號王府商務大廈A座19-D TEL(351)3377302 FAX(351)3377302 海南辦事處 海口市玉沙路5號國貿中心21樓A座 TEL(898)66735188 FAX(898)66735388駐紐約記者 200East 72nd Street 6G New York NY10032 USA TEL(+1)718-353-3656 E-mailhiumantkpgmailcom 駐倫敦記者 12 York Road New Southgate London N11 2TG UK TEL181-888-2226 FAX181-889-3668西南辦事處 渝中區學田灣正街東方花苑B座1901室TEL(23)63628921 FAX(23)63628921江西辦事處 南昌市北京東路南洋花園A4-5 TEL(791)8308129 FAX(791)8308329湖南辦事處 長沙市芙蓉區晚報大道時速風標大廈1311室TEL(731)82193515 FAX(731)82193525廣西辦事處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望園路6-2號望湖苑15樓15A TEL(771)5705598 FAX(771)5705598新疆辦事處 烏魯木齊市中山路477號自治區人民政府綜合辦公樓303室 TEL(991)2803001 FAX(991)2803003澳門聯絡處 澳門水坑尾街321號泉雅閣3樓A座TEL(853)28354510 FAX(853)28354509

「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 「生物圈一號」也就是我們身處的地球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北部的Oracle地區這裡光照強烈荒涼酷似太空環境生物圈二號佔地13萬平方米樓高約8層採用圓頂形密封玻璃鋼架結構工程建造經費約2億美元營運費用每年約600萬美元為愛德華P巴斯及其他人員主持建造的也有人稱之為 「微縮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

在這個小型封閉系統中有海洋平原雨林和人類居住區 「生物圈二號」可以通過電力傳輸電信與電腦等與外部聯繫

經嚴格篩選由海洋學家植物學家氣象學家機械工程專家及醫學專家等4男4女作為 「生物圈人」於1993年1月進入 「生物圈二號」原本預計在內生活兩年不過一年多後 「生物圈二號」中氧氣含量從21降

到14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卻直線上升大氣和海水因此變酸大量物種相繼枯死熱帶雨林與牽牛花卻瘋狂生長大部分脊椎動物再不能生存賴以昆蟲傳播花粉的植物亦逃不過大難降雨失控沙漠變成叢林和草地helliphellip空氣惡化直接危及八位居民的健康最終無奈提前撤退實驗以失敗告終

透過生物圈二號科學界明白了即使以最佳的生態學知識輔以現代高新技術加上充足的資金做後盾要建造完全封閉兼像地球般完美的人工生態系統仍然是不可能 「生物圈二號」最終未能維持足夠8人生命所要的氧氣水平相反地球卻每天為逾60 億人供應源源不斷的氧氣

難怪 「生物圈二號」負責人哈里斯所說 「要做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實在太難了」

太空外星上的微縮地球

中國載人航天

中國載人航天

隨着一艘艘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得以實現中國人在人類航天歷史上留下了光輝印記無論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兩度征空的景海鵬首次在太空漫步的翟志剛還是在太空從事實驗的劉洋劉旺以及費俊龍和聶海勝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精英當然少不了今年剛滿五十歲的張柏楠

本報記者 于敏霞

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

走自主道路

走自主道路

花錢不多卻成就顯著作為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

總設計師張柏楠在香港科學館以 「載人航天的發展」為主題進行演講前接受記者採訪外界一般對他的評價常是沉着冷靜自信有主見遇變不亂遇喜不驚helliphellip巨大壓力導致不正常發胖一位實現了小時飛翔夢想的人

採訪及聽完相關講座後我覺得對航天話題他話多具有科學家的嚴謹敏銳讓人欽佩的謙遜還偶爾顯露醉心於科學心無旁騖的直率和小幽默可算是個既簡單而又複雜的人無論是在採訪還是在講座上他沒一句談到自己但他卻是中國航天幕後英雄中的傑出人物

張柏楠說中國載人航天走的是獨立自主的道路定位準確他說 「從1999年至2012年每次發射都有突破節奏不快但步伐大中國花錢不多但成就顯著」我們有很先進的微波雷達測量位置精度高自主設計的攝像機 「精度最高距離最遠」因為中國的系統好交會對接無任何實驗但一次成功而且都能對上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研究的東西不能依賴他人

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浩瀚無垠的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是

人類共同的追求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 「人類不會永遠留在地球這搖籃裡」隨着人口增長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日趨惡劣說明了地球正在維持危險的平衡天文和無人探測器擴大了人類認識宇宙的範圍而載人航天工具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人類上太空兼開展新生活為生命進化史帶來更重要的意義

2008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表題為《載人航天的未來》白皮書把探測民族自豪感國際威望和領先地位作為主要目標將科學經濟發展新技術和教育作為次要目標從載人航天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被推崇為國家實力和意願的標誌阿波羅登月任務是以 「為全人類的和平」名義進行的但這些任務都被明白無誤的冠上美國的名字林登約翰遜說 「在全世界眼裡沒說的航天上得了第一就是老大航天上得了第二就在所有事情上都是第二」

回顧世界載人航天史張柏楠指俄羅斯是最先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整個發展過程目標基本準確比較務實但蘇聯解體後一直陷於低谷從一側面說明航天確實是國家實力的標誌美國載人航天是為與前蘇聯競賽而開始的採取爭先跳躍發展方式投入巨大(如阿波羅投資佔當時美國GDP的4國際空間站約1000億美金)但效果不好政策的不連貫導致其處境尷尬歐洲與日本沒有自己獨立的載人航天體系過度依賴很不講理的美國中國載人航天走獨立自主的道路目標定位準確從1999年至2012年每次發射地有突破節奏不很快但是步伐大中國花錢不多但成就顯著現在正研究貨運從技術看天地往返技術中國已經全部掌握載人長期飛行技術與載人空間服務技術有部分掌握其餘有待發展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研究的東西 「不能依賴他人」

飛行器主要分四類目前飛船能一次使用現在正研究部分重複使用它們可供6-7人乘坐可以滑翔着陸像坐飛機一樣空間實驗室不能接受補給只有一個對接口用完即棄

中國是第五個實現交會對接國家張柏楠說交會對接 「不能像撞車一樣」速度位置姿態必須完全一致才可以對接上將來可以組裝大型飛行器實施救援等是載人航空的基礎國外一般是先在地面探索然後再進行如歐洲的ATV在2008年實現交會對接但1996年已開始試驗日本1998年已開始試驗中國無任何實驗人控與自控皆 「一次成功」達厘米級的精度因為 「中國的微波雷達很先進很創新測量位置精度高」而中國自主設計的攝像機 「精度最高距離最遠」因為中國的系統好 「都能對上」他興致勃勃的提出 「在地面追車要加速在軌道上如果追趕前面的目標是加速還是減速」他並進行了物理解釋

宇航員登陸火星未是時候談到去火星必須解決的有推進技術物資再生航天員健

康保障當地材料利用等問題火星往返至少需 5kms要飛行425天用常規推進劑則佔去飛船81質量另外航天員每天消耗物質(如食物175Kg水22Kg氧氣576L需電解水09Kg)廢物收集(濕18Kg尿16Kg便05Kg二氧化碳)這在地面不算什麼但在太空則是大難題比如尿液可做電解質用不完其實還可以淨化為飲用水但現在還沒用要配醫生這樣航天器就要建得更大神五飛行一天返回後宇航員自己站着出來神六神八都不行因為航天員會得空間運動病體液轉移脫鈣肌肉萎縮輻射防護等一般2至3天才能適應返回地球後亦如此總之登陸火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現在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 「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座上張柏楠對在場的學生說 「真正的大學教的不是知識而是方法是做人你們未來的工作是需要後天學習的要請教專家要學會判斷」

張柏楠認為香港科學家可以有更多參與約在2020年中國將建成和運作近地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可提供更廣闊的實驗平台只要實驗具前瞻性有意義皆可申請本港科學家更可變成航天員空間站中不僅需要駕駛員(如楊利偉)工程師(維修飛船)還要有載荷專家(到太空進行實驗和探測的非職業太空人)

香港人很支持國家的載人航天工作每次對神舟飛天反響都很熱烈而每次航天員返回地球後訪問的第一站必是香

港這次到香港他說 「香港不僅是金融中心科技也很發達」他更認為香港若要可持續發展

必須大力發展科技

載人航天核心技術一覽載人技術

天地往返運輸技術

長期飛行技術

空間服務技術

深空探測技術

作用

往返運輸人員載人航天服務與應用的基礎

保障人類長期生存載人航天服務與應用的前提

保證人在近地軌道觀測運輸補給維修等

將人送往星際空間或行星表面並安全帶回

具體內容發射返回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交會對接應急救生技術組合體建造管理及姿態軌道控制技術物資補給再生生保安全防護健康保障技術出艙活動機械臂空間維修設計與訓練技術軌道設計與控制行星着陸與上升長期飛行健康保障等技術

現役飛行器

飛船俄聯盟TMA神舟航天飛機

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空間站16國參加

俄進步號美天龍座歐日 ATV及HTV

登月倉

中國載人航天科技發展歷程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12日

2008年9月25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1日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歷史性突破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飛行五天後返回實現了多人多天重大跨越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突破了出艙活動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建立載人軌道飛行器

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完成兩次與天宮一號無人對接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完成自控與人控兩次對接全面驗證了飛船功能與性能

去年內地舉行了 「神八夢想芯片」 活動最後由一名彝族女網友獲獎張柏楠向她致送天宮一號與神八空間交會對接模型 資料圖片

張柏楠上月底來港演講他認為香港科技發達待祖國空間站建成後香港可依靠科技上的優勢通過申請實驗項目參與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

資料圖片

生物圈二號展示了人類在太空或外星建立微縮地球的構想

張柏楠說 「中國航天計劃從1999年至2012年每次發射都有突破花錢不多但成就顯著」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