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email protected] 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氦 氦氦氦 2014 氦 5 氦 21 氦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 Upload
    yukio

  • View
    126

  • Download
    8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郝德松 2014 年 5 月 21 日. Page 1.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及系统概况 研究内容: 除油系统油气分离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后级干燥及除尘设计 低温吸附器设计计算及外纯化系统 P&ID 工艺流程设计 内容总结. Page 2. 研究背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email protected] 氦制冷系统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郝德松2014年 5 月 21 日

Page 2: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及系统概况

研究内容:

除油系统油气分离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后级干燥及除尘设计

低温吸附器设计计算及外纯化系统 P&ID工艺流程设计

内容总结

Page 1

Page 3: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研究背景

CFETR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简称,氦制冷系统是其主要辅助系统之一,为超导磁体、冷屏、低温真空泵、中性注入、弹丸注入等低温用户提供冷源。 5kW/4.5K氦制冷系统为 CFETR聚变堆超导磁体 R&D的低温测试提供冷源,为建造 CFETR低温系统做重要预研。

系统中的杂质会降低热交换器的效率,冲击点蚀透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需将氦气中的杂质降到合理范围内。我国天然气资源中氦的含量仅为 0.03%-0.16%,氦气资源相对匮乏,价格十分昂贵,应配备氦气回收及纯化系统。

Page 2

Page 4: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系统组成概况Page 3

图 1 KSTAR 回收压缩机

图 7 EAST 氦气储罐

图 2 LHC 压缩机站系统图 图 3 Mycom 喷油螺杆压缩机 图 4 KSTAR 除油系统

图 6 LHC 干燥器

图 9 KSTAR 氦气回收气袋

图 5 IPR 纯化器

图 8 系统的工艺流程框图

Page 5: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与氦气回收纯化系统

除油系统设计计算;

滤油器实验; 活性炭吸附

曲线测试实验方案设计;

Page 4

图 11 氦气回收纯化系统

图 10 压机站除油系统

外纯化吸附计算及筒体设计与分析;

P&ID 工艺流程设计。

除油净化系统 压机出口 一级滤油 二级滤油 油吸附器

含油量 <100ppm(w) <10 ppm(w) <0.5 ppm(w) <10ppb(w)

表 1 压缩机站除油系统除油等级要求

Page 6: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滤油器选型及计算

油滴: 1~50μm最多,最小0.01μm, 0.5μm的最难分离;

机械碰撞法 (>1μm)和亲和聚结法 (<1μm)

,可降到 0.1ppm; 选用 SLX系列 A型与 D型滤芯 (美国进口的玻纤滤纸, 0.1μm);

SLXA系列油分的分油效率为:η=99.75%~99.85%;

一级滤油器的油分效率为: η1= 0.15ppm~0.25ppm; 二级滤油器的油分效率为: η2= 0.0225ppm~0.0625ppm; 采用两级原因:滤纸孔径一大一小。

Page 5

图 12 西安四星的微米级滤芯

图 13 油分效率与流速关系

Page 7: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滤油器实验

测试二级滤油器后、一级滤油器后和换热器后的油含量,每个点测试四组数据,稳态两组,变压两组,稳态压力为 18.5bar ,变压压力从 18.5bar到 0bar( 表压 ) 。

Page 6

图 14 实验工艺流程图

图 18 两级滤油器

图 15 现场仪表及传感器安装

图 17 读取信号调理器数据图 16 光纤传感器

Page 8: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测试数据

经过两级滤油器后,折光率变大,油含量降低。换热器后、一级滤油后、二级滤油后分析仪的折光率变大,油含量有变小趋势。随着压力的变小,折光率变小。建议后续的实验采用更高灵敏度的油分析仪。

Page 7

图 19 1.85MPa 换热器后折光率 图 20 1.85MPa 一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 21 1.85MPa 二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 22 1.85~0MPa 换热器后折光率 图 23 1.85~0MPa 一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 24 1.85~0MPa 二级滤油后折光率

Page 9: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常温下活性炭除油概述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吸附剂— 3 号活性炭 (EAST) ; 固定床吸附四点前提:(1) 气相中吸附质浓度低 (0.5ppm) ;(2) 等温吸附,吸附热小 (646g/s) ;(3) 在吸附过程中传质层高度不变;(4) 床层长度比传质区足够高 (>2) 。

Page 8

参数 数值

工作压力 P( bar ) 20

工作温度 T( K ) 303

工质 ( 氦气 ) 密度 ρHe( kg/m3 ) 3.149

工质 ( 氦气 ) 体积流量 q1 (m3/h) 731.32

工质 ( 氦气 ) 质量流量 G1( g/h ) 2325.6

工质 ( 氦气 ) 进口含油量 Cim( ppm ) 0.5

工质 ( 氦气 ) 出口含油量 Cout( ppb ) 10

连续使用时间 tS( h ) 8000

3 号活性炭比表面积( m2/g ) 1050

3 号活性炭堆重比 σ( t/m3 ) 0.5

吸附剂量计算:

其中, a取 20mg/g ; 床层直径计算:

空床流速 v1取 0.3m/s

参数 数值

吸附床高度 H2(m ) 2.8

吸附床直径 d1 (m) 0.9288

吸附床高径比 3.015

活性炭体积 V2(m3 ) 1.896

活性炭质量 m2( kg ) 948.01

实际可用时间 t 实( h ) 13588

a

CtGm imS1

1

1000

1

11 3600

4

v

qd

表 2 油吸附器初始参数及设计要求

表 3 油吸附床层计算结果

Page 10: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容量工艺参数测试研究

三号活性炭对压缩机润滑油的吸附容量未知,该值

是设计活性炭油吸附器的关键参数;

为低温下杂质吸附容量测试的研究提供帮助;

先测量经过二级滤油器后的气体含油量,经过二级

滤油器后气体含油量小于 0.5ppm;

方案分为吸附柱进气口油含量测试和活性炭吸附曲

线测试。

Page 9

Page 11: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容量测试理论基础 (1)

理想吸附负荷曲线与实际吸附负荷曲线;

吸附剂中的吸附质的含量不易直接测得,用床层中混合气体的杂质含量来替代;

很难测得床层中各点混合气体的杂质含量,用床层出口处混合气体中杂质含量来替代;

穿透曲线的曲线部分斜率大,则传质层短,吸附过程快,床层的吸附能力比较强。

Page 10

图 25 吸附负荷曲线

图 26 穿透曲线随时间 t变化

Page 12: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容量测试理论基础 (2)

• 传质区形成以后,其移动一个本身长度所需时间 tD 为:

其中, W 为流经吸附柱的工质总质量; G 为氦气的质量流量;• 传质区长度 Z 为:

其中, H 为吸附柱床层长度; 吸附传质区形成时间

tF=( 1- φ) tD ;• 未饱和分率 φ 为:

其中, C0 为进气口油含量浓度;• 求得传质区长度 Z 为:

Page 11

图 27 穿透曲线随质量 W变化

G

WW

G

W abdD

t

Htt

tZ

FB

D

0

0

)(

)(

CWW

dWCC

ab

W

W

b

a

Htt

ttZ

AB

AB

)1(

• 吸附床的饱和度 η 饱和度为:

• 吸附容量 Nd 可以由穿透曲线求得:

• 求得吸附床对油的吸附容量 N 床为:

H

Z 1饱和度

柱HS

dWCCN

J

W

d

b

0 0 )(

柱饱和度床 HS

dWCC

H

Z

CWW

dWCCNN

J

W

ab

W

Wd

bb

a

0 0

0

0 )(]

)(

)(1[

Page 13: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容量测试方案设计

控制阀流量QC,

记录温度 T1和压力 P1,流量、质量;

A、B点完整的穿透吸附曲线;

到 0.45ppm时,结束。

Page 12

图 28 活性炭对油吸附实验工艺流程

图 29 实验吸附器

Page 14: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活性炭油吸附器设计研究

伯哈特和亚当斯通过实验发现:

其中, tA(h)为穿透时间; Nd(kg/m3)为吸附容量; H(m)为吸附床高; C0(kg/m3)为进气口杂质含量; v(m/h)为空床流速; K为比例系数,单位为 m3/(kg·h); CA(kg/m3)为穿透时吸附床出气口中的杂质含量;

即:

其中 B为斜率, A为截距;

Page 13

)1ln(1 0

00

A

dA C

C

KCH

vC

Nt

ABHtA

绘制 tA-H线; 根据穿透曲线做求得的吸附容量 Nd

来求得 B,可求得吸附器设计高度HS为:

当 tA=0时,床层高度 H0即为传质区高度 ZS,即:

若 HS≥2ZS,则满足吸附设计要求; 若 2ZS>HS≥ZS ,经济性不达标; 若 ZS>HS ,吸附床层高小于传质层

高,进气即穿透,需重新选取空床流速进行设计。

B

AtH S

S

dS N

vAC

B

AHZ 0

0

Page 15: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柱进气口油含量测试方案设计

A组先通高纯气体,再通二级滤油后的气体; B组先通二级滤油后的气体,再通高纯气体; 压力 (P)随时间 (t)的变化; 温度 (T)随时间 (t)的变化; A组用高纯氦气冲洗混合室,测得 λ1; 压力从 18bar到 20bar时,测得 λ2; B组用二级滤油后气体冲洗混合室,压力从 2bar到 20bar时,测得 λ2;

Page 14

图 30 吸附柱进气口油含量测试工艺流程 图 31 气体混合室 P1、 T1下,气体质量为 m1, P2、 T2下,气体质量为 m2: A组中,混合室中的气体含油质量为 m3:

可得等式:

可求得吸附柱进气口油含量 λ3为:

B组得到同样的等式。

113 mm

3121122 )( mmmm

12

11223

Page 16: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后级干燥器设计

• 分子筛的用量M为:

其中, C0为进气口含水量;

QHe为体积流量; t为维护时间; a为吸附值;• 高径比一般取 2~3

• 分子筛实际用量为:

其中, HS为设计高度;

Page 15

参数 数值分子筛的体积( m3 ) 4.71

分子筛的质量( kg ) 3297

吸附床的直径( mm ) 2300

吸附床高度( mm ) 4650

吸附床传质区高度( mm ) 21.6

传质区占吸附床层比例 0.47%

吸附床高径比 2.0

参数 数值工作压力( bar ) 20

工作温度( K ) 303

工质 ( 氦气 ) 密度( kg/m3 ) 3.149

分子筛直径 (mm) 3.2

分子筛吸附值 8%

分子筛堆积密度( kg/m3 ) 700

工质 ( 氦气 ) 质量流量( g/s ) 646

工质 ( 氦气 ) 体积流量( m3/

h )738.52

干燥器进口含水量( ppm ) 5

干燥器出口含水量( ppm ) 1

每级最大压降( bar ) 0.1

维护时间( h ) 5000

表 4 干燥器初始参数及设计要求

表 6 干燥器吸附床设计结果

传质区的高度 HZ为:

其中, RS为相对湿度; A为吸附常数; Wm空床流速; qF为水负荷; 校核转效时间 θb:

吸附容量校核; 用欧根公式校核压降。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工况下吸附容量( m3/kg ) 5.6×10-3 相对湿度 0.2356%

分子筛计算用量( kg ) 3297 水负荷( kg/(h·m2) ) 0.0127

空床流速( m/s ) 0.05 转校时间( h ) 20504

床层计算直径( mm ) 2300 压降( bar ) 0.0018

床层计算高度( mm ) 1134 吸附值校核 aS 8.02%

表 5 干燥器设计计算过程数值

a

tQCM He0

4

2HeS

S

HdM

Sm

FZ

RW

qAH 5506.0

7895.0

41.1

F

Sb q

Ha 分

Page 17: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后级粉尘过滤器设计

用 EAST低温系统运行数据求解滤管的比阻力为:

比阻为:

27根。

Page 16

19

11

51

1 1015.410

mu

PRm

211

1

11 1097.6 m

L

Rr

m

mm

参数 数值

粉尘过滤器圆筒外径( mm ) 288

粉尘过滤器圆筒内径( mm ) 280

粉尘过滤器圆筒名义厚度( mm ) 4

粉尘过滤器圆筒有效厚度( mm ) 3.2

粉尘过滤器圆筒高度( mm ) 900

粉尘过滤器圆筒许用工作压力( MPa ) 2.63

参数 数值

粉尘过滤器封头外径( mm ) 288

粉尘过滤器封头内径( mm ) 280

粉尘过滤器封头名义厚度( mm ) 4

粉尘过滤器封头有效厚度( mm ) 3.2

粉尘过滤器封头直边长度( mm ) 26

粉尘过滤器封头许用工作压力( MPa ) 2.65

表 7 粉尘过滤器封头设计参数 表 8 粉尘过滤器筒体设计参数

图 32 EAST 干燥器与粉尘过滤器

Page 18: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低温下杂质的清除及吸附再生

• Kidnay和 Hiza 的实验;• 降压再生, x1-x2 ;• 升温再生, x1-x3 ;• 两种方式结合, x1-x4 ;

Page 17

He-99.8%杂质 -0.2%

N2,H2-90%

其它 -10%

N2

O2、 CxHyCO2、 Ar

H2

Ne

• 活性炭对非极性分子吸附能力强;• 分子筛对非极性分子吸附能力弱;• 硅胶干燥高湿气体,水、甲醇等;• 深度纯化低温气体用活性炭;

图 33 氦气中的杂质比例 图 34 降压再生与升温再生

Page 19: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78K低温吸附器设计计算 (1)

氦气中的杂质占氦气比例分别为:

其中, c0,N2、 c0,H2 分别为杂质分配到氮氢组分的体积浓度;

Page 18

参数 数值

氦气流量 Q0( Nm3/h ) 300

压力 P0( bar ) 18

吸附温度 T0( K ) 78

待纯化气体杂质含量 c0 0.2%

吸附器工作时间 t( h ) 24

吸附器再生时间 tZ( h ) 8

3,0,00 102

22

HN ccc''

,0',0

',0

'N,0 ,0222,02 ArmnN

cccccc COHCo

3'0

',0,0 1065.0

22

NeHH ccc

31035.1

用朗格缪尔方程法计算吸附剂对混合杂质的吸附容量 ad :

其中, aN2、 aH2为分别为对H2、 N2的吸附容量;

PN2、 PH2分别为 H2、 N2分压;

a0,N2、 a0,H2分别为当 T=78K和 t=24h时,活性炭吸附 N2

和 H2的最大吸附值; KN2、 KH2为朗格缪尔方程式中的分压常数。

2

2

2

2

0

,0

0

,0da H

HN

N ac

ca

c

c

2222

222

2 1a ,0

NHHNN

NNN

PKPK

PKa

2222

222

2 1a ,0

HNNHH

HHH

PKPK

PKa

表 9 纯化器工况及气体初始参数

Page 20: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 吸附床层最小高度为:

• 吸附器有确定的极限值 clim, 纯化的纵坐标截距为:

• 待纯化氦气中杂质分子数为 N0 :

• 吸附剂层高度为:

• 对比 Had与 Hmin 大小。

78K低温吸附器设计计算 (2)

• 颗粒半径为 1mm ,容积速率wv 取为 0.5m/min ,确定 β0为370 1/min 。

Page 19

tNc

clglglg 0

0

lim

25000 10687.2 tcQN

0

lim

0

min

lg3.2

β

c

cu

HV

图 35 动力性传质系数 β0=f(WV,dm) 曲线

ad

ad

S

GH

ad

Page 21: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计算结果及分析

在 78K 温度下,随着氦气杂质中氮含量的增加,活性炭对混合杂质的吸附容量增大;随着氦气杂质中氢含量的增加,活性炭对混合杂质的吸附容量减小。

Page 20

参数 数值对 N2 的吸附容量( cm3/g ) 250.57

对 H2 的吸附容量( cm3/g ) 7.78

对混合杂质的吸附容量( cm3/g ) 171.66

所需活性炭的体积( m3 ) 0.1951

所需活性炭的质量( kg ) 83.90

吸附床的直径( mm ) 431.26

吸附传质区高度( mm ) 81.45

吸附床最小高度( mm ) 814.51

吸附床高度( mm ) 1336.18

吸附床与传质区高比 16.40

吸附床高径比 3.10

表 10 低温吸附设计计算结果

图 36 氮、氢比例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传质区高 81.45mm

饱和区

未传质区

吸附床高 1336mm

图 37 吸附柱比例

Page 22: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吸附筒设计结果与应力分析Page 21

参数 数值

封头外径(mm) 450

封头内径(mm) 438

封头名义厚度(mm) 6.0

封头有效厚度(mm) 5.2

封头直边长度(mm) 50

封头许用工作压力(MPa) 2.75

参数 数值

筒体外径(mm) 450

筒体内径(mm) 438

筒体名义厚度(mm) 6

筒体有效厚度(mm) 5.2

筒体高度(mm) 1500

筒体许用工作压力(MPa) 2.73

表 11 吸附器筒体设计参数

表 12 吸附器封头设计参数图 38 不锈钢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 图 39 不锈钢泊松比随温度变化

图 40 78K 下吸附筒应力场分布 图 41 最大应力随温度变化

Page 23: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外纯化系统干燥工艺流程设计Page 22

切换干燥器

正常工作

干燥筒泄压

通Hot N2

反吹干燥筒

停止加热抽真空

用干净氦气回压

待切换

图 42 干燥器工艺流程及操作转换

Page 24: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外纯化系统纯化器流程设计Page 23

切换纯化器

正常工作

吸附筒泄压排LN2

通Hot N2

反吹吸附筒

停止加热抽真空

用干净氦气回压

充LN2冷却吸附筒

待切换

图 43 纯化器工艺流程及操作转换

Page 25: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总结

完成滤油器选型计算及实验;完成吸附柱进气口油含量测试和活性炭对油

吸附容量测试两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完成活性炭油吸附器设计研究;完成除油系统后级干燥器与粉尘过滤器设计;完成 78K 温度下活性炭对混合杂质气体吸附

计算,并进一步设计吸附器;完成纯化器吸附筒结构设计及应力分析;完成外纯化系统 P&ID 工艺流程设计。

Page 24

Page 26: 5kW @ 4.5K 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