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第第第 貨貨貨貨貨

第十五章

  • Upload
    tarmon

  • View
    2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五章. 貨幣與金融.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功能: ( 1.2 是基本功能; 3.4 是引申功能 ) 1. 價值的尺度  2. 交換的媒介 3. 延期支付標準  4. 價值的儲藏 貨幣之演進: 1. 物物交換時期  2. 商品貨幣時期 3. 金屬貨幣時期  4. 紙幣時期 5. 存款貨幣時期.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1. 鑄造貨幣-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貨幣與金融

Page 2: 第十五章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Page 3: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功能: ( 1.2 是基本功能; 3.4 是引申功能 )

  1. 價值的尺度  2. 交換的媒介  3. 延期支付標準  4. 價值的儲藏

• 貨幣之演進:  1. 物物交換時期  2. 商品貨幣時期  3. 金屬貨幣時期  4. 紙幣時期  5. 存款貨幣時期

Page 4: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1. 鑄造貨幣- 又稱硬幣,以金屬鑄造而成的貨幣。金屬本位制度時期,係以貴金屬金、銀鑄造的本位貨幣在市場流通。如今採紙幣本位制,鑄造貨幣僅限於輔幣或小額的主幣,目的在此種小額賤金屬能長期在市場流通,免換發之麻煩。

Page 5: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2. 紙幣,可分為-  (1) 兌現紙幣:使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持有人  可以隨時向發行銀行兌換同額之金幣、銀幣。

  (2) 不兌現紙幣:使用於第一次大戰後,此時紙幣  持用者已不能向發行銀行兌換同額之金幣、銀  幣,但法律卻賦予強制流通之能力,故在市場  上充當交易的媒介作用種貨幣稱為強制貨幣。

Page 6: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3. 存款貸幣- 銀行活期存款戶可利用其存款而簽發支票,作為支付手段,因而這種銀行的活期存款便被稱為存款貨幣。

Page 7: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4. 準貨幣- 指一些具有高度流動性之資產因為極易交換為通貨,故與貨幣代替性極高,對於這些資產一般稱為準貨幣。

 我國央行目前將準貨幣定義為:準貨幣=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總數+ (83 年 1 月起 ) 企業及個人持有貨幣機構之附買回交易餘額+外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

Page 8: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5. 法償-  (1) 有限法償:  債務人以之清償債務時,數量不得超過某一限 度。如以五角輔幣每次支付不得逾一百元。

  (2) 無限法償:  政府以法令規定不兌現紙幣,債務人用以清償 各種債務;如果債權人拒絕接受,即喪失追索 債務及利息之權利。

Page 9: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6. 本位貨幣與輔幣-  (1) 本位貨幣:  是一國用一定價值單位表示的基本貨幣。它具 有無限法償能力,也是最後支付的工具,並作 為其他貨幣價值的標準。(如我國之圓)

  (2) 輔幣:  是本位貨幣以下之小額貨幣,為便利小額交易 及找零的需要,為有限法償。(如我國之角)

Page 10: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7. 通貨- 又稱法定貨幣,係指在銀行以外市場上所流通使用之紙幣及金屬鑄幣而言。

8.信用卡(簽帳卡)- 又稱塑膠貨幣,在短期內代替現金與支票作為交易之媒介,但交易之完成終有賴現金或銀行存款之使用,且信用卡並非資產之一種,也無價值儲藏之功能,所以「非貨幣」。

Page 11: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 9.狹義的貨幣-  (1) 經濟學上狹義的貨幣 (M1)= 通貨 + 存款貨幣。

  (2) 我國中央銀行對狹義貨幣 (M1A與 M1B) 定義為:  M1A= 通貨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通貨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 活期儲蓄存款

Page 12: 第十五章

貨幣的意義與功能• 貨幣之種類:10.廣義的貨幣-  M2 = M1B+ 準貨幣   = 通貨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 活期儲蓄存款 + 存簿儲金 + 定期存款 + 定期儲蓄存款 +外幣存 款

 

Page 13: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貨幣價值: 即貨幣的購買力。指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財貨的數量。

• 貨幣價值與物價: 貨幣價值高,即貨幣購買力大則物價較低。貨幣價值低,即貨幣購買力小,則物價更高。貨幣價值的升降與物價水準的漲跌呈反方向,同程的變動。

 因此一單位貨幣的價值等於物價水準的倒數 1/P 。

Page 14: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物價指數: 指每一單位貨幣所購買商品數量之統計,從而察知貨幣在某一特定時間的購買力。物價指數是貨幣價值變動衡量的工具。

• 種類: 1. 交易數量說-  (1) 經濟社會在某一期間內,所支付的貨幣總量必  與同期內參加交易的各種財貨勞務的總值相等  ,而貨幣數量與貨幣價值之間存著相反的變動  關係。據此以交換方程式來說明貨幣數量與貨  幣價值之間的關係。

Page 15: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種類: 1. 交易數量說-  (2) 交易方程式:首先由費雪 (Irving Fisher)所提出

  M 代表貨幣的流通總量。 V代表貨幣的流通速度。  P 代表一般物價水準。  Y 代表最後財貨與勞務的交易總額。

MV = PY, P =

MV

Y

Page 16: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種類: 1. 交易數量說-  (3) M變動率 + V變動率 = P變動率 + Y變動率  (4) 交易方程式強調貨幣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

2. 現金餘額說-  (1)認為人們手中現金保留額的大小,以及保留時  間的長短,可以影響社會上貨幣數量的多寡與  貨幣價值的增減。

Page 17: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種類: 2. 現金餘額說-  (2)羅伯遜提出現金餘額方程式M = KPY 或  , M 代表貨幣供給量, P 代表物價水準,  Y 代表財貨與勞務的交易總量。 K 代表人們保  持貨幣時間的長短,通常以一年的幾分之幾來  表示。

  (3) 此方程式又稱為劍橋現金餘額方程式。  (4) 強調貨幣具有價值儲藏功能。

P =M

KY

Page 18: 第十五章

物價、幣值與貨幣數量學說• 所得支出說:由凱因斯、韓森所提出,又稱修正貨幣數量說。

  (1)從貨幣所得與支出之間的變動關係來分析貨幣價值的變動。

  (2) 以所得支出方程式來表示其間關係如下-

P 代表一般物價水準。 Y 代表貨幣國民總支出。 O 代表實習國民總生產。

 說明在任何時期,如果貨幣支出增加率大於生產量的增加率,則物價即將上漲,反之物價下跌。二者增減比率相等時,物價維持不變。

P =Y

由韓森提出O

Page 19: 第十五章

貨幣制度• 葛來興法則: 又稱劣幣驅逐良幣。市場上有兩種等值的貨幣使用,同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則高估的貨幣(劣幣)必將低估的貨幣(良幣)驅逐於市場之外。在複本位制中容易產生的現象。

Page 20: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一般銀行的主要業務有二: 1. 受信業務- 是基於自身信用而經營的業務,包括接受存款、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特有)、銀行券或債券(須經政府特許由特種銀行所發行)、順匯等,都是銀行的負債。

2.授信業務- 是基於他人信用而辦理之業務,包括放款、票據貼現、承兌、證券投資及逆匯。是銀行的資產。

Page 21: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存款,為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有下列數種: 1. 活期存款-隨時提存,利率較低。  (1) 支票存款:存入時憑送款簿,提款時憑支票。  (2)普通活期存款:憑存摺提存。 2. 定期存款- 存款人於款項存入時與銀行約定提取的日期,原則上非到期不得提取,利率較高。

3. 儲蓄存款- 以積蓄資金為目的,憑存摺或存單提取的小額存款。 

Page 22: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存款,為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有下列數種: 3. 儲蓄存款- 以積蓄資金為目的,憑存摺或存單提取的小額存款。

4. 通知存款- 存款提取時,應在若干日前,通知銀行,否則銀行可以拒付,利率較活存略高。

5.信託存款- 依照信託契約所辦理的存款。

Page 23: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放款: 即銀行貸款與顧客,其利息收入為銀行收益之主要來源。

 銀行放款一般有四原則:  1.安全原則 2.靈活原則 3. 公益原則 4.營利原則

• 票據貼現: 銀行買進未到期的票據(本票、承兌匯票)按票面金額扣除自貼現日至到期日之利息,待到期時,再向支付人收取票面金額。

Page 24: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承兌: 客戶可持商業匯票或信用狀請求商業銀行承兌,由承兌銀行、保證票據於到期日時兌現,商業銀行因此取得手續費收入。

• 證券投資: 銀行以其資金買進公債、國庫券、公司債等有價證券,以賺取資本利得與利息收入。

Page 25: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匯兌:接受寄款人的委託,用匯票將款項從甲地匯至乙地的方法。依委託方式不同可分- 1.順匯:銀行應債務人的委託而匯款給債權人。 2.逆匯:由銀行將債權人對債務人發出的匯票,寄至債務人所在地的總分行或其往來銀行,向債務人索取款項而後付予出票人。

通常有三種不同的方法-  1.電匯  2.信匯  3. 票匯

Page 26: 第十五章

銀行體系• 信用的基礎: 稱為信用的五 C -  1. 品格( Character )  2. 能力( Capacity )  3. 資本( Capital )  4.抵押品( Collateral )  5. 企業狀況( Condition of business )

Page 27: 第十五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法定存款準備率: 由法律所規定銀行之存款準備金總數對存款總數的比率。

• 法定存款準備金: 銀行吸收了一筆存款後,根據法定準備率所保留下來,以應存款人隨時兌現之需的準備金。

• 超額準備金: 銀行所保有的現金準備超過法定準備金,其超過的部分稱之。

Page 28: 第十五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引申性存款: 銀行利用超額準備,從事放款、貼現等授信業務,所創造出來的存款。

Page 29: 第十五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存款貨幣之創造: 例如-原始存款一萬元,法定存款準備率為 20%,則銀行界共創造的信用為原始存款的五倍,其公式如下:

  D :創造的存款貨幣  A :原始存款  P :法定存款準備率 引申性存款 = 存款貨幣 -原始存款 = D - A

D =A

R

Page 30: 第十五章

存款貨幣的創造• 存款擴張乘數(貨幣乘數): 1 / R• 若存款準備率( R )愈高則乘數愈小,銀行所創造的存款貨幣愈少。反之, R愈小,所創造的存款貨幣就愈多。

• 若考慮現金外流的因素,則銀行界實際所創造的存款貨幣常小於理論之值。

D =A

  C :現金流失率R + C

Page 31: 第十五章

中央銀行的貨政策的工具• 中央銀行係透過三種主要的工具管制貨幣數量,以達成貨幣政策的目的。

1.調整法定存款準備率: 中央銀行藉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調整,來影響商業銀行信用的創造,而調節貨供給量。當提高法定準備率會減少貨幣供給量,降低法定準備率會增加貨幣供給量。

Page 32: 第十五章

中央銀行的貨政策的工具• 中央銀行係透過三種主要的工具管制貨幣數量,以達成貨幣政策的目的。

2.調整重貼現率: 中央銀行藉重貼現率的調整,來控制銀行的放款利率,而調節貨幣供給量提高重貼現率會減少貨幣供給量,降低重貼現率會增加貨幣供給量。

Page 33: 第十五章

中央銀行的貨政策的工具• 中央銀行係透過三種主要的工具管制貨幣數量,以達成貨幣政策的目的。

3. 公開市場操作: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而變動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尚可透過- 1. 郵政儲金轉存之政策; 2. 外匯操作等調整貨幣供給的數量。此外央行可透過- 1.選擇性信用管制; 2.道德說服等方法在不變動貨幣供給總量的情形下,控制資金的分配(質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