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高高高高高高 高高高 高高高 高高高 ( 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 )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 Upload
    phoebe

  • View
    547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高雄史蹟探源第三講

主講人:謝貴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 )

Page 2: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清領時期的高雄

康熙 22年 (1683)明鄭降清,翌年清廷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

Page 3: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縣縣治在興隆里之地(今高雄市左營區)。然而,當時僅置縣署,並未築城。直至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鳳山縣知縣劉光泗方築土城。此城周 810丈,高 1丈 3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外濬濠塹,廣 1丈,深 8尺,此乃鳳山正式築城的最初記錄。

鳳山舊城(

城)

Page 4: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雍正十二年( 1734年),鳳山知縣錢洙於城牆外環植三重刺竹以強化防禦工事。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知縣王瑛曾於四門側邊增建大砲臺四座。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林爽文事件爆發,南路莊大田響應,鳳山城被攻破,縣治乃移至陂頭街(今鳳山)的新城。

鳳山新城

Page 5: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道光四年( 1824年),福建巡撫孫爾準巡視臺灣,適鳳山有許尚、楊良斌等人起兵,將鳳山新城攻破,乃奏准重建舊城。 於翌年七月十五日興工,於道光六年( 1826年)八月十五日竣工。

鳳山舊城(

城)

Page 6: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此次工程以知縣杜紹祁為監督,鄉紳黃化鯉、吳尚新、黃石標及劉仲紳等四人任城工總理,分別就四座城門分段鳩工興建。舊城規模予以擴大,內含龜山,外接蛇山,疊石為城牆,高為 1丈 2尺,寬 1丈 5寸,上築雉堞,下開城濠,周長 1,224丈。

鳳山舊城

Page 7: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西安古城

Page 8: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舊城

闢四門,東曰「鳳儀」、西名「奠海」、南稱「啟文」、北號「拱辰」,門上各建城樓,高 1丈 3尺,四隅並築砲臺,共費番銀 92,100兩。

Page 9: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西安古城

Page 10: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舊城

城內又建知縣、典史衙署各一座,參將衙署一座,倉廒、監獄俱備。築城費用,除當時臺灣各府廳縣之捐銀外,郡中紳商百姓亦多有捐輸,共捐款 14萬餘兩。築城花費番銀 12萬兩,餘銀 3萬兩充作歲修之用。此為臺灣第一座以土石建 造的城池。

Page 11: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舊城

舊城城牆的 材料,內外以石灰砌成,中腹填土,基礎深三尺。東門共設九個雉堞,排列在外緣上,雉堞每個高 157公分,間距 46公分。兩隅角處轉成曲尺形,皆闢箭孔,箭孔悉為磚造。後緣設女牆,左右兩緣有磚砌梯階,下通城牆馬道。馬道舖甓磚,門寬 1.79公尺。踏道呈斜坡狀,分作七級。

Page 12: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Page 13: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西安古城

Page 14: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舊城

北門座面與東門幾乎相同,僅臺座立分段與東門略有不同。雉堞以下出疊澀,火庫作凹入混線,並施彩繪。四角以泥塑作圭腳,造型簡要。外壁拱洞兩測各嵌有一尊門神,屬泥塑加彩作法,為少見之孤例。係以螺殼灰浮塑為底,外施油漆彩畫而成。左像為尉遲恭,右像為秦叔寶。

Page 15: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鳳山舊城

南門曾於民國五十八年( 1969)整修,四隅加鋼筋混凝土柱,城樓新築。城門座為土石構造,但城樓均為木結構,至 1930年代倒塌。城門樓柱位佈局十二柱法,乃由角隅四柱簡化而來。其外觀形式,屋頂為歇山式,左右側坡出檐短,脊用三川脊,由線和緩,予人平實感覺。

Page 16: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西安古城

Page 17: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崇聖祠

鳳山縣舊城北門外文 廟前眺鳳山,左倚半屏山,右輔龜山及打鼓山,廟前蓮池潭則為天然泮池,形成天然的人文勝地。後因風雨損壞,知縣宋永清於 1704年(清康熙 43年)復建,並增建崇聖祠,即今舊城國 小內之三級古蹟。

Page 18: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崇聖祠

孔廟因風雨及 1786年(清乾隆 51年)林爽文事件而遭破壞,其間有多次重修,直至 1877年(清光緒 3年),知縣孫繼祖始再行募款修建回復舊觀。日治時期因缺乏維護且歲久傾圮,部分建物被改為舊城 公學校用地,最後只剩一座崇聖祠。

Page 19: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崇聖祠

崇聖祠原稱啟聖祠,主祀孔子父親叔梁紇, 1723年(清雍正元年)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並入祀,更名崇聖祠,其雖僅為孔子廟的一小部分,但卻是中華禮教文化及學制延伸至本市之濫殤,使其成為僅次於台南孔子廟、具完備學宮體制的孔子廟。

Page 20: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南孔廟

Page 21: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南孔廟

Page 22: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南孔廟

Page 23: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南孔廟

Page 24: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北孔廟

Page 25: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北孔廟

Page 26: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北孔廟

Page 27: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台北孔廟

Page 28: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

高雄市孔子廟

1974年高雄市政府依宋朝孔廟規制,遷建於蓮池潭北岸,其大成殿則仿北京故宮太和殿風格,廟前為天然泮池,兩山對峙,屏山左拱,龜山、鼓山右輔,被稱為人文勝地,總占地五公頃,是台灣最大的孔子廟。

Page 29: 高雄史蹟探源3(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