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 2 8 14 20 26

26 - HKEAA · 2013. 9. 25. ·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14. 15. 16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目 錄前言五 1試卷一 閱讀能力 2

    8

    14

    第第第第二級級級級

    示示示示例例例例

    及及及及評評評評

    語語語語四三 20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26

  • 前言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成績已於本年 7 月 20 日發布。為讓教師、學生以及公人士進一步了解中學文憑考試考生的水平,本局選取個別考生的答卷,輯錄為本套示例,以助說明各級考生的表現。本科共設五卷,本套示例取材於其中試卷一的答卷,以便說明各等級考生的典型表現。參閱這套示例時,讀者亦宜同時參考本年試卷及評卷參考,以了解試題及評分要求。有關文件會刊於本年 月至 月間出版的《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10 11 -考試報告試題專輯》內。

    1

  • 第五級示例及評語

    2

  • 3

  • 4

  • 5

  • 6

  • 評評評評語語語語考生對《橋》和《五蠹》兩篇文章之理解深刻 能準確說 呂進文之哭與笑源於個人坎坷的際遇和對祖國的信念; 扼要說明橋象徵散與,作者以此關聯一生遭際,以及對故友、祖國的感情;同時,,也能細析明明辨韓非和孔子對刑法的看法和價值觀的差異所在。此外,考生能準確說明作者如何直接描寫香港的天橋,又怎樣間接描寫故鄉平橋,也也能能點出「我欲乘風歸去」一句呼應上文寫半生之浪遊 故起懷鄉歸國之思,可見考生對不同寫作手法的認識透徹。更難能可貴的是,,考生對韓非和孔子的評價深刻、準確,並能提出本性和品格之培養實為學校教育之目標,提綱挈領,以此繩墨儒法之得失優劣,足見考生思慮周全,對傳統文化之體會深刻。

    7

  • 第四級示例及評語

    8

  • 9

  • 10

  • 11

  • 12

  • 考生對《橋》一文之理解合理,對各部分大意的描述雖較為略,但也能體會作者之感情,可是分析主旨過於側重橋象徵作者盼望民族融和這點,致輕重主次稍失衡。考生對文章寫作手法之分析合理,評評評評語語語語

    既能說明作者如何側寫平橋,如何正面描寫香港天橋,也能點出和說明「我欲乘風歸去」一句轉折之妙用。考生對《五蠹》一文之理 準確, 指出韓非和孔子對刑法的看法,也能掌握韓非以跛牂和樓季、布帛和鑠金作對比所說明之道理。考生雖未深入韓非和孔子之價值觀以評價兩者之高下,而能能着眼於執行之簡易便利與否,也屬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具個人見解解。

    13

  • 第三級示例及評語

    14

  • 15

  • 16

  • 17

  • 18

  • 考生對《橋》一文之理解大致正確,可是分析和說明過於評評評評語語語語 簡單和略,如分析《橋》一文第二部分的大意一問,答以「寫作者對天橋的感受」,未能具體說明作者的感情,失諸浮泛;如分析描寫平橋和香港天橋之手法,雖有體會,卻未能準確指出是間接和直接描寫。考生對《五蠹》一文之理解大致正確,可是對常見文言字詞的理解未如理想,如錯解「夷」、「庸人」等淺易文言字詞。至於評價韓非和孔子的看法一問,只能提出個人觀點和立場,指孔子重身教尚合理,可是批評韓非之法欠效率卻難自圓其說,論證說明也過於粗疏。

    19

  • 第二級示例及評語

    20

  • 21

  • 22

  • 23

  • 24

  • 考生對《橋》一文大意之理解尚正確,可是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和說明過於粗疏如指描寫平橋是「充滿感情的描寫」、寫香港天橋是「評評評評語語語語 用了數字描寫」,未能理解這是主觀描寫和客觀描寫;又如雖指出「我欲乘風歸去」起承上啟下之用 ,,卻未能加以說明承啟何事。考生對《五蠹》一文 理解較為表面,對常見文言字詞的理解未如理想,如錯解「夷」、「庸人」等淺易文言字詞。至於評價韓非和孔子的看法一問,未能從根本提出個人對教育的的看法,卻橫生枝節,指家長未必支持學校責罰學生,並以此批評韓非之法不可行;或提議選舉模範學生讓同學效法以說明孔子之看法更理想,兩論均較為偏頗又未能對應問題作答,似是而非。

    25

  • 第一級示例及評語

    26

  • 27

  • 28

  • 29

  • 30

  • 考生對《橋》一文大意之理解頗為表評評評評語語語語面 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和說明也過於粗疏甚或錯誤,如指作者以步移法描寫平橋,,或以寫作效果來說明寫作手法 更答非所問。幸尚能指出和說明「我欲乘風歸去」起承上啟下之用。考生對《五蠹》一文 理解較為表面,對常見文言字詞 理解未如理想,,如錯解「固」、「夷」等淺易文言字詞。至於評價韓非和孔子的的看法一問,考生更強說孔子會了解事情本末才治罪,而韓非卻妄下判斷,並以此判分兩者高下 並未能扣緊兩人對刑法的的看法作分析,可見考生不單對文言的理解頗為薄弱,,思考力也頗為不足。

    31

    前言第五級示例及評語第四級示例及評語第三級示例及評語第二級示例及評語第一級示例及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