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 101 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一、課程基本資料(課程委員會通過,任課教師不可異動部分) 課程代碼 HIP5046 課程名稱 清史研究與教學 英文課名 Research & Pedagogy in History of Ch'ing Dynasty 全/半年 暑期 必/選修 選修 總學分數 2 每週授課 時數 2 開課班級 歷史碩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探討清朝的統治模式、族群關係、制度演變、社會變遷的歷程及其特 色,以了解清朝在中國史的意義與定位,並兼顧清史教學相關課題的研討。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可自行增列) 對應本系核心能力 1 精進清史專業知識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2 培養清史研究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3 提升清史教學技能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4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5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大綱(任課教師可異動部分) 授課教師 葉高樹 教學進度與主題(可說明每週進度) 1.導論(第一週) 2.史學與史料(第二週、第三週) 3.滿族「漢化」的爭論(第四週、第五週、第六週)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 101 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一、課程基本資料(課程委員會通過,任課教師不可異動部分)

課程代碼 HIP5046 課程名稱 清史研究與教學

英文課名 Research & Pedagogy in History of Ch'ing Dynasty

全/半年 暑期 必/選修 選修

總學分數 2 每週授課 時數

2

開課班級 歷史碩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探討清朝的統治模式、族群關係、制度演變、社會變遷的歷程及其特

色,以了解清朝在中國史的意義與定位,並兼顧清史教學相關課題的研討。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可自行增列) 對應本系核心能力

1 精進清史專業知識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2 培養清史研究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3 提升清史教學技能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4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5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大綱(任課教師可異動部分)

授課教師 葉高樹 教學進度與主題(可說明每週進度)

1.導論(第一週)

2.史學與史料(第二週、第三週)

3.滿族「漢化」的爭論(第四週、第五週、第六週)

Page 2: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4.從民族共同體到多民族帝國(第七週、第八週)

5.八旗制度與旗務問題(第九週、第十週、第十一週)

6.皇權的發展與皇位繼承制度(第十二週、第十三週)

7.盛清諸帝的形象及其治術(第十五週、第十六週)

8.秘密社會的性質及其功能(第十七週、第十八週)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各單教師先以兩小時講述內容重點 討論法 各單元安排二至四小時討論閱讀資料 問題解決教學 合作學習 實驗/實作 實地考察、參訪 媒體融入教學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一篇,由學生自行約定課餘時間面談討論 其他: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20 閱讀資料導讀摘要與心得 期中考 期末考 課堂討論參與 10 出席 10 報告 成果展覽 專題 70 期末繳交書面報告一篇

其他:

參考書目

專 書

孔復禮(Philip A. Kuhn)著,陳 兼、劉 昶譯,《叫魂:一七六

八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上海三聯書局,1999 年。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吳家恒譯,《雍正王朝

之大義覺迷》,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2 年。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康熙:重構一位中

國皇帝的內心世界》,台北:時報文化公司,2005 年。

Page 3: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白新良,《清代中樞決策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李世愉,《清代科舉制度考辯》,瀋陽:瀋陽出版社,2005 年。

李治亭,《清康乾盛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沈大明,《《大清律例》與清代的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定宜庄,《清代八旗駐防研究》,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 年。

林 乾,《康熙懲抑朋黨與清代極權政治》,台北:正展出版公司,2003

年。

徐茂明,《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 年)》,北京:商務印書

館,2004 年。

秦寶琦,《清前期天地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年。

高 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 年。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張 杰,《清代科舉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年。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十九世紀中國社會中作

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年。

張仲禮著,費成康、王寅通譯,《中國紳士的收入》,上海:上海社會

科學院出版社,2001 年。

張晉藩、郭成康,《清入關前國家法律制度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

社,1988 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年。

莊吉發,《清代秘密會黨史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

郭成康、林鐵鈞,《清朝文字獄》,北京:群眾出版社,1990 年。

喬治忠,《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馮爾康,《清史史料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 年。

馮爾康,《十八世紀以來中國家族的現代轉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5 年。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年。

楊 珍,《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年。

赫治清,《天地會起源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年。

Page 4: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

年。

滕紹箴,《清代八旗子弟》,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 年。

蔡少卿,《中國秘密社會》,台北:南天書局,1996 年。

鄭欽仁等編譯,《征服王朝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 年。

戴 逸,《乾隆帝及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年。

瞿同祖著,范忠信、晏 鋒譯,《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論 文

王鍾翰,〈清代八旗中的滿漢民族成分問題〉,收入王鍾翰,《王鍾翰

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年。

王鍾翰,〈清代民族宗教政策〉,收入王鍾翰,《王鍾翰學術自選集》,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年。

王鍾翰,〈關於滿族形成中的幾個問題〉,收入王鍾翰,《王鍾翰學術

自選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年。

艾爾曼(Benjamin Elman),〈清代科舉與經學的關係〉,《故宮博物院

院刊》,1996 年第 4期。

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

(上)〉,《清史研究》,2000 年第 1期。

何炳棣著,張勉勵譯,〈捍衛漢化:駁伊芙琳‧羅斯基之〈再觀清代〉

(下)〉,《清史研究》,2000 年第 3期。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收入余英時,《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年。

韋慶遠,〈論「八旗生計」〉,收入韋慶遠,《明清史新析》,北京: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修朋月、寧 波,〈清代社會鄉紳勢力的基層社會控制的加強〉,《北

方論叢》,2003 年第 1期。

徐茂明,〈明清以來鄉紳、紳士與士紳諸概念辨析〉,《蘇州大學學報》,

2003 年第 1期。

張勉勵,〈再觀清代中國國史上的重要性――介紹一篇西方研究清史

問題的論文〉,《清史研究》,1999 年第 2期。

莊吉發,〈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源流及其社會功能〉,收入莊吉發,《清

Page 5: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清史研究與教學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101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 專題研究 每位學生須撰寫專題研究報告

史論集(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莊吉發,〈清朝宗教政策的探討〉,收入莊吉發,《清史論集(五)》,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莊吉發,〈清代社會經濟變遷與秘密會黨的發展:台灣、廣西、雲貴

地區的比較研究〉,收入莊吉發,《清史論集(八)》,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莊吉發,〈清史研究的前景:新史料的發現與新清史的研究〉,收入莊

吉發,《清史論集(十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 年。

莊吉發,〈結盟拜會:從社會經濟變遷看清代台灣秘密社會的發展〉,

收入莊吉發,《清史論集(十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6 年。

郭成康,〈也談滿族的漢化〉,《清史研究》,2000 年第 2期。

陳捷先,〈從清初中央建置看滿洲漢化〉,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編,《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年。

費思堂(T. S. Fisher),〈清代的文字迫害和「製造異己」模式〉,

收入白壽彝主編,《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瀋陽:遼

寧人民出版社,1990 年。

管東貴,〈滿族入關前的文化發展對他們後來漢化的影響〉,《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0本上冊,1968 年。

管東貴,〈滿族的入關與漢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43本第3分,1970年。

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著,華立譯,〈清代滿洲人的民族主體意

識與滿洲人的中國統治〉,《清史研究》,2002 年第 4期。

歐立德(Mark C. Elliott),〈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學術季刊》,

24卷 2期,2006 年。

閻崇年,〈滿學:正在興起的國際性學科〉,收入閻崇年,《滿學論集》,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