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位听器官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位听器官 - jpjpk.fmmu.edu.cnjpjpk.fmmu.edu.cn/hd/57.pdf · 人体 解剖学教研室 ... 内耳是声波刺激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 细胞周围有蜗神经末梢分布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位听 器 官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说出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分部及其结构特点;2.说出鼓膜张肌、镫骨肌的位置、神经支配和作用,乳突窦及乳突小房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3.阐述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形态、

结构及其功能,内、外淋巴液的存在部位、产生、作用及其循环;4.阐述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的起始、行径和功能,声波的传递和感受过程。

前庭蜗器(位听器 )

依功能—包括位觉器(前庭器)和听觉器(蜗器)

依位置—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是声波刺激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所在部位

外 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具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功能。

耳 廓-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

外耳道-软骨部、骨性部。曲管

鼓 膜-松弛部、紧张部、光锥

鼓膜椭圆半透明 心向内凹外下倾

上部松弛下紧张 前下光锥三角形

鼓膜穿孔的治疗

外伤致穿孔

不继发感染、面积不大-自愈

慢性中耳炎致穿孔

鼓膜成形术或鼓室成形术

中 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作用是传导声波。

鼓室-颞骨岩部

内不规则的含气

小腔;内有听小

骨、韧带、肌肉、

血管和神经

上壁

下壁

外侧壁内侧壁

后壁

前壁

鼓 室 各 壁上壁:鼓室盖。中耳炎可经此侵入颅腔

下壁:颈静脉壁

前壁:颈动脉壁。上部有肌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

管)

后壁:乳突壁。乳突窦口、外半规管凸、锥状隆起、面神经

管垂直部

内侧壁:迷路壁。岬、前庭窗(卵圆窗)、蜗窗(圆窗)、

面神经管凸

外侧壁:鼓膜壁

鼓室盖(薄骨)

颅中窝(颅内感染)

鼓膜(穿孔)

迷路壁内耳(位听障碍)

面神经(面瘫)

颈静脉壁(薄骨)

颈动脉壁乳突窦开口

乳突小房(乳突炎)

咽鼓管

鼻咽部

听 小 骨

锤 骨

砧 骨

镫 骨

构成链状杠杆系统

听 小 骨 肌

鼓膜张肌

镫 骨 肌

减低声波的振动强度,保护听觉器官

咽 鼓 管

连接咽腔和鼓室的扁形管

道,长约4厘米,分为内

侧的软骨部和外侧的骨部

咽鼓管咽口

平时闭合,吞咽时管口开

放,使鼓室和外界大气压

保持平衡,以保证鼓膜的

正常振动。

乳 突 窦 和 乳 突 小 房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由一系列复杂的管道组成,

又称迷路。迷路又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两部分。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里的骨性弯曲隧道;膜迷路是位于

骨迷路内的膜性小管和小囊,两者形态基本一致。

膜迷路是封闭的管和囊,内含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

路之间的间隙里有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交通。内耳是

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位听觉感受器就位于其中。

内 耳

骨迷路膜迷路

外淋巴内淋巴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自前内向后外分为3部分,即耳蜗、

前庭、骨半规管。相应的膜迷路由前向后也分3部分:即蜗管、

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

膜迷路3个部分里分别有感受听觉和位置觉的感受器与第

8对脑神经通连。

骨 半 规 管 和 膜 半 规 管

骨半规管是3个互相垂直的“C”

形小管,分别称前半规管、后半

规管和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的两端称骨脚,

一为单脚,另一为壶腹脚,其

中前、后骨半规管的单脚合成

一个总脚,因此,3个半规管只

有5个口通连前庭。

膜半规管与骨半规管形

状相似但管径较小。在壶

腹处管壁隆起形成壶腹嵴。

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

接受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

时的刺激。它主要由毛细

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毛细

胞的毛插入顶部的胶质层

(称终帽)内,毛细胞周围

有前庭神经末梢分布。

前 庭 及 椭 圆 囊 和 球 囊

前庭是位于骨迷路中部的空腔

后面有5个孔通骨半规管

前面有孔通耳蜗

外侧壁即鼓室内侧壁(前庭窗和蜗窗)

内侧壁有前庭神经穿过

腔内有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后上方,与膜半规管相通

球囊:前下方,与蜗管相通连

两囊之间有椭圆球囊管相连

在椭圆囊的底有椭圆囊斑,在球囊的前壁有

球囊斑,它们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加

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囊斑由毛细胞、支持

细胞和表面有钙盐结晶(称位觉砂)的胶质膜

构成,前庭神经末梢伸入其间。

耳 蜗 及 蜗 管

耳蜗形如蜗牛,蜗顶朝向前

外方,蜗底对向内耳道,由

骨性的蜗螺旋管围绕蜗轴盘

旋两圈半构成,后方与前庭

相通连。蜗轴向蜗螺旋管内

伸出菲薄的骨片,称骨螺旋

板;蜗轴内有血管、蜗(螺旋)

神经节及其末梢。

蜗管是套在蜗螺旋管里的膜性

盲管,断面呈三角形,它将蜗

螺旋管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

部,上部称前庭阶,下部称鼓

阶。

前庭阶,起于前庭并连于中耳

的镫骨底;

鼓阶,与前庭阶在蜗顶处借蜗

孔相通,终于蜗窗的第2鼓膜

蜗管尖端是盲端,下端与球囊相通连,

三壁均为膜性。

上壁为蜗管前庭壁(又称前庭膜);

外壁血管丰富,紧贴蜗管外侧壁骨膜;

下壁为蜗管鼓壁(又称螺旋膜或基底膜)

蜗神经节蜗神经

基底膜上有以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为

主构成的螺旋器(Corti器),即

听觉感受器。在螺旋器上方有悬浮

在内淋巴中的胶质膜,称盖膜。毛

细胞周围有蜗神经末梢分布。

内 耳 的 其 他 结 构

内耳道-以内耳门开口于颅后窝

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蜗神经

动脉-迷路动脉

静脉-迷路静脉

内淋巴-蜗管外侧壁分泌产生

外淋巴-经前庭水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声 波 的 耳 内 传 导与 听 觉 传 导 通 路

听觉的产生包括声波的耳内收集、

传导和由内耳螺旋器到听觉中枢的神经

传导。

声波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锤

骨、砧骨、镫骨)的镫骨底 → 前庭阶外淋巴 →

蜗孔 → 鼓阶外淋巴 → 蜗窗,外淋巴波动 → 蜗

管内淋巴波动 → 螺旋器

声波蜗神经

气 传 导

骨 传 导

鼓室各壁及交通

螺旋器(Corti器)

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

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