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都市报文娱新闻研究 ——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雷潇倪 20095292 指导教师 王欢妮 老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

雷潇倪 doc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雷潇倪 doc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都市报文娱新闻研究

——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雷潇倪

学 号 20095292

指 导 教 师 王欢妮 老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

Page 2: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

都市报文娱新闻研究——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摘要:当前文娱新闻发展突飞猛进,因其内容上的轻松和形式上的新颖,吸引大量受

众,市场需求逐年增加。文娱新闻作为都市报中极富个性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份都市

报的品味。文娱新闻既反映当前社会文化面貌,又因“新闻的舆论导向性”使文娱新

闻报道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活动,影响社会大众的文化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都市报在大篇幅增加文娱新闻版面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

都市报文娱新闻的发展。怎样在遵循都市报基本特性的同时更好的满足受众对文娱新

闻的需求,是进行都市报文娱新闻研究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文娱新闻; 文娱版;都市报

Page 3: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The research of entertainment news ofmetropolis daily—West China City Daily as an example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tainment news has peaked, due to the

recreational and up-to-date nature, therefore it has attracted huge number of audiences, the

market demand has increased rapidly over the years. The entertainment news as a highly

personalized section of the city newspaper it also reflects both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ulture, meanwhile "public opinion of the news" makes the entertainment news

counterproductive in soci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t also has the impact on the cultural

values, behavior and lifestyles in the public. Meanwhile city newspaper encounters many

issues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entertainment news in the newspaper, it is

somehow restricted the wide growth of the city newspaper,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follow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newspaper while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consumer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ervice of the newspaper.

Keywords: entertainment news, entertainment version ,metropolis daily

Page 4: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I

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引言................................................................................................................................... - 1 -

一、都市报文娱新闻概述............................................................................................... - 2 -

(一)文娱新闻的定义............................................................................................ - 2 -

(二)文娱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 - 3 -

(三)都市报文娱新闻定位.................................................................................... - 3 -

二、《华西都市报》文娱新闻现状分析......................................................................... - 4 -

(一)文娱新闻报道数量分析................................................................................ - 4 -

(二)文娱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 6 -

三、当前都市报文娱新闻的问题................................................................................... - 7 -

(一)文、娱比例失衡............................................................................................ - 7 -

(二)感性化倾向,欠缺深度................................................................................ - 8 -

(三)价值取向偏失................................................................................................ - 8 -

四、都市报文娱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 - 9 -

(一)尺度把握失控,经济利益诱惑.................................................................... - 9 -

(二)部分受众的“重口味”和“窥视欲”........................................................ - 9 -

(三)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 10 -

五、都市报文娱新闻的未来发展探讨......................................................................... - 11 -

(一)加强文化建设,提高鉴赏能力.................................................................. - 11 -

(二)形式轻松与格调高雅的统一...................................................................... - 11 -

(三)结合并突出地方特色.................................................................................. - 12 -

结束语............................................................................................................................. - 12 -

致谢................................................................................................................................. - 13 -

参考文献......................................................................................................................... - 13 -

Page 5: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 -

都市报文娱新闻研究——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日益多样化,文娱活动逐渐成为社会活动的“热

点” 。文娱新闻由于其内容上的轻松和形式上的新颖,吸引大量受众,市场需求逐

年增加。文娱活动作为文化活动的种类之一,文娱新闻既反映当前社会文化活动,又

因“新闻的舆论导向性”使文娱新闻报道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活动,影响公众的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文娱新闻发展突飞猛进,占据版面越来越多,甚至独立成

版。而都市报秉持着视受众为“上帝”的观念,强调报道的覆盖性、生活性、服务性、

可读性,这与文娱新闻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基本一脉相承。文娱版作为都市报版式

中极富个性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一份都市报的“形象”和“定位”。在

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一份都市报要想赢得“市场”,首先就要满足“市场”需求,受

众对文娱新闻的大量需求,使得文娱新闻在都市报的版面中所占比例颇重。为吸引更

多的受众,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都市报在大篇幅增加文娱新闻版面的同时,也出现

了诸多问题,例如:文娱新闻内容上同质化严重,报道缺乏独立的角度和立场;事件

报道处理庸俗化,纠缠于名人的“花边新闻”之上;追求轰动效应,立场低俗,缺乏

格调和品味。版式上视觉渲染过度;设计效果夸张;文图搭配错位。一些问题已经得

到确切的定论,一些问题在学界和业界仍存有争议。

怎样在遵循报纸基本特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文娱新闻的需求,有效地的传

播信息,引导正确良好的舆论导向,是今天纸质传媒争取受众、提高媒体竞争力的一

个重要方面。

纵观目前研究文娱新闻的论文,经过分析,可以看到。这些研究文化新闻的论文,

大多数从整个新闻媒介出发,多是从文娱新闻的个别问题或特点进行分析阐述,选择

研究的点比较单一,缺乏全面的、多论点的研究分析,而对特定的一份地方都市报文

娱新闻研究更是甚少涉及,鉴于此,笔者选择了《华西都市报》的文娱新闻作为研究

对象,希望能以具体的都市报为例,全面综合分析当前都市报现状和问题,探索都市

报文娱新闻的发展方向。

Page 6: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2 -

一、都市报文娱新闻概述一、都市报文娱新闻概述一、都市报文娱新闻概述一、都市报文娱新闻概述

文娱新闻是报纸特别是都市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由传统文化新闻报道和娱乐

新闻报道共同组成的一个报纸板块。

(一)文娱新闻的定义(一)文娱新闻的定义(一)文娱新闻的定义(一)文娱新闻的定义

“文娱”即“文化、娱乐”。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到“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名族意义来说,乃是包括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能力和习惯

在内的复杂整体”[1]。这被视为“文化”的第一个科学定义。长久以来,无论是哲学

家还是社会学家或者人类学家都试图从自己的学科领域来给文化下定义,然而要给文

化下一个严谨且准确的定义仍是一件难事。《辞海》对广义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

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而狭义文化注重精神层面,

强调人类精神创造。本文所说的“文化新闻”,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文化新闻,即它是

对文学艺术作品、戏剧表演、文化名人等发生在传统文化领域内的事实的报道,更注

重在传统文艺形态下对文化活动信息及精神内涵的传播。

欢娱快乐为娱乐,《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娱乐”解释为:①使人快乐或者消遣,

②快乐有趣的活动[3]。所以广义来说,娱乐新闻就是指能使人愉悦、消遣的客观事实

的报道。而在报纸版面中所指的“娱乐”多被理解为“娱乐圈”,即影、视、歌为主

的娱乐界,这也是狭义娱乐新闻报道的主体。本文所说的娱乐新闻就是狭义的娱乐新

闻,即是以娱乐界的动态为报道对象,满足受众对娱乐的兴趣的新闻报道[4]。需要注

意的是,娱乐新闻与前面所说的传统文化新闻的区别,它们的新闻报道主体有所重合,

因此可以说娱乐新闻是文化新闻的一种,但是娱乐新闻不等于文化新闻。他是由传统

文化新闻演变而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而独成一派。

[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连树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 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11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789[4] 易蓉蓉,吕佳.电视娱乐新闻是否难逃“昙花命运”?——透视《娱乐现场》等娱乐新闻节目[J].声屏世界,2003,11:14-15

Page 7: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3 -

(二)文娱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二)文娱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二)文娱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二)文娱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空前解放,百废待兴。这个时

候的新闻报道焦点集中在解放生产和发展生产之上。对文学、艺术相关政策信息和文

化艺术界的严肃文化新闻的报道零星散落在报纸的小角落里。

二十世界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在经历改革开放后,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

活的改变和提升,使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生活。文化新闻逐步受到重视。与

此同时,影、视、歌行业逐渐受到关注,以报道影、视、歌界中名人活动和趣事的娱

乐新闻顺势增多。此时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界限模糊,内容上重叠交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文学、艺术界对外交流频繁,文学新闻报道繁荣。而港

台文化的引入和流行,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大量港台明星艺人涌入内地“淘金”,发展内地事业,促使了娱乐新闻的迅速发展。

娱乐新闻从文化新闻中逐步独立出来,自成一派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此时开

始出现“文化专版”和“娱乐专版”的独立板块。到九十年代末,报纸在经历几次变

革后,版面设置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以“快捷、时效、生活”为卖点的都市报,更

加重视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的报道,部分都市报,将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合并为“文

娱版”,专版报道文化、娱乐新闻。

(三)都市报文娱新闻定位(三)都市报文娱新闻定位(三)都市报文娱新闻定位(三)都市报文娱新闻定位

《华西都市报》于 1995 年创刊,这被视为是中国报业进入“都市报时代”的标

志。随后《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市类报纸相继创刊,我国掀起一股都市

报创刊热潮。都市报凭借其贴近市民生活,充分满足市民信息需求的特点,赢得了广

泛的读者市场。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影响了受众的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文娱新闻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与都市报生活性、可读性的风格,在

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从而,文娱新闻成为各家都市报争取市场、吸引大众读者的重

要“武器”。

作为人类物质与精神“双重文明”的结晶,休闲娱乐文化展现了一段时间内人们

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文娱活动作为文化活动的种类之一,文娱新闻必然是对当前

社会文化活动客观再现,反映了一个时段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如 1956 年,《解放日

报》转载了香港《大公报》上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写的《我的丈夫,我的蜜月》一文,

Page 8: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4 -

东海舰队有些读者甚至认为《解放日报》出了大问题,竟提出要保卫党报[5]。在现在

看来再正常不过的内容,在当时却被视为不可容忍的错误和问题,这恰恰反映了那个

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人民封闭、严肃的思想观念,以及保守激进的政治环境。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解放在思想观念上的陈旧束缚,社会文化

尺度逐渐开放,文娱新闻也摆脱了严肃沉闷的政治气息,变得轻松活泼,更具可读性。

文娱新闻的本质仍然是新闻本身,因此,新闻的舆论导向性使文娱新闻报道反作

用于社会文化活动,并深刻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活动方式。例如,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大量港台明星北上内地发展,带动港台文化流行。此时文娱新闻焦点基

本集中在港台明星身上,他们的衣着打扮,发型妆容等都是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并

被部分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模仿。从而促使了整个九十年代以文化衫、吊裆裤、板

鞋以及三七分发型为潮流,成为不少年青人的穿衣打扮指南。

二、《华西都市报》文娱新闻现状分析二、《华西都市报》文娱新闻现状分析二、《华西都市报》文娱新闻现状分析二、《华西都市报》文娱新闻现状分析

从 1995 年 1 月 1 日创刊到 2010 年,《华西都市报》在经历多次变革和创新后,

版面内容发展整合为市民生活版、经济生活版、文化娱乐版、体育新闻版、国际新闻

版、文摘版 6个大板块。其中市民生活版和经济生活版所占比重最大,约为整个报纸

的百分之七十。它包含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要闻和社会热点新闻,如党和政

府的政策方针、会议等活动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国内外重大经济情况,走势以及为市

民读者服务的企业商品的市场信息和广告。文娱版约占《华西都市报》版面的百分之

十,体育新闻版、国际新闻版和文摘版合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文娱版作为新闻

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的版面,地位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报纸扩版趋势的推动下,报纸

的各个版面都得到大幅的扩版,形成了版面的多版化。笔者在这里对近年来《华西都

市报》的文娱版用抽样调查法做个一梳理分析:

(一)文娱新闻报道数量分析(一)文娱新闻报道数量分析(一)文娱新闻报道数量分析(一)文娱新闻报道数量分析

在 2003 年前后,《华西都市报》将文化新闻板块和娱乐新闻板块整合为初期的“文

娱版”,专版集中报道文化、娱乐新闻。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娱版每天基本

[5] 吴鸿业.文化新闻佳作选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62-64

Page 9: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5 -

保持在 4到 6条新闻,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基本持平,各占整个文娱版面的一半。2007

年开始,文娱版新闻条数猛涨,到 2009 年底文娱版每天的新闻条数平均约有 15 条。

文娱版由开始的一个版面变为两个版面,甚至到后来的多个版面。与此同时,文化新

闻的数量开始下降,娱乐新闻的数量大幅攀升。(如表 1、表 2)

Page 10: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6 -

(二)文娱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二)文娱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二)文娱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二)文娱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共同组成了文娱新闻。而根据具体的报道内容的不同,文化

新闻又可细化为:传统文化领域的人物报道,文学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报道,传统

文化事件、现象的报道。娱乐新闻则包含:娱乐圈的活动报道,娱乐明星人物报道,

娱乐事件、现象的报道。

纵观 2003 年到 2009 年 6 年间《华西都市报》的文娱版。早期的文化新闻,热衷

于对文化领域内的事件、现象的报道,如 2003 年 8 月 31 日出现在《华西都市报》文

娱版中的一篇报道:《蓉城书业面临再次洗牌》。通过对成都市书业即将进行的改革、

重组一事的报道,详细分析梳理了成都市书业的变化和发展,并占据了大量版面。另

外,本地的一些重要的文学艺术展览、演出活动,也以新闻简讯的形式分散在文娱版

的部分角落里。这期间,娱乐新闻在对影视圈内活动以及明星人物的报道的同时,比

较注重娱乐实事背后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或现象,如 2003 年 7 月 17 日《华西都市报》

的文娱版就以《香港流行歌曲榜惊爆贪污案》为引子,开启相关联话题,《内地流行

音乐排行榜也腐败》,探讨事件背后反映现象,《乐坛腐败,因“利”所祸》。

随着社会文化娱乐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宽松,文娱新闻报道却逐渐变的“重量不

重质”,新闻报道肤浅,缺乏对事件深层次意义的探讨。当中,文化新闻中传统文化

事件、现象的报道减少,对传统文化领域的人物报道相较于早期增多。而这些对文学

艺术界文化名人的人物报道的焦点却由“谈文化”转变为“聊八卦”。如《真实的张

爱玲》、《诗仙李白的确动过“凡心”》,此类讨论文化领域名人的隐私八卦、爱恨情仇

的报道大行其道。文化新闻逐渐脱离了其高雅严谨的本质,开始向娱乐靠拢。娱乐新

闻中娱乐明星的人物报道泛滥,报道主题集中在明星的穿衣打扮,情感生活,隐私八

卦上。如《吴奇隆谈感情稳定》、《袁泉孕味十足疑似“奉子成婚”》、《优优是陈坤的

亲生儿子?》。娱乐新闻报道出现由通俗化走向低俗化的趋势。在娱乐圈活动的报道

中,特别是对电影、电视发布会、首映礼的新闻报道,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报

道焦点放在了现场异性明星的互动,以及男女主角的隐私绯闻之上,往往无视了活动

的主题,即影视作品本身的价值。例如 2009 年 1 月 5 日《华西都市报》文娱版中一

篇对电影《赤壁》在北京举行首映礼的报道——《志玲重献勾魂茶,眼神魅惑吴宇森》。

笔者在这里总结了《华西都市报》从 2003 年到 2012 年 9 年间对同一活动的报道。

表 3333 《华西都市报》2003200320032003年至 2012201220122012年对戛纳电影节报道的标题

Page 11: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7 -

通过表 3可以看出,同是对戛纳电影节的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报道的中心由

原本的关注电影节本身转移到参加电影节的明星穿着打扮、恩怨情仇、较劲比拼之上。

新闻标题也由最初的严谨、客观逐渐变得大胆出位。甚至为了追求轰动性出现题不对

文的情况。

文化新闻逐渐被娱乐腐蚀,娱乐新闻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报道形式—

—文娱点评。用评论的方式对热点文化、娱乐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思考和探讨。如《专

业歌手冲超女,出路还是悲哀?》、《“演好”自己再去追星》、《明星骂战如同照妖镜》。

但这种形式的新闻数量较,只是偶尔零星的出现在文娱版中。

三、当前都市报文娱新闻的问题三、当前都市报文娱新闻的问题三、当前都市报文娱新闻的问题三、当前都市报文娱新闻的问题

(一)文、娱比例失衡(一)文、娱比例失衡(一)文、娱比例失衡(一)文、娱比例失衡

娱乐新闻发展壮大,传统文化新闻弱化。文娱版由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共同组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新闻被逐渐边缘化。在文娱版中文化新闻所占比重越来

越小,在夹缝中生存。文化新闻受到冷落的后果是,传统文化新闻变质,放弃原本以

Page 12: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8 -

展现文学、艺术领域精神内涵的新闻视角,为迎合市场口味,转而以文化艺术界名人

的隐私和私人趣事为报道视点,一味向娱乐靠拢,最后文化新闻被娱乐腐蚀,加速了

文化新闻是萎缩。另一反面,对文化新闻的处理方式变得越来越单一,甚至变为本地

艺术、文化市场活动的信息发布。

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比例失衡,最终导致文娱版走向“娱乐独大”,新闻肤浅、

低俗,文娱新闻缺乏公信力。这也是文娱新闻被指责和批判的主要原因。

(二)感性化倾向,欠缺深度(二)感性化倾向,欠缺深度(二)感性化倾向,欠缺深度(二)感性化倾向,欠缺深度

客观、理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而文娱新闻因其消遣、娱乐的特性,新闻题材的

关注于轻松、感性的话题,避开了严肃、宏大、深沉的题材。与严谨的政治新闻、经

济新闻总是理性的表达方式不同,文娱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情绪的直接表达,

有着浓烈的感情色彩。

这些报道都有文娱记者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自己

的情感选择。而文娱新闻处理方式比较简单、单一,仅仅局限于事实本身,缺乏深层

的思考和探讨,甚少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文娱新闻显得肤浅、

浮华。这使得文娱新闻被受众“快餐式”的消费,因为不具深层次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往往容易淹没在时间洪流中,而被遗忘。

(三)价值取向偏失(三)价值取向偏失(三)价值取向偏失(三)价值取向偏失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价值”,一是指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二是指新

闻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

“作为事实的信息是否具备这些要素是新闻选择的重要标准,一个事实所具备的

价值因素越多、分量越重,越容易成为新闻,这是任何其他新闻品种所依循的原则[6]。”

文娱新闻在事实价值的选择上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传统的新闻有所不同。在处理

文娱新闻时,对新闻事实价值的考量标准倾向于趣味性。娱乐性、趣味性成为文娱新

闻的首要选择标准。无限的凸显趣味性,而忽视新闻事实的真正价值在于,既能满足

受众的正确信息需求,又能引导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美国学者赖特于 1959 年在拉

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第四个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他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

[6] 徐铭瞳. 论我国娱乐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未来走向[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7.

Page 13: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9 -

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

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7]。目的在于调节身心,给人们提供喘息的机会和

轻松的时间。赖特认为,娱乐功能是媒介功能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功能,当然,也是最

为受众所赏识的功能[8]。然而,过分的强调娱乐功能,追求娱乐最大化,最终导致文

娱新闻语言大胆出位,不考虑受众的感官。一些文娱新闻采编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达到轰动效果,不惜对新闻事实妄自揣测、断章取义,立场低俗,丧失道德底线和社

会责任感。价值取向的偏失的后果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受众,特别是思想行为容易

受外部环境影响的青少年读者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四、都市报文娱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四、都市报文娱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四、都市报文娱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四、都市报文娱新闻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尺度把握失控,经济利益诱惑(一)尺度把握失控,经济利益诱惑(一)尺度把握失控,经济利益诱惑(一)尺度把握失控,经济利益诱惑

都市报“为市民报道”的定位就决定了都市报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满足被其视为

“上帝”的受众的信息需要。而受众的信息需求应该建立在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

底线之上,才属于正常的信息需求,反之属于非正常的信息需求。显然,一些媒体在

把控受众需求这方面出了问题。不是曲解了受众的正常信息需求就是放大了受众的非

正常信息需求。这导致媒体在对“为市民报道”的定位尺度上把握失控,为了迎合受

众的口味将文娱新闻变得立场低俗、趣味低级。受众的信息需求是多层次的,这就需

要媒体对受众的需求进行筛选,尽量满足受众需求中健康、积极的部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日益严

峻的媒体竞争环境中,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度,赢得更多

的经济效益,一些媒体剑走偏锋,无视新闻基本原则,不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偏激而盲目的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二)(二)(二)部分受众的部分受众的部分受众的部分受众的““““重口味重口味重口味重口味””””和和和和““““窥视欲窥视欲窥视欲窥视欲””””

传统文化新闻弱化的原因之一是受众对文化新闻兴趣的减淡。前面也有提到受众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3-114.[8] 黄晓钟,杨效宏,冯刚.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66.

Page 14: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0 -

的需求直接影响报纸特别是都市报的内容和形式。在社会竞争加剧的今天,人们生活

压力增加。此时,人们就需要用轻松娱乐的方式来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这也是文

娱新闻产生并发展的原因。耸人听闻的离奇事件和刺激的情节似乎更能刺激大脑和感

官,减缓压力。可以在感官上引起震撼作用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于是媒体不

断降低新闻底线,以低俗恶俗来刺激受众消费。

“我们和其他人都是窥视狂,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想窥视[9]。”名人明星被包装的

光鲜亮丽,通常情况下,被放在台面上供认仰慕的总是金钱、荣誉、名利等,这使得

大众对他们在繁华美好背后的隐私生活、情路历程等颇为好奇,人们也想窥视到除了

被名利荣誉包围以外,名人明星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重口味”和“窥视欲”,给了

媒体“八卦”明星隐私绯闻,转播负面信息和消极价值观的动力。媒体对明星隐私生

活、绯闻八卦不加选择的曝光,情变、丑闻等一些意义负面的事件成为文娱版的头条。

(三)(三)(三)(三)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受众的阅读方式是指受众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总的阅读模式。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受众进行阅读的途径越来越多,不再单一的依靠传统的纸质印刷来进行

阅读。电子传播使信息的获取方式越来越广,受众可以轻松获取各种被整合的信息,

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这都促使了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单纯的文字

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文字和图片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受众的阅读欲

望。这就促使媒体在版面的设计上大量使用夸张出位的图片来刺激受众的眼球从而吸

引受众的关注度。另外,在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强调速度和效益的环境

下,人们也不再愿意消耗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整块阅读,而更愿意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

和心理诉求快速筛选自己喜好的信息来进行快速阅读。此时,新闻标题作为对新闻内

容加以概括和评论的简短文字,俨然成为快餐式阅读下受众是否选择进一步阅读的重

要关注对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娱新闻标题出现用词雷人出位,夸大事实,甚至

题不对文的现象了。

[9] 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关于他人的痛苦》[M].上海译文出版社.38.

Page 15: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1 -

五、都市报文娱新闻的未来发展探讨五、都市报文娱新闻的未来发展探讨五、都市报文娱新闻的未来发展探讨五、都市报文娱新闻的未来发展探讨

(一)加强文化建设,返璞纯真(一)加强文化建设,返璞纯真(一)加强文化建设,返璞纯真(一)加强文化建设,返璞纯真

加强文娱新闻的文化建设既是加强传统文化新闻的建设,也是加强娱乐新闻的文

化内涵的建设。传统文化新闻的萎缩反应出文学、艺术、历史等高雅文化的传播与传

承在同经济利益的角力中败下阵来。文化传承被视为传媒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对文

化新闻的报道不仅只是提供文化活动讯息咨询,而应该是立足于健康的文化观,拓宽

文化新闻报道的表达手法,用更加多的评论、特写和深度通讯等手段把先进优秀的文

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受众,从而达到传承优良文化,提升受众文化素养的目的。

娱乐新闻需要明确娱乐不等于明星的八卦绯闻。文娱新闻报道应该从“沉迷”于明星

的隐私八卦的怪圈中走出来,从明星艺人健康的生活工作状态出发,从正面积极的角

度去报道和评价娱乐事件。娱乐并不代表没思想,娱乐新闻报道需要脱离表层描述,

用思考和发展的目光,更多的去挖掘和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与社会文化意义,引导积

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提高大众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

而作为报刊从业者来说,他们的自身的素质也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特别是像

文娱新闻它在主观性相交其他种类的新闻更强,而且富有报道着的各人感情色彩。因

而加强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加强报刊从业者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报道的文化内涵。

在“泛娱乐”的时代,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新闻,特别是娱乐新闻中:炒作五花八

门、绯闻花样百出。当健康、高雅的娱乐资讯淹没在了庸俗的文字中时,受众只能是

云里雾里,无所适从。其实,大众在经历了种种大是大非以及,已经对那些低俗无聊、

缺乏人文关怀的文娱报道感到厌烦,这时候需要的是文娱新闻的返璞归真,用真实,

简单,直接的方式传播文娱新闻,给受众带来简单纯真的轻松和美的享受。

(二)形式轻松与格调高雅的统一(二)形式轻松与格调高雅的统一(二)形式轻松与格调高雅的统一(二)形式轻松与格调高雅的统一

强调文娱版格调的高雅,一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高雅”;二是指新闻视

角选择的“高雅”。文娱新闻的语言表达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使受众的精神得以放松、

宣泄、转移。这是文娱新闻受到受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形式的轻松表现在,语言表达

上,抛开传统新闻的书面表达,用相对浅显、通俗的表达方式来展现新闻内容,潜词

造句口语化。

Page 16: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2 -

但“通俗”不等于“媚俗”更不等于“恶俗”;“活泼幽默”不等于“夸张出位”。

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娱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文娱新闻表达处理上既通俗又显示出智慧,既

幽默又体现出新闻的严谨性。从新闻立意上来说,文娱新闻应该显示出更多的人文关

怀,少些冷眼旁观和冷嘲热讽。无论是文化、娱乐资讯报道,还是文化名人、娱乐明

星的工作和生活报道,都应该秉持着“高品味”和“高格调”的原则。在对文娱新闻

做报道时,要在纷繁复杂的娱乐事件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摒弃各种似是而非的流言,

根据事实筛选信息种类,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再结合写作方式,写出受众喜闻乐

见的新闻报道。在对待一些重大娱乐事件时,在追求阅读效果的同时,应该引导积极

向上的精神,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如在报道轰动一时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时,很

多媒体盲目跟风,夸大渲染事件。其实,这时候更需要报道事实,并讲述事件的危害

性。

文娱新闻形式的轻松,是为了保持文娱版的休闲娱乐特性。而形式的轻松并不影

响文娱版格调的高雅。将形式的轻松和格调的高雅有机的统一,用深度解析来提升文

娱新闻报道的思想内涵,增加文娱新闻的可读性和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才能促使文

娱新闻健康的发展,文娱版长久的留存。

(三)(三)(三)(三)结合并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并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并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并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媒体环境下,各家报纸对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的报道

基本同时同步,内容相近,这在文娱新闻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一份都市报的文娱版要

想在众多同类型报纸中脱颖而出,首先就要摆脱内容上的重叠和趋同。这就要求在文

娱报道中注意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将文娱事件与本土文化巧妙的结合,突出事件的相

关性,实用性,争强本地受众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这方面《华西都市报》也做过很多

尝试,比如在标题的用词上就比较注重结合地方的语言特色,如《侯耀华代言十产品,

居然都是“歪”的》、《孙燕姿要雄起!“椒盐”传话说巴适》、《选手被美眉导游“麻

了”》。这些带有浓郁四川地方方言的词语,让当地受众感觉到既亲切,又贴切。在结

合地方特色的同时,突破文娱版新闻报道的惯有模式,加强专题策划,以独到的观点

分析点评文娱事件,深度解析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意义。为受众提供正确、深刻的

观点和角度,从而增强文娱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Page 17: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3 -

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

文娱新闻既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活动,对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

生一定影响。文娱新闻能受到大量受众的认同和欢迎,是因为文娱新闻是精神文

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需要,满足了大众在当前这种物质飞速发展,生存与生活压

力不断增加情况下,缓解和释放压力的需要。

事物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文娱版的发展亦是如此。

作为都市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娱版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反映了报纸从业者在

坚持新闻原则和社会责任感上的迷失。而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面镜子,

文娱版表现出来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社会的浮躁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

滑坡。但无需悲观,虽然当下文娱版还有诸多问题,但是探索前行的道路不会停

止,有探索就会有改变。相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报

刊从业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娱版一定可以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致谢致谢致谢致谢

此刻的心情应该是悲喜交加的。当一件事件告一段落以后,再来重头回想,

总有不一样的感触。以前总是觉得这种忙着查资料,忙着写论文的日子是痛苦的,

可当这场对我来说算是浩大的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有一丝不舍。不舍我的大

学时光,不舍这一段想珍惜却终是留不住的纯真时光。

首先要感谢王欢妮老师,无论是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准备,还是在论文

写作过程中,王老师都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指导。帮我分析思路,明确方向,指

导我梳理论文框架结构,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甚至逐字逐句的帮我修改论

文中的错别字。

其次,感谢刘海明老师对我的论文提纲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并无私的为我

提供了他私人收藏整理的资料。

最后。谢谢我的朋友李文逸,在川大帮我查询相关资料;谢谢 lydia 不顾时

差在大洋彼岸修改我的英文版论文摘要。谢谢夏贵兰、卿绪红在我在校外不能下

载相关论文文献资料时,及时的帮我下载。

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和热心帮助,使

我终能完整的完成论文的撰写。

Page 18: 雷潇倪 doc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14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连树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 6 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11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789

[4] 易蓉蓉,吕佳.电视娱乐新闻是否难逃“昙花命运”?——透视《娱乐现场》等娱乐新闻

节目[J].声屏世界,2003,11:14-15

[5] 吴鸿业.文化新闻佳作选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62-64

[6] 徐铭瞳. 论我国娱乐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未来走向[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东北师范大

学,2007.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3-114.

[8] 黄晓钟,杨效宏,冯刚.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66.

[9] 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关于他人的痛苦》[M].上海译文出版社.38.

[10] 朱德泉.提升文娱新闻品位的对策[J].中国记者,2005,(2):69-70.

[11] 张晓然.报道文娱新闻应有科学的 "市场观"——兼谈娱乐元素的正确使用 [J].新闻记

者,2007,(11):67-69.

[12] 俞素梅.文娱新闻在娱乐中构筑文化品位[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205-206.

[13] 陶 玉 亮 . 如 何 理 解 和 把 握 后 都 市 报 时 代 的 特 点 与 规 律 [J]. 河 南 社 会 科

学,2009,17(5):162-164.

[14] 姜英.当代报纸版面视觉中心的流动轨迹与原因分析——以《华西都市报》为例[J].新闻

界,2009,(4):67-69.

[15] 许期卓 .营造 "透气 "的视觉空间——美国报纸版面留白技巧的运用 [J].中国记

者,2006,(1):80-82.

[16] 徐晋平.浅谈报纸版面艺术设计的要则与误区[J].编辑之友,2010,(6):98-99.

[17] 张桂明.已有的思索和应有的追求——论报纸版面及其评价[J].采.写.编,2011,(5):49-51.

[18] 孙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报--都市报的产生及其实质[J].新闻大学,2003,(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