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 万 我来吐槽 有玩具就可以这样任性吗?车内摆这些还能上路 吗?@龙飞天摄 微友“嘀哒”: 也是醉了!不挡视线吗? 微友“斌欺凌”: 好大的“家族”,收集齐也是不容 易啊。 微友“冰河”: 可爱是可爱,可要注意安全哦。 瞧,这部贴满卡通画的轿车,看起来 有点酷。@蒋理摄于金榜公园停车场。 微友“咕噜噜”: 这车应该很难“撞 衫”吧,识别度太高了。可是车身允许装 饰得这么夸张吗? B03 有奖 报料 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责编:陈露露 美编:王冰心 互动社区 968820 2968820 夜间请拨 报料 求助 倾诉 投诉 订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App (安卓版) 编读在线 每周报料奖 (1 月 5 日-1 月 11 日) 一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 500 元) 《七层旧高楼 拆除时坍塌》1 月 7 日 A07 版报料人:郭先生 二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 200 元) 《醉汉连砸六部车 七个保安摁住他》1 月10日A06版 报料人:吴先生 三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 100 元) 《卖黑气被扣 竟向城管泼汽油》1 月 9 日 A07版报料人:李女士 请获得每周报料奖的读者,于每天 的正常上班时间(含周末),持本人身份 证到厦门日报社 19 楼读者呼叫中心, 现场领取奖品。 App (苹果版) 收获 18 万阅读量 “幽灵美食”火爆朋友圈 只有老饕级吃货才能寻觅到的 厦门“幽灵美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 探寻,把11家幽灵美食的必吃美食、 如何寻觅、出没时段兜了个底,这样 的“好康”,吃货们哪能错过?8 日,本 报这条题为《厦门竟有这么多神出鬼 没的“幽灵美食”,好呷到没朋友!!》 的微信收获18万的阅读量,而本报 “厦门吃货”微信群更是涌入了一大 堆吃货,要加入的吃货们请加微信号 “xmfoodie”哦。 “周末去扫街,一家家吃过去。 小伙伴们,约起来!”微友“咕咕噜噜” 说。微友“卡卡”也感慨:“这其中的 许多美食,都是吃货界广为流传的, 不过真的很难找。日报的记者、小编 真是太拼了。” 吃货的力量大,本报推出这条微 信后,幽灵美食摊被挤爆。“要不要这 么 火!大 周 末 去 寻 觅 酸 笋 面、烤 生 蚝 , 结果排起了大长队。大家一交流,都 是看了日报这条微信来的。”微友“萍 水相逢”说。“推荐的都很靠谱!好吃 到停不下来。强烈要求推出第二期, 日报君,有劳有劳!”微友“可乐”说。 美美的绿植也有毒 微友们大呼“涨姿势” 作为一个快乐的吃货,也是要有 理性的。这不,上周这两条微信《元 旦期间,厦门又现两起中毒事件,差 点要人命!原因竟是……》《近期请 离活禽、病死禽远点!厦门市疾控中 心说的~》都备受微友们关注,分获近 4万和3万多的阅读量。 河豚不能吃,可总有一些人甘冒 风险,滴水观音和芋头“傻傻分不 清”。在这条关于中毒的微信中,还 罗列了几样经常被放在室内的绿植, 其实也带有毒性,例如万年青、含羞 草、绿萝、水仙花等,让微友们大呼 “涨姿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 跳。”微友“云子”在朋友圈里分享,提 醒自己的小伙伴们。 市疾控中心说了,让大家远离活 禽、病死禽。微友们都不敢大意,纷 纷转发,提醒更多人注意。 本报记者 陈露露 8 日 16:24 林女士来电: 凤屿路 34 号之 105 号,13-16 号,他们都 把店面改成两层,然后再隔成小间的出租。一 个店面也就四十来平方米,然后改成四间。很 多店面都在改,已经有五六间这么改了。报给 相关部门也没有处理。还有 34 号之 62 号这家 是做铁件加工,他们把铁件放在中间过道上喷 油漆,我投诉到环保局,最后都推掉了。今天 又在那里喷。我们闻得头都晕晕的。 (邱艺莹记录) 8 日 16:24 雷女士来电: 我是招商海德公园小区的业主,买了房子 承包给星艺装修公司装修,星艺公司从一开始 指派的负责人就跟我们相处不太愉快,那个负 责人在装修过程中弄丢了我房子里面很多东 西,镜子也被装坏了,所有的五金、电都出现问 题,造成我很多的额外费用。那个负责人在工 程款上谎报,我跟他们的领导反映这个事情, 并拒绝签装修款。后来又检查出来我房子所 有的线路都有问题,要把所有的木地板撬掉重 新装闭路线路,现在重新弄线路也很麻烦,工 程量非常大。装修公司说他们付地板的钱,我 在淘宝上买了木地板,货到付款,但是装修公 司没人去提货。本来说好10日完工,现在也 放手不管了。 (何艳艳记录) 8 日 14:41 杨女士来电: 我想投诉湖里康乐一期的厚德行物业,他 们的物业管理非常糟糕。一个楼道灯修了两 个多月还没有修好。还有今天中午保洁员用 水管直接冲洗楼道的楼梯,弄得整个楼道楼梯 湿漉漉的到处都是水。我跟保洁员说,这幢楼 住了很多老人家,让她拿一把干点的拖把把地 板擦一下,才不会那么湿,不然老人家走路会 摔倒。结果她态度很差地说,不用,风吹一下 就干了,还说碰到我真是倒霉。跟物业反映, 物业竟说因为他们保洁员工资比较低,所以她 们就降低了她们的工作标准。 (谢宇明记录) 8 日 13:59 黄女士来电: 我住在海峡国际社区,我们是一梯四户, 我家对面的业主,在公共走道上装了一个很大 的柜子,我一开门,门都快撞到她家的柜子了, 这个柜子还安了锁,用铁钉钉在墙壁上,非常 夸张那种。旁边又刚好有个消防栓,她就把消 防栓埋在柜子里面。如果出事故根本就没办 法使用。 (邱艺莹记录) 《最可爱的“地下工作 者”》11日A06版 读者 王莉:看完这篇通 讯,真的被感动了。感动于 地下清淤工人的艰辛、执着 和乐观,也感动于记者不辞 辛劳,深入地下的采访。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以 前只见过在地面上疏通管道 的队伍,不知道还有“地下清 淤工人”这样一个群体。一 般而言写“人物”的话,描写 个体比较好写,也容易出彩, 这篇通讯能把一个“群体”写 得如此生动感人,这是不多 见的。我的评价是两个字: 精彩! 《童 年 的 读 书 梦》9 日 D08版 读者 李玉焕: 《厦门日 报》城市副刊中的这篇文章 写的不错,讲喜欢读书,读书 的好处,这对现在一些不喜 欢读书的人有促进作用。还 有文章第三段第一句“邻居 老爷爷以前是个师塾的老 师。”这个应该是私塾,不是 师塾。 郑音芳记录) 编辑: 确是私塾,谢谢读 者指正。 《家 居 标 杆 品 牌 迎 新 特 刊》9 日 D01 版-D07 版 读者 王先生: 这个报道 很好,对读者很有帮助。现 在厦大教职工住房海韵园这 一片已经交房了,正处装修 阶段,毛胚房较多,你们报道 的建材标杆系列,给我们装 修户指引方向,确实给我们 不少帮助。 黄厚玉记录) 《碰瓷新招:乘摩的 假 摔 要钱》9日A07版 读者 黄集群: 碰瓷事件 在我市时有发生,对此团伙 进行敲诈的现象,记者以详 尽的说明提醒善良的人们少 上当受骗。 文章下方的“提醒”《市 民遇此情况应及时报警》,并 公布了警方的电话:提醒遇 此类事件切勿怕麻烦而私下 协调,应按正规、合法的方式 处理,让读者倍感温馨。 本报记者 陈露露 整理 营平社区 快来报名当志愿者 营平社区将深入开展 守望相助、邻里互助、扶困济 贫、社会公益、助老助残以及 和谐邻里便民服务等活动。 现招募2015年助残、老人互 助、巾帼、青年、环保、红十字 等各类志愿者。 欢迎具有“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志愿精神、认同 志愿服务理念、有志于从事 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朋友踊 跃报名参加。 报名地点: 营平社区居 委会(地址:道平路 10 号一 楼)。 咨询电话: 2036637 联系人: 小陈 广播员: 骆文达 黄金星 康泰社区 免费服务进社区 昨日上午,一场免费服 务走进湖里康泰社区。医务 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检查 身体和初步治疗;理发师免 费为居民理发;锁匠义务为 居民配钥匙。社区志愿者也 在义卖自制的塑料花,为困 难户募集助贫基金。在新的 一年,志愿者们的送春风活 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阵阵暖 意。 在过去的一年,康泰社 区已经举办多次类似的活 动。2015年,他们将继续举 办这种服务进社区的活动, 让社区变得更温馨更和谐。 广播员: 魏镇轩 分享 点赞 郁闷 上一周,微友们的关注热点 都和“吃”有关。本报微信推荐 的“幽灵美食”,引来了一大堆吃 货,把幽灵美食摊都给挤爆了。 不过说到吃,也不能太任性哦。 “这是在写毛笔字吗?毛笔怎么 像扫帚一样大!”10 日上午 9:15,位于 五一文化广场靠西门的空地上,不少 市民驻足观看一位老人写字,不时发 出赞叹声。老人家热情介绍说,“这叫 地书,是一种书法艺术,以地为纸,以 水为墨。” 老人家名叫郭春荣,几乎每天上 午都会来这写地书,一写就是五年。 扫帚般长的杆子,笔头是海绵做的,地 书笔在郭春荣“刷刷”挥舞下,变出大 字号行书。“不同于纸上的书法,这样 站着写,手脚并用,全身动起来,很锻 炼身体。”郭春荣笑了笑说,而且还考 了他的记性,得多记住楹联、诗词,才 能无所拘束地书写,可预防老年痴呆 呢。76岁的郭春荣,看起来精气神十 足,步履矫健。不过,他感到最开心的 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种既环保 又陶冶情操的书法形式。我也希望尽 自己的一点力量,宣传中华文化。” 这不,只要市民感兴趣,郭春荣就 让他们体验一把。80后陈小姐现场书 写了几个字,郭春荣看完后,还教她如 何握笔,鼓励她多加练习。陈小姐很 是激动,现场就想拜师,郭春荣笑脸应 道, “可以啊,你就来这里找我。” 在这里,郭春荣“以字会友”,还结 识了不少书法爱好者。现场和他一起 写的,就有书法爱好者陈登文、林丁 辉。陈登文告诉记者,接触地书,还是 郭春荣带他“入门”,在其指导下,他感 受了地书的魅力。林丁辉也夸赞起郭 春荣的坚持,通过写地书,大家认识了 不少书法爱好者,大家互相交流,很是 修身养性。 文/图 本报记者 吴燕如 社区新闻 助理 吴春明 人次关注“幽灵美食” 本报“厦门吃货”微信群“xmfoodie”欢迎您加入 人物 “太拼了 真伤 眼”,上周,本报一则 关于小学生趴在公 交座椅上写作业的 新闻引发网友热 议。报料人郑清井说,五年前发表于本 报的一篇文章开启了他与本报的缘分, 也激发了他关注社会的热情。 积极参加本报活动 发动学生家长订日报 “发动学生家长订《厦门日报》,发 动学生向日报花季版投稿。”是小学老 师郑清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法宝。 近期本报推出的“ 好店名”、“ 店花”评 比,他推荐的一条被选中,“高看厦门” 他推荐的航拍地点厦门北站也被采用, 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 2009 年,他在《厦门日报》上看到 一条征集教师心愿的报道,便写下自己 的心愿投稿。而这篇刊登于本报社会 新闻头条的《自掏腰包 带学生出游》让 郑清井很惊喜。从此,与本报互动成了 他生活中的一项新内容。 今年5月,本报城市副刊征集母亲 节献礼文稿,郑清井通宵写就的散文《不 识字的母亲》刊登于本报城市副刊。 相机从不离身 一有事马上通知本报 有一次,郑清井路过殿前,看到有 水管破裂,他急忙拨打本报读者热线 968820,冲上前去拍照,并协助本报记 者采访。殿前一民宅着火,郑清井又第 一时间告诉本报。郑清井说:“自己随 身携带相机,遇到突发或值得思考的 事,总是拨打 968820 并抢拍照片。” “我不仅是名读者,很多时候我都 以为自己是媒体人。”郑清井说“通过自 己的镜头,通过自己提供的线索,能让 问题得到迅速解决,颇有成就感。” 文/本报记者 邓宁 供图/郑清井 随身带相机常给日报送“好料” 坚持写地书“写”出健康身体 一周 微微热榜 8 日 10:11 胡女士来电: 5日下午差不多5点的时候,我带我女儿 去中山医院看病完出来,看到刚好有一辆出租 车经过,然后我牵着我女儿的手赶忙去追出租 车,当时没发现手提包掉在马路上,手提包里 面有很多重要的东西。紧接着后面有一辆 23 路公交车停靠站点,我只记得它的车牌号闽 DT7563,驾驶员看到我掉在地上的包包,就把 车停下来,出租车当时还没开,然后驾驶员拿 给我,让我觉得很感动,驾驶员还说这是应该 的。 (黄厚玉记录) 好高的蒸笼“山” 社区新 闻助理 蒋 亚荣: 在汇 文路一小吃 店门口,每 天都要晾晒 小蒸笼,一 层一层垒起 来 ,一张小 方桌能放近 百个 ,成了 路边一奇 观。 板报 本报“幽 灵美食”微 信部分内 容。 本报微 本报微 信上的 信上的 灵美食 灵美食点前排起 点前排起 了长队 了长队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蔡萍萍 蔡萍萍 粉丝郭春荣 郭春荣 左一 左一 在写地书 在写地书郑清井随身带相 郑清井随身带相 常给本报报料 常给本报报料

一周 微微热榜 18万 人次关注“幽灵美食”epaper.xmnn.cn/xmrb/20150112/11.pdf只有老饕级吃货才能寻觅到的 厦门“幽灵美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一周 微微热榜 18万 人次关注“幽灵美食”epaper.xmnn.cn/xmrb/20150112/11.pdf只有老饕级吃货才能寻觅到的 厦门“幽灵美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

18万

我来吐槽

有玩具就可以这样任性吗?车内摆这些还能上路吗?@龙飞天摄

微友“嘀哒”:也是醉了!不挡视线吗?微友“斌欺凌”:好大的“家族”,收集齐也是不容

易啊。微友“冰河”:可爱是可爱,可要注意安全哦。

卡通车瞧,这部贴满卡通画的轿车,看起来

有点酷。@蒋理摄于金榜公园停车场。微友“咕噜噜”:这车应该很难“撞

衫”吧,识别度太高了。可是车身允许装饰得这么夸张吗?

B03有奖报料 968820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责编:陈露露 美编:王冰心

互动社区

厦门日报新媒体矩阵邀您关注

968820

2968820夜间请拨

报料求助倾诉投诉订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App(安卓版)

关注有好礼

周周抽大奖

扫一扫

更多精彩等您来

编读在线

每周报料奖(1月5日-1月11日)

●一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500元)《七层旧高楼 拆除时坍塌》1月7日A07版 报料人:郭先生

●二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200元)《醉汉连砸六部车 七个保安摁住他》1月10日A06版 报料人:吴先生

●三等奖(奖品是移动充值卡100元)《卖黑气被扣 竟向城管泼汽油》1月9日A07版 报料人:李女士

请获得每周报料奖的读者,于每天的正常上班时间(含周末),持本人身份证到厦门日报社19楼读者呼叫中心,现场领取奖品。

App(苹果版)

收获18万阅读量“幽灵美食”火爆朋友圈

只有老饕级吃货才能寻觅到的厦门“幽灵美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探寻,把11家幽灵美食的必吃美食、如何寻觅、出没时段兜了个底,这样的“好康”,吃货们哪能错过?8日,本报这条题为《厦门竟有这么多神出鬼没的“幽灵美食”,好呷到没朋友!!》的微信收获 18万的阅读量,而本报

“厦门吃货”微信群更是涌入了一大堆吃货,要加入的吃货们请加微信号

“xmfoodie ”哦。“周末去扫街,一家家吃过去。

小伙伴们,约起来!”微友“咕咕噜噜”说。微友“卡卡”也感慨:“这其中的

许多美食,都是吃货界广为流传的,不过真的很难找。日报的记者、小编真是太拼了。”

吃货的力量大,本报推出这条微信后,幽灵美食摊被挤爆。“要不要这么火!大周末去寻觅酸笋面、烤生蚝,结果排起了大长队。大家一交流,都是看了日报这条微信来的。”微友“萍水相逢”说。“推荐的都很靠谱!好吃到停不下来。强烈要求推出第二期,日报君,有劳有劳!”微友“可乐”说。

美美的绿植也有毒微友们大呼“涨姿势”

作为一个快乐的吃货,也是要有理性的。这不,上周这两条微信《元旦期间,厦门又现两起中毒事件,差

点要人命!原因竟是……》《近期请离活禽、病死禽远点!厦门市疾控中心说的~》都备受微友们关注,分获近4万和3万多的阅读量。

河豚不能吃,可总有一些人甘冒风险,滴水观音和芋头“傻傻分不清”。在这条关于中毒的微信中,还罗列了几样经常被放在室内的绿植,其实也带有毒性,例如万年青、含羞草、绿萝、水仙花等,让微友们大呼

“涨姿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微友“云子”在朋友圈里分享,提醒自己的小伙伴们。

市疾控中心说了,让大家远离活禽、病死禽。微友们都不敢大意,纷纷转发,提醒更多人注意。

本报记者 陈露露

8日 16:24林女士来电:凤屿路34号之105号,13-16号,他们都

把店面改成两层,然后再隔成小间的出租。一个店面也就四十来平方米,然后改成四间。很多店面都在改,已经有五六间这么改了。报给相关部门也没有处理。还有34号之62号这家是做铁件加工,他们把铁件放在中间过道上喷油漆,我投诉到环保局,最后都推掉了。今天又在那里喷。我们闻得头都晕晕的。

(邱艺莹记录)

8日 16:24 雷女士来电:我是招商海德公园小区的业主,买了房子

承包给星艺装修公司装修,星艺公司从一开始指派的负责人就跟我们相处不太愉快,那个负责人在装修过程中弄丢了我房子里面很多东西,镜子也被装坏了,所有的五金、电都出现问题,造成我很多的额外费用。那个负责人在工程款上谎报,我跟他们的领导反映这个事情,并拒绝签装修款。后来又检查出来我房子所有的线路都有问题,要把所有的木地板撬掉重新装闭路线路,现在重新弄线路也很麻烦,工程量非常大。装修公司说他们付地板的钱,我在淘宝上买了木地板,货到付款,但是装修公司没人去提货。本来说好10日完工,现在也放手不管了。 (何艳艳记录)

8日 14:41 杨女士来电:我想投诉湖里康乐一期的厚德行物业,他

们的物业管理非常糟糕。一个楼道灯修了两个多月还没有修好。还有今天中午保洁员用水管直接冲洗楼道的楼梯,弄得整个楼道楼梯湿漉漉的到处都是水。我跟保洁员说,这幢楼住了很多老人家,让她拿一把干点的拖把把地板擦一下,才不会那么湿,不然老人家走路会摔倒。结果她态度很差地说,不用,风吹一下就干了,还说碰到我真是倒霉。跟物业反映,物业竟说因为他们保洁员工资比较低,所以她们就降低了她们的工作标准。 (谢宇明记录)

8日 13:59黄女士来电:我住在海峡国际社区,我们是一梯四户,

我家对面的业主,在公共走道上装了一个很大的柜子,我一开门,门都快撞到她家的柜子了,这个柜子还安了锁,用铁钉钉在墙壁上,非常夸张那种。旁边又刚好有个消防栓,她就把消防栓埋在柜子里面。如果出事故根本就没办法使用。 (邱艺莹记录)

《最可爱的“地下工作者”》11日A06版

读者 王莉:看完这篇通讯,真的被感动了。感动于地下清淤工人的艰辛、执着和乐观,也感动于记者不辞辛劳,深入地下的采访。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以前只见过在地面上疏通管道的队伍,不知道还有“地下清淤工人”这样一个群体。一般而言写“人物”的话,描写个体比较好写,也容易出彩,这篇通讯能把一个“群体”写得如此生动感人,这是不多见的。我的评价是两个字:精彩!

《童年的读书梦》9 日D08版

读者 李玉焕:《厦门日报》城市副刊中的这篇文章写的不错,讲喜欢读书,读书的好处,这对现在一些不喜欢读书的人有促进作用。还有文章第三段第一句“邻居老爷爷以前是个师塾的老师。”这个应该是私塾,不是师塾。

(郑音芳记录)编辑:确是私塾,谢谢读

者指正。

《家居标杆品牌迎新特刊》9日D01版-D07版

读者 王先生:这个报道很好,对读者很有帮助。现在厦大教职工住房海韵园这一片已经交房了,正处装修阶段,毛胚房较多,你们报道的建材标杆系列,给我们装修户指引方向,确实给我们不少帮助。

(黄厚玉记录)

《碰瓷新招:乘摩的 假摔 要钱》9日A07版

读者 黄集群:碰瓷事件在我市时有发生,对此团伙进行敲诈的现象,记者以详尽的说明提醒善良的人们少上当受骗。

文章下方的“提醒”《市民遇此情况应及时报警》,并公布了警方的电话:提醒遇此类事件切勿怕麻烦而私下协调,应按正规、合法的方式处理,让读者倍感温馨。

本报记者 陈露露 整理

营平社区快来报名当志愿者

营平社区将深入开展守望相助、邻里互助、扶困济贫、社会公益、助老助残以及和谐邻里便民服务等活动。现招募2015年助残、老人互助、巾帼、青年、环保、红十字等各类志愿者。

欢迎具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认同志愿服务理念、有志于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朋友踊跃报名参加。

报名地点:营平社区居委会(地址:道平路 10 号一楼)。

咨询电话:2036637联系人:小陈广播员:骆文达 黄金星

康泰社区免费服务进社区

昨日上午,一场免费服务走进湖里康泰社区。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免费检查身体和初步治疗;理发师免费为居民理发;锁匠义务为居民配钥匙。社区志愿者也在义卖自制的塑料花,为困难户募集助贫基金。在新的一年,志愿者们的送春风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阵阵暖意。

在过去的一年,康泰社区已经举办多次类似的活动。2015年,他们将继续举办这种服务进社区的活动,让社区变得更温馨更和谐。

广播员:魏镇轩

分享

点赞

郁闷上一周,微友们的关注热点都和“吃”有关。本报微信推荐的“幽灵美食”,引来了一大堆吃货,把幽灵美食摊都给挤爆了。不过说到吃,也不能太任性哦。

“这是在写毛笔字吗?毛笔怎么像扫帚一样大!”10日上午9:15,位于五一文化广场靠西门的空地上,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一位老人写字,不时发出赞叹声。老人家热情介绍说,“这叫地书,是一种书法艺术,以地为纸,以水为墨。”

老人家名叫郭春荣,几乎每天上午都会来这写地书,一写就是五年。扫帚般长的杆子,笔头是海绵做的,地书笔在郭春荣“刷刷”挥舞下,变出大字号行书。“不同于纸上的书法,这样站着写,手脚并用,全身动起来,很锻炼身体。”郭春荣笑了笑说,而且还考了他的记性,得多记住楹联、诗词,才能无所拘束地书写,可预防老年痴呆呢。76岁的郭春荣,看起来精气神十足,步履矫健。不过,他感到最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种既环保

又陶冶情操的书法形式。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宣传中华文化。”

这不,只要市民感兴趣,郭春荣就让他们体验一把。80后陈小姐现场书写了几个字,郭春荣看完后,还教她如何握笔,鼓励她多加练习。陈小姐很是激动,现场就想拜师,郭春荣笑脸应道,“可以啊,你就来这里找我。”

在这里,郭春荣“以字会友”,还结识了不少书法爱好者。现场和他一起写的,就有书法爱好者陈登文、林丁辉。陈登文告诉记者,接触地书,还是郭春荣带他“入门”,在其指导下,他感受了地书的魅力。林丁辉也夸赞起郭春荣的坚持,通过写地书,大家认识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大家互相交流,很是修身养性。

文/图 本报记者 吴燕如 社区新闻助理 吴春明

人次关注“幽灵美食”本报“厦门吃货”微信群“xmfoodie”欢迎您加入

微人物

“太拼了 真伤眼”,上周,本报一则关于小学生趴在公交座椅上写作业的新 闻 引 发 网 友 热

议。报料人郑清井说,五年前发表于本报的一篇文章开启了他与本报的缘分,也激发了他关注社会的热情。

积极参加本报活动发动学生家长订日报

“发动学生家长订《厦门日报》,发动学生向日报花季版投稿。”是小学老师郑清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法宝。近期本报推出的“好店名”、“店花”评比,他推荐的一条被选中,“高看厦门”他推荐的航拍地点厦门北站也被采用,这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

2009年,他在《厦门日报》上看到一条征集教师心愿的报道,便写下自己的心愿投稿。而这篇刊登于本报社会

新闻头条的《自掏腰包 带学生出游》让郑清井很惊喜。从此,与本报互动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项新内容。

今年5月,本报城市副刊征集母亲节献礼文稿,郑清井通宵写就的散文《不识字的母亲》刊登于本报城市副刊。

相机从不离身一有事马上通知本报

有一次,郑清井路过殿前,看到有水管破裂,他急忙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冲上前去拍照,并协助本报记者采访。殿前一民宅着火,郑清井又第一时间告诉本报。郑清井说:“自己随身携带相机,遇到突发或值得思考的事,总是拨打968820并抢拍照片。”

“我不仅是名读者,很多时候我都以为自己是媒体人。”郑清井说“通过自己的镜头,通过自己提供的线索,能让问题得到迅速解决,颇有成就感。”

文/本报记者 邓宁 供图/郑清井

随身带相机 常给日报送“好料”

坚持写地书“写”出健康身体

一周

微微热榜

8日 10:11 胡女士来电:5日下午差不多5点的时候,我带我女儿

去中山医院看病完出来,看到刚好有一辆出租车经过,然后我牵着我女儿的手赶忙去追出租车,当时没发现手提包掉在马路上,手提包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东西。紧接着后面有一辆23路公交车停靠站点,我只记得它的车牌号闽DT7563,驾驶员看到我掉在地上的包包,就把车停下来,出租车当时还没开,然后驾驶员拿给我,让我觉得很感动,驾驶员还说这是应该的。 (黄厚玉记录)

好高的蒸笼“山”

社区新闻助理 蒋亚荣:在汇文路一小吃店门口,每天都要晾晒小蒸笼,一层一层垒起来,一张小方桌能放近百个,成了路 边 一 奇观。

微板报

◀本报“幽灵美食”微信 部 分 内容。

▶▶ 本 报 微本 报 微信上的信上的““幽幽灵美食灵美食””摊摊点 前 排 起点 前 排 起了 长 队了 长 队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蔡萍萍蔡萍萍 摄摄))

粉丝圈

郭春荣郭春荣((左一左一))在写地书在写地书。。

郑清井随身带相郑清井随身带相机机,,常给本报报料常给本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