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샭싛퓂뾯 ㉳ㅳ䅱쓪뗚 びᅱ웚 햪튪济社会学概念1879 国经济学马克韦伯社会学大家的济社会学自19 20 80 开始复济社会学济社会学代济学社会学一种广分析本文济社会 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研究济社会学分析今后济社会学的发展进行分析맘볼듊济社会学发展历程훐춼럖샠뫅C912 컄쿗뇪쪶싫A 컄헂뇠뫅1004-0544201401-0128-05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缘起应用与前景 훜쯉욽 1 싞낮뮪 2 1. 뮪훐쪦랶듳톧 짧믡톧풺ꎬ뫾놱 커몺 4300792. 뫾쓏쪡캯떳킣 릲쟠췅샭싛뷌퇐늿ꎬ뫾쓏 뎤즳 410003 뺭볃짧믡톧룅쓮ퟮ퓧폚 1879 쓪평펢맺뺭볃톧볒뷜 컄쮹뒴솢뫳뗃떽십뿋쮼캤늮뗈짧믡톧듳볒뗄맘힢1985 쓪룱삼싥캬쳘훘탂쳡돶잶죫샭싛쪼탂뺭볃짧믡 톧늻뛏랢햹돉캪짧믡톧훐ퟮ뻟폐믮솦뗄튻룶럖횧톧뿆놾컄럖캪죽룶늿럖뛔뺭볃짧믡톧뷸탐쫡샭뗚튻늿럖뛔 뺭볃짧믡톧뗄톧뿆랢햹샺쪷뷸탐맩쓉뗚뛾늿럖럖컶뺭 볃짧믡톧랢햹뗄쓚퓚싟벭폫톧뿆릱쿗뗚죽늿럖뛔떱듺 뺭볃짧믡톧쿖ힴ뷸탐럖컶퇐뺿뺭볃짧믡톧랢햹뗄샺쪷퇘룯 뺭볃짧믡톧튻냙뛠쓪살뗄랢햹뺭샺맽쇋솽듎룟뎱뗚튻듎룟뎱쫇 1890—— 1920 헢룶쪱볤뛎쫇뺭볃짧믡 톧뗄맅뗤쪱듺탭뛠맅뗤짧믡톧볒캪뺭볃짧믡톧뗄랢햹 쳡릩뢻뿳”。 20 쫀볍 20 쓪듺뫳뺭볃톧볒폫짧믡톧볒럖 뇰싱춷폚ퟔ벺뗄퇐뺿쇬폲좱랦톧뿆볤뗄뛔뮰뺭볃짧믡 톧튻뛈돁쒬웚볤쯤폐태뇋쳘엁즭쮹뗈죋솦춼ힳ듳뺭볃 짧믡톧톧엉떫쎻폐믱뗃톧뷧뗄쿬펦20 쫀볍 80 쓪듺 뺭볃톧볒뾪쪼짦벰짧믡톧퇐뺿쇬폲틔뺭볃톧뗄랽램 퇐뺿짧믡쿖쿳캪펦뛔뺭볃톧볒뗄죫쟖”,짧믡톧볒 H · 쳘싊쿈쳡돶짧믡톧헟펦퇐뺿뺭볃쿖쿳캪뺭볃짧믡톧뗄 뢴탋뒴퓬쇋샭싛ힼ놸1985 쓪십뿋 · 룱삼싥캬쳘훸쏻뗄 뺭볃탐뚯폫짧믡뷡릹튻컄랢뇭헽쪽탻룦탂뺭볃짧믡톧 뗄돉솢뷱쳬뺭볃짧믡톧뗄랢햹쏅엉랱뛠퇐뺿뛔쿳폫랽 램늻뺡쿠춬틲뛸뺭볃짧믡톧늢쎻폐돉캪튻쏅쳥쾵퇏뷷 뗄샭싛맅뗤뺭볃짧믡톧뗄쿈쟽헟훷튪폐췐뿋캬뛻십뿋쮼캤늮춿뛻룉웫쏀뛻뫍랲늪싗췐뿋캬뛻ퟮ퓧짦ퟣ뺭볃짧믡톧쇬폲쯻뷸탐퇐뺿쪱 뺭볃짧믡톧헢룶룅쓮짐캴뫡뿕돶쫀퓚쯻ퟮ훘튪뗄튻늿 훸ퟷ싛쏀맺뗄쏱훷쯻뛔샻틦뷸탐쇋짮죫럖컶쮵쏷 쏀맺죋뗄짌튵죈쟩늢럇럇샭탔뗄틲캪쏀맺죋죏캪틀헕 ퟚ뷌탐뚯룼쓜쳥쿖룶죋샻틦춬쪱쯻튲퇐뺿쇋늻춬훖샠 뗄샻틦탎쪽룶죋샻틦컯훊샻틦폫릫릲샻틦뗈쯻뗄톧쮵 뿉틔쯣ퟶ쫇캤늮탂뷌싗샭퇐뺿뗄돻탎횮ퟷ십뿋쮼튻랽쏦퓚짧믡놳뺰쿂럖컶샻틦쳡돶쇋뷗벶 샻틦뗄룅쓮죏캪뷗벶샻틦닺짺폚뷗벶평ퟔ퓚뷗벶뮯 캪ퟔ캪뷗벶횮뫳쇭튻랽쏦십뿋쮼붫좨솦뗄룅쓮틽죫 쇋샻틦헢룶룅쓮훐췑샫쇋뺭볃톧헟떥튻듓뺭볃뷇뛈퇐 뺿샻틦뗄뻊캤늮뛔뺭볃짧믡톧뗄릱쿗뇭쿖퓚솽룶랽쏦쫗쿈쫇 캤늮붫ퟚ뷌폫컄뮯뗄퇐뺿듸죫뺭볃퇐뺿횮훐쯻뗄탂뷌 싗샭폫놾훷틥뺫짱잿뗷럇뺭볃쿖쿳죧ퟚ뷌탅퇶튲쓜 퓚튻뚨돌뛈짏펰쿬뺭볃뗄랢햹틲뛸돉캪뺭볃짧믡톧훐 뗄늻탠쏻훸쇭튻랽쏦캤늮뛔죋뗄탐뚯뗄샠탍뷸탐쇋뮮 죏캪죋뗄탐뚯늢럇뷶뷶죧뺭볃톧쯹쮵뗄평샻틦쟽뚯 뗄샭탔탐캪뛸쫇폐ퟅ쫜맟샽횧엤뗄탐뚯쫜쾰쯗횧엤뗄 탐뚯폫쫜샻틦횧엤뗄탐뚯헢죽훖늻춬뗄샠탍춿뛻룉뛔뺭볃짧믡톧뗄훷튪릱쿗퓚폚룸돶쇋튻훖뺭 볃짧믡톧뗄뚨틥붫뺭볃훆뛈뮮럖캪폫닆뢻짺닺쿠맘뗄 훆뛈폫붻뮻쿠맘뗄훆뛈틔벰폫럖엤쿠맘뗄훆뛈죏캪쯼 쏇릹돉쇋뺭볃짧믡톧뗄훷횼1 춬쪱춿뛻룉튲맘탄뺭볃샻 틦폫짧믡뗀뗂횮볤뗄돥춻죏캪쳘쫢듓쫴폚웕춨쫇쯹폐 뗀뗂탐캪뗄풴좪2 웫쏀뛻춬퇹듓샻틦돶랢쳡돶쇋샻틦 作者简介周松平1974-),湖南安学博士学社会学院博士后研究人1978-),湖南湖南党校教研뺭볃ퟝ뫡 128 - -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缘起 应用与前景 - cass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理论月刊 2014 年第 01 期

摘要:经济社会学概念最早于 187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创立,后得到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大家的关注。 经济社会学自初创以来,几经沉浮,在 19和 20世纪之交曾盛极一时,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复兴,并形成新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代表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融,试图以一种更广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本文对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研究经济社会学背后的分析范式,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关键词:经济社会学; 发展历程; 理论前景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4)01-0128-05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缘起、应用与前景周松平 1 , 罗爱华 2

(1.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南省委党校 共青团理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3)

经济社会学概念最早于 1879 年由英国经济学家杰

文斯创立,后得到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大家的关注。 自

1985 年格兰洛维特重新提出“嵌入”理论始,新经济社会

学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经济社会学进行梳理: 第一部分对

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历史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分析经

济社会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学科贡献; 第三部分对当代

经济社会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 经济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经济社会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过了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 1890———1920 年,这个时间段是经济社会

学的古典时代, 许多古典社会学家为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提供“富矿”。 20 世纪 20 年代后,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分

别埋头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缺乏学科间的对话,经济社会

学一度沉默,期间虽有熊彼特、帕森斯等人力图壮大经济

社会学学派,但没有获得学界的响应。 至 20 世纪 80 年代

后,经济学家开始涉及社会学研究领域,以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社会现象。为应对经济学家的“入侵”,社会学家 H·怀

特率先提出社会学者应研究经济现象, 为经济社会学的

复兴创造了理论准备。 1985 年马克·格兰洛维特著名的

《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一文发表,正式宣告新经济社会学

的成立。 今天经济社会学的发展门派繁多,研究对象与方

法不尽相同, 因而经济社会学并没有成为一门体系严谨

的理论。古典经济社会学的先驱者主要有托克维尔、马克思、

韦伯、涂尔干、齐美尔和凡勃伦。

托克维尔最早涉足经济社会学领域, 他进行研究时

“经济社会学”这个概念尚未横空出世。在他最重要的一部

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他对利益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

美国人的商业热情并非非理性的, 因为美国人认为依照

宗教行动更能体现个人利益。 同时他也研究了不同种类

的利益形式:个人利益、物质利益与公共利益等。他的学说

可以算做是韦伯新教伦理研究的雏形之作。

马克思一方面在社会背景下分析利益,提出了“阶级

利益”的概念,认为阶级利益产生于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化

为自为阶级之后。 另一方面,马克思将“权力”的概念引入

了利益这个概念中, 脱离了经济学者单一从经济角度研

究利益的窠臼。韦伯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

韦伯将宗教与文化的研究带入经济研究之中,他的《新教

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强调非经济现象如宗教信仰也能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而成为经济社会学中

的不朽名著;另一方面,韦伯对人的行动的类型进行了划

分, 认为人的行动并非仅仅如经济学所说的由利益驱动

的理性行为,而是有着受惯例支配的行动,受习俗支配的

行动与受利益支配的行动这三种不同的类型。

涂尔干对经济社会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出了一种经

济社会学的定义, 将经济制度划分为与财富生产相关的

制度,与交换相关的制度以及与分配相关的制度,认为它

们构成了经济社会学的主旨。 [1]同时涂尔干也关心经济利

益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认为特殊从属于普通是所有

道德行为的源泉。 [2]齐美尔同样从利益出发,提出了利益

作者简介:周松平(1974-),男,湖南安仁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罗爱华(1978-),女,

湖南邵阳人,湖南省委党校共青团理论教研部讲师。

经济纵横

128- -

理论月刊 2014 年第 01 期

的两大普遍性命题:(1)社会关系在利益的驱动下形成,也

只有通过这些关系,利益才能得以表达;(2)经济利益与其

他利益一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社会表现形式。 在他的名

著《货币哲学》中,齐美尔论述了货币与权威、情感、信任等

社会学概念的关系,强调信任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信

任,社会兼职不能存在下去。 [1]

凡勃伦是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往往被忽略的一位大

家, 主要原因可能是凡勃伦往往被归纳与经济学家一派

而不是社会学家。 事实上,凡勃伦虽然作为制度经济学的

创始人而被人们加上经济学家的标签, 但他也同时是一

位卓越的社会学家,在他的《有闲阶层论》中以深刻的见解

分析了炫耀性消费等经济现象, 也为经济社会学中的新

制度主义成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道路。

20 世纪 20 年代后,古典经济社会学开始没落。 笔者

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学与社会学学科间交流的减

少。 在经济社会学的初创阶段,往往社会学家本身也是经

济学家,学科间没有太大的隔阂,但随着社会学与经济学

学科门派的建立, 两派学者开始专注于自己关注的研究

领域,学科之间的对话变得稀少。 20 世纪 20 年代后至 80年代,主要仍在努力研究经济社会学的名家有熊彼特、波

兰尼与帕森斯。

熊彼特是经济社会学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他对经

济社会学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将经济学划分

为四个方面: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社会学与经济统计。他在《税国的危机》中对经济与国家的关系,税收与财政制

度的分析是经济学社会学化的尝试。 [3]其次,熊彼特滚与

企业家精神的描述始开企业家精神社会学之先河。

波兰尼对经济社会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嵌入”与

“整合形式”这两个概念。 嵌入,或者是“根植性”是波兰尼

理论的重点,他认为交易与市场并不是必然存在的,即使

存在也是与各种关系连接于一体而被“嵌入”社会之中的。[4] 嵌入概念的提出为格兰洛维特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提

供了营养。 “整合形式”是波兰尼对自利理性的批判性修

正,他认为自利理性并不稳定,经济的实质是互惠、再分

配、交换这三种整合形式的混合体。

帕森斯是现代社会学最重要的社会学家, 他以无所

不包的结构主义思维盛极一时, 也对经济社会学有极大

的兴趣。 他学说的核心是“系统”,帕森斯将社会系统分为

四个子系统,即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整合子系统与文

化子系统。在帕森斯的观念中,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

会系统的适应子系统。 [5]他提出了一种超前的大社会学的

思路,结果不但经济学家一直批判,社会学家也应者渺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至今的新经济社会学是经济社会

学的复兴,在学界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阶段投入精

力研究的学者很多,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格兰洛维特与法

国的布迪厄。 由于学科间对话与交流的增强,此时的经济

社会学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趋势, 不仅有经济

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也有组织理论、文化主义、历史主义等

众多学派的参与。

格兰洛维特是新经济社会学的领军人物, 他于 1985年发表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是新经济社会学诞生的

啼声初试。 格兰洛维特理论的核心是嵌入,他的嵌入理论

源自波兰尼,但进行了至少三个方面的修正与创新:首先,

格兰洛维特的嵌入有一种与吉登斯异曲同工的“结构化”的特点,他的嵌入一方面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

行动者个体的能动性也被考虑其中, 行动者也能主动地

创造嵌入, 这个观点是对经济学行动者原子化预设的修

改。 其次,格兰洛维特的嵌入比波兰尼的嵌入在类别与维

度上有了扩展,他不但提出了关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

入等概念,更将嵌入划分为了弱嵌入(嵌入不足)与强嵌入

(过度嵌入)。 最重要的,格兰洛维特的嵌入理论有一个很

好的研究工具———网络。 在格兰洛维特之后,网络研究日

益成为社会学研究甚至统计学研究中的生力军。布迪厄的提出了三个影响经济社会学发展的重要概

念:惯习、场域与资本。惯习的提出是对经济学“偏好”观点

的一种补充,是对经济行为中非理性部分深入分析。 场域

的概念与格兰洛维特嵌入和网络的概念有很大的同一

性,布迪厄将惯习与场域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场域是由行

动者构造,同时又能影响行动者的一个行动空间,场域也

存在着结构。 场域观点的提出从哲学上说是对传统经济

学的一次修正, 反对传统经济学原子论式的机械主义观

点。 资本的概念根植于场域的概念之中,布迪厄认为场域

的结构可以通过它对资本的分配来理解, 场域中存在着

四种资本,即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

这种说法扩大了资本的内涵,社会、文化与符号资本处在

经济资本的边界之外, 又能在场域中对经济资本产生影

响。 布迪厄的场域与资本理论一方面给人以逻辑精密的

感觉, 另一方面则让人不禁感觉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

论如出一辙。 (关于社会资本,许多学者认为源自科尔曼,但事实上由法国学者布迪厄更早提出[4])

组织理论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 组织理论以社会的

研究视角观察公司、企业等组织,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有

三个:(1)资源依赖理论,即假定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所

依赖的环境,认为研究组织不能仅仅只考虑组织本身,而

应该将组织所在的环境、环境对组织产生的影响、环境与

组织发展等内容纳入组织研究之中。(2)组织成长理论,用

人口生态学的学术视角研究组织发展, 认为组织的发展

将经过缓慢开始、急剧成长、缓慢确定成型等阶段,为组织

发展提供了一种动态模型。(3)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新制度

经济学通过引入“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极大地丰富了经济

学的漏洞,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人际资源、政治、文化等都

能成为交易成本的来源。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经济社会

学关注制度环境以及不同制度通过相互模仿产生的趋同

性。

文化主义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 与组织理论不同,文

化主义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并不成体系, 而更多是强调

经济纵横

129- -

理论月刊 2014 年第 01 期

在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文化主义的可

贵之处在于能够在经济现象中发现文化, 并从构建性与

规范性两个方面分析文化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文化经济

社会学的经典作品应首推齐美尔的《货币哲学》,无独有

偶, 当代文化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Zelizer 也强调货币

是被打上文化烙印的多种形态出现的力量。 在文化上,她

的研究走得比齐美尔更远, 甚至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 19至 20 世纪儿童的经济价值因文化因素的介入而产生的

深远变化。 [6]

经济社会学继承了历史主义这个社会学的传统优

势, 通过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经验事实中寻找

研究对象, 尤其是当经济学已经走向高度的数学化与抽

象化,并放弃了历史分析的方法后,经济社会学中的历史

主义更显得弥足珍贵。 经济社会学中历史主义的经典当

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历程进行的分析。 历史主义

关注不同时空背景下不同经济行为与现象的对比研究,

其核心理论认为经济行为模式受社会背景影响, 而非仅

仅受到理性与利益的驱动。 当代经济社会学中的历史主

义聚焦于影响经济行为进程的三种社会事实:权力关系,

制度与习俗,以及社会网络或社会角色。

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经济社会学一方面由社会学挑

起大梁,另一方面则与其他社会科学血脉相融。 从经济学

与政治学中, 经济社会学吸取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

与理性选择论的成果,从文化学中,得到了道德与情感论

的馈赠,从心理学中,借鉴了行为理论的思潮。在研究方领

域上,经济社会学进行了大量交叉研究,包括国家、法律、

福利、教育、宗教、性别、技术、环境等众多选题。 当代的经

济社会学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没有像经济学一

样形成一种主流, 因此当代经济社会学更多的是一种研

究方向,而不是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

二、 经济社会学应用研究的主题

经济社会学研究有两大主题: 其一是关于经济社会

学基本理论与基本假设的研究, 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学

的元理论研究, 经济社会学的元理论研究重点在于通过

分析经济学本身的理论漏洞, 用社会学的视角重新改造

经济学理论。 其二则是关于经济社会学的应用研究。 经济

社会学经验研究将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广域视角分析问题。笔者认为,

经济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 对经济行为的研究

对经济行为的研究一方面受到行为理论的影响,另

一方面也在文化主义的帮助下收益颇丰。 经济社会学家

首先质疑理性在经济行为中的重要性, 通过许多著名的

实验(如最后通牒实验,或 Yezer 等做的大学生还钱的田

野调查)与经验数据的研究,经济社会学家们认为人的经

济行为中有很多的非理性因素,人并非完全利己,而是具

有利他的倾向, 人的行为也并不仅仅受到经济理性与偏

好的影响,而更多受到社会环境、道德与文化的制约。许多

社会中真正存在的现象,如非消费的日常生活、家庭劳作

等,在经济学家看来并没有经济意义而很少理睬,或如犯

罪行为、非法劳工中的经济行为,却也很少为经济学家所

重视, 但这些经济行为却能成为经济社会学家研究的富

矿。 目前对经济行为的经济社会学研究集中于消费领域

与非正式经济领域,前者的代表作是布迪厄的《区隔》,[7]

以及瑞泽尔的《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8]该书

曾被评价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社会学著作之一; 后者的

研究主要包括犯罪经济、[9]国家压力下的非正式经济、[10]小

企业与家庭消费,[11]以及非正式经济的缓冲垫作用。 [12]

2. 对经济组织的研究

经济社会学将组织社会学对于组织的研究成果与方

法引入到了经济领域, 以更全面和系统化的视角看待组

织这个经济学往往以原子化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对象。对经济组织的研究集中于三种经济组织的研究中。 首先

是企业组织研究,包括对企业内部结构的研究,如韦伯在

《经济与生活》中对企业内部科层制结构的假设,[13]对企业

内的工作以及非正式关系的研究,如道顿的《管理者》,[14]

以及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如熊彼特在著作中的多次论

述。[15]其次是企业集团或财团,企业集团实力庞大,控制着

多个著名且行业各不相同的子公司或部门, 构成了错综

复杂的经济网络,美国的通用、韩国的三星与日本的三菱

等均属于企业组织。 经济社会学关注企业组织的形成过

程,企业组织的合理性、与国家的互动,企业集团的内部网

络以及企业集团的发展前景, 经济社会学家对企业集团

研究的一个惊人发现是, 家族企业形成的财团所拥有的

实力与影响力远比公众想象的要大。[16]最后是对全球化问

题国际经济秩序的研究, 主要研究全球化经济的形成过

程,如卡斯特尔思斯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以及文化》,[17] 以及研究世界体系的理论, 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

论。 [18]

3. 对经济史的研究

历史研究曾经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

一,在经济学的经典时代,德国历史主义对经济学的发展

做出过极大的贡献。 但在经济学转入极度的数理化与模

式化后,经济学抛弃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幸运的是,经济社

会学研究继承了历史研究的优点, 并用来进行对经济史

的研究中。经济史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其一,从历史的角

度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的起源, 找出经济现象存在与发展

的环境条件,其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19]与迈克尔·曼

恩,[20]其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历史进程中隐藏着的经

济线索,如贡得名噪一时的著作《白银资本》,[21]其三是对

经济转轨中的历史社会学研究, 如对前苏联解体后经济

变革的大量经验研究。

4. 对经济制度的研究

对经济制度的研究聚焦于市场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

以及货币研究这三个方面。 斯威德伯格对市场形成的历

经济纵横

130- -

理论月刊 2014 年第 01 期

史过程进行研究, 分析了从原始的外部/内部市场到国家

市场、大众市场至国际市场的演变过程,韦伯对市场竞争、市场的自由与管制进行了分析, 怀特在市场研究中做出

了开创性贡献,分析了四种市场类型,并从行动层面上划

分了上游、生产者与下游这三个市场。 [22]金融市场研究有

Hawley 对投资机构的研究,[23]Gompers 对风险资本的研

究,[24]以及 DeBondt 对股票市场的研究等。 [25]在货币问题

上,齐美尔的《货币哲学》属于社会学经典,当代经济社会

学家 Zelizer 证明了对货币的限制将会影响社会界限的划

分,[26]Levi 则研究了标准化货币的使用对国家政治与税收

的意义,[27]国内学者也有《货币战争》[28]与《财富战争》[29]等

畅销书籍探讨货币的社会功用。

5. 对经济与社会的交叉研究

对社会与经济的交叉研究主要有:(1)政治与经济的

交叉研究,包括政治制度创新、社会转型与社会裂变,福利

国家研究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法律的经济意义与社会

变迁等;(2)文化教育与经济的交叉研究,重点在于经济变

化与教育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及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之间的关系研究, 教育与经济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人

力资本学说;(3)宗教、性别与经济的交叉研究,包括宗教

与资本主义的形成, 宗教团体或组织的经济作用与经济

状况,宗教市场,市场经济下的性别隔离与性别歧视,经济

与婚姻等;(4)技术与经济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技术变迁

模式与经济增长;(5)环境与经济的交叉研究,研究经济生

长模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基于环保的经济行为。

6. 社会学概念的经济效用研究

社会学盖帘的经济效用研究关注于一些经济学家并

不关心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社会学概念, 这些社会概念似

乎与经济无关,却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目前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具有经济效用的社会学概念主要

有信任与关系等。 其中信任理论研究最为深入,信任可以

作为社会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的交叉点而进行研究,在

国外, 福山的重点研究了不同文化下的信任对不同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30]在国内,也有一批学者研究信任

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困境与任务

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并未达到完善, 依然有一些理

论上的困境需要得以解决。困境一: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在理论骨架上的融合。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是构建在否定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

的,正因为如此,经济社会学反而非常完善地解决了经济

学本身的漏洞。 当下经济社会学的困境是必须推出一种

整合性的思路, 将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与经济学本身

的研究成果融合起来,成为一体。

困境二:经济社会学中的结构洞问题。 经济社会学对

很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 但也有许多重要问题并未得

到解决,从而产生了“结构洞”。 重要的结构洞,如性别问

题、消费问题、法律与经济的问题、分层问题和博弈论问题

等,都很少有人研究。 这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学

界内部盛行“裂土分疆”,每人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对其他

研究缺乏了解。 结构洞的困境需要更大规模上社会学者

的协同与交流。

困境三:能动性与结构性的问题。 能动与结构是社会

学一个恒久的话题,更是当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 经

济社会学中, 结构论如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曾带来很

多的辉煌,但他的理论中决定论的色彩太重而被摒弃。 格

兰洛维特的嵌入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作, 但嵌入

则因为太不够明晰和稳定而缺少足够的说服力。 如何将

这两种描述行为的“强力”与“弱力”区别开来,是经济社会

学日后发展的一大难题。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前景和

任务。任务一: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 重点在于将社会资

本与经济资本整合到经济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下, 确认社

会资本的合理性、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资本与雇佣和劳

动的关系等。 国内经济社会学也曾经在这个方面进行过

较好的探索。 [31]

任务二:经济社会转型理论研究。 重点在于市场转型

的合理性与因果分析, 市场转型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

与影响方式。 对于国内学者而言,尤其应分析如何完成当

前市场与社会的和谐转型,连续性转型,如何杜绝断裂性

的转型。[32]国内也有学者对如何协调转型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 [33]

任务三:经济社会学的应用研究与政策研究。 重点在

于确立经济社会学的实际意义与应用。 在此方面,宋林飞

提供了八个研究课题:买方市场与社会结构的适应;下岗、

失业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经济增长的社会张力研究;公有

制与效率;劳动与就业市场问题;金融犯罪与不规范行为

研究;初级分配合理化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3]其他的经验研究如企业预算管理、[34]国有企业产权问题、[35]家族企业研究、[36]少数民族研究、[37]三农问题的经济社

会学研究[38]等都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综合以上分析研究,笔者坚信,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

领域内最有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更加深彻的理论

整合,经过更大范围内的学科知识交叉,经济社会学将有

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美〕内尔·J·斯梅尔塞等主编.经济社会学手册·第二版[M].罗教讲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9.

[2]〔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原理[M].周长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宋林飞.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0,(1):9.

[4]高和荣.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经济纵横

131- -

理论月刊 2014 年第 01 期

社,2006.[5]帕森斯,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6]Zelizer, V.A., Pricing the Priceless Child ——— The Changing

Social Value of Childre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7]Nice 译 , 法 .P.B.R.,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8]〔英〕乔治·瑞泽尔.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M]. 容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9]Jimenez, B., Cocaine, Informality, and the Urban Economy inLa Paz, Bolivi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Makaria, K., Social and Political Dynamics o fthe InformalEconomy in African Cities.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7.

[11]Sassen, S., New York City's Informal Economy.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12]Cheng, L.-l., and Gary Gereffi, The Informal Economy inEast Asia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Regional Research, 1994.

[13]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M]. 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14]Dalton, M., Men Who manage:Fusions of Feeling andTheory in Administration. Wiley, 1959.

[15]Schumpeter,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2.

[16]La Porta, R., Florencio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1999.

[17]Castells, M., 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 Society andCulture. John Wiley & Sons, 1999.

[18]〔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M]. 罗荣渠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9]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于晓,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7.

[20]迈克尔·曼恩.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M]. 刘北成,李少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1]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 刘北

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22]White, H.C., Markets from Networks: Socioeconomic

Models of Produ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23]Hawley, J.P.a.A.T.W., The Rise of Fiduciary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0.[24]Gompers, P.A., and Josh Lerner,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

MTI Press, 1999.[25]DeBondt, W., and Richard H. Thaler,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 Journal of Finance, 1985.[26]Zelizer, V.A., The social meaning of Money: Special Mon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9.[27]Levi, M., Of Rule and Revenu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28]宋鸿兵.货币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29]程碧波.财富战争[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30]〔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1]邹宇春,敖丹.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11,(5).

[32]孙立平.断裂: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3]梁春梅.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55(4).

[34]徐莉萍.企业预算管理:经济社会学理论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5):6.

[35]李敢.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产权与制度分析———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认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10(2).

[36]田静.经济社会学视野下家族企业成长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0).

[37]郭佩霞.经济社会学视野:“少数民族贫困”的研究方法与重心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 2008(9):4.

[38]孙雪婷.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三农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3):2.

责任编辑 梅瑞祥

经济纵横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