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輻輻輻輻輻輻輻輻輻 輻輻 10 2 輻 03 輻 07 輻

《 輻射安全防護 》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輻射安全防護 》. 薛公博 講師 10 2 年 0 3 月 07 日. 綱要. 第一章  輻射安全 第二 章  相關之輻防常識. 第一章. 輻射 安全. 1.1 前言. 由於 科技日益 發達,人們應用輻射的機會日增,當我們利用游離輻射造福人類,並提升生活品質時,應盡最大努力,以求減低避免輻射所產生的危害。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 輻射安全防護 》

《輻射安全防護》薛公博 講師

10 2 年 03 月 07 日

Page 2: 《 輻射安全防護 》

第一章  輻射安全第二章  相關之輻防常識

綱要

Page 3: 《 輻射安全防護 》
Page 4: 《 輻射安全防護 》

第一章輻射安全

Page 5: 《 輻射安全防護 》

由於科技日益發達,人們應用輻射的機會日增,當我們利用游離輻射造福人類,並提升生活品質時,應盡最大努力,以求減低避免輻射所產生的危害。

主要我們對輻射的性質,有正確而充分的認識,採取適當而正確的防護措施,必能善用並駕馭輻射,取其利而避其害,如此,即能達到輻射安全的目的。為了充分講授與輻射安全有關的觀念與方法,本講義內容包括游離輻射的發現、來源,核能事故的影響以及輻射防護有關的量與單位,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與劑量限制,輻射防護原理與方法,輻射管制等。

1.1 前言

Page 6: 《 輻射安全防護 》

1.2.1 天然背景輻射自古以來,人類即生活於具有天然背景輻射的環境中。天然背景輻射包括與宇宙射線及存在於地殼及大氣中放射性核種產生的輻射。宇宙射線來自外太空,造成體外曝露。此外,造成體外曝露的主要放射性核種尚有鈾- 238系、釷 -232系、鉀 -40等。造成體內曝露的主要放射性核種則有鉀 -40、碳 -14和氡及其衰變後核種。天然背景輻射造成之個人年等效劑量因地區、緯度、高度、生活條件而有差異,大約每年2毫西弗至3毫西弗之間。

1 .2 游離輻射的來源

Page 7: 《 輻射安全防護 》

① 來自醫療的輻射:  主要為放射治療、放射診斷及核子醫學檢查過程所接受的直接和間接游離輻射;如X射線、加馬射線、電子、貝他和中子等。② 來自加速器、核反應器和射源的輻射:  科技研究、發電、醫療應用、工業、農業應用等都可利用加速器、核應應器和各種射源,這些設備都會釋出輻射。③ 來自落塵的輻射:  落塵主要來自大氣中核彈試爆及核反應器意外事故。放射性核種隨大氣流動飄落至各地。落塵中以長壽命的鍶- 90和銫 -137為最嚴重。

1.2.2 人造游離輻射 ( 一 )

Page 8: 《 輻射安全防護 》

④ 來自核彈爆炸的直接輻射:   1945年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對當地居民造成嚴重的輻射傷害。世界各國在南太平洋群島的核彈試爆,亦對附近居民造成污染及輻射危害。 

⑤ 來自核能電廠意外事故的輻射: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能電廠及 1986年蘇聯車諾比爾核能電廠意外事故,以及 2011年 3 月日本地震造成的海嘯發生福島核電廠的事故。事故發生的釋出的直接輻射與放射性核種,使工作人員及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傷害。

⑥ 其他幅射:  夜光錶的螢光劑、彩色電視機、飛航安全檢查用的X光機、非破壞檢驗及其他工業用的X光機、高壓電整流器及高空飛行等都會釋出少量輻射。

1.2.2 人造游離輻射 ( 二 )

Page 9: 《 輻射安全防護 》

體內輻射防護有關的劑量單位及其定義如下:

1.3.1 曝露:指輻射之照射( X )a. 體外曝露:指來自體外輻射之照射。b. 體內曝露:指來自體內輻射之照射。曝露的國際單位為庫倫/千克 ( C/kg ),專用單位為侖琴( Roentgen ),但國際輻射單位與度量委員會( IRRU )已建議不再以侖琴( R )為單位。

1R= 2.58×10-4 C/kg

1.3 輻射防護的量與單位

Page 10: 《 輻射安全防護 》

指單位質量物質接受輻射之平均能量,吸收劑量的國際單位為戈雷( Gy ),專用單位為雷得( rad )。  1Gy= 1J/kg (1 戈雷 =100 雷得 )  1rad=100 erg/g = 10-2 J/kg = 10-2 Gy

1.3.3 等效劑量 (HT)等效劑量與輻射引起的大部分延遲效應有很好的相關性。

組織體的等效劑量( H )是吸收劑量( D )、射質因數( Q )和其他修正因數( N )的乘積。對體外曝露而言, N之值為 1,因此

  HT =D×Q (1西佛 (Sv)=100 侖目 (rem))

1.3.2 吸收劑量 ( D )

Page 11: 《 輻射安全防護 》

縱使吸收劑量相同,但由於輻射種類不同即會造成不同的生物效應,射質因數( Q )即為修正因素的因子。射質因數為水中碰撞阻擋本領的函數。

等效劑量( HT )的國際單位為西弗( Sv ),專用單位為侖目( rem )

1 Sv=1 J/ kg1 rem=10-2 J/ kg =10-2 Sv 下表為射質因數與水直線能轉移 L ∞及輻射種類之關

係在水中的 L∞(────) Q 輻射種類等於或小於 3.5 1 X射線、電子、貝他射線

8.5 2.3 熱中子23 5

53 10快中子、質子、未知能量且靜質量大於 1原子量單位的單電荷粒子

等於或大於 175 20 α 粒子,未知能量的多電荷粒子

微米千電子伏

Page 12: 《 輻射安全防護 》

1.3.4 有效等效劑量( HE )由於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對輻射致癌敏感度不相同,國

際放射防護委員會依各組織器官的相對輻射敏感度,訂出加權因數

人體主要器官的加權因數性腺 0.25

乳腺 0.15

紅骨隨 0.12

肺臟 0.12

甲狀腺 0.03

骨表面 0.03

其他組織 0.30

總和 1.00

Page 13: 《 輻射安全防護 》

1.3.5 約定等效劑量為單次攝入放射性物質於體內後,對某一器官或組

織在 50年內累積的等效劑量。

1.3.6 約定有效等效劑量為體內受曝露器官或組織之約定等效劑量與加權因

數乘積之和,用於體內劑量。

Page 14: 《 輻射安全防護 》

活度 ( A=dN/dt ),其中 dN為時間間隔 dt內發生的核種自發蛻變的數目。

活度的國際單位為貝克( Bq ),專用單位為居里( Ci )

1 Bq=1 S-1

1 Ci=3.7×1010 S-1=3.7×1010 Bq

1.3.7 活度

Page 15: 《 輻射安全防護 》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ICRP )於 1977年出版第26 號報告和於 1979年出版第 30 號報告,這二份報告 提出輻射防護完整的建議。我國亦依據這二份報告於中華民國 80年 7 月頒佈新的「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

1.4 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與劑量限度

Page 16: 《 輻射安全防護 》

介紹輻射防護的目的之前,應先介紹機率效應和非機率效應:

(1)機率效應:此種效應發生機率與所受輻射劑量成正比,劑量越高,效應發生的機率越大,但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而且無低限劑量。此類效應包括輻射引發的各型癌病及遺傳疾病。

1.4.1 輻射防護的目的

Page 17: 《 輻射安全防護 》

(2) 非機率效應:此效應的嚴重性與輻射劑量成正比,而且有低限劑量,即劑量低於某一低限值時,不致發生這類效應。若劑量大於低限劑量,則效應必定會發生,而且劑量越高,效應也越嚴重。此類效應包括輻射引發的眼球白內障,皮膚紅腫、不孕症等。

輻射防護工作的目的是:① 防止發生非機率效應② 降低機率效應發生的機率至可接受的程度。何謂

「可接受」意指與其他公認為安全的行業的危險度相比較.可為大多數人接受。

因此,游離防護安全標準所制定的劑量限度,應能達成上述二項防護目的。

Page 18: 《 輻射安全防護 》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建議的劑量限制系統,係根據其第 26 號報告的三點原則,分述如下:① 除非可獲得正面的淨利益,否則不採取任何輻射防護措施

② 考慮經濟和社會因素後,所有的曝露應儘量維持合理可達成的低劑量,此即為合理抑低原則(ALARA)

③ 個人的等效劑量不應超過法規限值

1.4.2 輻射防護的原則

Page 19: 《 輻射安全防護 》

① 職業工作人員之年劑量限制

等效劑量 ( 眼球水晶體外的任一器官 ) ( HT )≦ 0.5 西弗 = 500 毫西弗

等效劑量 ( 眼球水晶體 ) ( HT )≦ 0.15 西弗 = 150 毫西弗

有效等效劑量 ( HE )≦ 0.05 西弗 = 50 毫西弗

1.4.3 輻射防護劑量限制

Page 20: 《 輻射安全防護 》

② 一般人之年劑量限制

等效劑量 ( HT ) ≦ 0.05 西弗 = 50 毫西弗

有效等效劑量 ( HE ) ≦ 0.005 西弗 = 5 毫西弗

1.4.3 輻射防護劑量限制

Page 21: 《 輻射安全防護 》

③ 女性認定受孕後,僅限於乙種狀況下工作。

乙種狀況是指工作人員一年之曝露不可能超過年個人劑量限度十分之三者,具生育能力之婦女不得參與計畫特別曝露。

1.4.3 輻射防護劑量限制

Page 22: 《 輻射安全防護 》

④ 胎兒因母親職業曝露所受之累積有效等效劑量,自認定受孕之日起至出生止,不得超過5毫西弗

⑤ 工作人員一年內由計畫特別曝露所接受之個人劑量,不得超過年個人劑量限度。其一生中因參與計畫特別曝露所累積之體外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年個人劑量限度之五倍。

1.4.3 輻射防護劑量限制

Page 23: 《 輻射安全防護 》

1.5.1 體外曝露防護的原則( TSD 原則)① 時間( Time ):曝露時間儘可能縮短,任何涉及輻射的操作,事先要充分準備,以減少受到曝露的時間。

② 屏蔽( Shield ):用屏蔽物質阻擋輻射。③ 距離( Distance ):儘量遠離射源。

1.5 輻射防護原理與方法

Page 24: 《 輻射安全防護 》

① 稀釋( Dilute ):將放射污染水或空氣稀釋至可接受的程度。

② 分散( Disperse ):利用大氣或大量水流加速污染物之擴散,以降低其濃度。

③ 除污( Decontaminate ):對受污染之地區、物件及人員進行除污,減低或移除附著的污染物。

1.5.2 體內曝露防護的原則( 3D 原則)

Page 25: 《 輻射安全防護 》

1.5. 3 個人防護方法① 面具  進入空氣污染地區時,須戴面具,全面具用於空氣污染程度較高之地區,或有其他射線危害眼睛時,其濾器可防阻污染微粒或汽態之放射性碘,但對氚則無效,氚汙染應使用送氣面罩或頭盔,輕便面具僅在污染程度較輕微時使用。② 防護衣  在污染較輕微之場所穿著工作衣,如可能有嚴重污染,空氣中有氚,或可能接觸放射性液體,污染之水或重水濺灑之處所,應穿著塑膠衣。

Page 26: 《 輻射安全防護 》

③ 自行偵檢  離開可能有污染之區域時,應自行仔細偵檢髮、膚、衣、褲、鞋、襪是否有污染。離開輻射管制區時,再利用手足監測器作最後偵檢。如發現皮膚污染,應立即用肥皂清洗,切忌用力抓刮,避免傷害皮膚。如兩次仍洗不掉,應向保健物理人員或醫師求助。④ 長柄工具  因劑量率隨距離之增加而減少,故使用長柄工具,可使曝露大為減少,操作弱放射源,宜用鉗、鑷,而強放射源則應用機械手。

1.5. 3 個人防護方法

Page 27: 《 輻射安全防護 》

⑤ 安全習慣  輻射工作人員之安全,雖應由其主管及保健物理人員負責監督,但主要還在自行主動遵守各項安全規章,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1.5. 3 個人防護方法

Page 28: 《 輻射安全防護 》

輻射管制分為三大項目,即人員管制、地區管制和放射性物質或輻射產生設備之管制。

1.6 輻射管制

Page 29: 《 輻射安全防護 》

(一 )人員訓練① 所有直接從事游離輻射工作者,應接受輻射安全訓練,並依原子能法施行細則之規定,向原子能委員會申請核發操作執照。

② 各處理放射性物質或使用產生游離輻射裝備之單位,其主管應會同輻射防護人員釐訂完善之訓練計劃,訓練新進人員,藉以確保人員及財產之安全。

1.6.1 人員管制

Page 30: 《 輻射安全防護 》

③ 各單位主管應負責確實使其管轄下之員工,事前曾接受適當訓練,俾在無指導人員監督時,能獨立執行實際操作。

④ 任何未訓練成熟之員工,必須在合格人員指導下始可從事輻射工作。

(二 )劑量管制:人員劑量不應超過 4.4.3節所述之限值。此外,場所主管應制定紀錄基準,調查基準及干預基準,以執行適當之劑量管制。

Page 31: 《 輻射安全防護 》

① 工作人員所接受之劑量可能超過年劑量限度十分之三之地區,應劃定為管制地區;管制地區應訂有管制措施,其入口處及區內適當地點應設置輻射示警標誌及必要之警語。

② 輻射作業場所應實施環境輻射監測,場所主管應視其作業性質及曝露危險度,訂定該場所之環境輻射監測計劃。

③ 輻射監測應包括測定曝露程度,戴熱發光劑量計佩章,膠片劑量計,光刺激發光劑量計及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劑量計。

1.6.2 地區管制

Page 32: 《 輻射安全防護 》

為確保場所員工及附近民眾之安全,俾不致遭受輻射危害,應對放射性物質及產生游離輻射裝備加以管制。

1.6.3 放射性物質及產生游離輻射裝備之管制

Page 33: 《 輻射安全防護 》

依據我國「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輻射作業場所應設立輻射防護組織,統籌規劃、督導、推行及定期檢討輻射訓練計畫。

對涉及輻射曝露之作業,應訂定其安全作業程序。此外,每一工作人員必須了解輻射的特性,工作場所之輻射狀況,應依安全作業程序之規定,確實執行。輻射安全實賴工作場所之主管、輻射防護專業人員及每一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合作,方能達成。

1.7 結論

Page 34: 《 輻射安全防護 》

第二章相關之輻射常識

Page 35: 《 輻射安全防護 》

侖琴( Roentgen )德國物理學教授, 1895年11 月發現 X 光( 1901年諾貝爾物理獎)

貝克( Becquerel )法國科學家, 1896年 2 月發現不同於 X射線的 α 、 β 、r(阿爾伐、貝他、加瑪)的放射線( 1903 年諾貝爾物理獎)

居里夫人( Curie )波蘭科學家, 1898 年 7 月從瀝青鈾礦中提煉出鐳( Ra )與釙( Po )二種放射性元素( 1903 年諾貝爾物理獎)( 1911 年諾貝爾化學獎)

2.1 游離輻射的發現

Page 36: 《 輻射安全防護 》

1895年 11 月侖琴雖然發現了 X射線,但當時的人們,包括侖琴本人在內,都不知道這種放射線究竟是什麼東西?

2.2 X 射線? ( X 光)

Page 37: 《 輻射安全防護 》

以前由於人們對輻射的無知,導致製造夜光錶盤女工罹患骨癌、礦工罹患肺癌以及從事 X 光工作者產生職業性疾患等。

尤其是 1945年 8 月 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 2萬噸當量原子彈,以及 1945年 8 月 9日投放於長崎的原子彈,之後,輻射的危害和影響,引起世人廣泛的重視,輻射的流行病學研究被大規模的展開。

2.3 輻射的安全防護

Page 38: 《 輻射安全防護 》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會產生天然輻射,通常其來源可略分如下:① 宇宙射線:自外太空射向地球的高能輻射。② 地表輻射:來自地球內部所含的鈾、釷、鉀蛻變及逸入空氣中之氡氣等放射線。

③ 體內輻射: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因此不管任何人,即使不沾任何輻射工作,只要生活在天地之間,自成為胎兒時起,即承受著自然背景輻射,每年約共接受 2mSv的輻射劑量。

2.4 自然背景輻射與來源

Page 39: 《 輻射安全防護 》

國際原子能機構於 1990年制定了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最低為 0級,最高 7級,每級之間造成的影響成對數增加,大約相差 10 倍。 4級以上的核事件被稱為核事故,目前國際上發生核事故主要有13 起,其中 4級事故 6 起, 5級事故 4 起, 6級事故 1 起, 7級事故 2 起。

2.5 核能事故的影響(一)

Page 40: 《 輻射安全防護 》

1. 2011年 3 月,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 7級)2. 1986年 4 月,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爐心爆炸事故( 7級)

3. 1957年 9 月,蘇聯烏拉爾南部事故( 6級)4. 1952年 12 月,加拿大倫克河事故( 5級)5. 1979年 3 月,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 5級)6. 1987年 9 月,巴西戈亞尼亞事故( 5級)7. 1957年 10 月,英國道茨凱爾核電站事故( 5級)8. 1955年~1979年,英國道茨凱爾核電站事故( 4級)9. 1983年 9 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麗兹事故( 4級)10.1977年 2 月,捷克斯洛伐克事故( 4級)11.1969年 10 月,法國荃洛朗事故( 4級)12.1961年 1 月,美國愛達荷洲事故( 4級)13.1999年 9 月,日本茨城縣事故( 4級)

Page 41: 《 輻射安全防護 》

在 1991年 12 月 11日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工業用加速器操作人員巡檢擦拭時,意外曝露造成手足組織壞死截肢的傷害。

2.6 工業用加速器意外曝露案例

Page 42: 《 輻射安全防護 》

① 游離輻射照射人體,與細胞中的重要分子(如DNA )作用,可能使分子鏈斷裂,引發起生物效應。

② 游離輻射若造成 DNA之單鏈斷裂,比較容易自行修復,若造成 DNA雙鏈斷裂,因不容易修復而產生後續的生物效應。

2.7 輻射對人體的效應

Page 43: 《 輻射安全防護 》

細胞老化細胞死亡 致癌: DNA損害導致細胞異常無法控制。 DNA 遺傳基因的突變:造成先天性遺傳缺陷(如心臟病、白血病、手足畸形、色盲等)

2.8 DNA 修復失敗的後果

Page 44: 《 輻射安全防護 》

軀體效應

早期 (急性 )效應

皮膚發生紅斑骨髓、肺、消化道傷害白血球減少噁心、嘔吐、腹瀉

確定效應

晚期 (慢性 )效應

白內障胎兒之影響等 確定效應

白血病癌症 機率效應

遺傳效應 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所發生的各種疾病 機率效應

2.9 輻射健康效應的分類

Page 45: 《 輻射安全防護 》

一次接受輻射劑量(毫西弗 mSv )

確定效應之症狀

500以下 無可察覺症狀

500-1000可能發生短期的血球變化(淋巴球、白血球減少),有時發生眼結膜癌,但不致產生機能之影響(如瞎眼等)

1000-2000有疲倦、噁心、嘔吐現象、血液中淋巴球及白血球減少後恢復緩慢。

2000-400024 小時內會噁心、嘔吐,數週內有脫髮,食慾不振,虛弱、腹瀉及全身不適等症狀,有可能會死亡。

4000-6000與前者相似,但症狀出現較快,在 2-6週內死亡率為 50%

6000以上 若無適當醫護,死亡率為 100%

急性確定效應之症狀

Page 46: 《 輻射安全防護 》

2.10 國內輻射安全防護管制措施 警示標誌

Page 47: 《 輻射安全防護 》

證照名稱 類別 數量(張)

放射性物質執照許可 613

登記 3,440

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執照許可 537

登記 23,473

輻射工作人員輻射安全証書 6,549

運轉人員証書(含高強度輻射設施及生產設施 )

76

輻射防護人員認可証書輻防師 879

輻防員 1,826

2.11 「游離輻射防護法」相關證照統計表( 統計日期: 101 年 3 月 1 日 )

資料來源:原子能委員會

Page 48: 《 輻射安全防護 》

全國輻射工作人數在 2010年共有 44,607人,在1995年為 22,097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近 16年來成長率平均 4.88%; 2010年較 2009年增加 1,641人,成長率為 3.82%,主要增加人數來自醫用類與工業用類輻射工作人員,成長率分別為6.66%與 5.12%。

歷年男、女性工作人數比例均維持 7: 3左右

資料來源:原能會

2.12 全國輻射工作人員資料統計

Page 49: 《 輻射安全防護 》

2.13 游離輻射防護管制圖

輻射源

輻射安全許可、管制 檢查、罰則豁免登記備查五年申報許可證五年換證* 十年換證* 生產設施* 設備製造許可

操作資格

輻射安全證書 六年換證

運輸人員證書* 高強度設施* 生產設施

輻射防護人員證書 六年換證

輻射訓練 18 小時( 教學需要: 3 小時 )

年齡限制未達輻射工作人員設定基準之人員輻射工作人員

( 輻射人員工作認定基準 )

自主管理與檢查

輻射作業設

1. 設置管理組織或人員2. 擬定輻射防護計畫3. 作業符合輻防標準* 人員防護* 地區管制:擬定場所劃分、管制、監測計畫 / 排放輻射安全評估4. 證照管理5. 申報事項 ( 含意外 )6. 紀錄保存

輸出入、轉讓、使用、改裝、停用、

廢棄、銷售等

定期訓練(3小時 /年 )劑量監測

醫務監護

Page 50: 《 輻射安全防護 》

游離輻射防護法第十三條:  設施經營者於下列事故發生時,應採取必要之防護措施,並立即通知主管機關:① 人員接受之劑量超過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

定者。② 輻射工作場所以外地區之輻射強度或其水中、空氣中或污水下水道中所含放射性物質之濃度超過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者。

③ 放射性物質遺失或遭竊者。④ 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重大輻射事故。

2.14 發生什麼事應立即通知原能會?

Page 51: 《 輻射安全防護 》

祝福各位      事事順利       平安健康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