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馬雲炒普洱』與我 2014.01.16 TaipeiJager Chen 馬雲要炒普洱茶! 前些日子,這句話在茶界激起了一波波的漣漪,對一個自認為已是茶老饕的我 來說,除了有那麼一點擔憂好茶將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取得之外,更引起一個極大的好奇心:馬雲為什麼 要炒普洱? 動機是什麼? 基於這樣的好奇,也因此更深入的認識了馬雲。 想要認識並了解馬雲的起因竟然不是阿里巴巴與淘寶,而是普洱茶,真的是太酷了。說來也奇怪, 由於工作的關係,個人對於當今響叮噹的企業家都或多或少有些許關注與研究,唯獨完全沒有關注過 經營阿里巴巴與淘寶的創辦人馬雲(Jack),今天捫心自問的檢討起來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個人的國 際觀已經不國際了;其二是,台灣對於國際經營管理與市場趨勢的消息也許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隱 憂,中國大陸如此如火如荼的商貿市場發展,台灣卻很少較深入的經營管理層面的報導與探討。 2014 年初,即將開始認識馬雲(當然,他不認識我)之際,馬雲已經退休,49 歲,最新的消息是 人在美國,擔任TNC(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與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理事。我想, 馬雲除了想要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環境、生態保護與教育)之外,更想透過參與這樣的組織來了解(認 識)美國。而,其最近的生活感觸是『48 歲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今後,生活將是我的工作,並期 藉此喚醒良知』 ,這句還真富有中國式的哲理,還真平淡的有意思。 1999 年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值得深入探索的是蔡崇信的故事,蔡崇信是台灣人,目前是阿里 巴巴集團副主席,當年(1999 年)蔡崇信服務於瑞典工業控股公司 InvesterAB,負責亞洲私募基金投 資業務,在一個考察阿里巴巴的任務後,竟然放著 300 萬港幣年薪不拿,偏偏加入了只發 500 元人 民幣月薪的阿里巴巴團隊。由這點可以看出來馬雲的魅力與蔡崇信的獨到眼光與魄力。 『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是馬雲的『創業之基』。很多人想要創業,且大部分的創業者 創業的理由基於:會做,想做,能做。所以在很多次的公開演講場合,很多人問了馬雲要如何創業,馬 雲通常會問對方想要創什麼業? 這個業最主要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而這樣的商品(服務)又可以給客戶 帶來什麼價值? 希望這幾個問題也能對於想要創業的您有些許的幫助。 『眼光,胸懷,實力』是馬雲認為想要成為一位偉大企業家的基本條件,而經營企業最擔心『看 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競爭者,而這兩句話是相輔相成的。 馬雲曾擔任贏在中國(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全國性商戰真人秀節目)三位評委之一,首先值得一 提的是,這個節目還真是值得一看。在一次的活動中,參賽者不斷提到了品牌的建立與重要性,馬雲 講評時提出了品牌的關係鏈『知名度,影響力,品牌』 或許,我可以將其呈現為『品牌價值=知名度 ╳影響力』 很多人創業者都有著品牌夢,而品牌夢應該循規蹈矩的進行,首先就是打開知名度,並進 而創造影響力,品牌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最後,談談馬雲對於成功的定義,首先他提出了三種結果『垃圾,禮物,成功』:做任何事情, 只有過程卻沒有結過,是垃圾;有結果卻沒過程是禮物,因為其無法複製;有過程有結果才算成功,因 為其有跡可循,可以複製。 不管馬雲如何炒,希望大家都絕對要幸福的喝茶(生活)。更希望這篇文章對於擁有雄心壯志的您, 在 2014 年能夠有更好的啟發。

淺談『馬雲。普洱。我』 20140116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馬雲要炒普洱茶! 前些日子,這句話在茶界激起了一波波的漣漪,對一個自認為已是茶老饕的我來說,除了有那麼一點擔憂好茶將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取得之外,更引起一個極大的好奇心:馬雲為什麼要炒普洱? 動機是什麼? 基於這樣的好奇,也因此更深入的認識了馬雲。

Citation preview

淺談『馬雲炒普洱』與我 2014.01.16 Taipei,Jager Chen

馬雲要炒普洱茶! 前些日子,這句話在茶界激起了一波波的漣漪,對一個自認為已是茶老饕的我

來說,除了有那麼一點擔憂好茶將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取得之外,更引起一個極大的好奇心:馬雲為什麼

要炒普洱? 動機是什麼? 基於這樣的好奇,也因此更深入的認識了馬雲。

想要認識並了解馬雲的起因竟然不是阿里巴巴與淘寶,而是普洱茶,真的是太酷了。說來也奇怪,

由於工作的關係,個人對於當今響叮噹的企業家都或多或少有些許關注與研究,唯獨完全沒有關注過

經營阿里巴巴與淘寶的創辦人馬雲(Jack),今天捫心自問的檢討起來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個人的國

際觀已經不國際了;其二是,台灣對於國際經營管理與市場趨勢的消息也許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隱

憂,中國大陸如此如火如荼的商貿市場發展,台灣卻很少較深入的經營管理層面的報導與探討。

2014 年初,即將開始認識馬雲(當然,他不認識我)之際,馬雲已經退休,49 歲,最新的消息是

人在美國,擔任TNC(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與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理事。我想,

馬雲除了想要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環境、生態保護與教育)之外,更想透過參與這樣的組織來了解(認

識)美國。而,其最近的生活感觸是『48歲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今後,生活將是我的工作,並期

藉此喚醒良知』,這句還真富有中國式的哲理,還真平淡的有意思。

1999 年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值得深入探索的是蔡崇信的故事,蔡崇信是台灣人,目前是阿里

巴巴集團副主席,當年(1999 年)蔡崇信服務於瑞典工業控股公司 InvesterAB,負責亞洲私募基金投

資業務,在一個考察阿里巴巴的任務後,竟然放著 300萬港幣年薪不拿,偏偏加入了只發 500元人

民幣月薪的阿里巴巴團隊。由這點可以看出來馬雲的魅力與蔡崇信的獨到眼光與魄力。

『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是馬雲的『創業之基』。很多人想要創業,且大部分的創業者

創業的理由基於:會做,想做,能做。所以在很多次的公開演講場合,很多人問了馬雲要如何創業,馬

雲通常會問對方想要創什麼業? 這個業最主要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而這樣的商品(服務)又可以給客戶

帶來什麼價值? 希望這幾個問題也能對於想要創業的您有些許的幫助。

『眼光,胸懷,實力』是馬雲認為想要成為一位偉大企業家的基本條件,而經營企業最擔心『看

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競爭者,而這兩句話是相輔相成的。

馬雲曾擔任贏在中國(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的全國性商戰真人秀節目)三位評委之一,首先值得一

提的是,這個節目還真是值得一看。在一次的活動中,參賽者不斷提到了品牌的建立與重要性,馬雲

講評時提出了品牌的關係鏈『知名度,影響力,品牌』,或許,我可以將其呈現為『品牌價值=知名度

╳影響力』,很多人創業者都有著品牌夢,而品牌夢應該循規蹈矩的進行,首先就是打開知名度,並進

而創造影響力,品牌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最後,談談馬雲對於成功的定義,首先他提出了三種結果『垃圾,禮物,成功』:做任何事情,

只有過程卻沒有結過,是垃圾;有結果卻沒過程是禮物,因為其無法複製;有過程有結果才算成功,因

為其有跡可循,可以複製。

不管馬雲如何炒,希望大家都絕對要幸福的喝茶(生活)。更希望這篇文章對於擁有雄心壯志的您,

在 2014年能夠有更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