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髓库捐献者超1万例 其中三成以上为在校大学生 90后与00后...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08

中华骨髓库捐献者超1万例 其中三成以上为在校大学生

读北京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延伸 志愿者快速增加 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90后与00后成骨髓捐献主力军

编辑/徐晓蕾 蔡卫卫 美编/葛燕平 黎石 责校/熊伟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广告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获悉,中华骨髓库于上月6 日迎来了第 1 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华骨髓库的前身是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2001 年由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

北青报记者从中华骨髓库及陕西、四川、河南分库等处采访得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知识的普及,90 后甚至 00 后的年轻人正成为骨髓捐献的中坚力量。从 2015 年起,每年 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成为了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在今年的骨髓捐献者日,几名上个月刚刚捐献了骨髓的年轻人讲述了他们的捐献过程。

23岁研究生碰巧成为第1万例捐献者

四川省第265例、中华骨髓库第1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一名23岁的女孩,她是西南财大的一名在读研究生。

2017年,正值大二下学期的她,在校园里接触到了相关宣传人员,随后通过抽血等环节进入了中华骨髓库。“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帮助到他人,没想到今年接到了电话。”林女士说,经过简单了解,得知和她初配成功的是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对方是一个40多岁的妈妈,由于捐献都是双盲原则,所以我也不知道太多的信息。”

林女士在6月初至7月初时,经过医院高配、体检等程序,连续打了几天动员剂之后,8月6日正式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刚刚捐献完的时候只是感觉有一点头痛。”林女士说,她事后才知道自己是中华骨髓库的第1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真的是很巧合。”“报名加入

中华骨髓库,几年之后能够找到匹配的人,真有点神奇。现在回想起来,只要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自己身体遭受一点疼痛也是很值得的。”林女士说。

年轻小白领再碰上有需要的 还会站出来

在河南郑州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马琰,今年23

岁,她是在2019年加入的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

者。马琰说,她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而且父亲在

10多年前就加入了骨髓库,

马琰说,在几个月前,新乡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

来电话,说她和一名9岁的小患者初配成功。小患者当

时正在一家医院等待手术,询问她能不能捐献造血干

细胞。“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已经匹配成功,要是

真能帮助到患者,也算是运气和人生的一种缘分。”

8月27日,根据患者的移植计划,马琰在河南省

人民医院为患者捐献了20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单

位的同事知道我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也都很支持,准了我的假,单位还派人到医院探望我。”马琰说。

为他人送去生命的种子,可能会成功挽救一个家庭。马琰自己觉得,她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对身体的影响也并不大。“如果再碰上这样需要帮助的患者,我还会站出来。”

捐献见证者特殊陪护给捐献者带来温暖

张宝华是西安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书。2015年加入陕西省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服务队后,她经常在陕西省骨髓捐献采集现场担任陪护工作,见证了七八十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

张宝华说,她做现场采集捐献陪护工作其实基于两点,一是大多数的捐献者都是高校的学生,而自己本人一直在高校任职,对大学生的了解和接触相对全面;另外,她与大多捐献者的父母都是同龄,更方便帮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在采集过程中,张宝华老师都要和捐献者有大量的近距离交流,有一名令张宝华印象比较深刻的志愿者名叫朱蒙,2018年1月23日进行的捐献,“小姑娘只有23岁,体重也就八九十斤。”张宝华说,见到她的第一感觉是瘦弱文静,“她当时在母亲的陪同下,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就来到了采集现场。”

“我和她聊了很多,让人惊讶的是,采集当天朱蒙正处于生理期,但她坚持完成了捐献。”张宝华说,捐献者告诉自己,她不想错过救人一命的机会。那种真诚让人心变得柔软,也深深触动了张宝华。

张宝华感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他们人性中的美好温暖了素不相识的人。”

北京市民王航(化名)翻看母亲房间监控视频发现:在短短16秒的视频中,保姆徐婷(化名)5次击打老人头面部并伴有1次踢踹行为,薅着老人的头发从床上拖拽到椅子上……9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对此案一审宣判,徐婷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老人瘫痪后保姆“变脸”

9月3日下午,此案通过北京云法庭在线开庭。徐婷今年59岁,2016年来京务工。2017年 8

月,王航通过家政公司聘请徐婷来照顾摔伤腰部行动不便的母亲,月薪4000元。王航工作忙不能每天来探望,平时只有徐婷和老人两人居住生活在一起。

2018年底,83岁的唐莲(化名)因心梗导致失语,生活不能自理,几乎完全瘫痪在床。而王航逐渐发现,徐婷对唐莲的态度变差,甚至有辱骂的情况出现。

尽管徐婷再三道歉,王航还是不放心,在母亲的房间内安装了监控。2019年1月,王航在监控视频中发现徐婷对母亲动了手。事后徐婷称,自己经济困难,保证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恳请能够继续工作。王航考虑徐婷已经照顾母亲很久,再次原谅了她。

此后,王航多次发现老人身上有淤青,徐婷都用“老人自己摔的”解释。4月21日,王航来探望时发现母亲脸上有淤青,神态惊恐。再次询问无果的王航回

家查看了监控。监控视频显示,19日下午,徐婷在给老人换尿不

湿时,数次用力击打老人后脑。20日中午,徐婷又在老人上厕所时多次扇耳光、踢踹,16秒的视频中,徐婷掌掴脚踢了6次。

愤怒的王航拿着视频质问徐婷,徐婷再次道歉求饶。25日,王航在视频监控中又看到徐婷殴打母亲,口中还念叨着“又告状!又告状!”忍无可忍的王航当即报了警。

老人家属要求从重处罚

徐婷从庭审准备阶段就哽咽不止,不住地说“我错了”。庭审中,徐婷表示认罪认罚,对自己殴打唐莲的行为非常后悔。徐婷称,那几天自己儿媳闹离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大便后弄脏了徐婷的裤子,一时情绪失控动了手。

“你想没想过,这状不是老人告的?”法官张妍问。徐婷沉默了。

事实上,老人并未主动“告状”。王航曾叙述,他在看到老人脸上的淤青后询问:“是不是有人打你了?”老人神态闪躲,半晌才点了点头,用手指向徐婷。

“我母亲一年前还可以说话,现在说话越来越少,情绪很不稳定。”王航说,“我想帮母亲弄一下头

发,但她本能的反应却是躲闪护住头部。”王航认为,这都是因为徐婷长期殴打虐待母亲,请求法院对其从重处罚。

以虐待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公诉机关指控,徐婷在2020年4月19日至4月25日,在从事看护唐莲的工作期间,为发泄对老人的不满情绪,多次采用击打头面部、扇耳光、薅头发等行为虐待患病老人,致其“左颞部皮肤挫伤、右颧部皮肤挫伤”,经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属轻微伤。公诉机关建议法院对徐婷以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禁止从事看护行业。

法院认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徐婷作为照顾患病老人生活的服务人员,负有看护职责,本应对被看护人悉心照料、保护,但其却违背职业道德和看护职责要求,多次采用推搡、击打等方式对被看护人进行伤害,情节恶劣,其行为严重损害了患病老人的身心健康,已构成虐待被看护人罪,依法应予惩处。

2020年9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徐婷犯虐待被看护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禁止其三年内从事看护工作。徐婷当庭表示不上诉。

中华骨髓库第1万例捐献者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是世界第四大骨髓库。截至目前,拥有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281万人份,1万余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任汉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作为造血干细胞供者,其实和献血一样是安全的,对供者来说没有什么危害。只是在打动员剂的几天,可能会有不适,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

“中华骨髓库的入库年龄为18至45岁,捐献者的年龄为18至55岁。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志愿者中,超过30%为在校大学生。”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据河南分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90后的年轻人确实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军,00后也相继接力。“今年河南已经有3名00后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其中最小的为2001年出生,捐献时不到19岁。”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国数以百万计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生命的患者正在翘首盼望,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新增5万人,其中50%是青少年和儿童。我国目前20岁左右的青少年及儿童独生子女众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具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寻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能在中华骨髓库寻找配型。

目前,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人数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20年前8个月,中华骨髓库捐献799例,申请检索人数7377人,还有大量患者找不到合适的配型。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呼吁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主动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加入到志愿捐献行列,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本组文/本报记者 董振杰 实习生 姜凡统筹/张彬

保姆庭上哭诉“我错了” 受害人家属请求从重处罚

屡次施虐再求饶 保姆获刑一年

法官张妍在庭后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被害人子女本希望保姆能够全身心照顾老人,给老人一个安稳和幸福的晚年。在子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又安装了监控这种情况下还出现了保姆殴打老人的状况,他们触动很大,感到内疚和自责。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保姆等具有监护或看护职责的人员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张妍建议,雇主在选择保姆过程中应保持谨慎的态度,认真考核,同时要及时关注和了解被看护人的状况并解决问题,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家政行业也需要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从业培训。

本组文/本报记者 赵加琪 实习生 李诗梦

法官建议

家政行业需要严格准入、强化培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