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全力策動:商談新絲路系列 “一帶一路”基建帶動龐大資金 ...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一帶一路”倡議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至2020年,亞洲每年需要

8,000億美元的投資額,去滿足基建需求,預料此舉將帶動龐大的融資和資金管理需求。香港擁有眾多獨特優勢,包括高效的銀行體系和大量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直言,在“一帶一路”的基建融資中,香港能夠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人民幣集資方面,更是獨當一面。

A21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一帶一路”基建帶動龐大資金需求任志剛:香港可當融資樞紐角色

任志剛形容,香港擁有多元化融資管道及專業人才,可成為“一帶一路”的融資平臺及財資中心。

在部分人眼中,“一帶一路”乃國家的宏大政策,看似與普羅大眾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任志剛不以為然。他說:“其實所謂的‘資金融通’,若從絲路基金丶私募基金等層面來說,大丶小投資者,都是資金來源,所以這部分若安排得宜,讓小投資者丶市民大眾可以參與,取得投資價值,大家都可以分享‘一帶一路’發展的成果。”

多認識丶多爭取 強化香港角色儘管“一帶一路”機遇處處,但任志剛認

為,香港要掌握先機:“現時,由於中國內地金融體系未完全開放,在扶助各類金融業務時,還未盡善盡美,香港當然能扮演重要角色。可是,大家可以想像,倘若內地完全解除外滙管制,人民幣能自由兌換,香港便有被邊緣化的風險。我希望在這一天來臨之前,香港已經像美國紐約及英國倫敦一樣,做大做強,足以吸引國際層面上的人民幣交易,以香港為首選。”

主 要 觀 點任志剛

‧ “一帶一路”是通過“資金融通”推動基建,再發展經濟,香港可擔當中間人的角色。

‧ 香港高效率的銀行體系,離岸人民幣業務活躍,若“一帶一路”以人民幣集資或作貿易結算,香港的角色將更為突出。

‧ “一帶一路”的推進,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強化國際貨幣體系。

‧ 願意投資於“一帶一路”專案的投資者,不論規模的大小,都是資金的來源。只要投資活動安排得宜,市民大眾都可參與,並取得投資價值,分享發展成果。

‧ 多認識丶多爭取“一帶一路”機遇,是香港第一步要做的事,否則有被邊緣化的風險。

在推動資金融通及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帶一路”更有助強化國際貨幣體系,推動整個體系向多極化的方向邁進。任志剛表示,金融危機後,以單一貨幣主導市場體系的弊端暴露無遺,因此,市場是時候改變此狀況。他解釋,當全球貨幣和金融體系仍然

以單一貨幣獨大,個別國家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支持量化寬鬆,令全球金融及貨幣滙價波動,這將難以避免放大各國的弱點,甚至令一個經濟體系瓦解。

三足鼎立 加強穩定性目前,市場推動的國際貨幣體系多極

化,正代表不再只依靠美元或歐元來支持國際貨幣體系。任志剛指出:“市場需要第3種貨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藉以加強穩定性,而這第3種貨幣背後必須有一定的份量和規模的經濟體系去支援,人民幣就是首選。”任志剛預料,“一帶一路”將會引發

很多不同規模的基建和合作專案,這些項目能夠促進中國與沿綫國家的經濟合作及貿易,有助擴大人民幣的應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因此,他強調:“‘一帶一路’的推動,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是密不可分,更將有助強化國際貨幣體

系。”至於香港,應利用固有的各項金融體系優勢,繼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提供適切的支援,為中國及外國投資者提供高素質的服務。任志剛在總結時重申,香港擁有多元

化的融資管道及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可以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集資融資平臺及專案財資管理中心,並為參與“一帶一路”專案的香港企業及跨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配套服務。與此同時,香港可憑藉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也積極推進香港人民幣業務的發展。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完善國際貨幣體系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彭博及Dealogic

人民幣貿易結算中心

2011

19,150

2013

38,41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億)

2015

68,330

人民幣債務融資中心(貸款及點心債)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15

(億)

2011

1,770

2013

4,260

6,650

人民幣資金池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52013

(億)

(年份)2011

6,620

10,530 10,100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年份) (年份)

大小投資者均可參與

共用發展成果

香港擁有高效銀行體系及完善金融制度,每年吸引不少新股來港上市集資。

“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于基建丶商貿等方面的合作,有助擴大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進一步強化國際貨幣體系。

任志剛指,普羅大眾都可參與“一帶一路”相關的集資活動,取得投資價值。

滙豐全力策動:商談新絲路系列

“一帶一路”提倡“五通”,即政策溝通丶設施聯通丶貿易暢通丶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當中,“資金融通”正是其中一個重點合作區域。任志剛指出,“資金融通”的概念十分簡單,就是把資金從投資者交到集資者的手中。“目的是推動經濟發展,這也是‘金融’的本義。‘一帶一路’就是通過‘資金融通’推動基建,再發展經濟。”由於“一帶一路”的龐大基建專案需要大量

資金,故按“資金融通”的概念,當中的投資者包括由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丶絲路基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而“需要集資的人”就是沿線的發展中經濟體。

全球集資額最高 港屬最佳中間人“不過,有資金,有需求,還需要一個超級

中間人。”任志剛解釋,由於投資者可能對投資回報沒有太大信心,又或對集資者的還款能力存疑,故過程中需要一個中間人,平衡雙方需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就是這個‘中間人’的最佳人選嗎?”任志剛分析指出,“一帶一路”的集資活動

包含3個層面:其一是銀行貸款;其二是股票市場,例如進行新股上市;最後是債券集資。“以香港的優勢,絕對可以在這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補充說:“香港是全球集資額及新股上市

數目最高的股票市場之一,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而且市場的流動性極高,銀行體系發展成熟,是亞洲區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此外,香港債券市場擁有多元化的外幣債務組合,外幣債券及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量亦領先於其他鄰近地區。”

離岸人民幣市場活躍 滿足結算需求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料顯示,香港擁

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於2015年錄得10,100億元人民幣,而香港也是最大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中心及人民幣債務融資中心,去年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金額達68,330億元人民幣,而未償還人民幣貸款及點心債餘額達6,650億元人民幣。 “倘若‘一帶一路’的項目以人民幣集資,

香港的角色將更為突出!”任志剛表示,香港作

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有先天條件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從中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帶來增長,例如進一步發展離岸人民結算業務,以配合日益增長的需求。

港應積極參與 鞏固金融中心位置另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隨著“一帶一路”

而加快,任志剛認為,香港可以爭取在更多人民幣投資和理財產品的發展,以進一步提高人民幣

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受性,並刺激香港本地市場。“現時,本港外幣債券及點心債的發行量亦領先於其他地區,如新加坡丶韓國和臺灣等,‘一帶一路’為香港帶來拓展債券市場的黃金機會,香港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外幣債券組合,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任志剛強調:

“多認識丶多爭取,是香港要做的第一步。”他解釋,香港需要花多點時間去認識此項國家倡

議,客觀地瞭解整個策略對香港的影響、對國家的好處、對整個亞太區,甚至環球經濟的意義:“機會是要爭取的,我們應爭取每一個可以加強香港角色的合作機會,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優勢。如果我們不去認識,不去爭取,只是等著機會找上門,香港會很容易被邊緣化,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也有可能被削弱。”

「商談新絲路」特輯簡介:

由滙豐全力策動的“商談新絲路”特輯,一連六周,廣邀香港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各行各業於“一帶一路”中所迎來的機遇,攜手合作,謀求發展,掌握先機。

瞭解更多有關“一帶一路”機遇及營商資訊,請流覽:www.hsbc.com.hk/belt-and-road

香港機遇王冬勝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國際貿易馮國經博士

馮氏集團主席

金融服務任志剛

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港口運輸葉承智

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集團董事總經理

基建工程梁國權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能源設施阮蘇少湄

集團總監及中華電力副主席

「商談新絲路系列」由《香港經濟日報》製作,專訪香港主要行業翹楚,藉他們的分析加深社會大眾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了解。 (「商談新絲路」系列特刊)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