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 见...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繁星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编辑:华明玥 版面:宋敏 校对:纪冬 E-mail:2479502403@qq.com

B4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B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座西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南京]雷雨

天目路

天目路自宁海路开始沿坡而上,大致是小仓山的余脉荡漾,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国建筑群,迄今还有28座。

石城

写真

[盐城]丁立梅

最美的时光

他们说着你听不懂的话。但不要紧啊,天下的笑容都是一样的,里面住着良善。

[浙江]莫小米

守护神

对 浑 不 谙 事 的 孩子,守护神,首推妈妈和狗狗。一刻

[浙江]孙道荣

遇 见

缘分有很多种。在我看来,源于普通人简单善意的缘分,是最美的缘分。

新疆归来,已有好几日了,整个人却还是迷迷糊糊的,如坠云端。耳畔回旋着的,是牛羊的叫声。人声物语,都是呢喃。

真没见过那么多的草。从巴音布鲁克,到那拉提,到喀拉峻,

到夏塔,到赛里木湖,一路走过去,全是草啊。那些青青的草。那些绿绿的草。那些头顶着黄的小花紫的小花红的小花,伸着绿胳膊招展着的草,一座座的山峦上全是。一个个的山坡上全是。山谷里也长着。平地上也长着。绿在流淌,花在流淌,绵绵无尽。

还有雪山。就没见过那么壮美的雪山。雪山之上,云朵像巨型的猛兽匍匐着,

白而胖。而这些猛兽看上去,却是温顺的,收了性子的。它们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目光慈善又懵懂,似乎那冰雪,是它们最温暖的眠床。而雪山之下,绿草起烟,云雾般腾起,四下里弥漫。也时见冷松和云杉,在半山坡上,在山谷里,笔直地站成一排排,披着一身青绿,护卫一般的,守护着雪山。一年里的四个季节,不可思议地在这里相聚了。有春的烂漫,有夏的青碧,有秋的斑斓,有冬的洁白。

山峦连绵起伏,线条浑圆、柔和。看着它们,我老是要想到侧卧着的女人的剪影。

如果你还走得动,建议你最好不要停下脚步。你走起来吧,一直地走。不定要上哪儿去,你就迎着雪山走吧。或者,择一处青草茂密处。就那么,走向青草更深处,走向野花更深处,在海拔高达两千多米的草甸上。喧嚣的尘世,纷扰的人事物事,那都是前世的事了。你只觉得你的洁净,洁净得就像草原上的一棵草,一朵小野花,还有那屹立不语的雪山。

也时而遇见放牧的牧民,赶着一大群羊。你原以为羊只有白色的,在这里,你长见识了,你见到黑色的羊,黄色的羊,还有白黄杂染的羊。它们的毛发卷卷的,大尾巴卷卷的,眼神天真,真是好看。那些牧民有哈萨克族的,有蒙古族的,他们住毡房和蒙古包。他们说着你听不懂的话。但不要紧啊,天下的笑容都是一样的,里面住着良善。你们遇见,对望着笑一笑,心底里有温暖浮起。

同行中有父女两个,女儿刚刚小学毕

自西康路到宁海路有一东西起伏小巷,唤作天目路。天目路自宁海路开始沿坡而上,大致是小仓山的余脉荡漾,然后缓慢下行,穿过玉泉路,直到西康路。幽静小巷,一路逶迤,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国建筑群,迄今还有28座。但如今明确标注名字的则有郑介民、刘献捷等。这些都是怎样的人物,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央视一套曾经热播的谍战剧《父亲的身份》中,人物多有传奇色彩,而剧中偶尔出现的掌控全局的人物则是郑介民。但郑介民可是当年军统特务内部三大巨头之一,郑还被誉为“军事谋略家”、“军事理论家”,而他在南京的府邸之一就在天目路18号。

郑介民是海南文昌人,他体格魁梧,黝黑的面孔上整天带着笑容,一向以所谓

“老成持重”与“博学多才”和“肯钻研问题”著称。郑幼年因父亲早死,勉强读完小学,就去马来亚谋生了。郑黄埔二期毕业后,又投考苏联的中山大学。郑回国后因缘巧合,成为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从此,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郑得悉蒋要解决新桂系后,便自告奋勇,利用早年与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同学的关系打入其内部,纵横捭阖,上下其手,终于使新桂系一度土崩瓦解。桂系问题解决后,郑向蒋复命,又趁机当场把蒋给他的活动特别经费存折交还,受到蒋的信任。此后,郑在“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刺杀张敬尧事件中,都有很突出的“贡献”。1934年,郑考察欧洲,先后编写了《游击战术之研究》、《谍报勤务》、《军事情报学》、《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苏俄现阶段的国家战略》等书,国民政府曾授予他“积学勋章”一枚。

郑介民最爱向人夸耀的则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被他所猜中。郑还陪同蒋参加过开罗会议。1959年底,郑去世,终年62岁,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天目路18号的郑介民公馆,整个宅院的主楼坐西朝东,为西式带阁楼三层建筑,砖混结构,钢门窗,内楼梯。一楼门廊朝东,二楼南部设外阳台,三楼老虎窗采光,青平瓦屋面,黄色水泥拉毛外墙。另有西式平房四进,共计五幢25间房。

天目路8号则是刘献捷的府邸。刘献捷是民国时代的“官二代”,也曾经在抗战时的洛阳之战中表现突出。其父亲刘镇华、五叔刘茂恩都曾是民国时期较为显赫的人物。刘镇华曾担任陕西督军、安徽省主席等职。刘茂恩则担任过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后来还兼任了河南省主席。刘氏兄弟被时人称为“一门双督军,兄弟两主席”。刘茂恩在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开始代其兄掌握部队。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过太原会战、中条山会战、豫

这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爸爸妈妈和九个月的宝宝。小婴儿被妈妈抱在怀里,笑得人见人爱。

亲友们传阅、夸赞,只有母亲发现了疑点,她将照片稍稍放大,就能看到婴儿的左眼中有一个奇怪的白点,右眼却没有。她抱起孩子,从各个角度仔细察看,都看不到白点。

她向周围人诉说,人都笑她得了焦虑症,宝宝看上去那么健康活泼,所有指标都正常,你是没事吓自己呀。

让社区医生看,医生也说她过虑,这白点,应该是什么东西的反光吧,很多照片上都有的。

但母亲还是放心不下,虽然似乎一切正常。两个月后,她把孩子带到专科医院作检查,结果证实了母亲是对的。宝宝患有一种罕见的眼癌,左眼底部有三个大肿瘤,右眼也已经有三个小肿瘤。肿瘤内含的感光细胞,在闪光灯照射下,呈现了那个奇怪的白点。

而且谁也难以察觉,宝宝的左眼,当时已经失明。假如右眼的肿瘤变大,不久就会彻底失明。到那时才就医,即使保住性命,宝宝这一生也许永远见不到光明了。好险!

眼癌是一种多发于5岁前儿童的基因疾病。只要及时发现治疗,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不会有生命危险,问题在于他们对身体的信息没法准确传达,谁来当他们的守护神?

有个4岁小男孩,他的玩伴是一同长大的一条小狗狗。有一天男孩的父母发现,小狗狗总是走在儿子的右边、坐在儿子右边,并时时留意小主人的动作,表现得像只导盲犬。父母带男孩去医院检查,男孩的右眼严重散光,医生说如果不是小狗发现了状况及时就医,男孩有可能右眼全盲。

对浑不谙事的孩子,守护神,首推妈妈和狗狗。

选择在5月20日这天结婚的人很多,但这一对,特别令人动容。

他们的结识很偶然。三年前,他和她同乘一辆公交车,座位是相向的,面对面。车上人很多,他们谁也没有注意谁。

过了几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他赶紧站起来让座,她也站起来让座。两个小年轻同时让座,倒让老太太有点两难,不知道坐谁的座位好了。他看看她,说,你的鞋跟高,站着吃力,还是我让座吧。

她的脸微微红了,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小伙子还这么心细。

老太太坐下后,瞅瞅他俩,由衷地赞叹,你俩都这么有爱心,真般配哦。

这下,他的脸也红了,连忙向老太太解释,他们不是男女朋友,事实上,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呢。

他们的座位就在司机身后,司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热心的司机扭头对他们说,你们这样有缘分,那就认识一下呗。

他有点害羞地掏出了一张名片,双手递给她。他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刚工作不久,还很生涩,很腼腆。

她大方地接了过来。他们没有更多的交流,因为,很快,他

就到站下车了。但故事没有结束。因为有了那张名

片,她和他联系上了,互加了QQ,他们聊得很投入。他们坠入了爱河,成了一对甜蜜幸福的男女朋友。三年后的5月20日,他们结婚了。

这是一个简单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如果没有热心司机的那句话,腼腆

内向的他,绝不好意思主动递上名片,结识她;

如果没有老太太好心的误解,他和她恐怕都没机会说上话;

如果她没有穿高跟鞋,他们也许谁也不会注意到同车的另一个陌生人……

好似凑巧,实为必然。缘分有很多种,在我看来,源于普通人简单善意的缘分,是最美的缘分。

中会战、豫西鄂北战役等。在雁门关,他曾与八路军并肩作过战,九死一生。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刘茂恩的十五军守备洛阳,他从5月11日到25日,共坚守洛阳14天,虽败犹荣。1983年,刘茂恩在台北病逝,享年85岁,生前写有《刘茂恩回忆录》。刘献捷曾留学德国,曾任第15军中将军长。他在1949年后移居美国教书为业。

郑介民之文昌三郑也好,刘镇华之父子叔侄三人也罢,一是蒋介石的嫡系,另一曾是崛起于草莽的军阀。他们却在民国末年落脚在南京的天目路上,最终或终老孤岛台湾,或漂泊海外,而刘献捷还能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育人搞学术研究,也算是前后人生反差强烈的一个例证了。

业,文静内向,言语不多。往常在家,父亲忙于工作,与女儿交流极少,女儿对他很生疏。这十多天里,他们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在能步行的时候,绝不去骑马或坐车,而是选择步行。他们一路走着,翻山越岭,看山,看草,看花,看牛羊。渐渐地,女儿对他,十分依恋起来,有着说不完的话。他感慨万千,他说,这次出行,真是值了。说着说着,眼中竟泛起欢喜的泪花。

我相信,这段时光,一定是他们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笔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