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任编辑:张 副刊专刊部电话:27509181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天津卫 7 见证历史的毛毯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条 普通的绿色毛毯,这条毛毯是原东北 野战军第 7 纵队政治委员吴富善捐赠 的。它是平津战役中缓攻塘沽、改打 天津这一战略调整的重要物证。 中央军委原定计划是先打塘沽, 后取天津。由于塘沽地形特殊,不利 于大兵团作战,刘亚楼、肖华、吴富善、 曾克林、高体乾等指挥员勘察地形、研 究作战计划后将集体形成的建议推迟 攻击塘沽的电报连夜发出。为了不耽 误第二天早上的作战任务,几位指挥 员一起挤在一个大炕上,头内脚外和 衣而睡。这条毛毯,就是几人仅有的 御寒之物。 将军挚爱的大衣 1948 12 30 日,年仅 38 岁的刘 亚楼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天津前线指挥 部司令员。这是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 楼在平津战役时期穿过的皮大衣,大 衣为黑色。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前 线指挥战斗还是后方研究作战方案, 刘亚楼将军总喜欢披着这件大衣。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推行 的“大天津堡垒化”政策使天津的防御 系统坚固,攻城任务异常艰巨。根据 陈长捷南边工事强,北边兵力强的战 略部署,刘亚楼决定“声东击西”。先 在城北做出强攻的姿态,并故意将“情 报”透露给天津守军;又在与“工商联 合代表团”名为和谈,实为刺探情报的 接触中,将计就计,使对方误以为刘亚 楼刚从北面杨村赶来。随后,我军制 定了攻津作战方针:“东西对进、拦腰 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包围、先吃 肉后啃骨头”,最终仅用 29 个小时就一 举攻克天津,全歼守敌。 一封“劝降信” 这是 1948 1 6 日,平津前线司 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致陈长捷、林伟 俦、刘云瀚的劝降信。信中表示为使 天津的工商业免遭破坏,使居民免受 战争灾难,劝告三位将军效仿长春郑 洞国将军,放下武器。 收到信后,陈长捷立刻约见国民 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进行紧急磋商。 但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彼此之间互相 猜疑,加上傅作义“坚定守住、就有办 法”的指示,秋宗鼎执笔写了“武器是 军人的第二生命,放下武器是军人的 耻辱”的回信,拒绝了解放军的最后通 牒,和平解决天津问题的希望破灭。 最终,天津经过炮火的洗礼,在硝烟中 重生。 永远不倒的红旗 上图这面鲜血染就的锦旗,记录着 一个小战士生命的坚守。钟银根是 45 403 1 连战士,是突破民权门战斗 的旗手。民权门位于天津东北方向,易 守难攻,如能突破,我军将能从这里进 入天津市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冲锋发起后,敌军顽强抵抗,战况 异常激烈。旗手钟银根高举红旗冲上 城头,将红旗插在民权门上。敌人不 甘心失败,集中火力反攻,红旗成了靶 子。一次又一次,旗杆被炸断,红旗却 屹立不倒!小旗手钟银根双腿炸断 了,就用胸口匍匐!胸口受伤了,就用 两臂支撑!这个年仅 16 岁的小战士, 用尽生命最后一点力气,举起了几乎 只剩半截杆子的红旗。 在飘扬的红旗指引下, 1 连仅用 3 分钟就突破了民权门,为后续部队打 开了胜利的通道,为尽快解放天津创 造了条件。 两份立功证书 这是两份特殊的立功证书,记载 了天津战役中“活捉陈长捷”的英雄故 事,它们的主人是 38 112 334 2 65 连副排长邢春福、战士傅泽国。 1950 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 军区兼第四野战军为邢春福和傅泽国 颁发了立功证明书,表彰他们在天津 战役中做出的重要贡献。邢春福证书 事迹栏中记载:在天津作战中,把敌人 总司令部拿下,俘虏总司令、参谋长二 名,俘虏兵四百一十八名,得武器短枪 一大袋、卡宾枪四十五支、电台一个, 评二大功。傅泽国证书事迹栏中记 载:解放天津,活捉匪首陈长捷。 城防图让炮弹长了眼睛 天津战役结束后,刘亚楼将军曾 感慨地说:“天津是天津地下党组织和 人民解放军共同打下来的。”这句话,道 出了地下党在天津解放中的重要作用。 天津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两次构 筑城防工事,碉堡、电网、水网密集,对 我军部队的推进有很大阻碍,强攻定 会造成大量伤亡。就在大家踯躅不定 之际,攻城部队收到了一张地下党送 来的“天津市敌驻地区域图”。图中以 不同形状的符号,分别标示出敌军的 碉堡、暗堡、护城河、护城墙的准确位 置、大小和雷区分布等等。 这张地图,是地下党员杰出工作 的物证,为我军的炮弹装上了眼睛,避 开了繁华的市区、企业、民宅和重要的 公共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对 天津城市的破坏程度。 右图的这套绘图仪器,就是天津 地下党员麦璇琨在绘制天津城防图 时使用的。一套 10 件,原产于德国, 是麦璇琨 1942 年在天津工商学院土 木工程系上学时,在永光纸行(现在 的泰安道市委原大楼对面)购买的。 由于价格昂贵,为购买这套仪器,麦 璇琨卖掉了自己的一件衣服,又搭上 了家中的积蓄。 战后,天津百姓曾感慨地说:“解 放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只打国民党, 不打老百姓!”这是百姓对地下党工作 的最高褒奖。 燕山逶迤,海河长流。硝烟弥漫 的平津战役已经过去七十年,当年两 军殊死搏斗的战场,后来慢慢变成了 学校、医院、公园……树碑昭英烈,存 史启后人。平津战役纪念馆将继续致 力于保存文物,挖掘信息,将一段段战 火中的历史、一个个被湮灭的故事找 出来、讲下去,让平津战役精神继续在 海河大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武丽洁 纪念天津解放 70 周年特别报道(三) 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 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 讲述天津解放背后的历历往事 2019 年 1 月 15 日 ,是 天 津 解 放 七 十 周 年 纪 念 日。七十年前的1月15日,津沽大地上炮声隆隆, 鏖战正酣。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指挥 5 个纵队 22 个师34万余人,仅用29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天津 这个华北工商业大城市重回人民的怀抱。 硝烟定格成历史,经历变成了故事。为了铭记 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 津战役纪念馆,全面搜集、保存、展示和研究平津战 役历史。烽火已远,但那些承载着天津解放记忆的 文物,依然陈列在巍峨的纪念馆中,向人们讲述着 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诉说着那些不可磨灭的 功勋和荣耀。 傅泽国1950年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 邢春福1950年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 今年1月8日是严复先生诞 辰165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今 晚报社主办,红夕阳合一堂协办 的“纪念严复诞辰165周年暨严 复与西学研讨会”在今晚传媒大 厦举行。 来自天津社科院、天津现代 史学会、天津口述史研究会、天津 民间文学研究会、南开大学、天津 大学、中国陆军交通军事学院、天 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史研究 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严复先 生,探讨严复与西学的课题。严 复先生一生的名望与声誉是在天 津奠定的,他曾自称是“三十年的 老天津”。 严复让中国哲学 建在科学之上 这里所说的西学,指的是 19 世纪 末“除了枪炮兵舰之外,还有精致的哲 学思想可以供我们采用”的西方社会 科学。而让这些新学问跟“本国思想 界发生关系”的第一人当推严复。特 别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严译《天演论》 问世,开始打通中西学问的壁垒,使西 方思想文化延伸到中国人视野中,笔 触也伸向人们的灵魂深处,触摸到了 大家的所思所想。所以梁启超尊“天 演严”为中国的“哲学初祖”。从此中 国哲学开始摆脱传统的经学形式,初 步建在了科学基础之上。 罗澍伟 “德智体”教育 思想的首倡者 1880 年开始,严复先后任职于天 津北洋水师学堂长达 20 年之久。严复 的教育业绩与天津近代教育事业的发 展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严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 中,经常把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思想、教 育制度相比较,提出了教育救国、全面 改革教育的主张,逐步形成了先进的 教育思想—“三育”教育思想,即体 育、智育、德育,是最早的德、智、体教 育方针的萌芽,是有进步意义的。 张绍祖 近代中国首批 “海归”的担当 严复是那个时代的“海归”,他是中 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留英期间,他 成绩优秀,尝试翻译文稿。他思想活 跃,向清朝驻英使臣郭嵩焘讲述关于 “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的看法,曾言 “西洋胜处,在事事有条理”。忧国忧民 之心,加上开眼界、增学养、勤思考的人 生经历,为他翻译《天演论》等西学著作 做了思想准备和学识准备。 吴裕成 翻译《天演论》 地点在紫竹林 严复在 天津翻译《天 演 论》,一 直 被认为在宫 北大街大狮 子胡同, 1899 年失火后,搬 到海大道德 源里。近从 《夏曾佑日 记》的记载发 现, 1896 年, 严复仍在紫 竹林居住。 当时夏曾佑 任天津育才馆教习,住在北洋大学堂 总办王修植的家。在致汪康年信中提 及严复与王修植是邻居。 光绪二十五年( 1899 )二月十五日 夜,严复邻居家失火殃及自家。严复 在给张元济的信中言:“月之望夜,东 邻不戒于火,弟适在局,举家雌弱,几 被六丁取去。幸亲友扑救者多,昨于 乱书检出,差喜瓦全……刻已移住海 大道德源里新居。”夏曾佑在同一天日 记中也有记载:“夜,邻家火发,为之抢 攘者半夜。”这条记载与严复的信吻 合,说明严家失火是在紫竹林的红楼 后,而且夏曾佑参加了灭火。由此,说 明严复在紫竹林翻译《天演论》。 曲振明 协办通艺学堂 京城传播西学 京城是“科举天下” 600 多年的最 核心堡垒。在戊戌变法前,第一所民 办西式学堂—通艺学堂的出现与严 复密不可分,这无疑是射向京城的一 抹西学曙光。 1896 年,主张变法的京城名士张 元济在京创办了一所西学堂。严复推 荐谙熟英语的族侄严培南到学堂担任 常驻教习,还推荐了两位洋教习,并起 名为“通艺学堂”。通艺学堂虽存世不 足两年,但留下著名思想家严复进京 登台传播西学的一段佳话。 井振武 向国人解读 中西文化差异 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工作期间,经 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写了许多有价值 的文章,对中国当时社会民主与科学的 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他在《直报》 上发表的《论世变之亟》一文,主要阐述 了中西文化观的不同。 他又进一步从中西政治、道德、社会 风俗的不同之处的比较指出: “中国最重 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 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 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葛培林 天津是严复 翻译西学的基地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是中国 历史上最为黑暗而充满屈辱的时代。 严复的译著不是一般的翻译,而 是有所创新,凝聚着他深厚的爱国感 情。他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借重 译著,并通过序言和大量按语,来表达 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主张,从而希 望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这些译著,大多是在天津完成的, 天津作为严复的第二故乡,是严复创 新性翻译西学的基地。 严孝潜 天津应建 严复故居纪念馆 关于严复在天津的故居,以往由 于缺乏文献的有力支撑或记载不详, 其坐落地点始终未明确。当然,严复 在天津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不可能 一直住在一个地方。但总该有一个住 的时间比较长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人们常说:“百年历史看天津。”像 严复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人物, 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又都是在天津, 天津应建一处严复故居纪念馆,这是 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章用秀 缅怀严复先生 弘扬传统文化 严复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 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他 翻译了《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讲究天人合 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精髓,让中 医药创造生命奇迹,这与严复先生宣传 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致的。 李应堂 对严复的研究 要有时代特色 对严复思想启蒙、政治践行和其 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应有历 史观点和时代观点的辩证统一。 历史观点即站在其所处历史时代 看待其践行。对他的历史局限性不要 苛求。 严复毕竟是一个文人,虽然很深 刻地认识到了帝王专制使中国积弱积 贫,必须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但并不 想推翻帝制。他的政治理想是君主立 宪制,所以从思想启蒙入手翻译了《天 演论》,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 思想警示国民。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 进步的。严复的科学与爱国的思想, 在当下,仍要大力提倡。 尹树鹏 爱国思想 贯穿军事教育实践 严复是近代中国军事教育转型的 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北洋水师学堂 教育实践中极为重视西方自然科学教 育。设计的西学课程在学堂总课程中 80%以上。 严复批评长期以来“西学为用”的 西学教育观。他以武备学堂为例,直 指其是“不用西法之明证”,是“盗西 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严复 认为:“今夫中国,非无兵也,患在无 将帅。中国将帅,皆奴才也,患在无 学而无术。”指出缺少具有近代科学 知识素养的将帅。 严复在 1899 年北洋水师学堂的 招生考试中给学生出的考题就是“西 学所以有用论”。学有所用、学以致 用是严复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 和内容,也是严复一贯的主张和做 法。严复作为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 开拓者和一代教育大师,他的军事教 育实践与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 出强烈的爱国性、极强的实践性。 张洪 严复提倡 “科学与实践” 《天演论》一书中找不到“科学” 一词,严复早期将“SCIENCE ”翻译 成了“格致”。通过“格致”一词阐释 的西方科学思想,即被称为“穷理三 际”的“考订”“贯通”“试验”。也就 是要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 陈印政 严复治学 以严谨著称 严复一直以治学严谨著称,不论 是对学生,还是对教习,管理都是相当 严格的,以致苛刻。 张诚 纪念严复诞辰 165周年暨严复与西学研讨会举行 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 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 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 1948年 6月天津市敌驻地区域图 刘亚楼的皮大衣 /张桐 本版摄影 高莹辉 绘图仪器 劝降信 御寒的毛毯 刘亚楼将军(左)接受北平市各界献旗

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1-19/07/jwb2019011907.pdf · 于大兵团作战,刘亚楼、肖华、吴富善、 曾克林、高体乾等指挥员勘察地形、研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9-01-19/07/jwb2019011907.pdf · 于大兵团作战,刘亚楼、肖华、吴富善、 曾克林、高体乾等指挥员勘察地形、研

责任编辑:张 桐 副刊专刊部电话:27509181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天津卫 7

见证历史的毛毯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条普通的绿色毛毯,这条毛毯是原东北野战军第 7 纵队政治委员吴富善捐赠的。它是平津战役中缓攻塘沽、改打天津这一战略调整的重要物证。

中央军委原定计划是先打塘沽,后取天津。由于塘沽地形特殊,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刘亚楼、肖华、吴富善、曾克林、高体乾等指挥员勘察地形、研究作战计划后将集体形成的建议推迟攻击塘沽的电报连夜发出。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早上的作战任务,几位指挥员一起挤在一个大炕上,头内脚外和衣而睡。这条毛毯,就是几人仅有的御寒之物。

将军挚爱的大衣

1948年 12月 30日,年仅 38岁的刘亚楼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这是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在平津战役时期穿过的皮大衣,大衣为黑色。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前线指挥战斗还是后方研究作战方案,刘亚楼将军总喜欢披着这件大衣。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推行的“大天津堡垒化”政策使天津的防御系统坚固,攻城任务异常艰巨。根据陈长捷南边工事强,北边兵力强的战略部署,刘亚楼决定“声东击西”。先在城北做出强攻的姿态,并故意将“情报”透露给天津守军;又在与“工商联合代表团”名为和谈,实为刺探情报的接触中,将计就计,使对方误以为刘亚

楼刚从北面杨村赶来。随后,我军制定了攻津作战方针:“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包围、先吃肉后啃骨头”,最终仅用 29个小时就一举攻克天津,全歼守敌。

一封“劝降信”

这是 1948年 1月 6日,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致陈长捷、林伟

俦、刘云瀚的劝降信。信中表示为使天津的工商业免遭破坏,使居民免受战争灾难,劝告三位将军效仿长春郑洞国将军,放下武器。

收到信后,陈长捷立刻约见国民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进行紧急磋商。但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彼此之间互相猜疑,加上傅作义“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的指示,秋宗鼎执笔写了“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放下武器是军人的耻辱”的回信,拒绝了解放军的最后通牒,和平解决天津问题的希望破灭。最终,天津经过炮火的洗礼,在硝烟中重生。

永远不倒的红旗

上图这面鲜血染就的锦旗,记录着一个小战士生命的坚守。钟银根是 45军 403团 1 连战士,是突破民权门战斗的旗手。民权门位于天津东北方向,易守难攻,如能突破,我军将能从这里进入天津市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冲锋发起后,敌军顽强抵抗,战况异常激烈。旗手钟银根高举红旗冲上城头,将红旗插在民权门上。敌人不

甘心失败,集中火力反攻,红旗成了靶子。一次又一次,旗杆被炸断,红旗却屹立不倒!小旗手钟银根双腿炸断了,就用胸口匍匐!胸口受伤了,就用两臂支撑!这个年仅 16 岁的小战士,用尽生命最后一点力气,举起了几乎只剩半截杆子的红旗。

在飘扬的红旗指引下,1 连仅用 3分钟就突破了民权门,为后续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为尽快解放天津创造了条件。

两份立功证书

这是两份特殊的立功证书,记载了天津战役中“活捉陈长捷”的英雄故事,它们的主人是 38 军 112 师 334 团 2营 65连副排长邢春福、战士傅泽国。

1950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为邢春福和傅泽国颁发了立功证明书,表彰他们在天津战役中做出的重要贡献。邢春福证书事迹栏中记载:在天津作战中,把敌人总司令部拿下,俘虏总司令、参谋长二名,俘虏兵四百一十八名,得武器短枪一大袋、卡宾枪四十五支、电台一个,评二大功。傅泽国证书事迹栏中记载:解放天津,活捉匪首陈长捷。

城防图让炮弹长了眼睛

天津战役结束后,刘亚楼将军曾感慨地说:“天津是天津地下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共同打下来的。”这句话,道出了地下党在天津解放中的重要作用。

天津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两次构筑城防工事,碉堡、电网、水网密集,对我军部队的推进有很大阻碍,强攻定会造成大量伤亡。就在大家踯躅不定之际,攻城部队收到了一张地下党送来的“天津市敌驻地区域图”。图中以不同形状的符号,分别标示出敌军的碉堡、暗堡、护城河、护城墙的准确位置、大小和雷区分布等等。

这张地图,是地下党员杰出工作的物证,为我军的炮弹装上了眼睛,避开了繁华的市区、企业、民宅和重要的公共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对天津城市的破坏程度。

右图的这套绘图仪器,就是天津地下党员麦璇琨在绘制天津城防图时使用的。一套 10 件,原产于德国,是麦璇琨 1942 年在天津工商学院土木工程系上学时,在永光纸行(现在的泰安道市委原大楼对面)购买的。由于价格昂贵,为购买这套仪器,麦璇琨卖掉了自己的一件衣服,又搭上了家中的积蓄。

战后,天津百姓曾感慨地说:“解放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只打国民党,不打老百姓!”这是百姓对地下党工作的最高褒奖。

燕山逶迤,海河长流。硝烟弥漫的平津战役已经过去七十年,当年两军殊死搏斗的战场,后来慢慢变成了学校、医院、公园……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平津战役纪念馆将继续致力于保存文物,挖掘信息,将一段段战

火中的历史、一个个被湮灭的故事找出来、讲下去,让平津战役精神继续在海河大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武丽洁

纪念天津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承载胜利记忆的文物讲述天津解放背后的历历往事

2019 年 1 月 15 日,是天津解放七十周年纪念日。七十年前的 1 月 15 日,津沽大地上炮声隆隆,鏖战正酣。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指挥5个纵队22个师 34万余人,仅用 29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天津这个华北工商业大城市重回人民的怀抱。

硝烟定格成历史,经历变成了故事。为了铭记

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全面搜集、保存、展示和研究平津战役历史。烽火已远,但那些承载着天津解放记忆的文物,依然陈列在巍峨的纪念馆中,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诉说着那些不可磨灭的功勋和荣耀。

傅泽国 1950年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邢春福1950年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

今年 1 月 8 日是严复先生诞辰 165 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今晚报社主办,红夕阳合一堂协办的“纪念严复诞辰 165 周年暨严复与西学研讨会”在今晚传媒大厦举行。

来自天津社科院、天津现代史学会、天津口述史研究会、天津民间文学研究会、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陆军交通军事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史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严复先生,探讨严复与西学的课题。严复先生一生的名望与声誉是在天津奠定的,他曾自称是“三十年的老天津”。

严复让中国哲学建在科学之上

这里所说的西学,指的是 19 世纪末“除了枪炮兵舰之外,还有精致的哲学思想可以供我们采用”的西方社会科学。而让这些新学问跟“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的第一人当推严复。特别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严译《天演论》问世,开始打通中西学问的壁垒,使西方思想文化延伸到中国人视野中,笔触也伸向人们的灵魂深处,触摸到了大家的所思所想。所以梁启超尊“天演严”为中国的“哲学初祖”。从此中国哲学开始摆脱传统的经学形式,初

步建在了科学基础之上。 罗澍伟

“德智体”教育思想的首倡者

1880 年开始,严复先后任职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长达 20年之久。严复的教育业绩与天津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严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几十年中,经常把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相比较,提出了教育救国、全面改革教育的主张,逐步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三育”教育思想,即体育、智育、德育,是最早的德、智、体教育方针的萌芽,是有进步意义的。

张绍祖

近代中国首批“海归”的担当

严复是那个时代的“海归”,他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留英期间,他成绩优秀,尝试翻译文稿。他思想活跃,向清朝驻英使臣郭嵩焘讲述关于

“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的看法,曾言“西洋胜处,在事事有条理”。忧国忧民之心,加上开眼界、增学养、勤思考的人生经历,为他翻译《天演论》等西学著作做了思想准备和学识准备。

吴裕成

翻译《天演论》地点在紫竹林

严 复 在天津翻译《天演 论》,一 直被 认 为 在 宫北 大 街 大 狮子胡同,1899年失火后,搬到 海 大 道 德源 里 。 近 从

《 夏 曾 佑 日记》的记载发现 ,1896 年 ,严 复 仍 在 紫竹 林 居 住 。当 时 夏 曾 佑

任天津育才馆教习,住在北洋大学堂总办王修植的家。在致汪康年信中提及严复与王修植是邻居。

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十五日夜,严复邻居家失火殃及自家。严复在给张元济的信中言:“月之望夜,东邻不戒于火,弟适在局,举家雌弱,几被六丁取去。幸亲友扑救者多,昨于乱书检出,差喜瓦全……刻已移住海大道德源里新居。”夏曾佑在同一天日记中也有记载:“夜,邻家火发,为之抢攘者半夜。”这条记载与严复的信吻合,说明严家失火是在紫竹林的红楼后,而且夏曾佑参加了灭火。由此,说明严复在紫竹林翻译《天演论》。

曲振明

协办通艺学堂京城传播西学

京城是“科举天下”600 多年的最核心堡垒。在戊戌变法前,第一所民办西式学堂——通艺学堂的出现与严复密不可分,这无疑是射向京城的一抹西学曙光。

1896 年,主张变法的京城名士张元济在京创办了一所西学堂。严复推荐谙熟英语的族侄严培南到学堂担任常驻教习,还推荐了两位洋教习,并起名为“通艺学堂”。通艺学堂虽存世不足两年,但留下著名思想家严复进京登台传播西学的一段佳话。

井振武

向国人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工作期间,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对中国当时社会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他在《直报》上发表的《论世变之亟》一文,主要阐述了中西文化观的不同。

他又进一步从中西政治、道德、社会风俗的不同之处的比较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葛培林

天津是严复翻译西学的基地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而充满屈辱的时代。

严复的译著不是一般的翻译,而是有所创新,凝聚着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他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借重译著,并通过序言和大量按语,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主张,从而希望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这些译著,大多是在天津完成的,天津作为严复的第二故乡,是严复创新性翻译西学的基地。

严孝潜

天津应建严复故居纪念馆

关于严复在天津的故居,以往由于缺乏文献的有力支撑或记载不详,其坐落地点始终未明确。当然,严复在天津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不可能一直住在一个地方。但总该有一个住的时间比较长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人们常说:“百年历史看天津。”像严复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人物,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又都是在天津,天津应建一处严复故居纪念馆,这是

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章用秀

缅怀严复先生弘扬传统文化

严复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他

翻译了《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讲究天人合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精髓,让中医药创造生命奇迹,这与严复先生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致的。

李应堂

对严复的研究要有时代特色

对严复思想启蒙、政治践行和其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应有历史观点和时代观点的辩证统一。

历史观点即站在其所处历史时代看待其践行。对他的历史局限性不要苛求。

严复毕竟是一个文人,虽然很深刻地认识到了帝王专制使中国积弱积贫,必须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但并不想推翻帝制。他的政治理想是君主立宪制,所以从思想启蒙入手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思想警示国民。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进步的。严复的科学与爱国的思想,在当下,仍要大力提倡。

尹树鹏

爱国思想贯穿军事教育实践

严复是近代中国军事教育转型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北洋水师学堂教育实践中极为重视西方自然科学教育。设计的西学课程在学堂总课程中占 80%以上。

严复批评长期以来“西学为用”的

西学教育观。他以武备学堂为例,直指其是“不用西法之明证”,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严复认为:“今夫中国,非无兵也,患在无将帅。中国将帅,皆奴才也,患在无学而无术。”指出缺少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素养的将帅。

严复在 1899 年北洋水师学堂的招生考试中给学生出的考题就是“西学所以有用论”。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严复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和 内 容 ,也 是 严 复 一 贯 的 主 张 和 做法。严复作为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开拓者和一代教育大师,他的军事教育实践与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性、极强的实践性。

张洪

严复提倡“科学与实践”

《天演论》一书中找不到“科学”一 词 ,严 复 早 期 将“SCIENCE”翻 译成了“格致”。通过“格致”一词阐释的西方科学思想,即被称为“穷理三际”的“考订”“贯通”“试验”。也就是要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

陈印政

严复治学以严谨著称

严复一直以治学严谨著称,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习,管理都是相当

严格的,以致苛刻。 张诚

纪念严复诞辰165周年暨严复与西学研讨会举行

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天津是严复西学思想发源地

1948年6月天津市敌驻地区域图

刘亚楼的皮大衣

文/张桐 本版摄影 高莹辉

绘图仪器

劝降信

御寒的毛毯

刘亚楼将军(左)接受北平市各界献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