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和修辞教学的几个问题.doc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语法和修辞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语法和修辞的教学,我不想说得太多,我下面讲的这些也有点多余,我只希望在这里能够为读者留下将来讨论的空间,你读过之后或许能够明显感觉出来。一.语法学与修辞学是怎样产生的及其教学危机今 天的人们讨论语法与修辞的时候,它的基础是某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专家们见的多了,将这些语言现象归纳,并给这些语言命名,于是,产生了语法学和修辞学。 语法学好像古人并没有去注意它,好像是因为我们民族的思维习惯已经内化到语言的运用中去了,而修辞不同,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文心雕龙》就很有 研究的了。就实践来看,肯定也是很早的,因为,很多语言现象,人们是一代一代的仿效的,或许,语法也是这样。不过,古人好像觉得他们说话不会出错,不需要 研究,而认为把话说好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也是有例证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事之间的往来,官员要对答《诗经》里的句子,可以说,他们觉得把话说好是十分 重要的,所以,修辞有这样好的运用效果,在我们语文传统中是不难想象的,是正常的。用白话文教学以后,上个世纪后期语文对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理解是很盛行 的,同时也是达到了极端的,他们要做的事重点是放在让学生识别语言现象上,甚至要学生背诵学者们对这些语言现象的名称做的定义之类,今天我们回多头去看这 些问题,我们会发现,那种极端的做法没有体现语法和修辞教学的精神,它的精神要求我们回到语法和修辞的本身,要回到语言现象上去,我们不是识破语言现象的 玄机,不是说我们教育学生知道某种语言是什么现象,这只是教学的第一步,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这种语言现象向前发展。在正确使用语言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这 些语言现象。这也是时代精神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它充分的体现了教学今天的发展现状。二.语法和修辞教学的精神先前语法和修辞教学的局限是没有找到语言教学的内码,还停留在语言教学的表面现象,将语言放在孤立的语言中来教学,不是将它放在广阔的语境里来讨论,并且,也不注重运用,这样一来,教学就失去了教学的精神,既 然先前的语法和修辞教学只停留在语言表面,那么,它会导致教学走向没有价值的语言游戏之中,教师,学生就语言而语言,考试也是这样,其结果,语法和修辞教 学成为术语式的教学,造句式的教学,像人们做数学题目一样,按照公式去制造,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在语言中有意识的去识破语言内部的语法和修辞的玄机。这 样一来,语言不再是语言,语言变成了一些机械的文字的规律组合体。事实上,语法和修辞是什么,它是语言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外在 显示,即使是没有对它们研究的时代,语言照样运作,就像我们的血缘关系一样,即使是你不知道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某个人,但他还是与你有关系,语法和修辞就是 这样,即使是人们没有研究它的时候,它也就暗含在语言内部,迫使语言要这样运行,它们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只按自身的发展前进,当你人类发现它 时,已经很晚了,它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语言集体。这样一来,当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去教学它们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回到了语法和修辞的自身,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注定要失败,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来源于对语法和修辞的教学实践,三.教学创新在 当代,对语法、修辞教学表面上已经降低到很低的层次上了,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如果把我个人的情感去掉,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它突破了先前人们对语 言理解的神秘化,将语法、修辞放到语言这个大的背景下来做,即使在课本上,已经很自然的提出在考试上不做要求,但是,尽管这样说,是不是真正的就没有考了 呢,事实上,我们在考试题目中还是经常看到语法、修辞的痕迹,考题都是很简单的一些仿造、它们的作用之类的东西。说不考了,是说不考那些学术性的东西,不 考那些烦琐的语言名词之类的东西,而语言现象还是要考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要站在更高一个层次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要深入到语法、修辞的本身, 并且,我们的讲述也不能就语言而语言,要从语言现象引申到它的本质,然后到运用。这样,它的难度终究加大了,还有我们讲述的方式应当是在具体语言中去执 行,应当是在具体的语言中去做,很随意的讲,分散的讲。具体讲,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讲,讲述要同整个句子连在一起,要同整个段连在一起,要同整篇 文章连在一起,要与作者的内心连在一起,要考虑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用的,甚至可以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一讲,语法、修辞的教学就走向了活水。事 实上,如果我们真正的体会这个讲述过程,讲述语法、修辞实际上还是讲述语言,我们会思考语言的表面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的常规是什么,它暗含着什么,说到 具体的语法,可以说他的表层语意关系是什么,是不是有深层的语意关系。说到具体的修辞,可以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样子,他其实在说什么,当然,这样的讲述要求 我们要关注当代语法、修辞的发展问题,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