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代藝術設計興建一個多元方程式...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422

為 當 代 藝 術 設 計 興 建 一 個 多 元 方 程 式 沈禕

回顧每一次思想藝術潮流的到來,我們都能從中嗅到一點「復古」的影子。一部藝術史並非直線一般,而是「沉浸于亙古洪荒之中」(羅伯特斯密森語)一次又一次的展開。眾所周知的歐洲文藝復興,雖然通常人們認為這一偉大運動的主旨就是要與中世紀文化一刀兩斷、復活古典文化(Rinascimento義大利文就是復活的意思)。然而事實上在各國文藝復興的歷程中我們都能看到歌特藝術的一脈相承,譬如雕刻家多納太羅(Donatello),迄今為止其最為人稱道之處就是在雕塑上將哥特藝術悲天憫人的表達和文藝復興式的詩情結合在了一起。值得強調的是,對於前人風格手法上的沿襲並不等同於機械地按部就班,每一個時代 的 華 彩 之 處 往 往 是 藝 術 家 們 根 據 代 表 著 該 時 代 特 點 的 個 體 主 義 的 邏輯,加入了更多的個人創作理念。文藝復興後期誕生的樣式主義,該語表面上的意思就是指畫家們模仿前人樣式和特有的手法,但無論是米開朗基羅在《唐托托尼的聖家庭》一畫中對文藝復興創作準則的挑戰,還是帕拉第奧對於古典建築的重新設計,那一時代藝術家們留下的承繼大師遺緒的作品中實際體現的是個人設計實驗的高峰……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以為我在宣揚藝術史上的繼承與發揚精神,和設計並沒有多大的聯繫,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拉斐爾在為梵蒂岡宮廷繪製壁畫的過程中,作為畫家的他不還另外兼具了室內裝潢設計師和粉刷將的身份嗎?事實上,在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新技術、新材料和 新 的 生 產 方 式 之 前 , 設 計 與 藝 術 一 直 維 持 著 一 種 曖 昧 的 關 係 , 一 個偉大的藝術家往往就是一個傑出的設計師,甚至可以一個能幹的手工業藝人。所以,現代乃至後現代的優秀設計師們其實體內(應當)秉承了作為藝術家應有的尊重古典的品質和自我實驗的創新精神。不同的是,隨著藝術發展中各種風格流派理論的相對發展成形,現代乃至後現代的設計師們面對的是較之以前更為多元的世界,是一個文化collage的狀態。包容是對設計最基礎的品質要求,而如何最優化,甚至跨文藝類別地整合設計中所需要的各種元素,則是評判設計師以及其作品的關鍵。這是一種不拘泥於形式的新折衷主義,是一種自由創新的文化融合。

2004年5月的時候,著名的手錶製造商斯沃琪(Swatch)推出了一款售價49歐元的「達達手錶」,從表面可以看見裏面機芯的機械運

4232008 城市文學節 徵文作品

為 當 代 藝 術 設 計 興 建 一 個 多 元 方 程 式 沈禕

動,表面上還印上了1916年首屆達達聚會的經典語錄:甚麼是達達,這個像兒語的詞……當所有「愛智慧的人」還在為「時間從哪里來,經過哪里,往哪里去」這一奥古斯丁式的問題困擾時,Swatch的設計師們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把時間兩字幾乎「玩弄於鼓掌」之間了,而且是以「達達」這麼一種「含糊不清」的態度來「精確地」審視時間。把後現代解構哲學的精神詼諧可愛地建立在產品設計的「結構」之上,矛盾的理念統一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滿足時尚需要的同時似乎還有閒暇裝一番深沉:假扮上帝揶揄一下時間——「達達滴答」,這就是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不是覺得很酷?

談 及 後 現 代 主 義 設 計 , 首 先 先 來 回 顧 一 下 現 代 主 義 設 計 的 誕 生 背景。現代主義設計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客觀化趨勢肇始于塞尚,發展於立體派和抽象主義,最早是從建築設計發展起來的。1907年「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成立標誌了「現代主義運動」的開端,接踵而至的著名的被後人譽為「現代工業設計的搖籃」 的包豪斯設計學校則帶來了理性思考的狂潮,形成了以理性主義、功能主義為特色的設計原則與方法,強調對各組成部分最佳功能關係以及最合理的技術結構所作的深入分析,從而形成了一種理性、嚴謹、簡潔、客觀的設計風格。現代主義設計完全取消裝飾,始終秉持奧地利建築家阿道夫•魯斯提出的「裝飾即罪惡」原則。在形式上,出現了簡單的立體主義外形,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為中心的工業化的中性色(荷蘭「風格派」提倡嚴格理性的審美觀為代表),建築由柱支撐,全部採用所謂的幕牆結構,遵守功能主義的基本原則,形成一種單純而理性的立體主義新建築形式。現代主義起初有著很好的借鑒歷史藝術流派的開端,故而一度十分穩定地成為產品設計的主導思想。然而,由於過分強調功能性、合理性與幾何性,從而造成了過於冷漠、單調、生硬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產品設計中更為複雜的人文因素,僅僅剩下一個越來越精煉、越來越形式化的外殼,隨著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發展,很顯然,現代主義單一至上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產品的人性要求。Vivian Westwood在04年倫敦的一次作品展上就說,她最初進入時尚的唯一原因是為了消滅「一致性」這個詞。可見,這位朋克老太當初對現代主義的乏味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424

保羅•蘭德(Paul Rand)可以說是一位傑出的新現代主義設計大師。那幅經典的IBM廣告招貼畫(Eye─Bee─M)很好體現了對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他在兼顧了現代主義強調的功能性和簡潔和諧的同時,把現代派萊歇、畢卡索的概念以及馬蒂斯的色彩體系通過蒙太奇和拼貼手法運用到設計中,並且同樣運用瞭解構主義的方法,把簡單的字母進行符號意義上的分解和加工,這使的抽象設計的內容一下子立體起來,所傳達給人們的資訊也變得生動和活潑,引導受眾情不自禁地對廣告內涵進行進一步地探索和思考。

以古今純藝術或設計藝術為物件,後現代設計根據設計的需要,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飾法、諷刺和隱喻的手法來進行設計,對設計物件的內容進行符號意義的分解,分解成詞語、紋樣、標熾、樂句之類,使之進入符號貯備,有待設計重構。於是,手錶不再是手錶,更是一種概念(上述提到的Swatch表);吧台椅不再如以往,而是設計成阿司匹林藥丸狀,儼然化成了一種符號(坐落於倫敦諾定山的一酒吧);為製作電視 節 目 所 用 的 傳 統 木 偶 的 形 象 出 現 了 柴 契 爾 夫 人 、 教 皇 保 羅 二 世 之 類的面孔,隱喻某種政治態度(Roger Law&Peter Fluck的設計);斑馬線上出現了動物和甘藍葉球(法國藝術家潘西曼對德國城市卡塞爾的設計)……多樣化風格的出現與現代主義的單一性和至上性不同,將設計帶入到一種可以是「很多」的狀態:朋克、高科技、低技術、後現代主 義 、 極 簡 主 義 、 解 構 主 義 以 及 各 種 歷 史 主 義 的 變 體 等 等 。 這 種 狀 態已經超越了「collage」的層次,如果按照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Der-rida)對於能指鏈的說法,每一個詞、每一段話都有能指與所指;其中所 指 即 含 義 方 面 可 以 由 不 同 的 話 語 承 擔 ; 同 時 能 指 也 可 以 具 有 多 種 意思。既而相對的,當古希臘藝術、中世紀的歌德式藝術、文藝復興、巴羅克、洛可哥、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波普藝術、卡通藝術等任何一種藝術風格,被視為組成設計話語的單一詞素來看待,那麼設計話語本身也可理解為具有無限的可增殖性,只要設計師能進行充滿個人智慧的優化配置,就能最大程度發揮設計語言的衍射功能——這種衍射在理論上是無限的。

當然,「這並不是簡單的融合,而是對其內容的再創作」,Elaine

4252008 城市文學節 徵文作品

Sturtevant這麼總結她的創作特徵。這位美國女藝術家在法蘭克福現代藝術館的所有作品幾乎集合了20世紀的藝術精華,馬塞爾杜尚,賈斯培鐘斯,弗蘭克斯泰拉甚至安迪沃霍爾的風格隨處可見。但是人們看了她的作品之後情不自禁地感歎的「Wow, Elaine」, 而不是「Wow, Andy!」,或者其他藝術家的名字。「風格死了,活著的是創意」,這是在當下年輕一代的德國設計界十分流行的一句口號式的觀念。這或許也可以用來解釋Elaine成功的新折衷主義實踐。

另一方面,這種融合與再創造的設計思想並不單單運用於藝術流派或者理論觀念之類,也可以是借鑒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用品,事實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更為難能可貴。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策劃的《RE-DESIGN 日常的21世紀》就是這麼一個讓人耳目一新並且倍感親切的展覽。建築設計師將建築材料與衛生筒紙以及捕蟑螂器聯繫在一起;三宅一生的服裝設計師從尿布上發展吸水性服裝材料;工業產品設計師對一個簡單的紅茶茶袋的再設計表現了為下意識領域的design的設計理念……從這個展覽中,我們可以發現新折衷主義的逆向思維,也就是說假設再各自領域的設計理念在日常用品的再設計上同樣可以運用並且實踐成功的化,那麼反之亦然,將來生活中的學多細節都有可能激發一項偉大設計的靈感,成為某種借鑒了。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於資源有限的認識的加深,生活用品上融合的設計理念也可以理解為增加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減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追求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在荷蘭的Droog Design就是一系列概念化、低成本的傢俱設計,生活用品設計顛覆了奢侈好華的流行風。最具草根本色的設計師Tejo Remy用一塊大破布將別人丟棄的抽屜捆綁成新型的儲物櫃;永久衣服和各種破布料包紮成一個椅子,在12個空棄的牛奶瓶內放入燈跑,製成極具簡約雅致之風的奶瓶燈。這些廢棄的材料和無用的廢品經過簡單的改裝和重組,變廢為寶,並且額外蘊含了以快樂為原則的人生哲學,甚至某種哲學理念(Remy的儲物櫃設計的副標題是you can’t throw your memories away,體現了對時間的敬畏和挽留)。這種綠 色 的 融 合 設 計 不 僅 風 行 了 整 個 歐 洲 , 甚 至 還 蔓 延 到 中 國 香 港 。 在 寸土寸金的香港,建築師們打破了空間的區隔,致力最有效地獲得不同傢

426

俱功能的高品質壓縮整合,譬如融合沙發和床的功;窗簾和投影螢幕的重疊;利用燈光的魔術甚至將臥室客廳放映間洗手間走廊過道濃縮在一起,並且不顯尷尬。這種做法雖然「是為生活所迫」,但也是設計師們在能源緊張的趨勢下,新生的一種設計態度。姑且,我們可以稱之為「苦中做樂」的融合理念。

附帶說一句,當包容的胸懷和創意的智慧都具備時,設計師們情感上的投入或許會為作品平添許多魅力。心理學家說過優秀的設計作品(即使是商業設計)對於設計師和設計作品的享用者來說,都是最直接簡單地表達Who am I的載體。國外一些設計師的設計方式主要就是搜集真 切 的 素 材 和 實 物 , 即 使 很 多 與 設 計 物 件 並 沒 有 多 大 的 聯 繫 。 但 是 這種不為言表的內延卻通過成品給人的微妙的似曾相識感而傳遞下來。「做得好的設計作品是有靈魂的,你會感受得到!」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幅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日本畫家藤田穿著一件小背心,在蒙巴那斯的簡陋的小屋子裏踩著老式縫紉機自製衣服的樣子,這位臨時的服裝設計師憑藉一件藍色小短緊胸衣獲取了當時巴黎左岸第一美人費爾南德的芳心。

最後,我想解釋一下這個標題「為多元方程式新建一個設計文檔」。囉嗦了那麼多,隱約你會不會得出這麼一個方程呢? 多元方程式的各種參數代表著多元化的文化,而這個融會貫通了各種藝術理念和元素的多元方程則蘊藏著無窮的可能性。等號後面是否能夠連接一個獨一無二的作品,則是值得當代設計師們思考的問題。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