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 DAHE DAILY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4-06/04/C09/dhc09604c_h.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副刊

DAHE DAILY 连载

C09

2014年6月4日 责编黎延玮 美编李庆琦 邮箱 dhbdushu@126.com

体检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是鳏夫过鳏夫日子

上/期/回/顾那天顺顺在果摊棚里发现了庞大哥,多年

不见,又长时间只是个侧面,虽然庞大哥在棚

外站了半晌,顺顺还是不敢贸然呼唤,后来终

于认准了,才走过去招呼:“庞大哥,真是您

呀?啥时来的?”

上/期/回/顾如果你知道癌干细胞是如何诞生的,也了

解癌症的原理,那你就会意识到,人类永远都无法开发出能治好固体癌的“神奇新药”。理论与模拟实验,和有血有肉的人体是两码事。

总统美食家(五)

上/期/回/顾袁世凯很迷信,他称帝后知道自己并不得

民心,只好求助于宗教。除了求神问卜以外,还把花园中的七只宝缸,排列成天上的七星,以表示自己顺从天意。

6薛工名薛去疾,是个退休的高级工程

师,搞了半辈子的轴承,跟老伴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培养到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又有了份相当稳定的工作。

儿子在那边娶妻生子,薛工两口子几次赴美探亲后,最后老伴决定就留在那边,因为老伴在这边哮喘总好不了,一到那边,不治而愈,这样薛工就独自住在这边这条街的这个三室两厅的公寓里,除了每周定期跟大洋那边亲人通个长达一小时的电话,就是一个人过日子。

他自称是空巢人而非空巢老人——因为他还不满七十岁,现在这个城市里九十岁以上的老寿星几乎条条街上都有,他们那个楼盘的会所餐厅里,几乎月月有晚辈为八九十岁的老人办生日宴的;他又自称是“不是鳏夫过鳏夫日子”。

薛去疾这个名字,不消说,是因为一出娘胎,就体弱多病,父母为了祈求神佛能保佑他成活,取下的。因为父亲的阶级成分,1950年后被定为小业主,开头比起地主、富农、资本家来,似乎还算好些,后来随着“继续革命”的不断深入,小业主也就跟资本家画等号了,不过由于父母谨小慎微,倒也没招惹出什么大祸。

薛去疾也总算上了大学,学的机械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当了十几年技术员,改革开放以后,成为工程师。因为领导人提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那样的人吃香了,因为有好几种发明创造,取得了专利,工厂应用中大获成功,就被吸收加入了共产党,并且被安排为政协委员,呵,可有七八年的风光日子。

但是,后来薛去疾摊上事儿了,一时间仿佛风中黄叶,而没几年,他们那个大厂,说是合资转型,其实就是卖出关闭,工人纷纷下岗,行政人员分流,技术人员留下的较多,但因他“犯科”,也就提前退休了。后来档案移到街道,退休金也由那里划拨到他的银行折子上。若不是儿子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反哺的力度很大,回来探亲,张罗着将原来父母住的旧单元卖掉,添钱为父母买下了现在住的这套公寓,现在他的日子,就难以摆脱灰暗。

老伴是三年前去美国再未返回的,不是二人感情出了问题,是老伴去了以后哮喘虽然平息,腿脚又出现了问题。据美国医生说,是一长串英文命名的一种病症,总而言之,是行走不便了。儿子儿媳买的“号司”,连阁楼三层,老伴只能在一层活动,上面去不了,全家在一楼聚餐毕道“拜拜”后,儿子

儿媳孙子孙女上楼去,她有什么事情,或有什么话想说,就给他们往上打电话。

好在她会电脑,会跟薛去疾互通“伊妹儿”,本来还可以通视频电话,但薛去疾和老伴双方都不愿意在电脑上安装摄像头,有

“越看越老不如声音常好”的共识,也就只是通常规的越洋电话。薛去疾这三年也没有再往美国探亲,因为连续十三个小时的航班他已经无法承受。儿子儿媳表示要来探望他,他说:“现在没什么好看的,你们把妈妈照顾好,把孩子教养好,就行了。等我想你们的时候,自然会打电话叫你们来。放心吧,我过惯了独居生活,得大自在呢!”

他没事就坐到飘窗台上依着大靠枕欣赏他所谓的“清明上河图”,也常常下楼,进入到那世俗画卷里,成为其中的一个芥豆。就这样,从老伴还在身边的时候,他陆续结识了庞奇、顺顺,以及更多的“画中人”。

7薛去疾这名字现在很少有人称呼,甚至

根本不知道,原先工厂里人们都称他薛工,后来工厂解体,流落到社会上,有称他薛师傅、薛老师、薛先生的,他对后一种称呼,应答起来脸上微笑最多。 (4)

“防止能避免的死亡”——近年来,号召人们做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癌症和各种疾病的“预防医学”大行其道。我认为,这种行为其实是“招揽患者的医学”。

癌症检查的宣传语是“只要发现得早,癌症就不可怕”。可是体检查出的多为假性癌,把它们切掉,也无法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日本每年都会有几千名新医生走上工作岗位,日本人口却呈逐年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医生能看的患者、伤者会越来越少。要如何重振医疗行业呢?有了!让健康人去做体检,“造”一点患者,用完全没用的方法治疗他们。日本之所以出现医生人手不够的问题,也是因为大量的医生流向了毫无意义的体检与癌症检查中心,最需要人手的急救部门反倒没人去了。

芬兰保健局进行了一项历时15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证明,医生的健康指导对身体有害无益。许多人为了保持健康而不懈地努力,他们定期做体检,一旦查出异常,就会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接受治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人反而会折寿。

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1200名生活环境与健康状态相似的40~55岁管理层男性,并将他们随机分成2组。

“介入组”的600人,每4个月接受一次健康指导,保持5年。如果有运动不足的问

题,就制定运动计划;如果抽烟,就想办法戒烟;还要减少饮食中摄取的热量、饱和脂肪、胆固醇、酒精与糖,多吃不饱和脂肪(以人造黄油为主)、鱼肉、鸡肉、小牛肉和蔬菜;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人则要吃药控制。医生提出的要求非常严格,但75%的人都照医生说的办了。

剩下的600人则是“放任自流组”,不会有人对他们提要求。

5年试验期结束后,研究人员没有下达进一步指示,而是等了10年。谁知10年后得出的结果令人震惊——想方设法做“对身体好的事情”的介入组的病死人数、自杀人数、事故死亡人数及总死亡人数都比放任自流组高出不少。

多么讽刺的结果啊!由此可见,就算用药物改善了各类指

标,也无法健康地延长寿命。要是因为检查结果不好就意志消沉,不情愿地做运动,还吃不了喜欢吃的东西,就会产生压力,反而会缩短寿命。

日本人觉得定期做体检和癌症检查“对身体比较好”,就开始大肆宣传,并没有像芬兰政府那样做调查确认体检的效果。

身体是自己的,请大家不要轻信检查的数值,竖起耳朵,倾听身体的声音吧。

癌症检查这玩意儿只在日本流行,欧美

人从来不做肺癌检查或胃癌检查。但早在几十年前,欧美人的胃癌患病率就开始下降了。

欧美人之所以不做体检,是因为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无论做不做体检,死亡率都差不多。

美国最负盛名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Mayo Clinic)曾针对9000名“老烟枪”开展过长达11年的肺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竟是检查组的死亡人数更高。其他同类试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所以欧美人不搞肺癌检查。

可是在日本呢?在美国得出“肺癌检查无效”这一结论的第二年,日本就开始推广肺癌检查了。

要是癌症检查真的管用,日本的癌症死亡人数应该会骤减才对啊。可日本明明有几百万人接受检查,死亡人数却在直线上升。

无论患者得的是哪一种癌,都可以等到身体开始疼痛了再治疗。

体检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是你的精神状态很好,吃得下、睡得香,却查出了所谓的“早期癌症”,那还是把体检结果忘掉为好。 (18)

袁氏创新袁世凯的主食有鲜明的河南特色,食谱

也几乎一成不变,除了面条和馒头,还有稀饭。粥品中他最喜欢的是绿豆糊糊,用磨碎的绿豆做成。平时的晚饭按部就班,到了周日的晚饭就是全家聚会,要丰盛得多,各房姨太太也往往会拿出好菜来让大家品尝。袁世凯非常喜欢二姨太做的熏鱼,做法是把炸成金黄的鲤鱼,再放上葱姜、料酒、酱油、白糖浸透,然后用红糖、面粉和匀,在铁锅里熏制而成。

三姨太拿手的不是做菜,而是弹琴。在袁世凯隐居洹上时,经常在府邸荡舟赏月,三姨太陪伴左右,弹琴相和。兴致高时,袁世凯也会做诗,有一首《晚阴看月》:“棹艇捞明月,逃蟾沉水底。搔头欲问天,月隐烟云里。”这首诗算是袁世凯作品中比较雅致的,他的诗歌多充满了霸气,有一首《登楼》:“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登楼远眺,而觉北斗星矮、太行山低,显示出其目空一切的气度。

袁世凯经常找儿子们一起吃饭,这对儿子们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吃饭的时候没有一点自由。有一次袁克文陪袁世凯吃饭,吃得差不多了,袁世凯又递给他一个滚热的大馒头,那时候讲究“老者尊者赐,少者卑者不

可辞”,袁克文只好接下来。实在吃不了,就把热馒头掰开成一块块,装作吃,实际上是藏到袖子里,胳膊都被烫伤了好大一块。

除夕之夜,大厨准备好中西两种菜肴,都搬到中南海的居仁堂内,座位按尊卑次序安排,袁世凯必须坐北朝南,他的餐具也都要比别人大上一号。吃过团圆饭,姨太太、儿女和少奶奶们要依次来叩拜,以表示辞旧迎新,恭贺新春。

袁世凯喜欢用大号的餐具,吃起来痛快,享受食物的本味。袁世凯的食量很大,每天早餐除了要吃鸡丝面,还要吃一大盘白馒头,一大盘鸡蛋,还要配上咖啡或茶一大杯,饼干数片。午餐和晚餐除了正常的食量外,还要加4个鸡蛋。快60岁时,袁世凯还能吃下整只鸡或鸭。

在天津练兵的时候,袁世凯特别爱吃狗不理的包子,还进献给慈禧。慈禧也非常爱吃,袁世凯就派快马从天津送到北京给慈禧。狗不理包子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天津名吃代表。

我第一次吃到狗不理包子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惊喜,算不上我这一生吃到最好的包子。对于现在的狗不理包子,应该提两点改进意见:弃酱油用盐,弃芝麻油用猪油。因为酱油有时候是会败味的,而猪油可以增

香。我到目前为止吃到的最好的包子是在

“京城孟尝君”黄珂家里的“黄门宴”吃的,做法是用自发面做皮,带皮的肥六瘦四的鲜咸肉,加鲜笋、香葱,再加汤,做成馅料,这种汤是用鸡爪、猪皮和猪的脊骨熬成的,冷却成肉冻,加到馅中。大火蒸出,我就等在锅边趁热吃。黄珂连续吃了4个,我吃了4个之后,觉得还不够,冒着晚上不吃饭的危险,又吃了3个,真是创了个人纪录。

袁世凯到河北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时候,当地盛宴接待,知道袁世凯爱吃海参,创意了一种新的海参吃法,用涿州贡米酿入海参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蛋皮,煨制而成,这种做法柔润清香,蛋皮柔脆,酸辣开胃。袁世凯非常喜欢,命名为直隶海参,成为河北名菜。

袁世凯还爱吃一道河南美食铁锅蛋,这道菜的特点是色泽红黄,油润明亮,鲜嫩软香。其实这道菜原来是用铜锅做的,后来袁世凯常到北京的河南特色饭庄厚德福吃饭,提出铜锅上的锡对身体不好,店主就想办法改进,用铁锅制出了更加精致美味的蛋品,命名为“铁锅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