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纪念范存忠教授逝世 10 周年 杨仁敬 提要 : 本文分析了已故著名学者范存忠教授生前的专著《英国文学史提纲》的特色和影响 ,指出该书正确处理 了历史 、社会和作家的关系 ,视角独特 ,既重视原著的文本、话语和风格的剖视 ,又注重文学术语的释义、主题 的阐释和公允的评论 。该书名曰“提纲” ,实是一本浓缩的英国文学史精华之作。作者同时还认为范教授的遗 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我国比较文学界一部划时代的佳作。 关键词 : 英国文学 ,影响 ,中国文化 ,语言变化 Abstract : This pa per by Prof. Yan g Renjin g of Xiamen University is in memor y of his former adviser Prof. Fan Cunzhon g , an outstandin g scholar of En 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Nan jin g Universit y , who passed awa y ten years a go . In the pa per ,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features and influence of Prof. Fan π s famous book , Histor y of En glish Literature: A B rief Outline (1983 , English edition) and also mentions his posthumous work , The Chinese Culture in Britain Durin g the Period of Enlightenment (1991) . Ke y words : Chinese culture , influence , English literature , lan gua ge chan ge 外语界一代宗师范存忠教授与我们永别 已经整整十年了。记得十年前 , 当我收到讣 告时 ,万分悲痛 ,久久说不出话来。我急忙请 假赶赴南京奔丧 , 最后看一看恩师慈祥的遗 容。到了南京大学招待所 , 巧遇刘犁和顾雪 帆二位教授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去参加范先 生的葬礼。这使我想起范先生生前说过的 : “作为一个外国语大学 , 上外既抓好语言 基本功的训练 , 又重视学术研究。这是很难 得的。《外国语》办得很不错”。 范先生生前与上外 ,尤其是《外国语》 ,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不难理解的 。 1989 8 ,师母林凤藻教授和她儿子 家宁到上海访问 , 顾雪帆教授和李良佑教授 主动提出 :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范先 生的遗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 使他们母子喜出望外 , 激动不已。1991 4 ,这部凝聚了范先生毕生心血的巨著终于 问世了。当我收到林师母和顾雪帆分别寄来 的书时 ,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想这可使吾 师含笑于九泉了 。同时 , 我也被出版社这种 不怕亏本、坚持出学术专著的精神所折服。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我国比 较文学界一部划时代的学术著作 ,1994 年荣 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不少 学者研究了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 范先生 独辟蹊径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 ,以弘扬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发扬爱国主 义精神。他在专著中详细探讨了英国古典作 家乔叟 、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笔下的中国 、孔子 学说对英法两国哲学家和作家的影响、元曲 《赵氏孤儿》与英法戏剧家的关系等 。他还提 到女王安妮 、诗人蒲伯 、作家约翰逊等人对中 国名茶和古瓷的喜爱、坦普尔和钱伯斯对中 国园林的推崇 、小说家笛福对中国的偏见 、哥 尔斯密斯《世界公民》对中国文化的钟爱 、珀 西对《好逑传》的翻译 、以及威廉 ·琼斯翻译 《诗经》 , 向英国人推荐中国文化等。 专著 · 1 7 · 外国语 (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1 ( 总第 113 )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范存忠著 ,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91 年。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纪念范存忠教授逝世 10 周年

杨仁敬

提要 :本文分析了已故著名学者范存忠教授生前的专著《英国文学史提纲》的特色和影响 ,指出该书正确处理

了历史、社会和作家的关系 ,视角独特 ,既重视原著的文本、话语和风格的剖视 ,又注重文学术语的释义、主题

的阐释和公允的评论。该书名曰“提纲”,实是一本浓缩的英国文学史精华之作。作者同时还认为范教授的遗

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我国比较文学界一部划时代的佳作。

关键词 : 英国文学 ,影响 ,中国文化 ,语言变化

Abstract : This paper by Prof . Yang Renjing of Xiamen University is in memory of his former adviser Prof . Fan

Cunzhong , an outstanding scholar of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Nanjing University , who passed away ten

years ago. In the paper ,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features and influence of Prof . Fanπs famous book , History of

English L iterature : A B rief Outline (1983 , English edition) and also mentions his posthumous work , The Chinese

Culture in B ritain During the Period of Enlightenment (1991) .

Key words : Chinese culture , influence , English literature , language change

  外语界一代宗师范存忠教授与我们永别

已经整整十年了。记得十年前 ,当我收到讣

告时 ,万分悲痛 ,久久说不出话来。我急忙请

假赶赴南京奔丧 ,最后看一看恩师慈祥的遗

容。到了南京大学招待所 ,巧遇刘犁和顾雪

帆二位教授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去参加范先

生的葬礼。这使我想起范先生生前说过的

话 :“作为一个外国语大学 ,上外既抓好语言

基本功的训练 ,又重视学术研究。这是很难

得的。《外国语》办得很不错”。

范先生生前与上外 ,尤其是《外国语》,结

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不难理解的。

1989 年 8 月 ,师母林凤藻教授和她儿子

家宁到上海访问 ,顾雪帆教授和李良佑教授

主动提出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范先

生的遗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这

使他们母子喜出望外 ,激动不已。1991 年 4

月 ,这部凝聚了范先生毕生心血的巨著终于

问世了。当我收到林师母和顾雪帆分别寄来

的书时 ,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想这可使吾

师含笑于九泉了。同时 ,我也被出版社这种不怕亏本、坚持出学术专著的精神所折服。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我国比较文学界一部划时代的学术著作 ,1994 年荣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不少学者研究了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范先生独辟蹊径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 ,以弘扬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他在专著中详细探讨了英国古典作家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笔下的中国、孔子学说对英法两国哲学家和作家的影响、元曲《赵氏孤儿》与英法戏剧家的关系等。他还提到女王安妮、诗人蒲伯、作家约翰逊等人对中国名茶和古瓷的喜爱、坦普尔和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推崇、小说家笛福对中国的偏见、哥尔斯密斯《世界公民》对中国文化的钟爱、珀西对《好逑传》的翻译、以及威廉·琼斯翻译《诗经》,向英国人推荐中国文化等。① 专著

·17·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1 期 (总第 113 期)

①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著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91 年。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2: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内容极其丰富 ,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引

证有关的中外文资料三百多条 ,文字简洁生

动 ,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好评。从中西文化关

系来看 ,这部专著应该是我国比较文学方面

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里程碑。

范存忠先生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治学严

谨 ,论著甚丰 ,在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语言

学、翻译学和英语教学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宝

贵的遗产。在文革的劫难中 ,他被关进牛棚 ,

给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 ,但他始终坚持真

理 ,乐观愉快 ,相信党的政策。获得“解放”以

后 ,他焕发了青春 ,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指导博

士生和硕士生的工作。这种忠诚党的教育事

业的高贵品德 ,将同他的学术遗产一样 ,永留

我们心间。

下面 ,我想向青年读者推荐范先生另一

本专著《英国文学史提纲》(以下简称《提

纲》) 。这本书曾作为教材 ,在南京大学使用

多年 ,体现作者诸多学术观点 ,1983 年出版

以来深受高校师生的厚爱。书中不少东西对

我们学习、研究或编写英国文学史都有有益

的启迪。

一、历史、社会、作家

范先生在《提纲》后记里明确指出 :编写

此书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对于并行的《英国

文学选读》提供必要的历史知识 ,另一方面扩

大文学视野 ,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

础。”这个意图贯串了全书。

一部英国文学史往往包括了历史、评论

和原著三个方面。正确处理历史、社会和作

家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范先生是个知名的

英国史专家。在《提纲》里 ,他对各个时期的

历史背景都作了概括的介绍 ,在叙述作家生

平时往往联系当时英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从

中分析作家的思想变化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

给读者提供了一幅英国文学史完整的概貌。

英国文学与欧洲其他各国文学具有密切

的联系。《提纲》的一大特色是将英国文学放

在欧洲文学的大格局中来考察 ,使读者大大

扩大了文学视野。比如 ,第三章英国人文主

义者一节简略地介绍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同

时代英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 ,“牛津改革者”

一群人的出现等等。《提纲》是这样描述的 :

The Renaissance began in Italy. In the 13th

and 14th centuries there arose progressive

thinkers—Dante , Petrarch , Boccaccio , etc. They

interpreted the master mind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Homer , Socrates , Plato , Cicero —and

brought them back to life.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lassics ,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inertness and

ignorance of the time , and against the religious fa2naticism that hindere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man. They worked for freedom and enlighten2ment. They were called“humanists.”

In the 15th century several Englishmen got to

Italy , caught what they could of the New Learn2ing , and came back with their packs full of book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6th century there ap2peared a group of humanists known as“Oxford Re2formers ”—William Grocyn , Greek scholar ;

Thomas Linacre , physician ; John Colet , Dean of

St. Paulπs. All of them knew Greek , and through

them new knowledge and new ideas from the an2cient world and from Italy and France were diffused

in Tudor England. ①

在介绍时代背景时 ,范先生往往抓住不

同时代的特征 ,加深读者的印象。比如 :在论

及伊丽莎白时代时强调指出 :这个时代是翻

译蓬勃发展的时代 ,古希腊罗马文化、法国文

化和意大利文化促进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在

大量翻译作品中 ,影响最大的是廷德尔和科

弗代尔的《圣经》和托马斯·诺斯的《希腊罗马

名人传》:

The Elizabethan age was an age of t rans2

·27·

① 《英国文学史提纲》,范存忠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第 36 —37 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3: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lations , through which the culture of the an2cients , of Italy and France , entered into the

growth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list is long ,

but mention must be made of Tindale and

Coverdaleπs versions of the Bible and Sir

Thomas Northπs t ranslation of the“Lives of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by Plutarch.

The English Bible was an ideological

weapon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Like

Wycliffe and the Lollards , the Reformers in2sisted that the Bible should not remain in Me2dieval Latin and monopolized by the Pope and

prelates , but must be made accessible in the

language that the people understood. ( P. 43)

文学影响总是双向的。不少英国作家 ,

从乔叟、弥尔顿到拜伦、雪莱等都到过欧洲大

陆。他们的作品也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

生了良好的影响。范先生特别提到诗人拜

伦 :

Byron was one of the few modern English po2ets who enjoyed a high European reputation.

Goethe , the great German poet , said that Byron

“must unquestionably be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talent of the century”. He was impressed by the

“daring , dash , and grandiosity”of Byron. “The

English ,”he said ,“may think of Byron what they

please , but it is certain that they can point to no

one poet who is his like . . .”(PP. 153 —154)

由此可见 ,《提纲》以比较文学的大视角

来审视英国文学。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二、文本、话语、风格

范先生说过 :英语的特点在于它的文学

性。几百年来 ,英国涌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文本里都有大量精

彩的话语。有的警句流传于世 ,成了闻名遐

迩的格言 ,给读者带来语言美的享受。范先

生这部专著 ,名为《提纲》,其实包含了丰富的

原著的引文 ,还有不少话语的精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的发展与

语言的变化息息相关。《提纲》自始至终贯串

了英语发展史 ,使学生既学习了英国文学 ,又

了解了英语的演变。这是其他“英国文学简

史”所没有的 ,比如 :《提纲》告诉读者古英语

与现代英语的区别。

The Old English language differs in many

ways from Modern English. It is a language of

strong stresses and many consonants. It is highly

inflectional. Like Modern German or Modern Rus2sian , it depends for its meaning on the endings of

words rather than on the positions of words. More2over , Old English is rich in synonyms , most of

them being compound words of the kind that are

met with in Modern German. There are , for in2stance , numerous terms for the sea or ocean ; e. g.

“seal2bath”,“whale2path”,“swan2road”. (P. 5)

《提纲》接着指出 : 到了诺曼征服以后

200 年里 ,英国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

此 ,13 和 14 世纪英国文学的媒介几乎是一

种具有新音调的语言 :

During the two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Nor2man Conquest , the English language underwent

tremendous changes. The old inflection —alter2ations in the forms of words to show their rel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began to die away. A

synthetic language gradually became analytic. In

vocabulary , it assimilated thousands of French

words , colourful and sonorous. The bone and joints

of the language , the frame and structure , remained

English ; but the loan2words gave it fullness , diver2sity , and the grace of French song.

Under the French influence , a new verse form

came into vogue. The alliterative metre of Anglo2Saxon verse gradually gave way to intricate patterns

of rhyme and assonance. The regular form of

verse , especially in the romances , was the eight2syllable or four2stressed rhymed couplet —the com2mon metre of Old French poetry. (PP. 10 —11)

·37·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4: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在描述英语变化的同时 ,《提纲》往往提

到诗的形式的变化 ,如从头韵诗到双韵体诗。

到了莎士比亚时代 ,英语又有新的变化 :

Shakespeare was a great mast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t all its levels. The language of each of

his heroes fits his status in society and discloses the

peculiarities of his character. Thus in the language

of Hamlet is revealed the high culture of the hu2manist , the manysidedness of his interests , his

gifts , his intellectual depth.

Shakespeare commanded a vocabulary larg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English writer. He used 16 ,

000 words (of course he knew much more) . He

loved to play with words , to jingle them , to make

puns with them. (P. 75)

《提纲》还指出 :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 ,到

了 17 世纪后期 ,英国现代散文受到法国古典

散文的影响 ,逐渐摆脱伊丽莎白时代华丽的

文风 ,走向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风格 ,屈

莱顿成了新型散文的最优秀作家。

《提纲》在评述作家的语言风格时往往与

作品的思想倾向结合起来。比如 :对 18 世纪

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评介 :

Swiftπs positive philosophy is difficult of

determine. But“Gulliverπs Travel”shows his

bitter anger at what man has made of man in

his own age. This anger springs f rom a coura2geous realism , an ability to look the facts of

18th2century society in the face , an unflinch2ing sense of life. And he expresses what he

felt in a style of his own —plain and hard2hit2ting. ( P. 111)

《提纲》引用了不少英国名家的警句。比

如 :莎士比亚的“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诗

人蒲伯的“One truth is clear , whatever is , is

right”,诗人库帕的“God made the country ,

and man made the town”,散文家赫胥莱的

“To learn what is t rue , in order to do what is

right”,以及大家所熟识的培根《论读书》中的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 conference a

ready man ;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等等。

《提纲》摘录的英国名著达 85 篇 ,包含了

巨大的信息量。作者在评价作家时往往抓住

最重要的作品和最有争议的问题 ,提出自己

的见解 ,还特意列出彭斯和拜伦最流行的抒

情短诗的篇名 ,使同学兴趣倍增 ,课余都会背

诵几首了。

三、释义、主题、评论

英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史有很大不同 ,

从内容到形式 ,英国诗歌都有它的特色。《提

纲》的对象是大学英文专业的学生 ,所以范先

生对些术语都一一加以深入浅出的释义。比

如 :什么是十四行诗呢 ? 范先生写道 :

The sonnet , an exacting form of verse in

fourteen lines of iambic pentameter int ricately

rhymed , was perfected by the Italian poet Pe2t rarch , and was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poet2ry by 1557. For the next half a century it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ms of verse. It was

the custom for poets to compose“sequences”

of sonnets —each sonnet complete within it2self , but the whole series of sonnets more or

less related in theme —dedicated to a beauty ,

bewitching and yet unfair or unresponsive.

( P. 41)

短短的几句就把十四行诗的来源、形式

和内容都说清楚了。又比如 :17 世纪玄学派

诗人约翰·堂对现代英美作家影响很大。究

竟什么是玄学派诗歌呢 ? 范先生仅用两句话

就解释得很明白 :

Metaphysical poetry is poetry of the li2brary , poetry for the few. Under the Stuarts ,

it seems poets turned from the court and pub2lic life to the libraries , and their poetry smells

of the library where it was produced. ( P. 84)

此外 ,对于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如

“Bloody Sunday”,《提纲》也作了说明。弄通

·47·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5: 《英国文学史提纲》给我们的启示

了这些基本概念 ,入门就不难了。

在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时 ,《提纲》

总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 ,实事求是地加

以评论 ,既不盲目加以吹捧 ,也不乱贴什么主

义的标签。总的来看 ,比较客观公允 ,有些见

解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比如 :对《鲁滨逊

漂流记》的主题的阐释 :

The“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expressed the epic theme of the power of the

average man to preserve life and to organize e2conomy in the face of the most unpromising

environment . Throughout the 18th century it

was used as the basis for lectures in political e2conomy. ( P. 106)

在谈及《简·爱》时 ,《提纲》强调了女主人

公简·爱独立自主的性格。她不愿用自己的

灵魂去换取物质上的幸福。她要求妇女应该

享有与男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个观点是现

在盛极一时的女权主义理论。但《提纲》编写

于 50 年代中期 ,距今快半个世纪了。可见 ,

范先生的视角多么独特而敏锐 !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的巨星 ,历代

评论繁多 ,评者见仁见智 ,不乏精彩的见解。

《提纲》专章评介莎士比亚 ,内容包括莎氏的

生平、他与文艺复兴、他的悲剧、喜剧、历史

剧 ,以及他是塑造人物的高手、英国语言的大

师等。《提纲》选择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来剖

析 ,比如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反犹太人的作

品吗 ? 范先生回答很明确 :不是。

Shakespeareπs Merchant of V enice is not

an anti2Semitic propaganda. On the contrary ,

much is said for the persecuted Jewish race.

Shylock has all the sins of the usurer , but he

is“more sinned against than sinning”. He has

reasons for his grudge against the Christian

merchant . ( P. 61)

在批评英国作家的局限性时 ,《提纲》也

采取了一分为二的实事求是态度。比如 :对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评价 ,50 年代受前苏

联学者的影响 ,有的人往往给他扣上“反动浪

漫主义诗人”的帽子 ,《提纲》则坚持自己的看

法 ,指出华兹华斯早年受法国革命影响 ,写过

一些进步的诗 ,后来转向保守 ,专写自然诗 ,

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同情 ,但那片湖区成了他

逃避现实的象牙之塔。

值得指出的是 ,《提纲》引用了马克思、恩

格斯论莎士比亚、文艺复兴 ,论菲尔丁、雪莱、

卡莱尔 ,论费边社等文章 ,尤其是马克思评

19 世纪英国小说家是“光辉的一派”。事实

证明 ,范先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 ,努力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

法来评价英国名著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

是十分可贵的。

此外 ,《提纲》还引用了一些著名评论家

的见解 :如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评弥尔顿、德

国诗人歌德论拜伦、前苏联的高尔基评萨克

雷、英国现代评论家福克斯论狄更斯 ,以及英

国作家司各脱评奥斯丁等。范先生还多次提

到拜伦与歌德、易卜生与肖伯纳、斯威夫特与

巴特勒相互间的影响 ,大大扩展了英国文学

的范围。

《提纲》是范先生用英文写的 ,后面附有

中译。先生的英文非常简洁、流畅、优美、富

有表现力。所以《提纲》实际上是一本浓缩的

英国文学史精华。

主要参考文献

范存忠 ,《英国文学史提纲》,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范存忠 ,《中国文化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991。

(联系地址 :  361005  厦门大学外文系)

·57·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