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giftop 智智智智智智 智智 自自自自 , 自自 自自自 . 智智智智智 智智智智智智 智智智智智 智智智智智智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giftop

智慧生活系列 分享

自動換頁 , 或按一下跳頁 .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Page 2: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宋朝的法演禪師說:「「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這就是在警示,凡事不可太過極端、絕斷,當留點空間給自己或別人。

Page 3: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勢不可使盡勢不可使盡」:」:有人認為權力在握,吆三喝四,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有些人,更是乘勢而起,爭一時的龍鳳。不知道,勢力一用盡災禍到來時,

正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後悔都來不及了。

Page 4: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當勾踐剛滅吳稱霸,手下最大功臣范蠡被封上將軍。然范蠡深知「大名之大名之下難久居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時立即隱退,就和他的徒弟乘舟而去,從此就不回來了。後來改名為陶朱公,經商而致富。范蠡曾遣人寫信給文種,勸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啄,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不願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而死。

Page 5: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福不可受盡福不可受盡」」:有的人認為擁有了錢財,人生就很幸福。但是金錢若使用不當,往往是罪惡的來源。

Page 6: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今日社會上更有許多不知慈悲助人,只知守住金錢,他們雖然富甲一方,但是因為不會使用金錢,「金錢」只會徒然增加他們的煩惱與業障而已!

更有人行樂及時,「有福不享人笑痴」。但是他們不知道,福如果享盡,就算是天人,也會有「五衰相」的現象;

更何況我們這些博地凡夫,業深福薄,失人身易,得人身難。縱情財色名食睡,恐怕要墮入地獄,變成閻羅王的點心了。

Page 7: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話不可說盡」:凡事要留個餘地,愈是憤怒的時候,愈是要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佛經上說:「瞋火能燒功德林瞋火能燒功德林」

Page 8: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言語,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與功德。待人謙遜包容,不驕矜,不恃寵,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論別人是,

要常常反省檢討自己的缺失,而不斤斤計較別人的過錯。寧可他人負我,決不負他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能

以寬容、體諒的心來對待一切,眼前的必定是一條坦蕩的大道。

Page 9: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規矩不可行盡規矩不可行盡」:有的人發號施令,自以為威儀具足,唯我獨尊。卻不知道,好的翁姑,也不能「不痴不聾」;調和君臣的宰相,更不能

不「肚大撐船」。明察秋毫,戒律森嚴,往往刻薄寡恩,要明白,就算是佛戒也有開解。

Page 10: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商鞅協助秦孝公變法,在極短的時間內,使質樸落後的秦國,變成威震天下的強權,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少見的異數;

但是,商鞅本人也為這個成功付出慘重的代價。商鞅突破傳統,推行新政,卻遭到極大的阻力。

原來秦國一向是雷聲大雨點小,凡事因循苟且,未能得到人民的信任。

Page 11: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為了樹立政府的威信,商鞅派人在南門豎立一根三丈高的木柱,並貼出布告:「搬木柱到北門者,賞金十斤。」誰也不相信有這麼好的事,沒有人肯試。商鞅把獎金提高到黃金五十斤,但是人民仍然懷疑。過了幾天,才有一個人

半信半疑地來試,當他把柱子搬到北門時,立刻得到五十斤黃金。這個消息立刻傳遍全國,老百姓才肯相信政府是言出必行的。以後商鞅所

頒佈的法令,人民都不敢怠慢,新法也跟著順利推展開來,這就是有名的「徙木示信」的故事。

老百姓都能服從法令了,可是許多權貴依然我行我素。

Page 12: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有一回太子犯了法,太子自以為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商鞅卻主張「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今太子犯了過錯,是老師管教不嚴,該由老師負責。於是太傅公子虔,太師公孫賈都遭到處罰,從此以後,就連貴族也不敢隨便犯法了。此時的商鞅權傾朝野,功高望重,但是在志得意滿的時候,暗中忌恨他的人也愈來愈多了。

Page 13: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5

秦孝公去世,曾經遭商鞅懲罰的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太傅公子虔大權在握,為了報復當年受刑的恥辱,於是聯合其他怨恨商鞅的貴族,共同控告他謀反,並下令緝捕。商鞅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打扮成小兵模樣逃亡。到了下關想要投宿旅館,但沒有帶身份證明,旅館老板告訴他:「商君公佈的法令,不收來歷不明的人,違反規定會被殺頭示眾。」到了這時候,商鞅不禁嘆息的說:「我真是作法自斃呀!」

Page 14: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秦國的追兵迅速緝捕到商鞅,惠文王下令將他五馬分屍,而他的族人也受到牽連,被殺得一個也不剩。故「勢不可使盡,話不可說盡,勢不可使盡,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Page 15: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陽朱前往宋國,住在旅館裡。旅館的主人有兩個妾,一個漂亮,一個醜陋。可是醜陋的卻頗得寵愛,而漂亮的反而備受冷落。陽朱覺得很奇怪,問主人到底是什麼緣故?主人的回答:「那個漂亮的自以為是而很驕傲,因此我不但看不到他的美麗,反而感到很厭嫌。而長得醜陋的這一位表現得格外溫柔順從,因此我喜歡她,也就不覺得她有什麼醜陋的了。」

Page 16: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陽朱在魏遇到老子,特地趨前請教。老子嘆了一口氣說:「我本來以為你是可以受教的,現在才知道你根本不堪造就。」陽朱不服氣,請問其故?老子說:「你驕矜自滿,目空一切,而且自命清高,不能包容,像這樣誰敢跟你相處?你要知道,一個真正清高的人,絕不會處處表現出很清高的樣子;而一個品德修養很完美的人,反而顯得樸實謙下,讓人看起來好像有些缺陷。」

Page 17: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陽朱聽了,立刻誠惶誠恐謝罪道:「承蒙賜教,我知道我的過錯了。」等到領教老子一席話之後,人際關係有了改善,大家漸漸跟他親熱起來。「高者必墮,物極必反高者必墮,物極必反。」飆風發發,卻是不能終朝;細水涓涓,才能綿綿長流,豈不見,剛強的最易摧折,柔弱的反而成了「生之徒」。

Page 18: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和其光同其塵,抱其撲守其真。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和其光同其塵,抱其撲守其真。圜悟禪師心要:「得道的人,猶如三家村裡漢。」三家村係譬喻窮鄉僻壤,

三家村裡漢可說是鄉巴佬中的鄉巴佬。

Page 19: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如果我們得了無上大法以後,能夠以三家村裡漢的態度看待自己,不求名聞利養,作一個道道地地的小市民,走在路上,不受人矚目,也不感自卑;縱使被忽略、輕視、毀謗也不在意,那麼修行非常安全,縱使臨終老死,不為人知,亦如孔子所言:「人不知而不慍也。」 ----共勉之 ----

gif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