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设计中的设计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原研哉的书,简单谈谈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设计中的设计
Page 2: 设计中的设计

• 这是一本我很早之前就接触过的书,当时就对其中 RE-DESIGN的章节印象深刻。机缘巧合,这几天也有看到,发现这是一本可以一读再读的好书。而这次对其的理解也就更深一层,就更喜欢这本书了。

Page 3: 设计中的设计

作者介绍• 原研哉( 1958- )

•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 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Page 4: 设计中的设计

章节介绍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作者对设计理念的理解,从设计的发展史到日本设计的背景,再到对后现代主义的的批判。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介绍“ RE-DESIGN”的概念和相关展览。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从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和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展示从不同感官出发的信息传达。

第四章 无中生有• 关于无印良品的品牌塑造

Page 5: 设计中的设计

章节介绍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关于全球化竞争之下日本设计的思考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对自己国度文化的礼赞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 设计一个指明未来的博览会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设计师大会和信息之美

Page 6: 设计中的设计

• 这是一本文字居多的书,我还是着重摘取多图片章节内容来展示,关于其他章节,就简单地就我的理解摘录一些经典的话语。

Page 7: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

含义:• 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 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一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Page 8: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这是一个作者 2000年策划的一个展览,他收集了 32 名来自日本的设计者对日常用品,比如卫生纸或火柴进行重新设计的提案。

• 展览的目的不是借优秀设计师之手来改良设计,而是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日常用品 .

•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是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但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超越的设计对象。

Page 9: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建筑家坂茂与卫生纸

Page 10: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坂茂以纸管建筑闻名世界

• 1.在抽取四角形的纸管的卫生纸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阻力而发出声音。这种不便正是设计者的用心,提醒人们应该节约。

• 2. 圆形的卷筒卫生纸在排列的时,彼此会产生很大的间隙,四角形的就不会,可以节省空间。

• 3.这个提案的意义并不是把世界上的卫生纸都改成四角形,而是这个设计所衍生的行为后面的批判性。

Page 11: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建筑家隈研吾与捕蟑盒

Page 12: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隈研吾的建筑观是“建筑师不能以建筑的名义向世界展示过度华丽的造型”

• 1.设计师把捕蟑盒设计成了半透明的管状黏胶布,像一个四面有强力胶的隧道。

• 2.这种细长的管道形捕蟑盒,可以非常合适地当道蟑螂经常出没的小缝隙里。

• 3. 虽然只是一个捕蟑盒,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概念明确的建筑体。

Page 13: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面出熏与火柴

Page 14: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面出熏是光的设计师,而不是设计产生光的照明器材。换句话说,他在设计光的同时也设计黑暗。

• 1. 火柴是直接把落在地上的小树枝收集起来,在其尖端涂上发火剂而做成的。

• 2.设计师的意图是让这些小树枝回到地球母亲之前,让它们再为人类做点事。

• 3.这样的设计或许能够让人忘记繁忙的世界,唤起人们对自然、或、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世间万物的印象。

• 4. 提案的名称叫做“为了纪念日的火柴”。

Page 15: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深泽直人与茶包

Page 16: 设计中的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深泽直人是一名产品设计师,擅长于在下意识领域开展他的设计工作。

• 1.第一个设计中把提线部分设计成环状,这个环的颜色和红茶的颜色是一样的。其目的是给饮茶的人一个暗示:把红茶泡成这样的颜色再喝,或者作为一个参照,不管是你想喝浓一点的还是淡一点的茶。

• 2.第二个设计把茶包设计得像一个提线木偶,提手部分设计成提线木偶上的控制板的形状。因为浸泡茶的动作和玩提线木偶的动作有几分相似。

• 3. 这 2个方案都体现了“在下意识领域进行设计”的理念。

Page 17: 设计中的设计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这是在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中的案例,表现触觉在信息传达中的可能性。

Page 18: 设计中的设计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这是一个妇科和小儿科的专门医院,标志系统的最大特征是标志本身是用布做成的,可拆洗的白色棉布。

Page 19: 设计中的设计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设计想传达的信息是• 1. 柔和的空间感觉。因为这

里不是普通的医院,而是产妇产前后静养的医院,相对于紧张感而言,这里更需要安慰的空间感。

• 2. 白色的棉布表明了院方确保医院清洁的意志,就像第一流的饭店为了表明它们能提供最好的、最清洁的服务,肯定坚持是用白色桌布。

Page 20: 设计中的设计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 松屋银座是银座大街上的百货店,在重新装修开张的过程中,作者加入了可触摸媒介这个设计理念。

• 作者花了很多章幅来介绍这个设计,可惜我没有全部理解。这里摘出最给我印象的设计之一。

Page 21: 设计中的设计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设计之一是工程进行时用的围栏板,这个板

子面向银座大街,长一百米,高五十米。

• 但是有规定这个板不能用于广告用途。

•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工程围栏板就是个很难看的蓝色板子。

Page 22: 设计中的设计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 最终的设计结果是在白壁外面放上一个巨型拉链。

• 随着工程的进行而展开,哪里完工,拉链就拉开到哪里,让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Page 23: 设计中的设计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Page 24: 设计中的设计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热爱日本,这是我对日本设计师的最大敬佩。

• 作者对自己本国文化做了深层思考,在他看来,日本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全盘接受了很多种文化,最后面归零,扬弃所有。所以其审美意识是简单、朴素。比如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配置一点东西。

Page 25: 设计中的设计

爱知博览会• 这是作者投入很多心血的博览会,他希望,设计可以改变世界,让世界更加美好。比如在森林中举行博览会,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将绿色环保的概念深深植入思想中。

• 这里介绍其中的 2个亮点设计。

Page 26: 设计中的设计

爱知博览会• 爱知博览会的标志,设计者大贯卓也

• 标志是一个很粗的绿色的点线所构成的圆形,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是一个哪里都看得到的形状。

• 我一直对标志设计很头疼,所以特意在这里介绍这个优秀标志设计。

Page 27: 设计中的设计

爱知博览会• 这是唤起“ attention”的形

状,就是一个唤起人类注意的标志。

• 将标志分散在森林的照片中,引起大家多注意一下森林中各种动物。

• 将标志挂在漂浮于宇宙空间的地球四周,则有体香大家注意地球环境的视觉效果。

• 这个标志定下之后,其宣传的广告,海报,日历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Page 28: 设计中的设计

• 这让我想起一个房地产的标志,是由线条构成的简单的房子轮廓。但是这个标识可以放置在任何背景中,从美丽的田园到拥挤的城市,这个公司都在提醒你,它能为你带来一个舒适的住所。

• 这和爱知博览会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处。

Page 29: 设计中的设计

爱知博览会• 爱知博览会的宣传商品,作者抛弃了传统的原子笔或者咖啡杯,选择了胶带做为宣媒体。

• 因为印上标志的商品都只有在发放时才具有纪念品的功能,而“胶带”能广泛被使用。

Page 30: 设计中的设计

经典语录• 我们要记得一个事实:现代主义至今也没有走到尽头。即使现代主义没有初诞生时的冲击力,仍然不可被流行取代。P31

• 我们经常被教育说现代主义已经过头,现代主义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在这里,原研哉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现代主义没有走到尽头。

Page 31: 设计中的设计

经典语录• 我不会住在纽约,也不想住在柏林。对于我来说,日本东京是全世界最自在的地方。 P147

• 我愿意住在这里倾听全世界的声音。我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培育感性之树,让它在这里长到枝繁叶茂。 P151

• 只有真正热爱自己国度文化的人才会做这么这么骄傲的宣言。反观我们国家的艺术家们(不是设计大师,因为还没有),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往外跑。不要说借口,如果你爱这个国家,一切借口都不能阻止你的热爱。

Page 32: 设计中的设计

END

• Wendy•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