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 … · 年级口语教材,另外还表达了教师们对在中文教学中汉字字卡使用的渴求。暨

表彰功绩 褒扬善举

为激励海外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和支持华文教育事业,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大会召开之际,对1751名优秀华文教师和189名杰出华教人士予以了表彰。此外,大会还命名了第二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46所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海外华校入选。此次,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荣获了“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奖牌,我代表丹华学校参加了大会,并上台领取了奖牌。国侨办负责人转告诉代表们:各个国家获奖老师的奖状和示范学校奖牌将寄往各国大使馆,并将由大使馆颁发给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代表。

凝聚力量 共谋发展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国政府自今年起再次加大了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投入。国务院侨办和海外交流协会将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新办法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华文教育是广大华侨华人学习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性的根本手段,是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感情联系的心灵依托和精神纽带,也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作了主题报告。他指出: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华夏文明,并通过华文学校、华文媒体传递到世界许多地方,所搭建的平台的作用与影响力已超越教育本身。赵阳还说:在今后5年内国侨办将计划建设3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培训5万

名华文老师,邀请10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华参与各类夏(冬)令营活动。赵阳副主任就今后华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7项意见和安排。笔者对有关加强“本土化”、多样化教材体系建设,加大教辅读物、教辅材料的编写和研发表示十分赞同,同时表示对研发海外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系统十分关注,并支持国侨办继续策划举办“寻根之旅”为品牌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畅所欲言 共商大计

各国参会代表在大会分组讨论中对赵阳主任的主题报告展开热烈的讨论,许多代表表示:海外华文教育外部环境急需改善,目前海外华校多为民间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还存在欠缺,有些国家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并不明朗,海外华文教育的外部环境仍需改善。有代表认为应该鼓励开展“校校合作”与“民间交流”,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促进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代表们建议开发更多“本土化”教材,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由于受到当地国家政策、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办学模式多种多样,对教材的需求也存在千差万别。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真正能完全适合当地国情、校情,乃至每一个学生的“本土化”教材还很缺乏,“教材落后”问题比较严重,“通用性”有余,“本土化”特点不足。

部分代表指出: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学资源供求关系相对紧张,教辅读物数量不足,教学手段较单一,部分华裔青少年对学习中文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不少代表建议,除了直观的文化推广,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孩子进行有

针对性的文化教育,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校内举办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写作比赛等,让他们在“玩”中“学”。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可通过电台或其他媒体进行华文传播,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作为华文教育的新途径。

精彩竞赛 观者叹服

第二届世界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总决赛在大会开幕当天晚上进行,代表们齐聚西安电视台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总决赛。各位参赛选手出口成章、才艺拔萃,对有关中华文化知识问题对答如流,笔者既欣喜又感动。在现场抢答环节中,场上抢答器声不绝于耳。华裔青少年们紧张有序的比赛,妙语连珠的回答,对中华文化知识的熟稔于心,把比赛推向了高潮。

笔者邂逅了荷兰学生代表队的领队老师王画荻和丹华同学侯翠萍,得知荷兰队进不了决赛,而丹华另一位学生庄羽丹正在台后紧张准备唐装表演,尽管荷兰队没能进入决赛,但她们依然十分欣喜地告诉笔者,参加这次的竞赛活动,她们收获很大很大。笔者为参加总决赛的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博采众长、从容自信、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感到欣慰,同时,也深感“山外有山”,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华裔青少年。

第二届华文教育大会已经降下帷幕,大会的精神却异常令人振奋,我想:当前海外华文教育的确面临难得的机遇,海外华文工作者应该齐心协力,创新思路,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李佩燕

大会开幕式会场 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决赛现场会议代表在西安电视台现场 李校长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示范学校的代表们 荷兰代表与西安交大领导在城墙上

荷兰的金秋十月,正值天高气爽,彩叶斑斓。15日,以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教授率领、由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文学院院长陈伟明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捷教授、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余惠芬女士、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吴璇凤女士组成的访荷团在相继拜访了Amsterdam大学、鹿特丹Erasmus大学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进行参观访问。

访问团到丹华学校后,丹华校长李佩燕女士、主任黄音先生以及丹华永久名誉主席冯寿如先生对来宾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学校三楼的阶梯教室,李校长向暨大的朋友们简要介绍了丹华的历史和现状。她说,丹华是一所年青的学校,但却在一群有奉献精神与专业知识的丹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丹华学校在传统的中文教育模式中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大胆尝试和积极采用了“中华字经”、“等级汉字”等教学法;结合暨大编写的《中文》教材教学,取得了优异成绩。丹华学校刚刚被国侨办评为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来宾们对丹华的发展表示赞赏。丹华学校和暨大访荷团互赠了礼品,胡军校长向黄音主任赠送了“新羊城八景”条幅画。

接着,代表团一行来到了四楼赵艳老师的高级语文班进行参观。高级语文班是丹华的一个创举,是为了给初中毕业后的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由在荷兰第一个曾使用暨大新编写的《初中》教材教授过丹华初三班的赵艳老师领衔担纲。客人们参观时,该班刚讲授完高级语文教材的诗歌单元,正在举行班内的诗歌朗诵比赛。客人们饶有兴趣地聆听了戴蓥皓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长沙》、虞养正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雪》。所有的同学同时也都是评

委。比赛结束后,获奖同学欣喜万分地从远道而来的“重量级”嘉宾们手里领取了颁奖,大家愉快地合影留念。

来宾们还先后参观了初一班杨立红老师的地理知识教学和汪辉老师小学《中文》教材教学。之后来宾们来到底楼观摩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教学课。

林静老师是丹华《中华字经》新理念教学的佼佼者。新学年开始,充满期望的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林老师的班里,4-5岁的稚子经她调教一段时间后,个个对汉字学习饶有兴趣,识字量正在突飞猛进。暨大的客人们到来时,林静老师正在上“字经”的复习课,只见黑板上有被打乱顺序的100多汉字的条幅,孩子们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按顺序张贴好了。贴好字条后,大家又不停地变换节奏进行诵读,林静老师还通过“给熊猫奶奶打电话”、“猜猜这是谁”、“摘星星”等游戏,进行轻重音朗读、接龙朗读等等。林静老师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法和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令来宾们感动。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手中的相机喀嚓、喀嚓地响个不停。

一年级3班的胡碎娟老师是另一位杰出青年教师的代表。她精力充沛、悟性很高,来到丹华任教才一年,就已娴熟地掌握了郭保华教授新理念的教学法。在《等级汉字》教学法中,她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领着孩子们快速识字,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孩子们兴致盎然,胡老师也得到暨大的专家教授们的称赞。

丹华学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以及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这些都给暨大的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来宾们行程匆忙,大家都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再深入切磋。

最后丹华老师们和暨大的来宾一起参加了由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主办的海外中文教学座谈会,会上暨大的校长胡军给予海外中文学校和刚参观过的丹华学校很高的评价。而丹华又是在荷兰最早使用暨大编写的《初中》教材的学校,任课教师赵艳认为新编写的教材内容设计更人性化,其材料能与国际接轨;趣味性高于小学的《中文》教材;初一课文文章简短,内容更接近于生活,而且范围更广泛,着眼于未来。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李佩燕校长在座谈中提到了小学幼低年级口语教学的重要性,询问暨大可否考虑编制与《中文》相配套的幼低年级口语教材,另外还表达了教师们对在中文教学中汉字字卡使用的渴求。暨南大学的教授们都认真地作了记录,表示愿与海外教师们共同的努力,一起迎接华文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丹华周宏旭 文/图)

暨南大学访荷团参观丹华学校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侨联在北京举办“亲情中华”夏令营,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夏令营活动,也是让我学到最多的一次夏令营。与其他夏令营一样,这次的夏令营也组织了很多旅游参观活动,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但最令我难忘的是,我还从侨联的老

师们、营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都是我的良师和益友。

在我们这个营里,营员们的年龄差别很大,年纪最大的已经六、七十岁,最小的还不满10岁,大多营员的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整个团队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我们确实在那10天时间里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侨联的老师和各国的领队老师就是家里的长辈,孩子们就像兄弟姐妹,大孩子们要帮忙看着小孩子。侨联的老师们很关心和照顾我们,因为天气炎热,有好几位学生生了病,老师们有时晚上十一点多还跑出去找药店,帮病员买量体温的温度计。8月8日,他们还悄悄准备了蛋糕,为8名在8月份生日的营友一起过了生日,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这次我们营队的学生主要来自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缅甸,其中几位从缅甸来的营友还是缅甸本地人,但中文讲得却像华人一样好,令我很佩服。最让人吃惊的是,听说他们为了来参加这个夏令营,在路上走了四天四夜,因为要省钱不买飞机票。听了这件事,我真的很吃惊,因为我一直以为,出门坐飞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现在才知道,并不是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的。通过这次夏令营,我也认识到了很多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一位从加拿大来的大哥哥很喜欢摄影,所以每天都帮大家拍出一张张漂亮的照片,而且还很耐心地教大家怎么样才能拍出好照片。他对每一个人都很有礼貌很体贴,有一天,我的房友发烧了,他不仅经常来看她,帮我照顾她,还一直打电话来问她好一点了没有。他的善良和体贴,真的很值得学习。

这次夏令营将成为我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因为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我学到了怎样去做人。我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的夏令营活动,认识到更多全世界各地的人,扩大自己的眼界,做一个好人!

愉快的暑假周娇祯(13岁)

7月4日, 2011年的暑假开始了! 这次暑假, 我要去参加北京的夏令营!

早就听说,今年暑假国务院侨办要在北京组办青少年夏令营,我一听到消息, 马上就报了名。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到这么远的地方旅行,可是我并不孤

独,因为我姐姐、一群朋友、还有学校里的老师都和我一起去北京。我听说参加夏令营的人都是从很多别的国家来的,比如美国、法国、津巴布韦、多米尼加、意大利,当然还有荷兰。好多好多国家噢,我感觉好兴奋!

7月9日, 我们终于到达北京, 我觉得好开心哦! 能来到北京,还跟别的国家的中国人交流,这个机会真是太好了! 我们住在北京华文学院里,他们安排的节目好丰富噢! 从早上8:30到12点,一

个星期有5天我们都要上汉语课、口语课或写字课,老师们都很认真、很热情地给我们上课。下课后大家会在学院里吃午餐,到下午两点我们又要上手工课、绘画或唱歌课,一直到15:30,其他时间自由活动。有时,我们晚上18:30还学中国武术。我们一个星期有两天时间去参观北京的景点,夏令营组办单位组织我们去了万里长城、颐和园、天坛、奥运村和鸟巢等等地方,我还吃到了北京烤鸭。 夏令营的每一个活动都让我们受益非浅。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试,我们丹华的同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每一个同学都收到了北京夏令营的证书。

这14天里,我在北京认识了许多人,这些人现在也成为我的好朋友。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的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 如果下次再有机会参加夏令营的话,我一定会再去参加!

温情夏令营董晓茗(15岁)

春风化雨育英才厚德载物续华脉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热烈祝贺

乌特勒支中文学校成立30周年!

10月30日至11月3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中国古都之首——西安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大会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各界代表与会。

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西安召开

李校长在开幕式上

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

149期

本期: 11月10日

下期: 12月1日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