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领读七天 新书 - wb.sznews.comwb.sznews.com/page/1721/2016-12/25/A14/20161225A14_pdf.pdf · 形象,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等也是

14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责编 李福莹 视觉 熊艳阳 责校 刘敬涛

《童贞女之子》马丁·瓦尔泽最新小说

德国文坛巨匠马丁·瓦尔泽最新小说《童贞女之子》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由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得主黄燎宇翻译。

童贞女之子安东·帕西瓦尔·施卢根,人称珀西。从小母亲就告诉他,他的出生没有任何男人的参与。冥冥之中一股力量指引他成为一家精神病院的护理员,他在这里的医生与病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父爱的归属,他也在医院里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将语言化作了信仰与爱之间的桥梁。他是这个小世界里的耶稣基督,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最终他的死也有一层宗教意味,被他“精神上的父亲”埃瓦尔德的十二门徒之一“处决”。

除了主角珀西之外,小说还跳换到了埃瓦尔德和精神病院院长奥古斯丁的视角。小说通过叙事者的转换,跨越了70多年的时间距离,表现了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21 世纪初的德国社会心理的发展。

(谭宇宏)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李泽厚力作的删编本

这本书是“给孩子”系列第七部,是根据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力作《美的历程》删编而成,保留了适合孩子、也有必要让孩子阅读的内容,并配以109幅古代艺术品图片。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观点讲述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美”的发展历程。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美的历程,本来就相当庞大、复杂、多样,中国传统又那么长久,要串起来,读下去、搞明白,就更麻烦、更费劲,也就更难得有兴趣了。为了给孩子过目不忘的美的教育,《给孩子的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谭宇宏)

《没有行李的旅行》极简主义的爱与浪游

克拉拉是个安静低调、内向到极点的女孩,一度精神崩溃、掉进焦虑抑郁的泥潭,而杰夫则是个可以迷倒众生的超级行动派,他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这个世界,两人性格截然相反的人通过交友网偶然结识,一身反骨的杰夫向克拉拉发出了邀请:要不要来一场不带行李环游世界的旅行?

两个人最终横越了八个国家、为期三周、不带行李、不做计划、不订旅馆、不换衣服,这简直就是一场挑衅世界的实验之旅。后来,克拉拉将这段心路历程写成了回忆录,便是这本《没有行李的旅行》。这不是一本穷游指南,也不是一本迷幻色彩的虚构小说,而是娓娓道来了一对刚认识的男女在旅行中的迷人、温暖又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真实爱情故事,不仅讲述旅行,还有关于爱、矛盾与挣扎,以及寻找自我和探索未知。 (李福莹)

《阿加莎的毒药》阿婆在小说里用过哪些毒药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在她创作的80余部推理作品中,塑造了赫尔克里·波洛、简·马普尔等侦探形象,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等也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

《阿加莎的毒药》以“阿加莎在推理小说中使用的毒药”为角度讲述。该书作者凯瑟琳·哈卡普既是化学家,对毒药学有广泛的研究,同时也是阿加莎的书迷。本书不仅从科学角度介绍了毒药的化学性质、效果,更结合了历史上使用该毒药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仿佛推理小说般层层推进又充满悬念的讲述,读者既能了解关于各种化学物质的知识,也能再次回味阿加莎的经典作品情节,明白她成功制造悬念的秘诀所在。 (李福莹)

领读七天 新书

《五味》汪曾祺谈吃文章38篇

山东画报出版社近日出版了《五味》,该书共有文化大家汪曾祺谈吃的文章38篇。

汪曾祺(1920~1997年),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

《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多种。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

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谭宇宏)

《钟形罩瓶》《夜舞》揭开女性不堪重负的现实处境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自白派”诗歌代表人。1956年,普拉斯邂逅英国著名诗人休斯,结为伉俪。婚后的普拉斯不堪生活重负,为情困扰,时常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31岁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

普拉斯短暂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具有自传性质的《钟形罩瓶》被视为美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小说坦率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现代女性对于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抑。《夜舞》一书是普拉斯的诗选集,她在逝世多年后,于1982年因“改变美国诗歌的创作方向”而被授予普利策诗歌奖。普拉斯通过大量作品把女性不堪重负的现实处境揭开来给人看,她的诗被公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李福莹)

《女儿亚妮》父亲深情讲述女儿的一切

亚妮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她曾经是演艺新星,是中国最早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亚妮专访》的主持人,如今是浙江卫视制片人、导演。她导演了纪录电影《没眼人》《活着》《死去》,纪实文学作品《没眼人》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父亲去世后,亚妮在父亲的遗物里发现了一部手稿,垂暮之年的老者深情讲述女儿的一切,记载亚妮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和闯荡故事,手稿最终以《女儿亚妮》为书名出版。亚妮在父亲的文字面前泪流不止,她说:“如果人生还有选择的机会,我会什么都不要、不做,我只要我的父亲。” (李福莹)

《当呼吸化为空气》天才医生对生死的思索

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被誉为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医生”,《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他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之书。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2015年3月,37岁的保罗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人世。保罗的文字诚挚感人,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后来收录进《当呼吸化为空气》,该书成为2016全球最受瞩目畅销书。 (李福莹)

《北美殉道者花园》托拜厄斯·沃尔夫短篇小说集

《北美殉道者花园》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托拜厄斯·沃尔夫最受读者和评论界喜爱的短篇小说集,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拜厄斯·沃尔夫是与雷蒙德·卡佛、理查德·福特齐名的“肮脏现实主义作家”。

该书由12篇故事组成,描绘了生活中那些郁郁寡欢、不得志的平凡人,用深沉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难以逃离、触动人心的灰暗世界。以谎言描绘自己家庭生活的少年,面对抗议的听众讲出自己心声的女教授,与搭便车的旅行者产生不愉快经历的孤独者,乘船游览共度金婚纪念日却各怀心事的老年夫妇……小说中的人物跌跌撞撞却坚决果敢地寻找“人生正确道路”,该书译者为曾翻译过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等书的孙仲旭。 (谭宇宏)

《青春机器人》映照出每个人的样子

作者佐久本现年31岁,居住在日本山梨县。佐久本曾经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于19岁发病,从大学退学。因为有幻觉和幻听的症状,他一度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青春机器人》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处女作。在书中,他“创造”了一个名叫“手崎零”的机器人,机器人以人类的身份进入中学就读,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学生。他的任务是“给人类带来幸福”,并为后续机型的研发提供研究数据,成绩优异、运动全能的“手崎零”在与人类的交往中却略显笨拙。尽管如此,他还是结识了不少朋友,也不乏异性青睐。“手崎零”一边隐藏着自己是机器人的秘密,一边记录和分析每日的“人类生活”。作为机器人,“手崎零”无论学习还是运动都很完美,唯独难以理解人类的感情。对朋友的渴望、无法与他人交流的孤独,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对自我价值的迷茫,这个与“完美”相去甚远的

“机器人”,他的彷徨与不确定里,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样子。(李福莹)

《弗兰肯斯坦》珀西·雪莱19岁写下巨著

“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怪故事吧!”1816年夏天,拜伦和雪莱夫妇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为打发阴雨绵绵的烦闷时光,拜伦勋爵提议。最终,两位大诗人的故事不了了之,而玛丽·雪莱的构想却丰富成书,塑造了欧美文学史上最经典的怪物形象:弗兰肯斯坦,当时,玛丽·雪莱年仅19岁。

《弗兰肯斯坦》在传统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浪漫主义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催生了一整个系列的恐怖故事,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名疯狂痴迷于科学实验的学生,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模样奇丑无比的怪物。怪物因无法融入人类族群而生愤懑,誓死报复其缔造者。 (谭宇宏)

《陌生人的孩子》一首诗歌隐藏的情爱秘史

1913年夏末,乔治·索尔带朋友、贵族诗人塞西尔·瓦朗斯到两英亩庄园度周末。他16岁的妹妹达夫妮爱上了塞西尔,却没有发现两个男孩之间隐秘的情愫。塞西尔离去前写下传世诗歌《两英亩》,使两个家族的相遇被载入了英国历史,却也成为乔治与达夫妮心中化不开的秘密。

不同世代的人,不断尝试为塞西尔早逝的人生立传,揭示诗歌背后隐藏的真相,演绎出英国一个世纪情爱观念与社会法则的跌宕变迁。《陌生人的孩子》一经出版,好评如潮。英国《卫报》评论,“在未来,

《陌生人的孩子》定会不断被重新解读。作者笔下有些东西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变幻莫测的口味。历史会记住艾伦·霍林赫斯特不仅仅是一位‘同性恋作家’,而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谭宇宏)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