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走一回古镇静悄悄 冬钓的收获 - fengxianbao.net读了自己对爱的理解,还带领大 家给心情烦闷的学员以爱的加 持。即使是素不相识的男女,也可

8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叶 丹 古华风

本报地址:奉贤区南桥镇环城东路383号丽洲大厦26楼 电话:67110518(办公室) 67110519(传真) 发行67110518 邮编:201499 奉贤报印务照排 电话:67110518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加持。据说是佛教用语。佛教。有着难以置信的神秘。

无数个暗夜里,我盘坐在房间的一隅,给意念加持。在那改变了频率的呼吸之间,与天地同步,感受自然的气息。

静坐,居然是最好的修习。在那外人看来似木桩一般之时,却难掩周身细若游丝般游动的真气。

静坐,悸动。静坐,悸动。需要日日的修习。

忽然间有一日,那细若游丝般的气息聚拢来,汇成巨流,奔腾起来。即使是在办公室午休之时,只要身体一接触那躺椅,就听到体内传来“咕咕”的声响如泉水开沸。浑身蒸腾的气息在体内无法承载之时,便化作山泉般的蒸汽从脚底喷薄而出。妙哉!我终于理解了“涌泉穴”的真实含义。

外在的极端静谧,内在的暗

流涌动,此时竟如此和谐地聚焦于一体。不禁感慨,许多书籍里那天方夜谭般的描述,并不都是作者坐井观天般杜撰出来的。

加持,是能量的聚集。据说一个日本博士曾对一杯

恶水做了个实验,让几百个人在相距甚远的另一个城市,隔空对他身边的一杯水祈祷,给予它爱的信息,那杯水竟然在众人的祈祷之后,改变了结晶的状态,一改往常的杂乱,变得十分美观。忽然想起,诅咒,一直是众人的畏惧,想必不是毫无道理。几百人共同的意念聚集在一杯水中,究竟有多少神奇,似乎只有水知道答案。

曾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我走进了一个特殊的课堂,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其实,只是如何教育孩子而已,并不稀奇;然而却在接受如何教育孩子的理念

的同时,解决了为人处世的各种困惑,叩响了心灵之门,一并使自己的身心都受到了一番爱的洗礼。

爱很神奇。若干年前,哪怕是关系亲近的非恋爱关系的男女,即使同拍一张照片,也会被人议论纷纷。然而今天,在这个萨提亚模式构筑的课堂里,老师不仅解读了自己对爱的理解,还带领大家给心情烦闷的学员以爱的加持。即使是素不相识的男女,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与身旁的学员随性的握手,亲切的搭肩,甚至自然的拥抱,绝无一丝色情气。

仅仅是作秀吗?我却分明看到,也许平时精神如枯萎的花朵一样毫不起眼的成年人,在经历这些课堂的顿悟之后,眼神中散发出灼灼的光彩,走路也变得顿挫有力。他们把自己理解的东西,化作爱的暖流,传达给伴侣,

传递给孩子,共同构筑充满爱意的家庭,培育孩子健全的心智。

呵护心灵。是谁创造了如此贴切的语句?当一个人的精神之树因为爱的呵护和滋润而伴同外在的身体由婴儿逐渐茁壮成人之时,他必将挣脱“性命”的枷锁,蓬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而往往活力奔腾的人,更能承载起家庭和社会赋予自己的“使命”。

人有三命。层层超越。基督之神宣扬博爱,无数信

徒一身清贫也要奔走四方,即使是在世界最最贫瘠的地方,也要播撒爱的种子。或许他们知道,当家庭与身边有爱意聚集,便是对人爱的加持。而丝丝缕缕的爱的气息,会不会在某一天,汇成小溪汇成江海,形成壮观的奔流之势?

爱如甘泉,滋养身心。愿爱的甘泉早日洒满华夏大地!

欣闻全国业余围棋四大杯赛之一“国学杯”公开赛将于 2019 年在奉举办,余特奉一诗、一文,与广大棋友共享共贺。

棋道苍穹为盘星作子,浩瀚寰宇在胸怀。黑白争斗藏玄机,大小取舍显禅心。闲看落子不经意,运筹帷幄几人知。长向楸枰可忘忧,一局能消百般愁。

秋弈暮秋时节,观潮弈棋两相宜。余

携一干棋友,由杭浦高速西下,至清代国手之故乡,观钱江大潮,谒国棋圣院。夫钱塘浪潮,浩浩汤汤,宏伟雄健,观之顿感心潮澎湃,血脉偾张。挟势入海宁,茶叙友谊,觥筹交错,尔后纹枰就垒,捉对撕杀。同好手谈,本应秉礼相顾,然一时性起,快意斩龙,棋局戛然而止。当是时,月朗星稀,秋风微拂,海宁古街,华灯俱寂,唯衢旁小河,静静流淌,月光熠熠,倒映其中。噫,雅艺盟会,纹枰论道,此乃人生之快事也!

冬日暖阳,这个周末与几位老友相约去钓鱼。收拾鱼竿、饵料,用过早餐,驱车往郊外驶去,那将是一次悠闲惬意之旅。

到达目的地,各自选好了水域,首先把鱼桩插入靠近河水的地方,将鱼竿牢牢地斜插在河岸上,再把鱼竿上的鱼线用力拉下,使鱼竿弯成弓形。接着将鱼线轻轻卡在鱼桩梢子上,然后将鱼钩穿上蚯蚓或其它诱饵坠入河底。

半个小时过去了,也许是水冰凉的缘故吧,鱼儿似乎在和我们较劲。尽管为其准备了充分的佳肴,可河里那些鱼儿并不领情,无动于衷,浮漂纹丝不动。

冬日尽管寒意阵阵,但一经冬阳的照射,寒意削减了些许。无论如何冬钓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需要手脑并用,动静结合。如甩竿后要手不离竿,眼不离漂,敛声屏息,凝目聚神,端坐静候鱼儿上钩。一旦鱼漂上下浮动,是鱼儿逗钩,周身神经绷紧;待鱼漂沉入水中,迅速提竿。这些钓鱼的步骤与方法,无疑对人的器官机能,是个很好的锻炼与考验。如果碰上好运气,只要一提竿,一条金灿灿的鲤鱼跃出水面的瞬间,可谓妙处难与君说。斯时垂钓者心花美丽怒放,心情乐趣盎然,顿时什么人生旅途上的酸甜苦辣,尽皆烟消云散。

冬钓至少需要两大功夫:一是耐心专心。要两眼紧盯水面上的浮子,不怕心焦地长时间守候。二是起竿及时。浮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起竿,非常讲究,早了迟了都会一场空喜欢。它的讲究很多,比如砸冰钓鱼要选向阳避风的地方,那里鱼虾最多,用垂钓界的一句行话叫“春钓滩、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另外,冬季寒冷,鱼为了躲避寒冷,喜欢水草丛,所以又有“人穿袄、鱼钻草,冬天钓水草”的说法……突见浮漂轻轻一摆,好像寒风轻轻吹过;又一摆,让人难以觉察。莫不是“狡猾的狐狸想躲过猎人的眼睛”,我暗暗叫道,再一摆时,我抓住时机,一提竿,嗬!一条大鲫鱼,意外的收获。

曾以为,寒冷的冬天,钓鱼渐渐成为一种奢望。耳熟能详的柳宗元的《江雪》,描写了冬钓的严酷天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然而恰恰有识得这般天气妙处的垂钓者,让自己走进了诗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古一吟,竟成了垂钓者的最高境界。

冬钓,最大的乐趣并不是鱼收获多少,而是收获一种快乐的体验:在于钓友们密切配合和相互关爱的温暖感觉。在于不畏严寒的勇气,是一种意志的磨砺,是一种豪情的释放,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洗涤一下平日里浮躁疲惫的心灵,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当下名闻遐迩的古镇,白日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商场店铺,叫卖喧天,不绝于耳;夜晚灯光璀璨,令人目眩,酒吧歌声,振聋发聩,让人癫狂。往日古镇的宁静幽雅,素面朝天,还有那冷冷清风,袅袅炊烟,已荡然无存。然在儿时的记忆里,古镇的景象可不是这样的。

于是近年来,自己的古镇游,已经舍名镇街坊,而追寻无名小镇。因为走一回那样的镇,或许在那冷清清、静悄悄的老宅堂屋、小桥流水间,会有着异样的体验与收获。

不久前,与妻造访浙江平湖的钟埭古镇。说实在,这样的小镇,在周边西塘古镇的绚丽光彩下,它就像路边不起眼的小草,早已被人淡忘。然早在五代吴越时,此地就有钟氏居住,故名钟埭,又名钟溪。明清时,它曾于嘉兴的王店、新丰、新篁齐名,为嘉兴四大镇之一。随着新镇区的崛起,老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更不要说被外面的人知晓。

那天驱车前往,远远就看到临钟埭河而居的东西老街,一字排开,古朴庄重,静穆端详,如同几位高寿的老人在晒着太阳。走进古镇西街,向西望去,只觉冷清得出奇。街上几乎没人,漫步青石板路,你可以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弯进弄堂,钟埭河千年水声汩汩入耳,亘古未变;偶尔屋檐上的鸟鸣婉转悠扬,直上枯树枝头,让人遐想。

街上屋子,该咋样,就咋样。那些无人居住,保存尚好的屋子,大门紧闭,上面有些年代的铁锁,已是锈迹瘢痕,老态龙钟。而那些破损的屋子,大门则虚掩半开,像是年迈老人开点门看外面。里面的摆设、挂件、墙上图画清晰刻着岁月印痕,依稀看出当年主人的喜好。至于那些倒塌的屋子,已是不忍直视,周边用铁皮围起来,抬头仰望只有木梁、椽子构建出屋子本来的身骨,如同残存的圆明园,让人唏嘘不已。

街面上的青石板,坎坎坷坷,蓬头垢面,想必少有人亲近踩踏,倒是两边的苔藓有些态势,绿艳艳、毛茸茸,向路的中央侵蚀,大有绿意燎原之势。此时弄堂的野狗,着实优

哉游哉,仿佛它们才是古镇的主人;而房顶上的野猫,那碧绿的眼睛,亮得出奇,“喵”的一声,打破古镇的宁静,仿佛在向路人宣告,这里也是它们的乐园。有时冷不丁,从断壁残垣中跑出三只黄鼠狼,大的带着两只小的,或许在走亲访友,抑或是搬家找新居,它们在古镇也生活的有滋有味。偶尔也看到老屋里一位老人,午饭时分在烧着菜,一闻就觉是当年的味,向他打听周边,其热情也是当年的,甚至她的装束也是当年的。这样的景象,仿佛让人觉得老人已与那个年代打了一个结,任岁月冲刷,实难分开。

走一回这样的古镇,常常觉得在静寂中仿佛走进时光隧道,让人忘却了现实,穿越到童年。那天当看到古镇东街的廊棚,眼前忽然出现儿时自家南街的廊棚,给人纳凉、躲雨的好去处。对此,我还对妻子比划,我家廊棚比这个还要长一点,宽一点,并且边上还有一个弄堂。说着想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内心充满愉悦,廊棚生活又渐渐清晰起来。

漫步古镇,那些形态不一的青石板,看得出绝对是上了年纪的,或许和古镇同岁,这与那些修缮古镇的大理石路面是绝然不同的。走在这样的路面,人有时会东倒西歪,所以你得看清路面,而石板的清亮似乎

能折射儿时走这样路面的情景。记得儿时骑车上大团古镇,雨天路滑,在这样的石板路上,骑车是要握紧车把,瞪眼咬牙,十分紧张的,尽管如此,还是无数次摔倒。以至于如今看到这样石板路,脚趾不由得会勾起来,怕一不小心又摔倒。

至于古镇上那些倒塌的屋子,眼前不由得出现自家四团东街的祖宅,那百多年的老宅,曾经是何等的气派,从西曹家到东曹家,要有七八十米。在儿时记忆里,客堂、东边厢房、南面的门楼还是有的,后来拆的拆,倒的倒,以至最近看到就像眼前古镇倾倒的屋子,残垣断壁,倒是河边几个大树越来越茂盛。有时走着这样古镇,从东街到西街,仿佛一个人从童年走到老年,一生就是这么走来的,实在是古镇浓缩了岁月,每一处景象都会有儿时的影子,时不时在脑海里飘过,让人回味无穷。

确实,忙碌的现代人,在向着新生活极速迈进,名利的追逐,让人欲罢不能,身心疲惫。有时回头想想,现实忙碌的人们很有必要会会这样清幽的古镇,在静静的漫步中,让时光停留。清空已存的杂念,放飞思绪,回放美好,或许这之后,走路会更踏实,心中的美好会更多起来,情感世界也会丰富起来。

■ 冯卫标

贺“国学杯”落户奉贤

诗以言志诗以言志

爱 与 加 持■ 张路英

■ 曹益君

冬钓的收获■ 郁建民

走一回古镇静悄悄屐痕处处屐痕处处 人生百味人生百味

■ 方国政飞 采

心灵感悟心灵感悟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