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 news.cnchu.comnews.cnchu.com/jzrb/images/2018-04/13/A008/RB8B8... · ——脊髓型颈椎病瘫痪患者在荆州二医神经外科重新站立行走纪实

08时事关注时事关注 2018.4.13 星期五责任编辑:叶 俊 美术编辑:刘 颖

广告:8512333 发行:8263377 印刷厂:8261393 广告经营许可证:荆工商广字 421000400002 号 本报印刷厂印刷 零售价:0.60 元

迟来两年的幸福——脊髓型颈椎病瘫痪患者在荆州二医神经外科重新站立行走纪实

□ 记者 匡奕君 卢成海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罗艳

邢细红博士与李先生合影。

张爱明主任(右四)带领其团队查房。

公安县61岁的农民李某,手脚莫名麻木长达5年。期间,虽经多方治疗,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发严重。近两年来,不堪病痛折磨的他先后两次来到荆州二医神经外科求诊,被确诊为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且脊髓已经受损,医生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治

疗。可是,由于担心手术可能造成瘫痪,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劝阻,李某两次拒绝了手术。然而,今年初,李某病情突然加重,从站立行走变成了四肢瘫痪。瘫痪在床两个月后,宁可死在手术台上也不愿瘫在病床上的李某,这次谢绝了

亲友们的善意提醒,毅然选择了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0天,李某从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又恢复到了能够站立行走的健康人。

六旬男子突生怪病手脚麻木长达5年

手脚麻木,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可能大家认为,手脚麻木不过是末稍血流不畅或供血不足导致,过会自然就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可是,公安县61岁的村民李先生(化名),手脚麻木却长达5年之久。

5年前的一天,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李先生突然感到自己的双手、双脚末端有些发麻。手脚麻木太常见了,一般过会就好,李先生并不在意。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四肢麻木的症状丝毫没有好转迹象,李先生觉得有些奇怪,却也没有多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接踵而来,这下可让李先生再也坐不住了。双脚肿胀、双下肢畏冷,让他大吃苦头。由于双脚肿胀,以前的鞋子都穿不了,一年四季趿着凉拖鞋或是

棉拖鞋;由于双下肢畏冷,火热的夏天里,人家穿着短裤都喊热,而李先生穿着棉裤还直叫冷。

此后,李先生的心里“阴影面积”越来越大,他渐渐地有了一种不祥之感:好端端的,怎么就手脚发麻,而且症状越来越严重,这么长时间也不见好,难道是怪病缠上身了?

李先生也很想弄明白手脚麻木的真正原因。去过许多医院,找过许多医生,做过许多检查。有的医生说,这是气血不和引起的,吃点中药就好了;也有的医生称,这是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所致,不需要做手术,针灸、小针刀等理疗方法也可以治好。然而,中药吃完吃西药,中医看完看西医,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去了,针灸、按摩都试过了,四肢麻木的症状仍无改善,李先生甚至感到了绝望。

亲朋好友极力相劝患者两次放弃手术

2016年9月,荆州二医神经外科举办“难治性颈椎病”大型公益活动。作为该项活动的主要发起人,荆州二医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张爱明,带领该院神经外科知名专家董又坤、邢细红博士,为广大荆州神经疾病患者进行了免费义诊。

当时,听说义诊活动免费,李先生和老伴特意从公安赶到荆州二医。经过相关检查,邢细红发现,李先生患的是脊髓型颈椎病。由于其颈椎椎管十分狭窄,已经严重压迫到了脊髓,且脊髓开始受损,因此建议他最好尽快手术,否则可能造成终生瘫痪的严重后果。

李先生听了,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这么大的手术,我得回家商量商量、考虑考虑。”可是,回到家后,亲朋好友都来关心询问,听说要在颈椎里面动手术,大家都好言相劝:“这颈椎里面到处都是神经,万一弄断了一根,那才是真正的终生瘫痪,这手术可千万做不得啊!”李先生想想也是,自己只是手脚麻木,生活基本上还能自理,万一做完手术真的瘫痪了,以后谁来照顾自己?

时间转眼又到了2017年10月,荆州二医神

经外科正在举办第二届“难治性颈椎病”大型公益活动,张爱明主任、邢细红博士等专家再次为荆州父老乡亲举行免费义诊。在女儿的陪伴下,李先生第二次来到了义诊现场。和第一次参加义诊活动时的情景一样,回到家后不久,亲友们也是一个个极力相劝,让李先生再次打消了手术治疗的念头。

再次求诊人已瘫痪减压助他重新站立

李先生万万没有想到,仅仅时隔3个多月,他就和邢细红博士有了第三次见面,而且场面是那么地“惨烈”。

2018年1月11日上午,邢细红正在病区里忙碌着,只见2名男子搀扶着一名“残疾人”,朝着邢细红走来。邢细红仔细一看,这个“残疾人”不正是李先生吗?心里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自从2017年10月第二次求诊后,仅仅过去了1个月,李先生的病情就开始突然急转直下,洗脸时双手已经无力拧毛巾,双腿乏力无法站立和行走,四肢不停抽搐并且还伴有双下肢疼痛感,大小便困难。此时的李先生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累赘,不仅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还需要老伴日夜守在身边服侍。

躺在床上的2个多月,李先生一遍又一遍回想起邢细红博士说过的话。这一次,他是真的下定决心要去做手术,“我宁可死在手术台上,也不愿天天瘫在床上!”

经过10天的系列全身检查以及术前准备,1月21日,张爱明主任及邢细红、廖志刚等专家,共同为李先生施行了“颈椎后路C3-7椎板切除减压术+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取出椎板后,只见受损的脊髓因为长期受到挤压已经变得很薄,且又因供血不足而显得十分苍白。压迫解除后,脊髓很快膨胀起来。手术持续了4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术后第10天,李先生四肢麻木、乏力、大小便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可以慢慢独立行走。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李先生和老伴一起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这是近3年来,李先生第一

次在自己家里过年。前两年的春节,因为要治病,他们一家人都是在医院里团聚的。

3月7日,农历正月二十,李先生才再次返回荆州二医,开始接受术后的康复训练。此时的李先生,行走已经自如,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两样。

李先生的妻妹邓女士,今年51岁,手脚发抖已有三四年了,一直没能治好。3月7日当天,李先生和老伴还特别将妻妹带到荆州二医神经外科,请邢博士帮妻妹也好好地检查、治疗。

相信医学少走弯路一站解决颈椎难题

“哪有那么严重?这是医生故意吓你的,目的就是为了好赚钱!”“手术真的不能做。隔壁村的某某某,患的是腰椎病,以前还能勉强走路,可做了手术,反倒整天瘫在床上”……提及自己曲折、坎坷的求医经历,李先生感慨颇多。

李先生说,他知道亲朋好友劝他不要手术,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好心有时也会办成坏事。他很庆幸自己第三次时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手术,不然,现在很可能已是终生瘫痪,这辈子再也无法站立行走了。

“本来家里靠种地为生,收入就不高。这四五年来,为治病花去了七八万元。如果两年前,早点听从邢博士的建议去做手术,治疗效果、康复情况肯定都要比现在好多了,也不至于走了那么多的弯路、花了那么多的冤枉钱。”李先生的老伴有些后悔的说。

在邢细红博士看来,许多颈腰椎疾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是,由于患者本人以及亲朋好友对疾病了解不够,不知晓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从而对手术治疗颈腰椎疾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最终导致本可治愈的疾病,因错失手术时机而落下终生瘫痪的遗憾,实在令人痛惜。

其实,作为荆州二医神经疾病诊疗中心、神经外科的负责人,张爱明主任早在几年前,就在全市率先开展颈腰椎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可实行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使得脊柱脊髓疾病不再是“手术禁区”。同时,在张爱明的带领、推动下,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组建成神经疾病诊疗中心,为颈腰椎疾病和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以及功能康复提供一站式服务,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新华社三亚4月12日电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海南花团锦簇,南海春潮涌动。9时许,习近平来到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码头,登上执行检阅任务的长沙舰。检阅舰按照海军最高礼仪悬挂代满旗,五星红旗、八一军旗迎风飘扬,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习近平在飞行甲板检阅舰艇仪仗队。随后,检阅舰鸣笛起航,在护卫舰艇拱卫下,向阅兵海域进发。

此刻,人民海军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

舰阵如虹、白浪如练……这挺进深蓝的壮美

航迹,凝聚了近70年来人民海军的不懈奋斗,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巨大成就。

10时许,检阅舰到达预定海域。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政治委员秦生祥报告海上编队集结完毕,习近平下达检阅开始的命令。

伴随着激昂的分列式进行曲,受阅舰艇按作战编组组成战略打击、水下攻击、远海作战、航母打击、两栖登陆、近海防御、综合保障等7个作战群,以排山倒海之势破浪驶来。受阅飞机组成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在受阅舰艇编队上方凌空飞过。水下蓝鲸潜行,海面战舰驰骋,天上银鹰翱翔,汇成一部雄浑的海天交响曲。

受阅舰艇通过检阅舰时,一声长哨,官兵整齐站坡,向习主席致敬。“同志们好!”“主席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习近平的亲切问候饱含深情,官兵的回答铿锵有力。统帅和官兵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这次海上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后列装舰艇占受阅舰艇一半以上。

检阅完海上编队后,习近平前往检阅舰驾驶

室,透过舷窗观看受阅编队航行情况。舰艇编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

11时许,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和人民为英雄而光荣的人民海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习近平要求海军将士们,全面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努力锻造听党指挥、政治过硬的海上劲旅。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决捍卫国家权益,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表示坚信,人民海军一定能够不辱使

命、不负重托,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赢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海上阅兵结束后,习近平察看了辽宁舰

歼-15飞机起飞训练情况。轰鸣声中,4架战机先后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尔后,习近平前往检阅舰海图室,在航泊日志上郑重签名。

习近平对海军官兵一直牵挂在心。中午时分,他来到水兵餐厅,同水兵共进午餐,关切询问大家的学习、训练、生活情况。检阅舰停靠码头后,习近平在前甲板接见官兵,同大家亲切握手,合影留念。官兵们簇拥在习近平身旁,充满了幸福和喜悦。

分别的时候到了,全舰官兵依依不舍。舰艇仪仗队再次在飞行甲板整齐列队,以海军特有的礼仪向习近平致敬。

习近平的检阅为受阅部队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注入了强大动力。受阅部队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迅即开赴训练海域,一场跨区实兵演练在海上全面展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主持阅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中央军委委员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参加活动。

习近平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上接1版)城南法庭负责办理约20万人、180平方公里

范围内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在这里,当事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讲起法理,说破嘴;案子多是婚姻家庭、乡邻乡亲纠纷,处理不当,闹翻天。

在张艳丽看来,每一位走进法庭的当事人,诉求虽然大相径庭,但对法律的信赖、对公正的期待是一样的。

为了维护一起民间借贷保证抵押合同纠纷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她远赴千里之外的云南实施诉讼保全措施,送达法律文书,有效保护了原告200多万元借款本息;一起遗产继承案中,按照法律规定,没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无权继承,她从情理出发,数月调解,矛盾得以化解,亲情得以维系……于法于理公正办案,尽心尽力定纷止争,这个法治梦,她始终执着坚守着。

办案中,法官被误解、受委屈是常事,面对群众的负面情绪,张艳丽选择“默默听着”。一起离婚案当事人抵触情绪严重,只要一提及案情,就会破口大骂,甚至人身攻击。张艳丽总是等她骂完了、骂累了,再从同为女性的角度与之倾心交流,十几次交心谈心换来了配合理解和一条道歉短信。

在荆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张燕看来,张艳丽

办案高质量,源于她工作至上、一心干事的责任担当。

白天开庭审案、晚上撰写文书,法律文书送达不易,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周末休息再上门。任务繁重,张艳丽却说,每次看到离婚诉讼中和好如初的夫妻、继承纠纷中握手言和的兄弟姐妹、侵权案件中互谅互让的当事人、商事纠纷中权益得到实现的债权人,绽放笑容离开法庭时,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24年,张艳丽深深扎根在城南这片土地里,把自己当作一块基石,让更多人通往法治之路。

公正执法办案子 柔情调解顺人心法律是无情的,但执行法律的人是有情的。

在张艳丽心里,手上的案子都能和气结束便是她最大的满足。

10多年前,张艳丽审理的一起离婚案,至今记忆犹新。当事人是“80后”小夫妻,几次沟通中,坚决要离婚的男方总是心事重重,让张艳丽觉得“另有隐情”。经过一次次上门交心谈心,男方终于道出了缘由,原来,他起诉离婚并非双方感情不和,而是认为岳父母对二人生活干涉过多。

找到了症结所在,张艳丽决定调解,经过反

复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迎来了满意的结果:老人们承诺今后给小两口独立的空间。双方还就过往的不愉快互相致歉。

“法官所面对的,不是生硬的原被告,不是冰冷的法律关系,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张艳丽说,法官要理顺的不仅是案子,还有人心。

办案调解,光讲法律条例难以见效。张艳丽总是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就法、就理、就情地释理,疏导双方怒气怨气,放下争执,化解矛盾。

被继承人去世后留下一间房子,因没有子女,兄妹成为了第二顺序继承人,可继子女觉得自己应有继承权,索性住在房子里不肯搬走。被继承人的兄妹将几个继子女起诉到法院,要求继承被继承人的全部遗产。

按照法律,被告确实没有继承权。可他们对张艳丽的法律释明很抵触,觉得法官是在帮原告说话。

张艳丽放下成见,与被告分别沟通,深入浅出地解释法律法规。同时,又与原告细心交流被继承人生前的经历和情感,“她生前与继子女相处融洽,肯定不希望你们为这事发生矛盾。”张艳丽劝解道。

通过面对面细心调解,历经数月后,双方终

于达成调解协议,房子给被告,前提是每个人拿出一部分钱给原告。原告也作出了让步,房价比市值低了不少。

张艳丽的审判、调解,不仅融入了法与理,还传递着浓浓温情——面对糖尿病并发症双目失明的当事人,她每次都为其测血糖、量血压,再慢慢说事;为了更好地了解听力障碍当事人的意图,专门请来手语老师帮助沟通。

凭借真心、实在、细致的工作作风,张艳丽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认可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播撒法治种子 传递司法正能量张艳丽经常接到各种法律咨询电话、短信,

咨询者不是熟人,大多是她打过交道的当事人。和她接触过的当事人都说,张法官办案和风细雨,总是在办案中播撒守法用法的种子,传递法律正能量。

“这遗嘱肯定不是父亲的真实意愿!”一起继承纠纷案,父亲过世后,大儿子拿出一份房产继承遗嘱,二儿子及小女儿不认同,诉至法庭。

按照法律规定,代书遗嘱需要遗嘱人、代书人及见证人共同签字。案子过了多年,张艳丽仍清楚记得,那份代书遗嘱上没有见证人签字,也

没有落款日期。近年来,城南法庭受理的民事纠纷中,借贷、

遗产继承、夫妻财产分割等涉债务、财物的案件越来越多。“很多当事人就因为不知法、不懂法,最终导致利益受损。”

张艳丽越来越感觉普法的重要。作为法官,她能做的就是在办案中传播法律。

2014年初,两位好友因借贷纠纷诉至城南法庭。证据确实、事实清楚,判决就能结案,就能实现还款?张艳丽不断问自己,否定答案却一次次印在心中。

“违法高息,法律不允许,这部分收益不受保护。”“被告不是不愿还款,只是暂时拿不出钱。”……4次分别上门,几十个电话,张艳丽的诚恳耐心,终于让原告懂得并接受了其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息4倍的收益不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事实,也让被告清楚认识到不履行义务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1个月后,原告、被告达成调解,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在她看来,当事人能够接受调解结果,正因为他们接受了法律。

在基层法庭的24年,张艳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矛盾、化解纠纷,温柔地传播司法正能量,守护一方乡土。

据新华社伦敦4月11日电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主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多语种图书首发式11日在英国伦敦隆重举行。

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等一同为新书揭幕。西班牙前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中英两国及有关国家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人士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出版发行机构代表共300多人出席首发式。

安德鲁说,中国与英国是两个大国,双方在人文交流、创新、商业、推进全球化领域都存在合作空间,双方不仅需要合作得好,更需要合作紧密。这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多语种图书首发式在伦敦举行是一个里程碑,这部著作

“给更多人带来启发,让他们了解中国在想什么,往何处去”,期待看到更多卷的出版。

首发式上,蒋建国向安德鲁赠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英文版图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共同编辑,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此次英国首发式面向全球读者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繁体、英、法、西、德、俄、日、阿、葡文等9个文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多语种图书在伦敦全球首发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