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老年痴呆症 怎辦? - hohcs.org.hk老年痴呆症 怎辦? 志明(假名)今年58歲,是一名退休消防員,體格良 好。兩年前,家人發覺他記憶力衰退,而且脾氣突

老年痴呆症 怎辦?

志明(假名)今年58歲,是一名退休消防員,體格良好。兩年前,家人發覺他記憶力衰退,而且脾氣突

然變得暴躁,於是便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他患上早期的痴呆症。志明曾因便秘問題入院,由於痴呆症令他短期記憶變差,他常常忘記自己已大便,便終日憂心忡忡,到處告訴別人自己已六、七日沒大便。家人拿他沒辦法,而妻子更因他晚上常常嚷著要上洗手間而深受困擾。

  後來,透過一個提供痴呆症服務的機構,由社工及職業治療師為志明設計了一個大便記錄表,建議他每次大便後立即在表上作記錄。另外,治療師亦建議他一星期內分別嘗試不同有助大便的食品。起初志明都很抗拒使用記錄表,但後來發覺自己只不過是忘記已如廁,他便欣然接受建議。

  一般初期痴呆症患者的情況和志明很相似。由於短期記憶力變差,他們很容易會忘記說過的話,上街買東西時又會忘記要買甚麼。中期痴呆症患者的治理能力較差,並會因遺忘或混淆一些日常生活的習慣而導致生活倒退,例如會將洗手盆誤以為是廁盆。而晚期痴呆症患者由於病情嚴重,患者大都精神呆滯、不願走動及需坐輪椅,雖然他們的四肢仍然靈活。

  若你發現家人有上述數個警號,他們均有可能患上痴呆症,應儘快安排他們接受一些腦功能的初步評估或找醫生作初步診斷。醫院管理局的記憶診所、提供痴呆症服務的機構或一些社區長者中心均有提供腦功能評估服務。

  痴呆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病發早期主要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患者大部份是65歲或以上人士,年齡越高,病發機會就越大。一般痴呆症病情發展較緩慢,由病發到末期大約十年。

痴呆症的十大警號‧ 失去短期記憶,影響工作能力‧ 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 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 執行熟悉的工作亦感困難‧ 情緒/行為變得變幻無常‧ 性格轉變‧ 判斷力減退‧ 思考/計算方面有困難‧ 隨處亂放東西‧ 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1 帶長者接受治療  患痴呆症的長者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亦可透過非藥物治療,例如認知訓練、現實導向、確認治療、多感官刺激及其他心理行為治療,改善情緒及行為問題。

2 使用社區支援服務  除了為患者尋求不同的治療方法外,照顧者需要認識社區內提供的支援服務,例如老人日間護理中心、暫托服務及到戶/家居訓練等。照顧者亦可參加一些痴呆症的家屬支持小組,與有類似經驗的照顧者分享經驗及學習,從而減輕焦慮和壓力。

3 改變家居環境及日常照顧  在家居環境方面,家人應儘量保持其穩定性,避免不必要的轉變,最重要是注意家居安全,例如爐火可以改用可調較時間的爐具,利器要鎖好,減少屋內掛鏡子等等,儘量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另外,在日常照顧方面,家人可為患者安排一個固定的起居作息時間表,減輕患者的混亂感覺。家中亦可使用一些大而明顯的標記,協助患者辨認地方、時間和提取物品。除此之外,家人應保留患者近照一張備用,並在患者身上放上寫有聯絡電話的字條,以便患者迷路時讓路人可與家人聯絡,易於尋回。

▲�到戶/家居的認知訓練能改善痴呆症患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

▲�社

區有不少支援痴呆症患者的

服務,除了協助患者外,亦減

輕照顧者的壓力。

若長者患上痴呆症,家人可:

痴呆症

▲越早發現患上痴呆症,長者便能獲得及時的治療,因此「先知先覺——智樂計劃」希望能發掘將軍澳及西貢區的潛在個案。

▲痴呆症是典型的老人疾病,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每五至十個便有一人患上。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與老人相關的疾病亦越來越普遍。老年痴呆症(簡稱「痴呆症」)是典型的疾病,65歲或以上患者的發病率為5-10%,即每五至十個長者中便有一位患上痴呆症。據統計,現時香港痴呆症患者的人數多達80,000人。痴呆症這個詞語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但實際上我們對它又有多少認識呢?

1.「先知先覺——智樂計劃」  此計劃旨在為將軍澳及西貢區區內居民提供痴呆症資訊、提高社區人士對痴呆症的關注及發掘區內潛在個案。電話:2623-5517(鄭小姐)網址:www.hohcs.org.hk/elder_com4.php

2.TotalCare — solutions for the aged care  TotalCare為靈實於2009年4月推出的一項策略性發展服務,為社區內的長者,包括痴呆症長者,提供上門的醫療護理及復康服務。電話:2663-3001網址:www.totalcare.org.hk

基督教靈實協會提供的痴呆症服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