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推进创建全国 多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mzsb.yunnan.cn/images/2019-01/04/A04/20190104A04_pdf.pdf · 具有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区学 习,少数民族刺绣文化未做到从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4责任编辑/ 胡娇邮箱/[email protected]美编/ 田薇

日前,大理州编制印发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着力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加快民族人才培养、巩固团结和谐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性目标任务等 7个方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评估工作。

评估分三个阶段,即中期评估:重点围绕 2020年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目标,从严从实找出短板和弱项,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2020年,由州示范办组成评估考核工作组,对州级各单位、县市进行严格评估并得出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2021—2035年,州示范办每五年制定规划并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每五年中期开展一次中期评估,五年末开展一次规划评估。

大理州开展评估工作推进示范区建设

近日,会泽县针对部分乡镇少数民族多、信访语言“软梗阻”等现状,结合当地实际和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接访方式,抽调熟悉彝语、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纪检干部与信访干部组建了 4支“流动双语接访队”,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上门接访服务,进一步拓宽群众渠道,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反映情况。

这一创新方式让少数民族群众不用长途跋涉就可以“零成本”反映问题或解决诉求。截至目前,“流动双语接访队”共接访群众 80余人,解决群众诉求 40余件。

会泽县“流动双语接访队”服务群众

日前,瑞丽市向获得第二批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的229家单位授牌。

瑞丽市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参与率和影响力,截止到目前,全市共316家单位通过了市级考核验收。

瑞丽市第二批市级示范单位授牌

日前,全国首张阿昌族经典儿歌专辑——《我是阿昌好少年》,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国首张阿昌族经典儿歌专辑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德宏州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专辑制作历时5年,收录了《我是阿昌好少年》《阿昌从小快乐多》《阿昌娃》《我学爷爷打钢刀》《巴松坤》《小白象》《少儿窝罗》等 12首原创歌曲,演唱歌曲的 20名小歌手来自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芒市和保山市腾冲市、大理州云龙县几个阿昌族主要聚居区。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 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

首张阿昌族经典儿歌专辑出版发行

杨易 杨家艳

“夏天游泳要避免,发生事故很突然……”家住大理州永平县北斗乡上寨村龙炸河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红兵正在和读三年级的儿子李石明一起学习《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这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教父母读书认字,学习知识。”李石明说。

孩子成为了家长学习普通话的“小老师”,这是北斗乡创建“直过民族”普及普通话示范村的活动之一。

近年来,为消除民族地区人际交往和对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为“直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北斗乡在傈僳族最为聚集的上寨村开展“直过民族”普及普通话示范创建活动。

在创建工作中,北斗乡强化“四个一批”活动,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是一对一帮扶一批。在乡村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三委”人员先行、先学、先用的基础上,以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入户走访、政策宣传为契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年纪偏大老人、妇女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帮扶培训。二是示范培训一批。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培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黑山羊养殖、重楼种植培训中压茬进行普通话知识培训。三是小手拉大手带动一批。依托学校教育,形成“学校—家庭—村寨”创建模式,通过周末家庭作业、暑期社会实践、民族文娱活动等形式开展小手拉大手普及普通话活动。四是宣传引导一批。在村道上喷绘宣传标语,在村小学、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场所粘贴普及普通话相关标识,使“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浓郁的推普氛围。

目前,上寨村创建工作已通过县级验收,被认定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通过创建活动,切实提升民族地区青壮年的普通话应用能力,补齐了语言沟通交流“短板”,为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语言支持,在助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开展、脱贫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实效,让老百姓“说好普通话,过上好日子”。

永平县北斗乡

学好普通话过上好日子

胡俊杰

昆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生活着彝族、哈尼族、汉族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除保安、田房两个村委会属汉族聚居外,其余8个村委会均为彝族、哈尼族和少数汉族杂居的村寨。刺绣是夕阳彝族乡少数民族结合欣赏与实用的传统工艺,是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点睛之笔,在夕阳的历史人文发展中占据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夕阳彝族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差异逐步缩小,地域界限慢慢淡化,如何在持续稳定发展与发扬传承传统刺绣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夕阳彝族乡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道路上的一个难题。

扶持力度弱化,政策引导不够明确。对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对传承民族文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除了把刺绣纳入文化特色外,基本没有纳入就业扶持和经济增长的规划,没有把民族刺绣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统一来安排部署。大部分手工刺绣作坊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和

扶持,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部门。

传承队伍弱化,人才流失断层严重。一方面因夕阳交通不便,教育资源较少,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大部分村民都把孩子送到具有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区学习,少数民族刺绣文化未做到从小熏陶、培养,即使有意传承,刺绣也未纳入到学校选修科目中,孩子因课业压力,难做到专心学,用心绣;另一方面,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刺绣机出产的绣品价格

低,产量大,还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导致大量懂绣、会绣的人失业转行,刺绣人才培养生长失去了土壤,演变成现在传承队伍人才断层式流失的现状。

手工刺绣弱化,工匠精神渐渐消失。夕阳彝族乡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而周边地区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就业机会多,在有利益可求的情况下,大部分乡内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刺绣这类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手工艺品制作行当满足不了村民日

益增长的基本生活需求,导致村民在尝过发展较快地区的各项福利“甜头”后,很难再回到传统的手工刺绣制作中,一针一线、艰苦朴素地发扬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创新创意弱化,研发投入几乎为零。全国现处于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是推动民俗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提供更多样的可能性。而对于刺绣,目前乡内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工艺的技艺模式,艺术和经济都已落后于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重新审视刺绣文化的发展方向。

产业实力弱化,市场拓展调研缺乏。现乡内的刺绣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品,长期缺乏将装饰品转化为艺术品再转化为商品的载体,不能顺利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或被市场认可。如果刺绣需要重放光彩,需要提前对市场进行调研,生产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刺绣商品,不局限于传统服饰,更应在相册、贺卡、笔记本等日常生活用品上进行拓展,逐步建立相关产业链,打造民族特色品牌,树立产品形象。

五个“弱化”的困扰昆明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少数民族刺绣现状调研

周海鸥

2018年以来,迪庆州不断丰富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内容,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近年又在全州启动实施“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创新内容,做到民族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宣

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多样化、社会化,有力地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研究制定《改革开放 40年 民族团结一家亲 迪庆州第九个民族团结进步月全媒体系列报道策划方案》,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月”“民族团结节”和民族传统节日,开辟专栏,广泛宣传改革开放 40年来迪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

开展迪庆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迪庆精神宣传活动,弘扬“拥护核心 心向北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

大力倡导“迪庆发展我有责,迪庆稳定我担当”“迪庆是我家,家和万事兴”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讲好迪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形成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社会风尚。引领全州各族人民争做迪庆发展的建设者,促进和谐的参与者,祖国统一的捍卫者,发展成果的分享者,把迪庆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新藏区。

开展文艺汇演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州193个村委会(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百村文艺汇演活动。通过舞蹈、声乐、器乐、小品、相声、说唱、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

迪庆州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文艺汇演,把“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争取人心、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举措,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

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全州宣传媒体支持力度,探索成立民族宣传微媒联盟,开发民族团结多媒体数据库和多形态宣传品,通过各种媒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社会舆论正面引导作用,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迪庆州迪庆州

多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坐落于德宏梁河县遮岛镇的南甸宣抚司署是全国规模最大、文物保护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中国的土司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地方自治的民族政策,兴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明朝时期,西南地区设置的土司以云南最多,而云南则以“三宣六慰”最为著名,这其中的“三宣”之冠便在今天的梁河县城。

梁河地处祖国西南地区,山间的坝地与温柔的江水,让这里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而地域的优势和包容的统治,又让土司文化与阿昌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

葫芦丝天籁之音可传情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

的乐器之一,而梁河县作为云南省的“葫芦丝之乡”,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丝制作与吹奏技巧,更是有着极为悠久的传承历史。

在过去,葫芦丝是当地傣、德昂、阿昌人民传情达意的工具,几乎人人都会吹奏。之后,随着民间风俗的改变,以及乐器本身存在的弊端,葫芦丝的制作与吹奏技艺逐渐在民间没落。

如今在梁河能够拥有这样的葫芦丝学习氛围,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这里走出过一位“葫芦丝王子”——哏德全。

作为国内顶级的葫芦丝制作与演奏大师,哏德全生前曾多次受文化部邀请,去往国外进行演出、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

《遮帕麻与遮米麻》是在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篇史诗,讲述了天公遮帕麻与地母遮米麻开天织地、伏魔救世的英雄故事。

作为阿昌族口述文学的代表作,《遮帕麻与遮米麻》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阿昌人对自然的综合认知,以及宗教、哲学、道德等,是阿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于阿昌人民而言,它的地位犹如道教的《老子》和儒家的《论语》,被称为“我们历史的歌”。如今,《遮帕麻与遮米麻》已在

2006年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的书籍也正式出版,阿昌史诗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与关注。

阿昌织锦巧手织出五彩生活

阿昌族是爱美的民族,他们的服饰造型简洁,却花纹绚丽。

根据流传在梁河阿昌族中的故事,这些被称为“节子花”的花纹,出自于一位心灵手巧的

“老姑娘”。她仿照彩虹的颜色,将日常生活中的花朵、瓜子等物品纺织成花纹,让这些美丽又实用的自然之物融入衣饰,并随身相伴。

因此,织锦也成为了阿昌妇女们审美意识的直接体现。

为了保护阿昌织锦这一非遗项目,当地政府在阿昌族每年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上,推出了织锦大赛的环节。“阿露窝罗节”是由陇川县阿昌族的

“阿露会街节”和梁河县阿昌族的“窝罗节”合并而成的节日。在阿昌语中,“阿露”与“窝罗”分别拥有“聚会”和“歌舞”的意思,都是源于阿昌族古老的宗教仪式,如今合二为一,渐渐成为了一项欢庆丰收、幸福的民俗活动。

在水草丰美的滇西坝子上,多元交融的民族文化犹如和煦春风,展露出梁河今日的神采飞扬。

(央视科教)

德宏梁河

西南边陲歌舞之乡民族文化融合之地

本报讯(罗文帅)日前,文山州委、州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推进会,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进一步动员全州各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工作。

会议通报了当前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砚山县、广南县、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文山市永通社区、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作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结合中央政策要求,紧扣创建目标、内容、任务、措施等,要重点抓好“六个一”。一是围绕一个目标。要力争在 2019 年成功创建、获得授牌。二是聚焦一个重点。聚焦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一步夯实强基固边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培育壮大产业,帮助群众实现就业,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创新一系列载体。开展好“九进九创”活动。四是打造一批亮点。认真谋划、研究,加强经验总结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文山特色的创建亮点,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五是建设一个共同精神家园。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推进各民族之间多层次、多方式、多形式走动互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的气象蔚然成风。六是用好一个武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法治武器,提早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大局稳定。

文山州

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近日,腾冲市出台《腾冲市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本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与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衔接,共有6项主要任务30项重点工程,3年预计总投入 7.57亿元。 (本报综合)

腾冲市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入7.57亿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