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综合2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本版编辑 谢莒莎

东华门:

本报讯(记着 王慧雯)青砖灰瓦、绿叶环绕,大槐树下是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遗址;海棠花间掩映着民国时代的老照相馆……今年 4月,东四四条全面启动环境整治,拆除违建185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43处。拆违后,东四街道用“一减一加”,卸掉胡同历史建筑“妆容”,让一处处久违的老门楼、老门墩、老影壁露出真容,还原古韵风貌。同时利用整治后腾退的空地,莳花种草,打造出一处处胡同“微景观”,让胡同亮出了新风貌。

牙刷、小刀 抠出民国砖雕

东四四条西口 86号的恒昌瑞记,曾是 1928 年民国时期开业的一家照相馆和卖洋货的杂货铺。经历岁月变迁,这里早已

变成了大杂院。从一年前的照片中,几乎看不到“恒昌瑞记”的名号,石刻的对联外面糊满了洋灰,只露出三两个字。木质门楼破败不堪,有的甚至已经腐朽。小楼的外墙也被刷上了深灰色的涂料,门口还盖起了卖饮料的小卖部。

在此次整治中,东四街道拆除了楼前的违建,去掉了小楼外墙的涂料,恢复了红白相间的砖墙。尤其是为了恢复砖雕,工人首先用小刀一点一点将糊了几十年的水泥砂浆剔出来,然后再用小牙刷一点一点地刷。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介绍说:

“十多个人一共弄了俩礼拜,才把砖雕上的字给抠出来。”

“以前的环境整治喜欢做加法,盲目刷涂料、贴砖等,看上去显得整齐划一,实际上是对不同时期建筑的莫大伤害。”东四文

保区胡同修复责任设计师之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惠晓曦介绍,这次整治首先要做减法,要把为了追求整齐划一而强加给历史建筑的东西去除,露出老建筑的真容。

参照文献 修复清代铸币厂

现在很多家庭还存有清代铜币,诸如“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老钱”很多就是在东四四条 83 号院铸造出来的,这里的宝泉局东作厂是目前北京唯一现存的清代铸币厂遗址。可在不久前,此处的大门口还被违建团团围住,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大门旁是个修车铺,黑乎乎的门道里盖满了居民堆放杂物的储物间。

如今,大门两侧的违建已经

被拆除,露出了宽敞的王府式门楼。宝泉局东作厂的修复不同于以往,也不同于普通门楼,它的修复不是浮于表面的精装修形式,而是需要参考文物古籍。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东四街道多次邀请古建专家马炳坚、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朱旭及区历保办、区文化委的专家等到现场查验,反复推敲,并召开研讨会,深入了解东作厂的历史。“根据清末的文献记载,当年因为要靠马车来拉钱币,所以大门也修得特别宽,可以供马车进出。”张志勇说,这是几十年来,胡同修复还原度最高的一次。

莳花种草“微景观”扮靓胡同

除了还原胡同老建筑,恢复胡同古韵风貌,东四街道还利用拆违后腾退的空地,留白增绿,

打造出了一处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等胡同“微景观”,让老北京胡同生活更具情致。

今年年初,东四街道将胡同内的煤棚和废弃物清理后,东四六条社区的养花爱好者,利用胡同清理后零散的空余空间,自发成立了“花友汇”,开始种花养草、美化环境。随后,街道在胡同内搭建了廊架,修建了花池,为“花友汇”的成员提供花种、花肥,还开办起了养花讲座。

经过半年时间,流水巷、铁营南巷等胡同小巷,现在已经是处处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走进胡同里,头顶上一片绿荫,紫色的扁豆花开得正好,木质廊架上的葫芦挂满枝头,居民们正在廊架下惬意地喝茶、纳凉……据介绍,截至目前,东四胡同内增加了47处“口袋公园”,共计300余平方米。

东四:胡同“加减法”亮出新风貌

本报讯(记者 李冬梅)从9 月 12 日起,北新桥街道按照

“十无”标准开始对新太仓片区进行环境整治,将拆除违建 413处,封堵“开墙打洞”230处,涉及面积 1.3 万平方米。据介绍,整项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成。

新太仓片区环境整治涉及九道湾、小菊两个社区共 17 条胡同,包括十四条以北,簋街以南,东直门南小街以西,东四北大街以东范围内涉及的所有胡同(不含主要大街和十四条)。此次环境整治内容主要包括拆除违建、封堵“开墙打洞”、拆除违规广告牌匾,清理堆物堆料、

清退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另外,环境整治同时开展的“断尾行动”还将就拆违、封堵范围内的违规营业执照予以吊销;就整治后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不相符的地方进行简单恢复、提升,保持胡同风貌统一。

当天,记者在大菊胡同里看到,多处点位都在施工中,每隔三五步就有一处违规“开墙打洞”被封堵。据了解,由于片区内属于老旧平房区,胡同狭窄,居民搭建的小煤棚、小厨房等严重影响胡同两侧道路畅通,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北新桥街道通过充分走访摸底,全面掌

握了该片区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建立和细化了台账,在前期多渠道开展大量入户走访、告知通知等工作,并已动员存在违建的住户、商户先自行拆除。

“通过此次新太仓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将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诸多问题,为附近居民营造更加安全、整洁、优美、有序的生活环境。”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聂嘉介绍,拆违后腾退出的空间,将计划施划停车位,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另据了解,簋街周边还将建 4大立体停车场,未来将提供约200个停车位。

本报讯 (记者 王慧雯)“违建拆了,胡同以后可就清净了!”近日,菊儿胡同 61 号二层200平方米违建被拆除,附近居民纷纷点赞。

记者来到菊儿胡同 61号看到,这处两层高的违建墙壁上涂满五颜六色的涂鸦,与周围青砖灰瓦的胡同风貌格格不入。现场,工人们正一点一点地拆除违建门窗、清理屋内杂物。交道口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主任黄彬介绍,这处违建建于 2000年,是在原房屋结构上加盖的与原房屋面积相等的 200 平方米二层违建,主要用于陶艺DIY和咖啡厅的经营。

“长期以来,随着南锣鼓巷主街客流量的不断增加,主街承受不了巨大的人流,便开始向周边胡同发展。”黄彬介绍说,菊儿

胡同13户院落,却存在13处“违建”,几乎家家都有违建。

据介绍,由于菊儿胡同道路狭窄,商铺密集,两侧房屋性质较为复杂,整治工作较难推进。为此,交道口街道成立了 26 个工作组,每组 70余人,并发动党

员干部带队深入一线工作,全力推进整治工作。“这处违建拆除后,街道将由东向西逐步推进菊儿胡同的综合整治工作。”黄斌介绍说,整治后,街道将按照原房结构进行恢复。

通讯员 乔万万/摄

新太仓片区17条胡同启动环境整治

菊儿胡同拆除200平方米二层违建

东华门地区作为首都核心街区,拥有故宫、王府井等文化地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东华门街道敢啃“硬骨头”,拆除违建、整治“开墙打洞”、抓好背街小巷整治,扮靓城市“面子”和“里子”,多条街巷、胡同旧貌换新颜,居民家门口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街巷治理敢啃“硬骨头”紧邻王府井、故宫的东华

门大街,有着32年历史的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曾是食客们最爱光顾的地方。然而,夜市摊位占道经营使王府井、故宫周边原本就有限的道路资源更加紧张,并带来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诸多问题。

去年 6月 24日,东华门美食坊夜市依法关闭,还路于民。这是东华门街道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如今,这里早已恢复道路功能,附近居民对环境的改善连连称道。

为了攻克街巷环境治理中的难题,东华门街道机关党员干部细分领域、划分责任、压茬进行。安排6名处级领导专门负责、统筹领导,处、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后备干部和青年党员积极参与,107 名党员干部组成群众工作组。

截至目前,东华门街道已完成 20 条大街、47 条胡同的治理工作,共封堵违规“开墙打 洞 ”835 处 ;拆 除 违 建295 处、16642 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 290处、无证无照 7处、直管公房转租转借 388处、群租房25处。

城市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开展街巷环境治理的

同时,街道还注重对城市环境品质的进一步提升,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辖区灯市口西街,没有整治前,有很多小门店,占道经营,居民出行都得绕着走。还有的小饭馆直接把生活污水倒在街面上。”东华门街道副主任富树成介绍说,去年,街道对这条街进行了整治,封堵“开墙打洞”商户,拆除私搭乱建,重新修葺和粉刷墙面,整条街又恢复了宁静与整洁。

富树成介绍,现在,街道正在建立水、电、煤气迁改快速办理工作机制。即将进行的大鹁鸽胡同 1号拆违,院内两侧墙壁挂有 20余个煤改电电表。按照与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的电力设施迁改工程协议,约3个月内完成。

故宫周边整治凸显皇城文化日前,东华门街道联合北

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故宫周边后期环境整治工作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整体风格凸显历史文化内蕴和皇城文化,修缮历史遗存建筑,突出明、清时期建筑,让故宫周边重回皇城范儿。

未来,东华门街道还将针对故宫、王府井周边的不同特点,严格按照“百街百巷百社区”精品治违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界面连续、风格统一、街面整洁、基础服务设施齐备、无违法建设”为原则,对整体风格、立面、道路、基础服务设施进行改造。

记者 李乐乐/文

环境整治做减法,去除历史建筑“涂脂抹粉”;胡同扮靓做加法,留白增绿打造“微景观”

北新桥:

交道口:

让故宫周边重回皇城范儿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