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专 题 本版主编:翁德汉 编辑:陈丹 电话:88539003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山水画卷中的

    山水画卷中的摩崖题刻和西竺亭

    摩崖题刻和西竺亭

    ——

    访岷岗岷前景区

    潘桥街道岷岗风景名胜区,我小学时春游去过一次,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可能是时间有些久远,亦或者当时年纪尚小,我对它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一些零星的、模糊的记忆。上周,因为寻访位于风景区里的几处摩崖石刻和一座古石亭,我又一次来到了岷岗。

    这一次的行程目标明确而且时间匆忙,所以我只是走马观花般的走了岷岗的岷前景区。即便如此,这里的翠峰、幽谷、悬崖、溪涧、深潭仍让我惊艳,并为之倾倒。岷前峡谷,世人形容其

    “流为清溪,储为碧潭,泄如烟雨”,赞其为“世外桃源”。这一次的相遇,方才知晓用再多的溢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会觉得过分,我也为瓯海有这样一幅旖旎秀丽的峡谷画卷而欣喜不已。

    岷前景区山脚下有一个停车场,就设在溪流旁边。

    下车,穿过一座小桥,在村民指引下,我沿着健身步道,向着溪流上方迤逦而行。步道依着峡谷盘旋而上,绵长,蜿蜒,闪现在绿丛中。步道旁边是峡谷溪涧,山石密布,溪水轻缓,大气古野而又不失灵秀。一个人行进在山间步道上,不知不觉便沉浸在山涧的寂静里。

    走走停停,美丽的山水景致让我忘记疲惫,忘记时间。眼前的一座石碑又把我拉回了现实,不经意间,岷岗前村摩崖题刻的所在地到了。仔细寻找,我在溪边的山崖上发现了两处题刻,二者相隔不远,皆为阴刻楷书。一处刻着:“嘉靖甲申年 (1524年) 十九都林彩舍财重建”;另一处刻着:“万历丙子 (1576年) ……舍银三 百 重 建 ”, 中 间 字 迹 不清,字径约10厘米。山崖上横排长约10厘米,宽约7厘米,间距约0.3米至1米的长

    方形孔洞,相传为旧时栈道遗迹。

    摩崖题刻是我国古代一种石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绝。岷岗前村摩崖题刻记载了当时乡人出资重建栈道的情况。它也见证了此处是古时温州与瑞安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一,是研究古代温州地方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岷岗前村摩崖题刻于2000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爱这一路上的清泉,清新秀美,微微甘甜;最爱这一路上,一个接一个的深潭,宁静幽蓝,各具特色。在生态环境越来越为人关注的当下,能够拥有这样一片澄澈的潭池山涧,我不禁羡慕起居住在山下的村民。

    见过了摩崖题刻,我不由加快了脚步,急于一睹古石亭的风采。继续向上前行,走过一排溪间丁步,没过多久,我就见到了古石亭——西竺亭。

    西竺亭坐西北朝东南,建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该亭面阔三间,通面阔4.3米,进深4.3米。亭内

    前后并排各用两根柱直接承石檩条,与两侧山墙与后檐墙承载屋面。山墙、檐墙由石块垒砌而成,东南面敞开,亭内靠山墙两侧设石坐凳。屋面为硬山顶,用条石铺设而成。亭内后檐墙嵌一通石碑,高 0.58 米,宽 0.45米,阴刻楷书,碑额“西竺亭碑”,碑文记载建造该亭时捐资者姓名及金额,落款为“光绪三十年岁次酉午腊月”。

    西竺亭紧挨山体而建,掩映在山林之中,石亭的顶上和外墙爬满了各种藤类植物,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野趣。整座石亭造型简单粗犷,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石亭几乎没作任何细节修饰,只是在石柱上刻了一副 对 联 :“ 九 衢 风 土 带 花香,万里河山分月影。”

    探访了西竺亭之后,我并没有立即停下脚步,还想看得更多,看得更久,感受得更多……这里有大自然赐予的绮丽风光,这里有先人们留下的人文古迹,这里是不应该被人忽视和遗忘的世外桃源。

    瞿溪自来水厂2018年8月水质通报水质项目

    国家标准出厂水管网水

    浊度 NTU≤1.00.140.24

    色度(度)≤15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