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天价学前班与“哈佛刷夜”假鸡汤epaper.dongfeng.net/page/1/2016-09/19/B7/20160919B7_pdf.pdf · 哈佛读书的中国学子用亲身经历 辟谣: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其

今天,定义一个富人,不是富有金钱、富有时间或富有社会资源,而是富有安全感。

这是个不安世界。恐怖主义、种族冲突、战争阴

云也许离我们遥远。离我们更近的,是不放心的

食物和空气质量,让人焦躁的城市交通,社会治安问题和陌生的邻里;

是不时会接到冒充熟人、领导、电商、航空公司客服、公检法的诈骗电话;

是买套房或者买辆车,甚至寄 个 快 递 ,就 暴 露 了 所 有 个 人信息;

是一下雨就看海、一上路就路 怒 、一 言 不 合 就 大 拆 大 建 的城市;

是 男 人 困 惑 于“ 你 是 男 人 ”“你还是不是男人”以及“你不是男人”的尴尬之问。

富 人 恐 惧 着 婚 变 、出 轨 、谎言、欺诈、阶级、财富转移和泡沫。

穷人焦虑于房价高、收入低、就业难,上学、生病和养老。

马斯洛说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时代症状的小小出口。

一千万个人,就有一千万种不安。

在不安世界里,安全感,才是人的第一愿望。

早 年 徐 静 蕾 在 她 的 电 影 里说:我爱你,和你无关。如今她更加气定神闲:我什么都有,你有单纯善良帅就可以了。——最富有的女人,不是拥有美貌或才华、财富,而是充满安全感。

此时此刻,我们能给你的,唯有这个不安世界的生存指南。

愿我们各自安好。(《新周刊》第475期)

@码字工小文:“涨价像涨潮、翻脸像翻书”,合同如废纸。任性毁约的背后是开发商法治意识的淡薄和对契约精神的践踏。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一样,良好秩序的核心所在就是人人都遵守契约法则。趋利是人的本性,欲壑又难填,利益面前,人的自律力是脆弱的,人心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往往就会变得复杂,本性凌驾于契约的现象就在所难免。无数现实给我们的经验就是唯有法律的强制力才能保证契约精神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水一方:热点太多,而又转瞬即逝,来不及“消费”。于是刚咬到嘴里的一块,未等嚼烂,又有一块扔过来了。这时,嘴里的那块要么囫囵吞下,要么吐掉,新肉又到了嘴里。社交平台是网络舆论广场,一个热点涌来,广场内

观点如潮,而多数情况下,事实还在路上,观点却已跑得让事实无法撵上。这些观点,也就成了那一块总也嚼不出滋味的肉。

@庐人境:很多时候,一条新闻刚曝出来,事实还不清楚,就已经有各种观点满天飞了,一些人就着评论声音纷纷站队表立场却忘了思考“新闻来龙去脉”。黄仁宇早在《万历十五年》里指出我们的文化只讲是和非、不讲真和假;如今脱离事实雄辩滔滔的舆论乱象即是如此,毕竟,比起对事情真相的求证所需要的冷静与求真精神,不问三七二十一的情绪抒发要容易得多。

B7责编/张哲 版式/方善艳 校对/金妹 E-mail:dfqcbs@E-mail:[email protected]年年99月月 1919日日 星期一星期一 评论

记者近日发现,武汉出现了一批高价“学前班”:每个月收费4000元—5000元,学制10个月。而普通大学一年学费才5000—6000元,4年的学费也不超过2.5万元。这些

“提前学习”的学前班居然很受家长们欢迎。 (《工人日报》)

培训机构配备了小学学科教师,再加上国学内容,宣称“10 个月学完一年级的课程”,言外之意是“未入学就赢在起跑线上”,而且用天价强化家长们的“有投入必有回报”感觉。这种教育观认为,学习要趁早,越勤奋越有机会,知识、分数才是硬道理。

无独有偶,评论员张田勘在北青报上撰文,直戳《哈佛凌晨 4点半》这篇 10 万+火文是“假鸡汤”:凌晨 4 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

无论是书还是文章,想要描述的中心问题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而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子用亲身经历辟谣:凌晨 4 点半的哈佛大学其实和世界上,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天价学前班与“哈佛刷夜”假鸡汤,其实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功利、虚幻的教育观。被报天价学前班的家长们信奉,为动辄拿谁谁谁多勤奋上名校的老师们信奉。不管是乖乖掏钱为天价学前班埋单,还是把段子手炮制的假励志教材当圭臬,都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亲身实践,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理念和做法,恰恰撬动了中国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让中小学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中 国 目 前 教 育 的 最 大 问 题是,遵循教育规律被功利做法所

裹挟。我有一位颇有见识的朋友,开始时坚决不想让孩子读民办初中,后来发现身边的精英人士都把孩子送进了民办学校,后者提倡超前教育,注重刷题,考试成绩有优势。因为担心孩子“错一步而错终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为托关系让孩子进民办学校而奔走,哪里管得上“让孩子自然成长、睡够、玩好”。其实不管你遵守与否,教育规律始终在那里。超前教育、应试第一可能一时获益,但未必管得了长远。

上天价学前班,或能“赢在一时”,但却让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输在起跑线上”,伤仲永的老大了了很可能说的不是天才夭折的故事,而是“超前学习透支持续学习力”的寓言,违背教育规律终将受到惩罚。哈佛学子在图书馆刷夜到凌晨4点半,这种假鸡汤简直就是为在教育观上急功近利只顾

眼前的人定制的。他们信奉“勤能补拙”,而且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佐证,殊不知古人知识匮乏,书本和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即便是识字获得点知识也是了不起的事,这种勤奋万能的观念和做法,哪能应对今日知识爆炸能力远大于知识的时代?

张田勘说,讲究学习方法和效率既是哈佛学子成才成功的奥秘,也否定了“刷夜”、熬夜和通宵达旦的做法,因为后者既有违科学,也超越大多数人的正常行为方式。言外之意是,假鸡汤违背了健康和学习规律,这些话也适用天价学前班。小小年龄就用应试教育方法进行知识灌输,他们的身体挺得住吗?识记知识能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动力吗?上了小学“通过抢跑一时领先”, 怎能保证他们“一辈子通过抢跑领先”?

(来源:红网)

时下正值吃葡萄的时节,但近日一段视频在微博、微信上大量传播,让不少人“望葡萄却步”。视频中,一位“果农”模样的男子一边搬运葡萄,一边和拍摄者对话,称无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药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农业专家和果农均表示,“无籽葡萄抹避孕药”纯属无稽之谈。(《人民日报》)

坊间传言有一种药物,人类吃了能避孕,黄蟮吃了能变粗,大闸蟹喂了能催肥,黄瓜涂了 会 带 花 ,葡 萄 蘸 了 便 无 籽——没错,您猜对了,这种能通吃动植物界的神奇药物正是避孕药。恐怕,避孕药的发明者

也不会想到,这种给人类生育带来巨大福音的药物竟然能拓展出如此之多的另类作用。

诡异的是,这类谣言不知从何而起,却传得路人皆知。而在这个“谈吃色变”的年代,大多数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谣言就是在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中被一次又一次地放大。

其实,要破解这类谣言并不难,只要在政府部门和媒体的监督下,做一次相关的试验,并将试验过程公布,看看黄蟮是否真的能变粗、葡萄蘸了是否就无籽,这样真相就会不言自明,谣言亦会止于实验。

天价学前班与“哈佛刷夜”假鸡汤 ■程振伟

蘸药葡萄

媒 体 视 角

安全课

微博个论@

短评

金羊网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