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做“串珍珠”的那个人 - chinateacher.com.cn把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纳入道德课堂范 畴,积极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立项申报教 学成果和教育科研论文评审,共荣获国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执行主编:高影 010-8229673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6月28日 11版

安徽亳州:暑期安全进校园

暑假临近,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组织辖区民警开展“暑期安全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辖区民警走进校园进行暑假防溺水、防火、交通、饮食、人身等安全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预防假期安全事故的发生。图为 6 月 22 日民警教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李腰小学学生们“防身术”。

刘勤利/摄

图说区事

局长专栏

特别关注

通讯员是如何炼成的

以爱润心 以艺育人

吴晓昊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局长

“品质教育”系列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以爱为基 德行兼备

教育植根于爱,有了爱教师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中原区教体局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并加强训后督导,切实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提升师资水平,中原区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阳光工程、领跑工程、卓越工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培训项目、课程及模式,开展“高起点、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常态化”培训,仅去年就组织教师 1758人次赴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厦门以及芬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地区进行培训,为全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中原教育品质,培养优秀师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名师引路 携手同行

英国教育家詹姆士曾说:“没有名师的名校,就像没有枪的战士,是不可想象的。”中原区把培养名师视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不断完善梯级名师培养机制,组织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参加各类培训研修,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和空间。目前,中原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名师51人,省级骨干教师 136人,市级名师 272人,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 8 个。不断壮大的名师团队,为中原区教育发展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

中原区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康明达,从 2012 年开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使区域内新课堂生态构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区域教研水平获得了长足发展。

承担伊河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中原区教体局小学语文教研员的陈珂,带领全区 40 所小学骨干教师团队,听课、磨课、送课……而这40位骨干教师也引领着各自学校教师的成长。陈珂及其团队研究的课题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一等奖。她的团队成员茁壮成长,甚至“青出于蓝”。而这也正是中原区许多和她一样的“名师”最大的满足。

在中原区,各级各类名师通过结对子、带团队等方式,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名师的辐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名师,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引领全区教师集体发展。

高效课堂 筑梦未来

桐淮小区小学教师罗冬芝执教《与象共舞》,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的内涵,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

互助路小学2015年3月参加了中原区高效课堂推进工程。作为先行实验校,该校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引领教师推动“互助课堂”的小组建设向纵深发展。走在课改前沿的互助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浩杰说,小组学习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就感。

淮河路小学的“灵动课堂”,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理念到实践,从师生关系到家校沟通,从敬业到乐业,教师也实现了个人成长的智慧转身。

中原区统整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把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纳入道德课堂范畴,积极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立项申报教学成果和教育科研论文评审,共荣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169项,省市课题立项210项,教科研成果奖117项。截至目前,除 8所实验校外,又有 10余所学校加入高效课堂教研队伍,共同探索适合中原区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的高效课堂之路。

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挖掘的人和事就是一地散落的“珍珠”,我们就是

“串珍珠”的人。我相信,在拣拾和串起“珍珠”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好的通讯不是停留于表层的经验介绍,而是能让读者透过事件看到背后的教育立场、人格品位、思想价值,这其实就是串起“珍珠”的那根“红线”。

正如一篇文章所言:“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信息,但有价值的信息则极为贫乏,只有经过甄别才可能凸显;我们不缺乏经验总结,但好经验中蕴含的思想、智慧则常常被埋没,只有受到‘慧眼’的眷顾,经验才可能启迪智慧。”

基于此,修炼“思想力”应成为优秀通讯员的必备功课。

那么,如何修炼呢?我想以五个“自问”来阐述。

自问采访对象所作所为达到什么层次。譬如,选择报道课程改革,我们就要了解国内课改最前沿的理念,其他地区已经有哪些探索和经验,我们的做法是否在全国或是全省领先。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起始课程的通讯,题为

“学生领到特色开学‘大礼包’”。在找到这一亮点之后,我并不着急动笔,而是先了解关于起始课程的定位和意义,全国都是有哪些做法,本区域的举措是否具有其独特性、突破性或是创新性,有了对于案例价值的准确把握,接下来的写作就有了底气。

自问典型案例如何发现。一线的教育实践最生动,也最丰富,我们要善于到基层学校寻找典型案例,发现有价值的故事,找到的故事越多选择空间越大。也就是说,要先有“弱水三千”,然后才能

“取得一瓢饮”。当然,在搜集故事时还要注意多层面兼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故事。

比如,在“开学典礼开启美好第一天”这一部分,我找到的素材如下——

学生的镜头:“啊,那是我的照片!”“咦,学校是什么时候把我的照片挂

在这里了?”开学第一天上午,淄博市张店区沣

水三小校门口热闹异常,伴随着悠扬的开学钟声和缓缓敞开的校门,迎接一年级新生的是一张巨幅海报——每个孩子都能在画面上找到自己,这令孩子们又惊又喜!

“跟孩子一起踏进校园第一天,一起参加了学校精心策划的开学典礼,看到孩子眼睛里满满的激动、惊奇、欣喜和期待,本来悬着的一颗心瞬间放下了!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真的很幸运!”开学典礼结束后,张店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一位家长忍不住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感慨。

自问材料取舍以谁为本。通讯员要学会合理使用两部分材料:一是采访得到事件本身的材料,二是背景材料。如何在一大堆现象或是材料里发现最具新闻价值的那些“点”,从表面看靠的是“新闻敏感”,但实质上还是你的“思想”和

“立场”在起决定性作用,会指引你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对我而言,选择素材基于两个选择标准——是否体现了“基于学生,面向全体,不拘形式,因地制宜”的理念;是否达到了“成为学生心向往之的期待”效果。

自问话题是否挖深挖透。同样以报道开学为例,我走进多所中小学调研,根据大量的第一手素材,迅速找到了这个话题的价值:“让开学成为学生心向往之的期待”;理出了三条线——“开学典礼”

“主题活动”“学科教学第一课”,提炼出

三个关键词“兴趣、习惯、方法”,总结出三个特征“有趣、有益、有料”,以及四个维度的操作理念——“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活动化”。

自问标题是否足够“抓人”。一个好标题,意味着文章已经成功了一半。记得一位资深新闻人曾经指出,一个好标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言之有物,能将新闻稿中最重要的东西提炼出来。一个好标题能够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精神一振。通常,我每写一篇通讯,都会对标题反复斟酌,经过数次修改,最后再确定。

总而言之,一名通讯员有了“思想力”,才能有“发现力”,而其前提为“学习力”。为此,我要求自己做到“五勤四有”,即日常工作求“五勤”:勤观察、勤阅读、勤调研、勤思考、勤积累;动笔之前须

“四有”:心中有主张,胸中有全局,眼中有方向,手中有典型。

唯有如此,方可发现隐藏于泥沙中的“珍珠”,并将其串成一条璀璨美丽的珠链,让它美好的光芒照亮我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

做“串珍珠”的那个人□□张桂玲

当“共享单车让杭州忍无可忍”的时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自己学校的墙壁怎样变得更美,教室一角如何设计?这样的社会现象和校园话题,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上研究的主题,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抓手。6 月 14 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教师朱玲敏和杭州市德胜小学教师俞秀红先后带领学生开展了两节研讨课,为全省综合实践课程教师代表提供研究范例。

当日,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分会主题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举行。分会会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来江飞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致辞。来自全省各地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学会会员近 200 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课例展示与研讨、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分享和经验解读、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这些活动将浙江省“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在现场展示的两节课例上,学生围绕主题提炼核心问题,继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自主设计并修正活动方案以解决问题。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高级教师何铁勇点评课例时表示,“经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公式,学生成长也是如此,教师指导就是让学生的经验发生,让学生

的反思发生,两节课的设计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面临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实践的冲动,同时两节课都有良好的互动,尊重学生的原生思维,激发学生生成更多创造性思维。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的正是浙江省“基于项目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行动”的价值,即强调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项目,让学生在经历以

“实践问题”为对象的问题解决中,通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多种活动的综合呈现获得发展。浙江省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伊红认为,这样的项目设计具有四个特点:主体性,以学生自主“设计”为起点;实践性,以学生真实经历为过程;整合性,以知识综合运用为目的;方法性,以学生学习转变为特征。

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过10年。在这10年中,全省许多教师因为综合实践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因为综合实践最终走向事业的高峰。杭州市余杭区双林中心小学教师杨正刚用《学习者、实践者、探索者》总结了他的实践与成长之路,他对综合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板块”的新架构,论述了成长阶梯的四要素,呈现了余杭区综合实践探索的系列活动与成果,如形成团队合作的运行理念,开发“工具性人文性”兼顾的探索载体,基于课程建设的系列研究成果等。萧山区靖江初中教师李海军则从一线实践者的角度,讲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他以学校的葫芦特色为主,讲述了如何围绕葫芦的话题带领学生进行

系列的课题研究,包括问题来源、方案指导,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如何做到扶放有度,如何开展评价方法的指导等。

宁波市北仑区郭巨学校教师姚成伟以“我与北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同成长”为题娓娓道来;嘉兴市风鸣高中教师唐华以“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为例,讲述自己的课程开发经历与思考。

与此同时,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副校长田燕芳讲述了学校从建校初就开始探索的综合实践活动——江南踏歌行,这一基于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STEP课程体系,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课程领域与相关资源。同时,提出原野课堂的实施概念,改变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浅表化的倾向,探索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方式,构建了四种基本课型。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郑魏巍则从企业家的“自我迭代”谈起,解读学校坚持“儿童即可能、小学即玩校”的理念,开发了适宜儿童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能达到最优化……

本次活动不仅就近年来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程做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也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发挥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机制。正如浙江省教研员方凌雁所言:理性估量当下的课程位置,科学厘定未来的课程方向,是所有综合实践活动人共同的聚焦和航向。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浙江经验”□□本报记者 韩世文 □□通讯员 蔡文艺

研学旅行如何“学游”兼得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

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教育部 2017 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

然而,国家层面的倡导和“意见”如何有效落实?其课程如何规划?责任主体如何履职?学生安全如何保障?区域和学校怎样突破现实困境,创出研学旅行的新经验?社会机构怎样协助教育部门做好研学旅行工作?

与此同时,教师是否也需要“研学旅行”?是否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休养生息?是否需要建设教师休养基地?

针对这些问题,您有怎样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创意?区域层面有何规划和实践案例?欢迎撰稿,1500字左右。

通讯员是如何炼成的当前,许多活跃在教育一线的“笔

杆子”,或在教育局任职,成为区域教育形象推广的代言人;或在学校从教,

“业余”向各类媒体展示教育的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通讯员。

他们眼中有全局,心中有激情,笔下有故事,愿意将教育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他们靠一支笔“驰骋”教育一线,也常常因为一支笔得到提拔重用……

如果您是这样的通讯员,曾经或正在“受聘”于教育媒体,欢迎您将自己的“通讯员”故事写下来,总结得失,分享交流。稿件2000字左右。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qq.com

截稿日期:7月7日

主题征稿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