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为什么这么火 - ep.ycwb.com

A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 娱乐新闻部主编/责编 胡广欣 / 美编 丘淑斐 / 校对 温瀚

A6娱乐

《觉醒年代》在今年2月首播,热度至今不减。复盘《觉醒年代》的走红经历,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推动力。

首先是假期带来的观影人数增长。在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期间,该剧积累了可观的观众数量及口碑基数,豆瓣评分从开分时的8.3分爬升至9.3分;五四青年节推动该剧口碑的发酵,剧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场面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

随后是白玉兰奖和高考作文对该剧话题度的进一步抬升。5月中下旬,第 27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提名,《觉醒年代》获得

“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原创)”“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8项提名。自此之后,《觉醒年代》几乎每天都登上微博热搜榜,“自来水”逐渐增多。该剧的热度爆发期出现在高考期

间,不少考生发现,全国多套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都可用《觉醒年代》中的内容做论证材料。其中,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题引用了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恰好在剧中被重点介绍过。有网友笑言:

“《觉醒年代》看到就是赚到,作文就像送分题。”6月 10日晚的白玉兰颁奖典礼上,《觉醒年代》夺得三项大奖,热度更是只升不降。

《《《《《《《《《《《《《《《《《《《《《《《《《《《《《《《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觉醒年代》》》》》》》》》》》》》》》》》》》》》》》》》》》》》》》

导演张永新坦言,《觉醒年代》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年轻人的审美视角:“我们会时刻想着‘年轻观众怎么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剧集的服化道、摄影等。”在形象上,演员造型与历史人物照片高度契合;在拍摄上,该剧出现了大量象征性极强的特写镜头。该剧细节到位,被不少观众称赞“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精气神”“节奏快,没有一个废镜头”。此外,该剧的台词引用了大量名人金句,例如李大钊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辜鸿铭的

“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等,不少学生观众甚至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背诵。

在白玉兰奖后台采访环节,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张永新感谢观众对《觉醒年代》的喜爱:“今年延年、乔年烈士墓前多了很多鲜花,这就是我们这部剧的最大成功。今天中国的一切,是他们用牺牲生命的方式换来的。我们生活在他们无法想象的美好里,千万不要忘了他们的牺牲和付出。”

《觉醒年代》对“五四”运动始末的呈现成为全剧的高光时刻。在巴黎和会上,面对《凡尔赛和约》中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的不平等条款,北洋政府外交官据理力争,多番博弈,可惜最终失败。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等外交官向各国大使请求支持,彻夜等候那个不会响起的电话,这一幕让观剧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何谓“弱国无外交”。爱国学生郭心刚在得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一夜白头、郁郁而终的场景,也进一步增添了剧中爱国之情的

悲壮感。但哪怕社会千疮百

孔,当时的中国仍然有一批不肯放弃的年轻人,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理想之光,激励着 100 年后的观众。例如,剧中交代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启蒙经历,在北京大学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学习后,他把革命火种带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介绍进步思想,揭露并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陈延年和陈乔年两兄弟为了追寻革命理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陈乔年在牺牲前说:

“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

荆斩棘的幸福吧。”近年,“佛系”“躺平”等情绪在年轻人中流行,有网友借《觉醒年代》鼓励年轻人:“立志救国是他们那代人的

‘觉醒’。在和平年代,我们这代人的‘觉醒’,应该是吾辈当自强。”

《觉醒年代》走红后,剧中角色的表情包及相关文创周边产品也随之走红,带动该剧的社会化传播。剧中有这样一幕:为反对张勋复辟,时任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带着一块写着“不干了”三个大字的木板,站在教育部大门口,以表抗议。这个场面被网友截取下来,成为《觉醒年代》传播最广的表情包。除此之外,陈独秀的招牌大笑、辜鸿铭的“尔等闭嘴”等场面也被制作成表情包。

带有“觉醒年代”“新青年”等字样 logo,以及带有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剧中主角Q版头像的徽章、手机壳、贴纸、T恤等

文创周边产品,最近成为网购平台的“抢手货”。有网友在印有《新青年》封面的帆布包商品评论区留言道:“看了《觉醒年代》之后很上头,买周边支持好剧。”

在《觉醒年代》周边产品选用的“名人语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出自鲁迅的《热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有购买者在商品评论区留言:“每天看一遍,给自己加把劲。”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在《觉醒年代》播出前,许多观众对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认知仅限于历史教材上的寥寥数笔,但该剧让这些革命者的形象更加饱满:蔡元培不仅是北大校长,也是一个谦谦有礼的君子,时刻关心并愿为学生付出一切;陈独秀不仅是中国革命启蒙者,也是一位傲娇的父亲,表面上不苟言笑,心里却欣慰于孩子拥有独立思想;李大钊不仅是为国牺牲的烈士,更是一位生性豪爽、心怀劳苦大众的真义士。

《觉醒年代》还把历史名人与他们的名篇佳作结合起来,在尊重史实的基础

上,增添了一丝戏剧性。比如,鲁迅的首次出场就融入了其小说《药》的场景:一名犯人被砍头后,一群人争着挤到前排,把钱币交给军官,换来一个蘸了人血的馒头,鲁迅背对着行刑场,一言不发。友人见到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场面后心智失常,跑到鲁迅家大喊“杀人了”,鲁迅因此得到灵感,写出《狂人日记》。致力于翻译中国古文经典、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的学者辜鸿铭,在剧中发表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阐述中国人思想和性格中的温良,让不少观众受教。剧集播出后,《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在社交网络迅速走红。

课本里的人“活”过来了

拍给年轻人看的剧集

表情包+文创产品走红

创作

B 传播

点亮当下的理想之光

白玉兰奖+高考作文助力

鲁 迅 写 就《狂人日记》

《觉醒年 代 》聚焦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生活场景拍得烟火气十足

陈延年心怀革命理想

地 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文化副刊部主编责编 吴小攀/ 美编 蔡红/ 校对 谢志忠花 A6E-mail:[email protected]

归(国画) □曾海亮

历经三年高中的寒窗苦读,我怎么也未见到人生中的彩虹,从一个黄毛丫头,亭亭玉立为一个大姑娘,1.68米的个子,美中不足的是架了一副眼镜。更让人心碎的是父母盼望着“女儿跳出农门”的愿望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父母仅我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丝毫也没有责怪我,还安慰我不要急。尤其父亲考前专程来学校的一次慰问,让我至今刻骨铭心:妹子,读书你已经尽力了,哪怕是排到最后一名,我也不会责怪你,最后一名也需要人站啊!老实忠厚的父亲没有华丽的言语却给了女儿最贴心的安慰,才有了我今天幸福的生活。

暑假在家彷徨了两个月,是复读还是选择去哥哥早已为我预订好的乡镇企业?而且还可以半工半读。年事已高的父母没有给我提出更好的建议,三个疼爱我的兄长随我自己选择。害怕再次听到父母的唠叨,害怕经过一年的复读再次名落孙山,吃不了苦的我还是鼓起勇气选择走入社会。

在一家乡镇企业担任保管员,统计一些产品的数量,伴着一些铜的、铁的、铝的半成品、成品睡觉,一个月没有休一天假。别人可以每周休一天,而我要累积起来,再请上两三天假,去县城参加电大法律专业学习。回来以后,还得利用闲暇时间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那时的考试还是很严格的,每天的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偶尔有文章在省台播放,在报纸上刊登,追求我的男孩还蛮多呢!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憧憬,高考给我带来的心灵阴影,像云一样在我心头飘过。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也拿

到了国家承认的法律大专文凭。而且在三年的勤工俭学生涯中还节俭了 1000 元呢!更令人兴奋的是哥哥又为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去我们乡政府当临时工,总算可以沾点“干部”的灵气了,可惜当我辞掉这份工作,乡政府的领导因人事调整而“变卦”了,我再一次在父母身边度过了一个躁动不安的夏天,那个夏天,我似乎比树上的知了还郁闷。

大约在下半年的 9 月初,哥哥再次为我在河西找到了一个公司就业,学习化验技术。天哪,我一点兴趣也没有,读高中我是学的文科,这下子让我从事理科领域的工作,每天装模作样地站在师傅旁边,偶尔替她们洗洗杯子,没事的时候就捧一本化学书,哪看得进去。“灰色”的心情再一次笼罩了我。

我自个儿找老总毛遂自荐当了出纳,这份职业我还挺喜欢的,一干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我自学并拿到了会计证、公证员资格证、法律服务证,而且写出了好几篇散文发表在报纸上,让公司的人大为吃惊。

“天生我才必有用”、“社会也是一所好大学”,这些至理名言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知识,阅读经典名著,信手涂鸦地写写小文章,那种心态很雅致,也很惬意。

在儿子满 9 个月的时候,我终于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被分配到了一个边远乡镇担任司法所长三年零三个月,后来因全县仅有两个年轻干部有公证员资格证,我很轻松地被调入县公证处,现供职于某机关单位,从事着我喜欢的职业,而且在县城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文人”呢!

每年春节刚过,淡淡的柔风吹来毛毛细雨,平静如镜的河面上,便看见渔民出动,用小网网捞河里的“虾子”。这是一种好东西。市面上的虾子面、虾子柚皮、虾子扎蹄,都少不了它;它其貌不扬,但非常美味。因此,有人说:“好吃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好吃。”

这话并不一定正确。在粤港澳有一种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那便是“礼云子”,每年春夏间,它便悄然上市。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剧最红伶人薛觉先先生是有名的“食家”。小时候,家父和画家邓芬先生邀请他到酒楼小聚,他会先拨电话到酒楼:“你们今天有礼云子吗?礼云子新鲜吗?”酒楼一听,便认出是“薛老楂(排行五)”的声音,“有呀!五哥,我们刚刚购到一批新鲜的礼云子,欢迎五哥和贵宾帮衬小店。”

薛先生便换上白纺绸长衫,手持象牙骨纸扇,风度翩翩地赴约。咨客一见,便向他介绍“礼云子菜式”:礼云子蒸蛋、礼云子炒桂花翅、礼云子炒饭,等等。有了礼云子,酒楼知道薛先生容易伺候了。

礼云子和虾子在外貌上大异其趣,它颜色嫣红,非常娇艳,一上桌便令人眼前一亮。它其实是田间螃蟹的卵子。东风吹拂,春雨飘飘,便是螃蟹产卵的时候。农民随潮汐捞捕螃蟹,将蟹卵挤出便是“礼云子”了。

螃蟹卵何以有此雅名?据说从前的文人,认为螃蟹卵的名字不够雅,以螃蟹每遇见人,便拱起双螫,好像旧式文人打躬作揖模样,颇有礼数云云,故而名为

“礼云子”。螃蟹产卵,为期不长,产卵期

过后便吃不着礼云子了。从前冷藏设备尚未发达,礼云子的保鲜期有限,很易变坏,人们为了保存,或用油浸,或用盐腌,但是登盘之后,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新鲜的礼云子炒饭,礼云子娇红欲滴,鸡蛋黄白相间,油粘米其

白如雪,衬以甘香的叉烧粒,鲜艳的河虾仁,葱花青翠,登盘后香气扑人,真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美食。

吃过鲜虾子和礼云子之后,便期待鲥鱼登盘了。

鲥鱼,在粤港澳地区又称“三鯠鱼”,据说鲥鱼在大湾区每年有三造,无论北江、东江和西江,每年三四月间,三鯠鱼便银鳞闪烁,耀人眼目了。大湾区的三鯠鱼食味堪与长江鲥鱼一较长短。食家们以顺德甘竹滩所产的三鯠鱼为首选,故诗人胡毅生有句云:“甘竹三鯠欲上竿,滩头二月水犹寒。”

而甘竹滩所产的三鯠鱼,又分“上滩”、“下滩”两种。三鯠鱼在产卵前,鱼颊绯红,又称“胭脂颊”三鯠,是食家的至爱,故有诗句云:“上滩甘竹水,微雨苦瓜时。”甘竹滩水流湍急,水底据说有一条“石龙”,渔船一不小心,就会有覆舟之险。我年轻时由江门往广州,要乘“花尾大渡”,倚栏远望,可以看见渔舟垂钓或撒网。斜阳下、晚风中,银光一闪,便知道一尾甘竹三鯠上钩了。

三鯠鱼味香肉嫩,鳞下脂肪特丰,最宜清蒸,也有人欢喜以苦瓜煮之,认为这才是“绝配”。苦瓜之中又以江门杜阮所产的

“雷公凿”苦瓜最美,所以有“微雨苦瓜时”之句。

粤港澳大湾区水域,咸淡水交界,其水产都比他处优胜,除了三鯠鱼,还有“金边方鯏”。邓芬先生常说“金边方鯏”是澳门的

“镇山之宝”。方鯏是一种比目鱼,产于伶仃洋者最佳。因为伶仃洋的方鯏,鱼边有一道金色,故称“金边方鯏”,肉质甜美嫩滑,是其他比目鱼不能相比的。

食家往往羡称阳澄湖大闸蟹为蟹王。其实大湾区所产的黄油蟹比起大闸蟹来,各擅胜场。众所周知:大闸蟹是生长在淡水湖中,而大湾区所产的“黄油奄仔”蟹,大多数生长在珠江出海岸上,这些地方都是咸淡水交界之处。

南方的夏季,比江南来得较早。南方的奄仔蟹,体形比大闸

蟹略小。由于食材丰富,炎夏季节,奄仔蟹已是肠肥脑满。它们爬出洞穴,在烫热的海岸石岩上活动。骄阳如火,盖内的膏油,都被晒得呈半溶化状态。所以夏末秋初捕获的咸淡水膏蟹,蟹爪在烈日照晒下,仿佛有黄油下滴,其肥美可以想见。

早年,行走珠江三角洲的花尾大渡,船上设有厨房,行船途中,侍应询问乘客晚饭吃什么?春季有“三鯠鱼煮苦瓜”,夏末则有“花雕酒蒸顶角奄仔”,这些都是珠三角的名菜。船上也卖酒,老饕们不惜杖头钱,要一盘膏蟹,来一瓶五加皮酒,一舱陶然。

“秋风起,三蛇肥”,是南国老饕的口头禅。珠三角人对于蛇宴情有独钟。想当年,羊城食家江孔殷太史的蛇羹,驰誉羊城。他家中的家厨,在他家道中落之后,“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大厨师,或是另立门户,开放私房菜馆;或是加入其他酒楼行列,仍以太史蛇羹为号召。

珠三角人大多酷爱吃禾虫,所谓“夫死夫还在,禾虫过造恨唔来”。外省人初见蠕蠕而动、五颜六色的禾虫时为之毛骨悚然,不敢下箸。然而,在大湾区谈美食,缺不了此物。禾虫,每年有两三造,但是为期甚短,一不留神,禾虫造就过去了。

我在抗战时居乡。乡村游击队生活很清苦,终年吃不到三两回肉,全赖禾虫造来临时吃一次禾虫。农民慈悲为怀,开放水源,潮汐来时,花花绿绿的大批禾虫随着潮水一浪接一浪涌至。时维秋夜,明月在天,秋风瑟瑟,我们驾一只小木船,把捞到的禾虫堆满船舱,方才返棹回营,大家都冷得发抖,不得不喝几口“土炮”(村酿)御寒。

捞禾虫是一宗辛苦差事,大家累得骨头都散掉了。可是,次日餐台上陈列着一盘一盘的猪头皮焗禾虫,香气袭人,捞禾虫时的疲累早忘掉了,连下几砵番薯粥,把缺肉的怨气都补偿回来了。

大湾区还有一种美食,是别处

所无的,那便是“花锦大鳝皇”。一般的黄鳝和白鳝,体积都很小,但是花锦鳝躯体却很庞大,它是穴居生物,以青蛙、田鼠等维生,身躯有斑斑绿绿的花纹,长成时体长一两丈,粗如人臂,重四五十斤甚至百斤,气壮力强。农民多在田边洞穴发现它,但它也如狡兔有三窟,农民要纠集两三个大汉把守洞口,熏之以烟,它不耐烟熏,从洞穴跃出,渔网都罩不住,往往被它破网而去。捕鳝者用麻绳在洞口等待,手脚利索地把它套住,放进竹箩里,盖上箩盖,它才乖乖就擒。

农民把花锦鳝抬到城中,卖

给酒楼。酒楼购到大鳝皇后,大肆宣传,楼前贴上红纸:“本酒楼订于×月×日生剖大鳝皇,认头者请早下定。”

到了那天,酒楼替鳝皇簪花挂红,燃放爆竹,待至街坊齐集,方才下刀。街上一片热闹,饶有过年气氛。

据说大鳝以鳝头最具滋补价值,售价也最高,由出得价钱高的人购买。其次是鳝尾,再其次是鳝身。一条大鳝,顷刻售尽。

大鳝皮特厚,以干鲍、烧肉红焖,鳝皮胶质特浓,被视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美食。

天生我才 □姜满珍

征文专用邮箱:[email protected]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湾区

□李瑞鹏[澳门]美味多端午拨心弦,读《卜居》骚篇。八大诘问,忠廉星斗照人寰。骋眸

岁月千载,今知刘向玄语,携卷唱屈原。效正言不讳,彰君子风范。文载道,诗言志,壮怀远。平生志向何处?心系社稷安。目无杜

曲桑麻,胸有黎民江山,求索路漫漫。古今贤达人,舍我荐轩辕。

水调歌头·读《卜居》有怀□超然

在刚刚过去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持续走红一个季度的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觉醒年代yyds(永远的神)”话题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用文字、表情包、短视频等形式表达对该剧的喜爱。而在豆瓣上,超过20万人为该剧打分,评分高达9.3分。《觉醒年代》以其过硬的剧集质量、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情节,再加上“押中”高考作文等重大事件的助力,收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喜爱,热度居高不下。这么火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