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阮高峰 [email protected] http://weibo.com/zjlester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Page 3: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2006-5-31, 纽约 :◦ Ivanna 在出租车上遗落了她的 T-mobile Sidekick 手机

2006-6-1, 2006◦ Ivanna 和朋友们尝试与手机的持有者联系

2006-6-3◦ Ivanna 购新手机,和 朋友 Evan 一起发现旧手被一个叫

Sasha 的女孩持有,并尝试追回

Page 4: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2006-6-3, 数小时后◦ Sasha 回信辱骂 Evan, 告知手机是其兄弟在出租车上捡到送她的

◦ 给了一个地址,告诉她和其男友等着暴打 Evan 2006-6-6◦ Evan 在个人站点 evanwashere.com 发布“遗失的

Sidekick” 网页

Page 5: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www.evanwashere.com/StolenSidekick/

Page 6: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Evan 的朋友们四处转载网页 Evan 的朋友们在 myspace.com 上发现 Sasha 及其男友的主页

Evan 提供两次更新,补充了手机遗失的背景 NY Police 一位警察写信给 Evan ,告诉他如何向警察请求立案

Page 7: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www.myspace.com/

Page 8: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一名自称是 Sasha 兄弟 Luis 的军事警察给 Evan 写信,警告他停止骚扰 Sasha

Ivanna 的事件被网页推送至 digg.com 的首页, Evan 的网页点击量达到 500,000.

Evan 每分钟收到 10 封电子邮件 网友们找到了 Sasha 、其男友、 Luis 的 myspace主页

Page 9: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www.digg.com/

Page 10: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Evan 更新网页 10 余次 平均每天收到电子邮件 3000 封 访问量致使 Evan 的站点崩溃,三易 ISP 网友查到 Sasha 全名、住处,甚至拍摄自她家经过的视频上传至 youtube.com

网友自发建立 BBS ,支援 Evan 网友们在邀请军方成员参加的论坛中,讨论军事警察是否可以干涉此事

Page 1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www.youtube.com/

Page 1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Sasha 的家人们开始应对此事 Evan 和 Ivanna 到警局申请立案受拒 至此关注此事的读者超过 100 万 地方和全国媒体热切关注此事件 警局拒绝受理行为激起众怒, NY Police 修正立场,立案。

Page 13: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Sasha 被逮捕 Ivanna 拿回了旧 Sidekick 手机 Sasha 的母亲:“在我生活中,从未想到一部手机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头疼事”

Page 14: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引发头疼的并不是手机,而是那群在手机、网络另一端,通过 Evan 的网页、 Myspace 、Digg 、 Youtube 等站点集群起来的网民

Page 15: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eb 2.0 概述 Web 2.0 主要的技术形态 Web 2.0 教育应用的建议

Page 16: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Page 17: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指自 2003 年左右兴起的,以 RSS (Atom /Jason) 、 Tag 、 Ajax 等技术为基础,以 Blog 、Wiki 、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s,SNS) 、社会书签等应用为载体,以用户创建内容、注重集体智慧积聚和用户体验等为特征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形态。

( 阮高峰, 2009)

Page 18: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特点:◦ 用户创建内容 ;◦ 社会媒介 ;◦ 群体智慧 ;

应用形式◦ 个人出版类应用(博客、微博客、图片影音博客)

◦ 协作类应用(如: Wiki ,维基百科)

◦ 社会网络应用( Social Networks, SNS ,如 Facebook,校内网 )◦ 资源分享类应用(如社会书签 diigo、 del.icio.us;影音分享站点 Youtube 、优酷等)

Page 19: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博客( Blog)是Web log的简写,是一种个人网络日志撰写系统。

博客技术门槛低,可以说是当前使用最广的Web 2.0

应用。 相关应用:

图片博客: 影音博客:又叫播客

(Podcast) 微博客 :M icroBlog

Page 20: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天河部落

◦ 主持机构:广州天河区教育局◦ 地址:

http ://www.thjy.o rg/

◦ 简介:国内运作比较成功的区域教师博客群

Page 2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注册博客服务◦ 访问: http://hi.baidu.com 注册◦ 其他类似服务:新浪博客、网易博客、 QQ空间……

类别设置◦ 建议按个人所需分类,如资源收集、教学心得、个人学习等

发布日志◦ 技术难度低,等同于发送电子邮件

个性化设置◦ 版面设置、主题选择、挂件选择、友情链接等

我的百度空间: http://hi.baidu.com/ileo

Page 2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注册:◦ http://weibo.com◦ 类似服务:腾讯微博、嘀咕、饭否

关注◦ 找到感兴趣的好友,然后“关注”按钮

发布◦ 在“发布微博”框输入,可附加图片、视频、音乐◦ 用 @+昵称,给某用户发信息 ◦ 用“ # 关键词 #”设立话题链接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jlester

Page 23: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注册◦ http://haokanbu.com

发布图片博客◦ 好看簿以“故事”为单位

◦ 创建一个“故事”,上传图片,添加注释

其他操作◦ 添加好友、推荐至微博,等

我的好看簿: http://ileo.haokanbu.com

Page 24: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传统的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依然被用作创建社交圈的重要方式

标签( Tag)◦ Tag 通常被用于个人日志的泛分类方式

◦ 博客服务商 (BSP) 的 Tag汇集提供了交流的通道

Trackback◦ Trackback 可以追踪当前日志的被引用情况

特别的,微博中:◦ 利用“ # 关键词 #”实现类 Tag 的汇聚模式

◦ 利用关注规划个人信息源

◦ 利用 @username 的方式实现用户间的交互

Page 25: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iki源自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

面向团体的协作写作系统 ;

成员可以直接更新页面内容,而原始版本并不直接覆盖,而是会作为历史版本保存;

不同版本可比较,借此追踪信息创建的生命周期

Page 26: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维基百科

◦ 主持机构:维基基金◦ 地址:

http ://www.wikip e d ia.c o m

◦ 简介:最大的在线百科全书项目

Page 27: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注册

◦ http://10.1.150.110/wiki◦ 注册请用真实姓名

创建词条◦ 在某一分类下单击“创建词条”

修改词条◦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编辑词条”

版本比较◦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历史版本”,然后比较

Page 28: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自行架设维基服务器◦ 利用开放源代码的维基程序,如

Mediawiki 、互动Wiki

利用第三方的服务◦ 利用注册使用:

http://www.wikispaces.com

Page 29: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社会网络:第二代社交网络,基于信任链接; 其理论基础 : 六度分隔理论、“弱连接”理论;

Page 30: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名称:◦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也称小世界理论;

内容:◦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案例:◦ 德国烤肉店老板与马龙 ·白兰度

Page 3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马克 ·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于1974 年提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

我的解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连接的人群往往具有共同的关注点,信息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

Page 3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1993 年,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一幅漫画,名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随着 Web 2.0 的兴起及网络应用模式的转变,现在,在你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候,网上都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Page 33: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90 年代末期,互联网的早期采用者生活在信息的沙漠,甚至出现用不同 E-mail帐户给自己发邮件的极端案例;

2000 年左右起,互联网进入早期大多数阶段,信息与网络交互饥渴仍然存在,基于匿名身份的第一代社交网出现◦ 那时 QQ之类的 IM去找些陌生人聊天是常有的事

近些年,互联网信息已呈海量,网络交互无处不在,基于信任链接的第二代社交服务平台越来越普遍◦ 基本上成为熟人或共同志趣者的联络工具

Page 34: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1. 本质上来看,是网民在信息过载及对网络新奇感渐失的背景下,对个人旨趣的回归。

2. 由此也不难理解基于位置的应用( LBS)的兴起,例如 SOLOMO 。

Page 35: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人人网(校内网)

◦ 主持机构:千橡互联◦ 地址:

http ://www.re nre n .c o m

Page 36: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注册

◦ http://10.1.150.16/uchome◦ 请用真实姓名注册

好友维护◦ 本班师生尽可能相互添加为好友

信息发布◦ 发布日志、状态等,关注他人的动态

Page 37: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在未来的职场中, Web 2.0很可能是一项重要的绩效工具;◦ 有必要结合教学情境教会学生 (特别是大学生)使用 Web

2.0 未来的教学情境中,面对的是 Web 2.0文化中成长的学生◦ 有必要结合案例给从事师范训练的学生介绍Web 2.0 的整合策略

退回教学的层面,学生进入课堂时的已有知识,以及由此差异形成的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资源

Page 38: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重点:◦ 解决分散数据的集中化

方法:◦ 聚合:例如使用 RSS 简单,易于上手,但功能也受限制

◦ 混聚(Mashup): 功能上可以自由发挥,但难度不可控

◦ 通过管理行为干预

Page 39: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www.zhuaxia.com

Page 40: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pipes.yahoo.com

原本应该呈现中国地图无法显示,归功于

GFW

Page 4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理论依据◦ 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

=(节点数 -1)2

◦ 网络生态观

方法◦ 开放的文化经营

◦ 初期的正式引导(甚至强制性措施)

◦ 必要的技术培训

Page 4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原则,例如生硬规划知识流,甚至指派对应“知识生态位”的角色,行不通

关键在于形成信息交互的复杂性,来引发自组织

并非否定干预,对于教学这一人造系统尤其如此。

Page 43: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本质上来看◦ 当前学校教育与 Web 2.0 基于不同的哲学

重要的影响因素◦ 师生的观念

◦ 特别是学生的意识

基于很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这往往成为很多教师尝试并探索新技术教育应用的阻力

Page 44: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Page 45: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课程:◦ 《人类学习与认知》,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计 3学分 48学时。

时间:◦ 2009 年 2月至 2009 年 5月间实施

授课班级:◦ 浙江师大教育技术 2007级

授课形式:◦ 混合式学习

学习平台:◦ 基于Web 2.0 技术混聚 (Mashup) 而成

Page 46: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Page 47: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活动设计上尽可能生动新颖◦ 例如:由学生分小组,为学习理论家建立 SNS主页,基于各自观点开展学习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

强调基于 2.0化学习社区的非正式学习

实行课程志愿者制度,自主服务

Page 48: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背后的故事:◦ 以下功能由自编程序实现 课程站点更新,自动发布至讨论组

讨论组的新话题,自动发布至微博

◦ 很幸运,以下事件发生于课程结束之后 课程网站基于 Google Sites ,被墙

课程讨论组基于 Google Groups ,被墙

微博服务 Fanfou,Digu接二连三被关闭

Page 49: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http://sites.google.com/site/coglearning/ (墙外 )

Page 50: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更多信息,请阅读◦ 阮高峰 &徐晓东《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建设——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为例》 ,《现代教育技术》, 2009 年第 8期。

Page 5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建立一个博客(如百度空间),相互建立友情链接,每周至少更新一次

使用 RSS聚合服务(如http://www.zhuaxia.com ) ,聚合班上师生的

RSS 自组小组,试用 Wiki 、微博、社会网络等技术形态,尝试交流与探讨学习问题

期末递交一个活动报告,需要附各自的实践体验,并谈对 Web 2.0 教育应用的心得,字数不限。

Page 52: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Don’t hesitate to @Ruangaofenghttp://weibo.com/zjl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