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劉毓容 科技與管理的結合 —— RFID 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 壹、摘要 FinTech ( Financial technology ) 將我們所認知的傳統金融服務,轉型並透過科技的手段進 行,讓企業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也讓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即時的操作,因此 Fintech 會是未來科技和金融業界都無法忽視的趨勢,而在這個數位崛起的時代,Fintech 也不僅僅 只是科技與金融,甚至市場與政府,都是這個趨勢下需要應運出新服務的角色,故此區塊鏈 BlockChain 技術的應用,也是站在金融的基礎之上進而興起。至於倉儲管理就是對倉庫及倉 庫內的物資所進行的管理,是倉儲機構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倉儲資源提供高效的倉儲服務 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過程,倉儲管理的內涵亦是隨著其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作 用不斷擴大而變化。基於以上的理論基礎,本文就過去幾篇所介紹的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討論其在區塊鏈技術及倉儲管理上之相關應用,也期望以 無線射頻辨識 RFID 應用為出發,探討結合金融科技以及對印刷產業也甚為重要的倉儲管理 之相關研究。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劉毓容

科技與管理的結合——

RFID 在區塊鏈技術及倉儲管理上之應用探討

壹、摘要FinTech ( Financial technology ) 將我們所認知的傳統金融服務,轉型並透過科技的手段進

行,讓企業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也讓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即時的操作,因此 Fintech 將會是未來科技和金融業界都無法忽視的趨勢,而在這個數位崛起的時代,Fintech 也不僅僅只是科技與金融,甚至市場與政府,都是這個趨勢下需要應運出新服務的角色,故此區塊鏈 BlockChain 技術的應用,也是站在金融的基礎之上進而興起。至於倉儲管理就是對倉庫及倉庫內的物資所進行的管理,是倉儲機構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倉儲資源提供高效的倉儲服務

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過程,倉儲管理的內涵亦是隨著其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作

用不斷擴大而變化。基於以上的理論基礎,本文就過去幾篇所介紹的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討論其在區塊鏈技術及倉儲管理上之相關應用,也期望以無線射頻辨識 RFID應用為出發,探討結合金融科技以及對印刷產業也甚為重要的倉儲管理之相關研究。

Page 2: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4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貳、區塊鏈技術 (BlockChain)

一、何謂區塊鏈

區塊鏈 (BlockChain),本質上是一個去

中心化的資料庫,不依賴第三方、通過分

散式節點進行網路數據的存儲、驗證、傳

遞和交流。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

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簡

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指一種全民參與記

帳的方式。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而

這資料庫就是一個大帳本。在一定時間段

內如果有任何數據變化,系統會評判這段

時間內記帳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記錄的內

容寫到帳本,並將這段時間內帳本內容發

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

統中的每個人都有了一本完整的帳本。圖

2-1為區塊鏈記帳方式的示意圖,由圖中可

知,當 A要匯錢給 B時,首先系統會將此

訊息的交易在線上表示為一個區塊 Block,

此區塊 (Block)被傳遞給網絡中的接收者,

然後在網絡中批准交易是有效的,接著可

以將該區塊 Block添加到鏈中,從而提供不

可竄改且透明公開的記錄,最後 A將錢匯

入給 B,此時全部有參與到此區塊鏈網路

圖 2-1:區塊鏈記帳方式資料來源

Page 3: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5

印 刷 科 技

的接收著都有一筆 A匯錢給 B的資料。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互聯網發明以來

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它依靠密碼學和

數學巧妙的分散式演算法,在無法建立信

任關係的互聯網上,不需要藉由任何第三

方中心的介入就可以使參與者達成共識,

以極低的成本解決了信任與價值的可靠傳

遞難題。數字貨幣容易被傳統金融機構視

做一種新的貨幣,其底層技術的意義和價

值遠遠大於其貨幣屬性。它實際上是一個

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網路平臺,未來對於銀

行轉帳給銀行之間的手續費可以降低甚至

不需要,這樣一個網路平臺依託的正是區

塊鏈技術。數字貨幣是依靠區塊鏈技術搭

建的全球點對點網路平臺。以比特幣為代

表的區塊鏈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應用,也被

稱為 Blockchain 1.0(如圖 2-2)。

二、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一位自稱

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

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如圖 2-3

所示,闡述了基於 P2P網路技術、加密技

圖 2-2: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圖資料來源

圖 2-3:Satoshi Nakamoto提出的論文資料來源

Page 4: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6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

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也代表著比特幣的

出現。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 1

月 3日第一個序號為 0的比特幣創世區塊

誕生,幾天後 2009年 1月 9日出現序號為

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 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

形成了鏈,形成了區塊鏈。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

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

技術日漸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

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

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

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實現鏈

接,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

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三、區塊鏈的特點與挑戰

(一 )區塊鏈的特點

區塊鏈的五個重要特點如圖 2-4所示,

而這五個特點皆是建立於系統信任上的,

為了達到區塊鏈的可靠,從區塊鏈的形成

過程看,區塊鏈技術具有以下特性: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

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自成一

體,通過分散式計算和紀錄,各個節點驗

證、管理以及傳遞自我信息。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

除了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

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可以通過公開

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

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透明化。

3.獨立性:區塊鏈經過演算後,每個

區塊必須是獨立的,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

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

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

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

點的 51%,就無法任意操控修改網路資

料,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

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範要求,單

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

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二 )區塊鏈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區塊鏈技術在現今的社會中的應用大

圖 2-4:區塊鏈的特點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Page 5: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7

印 刷 科 技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得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也是困難重重,

主要有:

1.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

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

護的特性,可能打亂了國家法律的安排。

不同國家對於數位貨幣的擬定,各方意見

也不一致。

2.區塊鏈技術需要突破。

區塊鏈應用尚在實驗室初創開發階

段,沒有直觀可用的成熟產品,與互聯網

相比較,區塊鏈明顯缺乏這類應用程式,

面臨高技術門檻障礙。除此之外,由於區

塊鏈需要承載複製之前產生的全部信息,

下一個區塊信息量要大於之前區塊信息

量,這樣傳遞下去,區塊寫入信息會無限

增大,帶來的信息存儲、驗證、容量問題

有待解決。

3.競爭性技術挑戰。

現今正在開發的技術有很多種,區塊

鏈必須接受各項技術挑戰,例如:在通信

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通過發信息的方式

是每次發給全網的所有人,但是只有那個

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打開信件,這樣信息

傳遞的安全性會大大增加。同樣,量子技

術也可以做到,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

息傳遞,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這對於

區塊鏈技術來說,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四、區塊鏈系統背後的運行方式

Satoshi Nakamoto建立一個支付系統必

須解決防止造假幣的問題。給每一筆交易

“蓋時間戳”(Timestamp),以每十分鐘設

為一個區塊,而這十分鐘的全網交易都正

確的蓋上時間戳。蓋上時間戳的人,在系

統裡稱之為「礦工」(miners)。礦工們以最

快的速度解 SHA256(安全雜湊演算法的一

種 )這個密碼並正確記帳,就能獲得這十分

鐘區塊的合法記帳權,並得到二十五個比

特幣的獎勵。這就是所謂俗稱的「挖礦」

(mining)過程,實際是建立一個區塊鏈的去

中心化信用過程,所以礦工在系統裡可以

說是「記帳員」(ledger)。

區塊鏈由字面上定義,就是由區塊

Block用某種方式組織起來的鏈條 (Chain),

在區塊鏈中,訊息或是紀錄被放在一個一

個的區塊中,用密碼簽名的方式連接到下

一個區塊。如圖 2-5與圖 2-6所示,為把區

塊鏈系統中的每個區塊想像成是一個節

點,所有節點平等,都有數據資料的完整

拷貝,當任何一個節點上的紀錄變動,系

統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會跟著同步,區塊鏈

技術由電腦系統按照寫好的規則自動化一

切,因此交易或記錄一旦發生就不可逆且

具可溯性,不像是現在大部分的商業模

式,由建立系統的公司或是各產業的中央

Page 6: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8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機構居中,掌控大數據資料和所有的交易

過程。

Satoshi Nakamoto在其比特幣論文中,

敘述了信用系統建立的過程:

1.每一筆交易為了獲得全網驗證,必

須把要驗證的每個訊息傳給各個礦工。

2.每個礦工要正確無誤的給這十分鐘

的每一筆交易蓋上時間戳並記入那個區塊。

3.每個礦工節點要通過解 SHA256難

題去競爭這個十分鐘區塊的合法記帳權,

並爭取得到二十五個比特幣的獎勵。

4.如果一個礦工節點解開了這十分鐘

的 SHA256難題,他將向全網公佈,這十

分鐘區塊記錄的所有蓋時間戳交易,並由

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

5.全網其他礦工節點核對該區塊記帳

的正確性(因為他們同時也在蓋時間戳記

帳,只是沒有競爭到合法區塊記帳權,因

此無獎勵),沒有錯誤後他們將在該合法區

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這樣就形成了一

個合法記帳的區塊單鏈。

圖 2-6:區塊鏈不可逆特性示意圖

圖 2-5:區塊 (Block)為節點示意圖

資料來源

Page 7: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59

印 刷 科 技

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必須經過六

次區塊確認,也就是六個十分鐘記帳,才

能最終在區塊鏈上被承認合法交易。

五、區塊鏈應用實例

(一 )區塊鏈應用可涉及範圍

目前區塊鏈應用可涉及範圍彙整統計

略有:

1.智能合約

2.證券交易

3.電子商務

4.物聯網

5.社交通訊

6.文件存儲

7.存在性證明

8.身份驗證

9.股權眾籌

10.金融徵信

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的發展類比互聯網

本身的發展,未來會在網路上形成一個叫

做 Finance-Internet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就

是基於區塊鏈,它的前驅就是比特幣,即

傳統金融從私有鏈、行業鏈出發(區域

網),比特幣系列從公有鏈(廣域網)出

發,都表達了同一種概念叫數字資產

(Digital Asset),最終向一個中間平衡點收

斂。「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 2025年,

全球 GDP總量 10%將存儲匯聚在區塊鏈

產業中,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全球

各大公司支持區塊鏈應用,並可能已經

著手為這一重大轉變做出準備。區塊鏈

應用的分布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帶來的影響可能將與互

聯網革命一樣巨大。

2018年,每天都有新的區塊鏈項目出

現,雖然實例不同,但區塊鏈技術所帶來

的好處一直沒變,透明性、不變性、冗餘

性和安全性,圖 2-7就是節錄網路《全球各

地應用區塊鏈的 50個實例》資料的示意

圖,現今每天,各行業中區塊鏈技術的應

用範圍都在不斷擴大,從物流運轉到藝術

創作,很難找到一個未被這種革命性技術

所觸及的領域。很多方面的應用已經證

明,區塊鏈技術遠遠比現行的一些運作方

式更為優越。

當前,有些人認為現實世界應用區塊

鏈的速度將比原先可能的時間快 50%,這

也就意味著最快到 2020年左右,互聯網生

態系統可以重新獲得互操作性,到那時去

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將填補隱私、安全和

圖 2-7:目前區塊鏈在全球的 50個應用實例圖資料來源

Page 8: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0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數據所有權方面的所有空白。

(二 )區塊鏈的進化方式與國際應用前景

簡單來說,區塊鏈 1.0:數字貨幣,區

塊鏈 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區塊鏈

3.0:科學,醫療,教育等,以及區塊鏈與

人工智慧的結合與運用。而在應用前景方

面,彙整目前已發表論文資料節錄五個面

向如下:

1.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

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著潛在的巨

大應用價值。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

業中,可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

點的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

快速完成交易支付。如下圖 2-8所示,Visa

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Visa B2B Connect,

它能為機構提供一種費用更低、更快速和

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來處理全球範圍的企

業對企業的交易。傳統的跨境支付需要等

3-5天,併為此支付 1-3%的交易費用。

2.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的應用

前景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自然

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

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

鏈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

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圖 2-9是德國一個初創公司 Slock.it做

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鎖,將鎖連

接到互聯網,通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對

其進行控制。只需通過區塊鏈網路向智能

合約帳戶轉帳,即可打開智能鎖,用在酒

店裡,客人就能很方便地開門了,這便是

真正的共用經濟。

3.區塊鏈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

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目

前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

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例如,烏克蘭

敖德薩地區政府已經試驗建立了一個基於

區塊鏈技術的線上拍賣網站,通過該平臺

以更加透明的方式來銷售和出租國有資

產,避免此前的腐敗和欺詐行為的發生、

西班牙市政府則利用區塊鏈建立了一個公

圖 2-8:Visa B2B Connect 圖 2-9:區塊鏈技術智能鎖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Page 9: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1

印 刷 科 技

開公正的投票系統、愛沙尼亞政府,在區

塊鏈上開展政務管轄,通過區塊鏈為居民

提供結婚證明、出生證明、商務合同等公

證服務等。

歐洲能源署則利用區塊鏈使得公民在

能源零售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能源零

售市場的智能化(Micro-Generation Energy

Market)使得消費者可以讓多餘的電量在

市場上進行交換和出售,並顯著降低電費

開支 (如圖 2-10所示 )。

4.區塊鏈在認證、公證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所以在

認證和公證也有巨大的市場。Bitproof是一

家專門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文件驗證的公

司。區塊鏈初創公司 Bitproof已經與霍伯頓

學校(Holberton School)開展合作,該校

宣布將利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向學生頒發

學歷證書,解決學歷造假等問題。

5.區塊鏈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前景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

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

在,保證權屬的真實性和唯一性。作品在

區塊鏈上被確權後,後續交易都會進行實

時記錄,實現數字版權全生命周期管理,

圖 2-10:能源零售市場智能化示意圖資料來源

Page 10: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2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也可作為司法取證中的技術性保障。例

如,Ujo Music平臺借助區塊鏈,建立了音

樂版權管理平臺新模式 (如圖 2-11),歌曲

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可以建立直接的聯系,

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提成。

參、 無 線 射 頻 辨 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此技術稱為非接觸式

自動辨別技術 (Out of sight Technology)。其

原理是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資料,主

要用讀取器中特定頻率的電波給感應器,

由感應器的線圈產生電流,產生的電流後

感應器會對讀取器產生磁場,無須經過人

力或器械間物理性接觸,透過物品上的 ID

標籤、讀取器及控制器三個相互之間進通

訊。主要是運用無線射頻的特性,在讀取

器與電子標籤之間進非接觸式雙向傳輸溝

圖 2-11:Ujo Music音樂版權管理平臺模式資料來源

Page 11: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3

印 刷 科 技

通,以隔空感應、資料訊息交換任務的技

術,RFID跟條碼用途相當類似,不同的是

無線訊號可以穿越物體,不必像條碼一樣

需要近距離的接觸來掃描標籤。

此識別系統是由標籤與讀取器組合,

標籤本身就有電路故不需要電池,從讀取

器發射電波訊息至標籤時,標籤內的電路

即可通電並與讀取器進資料訊息的交換,

RFID標籤的組成內部主要由晶片、天線及

電力來源組成,而晶片內部又可細分為四

大元件:邏輯單元、記憶體、電源控制器

和調變電路每個元件都有其功能,從以下

圖 3-1可以瞭解標籤內部的元件所代表的角

色與功能。

1.邏輯單元:把接收器傳送的類比訊

號進解碼與錯誤檢查。在高價位的 RFID

Tag則附有解密之功能。

2.調變電路:將讀取器傳送過來的類

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

3.記憶體:記憶體內的數位資料有一

定的規格,通常分成多個區段欄位,有些

用來儲存貨物的識別資料,有些則儲存檢

查碼等,主要用來儲存資料。

4.電源控制電路:可分為標籤內部有

無電池而有所不同,沒有附電池的被動式

標籤,由電源控制器接收到讀取器的無線

電波轉換為直流電,以提供電力,若有附

電池,則由電池供應標籤內部運作所需的

電力。

5.天線:標籤的體積大小決定於天線,

RFID晶片要運作的話只要米粒大小即可。

所以只需要有足夠的體積,就能有效接收

和傳送射頻訊號給讀取器,天線主要負責

接收或傳送訊息給遠端讀取器。

一、RFID的源起

RFID最初的原型是1922年雷達 (Radar)

的發明,經由雷達的檢測與無線電波的反

射,對一個目標進探測來發射訊號,再由

反射來鎖定目標物的正確所在位置,這項

發明的原理造就了未來 RFID的應用指標。

而 RFID這項技術發明於 1940年,正巧是

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英國遭受德

國空軍的空投轟炸,為了能夠辨識英國領

空的戰鬥機是敵是友,英國軍方第一次發

展出非接觸技術 (Contactless Technology)與

系統,運作原理是在英國友機,安裝載有

高電量的主動式標籤 (Active Tag),當飛機

圖 3-1:RFID標籤內部元件

Page 12: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4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經過英國領空時,藉著雷達主動發出詢問

的訊號,這些標籤就會回以適當的回應,

來進辨識敵機、友機的確認,此項敵我辨

識系統稱為 IFF(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

System, IFF),目前各國的航空流量管制系

統仍以此為概念。

由於 RFID技術在當時戰爭中被英國視

為國防機密 (Chon, Jun, Jung, and An, 2004),

在當時的學術研究,RFID技術已在 1948

年就被提出來探討使用在反射動力的通訊

上。不過直到 1977年左右,隸屬美國政府

的落薩拉摩思科學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開始發展非接觸技術,

並開始進牲畜的實驗,嘗試在牛隻體內植

入無線射頻電子標籤,來進追蹤牛隻的實

驗,後來美國政府將 RFID技術移植到民間

產業應用。RFID技術在商業上最早的運用

是對於牲畜的追蹤,到了 1980年代初期,

美國和歐洲的企業開始試著縮減體積和降

低成本,以利可以將無線射頻技術用在員

工卡中。為了取代傳統鑰匙的使用,達到

資料存取與門禁管制的應用,並增加員工

出入的便利與安全性,幾間公司開始大量

製造 RFID標籤運用在各個產業實務之中。

隨著科技的進步矽晶片技術的突破,

到了 1990年代,當時的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 TI)的 TIRIS無線射頻系統組件

的開發,開始廣泛的被應用於商業上,因

為大量生產與改良的關係,當時的無線射

頻電子標籤和讀取機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圖 3-2:RFID技術相關產品

Page 13: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5

印 刷 科 技

促使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

像美國德州在高速公路上所使用的電子收

費機制,此項應用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收

費,目前無線射頻技術的有關產品已常見

於日常生活中,如圖 3-2所示之門禁管制使

用的卡片、晶片鑰匙、商店使用的防盜

門、物料管理、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

統、在寵物體內所植入的識別晶片等,都

可以看到運用 RFID技術的各種產品。

近年來 RFID技術不再只是被應用在軍

事用途,慢慢成為學界、產業界的顯學。

主因是年營業額占兩成、美國零售業占六

成,且為全球最大的百貨零售商Wal-

Mart,早在 2003年 6月於零售系統業展覽

會議裡宣布,要求旗下 100大供應商必須

在分店及分發中心導入 RFID技術,並在

2005年正式將 RFID導入Wal-Mart應用於

倉儲管理。不過,因為Wal-Mart僅要求將

無線射頻電子標籤裝在棧板與紙箱上,同

時也顯示他們非常了解在那個時代要將

RFID完全導入所要付出的金額代價是很高

的,總之藉由Wal-Mart的大力推廣和要求

下,RFID技術的應用規模持續擴大,標籤

的成本也在日後大量的運用下成本有較大

幅度的降低。

國內目前應用最成功的 RFID便是台北

捷運系統使用的悠遊卡,具備三種繳費系

統。捷運系統、公有停車場及公共汽車,

將此三項整合為大眾帶來了便利性,同時

擁有加值服務、重覆使用,若未來結合其

它的繳費系統效果將會非常顯著。在台灣

國 內 所 研 發 生 產 的 RFID 皆 以 低 頻

13.56MHz、2.54MHz有關產品為主,有關

悠遊卡運用的相關資料詳請參閱印刷科技

35卷第 1期《內外兼具的防護—淺談無線

射頻識別 (RFID)與二維條碼 (2D Barcode)

於防偽設計之運用》內的介紹與說明。

RFID的訊號傳輸原理,是依靠天線

(Antenna)做為標籤 (tag)及無線電收發機

(transceiver)之間的導線,天線是經由讀取

機 (Reader)產生特定頻率的無線電訊號 (無

線電波 )給詢答器 (Transponder)資料的傳輸

方式,詢答器 (Transponder)則藉由無線電

波的接收,激發詢答器 (Transponder)內部

晶片中的程式,進而產生射頻電波,並將

晶片內的資料 (識別碼,ID Code)傳回讀取

機,且依據頻率與功率之不同,讀取器

(Reader)天線的感應距離可能到達 100英尺

或更多的範圍最後再經由中介軟,體

(Middleware)進解碼與過濾後傳遞資訊給電

腦,完成辨識功能。RFID的主要特性是以

一種非接觸式的辨識技術,不需要像傳統

的條碼 (Bar-Code)般,必須由讀取器直接

接觸磁條,可排除因為接觸感應不良而產

生的辨識不明。由於 RFID是透過無線方式

傳輸,因此讀取器無須實體接觸到標籤

(Tag)即可進資料交換,且資料並不會受到

障礙物的阻擾,屬於無方向性的資料傳遞

Page 14: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6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方式。RFID除了非實體接觸與無方向性的

優點之外,RFID的標籤 (Tag)更具有可重

複讀寫的特性,並且可依內建記憶體的大

小,存取大量的資料,使得 RFID技術在物

流供應鏈中對上、中、下游的資訊整合與

商品追蹤擁有極大的效益。

二、RFID軟硬體介紹

RFID是種非接觸式的無線射頻系統,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籤 (Tag)、

讀取器 (Reader)、天線 (Antenna)及後端的

應用系統 (Back-End Application System)等

上述元件組成。這些組成元件對於 RFID系

統來講都是缺一不可的一部分,圖 3-3所示

為 RFID系統構成所需的四個基本元件。

其運作的原理是利用讀取器,經由天

線發射出一定頻率的無線射頻電波,當

RFID標籤進入無線射頻輻射感應範圍內,

藉由電磁感應就會產生感應電流而獲得能

量來供應標籤內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

波回應感應器,便會發送自身編碼及資料

等,提供讀取器讀取後,解碼傳送回電腦

主機進資料的轉換,最後透過後端的應用

系統與資料庫連結,或者進其它相關處理

階段。接下來本文分別介紹,電子標籤

(Tag)、讀取器 (Reader)、天線 (Antenna)及

後端的應用系統 (Back-End Application

System)這四個組成 RFID系統所需的基本

元件:

(一)電子標籤 (Tag)

電子標籤通常由一組收發天線及一個

電子晶片 (Chip)兩者所組成,其作用是接

收電波與信號之後,轉換成另一種頻率將

儲存的資料傳出,而傳出的數位信號則需

使用不同的頻率,可以避免干擾而接收到

微弱信號,主要是和射頻天線之間執相互

通訊,每一個標籤中的晶片都具備獨特的

電子編碼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有

圖 3-3:RFID系統構成所需的四個基本元件

Page 15: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7

印 刷 科 技

足夠的容量可記錄產品的資訊,像是產

地、廠商、地址、編號、生產日期及有效

日期等,來提供充足的資訊給讀寫器,便

於電腦系統執追縱、辨識及確認各式各樣

產品或物件,達成產業所需要的管理作

用。在種類上,依照有無內裝電池可以分

類為三種,分別是主動式標籤 (Active

Tag)、被動式標籤 (Passive Tag)以及半主動

式標籤 (Semi-Active Tag)等三種,如表 3-1

所示。

1.主動式標籤 (Active Tag):最大的特

點為本身具有內裝電池裝置,現在系統設

計有喚醒裝置,平時標籤是休眠的狀態,

當標籤進入無線電波或磁場的周圍形成有

效活動區時,標籤就會被喚醒,並主動傳

送訊號給讀取器來讀取。標籤本身擁有工

表 3-1:電子標籤電池種類比較表

主動式標籤 被動式標籤 半主動式標籤

訊號讀取 持續不斷發出訊號只有在小範圍內的讀取器射頻能量範圍有效

只有在讀取器的射頻能量範圍以內有效

需從讀取器取得的訊號強度

非常低 非常高 低

讀寫距離 約在 5~100 公尺 3 公尺以下 大約 5 公尺

通訊速度 28K bit/sec 30K~40K bit/sec 384K bit/sec

價位 約 20~70 美元 約 0.5~10 美元 居中

使用年限 約 2~7 年 可達 10 年以上 居中

尺寸 較大 較小 居中

外觀圖例

www.savi.com www.rfid.net www.rfid.net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Page 16: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8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作時所需的電源,但是相對的體積也較

大,標籤內的儲存記憶容量可達 1MB、資

料可以任意改寫、傳輸距離可以高達 100

公尺,缺點在於標籤成本較高。

2.被動式標籤 (Passive Tag):與主動式

不同的是標籤本身沒有任何附加電池,而

被動式標籤的能源全靠讀取器供應,全靠

內部積體電路來接收電磁波來進驅動,電

波則是由 RFID讀取器中發出,產生能源並

轉換成本身的電源,當標籤接收到充足的

訊號時,則可以向讀取器傳送資料。所以

被動式標籤的體積小、使用期限長及便

宜,所以目前市場主要是被動式的 RFID標

籤居多,缺點在於讀取的距離較短。

3.半主動式標籤 (Semi-Active Tag):半

主動式標籤內具供監測周圍環境,同時也

需要讀取器發送的射頻來喚醒標籤後才會

回送信號,與讀取器之間的通訊主要還是

靠讀取器來提供能源來運作。半主動和被

動的不同在於半主動系統中有電力,標籤

還可以發揮其它功用,像是監測環境溫

度、即時訊息等。半主動式標籤讀取距離

較長、抗干擾的能力更強。

RFID標籤若依讀寫的功能可以區分

為:唯讀式 Tag、可讀寫式 Tag、內建微處

理器 Tag及感應式 Tag,如表 3-2所示。

目前市場 RFID技術應用領域之廣泛,

電子標籤的外觀設計在市面上也大不相

同。依據不同的應用層面,標籤的樣式被

製成不同的形狀,外觀設計上可說具備多

表 3-2:RFID標籤以讀寫能力分類

標籤種類 特徵 應用領域 成本

唯讀式 Tag只可以讀取資料,寫入由數十 bits 組成的 ID編號。

1. 製程管理2. 門禁管理3. 車輛管理4. 物流系統5. 防止偽造6. 隨身物品的管理

可讀寫式 Tag內有數十 Bytes 至數萬 Bytes 的記憶體,可以讀寫資料。

內建微處理器 Tag1. 內含微處理器,可以寫入程式使其動作。2. 最主要使用在非接觸式的卡片,搭配密碼化的電路可進加密。

1. 出入管理2. 悠遊卡3. 電子簽核

感應式 Tag主要產品為溫度感測器,同時內建壓力感應器裝置。

1. 牲畜識別2. 輪胎管理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Page 17: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69

印 刷 科 技

樣性的形狀,而市面上我們所熟知的標籤

樣式可區分為如表 3-3所示:

(二)讀取機(Reader)與天線 (Antenna)

RFID讀取器主要內含收發天線、控制

晶片以及感應裝置,而讀取器的運作是利

用天線的高頻電磁波傳遞能量,以接收電

波的方式使其能讀取電子標籤上的資訊,

最後可以利用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方式,與

應用系統作整合使用。每個 RFID系統都有

內建天線,作用是用來發射和接收射頻電

波信號,市面上所使用的天線樣式及數

量,依據應用方式而有不同,現在的讀取

器增加了 RS232、USB等介面,主要是方

便傳送資料至後端應用系統做連結應用。

RFID讀取器由天線、射頻模組和控制模組

組成,可以區分為固定式與手持式兩大

類,如表 3-4所示。

固定式讀取器感應的範圍比較廣,感

應的距離也較長;手持式讀取器可以再細

分為輕便型與攜帶型,設計上以輕巧為

主,但具有方向性且感應距離不長。

(三)應用系統 (Back-End Application

System)

應用系統可以是一部或是由多部足以

執應用軟體的伺服器與資料庫系統所組

成。透過有線(TCP/IP、RS232、RS485、

RS422)或是無線(WLAN、藍芽、GPS)

的方式與 Reader介面連接,來控制 Reader

對於電子標籤的讀/寫、辨識及管理等工

作,並將讀得的資料儲存在資料庫中,經

由系統的整理、分析,產生決策所需的資

訊,提供管理者決策的參考,而透過加解

密的技術及防火牆設備則可保護資料的安

全。相關整合應用包括航空李監控、生產

表 3-3:根據外觀設計之分類

製作樣式 說明 應用

標籤式 製造成標籤,可黏貼於辨識物品 食品業、書籍識別、倉儲管理

卡片式 非接觸式的感應式卡片 門禁系統

陶瓷式 可耐高、低溫與酸鹼 醫療手術

晶片式 將密碼寫入晶片防止偽造 車鑰匙、居家鑰匙

PCB 式 可嵌入物流箱中、塑膠棧板 物流業

玻璃用 使用在汽車玻璃 ETC、車輛自動識別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Page 18: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0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自動化管控、倉儲管理、運輸監控、保全

管制以及醫療管理等,達到物件監控管理

及資料自動化的應用。

自從 1974年北美地區的 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一維條碼標準誕生開始,

「AIT」(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自動辨識 )的技術種類就一直在增加之中,

例如二維條碼或是 IC卡辨識系統,但對於

企業的價值而言,各種 AIT技術所能發揮

的效益比較有限,直到最近具有統一性標

準的 RFID標籤誕生。RFID技術能對供應

鏈的上中下游的相關業者提供一套標準化

的結合,對於企業產生很大的效益。RFID

就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

頻辨識系統,如前述,RFID是屬於一種

AIT技術,而且是革命性的 AIT技術。因

此 RFID的誕生也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重大發

明之一的技術。不過最早的 RFID技術應

用,卻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

英國空軍利用裝設在戰機上的感應器

(Transponder),辨識戰機是否為英軍所屬戰

機,此套系統被英軍稱為 IFF(Identity Friend

or Foe)。而 RFID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48年,由 Harry Stockman首先於無線電

表 3-4:RFID讀取器之應用

種類 形狀外觀 應用說明 例圖

固定式

拱門型常應用在產品進出口處,安裝在門旁側面處,可連線調整,讀取距離大約70cm 左右 ( 如右圖 )。

資料來源:工研院。

隧道型應用於倉庫進出貨碼頭,將讀取器安裝在輸送帶的一端來讀取標籤資訊。

平台型應用於零售商店的收銀機處,以讀取標籤資訊,讀取距離必須於 5cm 以內。

手持式

輕便型由作業人員手持該讀取器,對產品進一對一的標籤讀取,讀取距離一般為50cm 左右。

資料來源:帝商科技公司網站。

攜帶型

讀取器由作業人員攜帶至作業現場的任何位置,進讀取標籤資料的作業,讀取器必須與電腦之間採用無線通訊的方式,讀取距離約在 10cm 左右。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Page 19: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1

印 刷 科 技

工程師協會 ( 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

IRE) 研討會發表一篇透過反射電波信號來

辨識遠端物體的文章,開啟了反射無線電

波的應用,接著在 1950年代,包括費南 (F.

L. Vernon)的無線傳輸系統和模組化的被動

反 應 器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with

Modula table passive responder)與哈里斯

(D.B. Harris)的微波零差式應用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wave homodyne),正式開啟了

RFID的發展。RFID技術發展雖然很早應

用也非常廣泛,但會逐年受到全世界矚

目,歸因於自 2005年美國百貨零售業龍頭

沃爾瑪百貨 (Wal-Mart)要求其供貨的前 100

大供應商開始導入 RFID系統。在歐美除沃

爾瑪百貨 (Wal-Mart)之外,還有 Metro

Group等零售商和美國國防部分別都投入了

RFID系統的建置,並期望藉由 RFID系統

的運作來節省大量的物流管理成本,並強

化自動化的管理流程。

三、RFID系統特性與運用

(一 )RFID系統的特性

回顧歷史,由於 RFID系統的技術已日

趨成熟、成本也逐步下降、發展潛力優厚

商機無限,再加上美國零售業龍頭Wal-

Mart率先採用,因此 RFID系統的設計是

業界新的產業利基所在,RFID系統也已日

漸普及到各各業上。與其他自動辨識系統

比較,RFID系統有其優點,但也有其使用

上的一些限制,本節主要說明現有 RFID系

統的一些特性,如沒有視線限制辨識時,

可無方向性的讀取 Tag的資料,或如辨識

距離長可根據 Reader所使用的操作頻率,

以及主動式或被動式 Tag的使用來決定辨

識的距離。辨識速度快 Reader讀取 Tag資

料的時間極短,且可同時讀取多個 Tag,加

快 Tag辨識速度。

1.RFID優點

(1)具讀寫操作

可對 Tag內之記憶體進資料讀取與寫

入操作。提高使用便利性 Tag的產品可依

應用之需求來改變 Tag型式,如植入動物

體內、藏於物件內或貼在物件表面等。

(2)資料安全性

Tag內的資料存在微型晶片內,讀取時

可加密,故不易被偽造。

(3)資料記憶量大

標籤的資料容量依據記憶體科技的發

展而擴大,未來可儲存的資料量將越來越

多,在同樣的體積大小下可儲存更多的資

料。

(4)耐磨損、抗環境性

RFID經過封裝處理後,對水、油汙、

灰塵和化學藥物等物質,黑暗及強光仍可

以繼續讀取資料。

(5)可重覆性讀寫

RFID標籤不僅可以從晶片讀取資料還

可以複寫標籤資料,因此可以回收標籤重

Page 20: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2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複使用。而條碼印刷後內容就無法修改,

通常商品使用完就沒有其它作用。

(6)使用壽命長

因為不須接觸就可以讀取資料,所以

不會有晶片因接觸而氧化的問題,又可回

收再使用,故增加了 RFID標籤的使用壽

命。

(7)沒有方向限制

電子標籤進入發射天線範圍內時產生

電流,標籤獲得能量後啟動,辨識時無需

特定方向即可讀寫電子標籤資料。RFID標

籤被木材、紙張及塑膠等非金屬物質或非

透明材質包覆,亦可進穿透性通訊,因此

RFID標籤可以包裝於商品內部。

(8)可辨識的距離長

可依據讀取器使用的工作頻率和使用

的標籤種類,來決定辨識的距離長短。

(9)辨識讀取速度快

可以快速的讀取電子標籤內的資料,

所需時間極短且可同時讀取龐大的標籤資

料。

2.RFID限制

(1)成本過高

目前 RFID系統最大限制是成本過高,

只有當成本下降到產業可接受程度時,各

各業才會積極的以 RFID系統取代現有條碼

系統。而 RFID系統主要成本在於 Tag的價

格,影響 Tag價格的因素主要包括 Tag的

尺寸、包裝方式、天線、微晶片、有無電

池、製造方式、應用、數量多寡、技術、

圖 3-5:台灣企業導入 RFID的困難與挑戰資料來源

Page 21: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3

印 刷 科 技

通訊標準和使用於何種環境下等。

(DIGITIME,2008)使用者面臨導入

RFID的困難,根據資策會的市場調查報告

顯示,每 100家企業有 40家表示,市場尚

未成熟是最大的問題,有 37.8%的企業認

為標籤價格太貴,再來是讀取器價格太

高、導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缺乏成功案

例、無法評估效益等問題,如下圖 3-5所

示。

(2)電磁波頻段法規的限制

RFID設備所使用的頻段 (如圖 3-4)可

以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

(UHF)以及微波(Microwave,2.45、5.8

GHz),目前各國電磁管制頻段的範圍不

同,尤其是在 UHF和微波的頻段,各國可

供使用開放的頻段也不同。在 UHF的使用

頻段上,美國開放的是 902至 938MHz,歐

洲開放的是 868MHz,而日本開放的是為

950至 956MHz。由於各國的無線頻率某些

特定的頻段,可能早已作為其他用途,所

以要統一使用頻段,會有極高的難度。這

也代表 RFID在跨國的應用上會產生許多問

題,解決的辦法,可能就必須製作可以提

供多頻段的功能的 RFID設備來做解決。

(3)干擾源問題

Reader在讀取 Tag時,會有金屬材質

或操作頻率的干擾,當 Reader安置在金屬

材質上或被動式 Tag貼在金屬材質的物件

上時,會減少無線電波之電磁偶合能量,

而縮短 Reader讀取的距離,並限制其讀取

的方向性。雖然 Reader可同時讀取多個

Tag,但僅限於同一類型的 Tag,當 Reader

讀取一個 Tag時,若其周遭有許多使用相

同頻帶操作的其他 Tag產品,或是處在電

磁波較強的場合(如手機基地台、高壓電

塔附近等)時,就會產生操作頻率干擾問

題。

(4)隱私權問題

Tag植入在商品內時,使用者身上或家

裡有哪些商品,經過 Reader讀取辨識後均

會浮現,造成個人資訊的外洩而毫無隱私

可言,所以在 RFID的運用完全普及之前,

圖 3-4:RFID標籤不同頻段技術與應用資料來源

Page 22: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4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此爭議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5)無法 100%完全被讀取

根據 Auto-ID實驗室 (Auto-ID Lab)做

的調查來看,當商品貼上雙重標籤也未必

可以正確判讀,依舊會有 3%的標籤無法被

讀取,若是貼單一個標籤的商品也只有

78%的判讀率。RFID 標籤會因為水、金

屬、障礙物的反射,造成訊號的衰弱而判

讀失誤,雖然具有相當高的抗環境耐性,

仍然無法保證不會有損壞或遺失的可能

性,對於未來的發展性還是有必需克服的

挑戰。

(二 )RFID系統的應用

一個小小的 RFID標籤(Tag)近世紀

來可以受到全球矚目,主要在於 RFID可以

被廣泛應用在各個業與領域,舉凡製造

業、物流業、零售業、醫療業、航空業,

都可以透過 RFID主動與被動資訊收集,解

決他們原本存在的流程以及管理上的問

題。根據經濟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公領域推

動辦公室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 RFID未來

關鍵應用領域依序為物流業、醫療照護、

零售業、製造業、乘客運輸以及動植物晶

片等領域。

總結來說,RFID系統提供強大的自動

辨識功能,對於供應鏈的應用使其供應流

程透明化,若將企業現存的系統,如

ERP、POS系統、EDI電子資料交換系統與

RFID作整合應用,相信可以協助製造業或

零售業,在供貨、管理、運送等供應鏈體

系的運作,更精確掌握庫存量以提升管理

品質。然而面對標籤價格成本的問題,近

年來 RFID雖在技術方面有持續突破,且儘

管標籤價格持續下滑,對於物流業或零售

業而言可能還是偏高,考量整體的成本,

如果標籤成本可以更大幅的下降將更有利

於 RFID的普及。目前已開發出可以印刷的

RFID標籤,故在未來標籤成本可望再降

低,如果加上標準化的規範,相信將有更

多產業的各廠商均願意參與研發,經由製

程改善和成功案例,將會對市場規模量的

擴大有更多的幫助。

肆、 倉儲管理 (Warehousing Management)

“倉”也稱為倉庫,為存放物品的建築

物和場地,可以為房屋建築、大型容器、

洞穴或者特定的場地等,具有存放和保護

物品的功能;“儲”表示收存以備使用,具

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當適用

有形物品時也稱為儲存;“倉儲”則為利用

倉庫存放、儲存未即時使用的物品的行

為。簡言之,倉儲就是在特定的場所儲存

物品的行為。倉儲管理就是對倉庫及倉庫

內的物資所進行的管理,是倉儲機構為了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倉儲資源提供高效的倉

Page 23: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5

印 刷 科 技

儲服務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

過程。

倉儲以字面上來說就是儲存物料的地

方,而倉儲管理則是針對倉庫內,業務活

動儲存的管理,對於製造業或零售業來說

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商品即是金錢。為

了減少管理的成本並掌握庫存量相對的重

要,重點在於物料存取、安全保存、盤點

等作業,不僅可以掌握庫存進出紀錄,未

來物料需求也處理得宜並滿足客戶的需

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若要求生

存必須具備良好的倉儲管理,對於企業在

管理績效上影響甚巨。倉庫被視為供應鏈

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加強物料整合通過經

濟規模來降低成本 (Bartholdi & Hackman,

2010)。根據 Higginson和 Bookbindwr(2005)

的說法,倉庫事物料長期存放地方因此將

流平台定義為短接收和轉運貨物的地點,

其主要目是將流量重新定向到另一個。有

關 倉 儲 管 理 研 究 已 經 開 發 完 成。

Goetschalckx和McGinnis(2007)已經建立了

倉儲管理的完整文獻綜述,包括倉儲的訂

單揀選、處理流程、接收及運輸。van den

Berg和 Zijm(1999)提出了儲存分配的倉儲

管理問題。Shiau和 Lee(2010)開發了一種

混合式算法,通過一個特定的揀選順序來

組合揀貨及包裝的操作。另外有一項研究

是生產解決方案。例如:Chen等人 (2013)

將生產與 RFID技術相互結合,作為提高倉

庫管理效率的技術。其他研究人員 (Gong

& Koster, 2011; Gu, Goetschalckx &

McGinnis,2010)主要都關注在倉儲設計和

營運,但是沒有整合其概念。

然而在生產過程中,物料不斷在流動

的情形稱為物料流,為了協助生產品和服

務之物料取得、儲存、供給及搬運,管理

這一切活動的作業稱為物料管理。以適當

的時間、地點及成本,提供適當的數量及

品質供應物料,提供企業內部與外部之物

料需求,並達到以最低成本做最好的管

理,提高企業整體的競爭力。物料需要被

放入儲存地點才能夠被揀取,以滿足顧客

的訂單要求,儲存分配的方法是一種將物

料分配到儲存地點的一種規則 (Koster,

Le-Duc, & Roodbergen, 2007),儲位分配的

目的是為了縮短作業時間、充分利用儲位

空 間 與 簡 短 出 入 庫 動 距 離 等 (Gu &

McGinnis, 2007)。本文簡單描述五種較常見

的儲存分配:隨機儲存 (Random Storage)、

靠近出口位置儲存 (Closest Open Location

Storage)、定位儲存 (Dedicated Storage)、週

轉率儲存 (Full Turnover Storage)及 ABC分

類儲存 (ABC Class Based Storage),上述儲

存策略特性如下表 4-1所示。

一、物料管理的定義與目標

(梁添富,2008)認為物料管理的定義

為:規劃、組織、領導及控制等管理功能,

Page 24: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6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導入企業產銷活動過程中,以經濟有效且

適時 (Right Time)、適地 (Right Place)、適價

(Right Price)、適量 (Right Quantity)、適質

(Right Quality),供應組織內各部門所需物

料之各種活動。物料管理之中有幾點注意

事項:

1.物料名稱與規格:名稱是識別事物

的基本要件,物料管理必須事先將有關的

物料名稱標準化,才不會造成作業上各部

門間溝通的困擾,形成不必要的誤會與錯

誤。相同名稱的物料,其規格不同上而用

途自當不同,建立詳細的規格資料才算是

良好的物料管理。

2.物料識別方式:將物料賦予名稱、

圖案、顏色、編號及條碼加以識別。

3.物料計量單位:同樣物料的度量衡

單位必須統一,若使用不一致時會產生錯

誤及偏差,如採購鋼管時所用的計量單位

表 4-1:儲存策略特性

儲存策略 定義 優點 缺點

隨機儲存 任何物料可被存放在任何可利用之位置,而且在同一儲位上可以同時存放不同的物料。

儲位之間可以互相共用,每個儲位空間的使用率較高。

可能週轉率較高的物料可能離出入口太遠,增加作業時間及搬運的距離。

靠近出口位置儲存 倉儲人員將物料放置在離自己最近空儲位。

倉儲人員較易存放物料。

除了離出入口較近的儲位使用率高以外,其他的儲位使用率都偏低。

定位儲存 每個物料都有一個固定的儲位,且物料不能互相共用儲位。

較易管理、固定儲位,揀貨人員較容易熟悉物料的存放位置,可以針對特別的物料進行儲位的安排與調整。

需要較多的儲位空間,有些儲位的使用率較低。

周轉率儲存 計算所有物料的周轉率,在依照收入高低進行排序,並透過排序對物料進行儲位的分配。

可以降低揀貨的作業時間。

需較多儲位空間,部分儲位使用率較低。

ABC 分類儲存 各類物料皆有固定的儲位,A 類為較為重要的物料,B 類為次要的物料,C 類為較不重要的物料。

可以節省儲位數量,並提高儲位的使用率,降低揀貨的作業時間。

物料出入庫管理及盤點作業困難。

資料來源: Cai, Kuang, Song, & Zhao, 2016; Mansuri, 1997; Pan, Shih, Wu, & Lin, 2015; Kofler, Beham, Wagner, Affenzeller, & Achleitner,

2011

Page 25: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7

印 刷 科 技

為公噸,但是領用時可能是用長度公尺計

量。

4.物料數量:物料管理著重於要求正

確的庫存數量紀錄,對於各種紀錄或管制

作業與報表,必須注意並維持正確的物料

庫存數量紀錄。

5.物料價格:物料價格為企業組織機

構收支會計登帳的依據,建立採購成本的

資料紀錄也是成本計算的基礎。

物料管理概念的採用起源於第二次世

界大戰中航空工業出現的難題。生產飛機

需要大量單個部件,很多部件都非常複

雜,而且必須符合嚴格的質量標準,這些

部件又從地域分佈廣泛的成千上萬家供應

商那裡採購,很多部件對最終產品的整體

功能至關重要。物料管理就是從整個公司

的角度來解決物料問題,包括協調不同供

應商之間的協作,使不同物料之間的配合

性和性能表現符合設計要求;提供不同供

應商之間以及供應商與公司各部門之間交

流的平臺;控制物料流動率。電腦被引入

企業後,更進一步為實行物料管理創造了

有利條件,物料管理的作用發揮到了極

至。有關物料管理的原則就是將相關作業

活動進行管理,介紹說明如下:

1.經濟性 (Right Cost):將存貨與物料

表 4-2:物料管理的目標

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

取得價格低廉 與客戶、供應商建立互惠關係

高存貨週轉率 研發新材料與新產品

儲存成本低廉 獲得自製或外購的經濟效益

持續供應物料 物料規格的標準化

品質穩定 持續的產品改善

低的薪資成本 各部門獲致協調與配合

建立良好供應商關係 作好物料預測

建立良好人力資源發展 企業合併以獲致成長與維持料源穩定

建立良好紀錄 -

資料來源:楊金福譯 Dean S. Ammer,1979

Page 26: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8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成本控制在最低,進行物料管理活動來創

造最大利潤。

2.即時化 (Right Time):不會延遲與提

早,並掌握最佳時機,即時取得供應製程

與活動所需的物料。

3.適質 (Right Quality)與適量 (Right

Quantity):指各項物料的品質、數量皆能符

合並滿足需求。

學者 Ammer在 1979年針對物料管理

的目標作出詳細的敘述後,總共提出九個

主要目標與八個次要目標,如表 4-2所示。

而根據較近期的相關學術研究,整理

產業界較認同有關物料管理的目標如下:

1.物料規格標準化,減少物料種類,

有效管理物料規格的新增與變更。

2.適時供應生產所需之物料,避免停

工待料。

3.適當管制採購價格,降低物料成本。

4.確保來料品質良好,並適當的管制

供貨商。

5.有效率的收發物料,提高工作人員

之效率,避免呆料、廢料之產生。

6.掌握物料適當的存量,減少資金的

積壓。

7.可考核物料管理之績效。

8.倉儲空間充分的利用。

二、物料分類與編碼

目前資訊科技應用發達的時代,企業

透過完整物料編碼系統,結合資訊管理系

統發展出有系統的科學管理方式,將種類

繁多且複雜的物料由繁化簡,使其有系

統、層次分明的作業加以安排與組合。而

物料分類為編碼的基本前置作業,兩者須

前後一致配合方能發揮最大成效,提升企

業整體營運績效。企業組織所使用的物料

種類及數量繁多,為使推動更加合理化、

制度化及資訊化,在基礎上必須將物料分

門別類作有系統的排序,對於實施管理資

訊化、採購、收發料、倉儲與庫存作業等

管理,可以視為一項前置作業,以方便在

物料的識別、規劃、管制及分析中提升作

業效率,增進物料分類的效果。

接著對物料進行編碼的動作,使用簡

短且容易聯想的相關文字、數字或符號,

作為代表物料類別、名稱、規格或其它相

關事項及制度,給予每種物料一個特定的

編號,可以強化各項物料的查核管制作

業。每家企業的編碼都有所不同,依照編

碼進行生產作業,可以有效預防業務機密

外洩。而一套完整的編碼系統,讓系統之

間的資訊傳遞更加有效及準確配合,掌握

正確即時的狀況來降低庫存。關於物料分

類(王秀桂,2001)指出物料可依其本

質、物料需求相關性、需求型態及重要性

等特性來加以分類。(顏憶如、張淳智,

1998)提出物料依其本質來分類,可以分

為以下五種類型:

Page 27: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79

印 刷 科 技

1.原料與零組件:產品製造過程之中

所投入的原物料與零組件。

2.間接物料:支援產品製造或維持企

業運作,必須使用之消耗性物料。

3.在製品:經過部分加工但尚未完成,

仍處於製造與生產階段的產品。

4.成品:完成各項加工製造階段的最

終產品。

5.廢料:不堪使用而導致無法繼續使

用的物料。

對於生產系統之中,從物料、零組件

的請購、催交、催驗到接收,而生產過程

中之搬運、儲存、領料、發料、加工、組

裝、檢驗、包裝、餘料退庫以及呆廢料處

理等,此一系列作業及配銷之倉儲和運送

等,皆屬於物料管理的範圍。將時間回溯

到 1965年時,美國 IBM公司 Orlicky博士

提出,物料依其相關性分類可以分為兩種

類型,分別是獨立需求及相依需求(洪振

創、湯玲郎,2006)。

1.獨立需求:指某項物料的需求量與

其它物料項的需求量,彼此之間互相獨立

存在,而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2.相依需求:指某項物料的需求量與

另一項物料項目的需求,具有直接的比例

關係。在生產過程中,產品是由許多相關

的零組件所組合而成,因此絕大部份的物

料一般都是屬於相依需求。

一般而言,國內業界認同的理想編號

長度約為 12至 15碼。物料編號的碼數越

長,就表示公司工作效率將會越差。但若

編碼長度太短,卻又無法充份地表達物料

之特性,而容易造成物料編號不夠使用之

困境。

三、物料 ABC分類管理

ABC分類法又稱為柏拉圖分析或重點

管理概念,1979年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

圖,進行國內所得曲線的實證研究時,發

現國內財富皆由少數富人所擁有,而這些

少數的富人卻能支配或影響國內的經濟狀

況,若控制這些富有階級將可有效平均社

會財富,而將此狀況稱為柏拉圖原則(中

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9)。

1951年美國 GE公司,率先將此方法

運用在物料管理之中,根據不同分量的物

料項目中,考慮到花費相同時間與精神是

種不經濟的作法,而誕生出重點管理的概

念,使得此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

用管理方法。依照物料的項目、價值、資

源比例來分析其分佈情況,一般可將 ABC

區分成三種類別。

1.A類:物料的數量少,占用的資金

多。在物料庫存中,極少數的物料之價值

佔極大的比例,如:10%的物料項目佔總

物料價值的70%,此類物料管理即為重點。

2.B類:介於 A、C兩者之間。在物料

庫存中,20%的物料項目之價值佔 20%,

Page 28: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0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為物料管理的次重點。

3.C類:物料的數量多,但占用的資金

很少。在物料庫存中,極多數的物料項目

(如 70%)之價值佔有整體物料價值極小之

比例 (如 10%)。這些不重要的多數項則非

物料管理之重點。

大部分關 ABC分類儲存的研究都是自

動化立體倉庫 (Automated Storage/Retrieval

System,AS/RS)的情況下進行。分類方法

有下列 3種:系統週期時間、存貨周轉率

及 物 料 清 單。Ashayeri 等 人 (2002) 和

Mansuri(1997)在 AS/RS中根據系統週期期

間進行分類儲存,並利用系統吞吐量和處

理時間進行性能的評估。Mansuri(1997)還

比較隨機儲存、定位儲存及 ABC分類的有

效性。模擬結果表明,定位儲存能得到最

大的系統吞吐量,隨機儲存能得到儲存空

間的最大利用,另一方面,Ashayeri等人

表 4-3:物料 ABC管理表

A類 B類 C類

特性 價值高但數量小的存貨項目 除了 A 類或 C 類物料以外的通稱

價值較小但數量較多的存貨項目

價值 約占 70~80% 的所有存貨總價值 除了 A 類和 C 類物料以外的價值

約占 5~10% 的所有存貨總價值

項目 約占 5~10% 的所有存貨項目 除了 A 類和 C 類物料以外的項目

約占 70~80% 的所有存貨總項目

管理 1. 計算 EOQ2. 定期盤點3. 確實掌握庫存量4. 每天調整紀錄5. 減低前置時間

與 C 類相似但較不頻繁 只要有庫存簡單紀錄, 可用兩倉式存貨法

優先處理順序 1. 最高優先處理2. 盡量降低物料訂購的前置時間3. 盡量降低物料之存貨數量

正常處理 最低優先處理

管制方式 1. 採取嚴格管制作業2. 建立完整的使用紀錄3. 建立完整的存量紀錄

1. 採取正常管制作業2. 建立正確的 存量紀錄3. 定時的加以查核

1. 採取簡易的管制作業2. 定時的加以查核

訂購作業 1. 審慎決定訂購物料的時機2. 審慎決定訂購物料的數量

採取一般的經濟批量訂購

採取定時大量採購的方式

資料來源:許智為,2010

Page 29: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1

印 刷 科 技

(2002)提出了一個基於幾何分析模型來計

算 ABC分類儲存不覺的系統週期。結果表

明 ABC分類儲存具有最短的作業處理時

間,而定位儲存具有最長的作業時間。

ABC分類管理法依分類項目從採購時

間、批量、儲備數量,到保管維護及檢查

分析等,將分別制定不同的分析方法執行

管理和控制。A類物料最為重要,將進行

重點管理,選擇最適採購批量縮短供應間

隔,降低庫存、減少資金的積壓;B類物

料進行一般管理,在採購批量時可以略為

提高,時間點也較為彈性,庫存量的控制

可比 A類較為放寬;C類物料則用簡便的

管理控制,可以延長訂貨間隔、減少採購

次數,以便空出時間與精神加強 A、B類

物料的管理。(許智為,2010)以下為 ABC

分類管理的分析與管制要項,如表 4-3所

示。

四、物料倉儲管理

倉儲管理就是倉庫儲存業務活動的管

理,不僅具有妥善保管及堆置整齊,還能

發揮調節功能,適應工廠生產活動之所

需,並能適時清理呆廢料降低物料持有成

本,其功能包含物料進出倉庫之管理、分

類整理、保管及供應生產所需物料,具有

確保物料之實務與帳目一致的作用(黃惠

民、謝志光,2006)。

對於物料的儲放處應建立料卡,能夠

隨時掌握目前庫存量,當進行存取作業

時,以便能夠於倉庫輕易辨識物料位置,

可以製作整體儲放物料的佈置圖來增進作

業效率。物料儲存過久難免會導致過期、

毀損及變異等問題,因此物料應該採取先

進先出的原則,以減少物料毀損的情形,

同時降低管理成本。確實並發揮存量管制

功能,可迅速供應各部門所需之物料,提

升作業效率。而在儲放過程中盡量作最有

效的規劃與安排,利用倉庫空間使其達到

空間最大使用率。對於良品、不良品與呆

廢料的處理,可使用標誌作明確的辨別,

將其分開管理避免混淆。庫房內部應注意

溫度、濕度、灰塵、盜竊、火災、水災

等,以及其它影響產品品質的因素,物料

的安全維護也極為重要。倉儲管理中有幾

點注意事項:

1.節省人力需求:倉儲管理作業如物

料的入庫、發料、登入帳目等,項目繁雜

對於人力的需求很高,在倉儲管理上應以

合理化、簡化搬運及文書作業等,以減少

人力。

2.降低成本:倉儲成本包含廠房的租

金、折舊、保險、水電、養護及人工等,

對於空間的配置及利用應妥善規劃,力求

存量之降低並維持正常的供料,以降低成

本的費用。

3.環境及安全維護:環境與物料品質

有相當大的關係,建立有效維護物料品質

Page 30: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2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的環境也是管理重點。對於物料儲存架及

物料本身之安全亦應嚴加注意。在人員及

物料的安全來考量,應將危險物品、易燃

物品加以隔離,易碎品則以醒目標記加以

識別,確保倉庫儲存空間、工作場所及搬

運過程的安全。

五、物料驗收

(梁添富,2008)乃指供應廠商交貨完

成後,依照採購時的條件,對送交物料的

數量、品質規格、價格、交期及相關內容

進行核驗,根據判定是否與訂購單相符,

依結果採取適當處理程序,一般的驗收程

序如下:

1.確認供應廠商:當數種不同的物料

進廠,根據訂購單的供應商名稱,確認有

無錯誤避免日後付款糾紛。

2.查驗交期:物料的驗收依據訂購內

容的交期條件進行,過早或過晚的交期可

能影響到倉庫存量、位置編排等問題,可

以決定是否拒收,對於延期交貨的供應商

在驗收時,應註明延誤期限以作要求改進

甚至扣款之依據。

3.檢核物料名稱與數量:驗收是否與

訂購單的物料、數量相符,對於缺少或不

足的物料,應請供應商短期內補足,對於

超交的物料在不缺料的情況下退回。驗收

時應確實清點數量及名稱,避免徒增退貨

及催交的問題。

4.品質確認:有各種品質檢驗的方法,

如官感檢驗 (如目視等 )、物理試驗等方

法,用以確認品質是否與訂購內容相符。

大多數採用抽樣檢驗的方式。

5.通知驗收結果:經過數量及品質的

確認後,將驗收結果以書面報告呈現,通

知採購及會計等相關部門,作為聯絡供應

商及付款之依據。

6.入庫或退貨:驗收結果為合格的物

料,依實際點收數量入庫儲放並登記於庫

存帳目,結果為不合格的物料予以拒收,

應立即通知供應商安排退回或交換,將處

理的結果紀錄作為管理之參考。

六、物料領用與催料

管理物料的領用作業分為兩種,分別

是發料及領料,在倉儲管理中此項作業極

為重要,依據生產計畫由物料之管理部

門,將製造部門所需之物料由倉庫發放到

製造現場,稱之為發料。領料則是由製造

部門憑藉領料單至物料倉庫領取,在實務

中領用作業一般多為使用部門發起。

配合整批生產計畫所進行的作業,適

合採用發料作業,因為整批發料作業較為

簡單,可以讓倉儲部門積極、主動的掌握

物料使用情形,由於是依據計畫進行發

料,對於製造的損耗料情況可以予以控

制。相對零星的補料、間接用料等,適合

採用領料的方式,藉由領料單的審查程序

Page 31: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3

印 刷 科 技

可有效管制物料。此外,當生產計畫頻繁

的變動,使物料產生延遲情形,讓管理部

門無法主動發料,此時將考慮使用領料的

方式。為使製造環境可以正常進行生產活

動,過多的物料和存放許久的物料將進行

退庫,改善製造環境的空間降低工安意外

的發生,如規格不符、不良物料、超領、

呆廢料等,退料入庫後經品管人員檢驗,

將良品作有效的利用,報廢品則處理或變

賣,而不良品可與供應商予以退換。

當訂購單發出後供應商無法如期交

貨,為避免耽誤生產計畫因為進料而延

遲,事前需要確實的物料計畫以外,還需

要進行催料作業。物料管理人員於物料零

件預定入廠的一週或十日前,備妥跟催之

表單,請採購部門提出準時交貨之保證,

一方面提醒採購人員的跟催工作來避免疏

忽。另一方面,依照回覆未能準時交貨的

物料零件,迅速採取對策以利供料作業的

進行。一般而言,採購人員在交貨期的前

數日,以較為便利的方式向供應商查詢是

否能如期交貨,如電話、信函等。若能如

期交貨則不必急於催料,但回覆無法如期

交貨或模擬兩可時,將考慮進行催查作

業,使物料可以如期供應生產所需,當採

購單位也無法保證如期交貨,應當將情況

通知物料管理部門及生產製造部門,使計

畫人員能斟酌情況修正行程計畫,避免缺

料停工的問題發生。

七、盤點作業

在 1992年 Nydick and Hill兩位學者指

出,為確保倉庫內或作業場所中現存物料

數量與帳上數量一致,以避免帳目錯誤導

致生產供應缺料的情形發生,必須定期或

不定期進行清點庫存數量,此稱為盤點又

稱為實物盤存 (Nydick and Hill, 1992)。其主

要目的為配合會計作業實施年終盤點,以

利計畫營運損益兼掌握確實的庫存量,並

調整料帳不符的情形,使帳目維持正確

性,達到正常的存量管制功能。因此需要

利用盤點來發現誤差,而盤點資料中可以

檢討目前倉儲管理的績效,像是呆廢料的

情形、庫存物料的品質維護等,作為日後

改善之參考依據。

對於實務中面對大量物料、設備、零

組件、成品等,為求有效地執行物料盤點

作業,進行作業前需要擬定實施步驟,才

能發揮物料管理真正的功用,進行物料盤

點工作時(洪振創、湯玲郎,2006),可以

依照以下步驟實施:

1.盤點準備工作:首先確定盤點的程

序與方法,決定預備盤點與正式盤點日

期,事前通知受盤點之各部門進行準備工

作。

2.盤點工具:如盤點卡需要一物兩卡,

其中一張供編製盤點清冊用,另一張則置

於盤點現場。

3.整理盤點倉庫:盤點作業實施前必

Page 32: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4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須將倉庫進行環境及料架整理,將良品、

不良品及呆廢料分別儲放,通知廠商盤點

前的交貨注意事項,在盤點前應完成已交

貨物品的驗收工作,未驗收之貨品應該區

分清楚。通知各部門領料配合事項,於盤

點前後期間將停止領料,並進行預盤並填

製盤點卡及清冊。

4.盤點、複盤人員的選取:進行物料

盤點耗時費力,有時非現有編制人員能在

短期內完成,必要時則需調派人力支援,

適當的分配工作並施以訓練,才能有效的

執行計畫。

進行盤點作業時,由於長時間作業可

能造成作業誤差,經由複盤人員詳查盤點

人員之盤點清冊,確認與實際數量是否一

致。若有帳料不符之情形,將不論盤盈或

盤虧,針對盤存有誤差的項目,應立即追

查產生差異之原因,查清原因後確認帳料

一致,接著對盤盈與盤虧進行調整以及不

良品與呆廢料之處理。盤點作業一般根據

以下幾個步驟實施,盤前準備、確定盤點

時間、方法、盤點人員培訓、整理盤點現

場、執行盤點、查清差異原因、盤點結果

處理,如圖 4-1所示。

實務中當實施盤點作業時,依規定完

成盤點步驟,但是後續的盤點結果處理若

未能確實執行,而導致浪費龐大人力進行

的盤點作業,未能發揮作用則甚為可惜。

然而盤點之後的檢討改進作業才是最為重

要,同時也是強化物料管理的最佳資訊,

根據這些資訊,可針對下列項目進行檢討

改善:

1.對於呆料比例過高的項目予以檢討

降低。

2.對於盤盈與盤虧之原因釐清,確實

進行檢討,期能提升料帳一致性。

3.對於大批廢料應探究發生原因並減

少其再發性,同時對現存之廢料進行有效

的處理。

4.對於過多的存貨造成週轉率偏低,

應成立專案小組擬定降低庫存之計畫,確

實執行避免過高之資金積壓,導致行程上

營運的嚴重負擔。

盤點作業最主要是確認目前存貨的數

量、儲位與品質等是否無誤,當發生料帳

圖 4-1:盤點步驟

Page 33: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5

印 刷 科 技

不符時,必須確認原因以利於日後檢討改

善,同時防止品質變異 (Rue and Byars,

2006)。盤點作業的方法取決於企業特性和

掌控存貨狀況的需求,盤點方法依照時

間、方法等不同,可按照企業本身實際需

要來區分,一般常用的盤點方法有三種:

1.定期盤點:配合生產作業在淡季期

間或固定期間,進行全面性的物料大盤點

作業,一般企業會在月終、期中或年終進

行盤點,不論是物料、零組件、設備、成

品等,都在盤點範圍內。定期盤點通常會

錯開生產作業時段,以不影響生產和銷售

為優先,但在盤點期間經常需要停止生

產、服務等作業,所以事先必須做好周全

的盤點前置作業,將成本的損失降至最

低。實施定期盤點可使料帳一致,但平時

沒有抽查或管制的其它方式,平時難以維

持帳目的正確性。

2.連續盤點:根據生產與銷售的作業

將各單位分成不同的梯次,倉儲劃分為不

同區域或依據物料劃分的批次,來分別排

定盤點時間再依序進行作業。此種盤點方

式對整體的生產和銷售影響較小,因為不

必關閉工廠與倉庫,而能隨時隨地進行盤

點作業,同時掌握目前特定物料的數量與

品質,可減少停工損失又可以對指定物料

盤點,並瞭解該物料的管理缺失,比較能

確保料帳一致。此法可針對不同類的物料

制定不同盤點週期,如重要的 A類物料其

週期訂為一個月,次之的 B類物料訂為三

個月,而較不重要的 C類物料可訂為半年

或一年。

3.聯合盤點制:採用前述定期盤點和

連續盤點的優缺點,以截長補短的方式來

進行聯合盤點作業,因此大部分工廠都採

用聯合盤點制。實務上可依企業本身特性

或需要來調整盤點方式,為求維持平時料

帳一致,必須針對不同類別的物料進行存

量管制,可以訂定盤點的週期,接著按照

週期進行連續盤點,亦可配合會計作業,

排定月終、期中或年終進行盤點,如此可

以使盤點作業更加確實。

八、呆廢料

由品管人員依照物料的狀況,衡量是

否具備當初設定的功能特性,亦或根據物

料是否無利用價值等方式,進行判定是否

為呆廢料。所謂的呆料是指庫存週轉率極

低的物料,仍為可以使用的物料只是放置

於倉庫,鮮少使用或沒有機會使用。以成

本經濟效益來看,呆料的存在會浪費空間

及管理的人力及費用,因此倉儲管理應盡

量防止發生(張福榮,2005)。廢料則是指

本身已不堪使用或沒有利用價值的物料,

通常為生產製造後過剩的物料,如下腳

料、報廢物件等。呆廢料的缺失甚多,為

避免損失應在事前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發生

機率,一般可採用下列五種有效的管理方

Page 34: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6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式:

1.整合組織內部:設計、採購、倉儲

管理、生產管理、製造及行銷等,相關部

門共同配合,降低呆廢料產生的機率。

2.呆廢料預防工作:平時應針對呆廢

料產生原因進行根本檢討,研擬具體改善

方案,並且重視員工教育及訓練,以事前

的預防勝於事後處理。

3.妥善處理呆廢料:將呆廢料開發新

的用途,定期標售給其它內部或外部企業

使用,亦或進行拆裝、銷毀、回收利用。

4.確實執行物料盤點:落實盤點作業

可以實地瞭解呆廢料數量及產生之原因,

藉由分析真正異常的原因,進行有效地改

進措施,防止發生機率。

5.編訂呆廢料管理準則:依照過往處

理呆廢料的資料與經驗,針對產生原因、

改善對策、預防、處理方式等,編製成書

面手冊,提供教育訓練及呆廢料管理之參

考。

伍、應用探討

一、 RFID應用於「區塊鏈」之研究探討

國內針對 RFID應用於區塊鏈之研究個

案,可參照 2018年 7月由國立臺北科技大

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班研究生倪皓恩所發表

的《運用射頻辨識與區塊鏈技術進行食物

溯源》碩士學位論文,其研究方法利用茶

葉生產商產線上結合 RFID標籤的讀取,將

茶葉的生產履歷建立完整的資料庫數據,

研究以茶葉的生產為例,模擬茶葉生產過

程,將 RFID技術用於前端資料採集,運用

區塊鏈技術做後端處理,試圖藉由此技術

讓生產者利於管理龐大的相關資訊,將茶

葉的生產履歷透明化,使消費者能輕鬆了

解茶葉的生產履歷,能更輕易的提出產品

保證,消費者亦能買到安心又安全的優質

產品,期許食品業者均能加入此技術,以

提昇整體經濟效益。研究實驗的整體架

構,是將資料由 RFID Reader寫進 RFID

Tag,接著,RFID Reader讀取資料後,藉

由 SPI將資料傳到樹莓派,使用 Python的

介面顯示,同時將資料與Blockchain結合,

達到資料不可更改與完整性;最後,將資

料透明化,使生產者、製造商、加工者、

以及消費者了解所購買的食物資訊。

在論文第五章「數據庫與區塊鏈結合」

章節中,清楚記錄研究實驗中由資料數據

庫的建立到利用各種區塊鏈技術以產生茶

葉生產履歷的方法,得到下列六項結論:

1.資料不易做更動

運用 Timestamp的原理,區塊鏈上的

任何內容都不能更改,新的時間輸入新的

資料。若有人做更改,系統檢查時間以及

Hash值 (在區塊鏈系統中由前區塊運算產

生的數值 )不符合,則此區塊連同之後的區

Page 35: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7

印 刷 科 技

塊,判定為無效區塊。

2.資料持久性

只要區塊鏈保持可操作性,其上的數

據就可以勘查。若沒有資料庫,則資料在

關閉程式 (Python 2.7)時會自動消失。配合

PHP 7以網頁形式呈現,讓使用者能方便觀

看。

3.清除中介

區塊鏈的 P2P特性消除了中介和用戶

直接相互作用的需要,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即可交易,使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之

間的交易不須經過銀行。若沒有使用 P2P

的特性,則交易需經由銀行介入,資料來

源為單一管道 (由上一家使用者提供 )。

4.自動化

生產者以及加工者及時更新分佈式資

料庫,區塊鏈上輸入的任何數據都會自動

傳輸和儲存。若不是自動化,以傳統手寫

登記資料,資料更新錯誤的機率提高。

5.速度快

在資料經由 RFID儲存到數據庫時的速

度,比傳統以紙本紀錄的方式還要來的快

很多。

6.食品來源透明化

將食品的生產履歷呈現給有參與此系

統的人,讓消費者以及各個廠家清楚看到

整個流程,並即時的了解產品哪方面出問

題得到改善。研究將生產履歷以網頁方式

呈現,再以 QRcode的形式可以讓消費者掃

描,如圖 5-1所示。

圖 5-2:馬莎百貨使用之 RFID Tag

圖 5-1:生產履歷 QRcode資料來源:倪皓恩《運用射頻辨識與區塊鏈技術

進行食物溯源》碩士學位論文,2018

資料來源

Page 36: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8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二、 RFID應用於「倉儲管理」之實例探討

在此列舉三件標竿企業國際 RFID應用

在倉儲管理成功案例,透過引用 2007年陳

美玲於工研院 IEK研究報告,以及引用

2009年陳榮宏於經濟部 RFID應用推動辦

公室之研究報告實例探討。首先為英國馬

莎百貨、第二為Wal-Mart、最後則是臺灣

日月光半導體,以此三間知名大廠之 RFID

導入案例,作為其它產業界業者在未來導

入 RFID之參考。

(一)英國馬莎百貨服飾吊牌之應用

馬莎百貨 (Marks & Spencer, M&S)為英

國第四大零售業者,除了遍布英國各地的

520家店面外,另外於世界各地也有 150家

店面,主要經營型態以銷售服飾、家具、

食品百貨為主。馬莎百貨為英國 RFID技術

應用的領導廠商,早在 2002年就開始將

RFID技術應用於食品履歷上,到了 2003

年更將應用範疇延伸到男士襯衫,截至目

前服飾產品的應用已經由原本的9家店面,

擴大到 53家店面,且每年使用的電子標籤

也超過上億個,以下將針對該公司服飾產

品應用 RFID技術之經驗做說明。

1.RFID導入原因

對於一家單店年營業額平均在 1,500萬

英鎊左右的百貨公司而言,如何讓業績維

持兩位數的成長,持續獲得顧客的信任為

重要關鍵。為能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品質

及提升庫存精準度,2003年起馬莎百貨在

服飾產品上面即展開一連串驗證。利用每

件衣服現有的紙製吊牌上(印有條碼),加

上 RFID電子標籤及移動式讀取器,迅速追

蹤產品資訊,達到有效的管理效率。

2.運作模式及效益

馬莎百貨對於 RFID系統的運作模式如

圖 5-4所示。乃由上游供應商負責在服飾上

面貼附 Barcode與 RFID技術並行的電子標

圖 5-3:馬莎百貨使用之 RFID Reader資料來源

Page 37: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89

印 刷 科 技

籤,當全球製造商將商品送達馬莎百貨的

每家店面時,每件衣服上均已經貼上 RFID

電子標籤。因為有自動辨識裝置,也節省

服務人員花在商品盤點時間。根據馬莎百

貨的實際經驗,若以人工方式進行盤點,

所花費時間相當長,平均每次盤點時間至

少 8小時,若改用 RFID電子標籤作業,服

務人員可以藉由 Intellident公司所提供的手

持式讀取器,在一定範圍內自動且快速的

讀取到產品顏色及尺寸等資訊,與紅外線

掃描器進行讀取條碼資訊相較,對於盤點

店面庫存的時效性、準確性確實有非常大

的效率改善,盤點時間由過去的 8小時降

至 1小時,盤點效率提升 88%。而且因為

店員有多餘時間協助客人尋找欲購買商品

的尺寸,加上有效的防止產品失竊狀況,

單店的營業額也成長 10~20%。

3.技術廠商的支援

目前該系統所採用的 RFID電子標籤為

5英吋的吊牌,當中結合 RFID電子標籤及

條碼兩種技術,其中 RFID Tag為 Paxar公

司所提供的 869MHz單次寫入的晶片,無

法重複使用。根據馬莎百貨的資料顯示,

該公司服飾產品所使用的 RFID電子標籤,

每年至少有 2.5億個,以每個標籤 0.1美元

計算,至少創造 2,500萬美元的電子標籤需

求。

(二)美國Wal-Mart物流中心應用

目前Wal-Mart全球開設的總店面數已

超過 6,000家,除了美國的 3,900多家店面

外,海外據點更多達 2,700多家,涵蓋國家

包括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波

多黎各、德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

韓國等,總營業額高達 3,450億美元,員工

總數達 190多萬人。Wal-Mart如何從競爭

激烈的市場中異軍种起,其成功關鍵因素

包括快速回應系統所建構的高經營績效、

天天最低價策略、卓越的企業文化等三大

圖 5-4:馬莎百貨 RFID運用概念及效益資料來源

Page 38: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90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要素。

1.RFID導入原因

2003年 6月零售業龍頭Wal-Mart宣布

「2005年 1月之前,旗下前 100大供應商必

須在貨箱和棧板都貼上 RFID電子標籤」

後,此一規定立即引起全球各大廠商的關

注,或許這些廠商均回憶起 80年代條碼技

術快速普及的關鍵因素是由於Wal-Mart的

積極導入。80年代初期,Wal-Mart在其供

應商接待會議上發佈使用條碼的決議,此

項決議使條碼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迅速擴

展,短短幾年之後條碼便無處不在。也因

為過去的經驗,當Wal-Mart宣布要導入

RFID技術後,除了供應商外,包括

TESCO、Metro等零售業者也開始展開相關

RFID實驗計畫,讓 RFID技術成為全球流

通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2.運作模式及效益

日前Wal-Mart委託阿肯色州立大學針

對使用 RFID系統做一項物流中心缺貨調

查,主要是以Wal-Mart已經貼上 RFID電

子標籤的 12家分店為調查對象,且另外找

12家未使用 RFID電子標籤的分店作為對

照組,之後在這 24間分店進行盤點,在排

除並非因為建立 RFID系統所發生錯誤的問

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統計後,發現有使用

RFID系統的 12間分店,缺貨情況比沒有

架設 RFID系統的分店少 16%,且使用

RFID系統也降低過度訂貨而發生的商品囤

積問題。而根據Wal-Mart資訊副總於 2006

年 5月份的報告,顯示 16%的產品缺貨改

善幅度似是低估,以該公司最近的統計結

果,平均產品缺貨改善幅度已提升 30%,

也因為 RFID技術確實能為公司帶來經營成

效。

(三)RFID應用於日月光半導體封測業物

流之發展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高雄

廠(以下簡稱 ASE),已於 97年度配合工

研院辦理經濟部商業司「產業物流發展暨

圖 5-5:日月光原物料供應流程資料來源:經濟部 RFID應用推動辦公室,2009

Page 39: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91

印 刷 科 技

國際接軌推動計畫」,以 RFID產業鏈應用

整合為基礎推動貨物安全監控,共同進行

跨國測試計畫。整個測試範圍由 ASE國外

原料供應商,於進口出貨資訊建立時,即

設立 UCR國際貨物唯一追蹤碼,並配合貨

品貼上 RFID標籤,由國外出口端開始進行

貨物安全監控與追蹤。

1.RFID整合 UCR之貨況追蹤機制

為落實 SAFE標準架構,WCO也因此

發展出一套全球標準國際貨物編碼,稱為

UCR(Unique Consignment Reference)。UCR

將用於所有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相關文

件,只要是WCO標準架構規範的進出口報

單、艙單等資料都要統一採用 UCR編碼,

而每一批貨物也都會被賦予一個唯一的

UCR編碼。通過這個 UCR編碼,可以完

整地追蹤貨物從啟運地經由國際物流與供

應鏈等各個環節,直到目的地有完整的追

蹤管理。

以 RFID整合 UCR之貨況追蹤機制,

能夠提供真正無接縫的跨國供應鏈資訊傳

遞與查詢功能,而應用 RFID則更進一步使

得貨況之追蹤,以達到即時、快速且便利

之貨況管理方式。不僅是整個供應鏈上的

貨況掌握,RFID的應用對於公司內部資產

管理與倉庫保安方面,都具有相當大的效

益。

2.日月光半導體的物流整合與 RFID的

試用

ASE原物料供應流程(詳見圖 5-5),

需透過公司內外部許多不同單位的合作與

溝通共同完成該流程,整體包含採購、報

圖 5-6:進口保稅貨物進出測試情境資料來源:經濟部 RFID應用推動辦公室,2009

Page 40: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92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關、報稅、進出口、進出貨、庫儲、配送

與轉運等作業,為提升材料採購、物流作

業資訊快速流通與庫存管理的有效性與正

確性,一個完善且互動率頻繁的 RFID管控

計劃,一直是 ASE供應鏈成員對作業流通

相關資訊之聯結傳遞的期待,如果可以透

過系統顯示更多的貨況與報關資訊,期望

能夠增加商業快速回應機制。

貨櫃出口至臺灣的貨櫃在高雄楠梓加

工區內,代理商所設立的保稅倉庫進行卸

櫃作業,我方將以手持式 RFID讀取器讀

取。之後再依照日月光庫存計畫,定時將

貨品運送至日月光保稅倉庫,而當日月光

不同廠區產生製造需求時,即可於倉庫中

提料,其進出則以固定式 RFID讀取器讀

取,並即時與出貨計畫進行核對,防止出

倉貨品種類與數量上產生錯誤(如圖 5-6所

示)。

3.應用效益分析

在半導體封測供應鏈領域運用 RFID技

術,未實施作業之前確是令人難以想像實

施之後的狀況,特別在缺乏即時明瞭物流

的位置和未來確切去處的情況下,很難下

判斷決定如何運用 RFID協助使供應鏈流程

更加透明,所以會讓 RFID在半導體封測供

應鏈管理上,不容易找到主要的定位與可

發展的研究課題,讓投入參與的雙方花很

多時間做流程溝通與規劃。

總結來說,由上面運用實例來看,

RFID應用在倉儲管理實務過程中,發現要

將 RFID技術,運用在各產業物料倉儲作業

流程上,仍有必須重視的幾項問題存在。

總結三點結論如下,也可做為日後印刷相

關產業導入參考或後續研究可多加著墨的

方向:

1.無線射頻訊號品質

RFID可以達到在任何時間及地點,接

收電子標籤所儲存的物品訊息,故需要優

良的訊號品質,方能使 RFID在倉儲管理發

揮出最大的功效。透過現場作業人員實地

操作後,根據回報使用結果來進行評估驗

證,測試接收訊號品質達到完全無死角,

同時排除可能造成訊號干擾的因素。而可

能造成干擾之因素,如倉庫環境方面,應

資料來源:經濟部 RFID應用推動辦公室,2009

表 5-1:應用 RFID前後比較表

Page 41: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93

印 刷 科 技

注意濕氣及溫度的控制,否則會因為環境

太潮濕造成讀取失效。產品擺放的貨架及

產品本身若具有金屬物質,應該避免與其

接觸,而造成訊號干擾,將能提高讀取效

果,並有利於管理的準確性。

2.系統資訊整合

由於各個產業的管理部門與倉儲單位

架構不盡相同,管理系統亦有的為分散系

統或有的為獨立系統。為使倉儲系統資訊

能夠達成即時、安全及正確地進行共享,

則必須先將企業資源加以整合,包括料號

編碼原則、作業程序等,先將各類編碼及

流程予以標準化,則有利於倉儲管理的合

理化。

同時,目前市售的 RFID設備廠商,雖

均積極將產品向各產業進行推廣,對產品

導入提供完善的服務,然而針對各個產業

特性的不同與差異,除了提供不同的 RFID

設備進行適用性測試,更需針對 RFID導入

後如何與企業系統進行整合的規劃,甚至

可以替導入應用的企業開發去客製化之專

屬應用系統。

3.操作人員教育訓練

由於 RFID Tag及 Reader設備成本價格

較高,故在導入時操作人員在使用上有必

要進行專業教育訓練,如折疊、碰撞會導

致Tag天線的毀損,而讀取器等電子產品,

若操作不當或接觸液態物質損壞的話,單

RFID讀取設備就動輒數十萬,所以操作過

於輕率將造成企業成本額外負擔。其操作

環境中,若有金屬物質則會導致訊號干

擾,當作業人員控制讀取器時移動的速

度、範圍等,皆會影響 RFID讀取率之準確

性。因此,不僅是成本上的考量,針對操

作人員的教育訓練,將有助於未來在作業

流程上的順暢性,避免錯誤率的人為問題

發生。RFID是具有种破性及創新應用的產

品,當員工對於 RFID技術處於懵懂狀態

時,應促進員工來認識其技術並瞭解所能

帶來的效益層面,當導入時,才能發揮

RFID最大的功效,以滿足未來各產業應用

企業的發展需求。

陸、參考資料

1. 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Blockgeeks,

Accessed to: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

what-is-blockchain-technology/ on 2019/04/19.

2. The Ul t imate Guide to Unders tand ing

B l o c k c h a i n Te c h n o l o g y, B l o c k c h a i n

Technology, Accessed to: ht tps: / /www.

blockchaintechnologies.com/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2019/04/25.

3. How to Prove Ownership With a Bitcoin Cash

Address and Digital Signature, Bitcoin.com,

Accessed to: https://news.bitcoin.com/how-to-

prove-ownership-with-a-bitcoin-cash-address-

and-digital-signature/ on 2019/05/01.

Page 42: RFID在區塊鏈技術 及倉儲管理上 之應用探討...57 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目前區塊鏈的 技術大約實踐在數位貨幣上,距離在生 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

94

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4. AMR Research. 2010. Improving Innovation

and Cash Flow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5. Angeles, R. 2005. RFID technologies: supply-

chain appli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2: 51–65.

6. Benbasat.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11(3): 369-388.

7. Bogdewic, S. P. 1992.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B. F. Crabtree & W. L. Miller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45-69. Newbury Park:

Sage.

8. Boss, R. 2013. An Overview of RFID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Vol.39, No.6.

9. Gauker, G. M., Seifert, R.W., and Hausman,

W.H. 2007. Item-level RFID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16: 65–76.

10. Jauch, L. R., Osborne, R. N., and Gleuck, W.

F. 1980. Short-term financial success in larg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The environment-

strategy connec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 49–63.

11. Julien Happich. 2018/04. RFID Market worth

over USD70 billion across the next five years,

says ABI Research.

12.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and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13. I n t e r v i e w i n g , S e c o n d E d i t i o n . S o u t h

Melbourne: Longman.

14. Neuman. 2015.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15. USA: Allyn & Bacon.

16. Nydick, R. L., and Hill, R. P. 1992. Using the

And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tructure the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chasing and Management,

17. 28(2): 31-36.

18. Rue and Byars. 2016. Management: Skill and

Application 12/e, McGraw Hill.

19. Sarma, S., and Engels, D. W. 2003. On the

Future of RFID Tags and Protocols, MIT Auto-

Id Center.

20. Thiesse, F. 2007. RFID, privacy and the

perception of risk: A strategic framework.

21.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6:

214-232.

22. Thomas, C. B. 2003. The See-it-all Chip, Time,

Vol.162, Iss.12: A8.

23. Yin, R. K. 1985. Case Study Research.

24. Yin, R. K. 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ry Park Calif., Sag

Publications.

25.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Applied Social ResearchMethods

Series, Vol.5 2nd ed.

劉毓容/中央印製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