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译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本书的翻译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在这身心放 松之际!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他们 的宽容$忍耐和理解!允许原本答应半年完成的任务拖到两年才勉强交 稿!而且他们对译稿的编辑加工也使本书增色许多在本书翻译工作接近 结束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的资助!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 的鼓励和鞭策!使我备感责任重大最后!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的李晓辉和贾振全两位老师对本书翻译工作的许多支持和帮助没有按最初约定的时间完成本书的翻译任务!虽然有工作忙等一些客 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开始着手翻译后不久!发现这项工作还真有点难 !中间甚至有过放弃的想法我对这本书并不陌生! "$ 年前就读过! 并在教学中使用过部分章节!其间还向某出版社提出过翻译和出版建议! 可是当真正坐下来去做这件事时!才发现许多细微意思很难在译文中精确 表达如果机械地 ( 忠于*原文!采取对应转换式的翻译!那么不仅译文 晦涩拗口!而且在文化背景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某些译 文内容对读者来说甚至可能会根本不知所云!需要以 ( 还原*的方式回到 原文去理解!从而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因此!本书的翻译始终将译文的 ( 可读性*置于首位!力争在确保完整正确表达原著观点和论述逻辑!尽量反映原著行文风格的前提下!避免许多专业书籍译文生硬晦涩$逻辑 跳跃$多层嵌套等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问题!希望做到相关专业的高年 级本科学生能够基本读懂!有一定专业训练的读者不必 ( 还原*或对照原 文去深入理解作者为了达到这一 ( 可读性*目标!在译文的处理上!有严格按照句对句的翻译!并照顾国内读者阅读习惯!把原著中夹在句子 中间的文献标注移至句末或段落最后译文初稿完成后!请两位没有参加 直接翻译工作的同行分头在不看原著的情况下通读译稿!指出不好理解或 理解起来比较费力的译文!然后对相关段落的译文进行润色和改写此外!还整理了一个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放在书后供 " $ * ) "

将术语的原文对照列于书后而不是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标注 · 生困难或产生歧义的中文译词!术语表以汉英对照方式而不是英汉对照方 式排列!目的是方便需要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查找相关译词的原文’由于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译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本书的翻译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在这身心放松之际!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他们的宽容$忍耐和理解!允许原本答应半年完成的任务拖到两年才勉强交稿!而且他们对译稿的编辑加工也使本书增色许多’在本书翻译工作接近结束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的资助!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使我备感责任重大’最后!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李晓辉和贾振全两位老师对本书翻译工作的许多支持和帮助’

没有按最初约定的时间完成本书的翻译任务!虽然有工作忙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开始着手翻译后不久!发现这项工作还真有点难度!中间甚至有过放弃的想法’我对这本书并不陌生!"$年前就读过!并在教学中使用过部分章节!其间还向某出版社提出过翻译和出版建议!可是当真正坐下来去做这件事时!才发现许多细微意思很难在译文中精确表达’如果机械地 (忠于*原文!采取对应转换式的翻译!那么不仅译文晦涩拗口!而且在文化背景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某些译文内容对读者来说甚至可能会根本不知所云!需要以 (还原*的方式回到原文去理解!从而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因此!本书的翻译始终将译文的(可读性*置于首位!力争在确保完整正确表达原著观点和论述逻辑!并尽量反映原著行文风格的前提下!避免许多专业书籍译文生硬晦涩$逻辑跳跃$多层嵌套等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问题!希望做到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能够基本读懂!有一定专业训练的读者不必 (还原*或对照原文去深入理解作者’为了达到这一 (可读性*目标!在译文的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句对句的翻译!并照顾国内读者阅读习惯!把原著中夹在句子中间的文献标注移至句末或段落最后’译文初稿完成后!请两位没有参加直接翻译工作的同行分头在不看原著的情况下通读译稿!指出不好理解或理解起来比较费力的译文!然后对相关段落的译文进行润色和改写’

此外!还整理了一个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放在书后供"$*)"

读者参考’将术语的原文对照列于书后而不是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标注!主要是考虑这样可以使读者阅读正文时不受夹带外文单词的干扰!从而可以更专注于理解作者的原意和逻辑!同时!也便于读者查阅或核对多次出现的术语的原文’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提供的对照表是一个阅读辅助工具!而不是 (词典/词汇*’术语表条目选择主要考虑的是那些理解上会发生困难或产生歧义的中文译词!术语表以汉英对照方式而不是英汉对照方式排列!目的是方便需要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查找相关译词的原文’由于语言间的内在差异!像组织学这样的语言依赖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用英文表述的概念很难精确地对应于一个汉语单词!原文的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用不同的汉语来表述可能会更加通顺和便于理解!因次!这个术语表原则上只能单向 +汉$英,使用!只适用于本书的语境’表中有些多对一的情形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译文所用的,!主要由于三种情况#一是该术语存在几种不同的译法)二是原文的概念是几个汉语单词含义的交集)三是该术语来自其他领域!其原意或某些特殊的用法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本书中的使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加精确地理解本书作者的原意’

本书的第一作者理查德"斯科特是著名组织社会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拥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是斯坦福组织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和组织研究的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管理与组织理论分会杰出学者奖!!((*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埃尔文学术贡献奖’本书是斯科特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介绍组织研究领域文献最为详尽和最具权威的一本书’作者充分运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组织研究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对组织理论作出的贡献!不仅从研究者的角度!而且从组织管理者以及各种参与者乃至普通大众的视角来阐释组织理论问题!对我国的组织研究的学者和管理实践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组织理论涉及学科广泛!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甚至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多学科学者的加入!为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但也带来了认识和理解组织问题的难度’如何对复杂的组织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成为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困难的工作’本书作者斯科特基于自己数十年从事组织研究的经历和积累!指出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术流派$理论观点$研究方法 (不仅塑造了组织领域独特的演变模式!而且仍然影响着当今的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用 (理性$

"!*)"

自然与开放系统*三个视角梳理组织研究的学派纷争!将各种复杂的甚至

相互冲突的观点按照三个基本范畴进行分类!为初涉组织研究领域的学者

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为已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整体把握这一

学科领域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的系统化指南!并引领研究者进行有关组织

研究方法论和学科范式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本书共分!)章!第!章为导论!引入了三种不同的组织定义和三个

组织研究的视角#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观’第"")章分别以三个视角

为主线!梳理了组织研究的历史!包括对各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简

介和评论’第%章讨论了三个视角的融合与渗透!指出它们曾经以不同的

组合方式出现过!分别适用于不同层面的分析!提出了整合三种视角的分

层模型’第’"!"章从组织结构$组织内部机制与过程$组织与环境的关

系以及组织的绩效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组织管理实践的创新和组织

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组织与组织活动的规律!以及对于组织现

象的各种理论解释及其实践意义’第!&章重回历史!对工业革命以来工

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世纪以来现代法人公司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经

济的贡献和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最后!在第!)章!

对未来的实践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从一元论到多重范式$从单一文

化到多重文化$从共时研究到纵观分析及历史分析$从结构到过程和分析

层面$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本书作者以审慎和建设性的态度对各种观点和研究提出了批判性的评

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组织研究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

包括#

+!,一方面强调组织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

众多问题!认为组织不仅是提高效率和生产率的工具!而且是许多社会诟

病和不公平的根源’书中的讨论涵盖了各种组织 +从志愿者组织$公共机

构到私有企业,!强调所有受影响的人和团体的利益同等重要!不仅要考

虑经理和股东的利益!也要重视普通员工和公众的利益’

+",不仅介绍和比较了组织研究的不同范式!还深刻分析了这些范式

如何影响人们对组织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对组织结构设计$战略$结构与

""*)"

! 参见斯科特"$$)年为 -社会学年鉴.撰写的一篇组织社会学历史回顾#0;5<<!

P/EA;72?D/E8NH8;<A5353272HNS;83<-?.5N5?@23AB2<A532H45;A5H5@./#**501N&F,&K)@2)P(,)1)B8!&$+!,!"$$))中文摘译参见#李国武译#-对组织社会学%$年来发展的反思.!载 -国外社会科学.!"$$*+!,’

绩效之间关系等组织管理实践问题的解释’书中对于!(世纪以来现代法人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的总结和分析!以及最后提出的组织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方向尤其深刻和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当前组织和组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尤其关注!除了总结和分析组织如何应对和适应环境外!还指出组织的环境现在变得越来越高度地组织化!提出要关注这种组织化的多种途径’作者强调组织内部$跨越不同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网络的意义!介绍了网络度量和网络分析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对网络组织和组织网络的研究’

+),分析了组织实践的创新和组织研究的趋势与动向!包括网络范式$生态学范式$制度学范式$交易费用范式以及批判理论和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等新的分析思路!特别强调正式组织间的协作与协调!组织边界的弱化和新形式组织的出现!以及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等实践对理论研究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够帮助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初学者深入了解组织研究领域的演化历史和当前的研究动向!提升我国在组织研究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水平’欢迎读者对译文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提出批评指正!也欢迎对组织研究感兴趣的同行就有关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是#@25:(-4<9O8D-O;3’

高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