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附錄 1-1 附錄(一)校園空間模式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 和翁金山《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兩者,就其 內容,透過「模式」、「空間模式」至「校園空間模式」等三層次予以說明。 一、「模式」 「模式」就一般定義而言,乃是實際環境及事物狀況的一種運行法則;也就是事物的實際 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 1 如同閱讀文章的觀點,可以模式的觀點閱讀文章中的語法和結構,進而了解其觀點與論述 的價值,作為對知識的學習。從模式中可以想像在使用空間中的功能和活動的相互關係,並發 現其問題的癥結點。 此外,亞歷山大的模式語言一書中則更進一步指出模式具有的特性 2 模式是有先後順序的,從最大的模式如區域和城鎮開始,接者便是鄰里、住宅團組、住宅、 房屋和凹室,最後才是構造細部。這種順序是直線式的序列,它對發揮模式與研的作用確實非 常重要。(Alexander,1994) 也就是說,「模式」為一群體相互間關係,具有清楚的層次與無法被孤立的特性,進而建 立一個多層次的空間(物種)的關係。 二、「空間模式」 從模式定義中則可瞭解到具有的關係,而空間模式則是藉模式對空間安排給予合理的形 式,進而建立空間設計人員在規畫發展過程中掌握到空間的形式,讓設計趨於合理發展。對於 空間研究上,則可利於掌握整體形式。 三、「校園空間模式」 「校園空間模式」則是: 構成校園物理單位是建築物,其他還有運動場、廣場、步道、道路、公園、樹木等,這些 與建築群相互組成「部分」集合,相同機能會相互緊密連結,構成一大總體,這就是所謂校園 空間模式之構成 3 。(彭康健,1993) 彭康健在《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一文中,便是以校園中元素組成部分集合,形成整 體而提出六種校園空間模式【表附1-1】。 1 參閱 彭康健 《大學校園的空間模式之研究》P04。 2 參閱 王聽度、周序鴻等譯《建築模式語言》,1994,P03。 3 參閱 彭康健 《大學校園的空間模式-建築師雜誌》,1993,p90-p99。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 …thuir.thu.edu.tw/retrieve/5543/095THU00222001-010.pdf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 …thuir.thu.edu.tw/retrieve/5543/095THU00222001-010.pdf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附錄 1-1

附錄(一)校園空間模式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

和翁金山《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兩者,就其

內容,透過「模式」、「空間模式」至「校園空間模式」等三層次予以說明。

一、「模式」

「模式」就一般定義而言,乃是實際環境及事物狀況的一種運行法則;也就是事物的實際

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如同閱讀文章的觀點,可以模式的觀點閱讀文章中的語法和結構,進而了解其觀點與論述

的價值,作為對知識的學習。從模式中可以想像在使用空間中的功能和活動的相互關係,並發

現其問題的癥結點。

此外,亞歷山大的模式語言一書中則更進一步指出模式具有的特性2

模式是有先後順序的,從最大的模式如區域和城鎮開始,接者便是鄰里、住宅團組、住宅、

房屋和凹室,最後才是構造細部。這種順序是直線式的序列,它對發揮模式與研的作用確實非

常重要。(Alexander,1994)

也就是說,「模式」為一群體相互間關係,具有清楚的層次與無法被孤立的特性,進而建

立一個多層次的空間(物種)的關係。

二、「空間模式」

從模式定義中則可瞭解到具有的關係,而空間模式則是藉模式對空間安排給予合理的形

式,進而建立空間設計人員在規畫發展過程中掌握到空間的形式,讓設計趨於合理發展。對於

空間研究上,則可利於掌握整體形式。

三、「校園空間模式」

「校園空間模式」則是:

構成校園物理單位是建築物,其他還有運動場、廣場、步道、道路、公園、樹木等,這些

與建築群相互組成「部分」集合,相同機能會相互緊密連結,構成一大總體,這就是所謂校園

空間模式之構成3。(彭康健,1993)

彭康健在《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一文中,便是以校園中元素組成部分集合,形成整

體而提出六種校園空間模式【表附 1-1】。

註1 參閱 彭康健 《大學校園的空間模式之研究》P04。註2 參閱 王聽度、周序鴻等譯《建築模式語言》,1994,P03。註3 參閱 彭康健 《大學校園的空間模式-建築師雜誌》,1993,p90-p99。

Page 2: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 …thuir.thu.edu.tw/retrieve/5543/095THU00222001-010.pdf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大學校園軸線規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

附錄 1-2

【表附 1-1】澎康健論文中的大學校園空間模式研究分類表

模式形式 示意圖 案例 校園配置 模式特色

集中獨棟模式

1.ManhattanCommunity Col.2.Teachers Col.

集中模式 集中簇

群模式1.Krannert Center.

因校園面積不足而形成使用空間

集中模式,因此呈現水平動線的

縮短與垂直動線延長。雖然在模

式上分為集中獨棟與集中簇群兩

種,但其相同特色中則是在建築

體中呈現出多樣性的空間與活

動。

帶狀模式 1.Scarborough Col.2.Stockton Col.3.Kresge Col.

分枝模式 1.East Anglia U.2.Osaka U. of Arts.3.TaipeiSacredHeart Wonan’sCol.

線型模式

梳子模式 1.Essex U.2.Glen OaksCommunity Col.3.Tougaloo Col.4.V.T.I SouthernIllinois U.

建築物彼鄰相接而成。兩端則可

在未來需求上容易發展,具有發

展的自由性而不受拘限。此外,

也提高建築與建築之間土地使用

上的校園。但須注意交通動線與

校園管理上所造成不便利的問

題。

線上簇群 1.Tunghai U.(東海)2.Manchester U.3.Surrey U.4.Bath U.

面上簇群 1.Colorado U.2.Crown Col.

結合型模式

線面簇群 1. University ofSimon Fraser.2.Dominguez HillCsu.3.York U.

以一清楚「整體性」結構聯繫校

園元素,形成「分區」清晰的校

園空間,因此在未來發展上較不

易產生大面積的成長,而影響整

體動線上問題。在建築與建築間

的串聯通常是交通動線和開放空

間為主,選擇的形式將主導校園

生活品質。

棋盤型 1.Musashi U. ofart.2.Laney Col.格

子型模式

席紋型 1.The Free U.ofart.2.Laney Col.

以網狀(模矩)系統依照整體思

考邏輯而建立校園中建築物的秩

序,因此在未來發展上則較為彈

性。另一方面,格狀系統降低簇

群的教學環境,進而增加不同學

域互動的可能性。

Page 3: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 …thuir.thu.edu.tw/retrieve/5543/095THU00222001-010.pdf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附錄 1-3

附錄(一)校園空間模式

單體模式 1. Mountain ViewCollege

集合模式 複 合 體 模

式1.Marburg U.2.Baghdad U.

以建築使用性質而聯結而易產生

自主性建築單位,因此在建築與

開放空間配置上較彈性之,動線

則隨其配置。因此需注意人車動

線上的分離以及校園公共行政建

築位置。

分散模式

小群體模式

1.San Diego U. 相似聚落的發展,形成一種有機

的配置。各自獨立之下需依靠動

線整合。在未來發展上除自由之

外,整體校園風格則不易掌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澎康健《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1985,P69-191。

翁金山則在《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4一

文,則是以教學、公共空間和住宿等三部份,以空間模式的組成提出十種大學校園空間模式(如

下表)。

【表附 1-2】翁金山論文中的大學校園空間模式研究分類表

模式形式 示意圖 案例 校園配置 模式特色

A

1.Essex U.

2.Bath U.

以教學區和公共空間為軸,兩側

為住宿區配置。

B

1.Loughborough

U.

兩側教學區的中央軸以公共空間和住

宿空間為主。

C

1.Stirling U 以公共空間為校園中心的配置型式。

D 1.Scarborough

college

除以公共空間作為校園中心外,

更可以提供兩側交學區生活上使用。

E

1.York2.Mounvt VernonU.

以環繞校園中心而以學術(建築)簇

群為主的配置方式。

F

1.PennsylvaniaU.

四週圍的住宿空間配置在校園環境,

而將教學與公共空間成為校園中心。

註4參閱 翁金山 《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1990, P121。

Page 4: 在相關校園型式討論中,以「校園空間模式」為主的有彭康健 …thuir.thu.edu.tw/retrieve/5543/095THU00222001-010.pdf運作狀況及其組成份子間所循的基準架構(彭康健,1986)1。

大學校園軸線規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

附錄 1-4

G

1.Grand ValleyStartr College

以住宿和公共空間包圍教學區的配置

形式。

H

1.香港科技大學2.台南藝術大學

以教學與公共空間相連配置,住宿空

間則因地形調整較為自由。

I

1.Yarmouk U.2.靜宜大學

三軸平行方式,將教學與公共空間成

為校園主軸,而將住宿配置在兩側。

J

1.East Anglia U. 雙軸配置形式,將住宿與公共空間結

合,平行教學空間發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參閱 翁金山 《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 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