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0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 第二講 巴金與高德曼 授課教師:日本大學 文理學部 山口守教授 教室:臺文所口譯教室 時間:2013 年 09 月 17 日(三) 上午 9 點 10 分~12 點 10 分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 授權釋出】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0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 第二講 巴金與高德曼

授課教師:日本大學 文理學部 山口守教授

教室:臺文所口譯教室

時間:2013 年 09 月 17 日(三)

上午 9 點 10 分~12 點 10 分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

Page 2: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1

巴金與愛瑪·髙德曼

——1920 年代國民革命中的无政府主義

山口守

巴金在走上創作道路成爲作家之前,或者說在那之後,便已開始通過各種形式接受克魯

泡特金等歐美无政府主義者們的无政府主義思想,其文學活動始終得到了无政府主義思想的

支撑,同時其作為无政府主義者的活動也具有通過文學活動而得以堅持的側面。在此,我想

將焦點对準當時巴金最為傾倒的无政府主義者之一,愛瑪·髙德曼,就由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 誕生出作家巴金的過程中,是如何接受无政府主義的,而這與五四以降的 1920 年代國民

革命又是如何相關連的,進行一番思考。

一、巴金與愛瑪·髙德曼的往来信件

愛瑪·髙德曼,她不僅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來的歐美无政府主義者之一,而且巴金在成

爲作家之前,曾在南京和法國與她有過書信往来,就这一點而言,對於其思想形成不妨說具

有重大意義。在中國,介紹愛瑪·髙德曼的嚆矢大約是清末發行於東京的《天義》第 6 册(1907)

“新刊紹介”中對 Mother Earth 的言及。此后,在《民聲》、《新青年》等刊物上,愛瑪·髙

德曼作為无政府主義者與婦女解放運動活動家,其著作被介紹、翻譯爲中文。而巴金所受到

的最大晵示,則是他尚在四川成都时,在《〈實社〉自由錄》上讀到的爱瑪·髙德曼寫的關於

无政府主義的文章。對此,他后来這様追憶道:

當我十五歲的時候你曾經把我從懸崖上的生活裡喚了轉來。以後在一九二七年,

兩個無罪的工人在波士頓被法律送上了電椅,全世界的勞動階級的呼聲被窒息了的時

候,我曾經懷著那樣的痛苦的、直率的心向你哀訴,向你求救」,你許多次用了親切的鼓

勵的話來安慰我,用了你的寶貴的經驗來教導我。你的那些美麗的的信至今還是我的鼓

舞的泉源,當我有機會來翻讀它們的時候。E.G.,我的精神上的母親(你曾允許過我這樣

稱呼過你),E.G.,你,夢的女兒(L.P.Abbott 這樣稱呼過你),你是唯一了解我的痛苦

的人。1

巴金與愛瑪·髙德曼之間的英文書信,日期可以確認的現在有 4 封收藏於阿姆斯特丹的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 封收藏於巴金舊居 2。

1 巴金《給 G.E》,《將軍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 年 8 月),此按《巴金全集》第 10 卷,人民

文學出版社,4 頁 2 巴金和高德曼之间的往来书信不只限于这 12 封。比如高德曼写给巴金的信里言及到其他书

信,1927 年 9 月 28 日她给巴金的书信开头说“我收到你 8 月 4 日发的信”,1927 年 11 月

11 日她给巴金的书信开头也说“我收到你的三封信”,可证明还有不少巴金书信。但目前能

找得到的便是此 12 封。笔者曾介绍此 12 封信的内容如下 (括号内的数字为刊载这些书信日

译的日本无政府主义杂志《Tosukinaa》的号数 ):1925 年 7 月 29 日 EG 给 LPK(十四 ),1926年 12 月 29 日 EG 给 LPK(十四 ),1927 年 4 月 5 日 EG 给 LPK(十四 ),5 月 26 日 EG 给 LPK(五 ),7 月 5 日 LPK 给 EG(七 ),8 月 4 日 EG 给 LPK(八 ),9 月 28 日 EG 给 LPK(十七 ),11 月 11

peter
印章
Page 3: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2

1925, July 29,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1926, December 29,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April 5,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1927, May 26,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IISH)

July 5, Li Pei Kan → Emma Goldman (IISH)

August 4,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IISH)

September 28,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November 11,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1928, January 6,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April 9,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April 24,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IISH)

June 10, Emma Goldman → Li Pei Kan (巴金舊居)

这些英文信件包括了中國无政府主義者在國民黨與共産黨這两大勢力的夾縫中如何開拓

革命的展望,以及對布爾什維克主導的俄國革命深感失望的爱瑪·髙德曼對中國革命和北伐

持有何種見解等意味深長的内容。愛瑪·髙德曼致巴金的第一封信開頭,曾經巴金親手譯成

中文 3。該英文信的原文起筆這様寫道:

文中提及的“抱樸”即上海出身的秦抱樸,他一面關注於无政府主義,同時又於 1921

至 23 年間在莫斯科“東方勞工共産主義大學”學習,與中國托洛斯基主義運動的中心人物陳

獨秀之子、後來完成了由无政府主義向共産主義的思想轉換的陳延年,在留學期間也有書信

往來,并最終投奔了國民黨。1925 年秦抱樸在北京,應進京報考北京大學的巴金要求,将他

介紹給愛瑪·髙德曼,从此巴金與愛瑪·髙德曼開始了通信。其間,巴金還曾將愛瑪·髙德

曼所寫的關於俄國左翼社會革命黨的女活動家瑪麗亜・司披利多諾瓦的文章譯成中文 4。二人

的通信似乎在巴金结束法國留學的同時告终,其後,巴金回到中國,開始了其創作家的歴程,

直到後來發表將愛瑪·髙德曼称作“精神母親”的《給 E.G》,其間并没有與她相關的著述,

反過來,在成為作家之後再写作致愛瑪·髙德曼的文章,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巴金而言,

愛瑪·髙德曼是何等巨大的存在。

不過,在進行這些書信往來時,作家巴金尚未誕生,他是作爲中國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與愛瑪·髙德曼通信的。在往來的書信中,兩人滿腔熱情地議論的焦點,是无政府主義

與民衆運動,民族主義,以及資本主義批判。因此,我們首先以集中探討這一問題的愛瑪·

髙德曼的書信爲題材,驗証一下二人之間就中國革命問題展开的議論要点。

日 EG 给 LPK(十七 ),1928 年 4 月 24 日 EG 给 LPK(十一 )。 3 此英文書信的一部分內容收錄於巴金〈信仰與活動〉(《水星》第 2 卷第 2 期,1935 年 5

月 10 日),《巴金全集》第 12 卷,403-404 頁 4 愛瑪·髙德曼著,巴金譯<瑪麗亜・司披利多諾瓦的迫害事件>《民鐘》第 1 第 10 期,1925

年 1 月 1 日

Page 4: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3

二、民族主義與无政府主義

在此,爲了驗証就 1920 年代國民革命中无政府主義者應取的態度問題上,巴金與愛瑪·

髙德曼之間有着何種一致與不一致,首先将愛瑪·髙德曼的信件翻譯如下。

《1927 年 5 月 26 日愛瑪·髙德曼致巴金書信(於加拿大,多倫多)

在對這封書信中關於中國革命的議論内容進行檢點之前,先要確認幾個事實。首先,開

頭出現的吳養浩是巴金的友人,即在巴黎時曾同住一起的无政府主義者吳克剛(1903– 1999)。

再加上衞惠林(1900–1992),關於當時同宿的這三個人在巴黎的活動,待稍後再看。“舊金

山的同志”即同爲巴金友人、移民美國的无政府主義者 Ray Jones(中文名爲劉鐘時,1892–

1979)。巴金後來甚至以吳克剛爲模特兒寫過小說 5,吳克剛後來成爲經濟學家,因爲與文學

世界無緣,故其後半生不爲文學史所提及。然而就其前半生來說,吳克剛却與中國文學史上

的話題頗有關聯。1921 年被日本駆逐出境的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經由上海赴北京,寄身於鲁

迅府上,當時作爲翻譯從上海陪同他去北京,在北京時也一同住在鲁迅府上的,便是年尚不

滿二十的青年吳克剛。23 年愛羅先珂返歸故國,吳克剛回到上海,開始走上无政府主義的道

路,當巴金在法國期間,他與從俄國流亡而來的烏克蘭无政府主義者奈斯特尔·麻夫諾共同

組織了“无政府國際”,開展活動,甚至受到了法國政府駆逐出境的處分。他與歸國後成爲

作家的巴金分道揚镳,他主要從事經濟領域的工作。战後前往臺灣,担任大學教授爲生。在

臺灣,吳克剛曾親眼目擊鲁迅的同鄉友人許夀裳慘遭暗殺的現場,終其一生親身軆驗了劇烈

動蕩的現代臺灣史 6。

Ray Jones(劉鐘時)也是與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 以及作家巴金關係很深的人物。

1927–28 年間巴金與吳克剛等人共同编辑的无政府主義雜誌《平等》,是美國舊金山的華人

无政府主義小組“平社”的機關誌。《平等》作爲橋梁,發揮了將世界无政府運動與中國无政

府運動聯接起來的重大作用。而成為巴金處女作《滅亡》創作契機的薩柯·凡宰特事件,也

是通過該雜誌而被介紹到中國來的。順便提一句,死囚凡宰特致巴金的信也譯載於該雑誌上。

舊金山平社的中心人物,是廣東出身的中國移民 Ray Jones。Ray Jones 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

給了无政府主義理想,是一個與華僑一詞每每令人聯想到的財産、血統主義無緣的人。他終

其一生都是個縫衣工,或者是像斯坦贝克在《憤怒的葡萄》中描繪的那種加利福尼亞的農場

工人,與華僑社會始終保持着距離。身爲中國移民的他,晚年親密交往的却是意大利裔移民

无政府主義者。作爲移民勞工,终生没有機會接受教育的 Ray Jones,拿出靠出賣軆力劳動

獲得的金錢,爲身在巴黎的巴金和吳克剛提供發表文章的場所。然而终生默默无闻的他却作

爲一個巨大的存在,留在了周圍人們的记憶中 7。

巴金寫於 4 月 22 日寫給愛瑪·髙德曼的書信未經發現,因此目前無法得知巴金在信中寫

5 巴金在《亞麗安娜》(《婦女雜誌》第 17 卷第 3 號,1931 年 3 月)及《亞麗安娜·渥柏爾格》

(天津《大公報·文藝》,1933 年 10 月 28 日)中描寫了吳克剛的悲戀。 6參照吳克剛《一個合作主義者見聞錄》,臺北:中國合作學社,1999 年 4 月

7 對 Ray Jones 的唯一採訪收錄於 Paul Avrich, Anarchist Voices:an oral history of

anarchism in Americ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pp.409-410

Page 5: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4

了些什麽内容。不過,通過閱讀愛瑪·髙德曼的回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推測出其核心内容。

那就是,中國无政府主義者對於北伐那樣的所谓國民革命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這一問題。

猶其是 4 月 12 日蔣介石發動政變前後“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的動向,是遠離故土、身在巴

黎的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 苦惱的原因。其實巴金在四·一二政變之前,就與吳克剛、衞

惠林在巴黎議論過這個問題,發表了《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8,表明了三人各不相同的立

場。試看一下三人的主張,對於无政府主義的自立性和資本主義的批判及對民族主義的警惕,

依照衞惠林、巴金、吳克剛的順序,其程度依次递减。三人的共同之處在於不是將无政府主

義當作紙上空論,而是認爲應當將這種思想放到民衆自我解放的實際運動中加以驗証,在這

一點上,三人的主張大同小異。民衆問題在於如何參預、參預什麽樣的運動,在於通過牠贏

得什麽。

衞惠林認爲「譬如講到中國現在的運動,我們有些同志以為完全是國民黨的運動,而與

我們不相干的;另外有些同志以為現代的無政府主義者,應當參加國民革命的工作。但是這

兩者都不是很正當的見解。因為現在中國的革命運動,並不單純是國民黨的運動。我們只要

考察一下中國最近數十年的現狀、中國人民現在的窮迫的生活,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見,此

次運動的原動力還在人民中間,而不在某一個黨派」9,未將國民革命理解爲僅僅歸結於國民

黨的運動,另一方面則提倡无政府主義者應當着眼於民衆的現實、立志於自立的政治運動。

進而,對於民族解放運動,他又認爲「中國現在的問題、現在的運動,是中國人的解放運動,

雖然表面上看去是國民黨的運動,但實際這樣的問題,決不是單由國民黨的政治方法、武裝

行動可以得其完全解決的。舊的軍閥與國際帝國主義之蠻橫,雖然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得到表

面上的解決,但我們知道絕對還不是根本的解決。在國外資本主義從中國退出後,一定有國

內國家資本主義或私人的資本主義起而佔其位置,雖然中國人的心理上,會感覺著較好些,

但事實上不過是名義上及形式上的變遷」1 0,敲嚮警鐘道:民族解放并不意味着打倒國内資

本主義。

对此,巴金則認爲「國民黨的主張是與我們相反對的,在原理上它是我們的敵人。它要

建設一個好政府,我們要推翻一切政府,這是誰都知道的。然而在某一個事業上,如打倒軍

閥,打倒帝國主義等,我們是不反對的,不過我們要更向前走,反對國民黨所建立的政府,

反對他的一切建設罷了」 11,将軍閥、帝国主義視爲優先於國民黨的大敵。在这一點上,他

不同於重視國民革命的多樣性、多層性的衞惠林,首先承認由國民黨来主導革命,在此之上,

認爲應當優先打倒更大的敵人。他認爲无政府主義者若要在這場闘争中獲得自己的自立性,

則在國民革命中擁有影響力毋寧是无政府主義者的戰略。他論述道:「在現在,國民黨差不多

是領導著群眾(?),要是我們也跑到民眾中間,投身於革命的漩渦裡,引民眾向較大的目標走

去,那麼,民眾自然會離開國民黨,跟著我們來,使這次革命運動多帶一點無政府主義色彩,

使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民眾的腦筋中留個很深的印象」1 2。關於民族解放,他認爲,「一個半殖

8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民鐘社,1927 年 4 月

9此處引自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北

京大學出版社,1984 年,pp.828-829 1 0 同上,p.829

1 1 同上,p.836

1 2 同上,p.837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6: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5

民地的國家謀脫離列強而獨立的戰爭,雖然不是無政府主義者的目的,但無政府主義者也不

反對,不過主張更向前走一點罷了。同樣,在我們不能消滅資本主義以前,對於打倒帝國主

義的運動也不能反對。我恨蘇俄,但我更恨列強;我恨國民黨,但我更恨北洋軍閥。因為蘇

俄總不比列強壞,國民黨和北洋軍閥並不是“一丘之貉”」1 3,較之於无政府主義的原理性

解釋,他採取了將與當面大敵的戰闘放在優先地位的立場。關於外國資本主義與國内資本主

義的問題,他認爲應當放到當前中國的物質條件之下来考慮,「中國一旦起了社會革命,我們

要使無政府主義的理想社會完全實現,在生產事業完全不發達、日用品都要靠外國供給甚至

食糧多少還仰給於外國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便不得不退讓一步,多少遷就一點」1 4,表明

了不得不認可振興国内産業的立場。只是在這種場合,无政府主義者須積極推進農民自主管

理土地、工人自主管理工場的運動,成爲了附带條件。

另一方面,吳克剛認爲「無政府黨對於一切平民運動,對於一切革命運動,都該參加,

使了解、相信我們底理想的人、漸漸地多起來,使我們底理想,對於社會全體底影響漸漸地

大起來。站在平民外面空談革命,是永遠不會有好結束的」1 5,主張无政府主義者不應該从

原理出發,而應該从平民身處的悲慘現實出發,不將焦點對準无政府主義的原理性解釋、民

族主義抑或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比衞惠林、巴金更積極地主張无政府主義者要投身國民革命。

在戰略上主張「消極方面:在現在革命時期,無政府黨應該用全力反對舊黨;對於國民黨,

暫時認為是友黨,予以同情,不加攻擊。積極方面:在國民黨外,(如果事實上不可能,則在

國民黨內)積極參加這次的革命運動,使這次運動漸漸地平民化,無政府主義化」 16,採取了

容忍“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粉墨登場的立場。這些議論當然并不僅限於中國。比如说關於

巴金寄預深切關心的西班牙内戰,三人的主張令人聯想起英國導演肯·洛奇在《大地與自由》

(Land and Freedom)中所描繪的農民自立的革命闘争與聯合戰缐問題。

然而正當三人在巴黎進行這番議論之際,爆發了蔣介石的四·一二政變,國民革命本身

土崩瓦解,《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的争論前提崩溃了。時隔一年之後,巴金在 Ray Jones

(劉鐘時)等人發行的舊金山中文无政府主義雜誌《平等》上發表了題爲<答誣我者書>,對

當時三人的主張這樣整理道:「惠林的一篇和君毅的一篇,意見是正反對的:君毅贊成名義上

加入國民黨去做解放民眾的工作(並不做國民黨的工作),惠林極反對,他只主張加入中國革

命運動去做宣傳無政府主義。我呢我主張中國革命運動是民眾的,而非國民黨的,不過國民

黨是領袖著民眾運動罷了,我們無政府主義者應該加入一切民眾運動中,把他引到無政府主

義的路上,不應該站在旁邊亂罵,讓國民黨去包辦民眾運動(這所謂國民黨並包含著共產黨在

內)我又聲明加入國民黨的主張我不贊成,我並主張在理論上反對國民黨」1 7,然后針對受到

四·一二政變前後時局的影響,本來不打算發表《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一事,做了如下

説明:「我們當初寄稿的時候,本來就去信說明若此文登出易引起人的誤解,不登亦可。這個

意外的消息之來,就使得我們決定去信叫上海同志不要發表我們得文章,而且我個人讀了革

1 3 同上,p.833

1 4 同上,pp.832-833

1 5 同上,p.841

1 6 同上,p.848

1 7 巴金<答誣我者書>《平等》第 1 巻第 10 期,平社,1928 年 5 月,p.6-7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7: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6

命週刊第一期後,我在平等上發表幾篇反對的短評」1 8。在該文中巴金還提及「君毅在國民

黨大殺共產黨得時候也做了一篇文章說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加入國民黨的此時若不脫離,便是

罪惡」1 9,并介紹了在《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中主張加入國民黨的吳克剛也在四·一二

政變之後撤銷了主張,呼籲脱離國民黨。

據 1927 年 5 月 27 日致巴金的愛瑪·髙德曼書信内容判斷,恐怕巴金在 4 月 22 日的信中

所寫的,是无政府主義者針對四·一二政變之前的北伐及國民革命的態度問題,其後由於蔣

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這一議論的前提及框架自身土崩瓦解了。在這種形勢之下,針對愛

瑪·髙德曼在信中所表述的對於中國无政府主義運動及中國革命的見解,巴金在四·一二政

變之後表現出何種反應,對此,我們將在下面進行盤點。

四、巴金對國民革命的態度

在接到 1927 年 5 月 26 日愛瑪·髙德曼致巴金書信後,當時正寓居巴黎的巴金擱置了一

个多月的時間,於 1927 年 7 月 5 日給客寓多倫多的愛瑪·髙德曼寫了回信。在這期間,他參

預了救援薩柯·凡宰特的活動,用中文、英文、世界語發表了與薩柯·凡宰特事件相關的文

章,并於 5 月 17 日給身陷囹圄的 B·凡宰特寫去了第一封信 20。而巴金給愛瑪·髙德曼寫回

信的 7 月上旬,恰逢薩柯·凡宰特事件迎來重大局面的時期。4 月 9 日新英格蘭法院下逹了

對二人“於 7 月 10 日開始的一週之内執行死刑”的最終判决。因而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无政府

主義者 Li Pei Kan 眼前最大關心事就是薩柯·凡宰特事件與中國革命,以下我們看到的巴金

書簡内容却不見言及薩柯·凡宰特事件,其議論完全集中於從无政府主義立場出發如何認識

中國革命這一點。如果說薩柯·凡宰特事件是向中國國内進行介紹的世界无政府主義運動的

重要事件,则圍繞着中國革命的議論却具有中國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 向西方无政府主義

者發送信息,這様截然不同的雙向性格,亦未可知。

下面譯出的巴金書信的要點,是在《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里巴金、吳克剛、衞惠林

所討論的如何在中國革命中確保无政府主義者的自主性,以及對革命的展望問題。

《1927 年 7 月 5 日巴金致愛瑪·髙德曼書信》

此封巴金書信的内容從頭到尾,都在介紹中國无政府主義運動,而其焦點則牢牢對凖了

“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關於其理由,我的個人預想已經在前面有所論述。至於巴金在此

予以說明的當時形勢,他獲得的情報究竟是否凖確,我們在作判斷時都應當有所保留。比如,

說共產主義者在張作霖軍與國民黨軍的戰争中,有意圖地採取了對敵人的敵人張作霖軍有利

的行動,并没有提出証據。所以,從權力闘争的觀點來看,在國民黨、共產黨、軍閥三足鼎

立、你争我奪之中,的確可能出現合縱連横的局面,可是,既然没有提出資料和証據,則不

1 8 同上,p.7

1 9 同上,p.7

2 0 關於這封書簡與两者的關係,參見「巴金とサッコ・ヴァンゼッティ事件」『研究紀要』

45 号(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3 年 3 月),「巴金・ヴァンゼッティ往復書簡について」

『漢学研究』33 号(日本大学中国文学会,1995 年 3 月),「サッコ・ヴァンゼッティ紀行(1)

~(3)」(『日本アナキズム運動人名辞典編集委ニュース』28-30 号,2003 年 2 月~7 月)。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8: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7

妨說這無非是一種據情推論而已。而且,在這三足鼎立的構造中,如何堅持无政府主義者的

自主性自立性,對於這個根本問題巴金在這封信中并未提及。在上次曾經介紹過的由 R. Jones

等舊金山華人无政府主義者發行、巴金吳克剛等人在巴黎編輯的中文无政府主義刊物《平等》

上,巴金立足于「現在中國同志中最切迫的問題便是組織問題了」 21的立場,闡述了無政府

共產主義式的組織論,提出了另類的无政府主義革命方法論。這一旨在追求不同於國民黨與

共產黨的、第三種革命的姿態,由「中國“共產黨”因為要利用軍閥,便不得不捧軍閥。從

前捧過他們的“蔣總司令”,現在蔣介石竟不留情面地大殺共產黨了」2 2,「我們反對“列寧

黨”是因為他們不敢“共產”,而“反共”的先生們卻硬要說列寧黨是要實行共產的。俄國

實行了共產麼?漢口實行了共產麼?」23等論述便可明了,似乎係通過與軍閥和資產階級闘争、

比共產黨更爲徹底的真左翼這種自我認識而得以確保的。然而問題在於,在現實中,這第三

種革命并不伴隨以運動實軆。

其實,從這封信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讀到的,與其說是革命論本身,我覺得毋寧說是面

對倘不言及第三種革命,追求无政府主義革命的預期在實態上便無法展開這一現實,巴金所

痛切地感受到的焦躁。巴金對於中國第一代无政府主義者吳稚暉李石曾在國共對立的圖式中,

出於反共立場而加入國民黨陣營、手執大權耀武揚威,十分反感,同時又對曾經與自己有過

交流的无政府主義者們同吳稚暉李石曾合作、被吸纳入國民黨政治中去,深感失望。同一時

期的《平等》創刊號,針對由巴金的熟人、四川省出身的无政府主義者盧劍波在上海組織的

民鋒社的方針譏諷道:「現在中國的投機無政府主義者,見人家升官發財,眼紅心癢」 24,從

這諷刺中,似可看出喪失了同志的巴金的忿怒,同時亦可看到其心靈的痛楚與苦惱。而文中

言及的《革命週報》,是由本來可以與巴金成爲同志的沈仲九和畢修勺參與編輯、標榜无政府

主義的刊物,然而其終刊號的<與讀者告别>竟称「本報的目的是想糾正共產黨的錯誤,掊擊

舊社會的罪惡,發揚革命的真義,使中國民眾有自謀解放的覺悟」25,是個有意反共立場的、

典型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刊物。

巴金在這封信中採取了无政府主義者對於任何政府與國家都不抱幻想、在國民黨和共產

黨的對立構圖中不同任何政黨合作的原則立場,然而相比於《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中衞

惠林、巴金、吳克剛所展開的无政府主義者的自立性、資本主義批判及對民族主義的警惕,

給人以原來採取中間立場的巴金似乎更接近衞惠林的主張,而與吳克剛的主張保持距離的印

象。對此,恰如巴金自己在信中闡述的,前次 4 月 22 日寫信時與 7 月 5 日寫這封信時相比,

“中國的形勢发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事實或許产生了影響。借用此信中多次使用的表達就

是,這大概表明了巴金决不容忍“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的立場。

五、愛瑪·髙德曼對中央集權的批判

針對巴金在這一見解,愛瑪·髙德曼立即寫了回信,更加大胆明確地展開了自己的一貫

2 1 壬平<中國無政府注義與組織問題>《平等》第 1 卷第 2 期,平社,1927 年 7 月 1 日,p.2

2 2 亦鳴<迷信軍閥的中國“共產黨”>《平等》第 2 期,pp.11-12

2 3 黑浪<反共與反動>《平等》第 2 期,p.12

2 4 <黑囚和李石曾>《平等》創刊號,平社,1927 年 7 月 1 日,p.10

2 5 本報同人“與讀者告别”,《革命週報》109-110 期合刊,1929 年 9 月 1 日。此處引自《無

政府主義思想資料》下册,p.861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9: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8

論點。

《1927 年 8 月 4 日愛瑪·髙德曼致巴金書信》 26

愛瑪·髙德曼的這封回信,首先同 5 月 26 日致巴金書信一様,其特徵在於重復國民黨无

政府主義者與蘇維埃无政府主義者是一丘之貉這一觀點。在 5 月 26 日的信中她說道:「老實

說,我對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激情没有興趣。當然我理解,要從外國侵略者鐵蹄下解放自己,

是正當的願望。不過如果僅僅是爲了這個目的,很難認爲那具有主張自己立场的價值。然而

對於我來說,在中國發生的事情意味着逺高于民族主義的東西」27。試圖尋找出无政府主義

者參預中國民衆運動的價值。但是,巴金的信件提出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看待國民黨无政府主

義者,針對這一點,她揭示了蘇維埃无政府主義者與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的相似性。實際上

在中國,假如无政府主義者參預共產主義,那就會誕生共產黨无政府主義者,不妨認爲愛瑪·

髙德曼是將這個問題當作掌握政權的政黨與无政府主義者的聯合,抑或说當作无政府主義者

戰略性地加入權力組織的問題,用比上封信更爲单純化的表達參照了俄國的例子。在上封信

中,既然談及「爲了不再重複在俄國發生過的事態,无政府主義者有必要阻止破壞對中國革

命的熱情,并试圖將腐蝕了俄羅斯人民生活與健康的同一政治腐敗滲透到中國來的獨裁政權

的建立」28,則愛瑪·髙德曼對於中國的民衆運動應當是懐有某種期待的,然而巴金在信中

這次却没有提供這方面的資訊,他的兴趣集中於无政府主義者的自立性與權力問題。大約是

針對這一點,她方才從蘇維埃无政府主義者與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的相似說開去,論及「歴

史正在重複」的。俄國的布爾什維克與民族主義運動處於怎様一種關係,抑或中國共產黨執

掌政權的將來預測是否包含在這議論之中等等,要分析這個問題,則需要更詳細的檢讨,在

此姑且僅限於指出愛瑪·髙德曼是從怎様的視點出發,來回答巴金提出的問題的。

在这封信中最值得注目的特異之點,是針對中國存在着好幾個政府、社會處於分裂状態,

竟斷言「中央集權相比,在某種程度上倒是可喜的」這一大胆的意見。19 世紀以降,中國在

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下國土被分割,社會動乱,民衆疾苦,爲了解救這種局面,民族主義運

動得以勃興,旨在统一中國的革命得以發展,這已成爲中國近代史的常識。而對此,愛瑪·

髙德曼却預以劈頭否定,其意圖何在?公言「我對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激情没有興趣」的愛

瑪·髙德曼,其立足點倘從无政府主義原理出發來思考的话,乃是合乎道理的,堅定不移的。

既然是無政府主義,認爲小政府要比大政府容易打倒,地方分權要比中央集權對個人的压制

性要低,就其原理而言乃是天經地義。然而問題在於即便實施了地方分權,在政黨的專制政

治與軍閥統治之下民衆的自我解放如何達成這一點。如此一來,問題便又回到了與民衆運動

的關聯,個人解放與集軆解放的關係性上去了。於是乎在追究这一問題的背面,那一邊批判

國民黨无政府主義者,一邊却又苦惱於無法在實軆上拓展旨在解放民衆的无政府主義革命的

巴金形象便再度浮現出來。

2 6 Emma Goldman’s letter to Li Pei Kan on August 4,1927, No.5584, Emma Goldman Archive

Ⅸ,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 7 Emma Goldman’s letter to Li Pei Kan on May 26,1927, No.5557-59, Emma Goldman

Archive Ⅸ,IISH 2 8 Ibid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10: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9

那麽,愛瑪·髙德曼自己又是以怎様一種途徑來理解中國革命的現狀,認爲分裂的中國

要比統一的中國更可喜的呢?其頭緖之一,便在於愛瑪·髙德曼於阿格妮丝·史沫特萊

(1892-1950)之間的往来書信中。自從 1915 年在美國聖迪亞戈聆聼愛瑪·髙德曼的演講以

來,對於阿格妮丝·史沫特萊來說,愛瑪·髙德曼無論是就女性解放的立場而言,還是在工

人農民反抗布爾喬亞闘争的戰線上,都是憧憬的對象。1921 年在莫斯科,她得以拜訪遭布爾

什維克政府軟禁處分的愛瑪·髙德曼,第一次見到了自己崇拜的革命家。對於來訪的阿格妮

丝·史沫特萊,愛瑪·髙德曼回憶道:“她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女子,是個熱情洋溢的真正叛

逆者。” 29有歴史學家對 1920 年代兩人在德國的關係,如此分析道:“史沫特萊在德國的政

治伙伴,是像愛瑪·髙德曼、亞歴山大·柏克曼那様少數幾個無政府工團主義者。愛瑪·髙

德曼對史沫特萊在莫斯科解救她的勇氣高度讃賞,兩人之間的紐带得以强固。” 30將愛瑪·

髙德曼和亞歴山大·柏克曼斷言爲無政府工團主義這一觀點姑且不論,阿格妮丝·史沫特萊

前往中國之前二人的關係,恐怕不妨視之爲同志加友人。

此二人在 1930 年代中期關係最終决裂,主要是由于對待共產主義的思想立場差異,導致

决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如何評價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這一問題。就這一點來看,愛

瑪·髙德曼與阿格妮丝·史沫特萊的最終對立,其實與 1920 年代末巴金内心世界里的思想糾

葛也有着相通之處。

六、愛瑪·髙德曼與阿格妮丝·史沫特萊的相左

在此,我們以愛瑪·髙德曼在同巴金書信往來的同一時期,她與阿格妮丝·史沫特萊的

往來書信爲例,簡單地查點一番愛瑪·髙德曼對阿格妮丝·史沫特萊表明的思想立場,以及

阿格妮丝·史沫特萊寓居中國期間係從什麽視點出發來剖析形勢的。以期作爲巴金與愛瑪·

髙德曼之間圍繞无政府主義與中國革命的議論的參考,同時驗証愛瑪·髙德曼還有另外一條

途徑,即從阿格妮丝·史沫特萊處獲取了解中國的鮮活資訊。首先我們要看看的,是愛瑪·

髙德曼從加拿大威尼佩格(Winnipeg)寄給史沫特萊的信件,我們略去關於彼此個人及出版

信息部分,在此以愛瑪·髙德曼表明其思想的部分爲中心,譯出此信。

《一九二七年三月一日愛瑪·髙德曼致阿格妮丝·史沫特萊書信(摘譯)

自從愛瑪·髙德曼 1927 年 3 月 1 日在威尼佩格把信寄出去之後,直到阿格妮丝·史沫特

萊在上海發出回信爲止,其間是否有過其他書信往來,目前尚無法確定。不過我認爲,這兩

封信在某種程度上明瞭地傳達出了雙方的思想立場。首先是愛瑪·髙德曼的書信,此處譯出

的文章乃是信中約占三分之二篇幅的中心部分。其前其後,除却出版消息和個人信息之外,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因此不妨判斷,此處愛瑪·髙德曼所寫的,其本身恰是她想傳達給阿格

妮丝·史沫特萊的主要内容。在此,她介紹了自己面對共產主義者的妨碍等種種困難不屈不

撓,作爲无政府主義者堅持將勞工組織起來的熱情與實踐;儘管她將共產主義者看做勞工運

動中的對立勢力,却是把自己的目標設定爲與資產階級闘争的工人革命,由這一點便可以看

出來,這并非單純的反共姿態。這是一面與民族主義者及共產主義者對峙、一面作爲无政府

2 9 《愛瑪·髙德曼自傳(下)》,小田光男·小田透譯,ぱる出版,2005 年,573 頁

3 0 贾斯廷·R·馬金農,斯蒂芬·R·馬金農《阿格妮丝·史沫特萊,烈火生涯》(日譯本: ジ

ャスティン・R・マッキンノン,スティーブン・R・マッキンノン『アグネス・スメドレ

ー 炎の生涯』,東京:筑摩書房,1993 年,102 頁)

peter
印章
peter
印章
Page 11: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10

主義者摸索自立的革命道路的巴金所追求的第三種革命一脉相通的、无政府主義運動的一例

實踐。我覺得,巴金之所以將愛瑪·髙德曼称爲“精神上的母親”,其理由之一端,不僅僅

是因為她作爲无政府主義者的邏輯的明晰性,更可以理解爲就在於這種實踐實例中表現出來

的民衆運動中一介革命家的情熱與誠實。

讀了愛瑪·髙德曼這封明確表達其无政府主義立場的書信之後,阿格妮丝·史沫特萊當

然理解了二人思想上的相左,并在此基礎之上繼續交往。不妨認爲在這一階段,當史沫特萊

向愛瑪·髙德曼報告中國情况時,她一面清楚地自覺到與對方思想立場日益乖違,一面仍舊

作爲友人給她寫回信。然而,雖然從書信的内容中可以讀出由二人思想的相左而產生的政治

文脉,不過反过來也可以看到愛瑪·髙德曼通曉到從同情共產主義的視點出發而分析的中國

現狀。當我們知道在 1927-28 年間同巴金書信往來時,愛瑪·髙德曼并非僅僅通過无政府主

義途徑加深其對中國的理解的,則其中央集權否定論便不再單純是表明其无政府主義原教旨

立場,而不妨解釋爲立足於俄國革命以及歐美无政府主義運動經驗之上,對於中國无政府主

義運動的期待與展望所作的愛瑪·髙德曼式的表述。

七、作家巴金的啟程

在 1927 年 8 月 4 日的書信之後,愛瑪·髙德曼致巴金的書簡一度中斷。愛瑪·髙德曼再

次收到巴金來信并寫回信,是在翌年 1928 年 4 月 24 日,此時,巴金已經離開巴黎,搬到

Chateau-Thierry 繼續求學。愛瑪·髙德曼於 1928 年順道訪問巴黎時,給巴金寫了此信,然

而儘管同在法國,兩人却没有見面。

寫於這封信之前的巴金書信,其存在未經確認,因他在信中寫了些什麽,目前尚無從知

曉。不過從愛瑪·髙德曼的記述加以想像,可以推測大致寫到了巴金由於學業纏身未能前來

巴黎相會、關於中國對愛瑪·髙德曼著作翻譯接受情况的介紹、招聘愛瑪·髙德曼前去中國

計劃的進展滙報、雅克·邵可侶前往上海勞動大學赴任等等。這封信與此前的書信的不同之

處,在於圍繞无政府主義的諸問題不成爲議論的對象這一點。然而,縱令巴金在未經確認的

書簡中不曾言及這些問題,那也并不意味着對无政府主義的關心减弱,毋寧說這關心反倒更

加强烈,問題更爲具体化、個人化了。例如,就在收到愛瑪·髙德曼的這封來信之前不久,

巴金剛剛致信麦克斯·内特劳 31,聮係自己正在着手翻譯的克魯泡特金著作,圍繞着无政府

主義與共産主義展開了尖銳的批判性議論 32。不僅如此,其間,不同於以前的决定性轉機也

造訪了巴金本人。這意味着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開始踏上了作爲作家巴金的道路。以

上介紹的巴金與愛瑪·髙德曼之間以很短的間隔書來信往的 1927 年春夏兩季,恰恰正是巴金

深深參預薩柯·凡宰特事件的同一時期,并且與編輯、執筆寫作舊金山華人无政府主義團軆

“平社”The Equality Society 機關誌《平等》,在時期上相重叠。在這一時期,巴金已經

在開始寫作 1929 年在中國國内發表的處女作《滅亡》。起初并無整軆構思、只是以社會事件

和個人軆驗爲契機斷片式地寫下來的《滅亡》,以上海爲舞臺,描寫了一個无政府主義者的愛

與革命,進而還描寫了恐怖問題,是一部在當時中國引發重大衝擊的小說。即便說,倘若没

有作者巴金寓居法國的軆驗及與薩柯·凡宰特事件的邂逅就不會有這部小說,亦不爲過。在

3 1 Max Nettlau(1865-1944),奥地利出身的安那其主義者,歴史學家

3 2 Max Nettlau’s letter to Li Pei Kan, March 3, 1928, Max Nettlau Archive, IISH

Page 12: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11

這層意義上,在與愛瑪·髙德曼之間的往來書信中无政府主義者 Li Pei Kan 圍繞着中國革命

的主張與苦惱,不妨說正是爲小說《滅亡》所作的準備。而在這一過程中浮現出來的對於中

國无政府主義革命運動前途的深刻絶望,及以 1920 年代國民革命爲契機的思想分歧和挫折,

恰恰便是中國摸索現代性的一條軌跡,就是在這條軌跡之上,巴金文學方才得以形成的。

Page 13: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版權標示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來源

1 「當我十

五歲的時

候你曾經

把我從懸

崖上的生

活裡唤了

轉來…你

是唯一了

解我的痛

苦的

人。」

巴金《給 G.E》,《將軍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 年

8 月),此按《巴金全集》第 10 卷,人民文學出版

社,4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4 「譬如講到

中國現在的

運動…而不

在某一個

黨派」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p.828-82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4 「中國現在

的問題…但

事實上不過

是名義上及

形式上的變

遷」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2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4 「國民黨的

主張是與我

們相反對

的…反對他

的一切建

設罷了」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4 「在現在…

使無政府

主義在中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37。

Page 14: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國民眾的

腦筋中留

個很深的

印象」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4-5 「一個半殖

民地的國家

謀脫離列強

而獨立的戰

爭…國民黨

和北洋軍

閥並不是

“ 一丘之

貉”」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5 「中國一旦

起了社會革

命…多少遷

就一點」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p.832-8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5 「無政府黨

對於一切平

民運動…是

永遠不會

有好結束

的」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5 「消極方

面…無政府

主義化」

惠林、芾甘、君毅<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無政

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

年, p.8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5 「惠林的一

篇和君毅的

一篇…我並

主張在理

論上反對

國民黨」

巴金<答誣我者書>《平等》第 1 巻第 10 期,平社,1928

年 5 月,p.6-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5-6 「我們當初

寄稿的時

候…我在平

等上發表

幾篇反對

巴金<答誣我者書>《平等》第 1 巻第 10 期,平社,1928

年 5 月,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15: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的短評」

6 「君毅在國

民黨大殺共

產黨得時候

也做了一篇

文章…便是

罪惡」

巴金<答誣我者書>《平等》第 1 巻第 10 期,平社,1928

年 5 月,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現在中國

同志中最切

迫的問題便

是組織問題

了」

壬平<中國無政府注義與組織問題>《平等》第 1 卷第

2 期,平社, 1927 年 7 月 1 日, p.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中國

“ 共產

黨” 因為

要利用軍

閥…現在蔣

介石竟不

留情面地

大殺共產

黨了」

亦鳴<迷信軍閥的中國“ 共產黨” >《平等》第 2 期,

pp.1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我們反對

“ 列寧

黨” 是因

為他們不敢

“ 共

產” …漢

口實行了

共產麼?」

黑浪<反共與反動>《平等》第 2 期, 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現在中國

的投機無政

府主義者…

眼紅心癢」

<黑囚和李石曾>《平等》創刊號,平社, 1927 年 7 月

1 日, 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7 「本報的目

的是想糾正

共產黨的錯

誤…使中國

民眾有自

本報同人“ 與讀者告别”,《革命週報》109-1 10 期合

刊,1929 年 9 月 1 日。此處引自《無

政府主義思想資料》下册, p. 86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16: 「中文文學的世界: 中國、台灣、華人族群」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2S107/102S107_AA02L01.pdf · 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8封收藏於巴金舊居2。

謀解放的

覺悟」

8 「老實

說…在中國

發生的事

情意味着

逺高于民

族主義的

東西」

Emma Goldman’ s letter to Li Pei Ka n on May 26,1927, N

o.5557 -59, Emma Goldm an Archive Ⅸ ,IISH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8 「爲了不再

重複在俄國

發生過的事

態…滲透到

中國來的

獨裁政權

的建立」

Emma Goldman’ s letter to Li Pei Ka n on May 26,1927, N

o.5557 -59, Emma Goldm an Archive Ⅸ ,IISH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9 「她是一個

印象深刻的

女子, 是

個熱情洋溢

的真正叛

逆者。」

《愛瑪·髙德曼自傳( 下)》, 小田光男·小田透譯, ぱ

る出版,2005 年,573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9 「史沫特萊

在德國的政

治伙伴…兩

人之間的

紐带得以

强固。」

贾斯廷·R·馬金農,斯蒂芬·R·馬金農《阿格妮丝·史沫特

萊,烈火生涯》(日譯本: ジャスティン・R ・マッキ

ンノン, スティーブン・R ・マッキンノン『アグネ

ス・スメドレー炎の生涯』, 東京:筑摩書房,1993 年,

102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