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導遊資訊 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7 www.tourguide.org.tw 26 何良正 1 台灣第一位紅歌星,艋舺人,本名劉清香。 2 獨生女,父母擺麵攤為生,13 歲輟學加入戲班,女扮男裝 扮相俊逸,加上天生好嗓子,很快就成為當家小生,迷倒 不少女性。 (二) (二) 純純(劉清香)1914-1943(大正 3 ~昭和 18)享年 29 歲 3 1932 年,上海聯華影業公司製作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來台上映,為了影片宣傳, 特別情商辯士 ( 註一 ) 詹天馬作詞,並由共樂軒西樂隊指揮王雲峰(第一位辯士)譜曲, 推出「桃花泣血記」歌曲,並在街上巡迴演奏為影片宣傳,影片果然坐無虛席,非常賣座。 古倫美亞唱片 ( 註二 ) 並請來歌仔戲名小生純純擔任主唱,錄製成曲盤 ( 註三 ) 是台灣第一 條原創的流行歌曲,也造就了台灣台語流行歌壇第一位歌星。 4 純純活躍於 1930-1940 年代,主唱了「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等歌曲,當時幾 乎人人風靡,紅遍半邊天。

(二) - tourguide.org.t · 1 台灣第一位紅歌星,艋舺人 ... 不當戶不對為由堅決反對他們的來往,最後終於分手。 6 純純後來又愛 ... 6 戰後,陳進返台定居,本來為了繪畫決定終身不嫁的她在1946年結婚了。當年她已經40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7

www.tourguide.org.tw26

何良正

1 台灣第一位紅歌星,艋舺人,本名劉清香。

2 獨生女,父母擺麵攤為生,13 歲輟學加入戲班,女扮男裝

扮相俊逸,加上天生好嗓子,很快就成為當家小生,迷倒

不少女性。

(二)(二)

純純(劉清香)1914-1943(大正 3 ~昭和 18)享年 29 歲

3 1932 年,上海聯華影業公司製作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來台上映,為了影片宣傳,

特別情商辯士 ( 註一 ) 詹天馬作詞,並由共樂軒西樂隊指揮王雲峰(第一位辯士)譜曲,

推出「桃花泣血記」歌曲,並在街上巡迴演奏為影片宣傳,影片果然坐無虛席,非常賣座。

古倫美亞唱片 ( 註二 ) 並請來歌仔戲名小生純純擔任主唱,錄製成曲盤 ( 註三 ) 是台灣第一

條原創的流行歌曲,也造就了台灣台語流行歌壇第一位歌星。

4 純純活躍於 1930-1940 年代,主唱了「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等歌曲,當時幾

乎人人風靡,紅遍半邊天。

臺北盆地上的女性地標 ( 二 )

27

5 純純賺了錢後曾在台北後驛(後火車站)新舞台戲院附

近開設咖啡館,愛上了一個常來店裡喝咖啡的台北帝國

大學(今台大)學生,兩人情投意合,但男方父母以門

不當戶不對為由堅決反對他們的來往,最後終於分手。

6 純純後來又愛上來店裡消費的日本人白石先生,並和他

結婚。但因白石好吃懶做,且患有肺結核,純純並不順

遂。痴情的純純在白石斷氣後親吻他告別,因而也染上

肺結核。

( 註一 ) 辯士:1900 年左右,台灣開始放映電影發明者法國盧米埃兄弟的電影,早期全台巡演

以日本電影為主,第一部以台灣為背景的電影是 1907 年拍攝的「台灣實況介紹」由高

松豐次郎導演。早期的電影都是默片也無字幕,而且很多人還是文盲,因此需要有「電

影解說員」解說劇情,稱為「辯士」。王雲峰是台灣第一位辯士。1932 年,中國電影

<桃花泣血記>在台上映,即由王雲峰譜曲,詹天馬(名辯士)作詞。

( 註二 ) 古倫美亞唱片:1907 年,台北榮町(今衡陽路一帶)開始有日商進駐銷售唱片和留聲機,

到了 1920 年代在榮町、表町(館前路)、本町(重慶南路)相繼出現了許多唱片特約店,

包括古倫美亞、勝利(Victory)、利家(Regal)、泰平曲盤(Taiping)等代理銷售日本、

歐美及中國的唱片,之後也灌製南北管、歌仔戲、採茶戲等台灣樂曲。

( 註三 ) 曲盤:日文、音きょくばん ,唱片之意。後來台灣人也把唱片叫做「曲盤」直至戰

後。1920 年代的白領階級,開始流行「玩曲盤」,在榮町(今天的衡陽路一帶)有著

仿巴洛克立面的街上,開了很多時髦的「曲盤特約店」,如「古倫美亞」(Columbia

Record)等。

7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純純離開古倫美亞唱片,進入日東唱片擔任臨時歌手,再度唱紅

姚讚福作曲的「送君曲」。1938 年與豔豔合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四季紅」。

8 戰爭期間因工作不穩定,生活物質缺乏,使她無法調養身體,加上肺結核末期的煎熬,歌

聲不肖復當年,收入也不穩定;1943 年 1 月 8 日,純純結束了多采多姿卻命運多舛的一生,

享年僅 29 歲。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7

www.tourguide.org.tw28

1 林氏好,原名林好,又名林是好,林麗美,台南市人。她是台灣第一個女高音。

2 早年父親即過世,由母親撫養長大,台南女子公學校畢業後,進入教員講習所接受幼教養

成訓練。1922 年任末廣公學校(今進學國小)教員,1924 年並兼任台南第二幼稚園的

保姆。

3 1923 年,林氏好 16 歲時經由同事介紹,與當時積極參與文化抗日的社會運動家盧丙丁結

婚。1927 年盧丙丁因抗日被捕入獄,1932 年後音訊全無,林氏好被迫離職,當時才 20

歲的她只好含辛茹苦獨自養育兩子。

4 林氏好的音樂才華啟蒙於基督教會,她小時候在台南太平境教會受洗,在教會中常有機會

彈唱。1932 年林氏好成為古倫美亞專屬歌手,1933 年發行「紅鶯之鳴」唱片,銷售成績

良好,後又轉到泰平唱片擔任歌手,唱紅「月夜愁」「咱台灣」等歌曲。

5 1932 年到 1937 年是林氏好歌唱的顛峰時期,她常在電台演唱還灌錄流行歌曲唱片,並到

各地巡迴表演。她除了演唱民謠,也演唱「野玫瑰」、「塞維拉的理髮師」等藝術歌曲,

曲目包括台語、日語和英語,在台灣和日本兩地享有高知名度,被譽為「台灣第一女高音」。

6 1935 年她隻身前往日本,拜知名女聲樂家關屋敏子為師學習聲樂。戰爭期間,她積極投

入當地的音樂活動,以增進自己的歌唱技巧,也將家人接到日本生活,更培養了兒子和媳

婦的藝術才華。

7 1944 年林氏好和家人前往滿州國新京市,擔任新京交響樂團的專屬歌手。戰後,林氏好

和家人由東北沿途表演,慰勞軍人順便賺取生活費,最後回到故鄉台灣。

林氏好 1907-1991(明治 40 ~民國 80)享年 84 歲

8 回台後改名林是好,從此退居幕後,率領

家族的「南星歌舞團」舉辦勞軍,賑災活

動並從事音樂的推廣與教學。1948 年林氏

好由台南遷往汐止,先後在汐止中學、泰

北高中教授音樂。1956 年在台北市中山堂

舉辦獨唱會。1991 年病逝。

臺北盆地上的女性地標 ( 二 )

29

1 陳進,新竹香山人,出生在富商之家,她是台灣第一位

女畫家。被後世譽為「閨秀畫家的代表性人物」。

2 父親陳雲如,經商致富,曾擔任香山庒長,是地方政壇

的風雲人物也是仕紳,頗受香山居民敬重。他曾捐贈創

辦和山公學校,陳進也畢業於該校。在那個保守的年代,

陳家以非常開明的態度來教育子女,也沒有重男輕女的

觀念。

陳進 1907-1998(明治 40 ~民國 87)享年 92 歲

3 陳進的美術天份是她在就讀台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時,被日籍水彩畫老師鄉原古統

發現的。鄉原力勸其父讓她赴日習畫,第三高女畢業後,在 1926 年 19 歲的陳進考上東

京美術學校,成為首位赴日本學畫的台灣女子。她並以一年級時創作的膠彩畫<罌粟>

<朝><姿>參賽,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與同時入選的郭雪湖、

林玉山三人年紀都 20 歲上下,震驚日本及台灣畫壇,被譽為「台展三少年」。

4 1934 年完成作品<合奏>,細膩優雅的閨秀畫深受讚賞,贏得日本畫家最高榮譽,入選日

本第 15 屆帝展。陳進以她擅長的台灣富貴之家生活優渥的女性為題材,背景為鑲嵌螺鈿

的屏風,或美人斜倚古床閱讀,展現出高貴氣質的「閨秀畫」。

5 1935 年作品<手風琴>入選第九回台展,現入藏北美館。畫面以陳進的大姊為模特兒,穿

旗袍,留著俏麗短捲髮,絲襪搭配高跟鞋流露出西方時尚品味;而造型精巧歐式貴妃椅及

手風琴更加襯托出畫中人物高貴摩登兼具文化氣息的面貌。在賣座電影<大稻埕>中由簡

嫚書飾演的藝妲阿蕊,身上穿的就是模仿<手風琴>畫中服飾,令人驚艷。

6 戰後,陳進返台定居,本來為了繪畫決定終身不嫁的她在 1946 年結婚了。當年她已經 40

歲了,先生是蕭振瓊,婚後生活美滿加上 44 歲時高齡懷孕生子,使她的畫作充滿幸福的

氛圍,也展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摯愛。婚後,陳進的畫作更為多元,從仕女擴展至家庭、花

卉及佛教畫。繪畫風格寫實,仍不脫閨秀氣質。

7 1958 年,陳進 51 歲時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第一次個展,這是台灣女畫家第一次個展,轟動

全國,頗受好評。1986 年在北美館舉行 80 回顧展,1996 年在歷史博物館舉辦 90 回顧展。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7

www.tourguide.org.tw30

8 她終身投入繪畫長達 70 年,在風氣保守、民智未開的年代顛覆女性,不能成為職業畫家

的印象。她的畫作,不論是人物、花卉、風景畫或佛像,都呈現一種不疾不徐、淡泊嫻雅、

高貴又親切溫暖的美,這和陳進早年優渥的家庭背景有相當的關係。她的故事及日治時期

其他畫家的逸事,可閱讀謝里法的鉅作<紫色大稻埕>,也可觀賞由施易男主演的大河劇

<紫色大稻埕>。

9 陳進晚年長住台北市天津街,於 1998 年以 92 歲高齡辭世。其故居現登記為財團法人陳進

紀念文化藝術基金會。

1 施照子原名清水照子,日本京都人,出生京都富商豪門之家,排行老大,極得父母疼愛,

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畢業於京都第二高等女子學校。

2 清水照子由好友施秀鳳處得知堂哥施乾在台北艋舺創辦「愛愛寮」,收容乞丐。施乾充滿

了慈悲與大愛的精神與事蹟讓她非常感動;1934 年在通信一陣子之後,24 歲的照子,不

顧雙親激烈的反對,毅然下嫁給喪偶又有兩個孩子的施乾。

3 施乾是艋舺人,受到良好教育畢業後進入台灣總督府服務,也有一份優渥的薪水。有一天

他奉命調查艋舺地區的乞丐狀況,他突生惻隱之心發願終生來照顧乞丐並訓練他們有一專

長將來能够自立,他並散盡家財幫助這些社會底層可憐的人。1923 年(大正 12)在綠町

下寮(今萬華大理街)搭建木造房舍成立愛愛寮,人稱「乞丐之父」。

4 照子來到台灣,她努力調整自己從高貴家庭的千金變成照顧乞丐的媬姆,勇敢面對那些人

身體的惡臭和爛瘡,為他們洗澡淨身,餵他們進食,悉心照顧他們有如自己的家人。

5 1944 年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前,施乾遽然去世,照子拾起悲痛毅然扛起愛愛寮的重擔。戰

後日僑遭遣返日本,清水照子不忍心看到一百多位院民失去所依,而歸化中華民國國籍,

並改名施照子,繼續承接了夫婿的慈善志業。她也教院民種菜、養豬,販賣院民自製的竹

籃、雞毛撢子等自立更生。但戰後因受美軍空襲後民生凋敝,百廢待舉,愛愛寮維持不易,

幸好獲得美援資助,才得以順利經營下去,後並改名「愛愛院」。

6 隨著時代變遷,愛愛院的收容對象也從原來的乞丐轉型為須安養的孤苦老人、殘障老人及

幼兒,其中有政府轉介的,也有自費安養的,最高峰時曾收容兩百多人。

施照子(清水照子)1910-2001(明治 40 ~民國 90)享年 92 歲

臺北盆地上的女性地標 ( 二 )

31

7 施照子嫁到台灣 60 多年育有 5 女 1 男。只有在前 10 年曾回日本探望父母,其餘時間全都

奉獻給台灣,直到 80 幾歲仍堅守崗位,照顧病弱者,每天早上 8 時就來到院裏工作至下

午 4 時無怨無悔,可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001 年病逝,享年 91 歲。

8 照子過世後,由長子施武靖接任愛愛院院長,繼續服務社會。

1 高慈美,高雄岡山人,出身於虔誠的基督教家庭;祖父

高長是長老,是長老教會在台灣最早的信徒及傳道師,

父親高再祝醫師是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高才生,母親許

美是台灣第一代西醫許翰民的長女,可說是「名門閨

秀」,兄弟姊妹 11 人中,她排行老二。

2 1919 年(大正 8),高慈美就被送到東京就讀幼稚園,1923 年關東大地震後返台就讀小

學校;四年後 1927 年再赴日就讀下關梅光女學院,畢業後進入日本帝國音樂學校,主修

鋼琴,拜師笈田光及教授,1935 年畢業。

3 1937 年嫁給大稻埕茶商聞人李春生的曾孫李超然 ( 註一 ) 是台灣長老教會南北兩大信仰世

家的聯姻,更是才子佳人的結合。

4 戰後,高慈美在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在中華路今西本願寺廣場舊址)擔任鋼琴

獨奏,後改名「國立台灣交響樂團」。1950 年起,先後在靜修女中、省立師範學院(今

台師大)任教,並在政工幹校音樂系兼課。1970 年升任教授,是台灣第一位鋼琴女教授。

5 高氏家族出了許多牧師、醫師和音樂家,高慈美就是在這個充滿信仰與音樂的和樂家庭中

誕生,她有姊妹 4 人,就有 3 人學習音樂,並以此為終身志業。

6 大家對高慈美最深刻的印象,除了音樂以外,就是她的美麗,除了天生麗質外,更來自虔

誠的基督信仰與音樂素養所帶來的氣質與內涵;她人美心更美,不但經常參與台灣各地的

公益表演,也常出錢援助經濟有困難的學生。

7 她並於 1930 年登上日本知名雜誌<主婦之友>封面,她身穿洋裝,展現台灣女性的知性

美感,成為當代風雲人物,一時蔚為佳話。

高慈美 1914-2004(大正 3 ~民國 93)享年 90 歲

導遊資訊Tourist Guide Quarterly 117

www.tourguide.org.tw32

1 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也是首位女立委。

2 謝娥,艋舺人,自幼聰慧向上,有「女子英豪」之氣概。就讀老松公學校期間,看見男生

欺負女同學時,憤而站在桌上與男生理論。這種見義勇為,不畏強權與不服輸的個性,自

幼表露無遺。

3 在就讀東京女子醫學校時,期許自己能為負傷的軍人服務而選擇外科;1942 年學成回台,

1943 年進入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第一外科(註一)服務,為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

4 回台行醫後,她強烈意識到日本總督府政權對台民不平等的壓迫,於是和友人密商抗日事

宜。1944 年(昭和 19)在牆上塗寫反日文字,遭人檢舉入獄,直至日本戰敗投降後才獲

得釋放。

5 出獄後,在延平北路開設康樂醫院(約在舊黑人大酒家隔壁)。由於醫術及高知名度,醫

院不但求診者多,訪客來賓也多;當時樓下為醫院,樓上則成為政商名流的聚會所(註二),

青年學生及婦女運動工作者更常來此聚會。謝娥率先成立「台北市婦女會」,後又成立戰

後第一個全國性婦女團體~台灣省婦女會,堪稱台灣婦運之先驅推手。

謝娥 1917-1995(大正 7 ~民國 84)享年 77 歲

( 註一 ) 李春生和其家族:李春生,台北人,清末著名的買辦 ( 註二 ) 原籍福建廈門。幼家貧,

後接受基督信仰,在和西方傳教士的往來中學會英語。先在廈門洋行中當職員,後來台

灣貿易,任怡和洋行總經理,經營茶葉出口,成為一方富商。日治以後繼續與官方合作。

晚年對人生、宗教、宇宙都做了探索。著有<天演論後書><東西哲衡><主律新集>

<主律後集>等.

( 註二 ) 買辦:原為官府中掌採購的差役,清末開港通商後,則指外商洋行所雇用的華人,他們

通英語可當通譯兼幫忙商務。通常出身寒微,但當了買辦之後幾年內就致富。台灣最有

名的買辦,除了李春生以外,還有從事糖業的陳福謙等。

8 1984 年退休,因夫家的關係,高慈美參與許多公益事業,1994 年起擔任台北仁濟院董事,

也積極參與國際扶輪社的各項事務,熱心公益不遺餘力。2004 年病逝,享年 90 歲。

臺北盆地上的女性地標 ( 二 )

33

6 省婦女會成立後,中央提名她為台北參議會議員,又被省參議會選為「台灣地區制憲國

代」。1947 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參與調停,因發言不慎引發部份民眾不滿而導毀其醫院。

1947 年底,她參選立法委員,以全國第三高票(約 14 萬票),當選為台灣首位女立法委員,

是台灣女性參政的拓荒者。

7 由於對於當時國民政府的失望,1949 年她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公共衛生碩士,

1953 年並榮獲醫學博士,是台灣第一位公共衛生博士。先後任職於奧瑞岡州立精神醫院、

紐約州衛生部等單位,65 歲時退休移居紐約長島;1994 年回國定居,1995 年過世,享年

77 歲。

( 註一 ) 第一外科

台北帝大附屬醫院(今台大醫院)在日治後期,內科由三個教授主持設置三個講座。

1. 第一內科講座主任:小田俊郎,研究熱帶傳染病,如瘧疾、傷寒。

2. 第二內科講座主任:桂重鴻,研究胸腔疾病,尤其是結核病。

3. 第三內科講座主任:澤田藤一郎,專長消化系統疾病。

外科分為:

1. 第一外科:澤田平十郎,他是手術巨匠,專長甲狀腺手術、胃摘除、乳癌手術,他

是謝娥的老師。

2. 第二外科:河石九二夫,他是學者專家型,曾研究豬血漿代替人血漿治療外傷休克

而揚名醫界。

(註二)

康樂醫院是謝娥父親買下延平北路樓房讓她開設「康樂醫院」。由於醫院地方寬敞,且

在市中心,所以常做為集會的場所,許多政商名流如辜振甫、連震東、林獻堂、游彌堅、

謝雪紅等人常到康樂醫院走動,高談台灣前途;許多外省人來台也會來拜訪謝娥,甚至

借住下來,如當時教育處處長宋斐如,民權通訊社社長謝滿儒等,都曾經到她家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