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单单单 单单单单 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 本 。一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 本本 ,,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单单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 本 ,,本本本 本 ”本 一。 本本本 本 本 本 本 本 本 本 本 一。:,。一,, 本本本本本 本 本 ,。,本本本本本 本 本 “本 ”本 一。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一, 本本本 本 一。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 本本本本 ,,一。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单单单单单单 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一,: 1.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2.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3.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4.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5. 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6. 本 本本本本本 7.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8. 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 本 1

Modul 4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odul 4

单元三 书写教学

内容提要

本单元共分三个课目。第一课目是写字教学,内容包括写字教学的要求与原则和写字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二课目是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包括标点符号教学法。第三课目是作文教学,内容包括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原则,作文能力的构成及培养,作文基础,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

导引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要手段;标点符号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为了更有效地执行语文教师的任务,应掌握写字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教学方法,在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均应配合课文和写作练习系统地讲授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实践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语文教师要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作文批改亦是写字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文成于改”,作文批改不仅是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一步。此外,作文讲评也是不可忽略。教师讲评学生作文,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单元的主要用意就是要帮助你达到以上的目标。

预期学习成果

学习了这一单元,你将能够:

1. 说出写字教学的要求和原则;2. 掌握写字教学的过程和写字教学的内容;3. 掌握标点符号教学:4. 说出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原则;5. 理 解作文能力的构成及培养;6. 认 识作文基础 ;

1

Page 2: Modul 4

7. 说出作文批改的方法 ;8. 认识作文讲评的 应 用 。

2

Page 3: Modul 4

课目一 写字教学

郭沫若曾说: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写字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写字教学呢?

学习应从基本做起。你不妨先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和原则。

基本阅读材料

3.1.1 要求与原则

写字教学的要求

a. 正确

“正确”就是把字写得对 , 这是写字的起码要求。指的是字形上,没有缺笔,添笔画或改变字形。写字是建立在认字的基础上,要想写得对,首先是认得对。

b. 端正匀称

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端正。端正首先指把字写得横(一)像横,竖(│)像竖……把字写得基本上“横平竖直”。在端正的基础上再要求匀称。匀称是指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得均匀,也就是组成一个字的各个部分要安排大小合适,笔画粗细长短合理,该粗则粗,该细则细,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达到了端正匀称的要求,字就会好看。

c. 整齐

正确与端正匀称是指写一个字来说的,整齐是指全篇的字来说的。全篇的字要写得一样大小,不要把笔画多的字写得大,笔画小的字写得小。整齐还包括一篇字的行款合于规格,也包括字距的合适和行距的匀称。

d. 迅速

迅速是逐渐形成的,是熟练的结果。随着年级的递升,逐渐作到写得迅速。迅速与潦草有区别。潦草指的是写字态度不认真不严肃,字写得东倒西歪或缺画缺点,敷衍了事。

3

Page 4: Modul 4

思考

1. 小学生写字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是否有关联,试举例说明。2. 你认为写字教学的要求是否能够帮助人们面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写字教学的原则

a. 培养兴趣,启发自觉

儿童写字的自觉性越强,练习的效果就越高。如果离开了自觉性和积极性,把写字变成无意识的临摹,就会降低写字的效果。要教育儿童理解地写,在写字的时候,不仅知道所写的字的笔画、形体,还知道读音和含义。要教育儿童明确每一次写字练习的要求,并且努力去达到它。要培养儿童认真检查自己书写作业的习惯,写完一个字就能够同范字比一比;全部写完还能够同范字比一比,反复揣摩,从中找出差距。课堂表扬,作业讲评。

b.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写字的技巧是在较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趋于完善的。写字教学的顺序大体上是:

1. 就整个写字教学的程序来说。从儿童入学开始,就要教他们正确姿势的练 习;作点、线练习的同时,可教儿童画些正方形、三角形或自由画、基本笔 画的练习等;以后再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写字练习,使儿童认识笔画形体、名 称,掌握笔顺规则,会使用田字格;最后再过渡到利用专门的写字教材,进 行特定的练习。

2. 就用笔来说,先用硬笔,然后从二三年级起再用软笔(毛笔)。硬笔中先用铅笔, 后用圆珠笔和钢笔。这样的顺序是由于:

儿童的手指小肌肉群及末梢神经还不很发达,控制硬笔要比控制软笔容易; 使用毛笔需要磨墨、调墨、蘸墨等手续,要比使用硬笔复杂些,携带又不方 便, 对初学写字的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有些困难。

3. 就字的大小来说,最初写字应该写中字,即二公分见方的字。这样大小的字 儿童写来容易。中年级学生写字仍应以中楷为主,但可兼练小字。小字大小 以一公分见方为宜,不宜再小,以免有损视力。到高年级再写四公分见方或 更大些的大字。 小字需要更精细准确的肌肉活动 ,大字需要较大的腕力,

4

Page 5: Modul 4

都比中字难些,所以放在中字之后练习。

4. 就字形来说,先写独体字,后写合体字,先写结构简单配合匀称整齐的字, 后写结构复杂配合不太匀称整齐的字。

5. 就字体来说,应该先写楷体字,并以写楷体字为主。到高年级,在写好楷体 字的基础上,可适当练习写点行体。行书比楷书更合于实用。

6. 就写字的依据来说,写毛笔字可以先描红和映写,再临写,后独立写。这不 仅是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来办事,而且也是保证把字写好所必须经历的程序。

c. 经常练习,及时指导

1. 字是具有写技巧的基本功训练。只是看或听一些书法知识而不动笔练习,是绝对不行的。

2. 在学习写字的要领之后,主要的是反复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中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3. 要课内练,课外练,要练得精,即对练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对练的方法要加以指导,

对练的时间要分配得当。4. 很多人主张写字时间要短,次数要多。学生写 字,最好每天练习一次,每次练习时间

以 20-25 分钟为限。5. 在写字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儿童的缺点和错误,应及时给与指教和纠正。6. 如果发现某一错误存在得比较普遍或这种错误具有典型性,教师应该把它提出来,在全班学生中进行纠正。这种做法可以防止其他儿童产生类似的错误。

7. 纠正时要着重讲清那些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并指出产生的原因。及时深入地检查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具体指导能更快地纠正这些缺点。

d. 讲清要领 ,教师示范

1.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结合识字教学分散地讲解字的基本知识,教儿童掌握写字要领。2.只有讲解和示范、严教和深教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启发儿童模仿,儿童才能逐步掌握

书写的要领形成技能 。

思考

1. 试根据写字教学的原则,分析教师所扮演的角色。2. 为什么低年级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轻松愉快?

5

Page 6: Modul 4

校基学习活动:2 J观察并记录写字教学的过程

辅导课

1. 试说明如何采取以下等措施,来引起学生的写字兴趣?

生动讲解 直观演示 练评结合

校基学习活动参考资料:写字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写字教学内容

坐姿、执笔

写字的正确坐姿是:a. 头放正--- 头部端正,稍向前倾,大约离桌面一尺左右。这样视线正,下笔容易看得清。b. 身坐直--- 身体坐直,两肩放平,腰部挺起。胸部离桌边约一拳左右。这样心舒体适。c. 臂撑开--- 两臂自然撑开,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右手腕不要紧贴纸面。这样手腕活动

自如。d. 脚放平--- 两脚放平,踏稳(两脚间的距离与肩宽略同,不要坐在凳边,更不能将凳腿翘起),使身体稳定不要晃。

正确的执笔法:铅笔、钢笔的执笔法和毛笔的执笔法不同。铅笔和钢笔的执笔法一样,都斜拿,五个手指位置如下:

食指在笔杆上方,大拇指和中指(第一关节处)分别在笔杆的左上和右下处,形成三点夹持住笔杆,手指离笔尖约一寸,无名指和小指相继弯曲,抵住中指(掌心空虚),笔杆架在虎口右侧(食指第三骨节处)。手掌的鱼肚肌不能贴桌面。握笔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容易疲劳,过松握笔不稳。笔尖要放平,不能一边着力。

6

Page 7: Modul 4

毛笔执笔法归纳起来可以用 “按,压,钩,顶,抵”五个字表示。

按---拇指向斜上方竖起,按住笔杆内侧,由内向外用力。压---食指第一节弯曲斜贴住笔杆右外侧,由外向内用力,由拇指配合,约束 住笔管。钩---中指第一节弯曲钩住笔杆外侧,由左向内拉。顶---无名指紧贴笔杆右侧,用笔把笔杆顶住,由右内向左外推。抵---小指在无名指下,协同无名指抵住笔杆。

五指配合,把笔控制住。运笔时各指力量相互协调,向前后左右各方运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五指作用,执笔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五个手指力量都要着实。2. 掌心要空虚,像握一只鸡蛋,无名指,小指不要碰掌心。3. 手掌要尽量竖起,使笔杆竖直。4. 手腕与桌面平,但不能紧压桌面。

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笔画是汉字的建筑材料,汉字是用各种不同的笔画配搭组成的。小学的写字教学,只教基本笔画,并使学生知道基本笔画的名称。

(一)笔画的名称笔画 名称 例字 笔画 名称 例字丶 点 主 ㄇ 横折 口一 横 十 司 横折钩 月丨 竖 中 フ 横撇 水丿 撇 八 ㄧ 竖提 民八 捺 人 ㄥ 撇折 公冫 提 地 ㄑ 撇点 女了 弯钩 了 几 横折弯钩 九刂 竖钩 小 凵 竖折 山戈 斜钩 我 ㄣ 竖折折钩 马ヒ 竖弯 四 及 横折折撇 及儿 竖弯钩 儿 阝 横撇弯钩 队冖 横钩 写 记 横折提 记

笔顺是写汉字时安排笔画的先后顺序。汉字的笔顺规则如下:

7

Page 8: Modul 4

笔顺规则 例字从左到右 到从上到下 是从外到内 闪先横后竖 十先撇后捺 人

先中间后两边 水先里头后封口 因

间架结构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合而成的,笔画的长短,疏密的搭配就形成了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也就是间架结构。掌握汉字间架结构的配合比例和笔画变化的规律,是小学生学习写字的一大难点。

除独体字外,合体字的结构形态有以下几种:

合体字结构形态 例字1 左右结构 左右相等:胡,肚

左窄右宽:优,妈左宽右窄:刻,彩

2 上下结构 上下相等:要,歪上窄下宽:笔,字上宽下窄:悉,墨

3 左中右结构 树,猴4 上中下结构 莫,蔡5 全包围结构 圆,国6 半包围结构 这,匡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合体字字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的结构,逐渐掌握以上汉字的结构规律。

合体字结构形态 书写汉字结构规律

8

Page 9: Modul 4

上下,上中下结构 要 “横长竖短”左右,左中右结构 “横短竖长”,还要 “左少上升,右少

下降”。像 “顶”字的 “丁”就要抬高写;像 “部”字的“ ”,就要写低些。

如果两边是同样的部件时,左边要写得略窄略低,像”林、朋”等字。

全包围结构 要 “外框宜缩”,里面丰满。

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是合体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字头,字旁,字底,字框四类:

偏旁部首 例字与说明1 字头 人 人字头 今 撇捺的起笔接近,撇捺要扁平,左右

斜度相等,向下有覆盖之势。 宝盖头 宝 首点居中,左边是短竖为点,左点与

首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到字的大小,要慎重下笔,宝盖头要宽些。

雨字头 雾 与 “雨”相比,横画缩短,左竖变点,横折钩变横钩,成扁形。

病字头 病 首点下的横不宜过长,以盖住下面部分为准。撇要撇中带竖,下端呈弯势。

竹字头 笑 上面都是短撇,“竹”的竖都变为点。

2 字旁 彳 双人旁 行 第一撇较短,第二撇是长直撇,起笔要对准第一撇的中间,竖要垂直。

三点水 流 第一,二点的距离较近,第三点较远。第二点的收笔处与第一点的中间对齐。第三点的提要与第一点的收臂处齐,上下呼应。

田 田字旁 略 田要写得窄些,字框的上面两角要宽于下面两角,一面呆板。

方 方字旁 族 横要伸左,撇与横折钩的钩都须对准首点作斜势,要求斜中求正。

9

Page 10: Modul 4

3 字底 四点底 烈 两边两点相向,中间两点相当于两个短竖,点之间距离相等。

心 心字底 念 左边的起笔与卧钩的起笔齐平,卧钩带弧形,不要太长或太弯。

4 字框 国字框 国 这类字外框大小宽窄高矮,就使整个字的大小宽窄高矮,所以第一笔落笔要准,外框和方格间的距离空隙相当于方格的六分之一。中间结构单位不宜太小,要安排得满。

笔画、 结构、难写字

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形体结构十分接近,少一笔,多一笔,在读音和意义上都有很大区别。如“庆”和“厌”;“庄”和“压”等。还有些字笔画繁难,结构叠床架屋,极难写、极易记错、认错和写错。如“簿”、“灌”、“莲”、“落”等。

2. 写字教学过程

一节写字课的教学一般过程 如下:

“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

浏览

到网页去看看吧!人教网 http://www.pep.com.cn

小结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不仅如此,写好字是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因此,你是否应该重视写字教学,千方百计提高小学

10

Page 11: Modul 4

生写字质量?    

休息

是时候休息了。

参考书目

主要读物

1. 章维新 (2002) 《小学华语教学法》马来西亚, 怡保艺青出版社2. 杨光泉(1992)《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国,四川教育出版社

3. 高惠莹、麻凤鸣 (1982)《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朱作仁 (1988)《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潘鸿新 (2002) 《语文学习 365 个怎么办》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6. 戴宝云 (1991) 《小学语文教育学》中国,浙江教育出版社

11

Page 12: Modul 4

课目二 标点符号教学(教学法)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小学生应学会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一些学生或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常常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所以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明确标点的意义, 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标点符号的教学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3.2 标点符号教学

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情引趣,体会作用

(a) 提高认识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教师不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多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识。

(i)从故事入手

12

Page 13: Modul 4

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好,教师不妨从此着手,给学生讲述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以此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找了一则古老的故事:

有个书生到朋友家做客,忽然天降大雨,客人便不想回家了,然而主人却不想留客人住宿,但又不便于直说。于是主人为客人题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 我不留”,只是这幅字没有加上标点。客人一看,二话没说,提笔在字幅上添了几个标点。主人一看,顿时傻了眼,本来主人的原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被客人添加标点后却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小小的几个标点符号,使同样的一句话出现完全相反的两种意思。你应以此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小瞧标点符号,应明确学习标点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ii)从朗读入手

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教学时,先给学生出示一个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句子,如“我要跟你去”,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同学们所读的语气、声调都不尽相同。然后,再把不同的标点给这句话注上:

“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

“ 我要跟你去?”

在标点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不同语气和声调的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iii)从病例入手

从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一些不加标点造成意思表达不清的典型句子或段落,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我走了”,让学生讨论:作者要表达的愿意是什么?而你是如何理解的?会产生怎样的歧义?再让学生总结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提高运用标点的自觉性。

(b)了解作用

13

Page 14: Modul 4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它究竟有哪些作用呢?大致说来有三种:

第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

第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 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来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请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 京?”和“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第三是表示词语的含义。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电影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

学生在认识到标点的作用后,教师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教学,即标点符号的教学。

二、加强训练,正确运用

标点符号和文字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应把它与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这项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里: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读出相应的语气;默读时也能让标点符号入于目,融于心,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这不 仅培养了认真阅读的习惯,也能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这项训练,还要在表达时加以巩固提高:平时说话能注意语调、语气,说的自然、清楚、明白;在完成各种书面作业时,能随文加标点,用的正确。这不但是表达的需要,也是学习标点符号的归宿。以上两方面的配合,不可偏废。

但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做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如何有效地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a)讲明标点用法

标点分为常用标点和非常用标点。常用标点有 15 种,而依据其用途不同,它们可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 调。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文句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14

Page 15: Modul 4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7 种,标号有引号[“”]、括号[(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书名号[《》]8 种。学生们弄清了常用标点有哪些,我们再来考虑教会 其如何使用。要真正弄清楚每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教师还可利用歌诀法来教学,并各举例子加以说明,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b)明确书写位置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年 12月 13日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其中对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教师可用图表和歌诀法来进行教学。

(c)添加标点训练

提供没有带标点符号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标点符号。这是常用的训练方式,形式灵活多样。就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给句子加标点,也可以给一段话或几段话可标点;就训练的方式来看,可以在断句处留空,也可以不在断句处留空。例如:

1.请把你的 小学生周报 借给我 好吗

2.你等等我 他说 我整理好书包马上过来

这项训练,要求学生给一段话加标点符号,就是采用断句处留空的形式,有提示标注位置。要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练习朗读,读出语气;再让学生想想该加什么标点,并给句子加上;最后,联系句子内容,检查所加上的标点是否正确。又如:

1.小王说熟能生巧这句话对吗

2. 祖国你真伟大富强啊

这种题目,主要是训练问号和叹号的用法。同样要先理解内容,读出语气,再给句子加上标点,最后检查是否正确。由于题目里的句子没有留空,相对而言难 度就大多了。要向学生指出,遇到这种形式的练习,应仔细揣摩句意,考虑句子内部是否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哪个地方加上它们才合适。

(d)学会诊断病例

在学生学习标点、使用标点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学会诊断一些病例,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标点的用法。以平常较常用的句号为例,平时我们对句号的使用普遍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15

Page 16: Modul 4

1. 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这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2. 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它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3. 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例 1: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例 2: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 1 中“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 2 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除此之外, 教学标点符号应注意下列的事项:

教学时教师应以多样化的例句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在教学阅读时,使学生养成注意标点符号的习惯,比如在朗读时,逗号停顿的时间较短,句号停顿的时间较长,感叹号与疑问号以不同的语调朗读。

教学时教师应清楚说明标点符号的规范名称、书写位置。 如“叹号”的正确称法是“叹号”,不是“感叹号”。

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标点符号的正确写法,教师可板书或油印填空练习,令学生在正确的位置上填写有关的标点符号,也可以要求学生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

16

Page 17: Modul 4

思考

1. 标点符号的种类有多少?

2. 为什么低年级学生要以掌握标点符号为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练习 3.1

1.请采用以下的两首歌诀,设计一堂标点符号教学。

《标点符号歌标》

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可不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可省掉,后面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意思清楚都称好。

《标点位置歌》

句逗感问分顿冒,

一律不往开头标。

17

Page 18: Modul 4

括号引号书名号,

“前边”不在行尾标,

“后边”不往行头跑。

破折省略占两格,

就怕割断半中腰。

小结

教学标点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书写位置和用法之外,还必须给予足够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地应用标点符号。

总而言之,标点符号的作用举足轻重,并非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重视标点符号,并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勿以“点”小而不为,千万不能忽视它,视它为细枝末节,雕虫小技。

参考书目

1. 课程发展中心 (1981) 《小学新课程手册》马来西亚,教育部2. 章维新 (2002) 《小学华语教学法》(增订版),吉隆坡,艺青出版社有限公司3. 黄伯荣 (1990)《现代汉语教程》 中国, 青岛出版社4. 武占坤和王勤 (1981)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中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Page 19: Modul 4

课目三 作文教学

语文教育包括语文知识教育,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要兼及智力、思想品德及审美教育等方面。而作文教学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作文能力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把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而且还包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认识能力。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写”的难度比较高。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独立的、带创造性的复杂脑力劳动。写,要有一定的知识、词语、章法等方面的储备;写,要发挥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写,要手脑并用。一般境况下,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其阅读能力也不会差。总之, 在语文教育的总体结构中,作文教学的确处于重要的地位。

学习应从基本做起。你不妨先了解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原则。

19

Page 20: Modul 4

基本阅读材料

3.1 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原则

3.1.1 要求

(a) 写作要有具体的内容

要求学生说具体的话 ,写具体的事 结合读与说和写 ,为“ 言之有物 ”打下基础 不凭空编造 ,不单纯追求华丽词藻

(b) 注意前后连贯 、条理清楚

通过阅读, 训练学生“ 言之有序 ”,语言连贯 要先想而后说和写 所说的话和所想的问题都要合乎逻辑 学习围绕题目拟定提纲 、编写提纲

(c) 注意选词用语 ,做到文能切题 、词能达意

注意累积词汇 掌握一般的修辞手法 学习把话说得准确 、生动,合乎语法

(d) 写完后要修改

写完后 ,修改不通的句子 、错别字 、不妥当的词语及用错的标点符号 培养仔细琢磨 、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

思考

1. 以上所列的作文教学要求需要根据各年级阶层而有所侧重吗?为什么?

3.1.2 原则

20

Page 21: Modul 4

(a) 结合并统一表达能力 、观察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

观察力 、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提高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接触生活 ,对事物有所认识后才能有东西说有 东西写

指导学生多观察细观察 ,观察后进行说和写的练习 在说和写的练习中 ,鼓励学生独立构思 ,创造性地表达

(b) 从说到写 、从述到作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以说为写的先导 “ 听是用耳朵来读 ,读是用眼睛去听 ,说是用口去写 ,写是用笔去说 ” ( 叶圣陶 ) 帮助学生从说过渡到写 叙述观察所见 、复述课文 、讨论提纲 、朗读 、背诵课文 结合进行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训练,纪录口头作文 、书面作文之前,先说说准 备

写的内容 可以从看图说话 、写话 、集体作文开始

(c) 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丰富词汇 ,累积语言知识 ,培养正确观点 讲读的基本训练 :

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 、回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编写提纲 、划分段落的能力

熟读 、背诵精彩文章的片段 培养阅读兴趣 ,提示阅读方法

(d) 多看多练

多观察事物 ,多阅读书报 多做作文练习 ,多写日记

(e) 课内课外互相结合

作文练习以课内为主 ,也重视课外的作文练习

21

Page 22: Modul 4

课内教学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课外练习可以包括日记、周记、读后感、读书笔记、观后感(电影、电视节

目) 把学到的应用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

1. 试想作文教学除了以上四项,还有其他的原则需要教师遵循的吗?2.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 物的能力。在理解这两种能力的关系时,有人认为观察与思维是一般认识能力的训练, 是各科共同承担的任务,而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应由语文学科来承担。你同意这个说 法吗?

练习 3.2

其实很多教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有者认为小学生写作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每个学期该写多少篇就得照着去做;有者认为小学生作文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达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教学的工具作用,忽视了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忽视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单纯从写作形式、技巧上进行训练;有者把小学生写作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能力的习作练习。

综观以上的三种看法,你认为哪种看法较为正确?

3.2 作文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作文能力是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显操作技能最高的综合训练。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能力主要有构思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构成。

3.2.1 构思能力

(a) 审题能力

22

Page 23: Modul 4

审题能力就是审清题目的含义、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它可说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 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

(b) 立意的能力

立意就是要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要表达的观点。有的文章题意一目了然,可以从题目的措词中看得出来。但有的却不明显,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思考题目的内含,以确定 明确的中心进行记叙。对同一个题目,不同学生有时会确定不同的中心思想。只要有教育意义的,就要允许他们各抒己见,不必划一。立意能力就是作文能力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

(c) 搜集材料的能力

若 要 学 生 的 作 文 内 容 充 实, 就 要 训 练 学 生 围 绕 中 心 搜 集 材 料 的 能 力。 学 生 的 作 文 材 料 主 要 来 源 于 生 活。 因 此, 学 生 必 须 学 会 观 察, 学 会 阅 读 和 欣 赏 图 画。

(d) 布局谋篇的能力

布 局 谋 篇 的 能 力 包 括 剪 材, 针 对 所 搜 集 的 材 料 进 行 筛 选, 然 后 选 出 与 中 心 思 想 有 关 的 材 料 进 行 写 作; 组 材( 将 筛 选 出 来 的 材 料 进 行 组 织 安 排, 使 之 具 有 内 在 的 联 系, 使 其 结 构 成 篇, 开 头 结 尾, 过 渡 衔 接。) 培 养 布 局 谋 篇 的 能 力, 不 仅 是 写 作 专 门 能 力 的 训 练, 也 是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的 训 练, 对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条 理 性、 概 括 性 起 重 要 作 用。

3.2.2 书面表达能力

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即按文体及表达要求进行选词、炼句、行文的能力,包括:运用表达方法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修饰词语的能力。

3.2.3 修改作文的能力

23

Page 24: Modul 4

修 改 作 文 的 能 力 包 括 对 文 章 内 容, 结 构 以 及 语 句 进 行 修 改、 订 正。 它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自 己 在 写 作 文 时 所犯错误 的 能 力, 而 发 现 问 题 是 改 好 文 章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人 们 常 说:“ 三 分 文 章 七 分 改”,“ 文 章 不 厌 百 回 改”, 好 文 章 都 是 改 回 来 的。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修 改 作 文, 是 作 文 训 练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也 是 学 习 写 作, 提 高 作 文 水 平 的 有 效 方 法。

思考

1. 你如何在班上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2. 你的学生有能力修改自己的作文吗?可否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3.3 作文基础

作文基础包括下列各项:

1. 累积语言材料2. 丰富词汇3. 辨析词语4. 修辞练习5. 造句练习6. 句型变换练习7. 连句成段8. 编写提纲

a. 丰富词汇

教师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达此目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经常做一些“词语整理和归类练习”以更好掌握词语,达到“四会”。

b.累积语言材料

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教给学生一些语法、修辞、语文基本知识、逻辑、文学常识等。如课文中出现不少修辞方法,教师要结合具体实例教导他们,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4

Page 25: Modul 4

c. 辨析词语

辨析词语可分为三个方面: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i) 多义词的辨析指导学生认清基本义、引申义、及比喻义。 例如:“老” 基本义 : 老人 (年岁大)

引申义 : 老月历 (陈旧) 老爱说话(经常) 老主顾(长久) 老手 (经历长)

“火” 基本义 : 起火 (燃烧时发的光和焰) 引申义 : 停火 (弹药)

火鸡 (红色的) 有火 (中医学的火气) 火性子(暴躁) 她发火了(怒) 火急 (迅速) 火热 (温度高)

比喻义 : 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傀儡” 基本义 : 木头人

比喻义 : 受人操纵的人

(ii) 同义词的辨析其细微差别,可以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去辨析以精确恰当地表达情意:

a) 范围大小。 如:时期(大)、 时间(小)b) 语意轻重。 如: 顽固 > 固执、 艰险 > 艰巨

艰巨(重)> 艰难(轻)c) 感情色彩。 如:成果(褒)、后果(贬)、结果(中)d) 语体色彩。 如: 母亲(书面语)、妈妈(口语)e) 搭配关系。 如:

改进 → 工作、 改善 → 生活精致 :事物塑造的细密周到程度: 雕塑、美术作品;细致 :人们对工作的细密、周到的态度。夸奖 :自己对别人或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奖赏(好)

25

Page 26: Modul 4

夸耀: 自我称赞炫耀(不好) f) 词性和造句功能。

词性方面。 如:充分(形容词)、充满(动词); 勇敢(形)、 勇气(名) 强大(形)、 壮大(动) 拘谨(形)、 拘束(动)

造句功能方面:即在句子里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 如: 充分 - 充足 充分地利用时间 ✓(状语) 充足地利用时间 ✕(错了) 充足的资金 ✓(定语)

(iii) 反义词的辨析。 使学生认识:a) 多义词的“不同反义词”。 如:

老 → 少、 幼、 新、 嫩 进 → 出、 退

b) 近义词的“共同反义词”。 如:退步、 落后 → 进步节约、 节俭 → 浪费杰出、 卓越 → 平凡

c) 同义词的“不同反义词”。 如:虚假 → 真实、虚伪 → 诚实简单 → 复杂、简略 → 详尽果断 → 迟疑、武断 → 审慎错误 → 正确、缺点 → 优点

因此,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可用“反义词比较”来辨明几个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及理解能力。

d. 修辞练习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

- 读后写出篇章中采用修饰手法的文字、句子- 读后找出所有描述黄昏的词汇、句子

26

Page 27: Modul 4

e. 造句练习造句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用词构成句子的能力。造句练习方式很多。 以课文里学过的生字新词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 让学生独立运用常用词(实词或虚词),如连词、介词等造句。 将错乱的词整理成句。 扩句与缩句练习。 标点符号的训练。 变换句式。 提供固定的句型,让学生仿做或填空白。如

我把

书放进书包里。

f. 句型变换练习 陈述句变成疑问句/祈使句。 主谓宾句变成把字句/被字句。 单句变成复句。

g. 连句成段此练习可以发展学生连贯性的语言,并使他们逐渐体会上下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 把短文或段落里的句子拆散,错乱排列,让学生重组成段。 讲述连环图,并把每幅图的句子整理成段。 说几句话构成段落,让学生依次听写。

h. 编写提纲写文章前,根据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把所选用的材料进行有条理地组织,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详写或是略写,然后用简明的文字,给各段编定一个写作大纲。

小结

学生经过各种作文基础训练后,必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设计一些有趣的基础训练。

浏览

27

Page 28: Modul 4

欢迎浏览 《作文教学实录》:http://www.dyjszx.cn

辅导课

1. 试分组讨论以设计各种有趣的作文基础训练。

校基学习活动:2 J观察并记录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

校基学习活动参考资料:作文教学步骤和方法

28

Page 29: Modul 4

3.4 作文批改

所谓批改,包括“批”和“改”两方面。批是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可分为“眉批”和“总批”两种。

批:-眉批原是指写在直排文章眉端(上端)的批语,现在文章作横行书写,眉批写在文稿两边空白处,故又称“旁批”。眉批的作用是指出文章局部的优缺点,着重在字、词、句方面。它比总批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总批又叫“尾批”,是在篇末对全文所作的综合性批语,以指出文章总的优缺点及努力的方向。它不是眉批的总和,而是根据写作的重点要求作出的侧重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层次安排等方面的概括。总批着重解决文章的全局和整体问题,要有针对性,不必求全。

-不论写眉批或总批,语句要明确、切实,富于启发性。这样,对学生材有指导作用。那种过于笼统,不着边际的批语,如“尚好”、“欠妥”、“文字通顺”、“内容不好”、“描写不生动” 之类,使学生得不到要领,对学生是没有帮助的。一些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批语,如“一塌糊涂”、“满纸废话”等,更要避免。此外,总批还要避免千篇一律、公式化的毛病。

改:改,就是修改,大致可概括为“删、补、调、换”四个字。删,就是删去不必要的字、词、句或者段;补,就是增补缺少或遗漏的部分;调,就是调动原有词句段落的顺序;换,就是改换不恰当的字词、标点符号和不合理的语句或不适宜的事例等。

批和改要互相配合,“批”作为“改”的说明,“改”作为“批”的实例。但也要各有侧重。关于整篇整段的问题应着重批;思想内容有错误,结构层次混乱的也着重批;遣词造句有错误的着重改;语言不完整,上下文不 连贯的着重补;重复罗嗦的着重删;错别字和一般语病则主要让学生自己改正。以年级来说,年级低的以改为主,年级高的以批为主。

i. 批改内容

作文批改是写作练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作文讲评的基础。教师批改作文,主要是为了检查作文教学的质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为讲评作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后批改学生的作文,也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当面批改或指导学生自行批改。

29

Page 30: Modul 4

小学生作文一般有四个方面须要批改:

1. 思想内容:看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突出,内容是否 真实等。2. 结构层次:看看材料的组织是否得当,内容叙述的顺序是否条理清楚,详略是否得 当,重点部分是否写得具体等。3. 语言文字:文句是否通顺,标点及用词是否恰当,是否有错别字等。4. 书写格式:格式是否正确,字是否写得端正清楚等。

b. 批改要求

批改作文的要求,包括:

(i) 态度认真

教师批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总体检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认识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批改作文的态度必须认真,不可马虎了事。

(ii) 多鼓励、少批评

批改作文须遵守“多鼓励、少批评”、“多就少改”的原则。多就,就是尽量保持原意,而不是牵就。少改,不是不改,而在于改得恰当。教师批改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须严格审阅。但要求严格并不等于改得越多越好。对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须加以鼓励。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批改要多保留原意,可改可不改的,还是不改好。不要以教师的语言、思想感情去代替儿童的语言、思想感情。这样,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写作的信心。

(iii) 针对教学目的进行批改

针对教学目的来进行批改,才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弱点。比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在文章立意结构、写作方法上提高要求,给予指导;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应在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上多加帮助,可对他们采取重点批改的办法,逐步提出要求。

(iv) 批语要明确、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地说明问题

30

Page 31: Modul 4

批语要褒贬适当,坚持正面教育,对文章的缺点和错误不夸大、不斥责,不嘲笑,不讽刺。批语字迹要端正、清楚,防止漏字、写错别字和语句重复。此外,批语要儿童化,易为学生所了解,不能用深奥的词语或术语。

(v) 要记录学生作文的优缺点

在批改中要想到讲评,为讲评作好记录准备,积累材料,以便进行分析。记录有两种:一种是普遍性的,记录全班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及典型的问题;一种是个人的,记录每个学生每次作文的情况,便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vi) 批改方式要多样化

批改方式应根据需要而作出选择,不可只用一种方式。

c. 批改方法

(i) 老师重点批改通览全文,进行略改以了解全面情况。根据存在问题,选出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批改的要点,进行详改。概括出每次作文的主要倾向,作为班级讲评的材料。眉批:指出字、词、句、段的优缺点;要具体、有针对性。总批:指出全局性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要有启发性、具体、

中肯、言简意明。

(ii) 全班集体批改

印发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集体修改和评论。老师归纳学生意见,示范讲评。

(iii) 学生自改和互相修改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提出具体的评改要求和重点,订正学生错改漏改的地方。可用符号评改。

(iv) 当面批改

进行组别或个人指导。

31

Page 32: Modul 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出毛病,和老师共同讨论。

思考

1. 何谓作文批改的误区?这种现象会导致什么后果 ?2. 试想当面批改有何优缺点?

练习 3.3

1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师生同批同改 。

浏览

欢迎浏览《语文教学之友》:http://www.l52yuwen.com Article/Class74/xzyj /200903/13212.htm

3.5 作文讲评

讲评也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讲评既是一次写作活动的总结,又对以后作文起着指导作用。在讲评课上,教师要结合儿童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不断使他们掌握写作的规律。 讲评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直到词语、标点符号、错别字均可讲评。但每次讲评目的要明确,应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前的要求确定讲评的重点和内容,防止面面俱到。

(a) 讲评方式

(i) 综合讲评概述全班习作的总情况。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32

Page 33: Modul 4

(ii) 佳作讲评分发典型作品。 深入分析一篇或几篇作品。提出每次讲评的目的与要求。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iii) 专题讲评结合有关语文知识,抓住一两个主要问题(如审题不当、关联词的重要性)作专

题性讲评。设计有关的练习。

(iv) 对比讲评充分利用教具材料,简单直接讲清文章的优缺点。方式: -将作文与课文或供仿写的文章作对比。-将作文原稿与修改稿作对比。-对几篇作文进行对比。-整篇对比或片段对比。

思考

1.为什么说作文讲评是本次作文和下次作文指导的桥梁?2. 作文讲评要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33

Page 34: Modul 4

练习 3.4

请细读以下的小学作文讲评案例,分组讨论后作出一个讲评报告。

34

沛县实验小学 何雨婷今天放学,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不寻常的作业——给妈妈洗脚。

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立刻开了锅:干咳声、嘘声、大笑声连成一片,有的同学还连连做呕吐状。

晚上,当妈妈得知我要为她洗脚时,她也是满脸的不解,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我的再三要求(改为:恳求)下,她才半推半就。我高兴地打来一大盆热水,对妈妈说:(端到妈妈面前)“妈,泡泡脚。”我(先)把妈妈硬拽在椅子上,(再)帮她挽起裤脚,脱下袜子。她的腿有些哆嗦。“妈,冷吗?”“嗯,有点。”“等下泡泡就好了。”我把妈妈的双脚泡在水中,用力地替妈妈搓脚,突然妈妈像触电般,将脚从水盆里抽出来,溅得我满脸是水。“妈,你怎么了?”“妈妈脚痛。”我低头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发现妈妈脚上有许多冻疮。“妈妈,这是怎么啦?”妈妈淡淡一笑,(好!写出了妈妈的不以为然,伟大之处。)说:“小时候,妈妈给你洗脚,你总是不老实。有一次,妈妈倒了一盆开水,还未来得及掺水,盆就被你打翻,开水正烫在妈脚上。那时,正是数九寒天,妈妈又每天忙着上班,没把它当回事,就生了冻疮,以后每年都发。”我的心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眼角湿湿的,妈妈后面的话我没听清,想不到妈妈的双脚竟也藏着这么多的故事,(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呀!)。(我)默默地捧着妈妈的脚,很小心地搓着,我的心不禁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又来了,滴落在水里。为了掩盖我的愧疚我赶忙又往盆里加些开水,抱着妈妈的脚,轻轻地洗着,用心地洗着,(以)洗去我心中的愧疚,水花夹杂着我的眼泪,在我眼前飞溅。脚洗完了,我帮妈妈擦干了脚。这时,妈妈才回过神来,问我:“咦,怪了,你怎么突然想起来给我洗脚呢?”我神秘地回答:“这个嘛,保密!”

(回到卧室,)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刚才的一幕幕总是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回荡着。母亲的脚给予我痛心,欣慰的笑给予我开心,我定会常帮母

Page 35: Modul 4

小结你已经完成了课目三的课程,相信你已经深入地了解了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原则、作文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和作文基础。老师可以通过批改来检查作文教学的质量,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评可以不断调动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自觉性。你掌握了这几方面的知识后,充分实践在课堂教学之中,并且不断反思、积累经验,肯定能 够把学生培训成优秀的小作家。

参考书目

1.章维新 (2002) 《小学华语教学法》马来西亚, 怡保艺青出版社2.杨光泉 (1992)《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国,四川教育出版社3.高惠莹、麻凤鸣 (1982)《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朱作仁 (2002) 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李建荣、陈吉林主编 (2002)《小学作文教学大全》上下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作文教学实录 http://www.dyjszx.com.cn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