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ICA(P)047/07/2010 January 2011 一一年一月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 Upload
    others

  • View
    2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MICA(P)047/07/2010

January 2011二○一一年一月

祝海内外会员及同修大德:

身体安康,

顺缘增加,

勤修佛法,

六时吉祥!

会长李木源及

新加坡净宗学会

全体理事同敬贺

Page 2: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2新年将至,净宗学会赠送每位会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为了庆祝弥陀圣诞,激励大众精进勇

猛,一心不乱的念佛,2010年12月16日,净宗学会举

行了为期7天的弥陀法会和佛七法会,两个法会分别

由妙诚法师和悟永法师主法。

法会以诵经、绕念、坐念形式交替进行,大众把

握此难得的法缘,在两位法师如法如律的引领下,不

净宗学会举行弥陀法会

假他想,专精念诵,达到身、口、意的清净,为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积累资粮。

两个法会于2010年12月22日圆满。期间,大众精进

修持,冀望专一念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仅祈祷世界和

平,社会和谐,人民安乐更仰仗弥陀愿力,圆满求生西方

极乐世界的信愿。

Page 3: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寻访佛教圣地,

追念先祖的遗风记净宗学会朝圣之旅

3

本会会讯

由新加坡净宗学会主办、悟永法

师率领的朝圣团于10月8日出发,前往中国参访

了世界佛教圣地、净土宗的发源地及世界文化

遗产。

朝圣团首站来到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

林、高僧频出的净土道场——北京红螺寺,著名

的佛觉禅师,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

及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都曾在此修学净土法门,

在北京期间,朝圣团还参拜了潭柘寺,这是一座

拥有1700年历史、北京最古最老的的寺院。

三日后,朝圣团飞往山西太原,参观了中国

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玄中寺。玄中寺是净土

高僧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及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传播净土教义、思想及修行的道场。

几天来,团员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透过实

际景物的亲临,真诚追念佛陀及圣弟子的遗风,

引发了他们对净土宗历史的思古幽情,提升了自

己道念与修行情操。

接着,朝圣团驱车前往中国佛教圣地、世界

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山西五台山,朝圣团在五台山

驻留三日,先后参访了菩萨顶、显通寺、塔院

寺、万佛阁、殊像寺、普化寺、罗 寺等13所

寺院。五台山是中国佛事中心、是汉地佛教和藏

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据传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的

道场。团员们参观寺院,亲眼目睹僧人的日常修

持,感受僧人的生活气息,从而在自己

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他们对

佛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力于自己

日后的行持。

除此之外,朝圣团还游览了山西浑

源的悬空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

万里长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九龙

壁。

这次的朝圣之旅,并非只是对佛陀

的追思而已,途中的食欲不当、肠胃不

调、住宿不佳乃至舟车劳顿其实也是对

团员的一种检验,一种修行的检验。耳

闻目睹的寺院生活,也有助于团员日后

对佛法的了解和行持。而最为殊胜的是

圣地具备的强大的力量,能转化众人的

心量,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纯净、善

良,因此,朝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

值的活动。

Page 4: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

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以为学

佛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学佛

是个人的修持,家庭是全家的生活,

这些全是两回事。事实上,学佛与家

庭、与生活,原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的事。因此,我们来谈谈如何使佛法

生活化、家庭化。

年余前我在《菩提树》杂志上看

到过一幅漫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漫画中画着一位老居士,手持念珠,

坐在蒲团上,念佛打坐。一个小孩由

门外伸头进来,喊道:“爷爷,外面

有人找你。”老居士怒容满面,叱责

孙子道:“你没有看到我在打坐?”

“打坐”坐到这个程度,不坐也

罢。打坐,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其实

所谓“修行”,无非是修正我人“行

为”上的缺失,我人身、口、意三方

面常有的缺失,在身行者为杀生、

偷盗、邪淫;在语行者为虚诳语、

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在意(

心)行者为贪婪、嗔恚、愚痴,三

者之中,以意(心)为本,身行、

语行,只不过是执行意(心)行的

命令而已。所修行重在修心,如果

不能改掉嗔恚习气,如何能口不出

恶语呢?如果不能修心,坐烂十个

蒲团又有何用呢?

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正我人

行为上的缺失,而修正行为缺失原

本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修正,离开生

活,何来的修行?所以六祖慧能大

师有偈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似觅兔角。

佛法原来就是在我人生活中,离

开生活,离开世间,何处去觅佛法

呢?

学佛是自做学起,不管社会如何

变迁,而做人的基本原则——如诚

信、宽恕、公正、慈悲等信条是不

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Page 5: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5

本会会讯

能变更的;如果一个人懈怠放逸、

无惭无愧,做人的条件尚且不够,

如何有学佛的资格?所以印光大师

说:“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

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

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佛是佛陀的略称,指的就是释迦

牟尼佛,佛陀是人格圆满的圣哲,

学佛就是学佛陀圆满的人格,我们

必须自日常生活中改正缺失,修正

行为,才能趋向学佛之路。

在家居士学佛,不是一个的事,是

全家人的事——个人的生活不能与

家庭生活隔离,所以佛法不但要生

活化,更进一步要家庭化。佛法家

庭化,仍然是自日常生活中做起。

中国人重视伦常,伦常是人伦的常

道。印光大师在与丁福保居士的信

中说: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

趋向,良以佛教赅世出世间一切诸

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

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

他信中又说: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

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

仁仆忠,恪尽己份。”

或者有人说:印光大师是读儒

家 书 出 身 , 他 是 自 儒 家 伦 常 立 场

而说的,佛经上未必这么说。其实

不然,佛经中也是这么说的。《无

量寿经》有云:“父子、兄弟、夫

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相对”的

世 界 中 , 长 短 高 低 、 大 小 方 圆 是

相对,而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也是

相对,既是相对,就有互相对待的

人际关系,而我人最大的毛病,就

是 “ 只 知 要 求 别 人 , 不 知 反 省 自

己”。父亲要求儿子孝顺,如果父

亲不慈爱,孩子会孝顺吗?丈夫要

求妻子温顺,如果丈夫性格粗暴,

妻子单方面温顺得起来吗?胡适博

士写过这么一句:“要怎么收获先

怎么栽。”你要别人怎么对你,你

先怎么对待别人,如果只要求而不

付出,那就是“我执”与“我见”

在 作 祟 , 家 庭 中 的 一 切 纠 纷 、 争

执,“我执”与“我见”是根本的

原因。

上面一段话,简单地说,无非

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而已,有趣的是,佛经上也

有意义相似的话,《四不坏净成就

经》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

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

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戒。

不乐杀生,如上所说,我若不喜盗

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

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

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

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邪淫

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

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

妄语戒,如上说。”

如 果 套 用 上 面 格 式 , 也 可 以

说:“我若不喜他人骄慢于我,他

亦不喜,我云何骄慢于他?我若不

喜他人于我恶言相向,他亦不喜,

我云何恶言于他.......”推之于一切细

节皆然。尤其是应用在家庭生活方

面,最为适用。

佛教家庭化,要由“自我”放

弃执著与我见,要由“自我”主动

付出与奉献,去影响、感化你的父

母 、 妻 子 、 儿 女 , 以 至 于 兄 弟 姊

妹,你不必先存有所收获之心,但

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你的家庭气

氛会有所改变,不再经常地争执与

冷战,渐渐地,气氛温和了、融洽

了。当然,这只是初步。进一步,

你可能把佛教杂志、浅显的 佛经,

或者故事式的、漫画式的佛书介绍

给家人看,最终的目的是使家人

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一个佛化家庭,如果能全家

吃素,当然最为理想;如果做不

到,最低限度做到厨房不杀生。

不杀生,不是指杀牛杀猪、杀鸡

杀鸭(在现代社会中,也根本没

有人在厨房中杀这些东西,一切

到超市中买现成的),而主要是

不要在厨房中烹炸鱼虾,活蹦乱

跳的小鱼小虾投入油锅中,于心

何忍?我们与其残害数十百生命

煎一盘鱼虾,不如吃一盘猪羊

肉,残害的生命少一点。当然,

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慈悲,但在目

前这种杀业惨重的社会上,不彻

底总比完全不慈悲略好一点。

佛化家庭是家庭中每一分子

都要恪尽其分,尤其是做父母

的,更要尽到父母的责任。目前

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增加,由斗

殴、吸毒,到飙车抢劫,使人

有“人间何世”之感!古语云“

养不教,父之过”,俗语“言教

不职身教”,父母以身作则,本

份做人,家庭中不至出太大问

题。

种一株花也要尽心培育,何

况养一个儿女?如果父亲忙于赚

钱应酬,母亲忙于打牌享受,这

就是父母失职。一个家庭主妇打

牌应酬、不顾家庭,固然是失

职,就是专门参加佛教活动,跑

道场而忽略家庭,同样是失职。

学佛要自本份做人学起,要自端

正家庭学起,要在繁杂万端的生

活中修行,要在融洽和睦的家庭

中修行;反此道而行,一切都是

缘木求鱼。把佛法融入生活,融

入家庭,进而净化社会,建设人

间净土,这才是我们修行者努力

的目标啊!

Page 6: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6放

心 人生之累,人生之忧,在于不放心,老把个心吊着。

从小处看,孩子上学穿马路危不危险?不放心;单位要裁人下岗,会不会有我?

不放心;物价会不会涨?不放心。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于是就苦恼,就忧烦,就焦

虑,就心不在焉。结果眼前的事便做不好,就容易出错,工作、生活乃至身体都容

易出问题,从而更增加了不放心的因素。往大处看,国家体制会怎么变?某国强大

了会不会威胁我们?人类会不会毁灭?乃至地球会不会爆炸?不放心。于是就多虑而

多事,于是就有北约狗咬耗子轰炸科索沃,于是就有了我是小狗无事生非围攻中南

海。到头来不仅给人类给社会添乱,也给自己找麻烦。

由此说来天下之乱,也在于不放心。有句名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此话没错。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匹夫都要去干总理的事,干主席、总统的事,安守本

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尽责了。试想,一艘大船行驶在惊涛骇浪中,对于船上

的一切人来说,都该是“大船安危,匹夫有责”的,但如果这些匹夫们都到舵手左

右胡乱使劲,甚至去夺舵手把子,岂不增加了危险?再如果那些坐船的人都不放心,

狂呼乱叫,惊慌奔走,一会儿拥到左船舷,一会儿拥到右舷,那船体就会更剧烈的

摇摆,岂不是险上加险?因此,如果人们明白,那么除身负使命的舵手、大副和职能

船员们外,其他人所能做的和该做的就是安坐本位,祈祷平安。当大家都放心了,

都安定了,再看那海面,或许风平浪静,险区早已过去了。

佛经之所以深奥,是由于它说了个最简单的道理;之所以微妙难思,是由于不

必要费心去思量揣度。我读《金刚经》 反复多遍,没读出任何东西,荡荡然不知我

之所在。最后不经意中悟出两个字,那就是“放心”。放开心,放下心,放到无心

可放,那是什么? 个人相对与人类社会,就像一滴水相对于江河。历来成大事、出大

名的英雄,有个人才能和奋斗一面,又有天时地利一面,既有自力一面,又有他力

一面,自力他力相应,大事成矣。英雄如浪尖之水,局众水之上,若自不行至此,

则不在此位,若无众水拥抬,则不上浪尖,故知滴水至浪尖,也是自力他力相应。

若一滴水执身为我,自命不凡,欲以滴水之力,拨转滔滔洪流,绝无可能,可笑是

大妄想。若此滴水明白,不奔浪尖,不避浪谷,任运随缘,安住本位,自然无住。

安住即无住。万事万物皆如流,住也无住,无住即住。人生亦如此。然而,人要做

心 清

Page 7: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7

佛学漫谈

到随缘自在,安住无住,就要学会放心之法。 何为放心之法?再以水为喻。试问:江

河之于水滴,其境界规模,可思量不? 不也。水滴之于江河,百分不及一,千万分不

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试问水滴分子成分如何? 氢氧构成。

再问,江河成分如何?氢氧构成。

善哉善哉,水滴氢氧,江河亦氢氧,故知水滴与江河一体不二,水滴之心与江

河之心本为一心。见江河不见水滴,是为放心。

水滴融入江河,小身变大身,明白了。真明白了么?试问地球之于江河,境界规

模为大不?甚大。江河相对于地球,百分不及一,千万分不及一。

已知江河分子为氢氧,试问氢氧由何物构成?原子、电子;再问地球物质元素由

何物构成?地球诸多元素亦由原子、电子构成。

善哉善哉,由此可知江河与地球乃至天空大气本来不二。水心地心本为一心,

是为放心。

地球即我,此地球具较之江河之身,是为大身。这下明白了。试问,偌大地球

较之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总星系,大小如何?偌大地球在太阳系中已屑尘埃,何况较

之银河系、总星系,天文数字难以譬喻。

再问星系之间是否空无所有?不也。科学发现,星系之间,看似空无所有,实际

充满各种光线、电波、磁波,乃至红外紫外、伽玛等各种射线,这种种难见实有之

物,乃由光子、夸克等极微子构成。

那么,星系空间光子、夸克诸物与地球物质电子原子有何不同?大小不同,等

量不同,然而原子、电子细分下去也无非质子、中子、光子、夸克。

可知地球和星系间太空乃至太空中包容的一切恒星、行星、星云天体,如水中

之泡,无二无别,地球心与太空心乃一心,是为放心,放心至此,大身大我浩渺无

边,无以形容。在此大我大身之中,地球和太阳系尚且渺小到完全忽略不计,何况

国与国、人与人,蜂争蚁斗,恩怨纠缠。至此仍非究竟。科学证明,光、波、射线

还包容在一物之中,此物虽虚至灵,便满一切,目前科学手段还无力探及;仰仗推

理,科学界曾提出一种本原物质——以太。以太是什么?以太恍兮惚兮,遍一切处

却又若有若无,无声无息,无动无静,无大尤小,无名无相,强名之日以太。以太

者,非。以太,是名以太。试问:光子、夸克等极微物质,再分下去是什么?若在

分,仍重重无尽,究其实质,若有若无,无非以太。

由此可见,动之光、波、射线与静之以太,本非二物,动也是它,静也是它,

载体是它,所载也是它,能所不二,如水与波,离水无波,离波无水,波即是水,

水即是波,以太与万物,亦复如是。

这就透亮了,原来科学之以太,哲学之本体,道家之元气、佛家之如来,无二

无别,名相不同、称谓不同而已。天地万物究到底是个空,空中分明又现万物,所

谓非空非有。本来无生灭,生灭是现相。空和无不是两个,万物本来空,不必等万

物灭了再找空,当下即空。小我无限放大既是小我,无我是大我,空身是大身,小

心放开为万众一心,万物一心,万有一心.最大心为无心。

Page 8: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8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的

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

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

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各种豆子的特点,以便根据各

自的身体状况药食两用。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

衡。现代营养学也证实,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

只要2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

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豆子的种类非常多,每种

所含的营养成分和食疗作用都不相同。平时多吃几

种豆,了解每种豆子的营养价值及食用禁忌,选择

适合自己的豆子,更有利于健康。

营养保健功效

红豆

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李时

珍称红豆为“心之谷”。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

肿、脚气、小便困难等有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

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

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疗腹泻;红豆配连

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

汤,可治疗肠痈等。

Page 9: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9

素食园地

绿豆

绿豆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有降

血压的作用,同时对疲劳、肿胀、小便不畅有很好的功

效。绿豆粉可以治疗疮肿烫伤,绿豆皮可以明目,绿豆

芽还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绿豆汤,不仅能增加营养,还

对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咽喉炎

及视力减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黄豆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有卵磷脂及多种

维生素。与其他食品比较,仅蛋白质一项黄豆比瘦肉多1

倍,比鸡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据研究,黄豆中的皂

草苷可延缓人体衰老;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

胆固醇,软化血管;黄豆中的抑胰酶,对糖尿病有一定疗

效;黄豆中磷含量可观,对大脑神经非常有益,神经衰弱

及体质虚弱者,常食有益;黄豆中富含的铁质,对缺铁性

贫血患者大有裨益。

黑豆

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

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营养丰富,

有“豆中之王”、“营养之花”之美称。古代养生家认

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

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

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还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

肤变得细嫩有光泽。肾虚导致的腰痛。此外,黑豆还

有“乌发娘子”的美称,用它制成的豆浆、豆腐等,是

肾虚导致的须发早白、脱发患者的食疗佳品。

豌豆

豌豆有补中益气、利小便的功效,是脱肛、慢性腹

泻、子宫脱垂等中气不足症状的食疗佳品。《日用本

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记载,因此,哺乳期女

性多吃点豌豆可增加奶量。此外,豌豆含有丰富的β-胡

萝卜素,食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润肤的作

用,皮肤干燥者应该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胀,消

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芸豆

芸豆又叫菜豆、四季豆,味甘平、性温,有温中下气、

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它不仅富含蛋白

质及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高钾、高镁、低钠的

特点,特别适合心脏病患者和患有肾病、高血压等需低

钠及低钾饮食者食用。芸豆还含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种

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能

力,增强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

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发展有抑制作

用,因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其所含的尿素酶应用

于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吃时注意必须煮熟、煮

透,否则会引起中毒。

食用禁忌

黄豆:炒豆、油炒豆虽然味道香美,但其性温燥,

难于消化,多食之后可引起食积、腹胀、口燥、便

秘,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黄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

制剂,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但这种

胰蛋白酶抑制物可被高温分解破坏掉,故食用时

应高温煮烂,以利于消化吸收。黄豆中的皂素可促

使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碘的排泄。长期过多地食用豆

制品可造成缺碘,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

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黄豆对补充人体钙质是有

益的。但是,如果血钙含量过高,则会妨碍锌的吸

收。儿童缺锌则可导致发育迟缓、饮食无味、厌

食,还会影响记忆力,并容易染患感冒、肺炎、口

腔溃疡及地图舌等病症。因此,儿童应注意合理营

养,不宜长期单一食用大豆制品。

黑豆:炒食易伤脾,虚弱之人不可食用。黑豆质

地较硬,不易消化,中满者或者消化功能差的人应

少食或不食。此外,与食用黄豆一样,切忌不经细

细咀嚼就整粒吞食。

绿豆:凡脾胃虚弱之人不宜过多食用。熬绿豆汤

时不宜使用明矾,否则会失去绿豆汤原有的清香风

味,而且使部分营养物质遭受破坏。

红豆:红豆性味甘酸,通利水道,多食令人消

瘦,故体瘦、尿多者不宜食用。

豌豆:多食令人腹胀,脾胃弱者慎用。

菜豆:菜豆亦称四季豆。有些人炒食四季豆时

为使其颜色保持碧绿,往往下锅后便匆匆起锅。这

种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

血球凝集素和溶血素,食之可引起中毒。主要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头痛、头晕、

心慌、胸闷、畏寒等,病程短则数小时,长则2~3

天。其实,四季豆只要炒熟煮透,其毒性物质就会

被分解破坏掉。尽管高温烧煮会使其损失一部分维

生素,但只有将其由绿烧黄,才能使其毒性物质分

解,对健康真正有利。

Page 10: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0

Page 11: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All Cheques (crossed), Bank Draft and Electronic Payment should be made payable to:

11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

像、辟支佛形像、转轮法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

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本会一楼讲堂和八楼念佛堂庄严、殊胜无比,是信众祈福、植福、回

向、广结佛缘之殊胜道场,一念发心,在此供奉阿弥陀佛佛像,福慧双

修,合府平安,功德无量无边。

八楼增设“阿弥陀佛”佛像供奉,其特别之处是每尊佛像都是由外国

入口的优质白瓷佛像,佛像前有一朵小莲花,花蕊设一盏小灯照亮,正如

花开见佛,庄严无比。

>> 八楼念佛堂每年供奉240新元,所乐捐款项将全数纳入

“无量光碟基金”,作为制作流通的光碟之用。

>> 一楼讲堂每年供奉120新元,所乐捐款项将全数纳入

“弥陀基金”,作为供养三宝、供斋之用。

您可以个人或合府名义供奉,所有供奉一年期满者,本会将会发出通

知单,以便您能继续供奉。

本会将于每年之清明法会及盂兰盆法会期间,为佛像供奉者及其联系

人免费设立消灾延寿长生禄位及历代祖先牌位。

发心供奉的同修,请亲临本会一楼流通处登记。

办公时间:星期一, 三, 四, 六, 日 (上午9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

星期二, 五(上午9时30分至 晚上8时30分)

公共假期照常开放(唯除农历除夕)

询问电话: (65)6744 7444

无量光碟基金 - 助印各类光碟 户口号码 :981-342-424-6

乐捐 - 弘法基金、助印经书、供养道场 户口号码 :981-341-982-0

弥陀基金 - 供养三宝、供斋 户口号码 :981-341-981-1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S) 或 新加坡净宗学会

银行名称 : UNITED OVERSEAS BANK LIMITED (ALJUNIED BRANCH)

银行地址 : BLK 119 ALJUNIED AVE 2 #01-80/82/84 S(380119)

银行电话 :(65)1800-2266-121 Corporate Banking

1800-2222-121 Personal banking

SWIFT代码 : UOVBSGSG

支票、汇票、电票抬头请写:

Page 12: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2

12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当我生下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光头的,

只有几根细细的毛,稀稀疏疏的,而且长得又黑又难看。我的大姨妈

做人很老实,她一看到我,就跟我妈妈说:“我实在很想称赞她,可

是看来看去都找不到什么可以称赞的。”这是我这一生听到的最老实

的批评,也许有人认为这不是好话,但对我来讲,实在是最好的一

句话。因为由这句话开始,我只可能进步,不可能再坏了。我一直

到二、三岁都还长不出什么头发来,即使爸爸给我穿上大红的衣服,

人家看到他还是向他说:“郭先生啊,恭喜你啊,你又生了男孩。”

好不容易大概到三岁多吧,终于长出了些头发来。但是长出头发之

后,我第一个运作竟然是拿剪刀,把这些头发剪掉。我记得,当时爸

爸看到的时候,很着急,好不容易才长出来宝贵的头发,怎么剪成这

样呢?他就赶快拿了一把梳子,帮我把头发梳过来,又梳过去,结果

还是盖不满。本来我认为,头发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所以长出来也是

把它剪掉啊!但是在长大一点以后,因为受了同学的影响,渐渐这种

没有价值的头发,在观念里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了。小学的时候,

我留长头发,妈妈每天都帮我梳头发,又绑辫子,又打个蝴蝶结。

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有人去看电影,给人家从后面把辫子给剪断

了。”我听了以后,就很担心,担心自己的辫子被人剪断,所以看电

由价值观谈

道证法师

忍辱放下

Page 13: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3

影的时候,还用两手把两支辫子抓着。那时候,那两支

辫子,好像很有价值,跟小时候观念又不一样了。到读

国中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注重头发,学校规定头发要剪

到齐耳。但是在检查的时候,有时长一点老师就说:“

不行,要再剪短一些。”所以大家时常为了头发多一公

分,少一公分,在那里计较。我时常都忘记学校今天要

检查头发。到上学之前,才忽然想起来,就请妈妈赶快

帮我剪,妈妈很着急,就帮我剪,剪得不整齐,到学校

就被同学笑,说:“你的头发好像是被狗咬一样。”这

种话当时听了实在很生气,回家就跟妈妈计较:“你把

我的头发剪得那么难看,害我被同学笑。”那个时候,

因为不了解头发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所以时常为了一、

二公分的头发,在生烦恼,为了一、二公分的头发,大

大地影响心情。当我读北女的时候,头发的问题可以说

很热门,报纸上时常在讨论,大家都很注重头皮上面的

东西,反而不注重头皮下面的东西。后来我研究佛法,

看了一些修行人、高僧大德的故事,我发现我所尊敬的

人,前十名都是出家的修行人,他们都没有头发,所以

渐渐地,我就发现,肯定头发是不重要的。当这个价值

的观念改变以后,我就不再执著头发这个问题了。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

容院剪头发,我一进去就跟理发小姐说:“前面的头发

要剪到跟眉毛齐。”因为那天,我已连续值班好几天很

累了,所以说完以后就闭目养神。忽然间,听到一声惨

叫,原来那位小姐把我的头发剪得很短,第一刀剪下

去,就已经吊在额头半空中,她害怕得差一点哭出来,

不知道第二刀要怎么下手,坐在我旁边的另外一位客

人,他看了就皱眉头说:“唉呀,你怎么把人家头发剪

成那样呀?”老板娘一看,也就一直骂她。我看她实在

很可怜,就告诉她说:“我生下来的时候,我的大姨妈

就说她想要称赞我,却找不到什么好称赞的,所以我是

生下来就很难看,并不是把头发剪成这样才变难看的,

你尽管放心,因为我想要出家,现在头发剪短一点也不

要紧。”旁边的人听我这样讲,大家都笑起来。那位小

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也不敢向我收钱,我告诉她

说:“你工作很辛苦,一定要收钱呀,你不用担心,念

阿弥陀佛就好。”这样讲完,我就回去了。一回到宿

舍,我的室友来开门,她第一眼看到我的头发,

就笑得捧着肚子蹲在地上一直笑。她说:“你去

哪里剪这么没有气质的头发?我帮你剪还漂亮

些。”她又说:“我如果是你,明天才不敢去上

班呢。”我说:“不会呀,我上班是去看病人,

跟头发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会很高兴去上班。”

隔天早上,我去医院,护士小姐看到我就开始“

哗”议论起来,她们说:“郭医生呀,你怎么剪

这种头发,难看死了。”我跟她们说:“难看是

难看,死了倒不会。我自从昨天剪这个头发以

后,到现在都活得很好。”也有人跟我说:“你

怎么剪这种头发,这么没有气质的呢?”我就回

答说:“原来我所有的气质,都集中在这二、三

公分的头发里面?多剪二、三公分,就没有气质

了?”我的同事医师问我说:“你是什么事想不

开,怎么弄成这样?”我说:“你看我的额头不

是很开吗?”有一位病人,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

欧巴桑,他每一次看到我,就一直诉苦,很悲

哀。因为他的癌已经蔓延到骨头,所以全身都很

痛。本来他一直在告诉我,他哪里痛,忽然间抬

起头来,看到我的头发就笑起来。他说:“你怎

么剪这样的头呢?”我看到他笑起来,就很高兴

地跟他说:“我自从认识你以来,从来没有看过

你笑,早知道我头发剪成这样,你会笑得这么开

心,我老早就去剪了。”

我们以上是以头发做例子,来说明价值观。

由头发的价值,可以类推,来体会其他的事情,

价值是不一定的。我们如果认为阿弥陀佛是最重

要的,其他的事,就变成没有什么价值,而比较

不会影响我们的欢喜、自在,即使是受到冤枉和

委屈,也就不必要很勉强地去忍辱,我们可以先

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痛苦?它到底有什么价

值?值得我们去追求,又为它痛苦?它和往生西

方,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自己想一想,觉

得它没有什么价值,和往生也没有关系,自然就

会看开、放下了。

法师开示

Page 14: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4

问:今有少数在家的同修,时常干预出家人的事,总将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对常住

不屑一顾,评头论足,分帮结合,破坏僧团团结,动辄即说净空法师讲:“道场应该

交给在家人管理,出家人不应多管事。”可是管事的人并不懂修行,且不忌因果,由

这种不懂因果的人来管道场,后果就不堪想象。请老师详示事理因果,供我们遵循。

答:道场交给在家菩萨管理,这些话我讲过。问题是他是不是菩萨?他要是不

懂佛法,他一管就管糟了。确实是在家人护法、出家人弘法,这是释迦牟尼佛

在世时示现的。当时的道场都是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来管理,出家人绝不

管道场。所以,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懂得佛法,不懂佛法,如何能管理佛法的

道场?这些居士们要想管理道场,我们可以办一个培训班,专门培养管理的人

才,请他们来受训。

在佛法,弘法的人是菩萨,住持管理道场的人是佛陀,这是真的,不是假

的。所以,我常讲,弘法的人功德很大,管理道场的人功德超过弘法的人。道

场是菩萨学校,管理人是校长,这些弘法的人是教员,教员是校长聘请来的,

校长的功德超过教员,我们要明白此理。

问:吉林省成刚老方丈道场终年讲《楞严经》,大众云集,听经余时就念佛。但有标

榜专修净土的同修劝人不要去此道场,并说净空法师讲:“现在只要诵一部《无量寿

经》,再诵其它的经都是杂修。”请开示。

答:凡依照佛所说的经教修行,都是正法。譬如,喜欢《楞严经》就专修《楞

严经》,喜欢《般若经》就专修《般若经》,这全都是正法。这位同修造谣生

事,说是「净空法师说的」,我没有这种说法。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说:「修学大乘者,若能专修,最后回向求生

净土,统统都能得生。」所谓「专修」,诸位不要产生误会,以为一定要专念

《无量寿经》才是专修,其实专念《阿弥陀经》也是专修,专念《观经》也是

专修,只要不夹杂就好。专念《楞严经》,不夹杂其它经典,也是专修,以此

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不但修学大乘任何经论,回向能往生,连修学

其它宗教,如果也是专修,修到心地清净也能往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净则佛土净」。专修容易得清

净心,你要是搞太多、太杂,得不到清净心,就很难往生。

这位同修标榜专修,还讲成刚老法师的道场不是正法道场,他不会往生,

因为他还有分别心,心不清净。《坛经》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何况成刚老法师是一位很难得的好法师,他的楞严道场没有过,没有过而贬斥

他有过,这个人造的罪业是毁谤大乘者。

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希望也能将此话传给这位同修,他已造作罪业尚

不知,真是可怜悯者。一定要懂得「专修」的意思,多读《无量寿经》就会清

楚了。

净空老法师

问答

Page 15: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4

15

法师问答

问:只要时时一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往生净土,请问为何要受戒和修

十善?

答:你果然一心执持名号,你可以不要修十善,因为你十善圆满了;你可以不

要受五戒,因为你的五戒也圆满了;你不但五戒、十善圆满,你的菩萨戒也圆

满了。阿弥陀佛是世出世间的第一等大善人,你的心跟他的心相应,你怎么不

是大善人?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还夹杂着妄想,还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

瞋痴慢,你不修十善、不持五戒,你肯定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千万

不能错会经教的意思。

问: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

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

应如何是好?

答:你应该先把世间学问学好,有一技之长能帮助自己生活无有牵挂。但生活

不必太富裕,日子能过就好,这样就能全心全力来学佛。佛法言:「法轮未转

食轮先」,我们最低的生活若有问题,还有何心思学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

是过自己最低的生活没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

古时候出家人道业成就多,现在出家人道业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时候

居士供养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产业。寺院将田地租给农

夫,寺院的经济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没有经忏佛事与应酬。因为

经济没有问题,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现在困难了,寺庙没有恒产、没有

收入,收入完全靠经忏佛事与法会,所以出家人修行道业很难成就。我们仔细

观察,在家信徒为什么有成就?在家人有事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

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净。

出家人即使在现今环境,要如理如法修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

乏信心,「这要靠什么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自己没

有信心,这就难了。果然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疑虑都没有,饿死也情

愿。佛菩萨一定会照顾你,真有苦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

分,这是三宝加持。

我们对经济来源没有把握,因为我们不知道何

人会来供养,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念佛只为求

往生净土。真正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加坚

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佛;两天没

得吃,念两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们要有

如此的信念,不要贪生怕死。《净土圣贤录》的

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不吃饭、不睡觉, 一心念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带他往生了。有这个例子,

我们怕什么!《弥陀经》云:「若一日到若

七日」,我们相信,所以心永远保持真诚、清

净,决定不向外攀缘。若有人送钱来供养,钱的

数目太大,我们要问:「你钱从何而来?家人晓不

晓得?」供佛的财是净财,若家人不知,会破坏家庭

和睦,或者来源不正、借贷,我们可以不接受供养。

Page 16: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佛学精进

护生感言

【解释】孔子说:“一个君子,深怕他身后没有好名声传世,给人作典范。”

【短评】君子悔恨没世而名不称,实则恶他生时无益于人群,所以身后不为人称道,从此,发奋自励,

做出些有益人群的事,并非在沽名钓誉,这是学者所当明辨。

Page 17: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7

佛教故事

第一课 有一位名叫大年的学僧,喜好

于佛像的雕刻,但由于缺乏良好的

指导,雕刻出来的佛像总缺乏佛

性。于是,大年专程去拜访无德禅

师,希望能得到无德禅师的指导。

大年到法堂时,无德禅师便放

一块宝石在他手中,命他捏紧,然

后天南地北的跟他闲聊,除了雕刻

方面的事外,其它一切都谈,约一

个小时后,无德禅师拿回宝石,命

大年回禅堂用功。

这样连续过了三个月,无德禅

师始终没有谈到雕刻的技术,甚至

连为什么放一块宝石在他手中也没

说。终于,大年有点不耐烦,但也

不敢询问无德禅师。

一 天 , 无 德 禅 师 仍 照 往 常 一

样,又拿一块宝石放在他手里,

准备谈天。大年一接触那块宝石,

便 觉 得 不 对 劲 , 立 刻 脱 口 而 出 说

道:“老师!您今天给我的,不是宝

石。”

无 德 禅 师 问 道 : “ 那 是 什 么

呢?”

大年看也不看,就说道:“那

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块而已。”

无 德 禅 师 欣 慰 地 笑 道 : “ 对

了,雕刻是要靠心手一致的功夫,

现在你的第一课算是及格了。”

桶水天地 有 一 信 士 请 示 无 德 禅 师 道 :

“禅师!我学禅多年,但仍不能开

悟。尤其对经典上所说的地狱与天

堂深深怀疑。除人间外,哪里会有

什么天堂地狱呢?”

无德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叫

信 士 去 河 边 提 一 桶 水 来 。 水 提 来

了,无德禅师指示信士道:“你看

看水桶里面,也许会感觉得地狱与

天堂的不同。”

信士将信将疑,就聚精会神地

看着桶里的水,看了一会却什么也

没有发现。信士正要发问,无德禅

师突然将他的头摁到水里,信士痛

苦地挣扎着,就在快喘不过气来的

时候,禅师松了手。解脱痛苦的信

士呼呼地喘息着,不由责骂禅师

道:“禅师你真太粗鲁了!在水里

无法呼吸,你要知道那痛苦像在地

狱一样。”

禅 师 毫 不 生 气 , 平 和 地 问

道:“现在,你感觉如何?”

“现在,呼吸自由,我感觉好

象在天堂!”

禅师庄严地开示道:“只一会

工夫,你已从地狱天堂回来了,为

什么你还不相信他们的存在?”

Page 18: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8

佛学常识

佛教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心灵的感受,人

生的意义和终极归宿,聚焦于人生的解脱问题——实现

超越生死痛苦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因此,虽然在佛教

的理论中广泛讨论了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结构及本体

与现象的关系等,也阐述了怎样认识宇宙的问题,但它

并非把宇宙万物作为独立的客观对象进行分析,以得到

相关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而是紧紧围绕人生的解脱问

题来探讨宇宙万物,用对宇宙的认识来说明人生解脱的

途径、方法和境界。这即是佛教的宇宙人生观的基本特

征。因此,佛教的认识活动往往不是在主体和客体的对

立中,而是在两者的统一中,以人生的体验为主导来展

开的。在探讨宇宙万物的过程中,佛教运用数学的知

识,形成了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时空构架,用以论证“缘

起性空”等学说,作为人生解脱理论的依据。同时,

在“往生论”中,用时间数量上的差异标示人生修行的

品位和境界。

佛教经典中用得最多的是“世界”这一概念,未出

现过“宇宙”一词,但佛教中的“世界”和我们所说

的“宇宙”的涵义是一致的。《淮南子·齐俗训》篇

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楞严

经》卷4云:“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

位。汝今当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

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可见,

佛教中的世界与中国人对宇宙概念的规定相似,都是指

时间和空间所含括的一切领域。

佛教为了阐明自己的宇宙人生哲理,必须对时空及

人、事、物进行描述和介绍,因此,佛经中处处可见各

种数量名词,从无穷小到无穷大,俱含摄其间。《增一

阿含经》就是以数字为核心来解说佛教名词的经典;

《俱舍论》对从极小量到无穷大量作了阐释;在《大方

广佛华严经·阿僧祗品》中,为了说明空间的无限广大

和时间的无始无终,佛祖对123个大数量名词作了专门解

释。充分显示了数学是佛教用来建构其宇宙学说暨诠释教

义的重要工具。

佛教对宇宙的界定,首先是应用数量概念,说明宇

宙在空间上的无限广大。据《长阿含经》卷18所说,

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

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

界”为一“大千世界”。也即一个大千世界 等于10亿个

小世界,类似于现代天文学中讲的一个星系。因一个“大

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世界,故称“三

千大千世界”,又称为一佛刹或一佛土。世界由无数个三

千大千世界所构成,世界是广大无边,没有限量的。如前

所述,佛教的“世界”即宇宙,是时空的统一。但在大千

世界的概念中,时间被作为自明性的前提存而不论,其所

指的主要是空间的结构或层次。

佛经中常说三千大千世界如微尘数、如恒河沙数,所

以也称其为“十方微尘世界”,或尘数世界,意即宇宙空

间茫茫,无边无际,虚空无量、法界无尽、国土众生无量

无边等。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也具有无量无边的意蕴。如

《法华经》中所言,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

心力所及”。这与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识是相吻合的。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接触的都是“有限”,在“有

限”的习惯性观念的前提下,佛教却能够早在2500多年

前就提出了“无限”的观念,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当

然,老子也近乎同时提出了相似的“无限”观念)就是现

代具有天文学知识的人,对于“无限”的意蕴,还是很难

想象的。佛教的视野广阔无垠,令人叹服。但佛教能够达

到这样的认识境界,与其创始人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及运

用这些知识来阐发宇宙人生观的非凡能力分不开。

数学与佛教的宇宙观念

Page 19: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19

法宝流通

1 Changing Destiny Liao Fans Four Lessons

2 The Wisdom of Compassion and Awakening 认识佛教

3 You & Your Problems

4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1990年华藏图书馆)

5 从疾病的探讨到生机饮食的实践

6 大悲神咒出相集解汇编(注音版)

7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讲记 

8 地藏经讲记

9 弟子规 (Standards for Being a Good Student & Child)

10 发菩提心(繁体版)

11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12 华严演义 (8)

13 华严演义 (9)

14 临终助念答问

15 如何救赎堕胎罪业

16 素食生食与健康

17 无价之宝之佛法

18 无量寿经经解  

19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20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体汉语拼音版)

1 佛曲大家唱 (120首佛化歌曲) MP3

2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1至88集) 净空老法师主讲 DVD

3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节录自《华严经》 净空老法师主讲 DVD

4 学佛释疑 (第1-168集) 净空老法师主讲 21片 DVD

5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 净空老法师主讲 118片 DVD

6 佛说大乘无量寿经 1992年 净空老法师主讲于美国圣荷西 12片 DVD

7 佛说大乘无量寿经 净空老法师主讲于新加坡居士林 47片 DVD

8 佛说十善业道经 净空老法师主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11片 DVD

9 佛曲重温 MTV DVD

10 六度组歌 CD

11 净土之光 CD

12 净空老法师致词专辑 DVD

13 净空老法师专题讲演 DVD

14 东林寺闭关 DVD

15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大安法师主讲 MP3

16 佛说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主讲 DVD

17 四字洪名-电子琴伴奏 CD

18 占察善恶业报经 梦参法师主讲 DVD

19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安法师主讲 DVD

20 西方发愿文 大安法师主讲 DVD

21 1.现代自学方法 2.十种信心 3.十种治病 节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DVD

22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净空老法师主讲 DVD

23 净土大经解演义 1 净空老法师主讲 10片 DVD

24 净土大经解演义 2 净空老法师主讲 10片 DVD

25 净土大经解演义 3 净空老法师主讲 10片 DVD

26 净土大经解演义 4 净空老法师主讲 10片 DVD

27 放生问答-华语版 VCD

28 陈俊彦居士往生记 悟正法师讲述 / 净空法师鉴定 VCD

29 胡小林老师分享专辑 DVD

30 李庆和居士坐着念佛往生 2片 VCD

31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刘素云老师学佛心得系列报告 DVD

32 念佛成佛二十则 动画故事 DVD

33 无量寿经菁华 净空老法师主讲 MP3

34 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 华乐伴奏 CD

Page 20: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20 When our parents are ill,

we should make surethat they take the right medicine. Care for them

night and day, and do not leave them alone.

For three years after our parent’s passing, we shouldremember them in sadness.We should live simply and

not adorn our home. Avoid merry-making, meat,

and alcohol.

We should arrange our parent’s funeral in a proper manner. We should always

honor them as if they were still alive and,

especially on the anniversary of their death,

REMEMBER THEM WITH A SINCERE HEART

If our parents don’t feel well, we can help to look after them. We can bring them water or a hot drink if we are old enough to make it. We

By Venerable Wuling

Stories based on Guidelines for Being a Good Person (Di Zi Gui)

Children are showing their love for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are loyal to one another and get along well.

By caring for and helping one another, children relieve their parent’s concerns

for them and thus make their parents happy.

Page 21: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can make sure their room isn’t too dark or too bright, and that they are comfortable. We can read to them or make sure they have some books next to their bed. Or we might bring them some fresh flowers from our garden or even a bell to allow them to call us should they need some-thing.

Instead of going outside, we can do some-thing in the house so that we can hear if they need us. But we need to be quiet if we are watch-ing TV or playing on the computer. This will al-low them to rest better.

If it is time for our parents to take their medi-cine, we can bring it to them, along with some water or crackers. When it is prescription medi-cine, we need to check very carefully that the container has their name on it. Giving a person the wrong medicine can make them very sick.

Another way people take medicine is to use herbs. Since the herbs are brewed in wate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drink is not too hot or too cold.

Also,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if a family is small and there are no relatives close by, chil-dren can find themselves having to take on adult responsibilities. They might be the only person available to look after sick parents or younger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they may even have to arrange for a parent’s funeral.

When our parents are no longer alive, we should continue to remember them with love and appreciation for all they have done for us.

Try This Out Think of how many ways you could look after your mom or dad if they were not feeling well. Don’t know what to do? Notice what they do for you the next time you are sick. By watch-ing how your parents care for you, you can learn how to look after them should they not feel well sometime.

INTERACTING WITH OTHERSAWAY FROM HOME

Older siblingsshould love and

care for the younger ones;younger siblings should love

and respect the older ones.

Getting along well withone’s siblings

is a sign of respectingone’s parents

and caring that theyare happy.

English Dharma

Page 22: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Children are showing their love for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are loyal to one another and get along well. By caring for and help-ing one another, children relieve their parent’s concerns for them and thus make their parents happy.

And few things make parents happier than hearing their children laughing merrily togeth-er and seeing them care for one another. Par-ents know that while friends may come and go,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for life.

Let’s see how Jason learned how helpful a big brother can be . . .

Things are Often Not What They Seem

Jason’s big brother, Patrick, had just re-ceived permission to go hiking with his friends on Lookout Mountain. When Jason heard that, he got all excited and wanted to go along with them. “Patrick, can I please come with you? Please, please, pleeease?”

Patrick shook his head and said in his big brother voice, “No Jason, not up the mountain. This trail is much tougher than you’re used to. There’s more climbing on this one.”

Jason was hurt. He admired his brother and liked to do things with him. But lately, Patrick has been spending time with his friends, Alec

and Heng. Jason was afraid that Patrick

preferred his new friends to him. “You just don’t want me along!” he sputtered.

P a t r i c k looked at Jason,

then at Alec and Heng who were close by waiting for him. They had quite a ways to go and needed to get started. He explained, “Jason,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do with your friends and some things I do with mine. This hike is one of them. Plus, it’s too dangerous for you. I have to go with the guys now. See you later.”

Jason became even more upset. And embar-rassed! His older brother, in front of his friends, had just told Jason that he wasn’t good enough to go on the hike! But Patrick and his friends were only a few years older. How could it be okay for them, but dangerous for him?

Dejected, Jason watched the three go off. Watching them walk down the road laugh-ing together, he won-dered if they were laughing at him. Sud-denly, he had an idea. He’d follow them and when they turned around to come back, he’d pop out from be-hind a tree or a rock and surprise them. Then they’d see he was good enough to go along with them.

Jason hurried to follow them. The walking wasn’t hard at all. He had been on the path be-fore with Patrick and knew the way well. Then he saw them take the trail near the big rock. So this is where they were going. This was so great!

He could follow them easily. There was noth-ing dangerous about this trail! After several min-utes, he saw a stream with a fallen tree trunk over the stream. He ran across it. Now he was feeling really confident. He could hear Patrick and the others so he knew he was keeping up.

Page 23: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English Dharma

He went around a bend and saw a stone ledge up ahead. It was steeper than any he had climbed before, but he was sure he could do it. He began to climb and realized it was actually trickier than it looked. There were loose stones all along the way.

Jason put his hand up to hold onto the ledge. He really had to stretch out to put his foot onto the next outcropping. But some of the stones were loose and they shifted under him. He couldn’t hold on. As he fell he cried out. Luckily, he land-ed on some low bushes and they cushioned his fall. But he felt a sharp pain. It was his foot.

Then he heard a voice, “Jason is that you?” It was Patrick calling down to him. “Are you okay?”

Jason, breathless and in pain, managed to get out “I’m okay.”

Patrick quickly climbed down to him. Alec and Heng were right behind him. Patrick kneeled to check Jason’s arm and legs, but when he touched Jason’s foot, Jason gave a very loud “Ow!”

“It doesn’t look broken, but you probably twisted it. Don’t worry, you’ll be fine.” Relieved that it was nothing serious, Patrick sat back on his heels and with that angrily demanded, “Why did you follow us? I told you not to. What were you thinking?”

Jason didn’t know what hurt the most: the pain, his embarrassment, or Patrick yelling at him. “I wanted to come with you! I thought you said it was too dangerous only because you didn’t want me around!”

He tried to get up and the pain got much worse. “Ow! Patrick, I can’t walk!”

Patrick got over his anger as quickly as it had arisen. Actually, he had been more scared than angry. He had been worried Ja-son was really hurt. “It’s okay Jason, I’ll carry you home.” He turned to his friends and told them to go on without him. But they said they would go back with the two brothers. They had enough excitement for one day.

Alec said, “Take it from someone with an older brother, Jason. It may not feel like it sometimes, but they’re usually looking out for us. And most of the time they know what they’re talking about.” Then he winked at Jason, “But it can be really frustrating at times.”

Carrying Jason piggyback, Patrick start-ed back down the trail. Jason looked at their house way in the distance and gulped. “Wow, it’s so far.”

Patrick said, “Don’t worry. We’ll make it just fine. You and me together.”

Moral: With respect and love, siblings

become our best friends.

Page 24: January 2011 二 一一年一月 · 员两袋红包,会员可从2011年1 月3日起每天上午9.30分至下 午5.30分,携带会员卡到 净宗学会一楼流通处 领取。

24

新加坡净宗学会2011年1月份活动表 星 期 日 期 时 间 活 动 地 点

2011年1月份净宗学会讲经时间表 地点: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华语讲经) 时间: 星期三、星期四、星期六、星期日 晚上8时至9时30分

地点: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华语讲经) 时间: 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

星期日 02 暂停 09 永光法师 16 永光法师 23 永光法师 30 永光法师

昼夜念佛时间表

开 始 结 束

女 众 17日(星期一)上午6时正 18日(星期二)上午6时正

2011年1月份居士林讲经时间表

星期一 10, 17, 24, 31 晚上 7:30pm - 9:30pm 共修法会 - 恭诵《无量寿经》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

星期二 04 (农历十二月初一)

下午 3:00pm - 4:00pm 华语讲经 居士林四楼念佛堂 18 (农历十二月十五)

星期三 05, 12, 19, 26 晚上 8:00pm - 9:30pm 华语讲经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

星期四 06, 13, 20, 27 晚上 8:00pm - 9:30pm 华语讲经

星期五 07, 14, 21, 28 晚上 7:00pm - 9:00pm 净土共修 杜氏二楼念佛堂

07, 14, 21 下午 3:00pm - 4:30pm 耕心园 - 成人读经班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

下午 3:00pm - 4:30pm 耕心园 - 儿童读经班

下午 3:00pm - 4:25pm 耕心园 - 家长读经班 大悲佛教中心

08, 15, 22 下午 4:30pm - 6:00pm 耕心园 - 儿童读经班

星期六 下午 4:30pm - 6:00pm 耕心园 - 青少年读经班

晚上 7:30pm - 9:00pm 耕心园 - 儿童读经班 居士林三楼图书馆

晚上 7:30pm - 8:55pm 耕心园 - 家长读经班

08, 15, 22, 29 晚上 8:00pm - 9:30pm 华语讲经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

上午 9:00am - 10:30am 耕心园 - 儿童读经班

09, 16, 23

上午 9:00am - 10:25am 耕心园 - 家长读经班 居士林弥陀村活动中心

上午 11:00am - 12:30am 耕心园 - 儿童读经班

星期日 上午 11:00am - 12:25am 耕心园 - 家长读经班

下午 3:00pm - 4:00pm 华语讲经 居士林四楼念佛堂

09, 16, 23, 30 上午 10:00am - 12:00noon 华语讲经 净宗学会一楼讲堂

晚上 8:00pm - 9:30pm 华语讲经

星期二 1月4日 虔礼大悲忏 农历十二月初一 上午10am-12noon

星期二 1月11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下午10am-12noon

星期二 1月18日 净土共修 农历十二月十五 上午2pm-4pm

星期三 05 永光法师 12 郑智如居士 19 永光法师 26 郑智如居士

星期四 06 永光法师 13 永光法师 20 永光法师 27 永光法师

星期六 01 暂停 08 郑智如居士 15 郑智如居士 22 郑智如居士 29 郑智如居士

星期日 02 暂停 09 郑智如居士 16 郑智如居士 23 郑智如居士 30 郑智如居士

活动

4楼念佛堂 (星期日、初一、十五) 下午3时至4时 (华语讲经)

星期日 02 暂停 09 郑智如居士 16 郑智如居士 23 郑智如居士 30 郑智如居士

星期二 04 郑智如居士 18 永光法师

(农历十二月初一) (农历十二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