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精

2003 年 5月頁 1幻- 137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

黃怡雯

【摘要】

朱天心<袋鼠族物語>將生活於現代都會中,擔負養育幼子之責的全職家庭主

婦,以「袋鼠族」這個全新的符號來指稱,並投注許多新的意義。本篇論文擬從此

文中典故/文本的拼貼使用及自殺新聞事件的串組,解讀朱天心對袋鼠族的建構與

詮釋,探索其創作意圖,並破解袋鼠族攜子自殺之謎:實不在「年齡」,而是絕望的

她們對社會無言的抗議。

【關鍵詞】朱天心、袋鼠族、佳人歌

Page 2: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

一、緣起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1這部小說中集有六個故事,描繪今日台灣社會六個畸零

族群,分別是喪失生活樂趣,一心待死的中年雅痞一〈我的朋友阿里薩>、眷村消

逝後難以辨識的眷村子弟一<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曾遭受政治迫害而患有被害妄

想症者一〈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日日與死亡為伍的老靈魂一<預知死亡紀事

>、沒有自我,帶著學齡前子女四下流浪的家庭主婦一<袋鼠族物語>、女同性戀

一<春風蝴蝶之事〉。其中我對<袋鼠族物語〉這個題材、族群最有興趣,也好奇

朱天心的寫作動機﹔閱讀時更在文中所引用的<佳人歌〉上留連甚久,總覺得這典

故的運用是含有深意的﹔同樣吸引我注意的還有文末一篇標有報刊名、日期的報導,

為什麼在它之前的眾多新聞事件只以敘述帶過,唯獨這篇有著清楚標示,究竟它的

與眾不同點在哪?叉負載著什麼關鍵任務?還有,經查證(翻閱報紙)後,確有此

事,但與〈袋鼠族物語〉所記有個不同點一年齡,為什麼?這些都成了本文探討的

對象與動機。

二、發現、記憶袋鼠族

關於「袋鼠」’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所看卡通片中,原本藏在育兒袋中的小袋鼠,

戴著拳擊手套突然冒出上半身,冷不防賞給媽媽的對手左右鉤拳的畫面。那時只覺

得好笑有趣,並不知道原來剛生下來的小袋鼠是發育未完全,目盲體弱,而必須在

育兒袋中含乳而居2 ,慢慢成長與適應環境﹔更無法體會袋鼠媽身馬懷帶著小袋鼠覓

食、跳躍、逃避敵人追擊的辛苦。

同樣身為哺乳動物的人類,也扮演著如此盡職的角色。當我們還是受精卵時,

在母親的子宮內吸取營養,慢慢成形,繼而降生﹔但這時是毫無生存能力,需要父

母的照顧撫育,且距離就學還有幾年時間,這就形成丈夫一庸挑起生活重計,在事

業上打拼,妻子則在家帶小孩,成為袋鼠族一員的現象。

〈袋鼠族物語>以一敘述者(中性)向對象「你」(不是單一個體)講關於袋鼠

族的放事,而溝通的方式是經驗感受。有早自三、四歲的孩提年紀,母親帶我們到

野外後不催著回家(似乎不想回家)、獨自出神、沒有情緒反應......等的反常現象(頁

182 )﹔在麥當勞、動物園遇到的袋鼠族母子(頁 165-166 )﹔穿著過時平底鞋,有

著滯頓身材, 快速將小獸連拖帶抱的掠下車 , 以免遭公車司機嫌惡的臉色(頁 163

1 朱天,心作:〈想我香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出師士, 1992 年 5 月初版一刷(麥田文學 1)' 1998

年 8 月二版一刷(麥田丈學 5 ))。

z 蔡辰男發行: ﹛21 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台北:百科文化事業 , 1981 年 11 月,頁 2107 。

128

Page 3: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

-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放在心上。攜子自殺的事件也同樣是聽聞過的,但直到<袋鼠族物語〉將這已發生

的眾多報導羅列在一起,才令人驚覺事態、嚴重,認知到這是個必須被正視的問題、

族群。

三、補史之闕

「男主外,女主內」應是大多數袋鼠族有的觀念,她們仍受著傳統父權文化的

影響,覺得賺錢養家活口是男人的責任,而自己該做的是相夫教子,撫育小孩,做

好家務事。於是她們任勞任怨地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為丈夫、孩子付出,沒有了

自我,沒有了聲音,沉默地處在社會邊緣,令人忘7她們也存在線性發展的歷史中。

隨著大眾傳播的發達,歷史已不復全靠史書單一記憶保存,現今的電視新聞報

導、廣播、報章雜誌都以快速、多元的方式在紀錄著歷史,但袋鼠族有因此被注意

到了嗎?要知道,現實的收視率、訂閱率是會影響媒體對題材的選擇、採用,所以

袋鼠母獸與小獸搭公車、吃麥當勞速食、逛百貨公司,乃至其家庭生活,這些平常、

瑣碎的事情,怎麼及得上腥擅色、政壇風雲這些重口味的題材呢?所以袋鼠族仍舊

在歷史紀錄中缺席、無聲。當她們終於為新聞主角,為群眾所注意,擁有這人的一

生中十五分鍾的成名機會竟是死亡換來的,真夠諷刺!一向無名的她們就此在歷史

中留下攜子自殺(或者是如其丈夫、親人所認為的他殺)的紀錄,但這可代表袋鼠

族的完整形象嗎?這個歷史是真相嗎?

朱天心曾如此敘說自己的寫作動力

老覺得自己的想法跟人不同,我對很多人習焉不察的事,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當別人覺得事情就是這樣時,奇怪,我看到的卻不是如此。......很多人可以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一口氣就算了的,你就偏偏忍不了,很多人腦筋轉

個彎,就可以不以為意的,你就偏偏轉不過去,所以,在某些事情上還真滿

受苦的。 3

或許就是這種與流俗不同的想法、敏銳的觀察力與無法形容的固執,讓朱天心換上

史官之服,書寫建構自己仍記得的記憶,作為進入公眾記憶的鑰匙4 ﹔透過把新聞重

述、串組、對防卜解說,企圖以見證人的身分告訴讀者:「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

簡單。 5」為袋鼠族發言,重塑一段歷史的過程﹔期望大家注意、了解 、關懷這個族

3林素芬:<歷史天?可裡的癡心一作家朱天心專訪>〈幼獅文藝﹜第 84 卷第 12 期, 1997 年 12 月,頁 6 。

4 陳國偉:<遺失地址的理想國一朱天,心小說中的記憶烏托邦>(淡水牛津文藝〉 第 1 期, 1998 年10 月,頁 61 。

5 黃錦樹:<從大觀園到咖啡館一閱讀/書寫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 年 5 月),

129

Page 4: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

群,並在歷史上給予一個公平的解釋。

四、解碼拼貼

拼貼(Collage )的完成通常必須真備兩基本要素:搜尋不同的素材、然後黏貼

或拼湊。它可以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堆放」,也可以是有目的安排6 。<袋鼠族物語

〉裡引用漢﹒李延年<佳人歌>並進行拆解拼貼。<佳人歌>典出〈漢書〉載: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

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成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域,再顧傾人圓。寧不知傾城與傾圈,佳人難再得! J土嘆息曰:「善!

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土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

得幸,..... .7

李延年精於音律叉善舞,深得武宗喜愛。一次,延年在武帝面前歌唱道:「北方

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圓。寧不知傾城與傾園,佳人難再得!」

令武帝大為感嘆,因為如此佳人難得啊!由上可知此詩原是李延年從男性角度對一

貌美女子的歌詠,朱天心採用之且將它以較小的字體、括弧方式向列於袋鼠族故事

各分段標題之旁(位置有比標題下方些),而這古典與現代、丈言與白話的搭配竟形

成既是相應叉是對比的奇妙關係,端看我們讀者從那個角度解讀,或許這還是作家

刻意促成她與心中既定讀者群間的私密對話呢!以下先用表格整理故事段落標題與

<佳人歌>拼貼結構,再進行分析。

故事分段標題 佳人歌(拆解) 頁數

從前從前,哦不,並不很久以前,有個袋鼠族 (北方有佳人......) 167

她沒有生活 (遺世而獨立......) 170

她沒有朋友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176

於是,她想、死 (寧不知傾國與傾城......) 181

她,就死了 (佳人難再得......) 183

頁 252 。

6 賀淑瑋:<拼貼後現代:小說>﹛中外文學〉第 23 卷第 11 期, 1995 年 4 月,頁呵。7 楊家駱主編:(漢書〉卷九十七上 , 外戚傳一孝武李夫人 , (台北:鼎文書局 , 1977 年 12 月再版),頁 3951 。

130

Page 5: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

(一)歧義性一相應

拆解後的<佳人歌〉,每一句皆成了獨立的個體、生命,恰與搭配的各描述袋

鼠族故事標題相應,有相輔相成之效。首先,雙方的首句分別帶出主角一袋鼠族、

佳人。在<佳人歌〉裡’佳人那脫俗的美被歌詠、強調著,但也點出了在父權體制

下的女子沒有自我主體中心的一面,必須以色事人,依恃美貌來獲得帝王的寵愛與

生活的保障﹔而袋鼠族的母職角色,令其以子女為生活重心,將全部心力投注於家

庭,閉鎖在家庭中,與外在世界割離,這豈不就是「絕世而獨立」的寫照?在經濟

上,需仰賴丈夫的供給,「沒有生活」的她們,同樣不是自己生活的主體與中心。至

於為什麼會沒有朋友呢?袋鼠族的情形是:已婚身分讓她們以家庭為主,上可能有

公婆待服侍﹔下則要照顧丈夫、小獸,還須打理一切的家務事,時間被瓜分、古有,

能有空暇時間來和朋友相聚的機會是少之叉少,反而是顧慮卻越來越多了﹔若不幸

小獸叉屬調皮搗蛋、專搞破壞型,那更是鐵定被友人列為拒絕往來戶,從此兩方很

有默契地暫時停止聯絡。而佳人則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已是句耳熟能詳的話,認

為太美的女子會遭天妒,但歷史更清楚載明著她們遭周圍其他女子所嫉的可怕紀

錄﹔還有女人禍水說,將亡國之罪全歸佳人頭上,所以看來,她和現今的袋鼠族是

有著同樣遭遇一「沒有朋友」、喪失自我,且有「想死」一面臨絕境以死來解脫的念

頭。孤單且想死的袋鼠族終於付諸行動,在社會版上留下結束生命的歷史紀錄,人

死不能復生,就如佳人一旦失去也很難再有了。

(二)歧義性一對比

就時空而言,<佳人歌〉的主角是古代北方的美人,絕世獨立的她是那麼地神

秘鏢紗,遙遠不可及﹔而袋鼠族卻是現今具體生活在我們周遭,距離是如此近但竟

被忽視的一群。再從整體內容來說,佳人有著清新的脫俗氣質,足以傾國傾城的美

貌,這形象足令人興起珍愛擁有的渴望﹔即使這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危險,令君王喪

失江山,但有什麼關係呢?能遇如此佳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不能錯過。相對於

一段愛情的即將開展與佳人的青春貌美、絕世稀有、備受珍視、未婚形象,袋鼠族

則是屬於己婚、多數卻被忽略的一群。不若古代君王有國家供應一切所需,能瀟灑

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生活在今日的袋鼠族丈夫們可要為了「麵包」打拼,撐起一家

生計,且此時正值他們事業起步階段,必須將所有心神、精力、時間都投注在工作

上,當然這就容易讓袋鼠族感覺、疑惑著愛情,這發熱病似的行徑像吃了退燒藥般

消退得如此之快(頁 168 ),生活不再夢幻、浪漫,而是被柴米油鹽醬醋茶、丈夫、

小獸佔據,別談有任何工夫來好好裝扮自己,或讓自己有成長的空間 。狹小的生活

圈讓她們感覺孤單,變得沉默,語言溝通能力退化,沒有朋友、自我 、中心,人類

精神萎縮,已退至蠻荒的「獸」之列。相輔令李延年<佳人歌>以優美、精練文句

131

Page 6: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

營造那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美目盼兮,宛如仙子般的佳人﹔朱天心則用「沒

有生活、沒有朋友、想、死、就死了」等直接、強烈的字眼,道出袋鼠族的辛酸與沉

痛。

(三)作家與心中既定讀者群間的私密對話

張大春認為這<佳人歌>的運用極其明顯地暴露出一種不惜與不明白典故出處

的讀者決裂的態度。 8

吳繼文也曾提到閱讀朱天心作品的感覺是:

當我閱讀朱天心的東西時,我會覺得這走作家與讀者之間的私密對話,一方

面走朱天心的私密表達,一方面是我自己在跟她對話。而顯然的,像朱天心

這樣的書寫,並不會把讀者設定為所有的讀者,因為裡面有很多的私密,以

及私人性的錯碼。譬如說,如呆你不走同屬於某個年代、階層,不走 70 年代

的大學生,或者 80 年代的文化圈、廣告界什麼的,你真的很難進入,除非經

過解喝過程。 g

<佳人歌>之典的拼貼運用除7以讀者觀點,符號與意義間的不穩定性造成歧義性

這方向來詮釋外,還如郝譽翔所言,朱天心的用典在經營典故/艾本的雙重性,形成

彼此的召喚或回聲,甚至完成 Homi Bhabha 所言的「含混」、「交織」的神秘過程,

以期透過新/舊、此/彼的聯想並置,看向更寬廣的景象10 。在古代,權力掌控於男人

之手,女人地位低落,淪為依附的角色,如傾國傾城的佳人是因「美貌」而能集三

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幸福與否取決於君王的賜予。如今到了現代的袋鼠族,仍舊沒

有自我,還多了照顧、養育幼子之責,在傳統的家庭結構中不斷地犧牲奉獻,被要

求當個賢妻良母。佳人、袋鼠族同身為父權體制下的女性,她們被迫剝離自我追求

的機會,其命運是受人宰制,感受到的是孤獨與虛無,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呢?<

袋鼠族物語>勾勒出現代家庭主婦無自我主體的蒼涼處境,正徹底顛覆了李延年男

性筆下那瑰麗的佳人故事。朱天心在這裡巧譬一個空間來和心中既定讀者群達成深

層的對話、心靈相會。

自張大春:<一則老靈魂一朱天心小說裡的時間角力>〈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頁 12 。

9吳繼丈:<一場必須加註的聊天會 5 :拒絕對號入座的閱讀>﹛新朝藝術〉第 27 期 , 2000 年 12 月,

頁 40 。

10郝譽翔:<一九八七年的逃亡一論朱天心小說中的朝聖之旅>﹛東華人文學報﹜第 3 期, 2001 年 7月,頁 26卜

132

Page 7: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

五、刻意的錯誤?

<袋鼠族物語>文末列述了袋鼠族攜子共赴黃泉的社會事件,有澆汽油自焚(個

案)、跳河(多起)、開瓦斯自殺(多起),還有一則標明報刊、日期的小媽媽抱死半

歲大兒子的報導(頁 184 )。由此具體線索去搜尋當日報紙,果真有此悲劇發生,但

媽媽的年齡為十六歲,而非<袋鼠族物語>裡的十八歲,這會是刻意的錯誤嗎?

這則報導,標題是如此下的:

嬰兒哭鬧不休拍他脖子失手勒斃

16 歲小媽咪闖大禍

嚇得躲進床底一躺廿多個鐘頭終被找著11

其中主標題「 16 歲小媽咪闖大禍」還以放大字體處理,媽媽年僅十六歲,或許這

對今日小媽媽充斥的社會已不足為奇,但在民國七十九年,這麼小的年紀加上指死

親身兒子,肯定是個鷺人的消息吧!或許這還是催生<袋鼠族物語>的主要來源

呢?只是問題在於,為什麼肇事媽媽明明是十六歲,但在<袋鼠族物語>卻成了十

八歲,這是個刻意的錯誤嗎?還是單純只是作者記錯了?

民生報上有段對朱天心創作的報導:

就像她評論自己「毫無效率可言 J ﹔從來不設定寫作的目標,史不記錄任何參

考筆記。只因依詢著「順其自然」的信念行事,她認為凡須記錄才能記憶的,

就不值得記載,所以交由腦海發揮蓄積資料和瀝蕪存菁的雙重功用,任時間

去汰還寫作的素材。

「經歷相當時日仍能印象清晰的,當然值得書寫」她說。..... .12

由此可解釋成:或許就是因為順其自然、不做筆記,才將主角年齡記錯了。但事件

中,「十六歲」這麼特殊的年紀難道不比報刊名、日期重要嗎?看新聞要把握的重點

不就是原因、人、事、時、地、物嗎?

這麼說來 ,故意的成份大了。這則新聞在文中所羅列的袋鼠族自殺題材中相當

重要,而小媽媽就扮演著解謎者的角色。因為之前的袋鼠媽媽已無法生還,這毫無

預兆的自殺徒留丈夫、親人一堆謎團:

11黃續勳梅山報導:﹛聯合報> 11 版 , 1990 年 7 月 4 日 。

12呂幼綸報導﹒(民生報> 29 版, 1993 年 9 月 18 日。

133

Page 8: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

我不明白我平常很顧家,做牛做馬就是為了她和弦子......

我們根本沒有吵槃....

我對她這麼好,為什麼會這麼狠心,連小毛都一起帶去,我完全想不出為什

麼!

沒有第三者沒有外遇......我這輩子跟人無怨無仇,簡直想不出誰要殺她們,

她絕對不是自殺......(頁 183-184)

而這小媽媽正可以解開死因,回答為什麼身為媽媽卻親手扼殺了子女的生命。

就如同朱天心小說裡常採用的男性第一人稱敘述方式,是為了與寫散文時的自

己用第一人稱寫真實事情做區分,這樣寫小說時才不用瞻前顧後、不自由、不自在,

叉可暫時脫離真實身分,掌握不同視野13 。這則摘取、斷裂的新聞在<袋鼠族物語

〉也可如此解讀:因為<袋鼠族物語〉不是寫實新聞報導文學,而是篇講故事的小

說,有著虛構的特性。作者依自己的意志、書寫目的,採取這則新聞的大要作為小

說題材之一,敘述出現今全職家庭主婦的辛酸與無奈。她們其體存活於社會,但被

忽視,而當她們最終以死來結束自己與孩子的生命時,卻被輿論冠上「j良心」罪名,

被認為年紀輕才有如此不成熟的行為,但難道袋鼠媽媽的年齡為二十歲、二十五歲,

三十歲......等成熟的年齡,就不會有如此悲劇產生了嗎?攜子自殺事件背後,其實

呈現的是傳統對女性的束縛:要求她們以家庭為中心、塑造賢妻良母形象的標準、

賦予生養後代的責任﹒‘....等。就這樣,無自我主體、沒有朋友、孤單成了袋鼠族的

最佳註解,叉缺乏社會的關心、幫助,孤立無援的她們於是走上絕路﹔所以悲劇發

生之因不在於「年齡」多寡,但為了不讓歷史的「真實度」園限了小說虛構的自由

度(報導認為是由於媽媽年紀輕,才有這種不很成熟的行為,此說法與<袋鼠族物

語>中對袋鼠族想死的解釋不符),所以朱天心以小說所有的虛構權利增加了小媽媽

的年齡。

_L.. lr-f-=之i:::

/\、 古言甘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我們所見的歷史真的就是歷史事實嗎?王德威認為:「主

流的歷史是選擇性記憶過去的歷史,或說穿了,是還忘(絕大部分的)過去的歷史.....-

14 J 是的,關鍵點就在一選擇的記憶及歷史解釋權。猶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美

貌令佳人得以在歷史上留下傾國傾城的讚詠詩篇 , 也讓她背負著亡國之責,成為後

世提伐的對象 。難道美是原罪?佳人何其無辜啊!只因她活在父權體制下,而且一

13勝淑芬:<「畸零族群」的代言人一朱天心專訪>﹛光華〉第 17 卷第 7 期, 1992 年 7 月,頁 94 。

M王德威:<老靈魂前世今生一朱天心的小說>﹛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 年 5 月),頁 16一 17 。

134

Page 9: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

切歷史的書寫、詮釋權都掌握在男性手裡罷了。

今日,電子、平面媒體都加入紀錄歷史之列,如此多元,而歷史的解釋權也不

再被壟斷,但遺憾的是,邊緣的聲音還是被人們忽視,被歷史遺忘甚至是誤解。女

性因具有生育能力而被賦予母職,在傳統的家庭結構、父權的約制下扮演「主內J

的賢妻良母一角,所以女子在家帶小孩成了天經地義,甚至被認為是件輕鬆的事,

但那照顧、教養幼子所須擔負的責任與精神、體力上的付出是如此地龐大、沉重,

我們社會大眾是否思考過?她們那被剝奪的自我主體,為小孩與家庭而活、落寞無

助的心境叉有誰注意到了呢?叉當她們需要幫助時,我們伸出援手了嗎?經過<袋

鼠族物語>裡以量的方式,將眾多袋鼠族攜子共赴黃泉的社會新聞串組、排列﹔看

到文末「沒錯!都是她們幹的!袋.~t族女子!而且,還在繼續中......」(頁 184一 185)

這個預言死亡的老靈魂的用如此堅定的語氣說著,怎不令人焦慮?怎不令人恐懼?

深刻顯示出事態已嚴重到不容許大家再漠視這個問題、族群7 :必須去探究「何以

如此」?所謂「虎毒不食子」,天性的母愛的確是保護、疼惜親生之子,倘若不是己

走投無路,己充滿絕望,叉怎會攜子走上黃泉一途!且對活在歷史縫隙中,一向未

名且不為人知的族群,如今竟以攜子自殺的紀錄存於歷史,顯然對袋鼠族而言,是

不公平的,因為這不能代表她們完整的形象與歷史。<袋鼠族物語>因此而生,召

喚大家的記憶,並為這個邊緣族群發言,給予一個平反地位,填補她們長久以來在

歷史上的空缺,讓她們真正為人所了解、注意,擁有自我,不再無聲,也期盼社會

能對其給予關懷、幫助。

IS朱天心作:<預知死亡紀事>﹛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頁 134 。

135

Page 10: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八輯

參考書目

(一)專書

蔡辰男發行:{21 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台北:百科文化事業,

1981 年 11 月。

楊家駱主編:〈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一孝武李夫人,(台北:鼎文書局, 1977

年 12 月再版)。

朱天心作:〈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2 年 5 月初版一刷(麥

田文學 1) ' 1998 年 8 月二版一刷(麥田文學 5 ))。

朱天心作:〈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 年 5 月)。

(二)期刊論文

張大春:〈一則老靈魂一朱天心小說裡的時間角力〉〈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

麥田出版社, 1992 年 5 月初版一刷(麥田文學 1)' 1998 年 8 月二版一刷(麥

田文學 5 )),頁 5-16 。

臉淑芬:<「畸零族群」的代言人一朱天心專訪>〈光華〉第 17 卷第 7 期, 1992

年 7 月,頁的一佑。

賀淑瑋:<拼貼後現代:小說>〈中外文學〉第 23 卷第 11 期, 1995 年 4 月,頁 56

一72 。

王德威:<老靈魂前世今生一朱天心的小說>〈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

年 5 月),頁 9-32 。

黃錦樹:<從大觀園到咖啡館一閱讀/書寫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 年 5 月),頁 235-282 。

林素芬:<歷史天河裡的癡心一作家朱天心專訪>〈幼獅文藝〉第 84 卷第 12 期,

1997 年 12 月,頁 5-11 。

陳國偉:〈遺失地址的理想、國一朱天心小說中的記憶烏托邦>〈淡水牛津文藝〉第

1 期, 1998 年 10 月,頁 45-71 。

吳繼文:<一場必須加註的聊天會 5 :拒絕對號入座的閱讀〉〈新朝藝術〉第 27 期,

2000 年 12 月,頁的-41 。

郝譽翔:<一九八七年的逃亡一論朱天心小說中的朝聖之旅>〈東華人文學報〉第

3 期, 2001 年 7 月,頁 241-268 。

136

Page 11: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袋鼠族物語〉-164) ······隨著敘述,我們回憶著,是的,這些鏡頭是看過的,只是當時沒將它們

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一解讀朱天心 〈袋鼠族物語〉

(三)報紙

黃續勳梅山報導:〈聯合報} 11 版, 1990 年 7 月 4 日。

呂幼綸報導:〈民生報) 29 版, 1993 年 9 月 18 日。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