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f.hainanu.edu.cn€¦ · Web view2012.03—2013.07内存数据网格设计和开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项目)设计和实现内存数据网格(IMDG)对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热带农林学院

陈德清

专家简介:陈德清,高级农艺师,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副总经理。其完成的“优质杂交稻中种稻288选育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3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之“领军人才”。现兼任海南省农学会第三届理事、海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专家成员,曾多次被海南省相关单位聘为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评审专家成员。

专题讲座: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种子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农学专业、农学(人才卓越班),2017级农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以杂交水稻为对象,介绍杂交水稻种子的发展历史;杂交水稻种子推广流程及效益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建群

专家简介:陈建群,博士,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法国国家应用科学学院博士。主要从事进化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和植物抗病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等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1项,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3篇(其中1篇为通讯作者)、Science 1篇等;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长期关注教学改革,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倾力开展多年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于2014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授课课程:进化生物学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8、2015级生物科学大类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高的统一理论,从微观(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神经生物学)到宏观(如分类学、生态学)将整个生物学统一起来,并推动生物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本课程(进化生物学)将从生命的早期起源到当今的生物多样性、从化石和形态学证据到DNA和基因组信息、从经典的群体遗传学理论到物种形成假说等不同角度和内容,通过讲解生命进化的历史过程、机制、规律和一系列前沿研究方向,展示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关系,阐明进化生物学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农业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中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宗教和哲学的影响。

程为国

专家简介:程为国,博士,日本国立山形大学农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4月-2005年9月受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和文部省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国立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获国际全球变化组织(START)青年科学家奖和23届(2005年度)日本土壤肥料学会奖励赏。曾受聘于日本国立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外籍特别研究员,从事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浓度和土温升高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方式与全球气候变化、长期施肥与土壤碳氮循环、水稻生长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秸秆还田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等。曾多次参与和主持日本农林水产省和文部省的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已在Global Change Biolog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IF,8.99)、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土壤学一区,IF,4.93)和Agricultural Forestry and Meteorology(农业气象学一区,IF,4.04)等国外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6篇。

授课课程: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2018级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研究生旁听

课程简介:

本课程先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研究手段,且结合日本的具体研究实例,重点讲述:1.水稻生长及CH4排放对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响应规律及潜在机制;2.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组分的影响;3.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4.同位素13C和15N标记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熟悉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同时了解最新的国际科研进展。

程祝宽

专家简介:程祝宽,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至2002年美国Wisconsin大学博士后合作研究。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以水稻为模式生物,克隆40多个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基因,系统研究减数分裂调控的分子机制,在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PLoS Genetics等主流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等称号。

学术讲座: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差异的分子基础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8、2015级生物科学大类学生旁听

讲座简介: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合子,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减数分裂过程是一极其复杂的生命过程,涉及减数分裂的启动,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交换和分离等一系列染色体的变化过程,这些过程受许多基因的调控,一直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减数分裂又是在有丝分裂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既保留了有丝分裂的一些共同特点,也分化出诸多明显的差异。我们将针对这些差异的分子基础作一初步探讨。

冯永忠

专家简介:冯永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设计,农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循环利用。主持和参加国家水污染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行业专项(农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项目;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Apply energy,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态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案例》(2014.1)、《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农作制调查研究》(2014.9)等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获批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技术总负责及主笔完成《中国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2018》。

授课课程:生态农庄规划设计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农学、农学(卓越班)、2017级农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该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农庄的概念及类型;2.生态农庄建设的背景、意义与现状;3.生态农庄建设的基本原理及考虑因素;4.生态农庄模式内容及模式;5.生态农庄建设技术流程;6.国内外生态农庄实际案例分析;7.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高希武

专家简介:高希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九届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现任副理事长;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生物安全学报副主编;Insect Science、J. of Integrated Agr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农药学学报等编委;农业部农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亚热带农业生物灾害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有害生物防控类)、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咨询专家。多次获省部级奖励,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编著《中国动物志·双志月·蚊科》(上、下卷)、《蚊虫综合治理》等著作;发表论文200余篇。目前主要承担国家“973”、重点基金等课题。在科学研究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对象,围绕害虫抗药性等重要问题,进行毒理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害虫抗药性监控和治理对策及技术方法的研究以及农药新靶标的研究,以求在学科水平和技术水平上取得不断进展。

授课课程:杀虫药剂毒理学导论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植物保护专业学生,2018级植物生产类大类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杀虫药剂为研究对象,以神经毒理学、现代杀虫剂生理毒理学为基础,综述大多数杀虫药剂都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它们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靶标不同。并介绍一些新颖杀虫剂在理论上逐渐趋于成熟并陆续用于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关辉

专家简介:关辉,城市规划硕士,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二级建筑师,海南格林沃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海南省首批“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海南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海口、文昌、陵水、临高、乐东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海南省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海南省建筑技术专家。

授课课程: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原理与案例分析

授课学时:9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2017园林、风景园林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乡规划面对城市遗产,如何科学的保护与更新?本课程主要介绍:1、名城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2.将名城保护放到城市发展战略决策的地位统筹考量;3.将城市遗产保护政策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到城市文化发展的宏观政策中;4.坚决制止把建造“假古董”作为城市文化复兴的方向;5.在城市的历史城区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土地批租和大拆大建的改造更新做法。6.以破坏为前提的发展不是好的发展,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郭建春

专家简介:郭建春,博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国家木薯木业体系岗位专家。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生博士协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有:热带作物抗逆分子机理;热带作物抗逆品质改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以科学家团队成员参与973基础研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和973项目子项各1项;2005年以来发表论文近200篇,获得专利4个,获得农业部转基因中间实验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或EI论文近50篇;获得农业部神农科技,海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海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

授课课程:中国木薯产业与发展

授课学时: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8、2015级生物科学大类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木薯块根富含淀粉,是全球约1/5人口的主要口粮,在全球粮食安全、能源方面起非常重要作用。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从木薯资源、育种、生物技术应用、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木薯进行系统了解。分三个主要内容:1.木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概况;2.木薯在我国能源酒精生产中的地位;3.生物技术在木薯育种中的作用。

郝朝运

专家简介:郝朝运,博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热带作物学会香料饮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主任。主要从事胡椒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入选中国热带农业青年拔尖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和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8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4项;发表胡椒属新物种2个。作为主持人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讲座名称:中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及利用研究现状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农学、农学(卓越人才班)、2017级农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以胡椒、咖啡等我国主要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为对象,重点介绍世界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现状,我国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及新品种培育的进展,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最后以我国特有胡椒属物种黄花胡椒为例,详细介绍一份种质资源从发现、认识到发掘利用的过程及今后可能对产业的影响。

胡昌生

专家简介:胡昌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研究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员,民建中央财金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行为金融,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投资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

授课课程: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金融风险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会计学(涉外会计方向)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主要分析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研究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去杠杆,防范重大金融风险进行研究,最后对资本市场才国际视野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研究。

胡洪营

专家简介:胡洪营,博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生物教研所教授,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再生水安全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城镇水回用委员会(ISO TC282 SC2)主席、国际水协(IWA)再生水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以及《Water Research》副主编、《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副主编等学术职务;先后获教育部、建设部、环保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环境工程原理”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环境工程原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等教学奖励。

学术讲座:水质研究方法之生物因子分析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2017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旁听

讲座简介:

介绍水质研究领域前沿和发展方向,并结合水质参数中的生物因子进行方法分析。

金宁一

专家简介:金宁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病毒学和人兽共患病学学科带头人。长期扎根于科研、防控与国防建设第一线,围绕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新型疫苗等病毒病防控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专家,被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被中央军委授予个人二等功。现任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实验室主任、全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病毒重组疫苗研发工程中心主任、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处置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近年来带领团队历经30年完成“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了我国病毒病研究与防控水平,减少了动物疫病的发生,社会效益显著,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7项;带领团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新型疫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6项,以责任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Signaling、Cell Research和Journal of Vir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70余篇。

学术讲座:共患病毒病与综合防控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5级、2016级动物医学专业及卓越班学生

讲座简介:

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与动物健康与生命安全,本讲座主要聚焦于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介绍共患传染病的概念、分类、世界流行概括,深层解析引发共患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并就几类重要的和人们最为关注的病毒性传染病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吸系统共患病毒病(正黏、副黏、冠状病毒病等)、神经系统共患病毒病(脑炎等)、循环系统共患病毒病(出血热等)以及消化系统共患病毒病(腹泄等)。最后,就如何应对和防控共患传染病以及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李胜利

专家简介:李胜利,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副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近5年承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国家自然基金委、973等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论文156篇(其中SCI 43篇),出版著作12部,获得专利18项。2015年入选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2015年“奶牛营养与饲料科学创新团队”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获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中国奶业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奶业工作者称号”。

授课课程:中国奶产业链及奶牛研究技术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2017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1.中国奶产业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2.反刍动物营养物质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及技术;3.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研究。

李玉花

专家简介:李玉花,博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度被评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曾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现担任全国分子生物学农学分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日本园艺学会《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编辑,《植物生理学报》编辑。

课程名称:菊花种质资源创新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园艺(草坪科学与工程方向)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如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精准医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以花色为例介绍花瓣色素的形成机制、花色的化学基础、色素的合成途径及运输、花斑的遗传规律、影响花色表现的环境因子、花色的遗传改良等。

专题讲座:花色、花型、质感与视觉多样性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7级林学、园艺(草坪科学与工程方向)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主要介绍花瓣色素的形成机制、花色的化学基础、色素的合成途径及运输、花斑的遗传规律、影响花色表现的环境因子、花色的遗传改良。同时介绍花型的概念、花的对称性形成机制、花发育的ABC分子模型、重瓣花的起源、重瓣花形成的分子机制、花质感等。本专题帮助学生了解园艺世界的缤纷与奇妙,提高学生对园艺植物兴趣,拓展花卉等园艺植物的利用。

李正国

专家简介:李正国,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与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分析测试学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食品,农业和环境》杂志编委等。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果蔬成熟衰老机理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6本;发表研究论文120多篇,其中在Plant Cel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发表SCI论文70多篇。入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和“322”人才工程人选等。

授课课程:园艺产品贮运保鲜学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园艺学专业学生,2018、2015级园艺学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两方面内容:1.园艺产品成熟衰老的基因调控:介绍园艺产品成熟衰老过程受哪些基因的调控,其中乙烯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成熟衰老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2.园艺产品贮运保鲜进展:通过对园艺产品采后最新研究结果的总结,介绍了园艺产品从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到冷链物流整个过程中的保鲜研究进展。

廖文波

专家简介:廖文波,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开展合作研究,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兼任广东省植物学副理事长、广东省全国中药普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年6月获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8年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从事植物学、分类学、区系植物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课程名称:种子植物新系统(GPG系统,APG系统)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7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分子系统进化数据的扩展,几乎颠覆了传统的系统学原理和系统排序概貌。本次课程,针对裸子植物GPG系统、被子植物APG系统,介绍其概念和原理,阐明其与流行系统的关系、差异,以及在新背景下如何理解和领略各主要类群,代表科属。课程将主要以中国种子植物代表科属为契入点,从“系统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等角度认知种子植物,课程将涉及种子物基部类群、孑遗现象、特有现象、间断分布、地带性生态成分、与人类衣食住行相关的植物资源学、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园艺学等生物学生态学问题。

刘国道

专家简介:刘国道,博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刚果布农业示范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热带农业平台执行委员与项目观察员、国际天然橡胶委员会(IRRDB)理事、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与秘书长、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热带牧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973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哥伦比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项目、农业部人才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专题项目等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New Phytologis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The Rangeland Journal》、《草业学报》等杂志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篇。以第一或者主要完成人获包括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团队奖、科普奖等奖励20余项。以第一或者主要完成人选育热研4号王草等牧草新品种23个,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入选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

授课课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创新利用——以热带牧草为例

授课学时: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8、2015级生物科学大类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主要以热带牧草为例介绍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及创新利用。主要内容包括:1.种质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2.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对热作产业的贡献;3.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的最新成果。

刘 爵

专家简介:刘 爵,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135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资助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在畜禽病毒如猪圆环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及禽偏肺病毒等分子致病机制与防控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utophagy》、《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Virolo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的著作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和国际PCT专利1项;制定国家标准1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1项。

授课课程:畜禽病毒学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5、2016级动物医学专业及卓越班学生

课程简介:重点介绍病毒学基本知识,病毒入侵与感染,病毒介导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应答,病毒与细胞自噬、凋亡、炎症,几种重要畜禽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以及新发病毒如禽偏肺病毒、猪塞内加谷病毒、猪圆环病毒3型等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抗病毒制剂与疫苗研究进展等。

谯仕彦

专家简介:谯仕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饲料添加剂委员会常务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近五年来,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或部门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2项,2004年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术讲座:猪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1.功能性氨基酸的营养生理功能;2.生长育肥猪低氮排放日粮技术体系研究3.益生菌及微生物制剂与肠道健康;4.抗菌肽及其对动物病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谢从华

专家简介:谢从华,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标兵等荣誉。主持国家863、948、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选育马铃薯品种10多个,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等科技奖项,发表研究论文170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兼任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副主编,《中国农业科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中国马铃薯》等杂志编委。

学术讲座:马铃薯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

讲座学时:3学时*2

讲座对象:2016、2017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园艺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马铃薯产业现状,试管马铃薯及种薯创制,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等。

严国泰

专家简介:严国泰,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资源与旅游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出版《历史城镇旅游规划与实务》、《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多部专著。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成果丰硕,其中“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与风景区域规划”,获1992年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学术讲座:新形势下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2017园林、风景园林学生旁听

讲座简介:

在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互联网等技术发展迅猛、国家部委大规模调整的新形势下,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如何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学科优势,加快发展。

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遗产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新兴的一个分支,讲座中探讨文化景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我国文化景观发展情况、文化景观的发展趋势,介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村等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等。

杨明星

专家简介:杨明星,博士,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省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曾长期从事外事外交工作,被外交部借调驻外工作。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生态翻译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等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12项。先后独立或主持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国务院新闻办优秀论文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国际权威(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授课课程:外事外交翻译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英语(旅游英语方向)专业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外事外交翻译:外交语境中“中国梦”核心话语的翻译原则与策略;2.外事外交翻译:外交修辞的复合性翻译原则探索——以国家领导人经典诗文为例;3.外事外交翻译:外交禁忌词的翻译原则与策略;4.外事外交翻译:中国涉南海问题核心话语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禹永春

专家简介:禹永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脑神经环路形成调控研究团队首席研究员。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神经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近五年主持973项目等科研项目共计十余项。获得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发育研究。近几年来,在电突触对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发育、移植中间神经元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除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和Elife等学术杂志。

学术讲座:大脑的进化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8、2015级生物科学大类学生旁听

讲座简介:

在本次讲座将主要介绍两方面内容:1.大脑的进化与发育:介绍大脑是如何进化而来,其中发育在大脑的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讲述发育学中一些有趣的历史。2.研究团队在神经网络发育研究中所取得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复杂网络网络,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的复杂网络模型的解析,我们探索了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建立的两种普遍规律,即神经网络发育的亲缘特性和无尺度特性。

翟明普

专家简介:翟明普,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兼职曾有: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获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

主要教学成果:主编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森林培育学》、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2011)等。曾被教育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混交林与树种间关系、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理论与技术、经济林培育、城市森林培育、林业生物质能源和宏观战略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课题(专题)、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北京市林业局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宏观战略研究方面,承担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西部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001-2002)、“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生物质能源”(2005-2006)、“中国标准-2035-乡村振兴标准化体系战略研究》(2018-2019)等。主持选育榛子、仁用杏良种各2个。科研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北京市、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科技奖8项;中国林学会梁希科技一等奖1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译)著10多部。

学术讲座: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若干问题探析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7级林学、森林保护专业学业生

讲座简介: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问题、树种组成问题、木本粮油问题、林下经济问题、其他问题。

张传溪

专家简介:张传溪,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和爱媛大学CMES特别研究员。学术兼职:《Entomological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中国农业科学》、《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和《茶叶科学》等杂志编委。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昆虫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1项,合作主持“863”重大和“863”探索项目各1项, 负责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项目多项。作为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PNAS、Genome Biology和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在病毒学三大杂志(JV、JGV、Virology)和昆虫学TOP杂志(IBMB)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书著有《昆虫杆状病毒ph、pk基因分析和人EPO基因在杆状病毒-昆虫系统中的表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2本,参编4本。成果入选“2015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学术讲座:昆虫基因组学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植物保护专业(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学生

讲座简介:

以我国水稻害虫褐飞虱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例,先从与成灾相关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方面提出科学问题,然后针对科学问题,从“褐飞虱-真菌-细菌”共生基因组入手分析内共生微生物在成灾中的作用、褐飞虱海外地理种群基因组差异和我国虫源分析,用功能基因组方法揭示褐飞虱长、短翅型分化分子机制、褐飞虱唾液功能及其与水稻的互作,唾液腺在传毒中作用;对褐飞虱表皮的多组学和表皮合成、降解酶系分析,逐一初步回答部分科学问题。最后介绍RNA干扰、基因编辑和基因驱动的研究及其在褐飞虱中的应用前景。

张怀新

专家简介:张怀新,高级会计师,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任中海(海南)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监审部部长,海南省林业总公司总会计师、总经理、党委书记,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副总裁,海南省会计领军人才,海南省高层次人才之拔尖人才。

讲座名称:企业管理实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实务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审计专业

讲座简介: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应用,以案例讲述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应用,以案例讲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和管理现状;企业项目管理的理念和应用,以案例讲述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误区。

张金波

专家简介:张金波,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及青年项目3项,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1项。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the ISME Journal,Global Change and Bi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中文论文40余篇。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08年获得首届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14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计划,2014年获得江苏省青年地理科技奖和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授课课程: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原理与应用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稳定同位素技术理论、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概述了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现状及稳定同位素研究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新应用,详细介绍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碳氮元素循环中应用。

张金凤

专家简介:张金凤,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多种国际SCI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的责任编委或审稿人,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高校博士点基金评审委员。长期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全英文主讲研究生的《细胞遗传学》。2012年获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一副主编,2012年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林木遗传学基础》第2版。主要研究方向是林木良种繁育,专业特长是树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倍性育种。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参加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课题;主持国家“948”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等。建有华北落叶松、枫香遗传资源保存库,已培育出11个三倍体毛白杨“三毛杨”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和油松体胚发生共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学术讲座:林木遗传育种前沿进展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7级种子科学与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主要介绍“林木遗传”和“林木育种”基本内容,详细介绍林木体胚发生和诱导途径,林木多倍体育种技术等育种手段。

张 松

专家简介:张 松,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都市计划学会会员,都市文化研究所顾问等。《城市规划学刊》编委、《城乡规划》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授课课程: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原理与案例分析

授课学时:9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2017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乡规划面对城市遗产,如何科学的保护与更新?本课程主要介绍:1、名城保护制度的主要特征;2.将名城保护放到城市发展战略决策的地位统筹考量;3.将城市遗产保护政策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到城市文化发展的宏观政策中;4.坚决制止把建造“假古董”作为城市文化复兴的方向;5.在城市的历史城区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土地批租和大拆大建的改造更新做法。6.以破坏为前提的发展不是好的发展,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张宪春

专家简介:张宪春,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及Flora of China编委,《植物分类学报》副主编,现任Flora of Pan-Himalaya副主编,Flora Malesiana基金会董事,国际植物分类学会理事,国际蕨类植物学家协会理事,《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编委,俄罗斯植物分类与植物地理方面杂志Turczaninowia编委,韩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杂志Journal of Species Research编委,印度蕨类植物杂志Indian Fern Journal咨询编委,和喜马拉雅植物学会会员。

课程名称: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植物保护(农药与农产品安全方向)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以孢子繁殖的维管植物, 在陆地植物演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开展,各大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得以阐明,传统上的概念得以修正,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也被提出, 并不断得到完善。主要介绍国内外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分布的类群的分类处理。提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包括5亚纲、14目、39科及12亚科、约140余属。

朱永官

专家简介:朱永官,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生物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现任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留学回国工作成就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才。

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学习和工作。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在污染效应和控制原理(特别是砷和抗生素等)、环境微生物生态学和多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机制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工作,是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主编。至今已在Science, Nat Microbiol, PNAS, ISME J, EST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学术讲座:土壤污染与修复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生态与农业资源环境类学生旁听

讲座简介:

本课程就土壤污染现状、污染类型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介绍;围绕农业用地与矿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简述国内外典型污染物修复原理与修复案例及相关技术。最后以砷污染修复为例,探讨砷污染修复过程种的相关微生物、有机质、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以及作物种类等对于污染物在微生物—土壤—作物之间的影响因素及迁移转化规律。

海洋学院

陈子林

专家简介:陈子林,博士,武汉大学珞珈学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分析与筛选。获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研究员、日本NTT先端技术综合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助理研究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及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副主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集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药学导论》(科学出版社)、副主编《基础分析化学》及《基础仪器分析》等教材。

授课课程:药物分析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药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概述药物分析基本内容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重点介绍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方法。授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药物分析概论、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发中应用,如何学习药物分析学等。2.固相微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色谱等分离技术与质谱检测联用技术、以及微量分析技术在药物筛选中应用等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方法。

胡永华

专家简介:胡永华,博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室主任,海南省海洋生物资源功能性成分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省“百人专项”入选者。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动物疫病发生机制与免疫防控。已发表JCR一区论文25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等多项人才奖。

专题讲座:鱼类疫苗免疫防控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2015级旁听

讲座简介:

围绕海水养殖动物疫病,介绍海水养殖动物重要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弧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围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免疫相关因子研究,阐明这些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探讨如何突破传统亚单位疫苗和注射疫苗的局限,利用转基因细菌传递疫苗的新理念,开展新型疫苗的构建工作。

王晓雪

专家简介:王晓雪,博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理代谢与调控机制研究;围绕微生物的毒素-抗毒素(TA)系统和原噬菌体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可移动遗传元件在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耐药性中的重要生理功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其中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7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自2009年起,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9 的论文共6篇。论文被他引537次,单篇最高他引81次。成果多次被Nat Rev Microbiol 及Nat Biotechnol等期刊选为专题评论或作为重要成果予以介绍。目前,担任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和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期刊的编委。

授课课程:海洋生物膜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授课学时:18学时

授课对象:2017级水产养殖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生物膜也称为生物被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海洋生物膜是当今海洋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它与宿主免疫防御等密切相关。本课程介绍海洋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的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菌生物膜及其应用;以及当今海洋生物膜研究的国际前沿与热点。并以本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为例,给学生介绍我们的新发现以及我们创新的研究思路。

王志勇

专家简介:王志勇,博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现任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及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Marine Biotechnology》、《Frontiers in Molecular Immunology》、《水产学报》、《科学养鱼》等学术期刊编委,国家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大黄鱼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迄今为止已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与重点项目20余项,主持育成国家级海水鱼类新品种2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多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获授权8项。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等荣誉。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授课课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介绍水产动物育种的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多倍体诱导、人工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及其在鱼类等水产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学术讲座:染色体组操作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在大黄鱼上的应用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5级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水产学研究生

讲座简介:介绍大黄鱼人工养殖业和遗传育种研究概况、人工雌核发育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大黄鱼遗传图谱和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绘制,以及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遗传选育技术在大黄鱼肌肉品质遗传改良及抗病育种上的应用。

袁兴中

专家简介:袁兴中,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重庆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会员,美国生态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水利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国家林业局湿地公园评审专家,重庆市物种资源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European Environmental Science》、《三峡环境与生态》编委。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研究。

学术讲座:1.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2.海口市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践探索

讲座学时:3学时*2

讲座对象:2016、2017级海洋科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结合湿地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原理,以五源河和羊山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建设为例,系统阐述湿地生态的建设和修复技术等。

钟 翎

专家简介:钟 翎,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及省级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30多篇。2001年先后就职于中山大学生物工程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研究室。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及Umass Medical School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三年,主要从事Parkinson’s综合症相关蛋白质功能研究以及神经性疾病药物筛选工作。2005年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 & Women’s College Health Sciences Centre 合作研究半年。

专题讲座: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拨亮健康人生之灯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药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本讲座通过介绍数例震惊中外的药害事件和药品安全性监测的发展历程,阐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意义,了解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我国和深圳市的设置情况和监测成果,从而让学生领会作为“药学人”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方面肩负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此外讲座还介绍了一些安全用药常识。

朱刚直

专家简介:朱刚直,海口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医学院特聘教授。社会兼职:海南省药学会理事;海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点科研领域:个体化治疗。工作专长:熟悉医院药学和医院管理。工作重点:医院合理用药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药师技能培训、临床药师培养、医改相关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天然药物研究。

主持和参与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海南省社会发展基金等课题多项。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4篇。

授课课程:医院药学简介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7级药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结合我国药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及所处阶段的专业认知特点,以医院工作实践为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工作特点、主要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通过互动交流,丰富学生对药学专业的感性认识。

曾晓起

专家简介:曾晓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底栖生物分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渔业资源学、渔业资源增殖、海胆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研究,近年来又开展棘皮动物形态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主持完成了“ST12区块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908-01- ST12)子课题:海洋药用大型底栖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海胆的觅食行为及其环境生态学的研究”(39100098)等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参与完成3项国家海洋公益性专项课题研究。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中国水生贝类图谱》一部(第三位)。

授课课程:保护生物学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海洋科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主题讲座从保护生物学发展历史的阐述入手,概述保护生物学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原理,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定义、类型、设计原则及其在海洋保护区建设中的应用。概述棘皮动物的形态分类特征、生态功能与经济意义,介绍我国棘皮动物区系特点及其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通过西沙群岛及邻近海域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实例讲解,分析与评估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现状,探讨我国南海热带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景。

张秀峰

专家简介:张秀峰,生态学博士,暨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生态学教研室主任;国际湖沼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nology,SIL)中国国家代表/理事(Nation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a)、中国生态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34届国际湖沼学会大会第八专题(S8.Freshwater mussels:ecosystem disruptors or ecosystem restores?)共同主席(与康奈尔大学 Lars Rudstam教授),第34届国际湖沼学会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议程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泊科学,生态学报,生态科学等杂志审稿人。长期讲授本科-硕士-博士的《淡水生态学》、《护照学》课程,对淡水生态学有极深刻的领悟与系统认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项目、博士后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篇(SCI收录论文20篇),参编专著3本。

授课课程:水域生态学及其修复技术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海洋科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系统阐述水生态系统营养盐循环及其关键过程,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浅水水体生境耦合过程,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及其案例分析。

材料与化工学院

蔡峻

专家简介:蔡峻,博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5届理事会理事。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访问研究;主要从事生防细菌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利用。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4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科学漫谈》主持人,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学术讲座:1、偷听细菌的“悄悄话”

2、科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陷阱”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5、2016、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细菌能以群体感应的方式进行细胞间的交流通讯,它们能产生并释放一些化学信号分子,随着细菌密度增加而同步增加。当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改变细菌特定基因的表达,以调节菌体的群体行为,这是细菌根据密度变化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生理行为。本讲座将阐明研究细菌群体感应(偷听细菌的悄悄话)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陈 砺

专家简介:陈 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专家,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设计”负责人。广东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化学工艺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37件;曾任三项大型援外工程和六项国内化工建设项目的总设计师;主编《化工设计》、《能源概论》等教材和专著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授课课程:化工设计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人才班)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设计教育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工类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将化工厂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设计理论、方法、程序、手段和工具,养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工程思维和工作态度。以化工设计课程为纽带,还可对大学阶段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串接和复习,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时,成为具有解决复杂化工问题能力的化学工程师后备人才。本课程以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化工设备设计为切入点,通过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段继周

专家简介:段继周,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腐蚀和生物污损的应用基础与控制技术研究工作。目前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腐蚀与污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会员,国际电化学委员会(ISE)委员,ISO/TC35/WG29(涂层的电化学测量技术标准)中国专家委员,NACE/TEG532X(生物污损的生态风险与控制)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中海油、中广核以及中日、中俄国际合作等课题多项。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4项。

授课课程:生物工程科技进展(海洋微生物腐蚀与防护)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多项工程案例及研究结果均表明,海洋中的多种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等都对腐蚀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严重威胁着海洋工程服役安全。本次授课概述国内外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污损。包括海洋微生物对功能性材料的腐蚀作用、微生物腐蚀机理及腐蚀检测及防护控制技术;生物污损的形成过程,生物污损的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学术讲座:我国海洋大科学与技术研究概况与展望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5、2016、2017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本次讲座主要依托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大科学中心建设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的概况为基础,介绍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下与生物工程相关的海洋各研究领域及其主要进展。包括海洋腐蚀与污损,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药物的开发等。

计 剑

专家简介:计 剑,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所长,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主要从事生物医用界面材料和植介入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心血管原位再生材料的关键问题,成功研制了具有原位内皮再生功能的新型心血管支架,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针对纳米微载体体内靶向的重要挑战,发现了两性离子纳米界面的生物学纳米效应,为设计具有癌症靶向功能纳米材料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建立了复杂生命体系中实现高选择性生物医用界面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并致力于生物材料基因工程创新方法和应用示范的研究。

授课课程:功能高分子导论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2017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人才班)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课程将从介绍功能高分子基本知识和共性问题出发,介绍功能高分子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各领域功能高分子实例,重点介绍生物医用高分子,形状记忆高分子和自修复材料及其在生命、环境、信息和能源科学中重要作用,阐述如何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去解决功能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学术讲座:生物医用界面的仿生修饰与组装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人才班)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从微纳智能微载体、植介入医用材料,到组织再生修复材料,各类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已成为全面提升现代医学诊疗水平的关键创新领域。生命体的基本基元,为设计具有出色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功能性的各类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灵感。一方面“由简入繁”,通过分子和超分子设计与组装,去模拟生命体基元的复杂精巧结构,理解生命体基元包括靶向传递和再生修复等功能的本质;另一方面,“化繁为简”,建立可工业实现方法,实现功能设计和应用。将结合遵循这一要求,介绍我们在混合电荷纳米仿生界面及心血管原位内皮再生支架上的研究进展。

刘昌俊

专家简介:刘昌俊,天津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化学工程与技术);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开展CO2化学利用、天然气转化、催化剂与纳米材料等离子体制备与应用研究等,在镍催化剂结构性能关系、CO2活化、纳米金属组合材料、室温电子还原等方面取得创新研究成果,连续进入Elsevier高被引中国作者(化学工程)榜单。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九、十、十二、十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美国化学会(ACS)燃料化学分会2010年程序主席、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第十届大会主席、欧盟框架温室气体利用项目会评专家;曾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现任Applied Catalysis B、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编委、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 Technology 顾问。

授课课程:现代化工进展

授课学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围绕乙烯、丙烯、炭黑、合成气(氢气)制备,讨论现代化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热裂解工艺、水汽重整等相关工艺过程进展,介绍催化剂强化制备新进展,讨论纳米技术在化工过程的重要应用,介绍分子模拟技术在化工新技术、新催化剂创制中的应用。最后介绍绿色化工原则与方法。

学术讲座: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201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1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人才班)专业学生

孙成华

专家简介:孙成华,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基金委员会未来之星研究员,并在莫纳什大学化学系担任全职教职,具有丰富的科研背景和跨多学科的研究能力。其研究集中在采用大规模理论计算来辅助设计高性能的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材料,先后获昆士兰大学杰出研究奖、昆士兰智慧未来之星研究员、澳洲联邦政府未来之星奖。目前在莫纳什大学独立领导3项国家项目,研发面向清洁能源与环境的高性能催化剂。其研究长期得到澳大利亚国家计算中心的资助,至今已发表101篇SCI论文,论文总引用5200多次,单篇最高达1500余次,H因子28。

授课课程:仪器分析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本课程内容:仪器分析简介;表面分析简介;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Auger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和电子探针;生化分析;案例分析:阿基米德与国王王冠案例;法国香水案,辛普森案等

学术讲座:新材料设计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7级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专题讲座将重点介绍国际上材料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与此相关前沿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沿动态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和提出学习和研究思路,为下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

肖 丹

专家简介:肖 丹,博士,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多次在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色谱与毛细管电泳分离、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解水催化剂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和面上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申报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相关研究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Chemistry of Materials,Green Chemistry,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SusChem,Nanoscal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刊物。

授课课程:新能源材料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开发绿色可持续新能源材料成为了当今全球的发展热点和重点。在所有绿色可持续能源中,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是现今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新能源,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大型机械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而氢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电解水等电化学过程依然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探索这些科学问题对于上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程将围绕对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氢能源的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知识开展,详细介绍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新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以及新能源器件的构造。

周豪慎

专家简介:周豪慎,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能源技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能量储存与转换领域的研究,如从事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和锂液流电池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工作。首次提出组合电解液(双液)的概念,利用组合电解液开发新型锂-空气电池,锂-液流电池和水系锂-硫电池。首次将分子筛作为离子筛用于锂-硫电池的隔膜。在化学、材料及能源领域的学术刊物,如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ment Sci. 、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A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SCI他引超16000余次,H因子69,受权专利30余项。

授课课程:材料科学进展II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材料科学在无机先进材料、能源材料和生物环境环境友好材料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展开打好基础。

学术讲座:开发下一代二次电池 -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所有本科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讲座简介:

所谓“下一代”是指超越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大幅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以及可靠性。报告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关注的多种电化学储能体系,如锂氧气电池、固态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陈子燊

专家简介:陈子燊,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和建设指导组成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广东海洋与湖沼学会和广东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理事、《海洋通报》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点专项评审专家。主要从事领域:河口海岸地形动力演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变化环境下水文气象极端事件风险概率。至今为止主持了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广东水利创新项目以及多个海岸工程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科学通报》(中英文)、《海洋学报》(中英文)、《海洋与湖沼学报》、《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cience Bulletin》等刊物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

授课课程:海岸工程水文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和海洋科学类学生旁听。

课程简介:

介绍多种水文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和参数估计方法及相关分析等。重点讲授海浪特征和海浪要素的统计规律及有关海浪谱的基础知识,根据海浪观测资料推算工程设计波浪和根据气象资料推算风浪尺度,海浪浅水变形基本原理及主要数学模型。讲解潮汐现象及其成因、潮位观测与预报、海岸工程设计潮位推算以及风暴潮的成因和推算方法。

学术讲座:近岸过程与岸滩演变研究现状与展望

讲座学时: 3学时

讲座简介:

简介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尺度与基本特征:时空尺度与耦合作用;近岸地形动力学基本特征。重点介绍砂质海岸地形动力过程与侵蚀机制研究进展:包括长重力波运动与海岸侵蚀;近岸环流、波增水、底流运动与岸滩侵蚀;海滩-碎波带地形演变与岸滩侵蚀方式三个方面内容。进而通过实例论述在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与策略。

刘伊生

专家简介:刘伊生,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工程与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交通大学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执行主任。

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筑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科研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软科学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建设监理创新发展20年特殊贡献奖、中国工程造价行业突出贡献奖等。兼任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专家组组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常务理事、智慧低碳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工程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资深会员(FCIOB)。《建筑经济》、《工程管理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建设监理与咨询》编委会副主任。

授课课程:项目管理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在概要介绍项目管理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项目投资决策管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常用方法、项目实施模式等方面讲授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骆汉宾

专家简介:骆汉宾,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数字建造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五届住建设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数字建造与安全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学术讲座:土木工程建造管理新思维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6级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以土木工程建造活动为对象,梳理土木建造工程发展历史与现状,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建造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阐述推行数字建造的必然性。指出行业突出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建造的路径,并结合工程建造具体案例阐述建造管理新思维和新思路。

王世福

专家简介: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编委;《南方建筑》杂志副主编。长期关注城市设计实践性的理论和方法、城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城市规划实施开发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等城市规划问题。

学术讲座: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

讲座学时:3学时

讲座对象:2015、2016、2017级建筑学专业学生

讲座简介:

城市特色有关一座城市的地方文化和公共审美,而城市设计作为实现美好城市的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讲座分三个部分:1.城市设计的认识;2.城市特色的认识;3.城市设计案例。

王小盾

专家简介:王小盾,结构工程博士,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金属建筑结构学会集成建筑分会副理事长,天津钢结构学会铝合金委员会副主任。发表论文总数120篇,其中SCI收录27篇,EI收录57篇;核心期刊论文44篇。获授权专利 35项;作为负责人已完成科研项目总数57项,实到总经费1227.43万;作为主要参与人的项目总数21个,实到经费448.7万;作为参与人的横向项目总数70余个,实到经费1344.02万,纵向课题20余个,实到经费762.99万;在研项目13个,实到经费480.54万,实到总科研经费合计约4256.25万元;翻译著作2部,参编规范标准9部。自任职以来科技获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二等奖等共计13项。

授课课程: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及应用

授课学时:16学时

授课对象: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特别是张弦结构体系研究成果和装配式方钢管异形柱结构体系研究成果与模块建筑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王小盾参与国际合作组织的工程项目汇总。另讲解美制木结构住宅的设计、建造、技术保障、材料供应等诸方面的知识,使大家对木结构体系有一个详尽、客观的了解。

杨春淮

专家简介:杨春淮,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元设计机构董事长。曾任海口市规划局用地科副科长、海口市市政设计事务所所长、海口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处处长、海南中元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或部分参预完成了600余项各类项目策划与概念规划、城乡规划、旅游规划、市政设计、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风景园林与装饰工程项目。目前,是海南省及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文昌市、万宁市、东方市、定安、澄迈、昌江、乐东等许多市县的规划评审专家。

授课课程: 海南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授课学时:24学时

授课对象:2015级建筑学专业学生

课程简介:

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的拓展,结合海南地域特点及大量案列,探讨海南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城市(乡)总体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城市给排水工程概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城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村庄规划的编制与管理、海南岛的共享农庄等。

邹超英

专家简介:邹超英,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土木水利矿业环境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第三-五届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建设领域土建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建类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长期从事混凝土基本理论及再生混凝土方面研究工作,参加多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建设部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