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0 車輛研測專刊 產情趨勢 12 11 全球電動車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 鄭冠淳 壹、市場銷售 圖 1. 2019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EV-Sales,InsideEVs.,CleantTechnica,車輛中心整理 中國大陸過去以高額補貼刺激市場成長,使市場規模在短短 5 年間從 2013 年的 1.8 萬輛成長到 2018 年的 110 萬輛年銷量。然而卻也造成市場上電動車良莠不齊、平均品質低下,甚至出現車廠行 賄官員、騙取補助等亂象。因此,近年中國大陸逐年降低補貼金額,在 2019 年的刪減幅度更是高達 50%,並取消地方補貼。 市場銷量在正式實施的下半年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圖 2),相較過去每年 50~60% 的年增率,在 2019 年的 117.7 萬銷量,年增率僅 7%,正式宣告過去雨露均霑時代的結束,產業進入「汰弱留強」 的調整期,預期市場成長將趨緩甚至衰退,市場回歸需求面,等待新一波政策出爐。 2019 年美國地區電動車銷售 32.9 萬輛(年增率 -8%),相較去年的 35.8 萬輛(年增率 +79%), 在現今電動車領導品牌 Tesla 的本土市場,意外地出現衰退。雖然 Tesla 的市佔率從 53% 提升至 58%,然而,非 Tesla 的其他車廠總銷量較去年衰退了 19%(圖 3)。 現今其他廠牌的性價比與 Tesla 有著顯著差距,使得 Tesla 像黑洞般蠶食其他廠牌的客戶壯大自身的 市場占比。另一方面,需求面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但供給面可供選擇的車款不足,這使得美國地區 出現單一車廠成長,整體市場下滑的現象,市場需要更多能與 Tesla 競爭的車款,以滿足不同族群的 客戶需求。 一、中國大陸 二、美國 圖 2. 2018-2019 中國大陸電動車每 月銷售量 圖 3. 2018-2019 美 國 非 Tesla 車 廠 的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EV-Sales,車輛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EV-Sales,車輛中心整理 圖 4. 2018-2019 歐洲各國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產調機構,車輛中心整理 在歐洲的市場中,電動車聲勢已逐漸壯大,在 2019 年歐洲總銷量為 56.4 萬,年增率達 45% 顯著 成長(圖 4),主要因素來自於 Tesla Model 3 的上市,雖然由於在歐洲地區沒有工廠,僅以海運 方式一季交車一批,然而依舊取得銷售冠軍,年銷量 95,247 輛力壓過去在歐洲暢銷的 Renault Zoe (47,408 輛)及 Nissan Leaf (33,155 輛)。 三、歐洲 2019 年全球電動車(含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為 220.9 萬輛,年增率 9.5% 相較去年 (64.5%) 成長幅度趨緩(圖 1),主要受到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大幅縮減補貼的影響,在亞洲、北美洲、 歐洲主要三大區域中,歐洲各國銷售量顯著成長,本文以下依序介紹全球電動車市場、政策及車廠動向。

f! 全球電動車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 artc.org.tw...圖6. 德國總理參加Volkswagen ID. 3量產儀式 圖7. 英國房地產公司CGT將其公司 車全面轉成電動車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20 車輛研測專刊產情趨勢

    1211

    全球電動車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 鄭冠淳

    壹、市場銷售

    圖 1. 2019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EV-Sales,InsideEVs.,CleantTechnica,車輛中心整理

    中國大陸過去以高額補貼刺激市場成長,使市場規模在短短 5 年間從 2013 年的 1.8 萬輛成長到

    2018 年的 110 萬輛年銷量。然而卻也造成市場上電動車良莠不齊、平均品質低下,甚至出現車廠行

    賄官員、騙取補助等亂象。因此,近年中國大陸逐年降低補貼金額,在 2019 年的刪減幅度更是高達

    50%,並取消地方補貼。

    市場銷量在正式實施的下半年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圖 2),相較過去每年 50~60% 的年增率,在

    2019 年的 117.7 萬銷量,年增率僅 7%,正式宣告過去雨露均霑時代的結束,產業進入「汰弱留強」

    的調整期,預期市場成長將趨緩甚至衰退,市場回歸需求面,等待新一波政策出爐。

    2019 年美國地區電動車銷售 32.9 萬輛(年增率 -8%),相較去年的 35.8 萬輛(年增率 +79%),

    在現今電動車領導品牌 Tesla 的本土市場,意外地出現衰退。雖然 Tesla 的市佔率從 53% 提升至

    58%,然而,非 Tesla 的其他車廠總銷量較去年衰退了 19%(圖 3)。

    現今其他廠牌的性價比與 Tesla 有著顯著差距,使得 Tesla 像黑洞般蠶食其他廠牌的客戶壯大自身的

    市場占比。另一方面,需求面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但供給面可供選擇的車款不足,這使得美國地區

    出現單一車廠成長,整體市場下滑的現象,市場需要更多能與 Tesla 競爭的車款,以滿足不同族群的

    客戶需求。

    一、中國大陸

    二、美國

    圖 2. 2018-2019 中國大陸電動車每月銷售量

    圖 3. 2018-2019 美 國 非 Tesla 車 廠的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EV-Sales,車輛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EV-Sales,車輛中心整理

    圖 4. 2018-2019 歐洲各國電動車銷量 資料來源:產調機構,車輛中心整理

    在歐洲的市場中,電動車聲勢已逐漸壯大,在 2019 年歐洲總銷量為 56.4 萬,年增率達 45% 顯著

    成長(圖 4),主要因素來自於 Tesla Model 3 的上市,雖然由於在歐洲地區沒有工廠,僅以海運

    方式一季交車一批,然而依舊取得銷售冠軍,年銷量 95,247 輛力壓過去在歐洲暢銷的 Renault Zoe

    (47,408 輛)及 Nissan Leaf (33,155 輛)。

    三、歐洲

    2019 年全球電動車(含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為 220.9 萬輛,年增率 9.5% 相較去年

    (64.5%) 成長幅度趨緩(圖 1),主要受到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大幅縮減補貼的影響,在亞洲、北美洲、

    歐洲主要三大區域中,歐洲各國銷售量顯著成長,本文以下依序介紹全球電動車市場、政策及車廠動向。

  • 2020 車輛研測專刊

    1413

    產情趨勢

    中國大陸過去在「關於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政策中公告將逐年

    降低補貼,並於 2020 年補貼歸零,而受到去年補貼大砍後電動車市場急凍的影響,許多本土企業大

    喊吃不消,在今年初已有釋放訊息政策可能會調整。

    而後來的肺炎疫情更是讓電動車產業雪上加霜,終於在 3 月 31 日國務院會議中,總理李克強宣布電動車補貼

    將再延長2年不會歸零,雖然具體的補貼方案仍未出爐(往年約2-3月公告),此舉已為市場及企業注入強心針。

    現行美國購買電動車可享有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而當車廠累積電動車銷量達 20 萬輛後(Tesla

    與 GM 已達此門檻),該補貼金額將以每兩季減半方式遞減至零。在 2019 年 4 月有眾議員提出新

    的草案 (Driving America Forward Act),希望將退場門檻延長至 60 萬輛,以持續提供民眾購買電

    動車補貼。

    然而向來與石化產業及燃油車廠靠攏的川普政府對此強烈反對,並進一步於去年 12 月在聯邦政

    府預算書中刪去延長稅收減免的預算,本案成立的可能性已相當渺茫。不僅僅是電動車,在歐盟

    宣布 2020 年實施全球最嚴苛排放標準的時刻,相反地,川普政府在 2020 年 3 月宣布回滾 CAFE

    (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油耗標準,取消歐巴馬時代訂定的 2025 年 55 mpg,調降為

    2026 年 40 mpg。整體來看,在 11 月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前,美國在電動車及環保議題的政策上恐

    怕不會有任何的進展。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 2019 年 11 月參加本土指標車廠 Volkswagen 平價電動車款 ID.3 量產儀式後,

    召集各聯邦州、車廠及工會代表開會,決議將過去電動車補貼計畫「Umweltbonus(環境獎金)」

    的補貼金額大幅提高 50%,售價低於 40,000 歐元的 BEV 補助提升至 6,000 歐元、PHEV 補助提升

    至 4,500 歐元。在此補貼計畫下,Volkswagen ID.3 補貼後售價為 23,430 歐元(約新台幣 76 萬元),

    售價已低於歐洲暢銷燃油車款 Volkswagen Golf。

    基礎設施方面,德國政府撥列 35 億歐元啟動「Masterplan Ladeinfrastruktur (總體充電設施)」

    計畫,目標 2030 年公有充電樁達 100 萬座,其中首波 5 萬座新充電樁將於 2 年內迅速到位。其他

    優惠包括電動車掛牌後所有權稅免徵 10 年、電動車免費停車格、可行駛公車專用道等。

    一、中國大陸

    二、美國

    三、德國

    貳、政策動向

    圖 5. 全球各國電動車政策 資料來源:各國官網、新聞訊息,車輛中心整理

    另一方面,政策及車廠的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德國為首,身為全球汽車產業重鎮,面

    臨強敵壓境立即做出反應,未來或許會取代挪威,成為歐洲電動車成長的主力。而英國及荷蘭受到

    電動車對公司車的稅賦優惠刺激,也有較大的成長,詳細政策措施及車廠策略將在後續說明。

    在英國購買電動車,可獲得售價 35% 的補貼,隨著電動車輛數的增加,政府逐年降低此補貼的上限

    額度,從最初 2011 年的 5,000 英鎊降低至現今 2020 年的 3,000 英鎊(約新台幣 10 萬元)。並且,

    購置私人充電機(家用 / 公司用)的補助金額從 500 英鎊降至 350 英鎊。

    在歐洲有一種普遍的現象,車輛由公司登記購買,提供員工個人使用,可開回家及在週末使用,視

    為薪資的一種形式,員工只需依照車價比例支付一種名為 BIK(Benefit In Kind)的稅金,在許多國

    家這種公司車數量甚至超過私人購車數,近年由於電動車的 BIK 稅率較低,以及市售電動車款之性

    能提升,刺激許多企業將公司車轉換為電動車,2020 年英國進一步將電動車 BIK 稅率調降至 0%(原

    16%),遠低於燃油車的 25~37%。

    四、英國

    政策部份,近年全球各國依照市場發展的程度有兩極化的表現,部份國家在數年前就已大力推動電

    動車,因在銷量、普及率上已有初步成果(如中國大陸年銷量已達百萬輛級別、挪威電動車已佔新

    售車輛 56%),開始逐步降低補助使產業回歸市場機制,如中國大陸、挪威、英國、荷蘭等;而有

    些國家去年才開始推出相關政策,如德國、義大利、印度等(圖 5)。從 2019 年市場銷售觀察,歐

    洲地區發展具潛力,除了各國紛紛推出新政策外,歐盟要求 2020 年起在歐洲境內平均新售乘用車排

    放量從過去的 120g CO2/km 降至 95g CO2/km,為現今全球最嚴苛的排放標準規範,預計也將促使

    歐洲電動化腳步加快。以下分別就中國大陸、美國、德國及英國之電動車政策動向進行介紹。

  • 2020 車輛研測專刊

    1615

    產情趨勢

    圖 6. 德國總理參加 Volkswagen ID. 3 量產儀式

    圖 7. 英國房地產公司 CGT 將其公司車全面轉成電動車

    圖 8. 全球市售電動車車型 資料來源:車廠官網、新聞訊息,車輛中心整理

    Tesla 在 2018 年 Q3 突破平價車款 Model 3 量產瓶頸後,其擴張的腳步就未曾停歇,2019 年初全

    面外銷歐洲、亞洲且發表右駕版本,並於 1 月在上海興建 Gigafactory 3,從動土開工、通過審查

    到全面投產,僅用了 10 個月時間,已於 2019 年底正式開始交付,年產量可達 15 萬輛,使 Tesla 將

    2020 年銷售目標提升至 50 萬輛。並進一步宣布將在德國柏林興建 Gigafactory 4,計畫 2021 年投產。

    產品陣容方面,Tesla Model Y 於 2020 年 3 月正式交車,較原訂時程提前 6 個月,其零配件與

    Model 3 共用率達 75%,預期產品成熟度將更高,並且面向市場為全球熱門的休旅車級距。另外,

    瞄準美國市場青睞的皮卡車型,在 2019 年底推出外型前衛的 Cybertruck,強調車身堅固(防彈、

    外骨骼設計),預售價格 $39,900 為其他市售電動皮卡的一半,顯現其現階段在電動車技術及成本

    面的領先優勢,預計 2022 年上市。

    一、Tesla

    二、Volkswagen

    資料來源:Volkswagen 資料來源:CGT

    Volkswagen 在電動化的轉型上,其決心與魄力相當篤定,自 2016 年以來,其新純電 ID. 系列已發

    表 7 款概念車,該系列使用新開發專為電動車設計的 MEB(Modular Electric Drive Matrix)平台,

    以共用底盤方式大幅降低成本,相關產線調整及上市計畫緊鑼密鼓地在進行中。

    首款定位為平價掀背車的 ID.3 已於 2019 年 11 月正式量產,目前年產能達 10 萬輛,VW 亦在歐、美、

    亞三大洲建造電動車工廠,預計 2020 年會有 3 座工廠投入生產使用 MEB 平台的電動車,至 2022

    年將有 8 座,並將原定 2025 年銷售 100 萬輛電動車的目標提前至 2023 年。

    圖 9. Tesla 上海廠 Gigafactory 3 完工投產 資料來源:Bloomberg

    參、車廠策略在車輛領域,車廠動向對整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或許是受到 Tesla Model 3

    量產銷售的刺激,或是擬布局中國大陸已達百萬級別的電動車市場,各車廠紛紛加速電動車款的推

    出,根據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EERE)統計,2019 年市售車型已達 45 款,電

    動車不再與少數車廠畫上等號,而是邁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 2020 車輛研測專刊

    1817

    產情趨勢

    歐洲第二大汽車集團 PSA 近年開始加速其電動化腳步,在 2018 年宣布起旗下所有品牌新車都會有

    EV 版本,過去的車款也會逐一電動化。

    而在 2019 年底宣布將與 PSA 合併的美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 FCA,也開始投入電動車的研發,於

    2020 年 1 月正式宣布將與鴻海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未來以雙方各自持股 50% 方式成立合資公

    司,共同開發及生產純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鴻海集團為補足在整車設計上的能力,並於 3 月更進

    一步與已有電動車開發經驗的裕隆集團簽約合作。

    四、PSA-FCA

    肆、結論展望 2020 年,在年初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於全球擴散一發不可收拾,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比起地

    震的本身,地震過後帶來的海嘯更為致命,這次疫情的確診人數在某些地區可能已經受到控制,然

    而長期封城、停工、禁足等措施所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景氣因素相互影響一環扣一環越滾越大,

    其後續對於整體產業環境的影響不可輕忽。

    從各方面來分析電動車產業受到的影響,政策面上,各國可能依疫情的經濟影響,會調整電動化目

    標的優先次序;車廠供給面上,在供應鏈全球化的時代,各車廠無一倖免的遭遇零組件斷貨或被迫

    停工,這或許會讓車廠的電動車布局再次產生改變;在需求面上,原先已出現跳躍式成長跡象的歐洲,

    卻意外地成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另一方面,在劇烈的環境變化下,市場反彈及政府強力措

    施挽救都是有可能的,2020 年會是難以預測的一年,電動車產業可能會在明年迎來全新的局勢。

    圖 10. Volkswagen 開始以 MEB 平台量產電動車 資料來源:Volkswagen

    Nissan 在 2010 年推出的 Leaf 為電動車指標車款,在 2019 年累積突破 40 萬輛。然而隨著近年市

    場發展快速,車款推陳出新,去年出現 Leaf 銷售量下滑 20% 的現象。對此,新任的 CEO 內田誠上

    任後,宣布將推出電動休旅車款 Ariya,呼應市場需求補足車型級距,並定位為豪華高端車款,希望

    奪回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導地位。

    在技術方面,發表「e-4orce」雙馬達四驅技術,利用四輪上獨立的制動控制器,優化每輪在轉向時

    的扭距分配;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電動車特有的煞車動能回收系統,最大程度地減少車輛俯仰和俯衝,

    大幅提昇操控及舒適性。

    三、Nissan

    圖 11. 2019 年東京車廠 Nissan 發表 Ariya 資料來源:mad4wheels

    圖 12. FCA 與 PSA 合併後旗下將有 13 個汽車品牌 資料來源:Sustainable Value Investors

    產情趨勢全球電動車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