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 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报批稿) 天津环科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世海质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八月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hjy.tj.gov.cn › site › 720 › upload › xwzx › upload › 201709 › ... · 海河教育园区02 单元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

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报批稿)

天津环科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世海质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八月

委托单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天津环科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世海质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袁雪竹 高级工程师

技术审核: 焦永杰 工程师

报告编制: 陈 红 工程师

董 菁 工程师

盛紫祎 助理工程师

孙克静 助理工程师

夏 旗 助理工程师

刘 畅 助理工程师

张航瑞 助理工程师

曹 峰 助理工程师

目录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负责专题

姓名 负责专题 签字

袁雪竹 项目总负责,控制项目整体思路

焦永杰 项目技术指导

陈红 分析周边场地利用情况、建立污染场地概

念模型、生产工艺分析

董菁 场地全面勘察、场地采样点布设、场地环

境调查、报告结论

盛紫祎 资料收集、采样点数据确定、场地调查结

论的总结

孙克静 分析自然环境概况、槽罐及管线泄漏情况

夏旗 实验室检测结果整理分析

刘畅 现场设备协调、照片整理、现场数据整理、

现场质量控制

张航瑞 现场采样、记录

曹峰 现场采样、记录

目录

目录

1 概论 ............................................................................................................................................... 1

1.1 背景 .................................................................................................................................... 1

1.2 场地概况............................................................................................................................. 1

1.3 调查范围............................................................................................................................. 2

1.4 调查目的............................................................................................................................. 2

1.5 调查工作内容 ..................................................................................................................... 3

1.6 技术路线............................................................................................................................. 5

1.7 调查依据............................................................................................................................. 5

1.7.1 法规依据 .................................................................................................................. 5

1.7.2 技术依据 .................................................................................................................. 7

2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8

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8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0

2.2.1 场地现状概况 ........................................................................................................ 10

2.2.2 自然环境概况 ........................................................................................................ 11

2.2.3 社会环境概况 ........................................................................................................ 11

2.2.4 原厂建筑分布 ........................................................................................................ 12

2.2.5 污染源识别 ............................................................................................................ 12

2.2.6 周边敏感目标分析 ................................................................................................ 13

2.2.7 周边场地利用情况 ................................................................................................ 15

2.2.8 水文地质勘察 ........................................................................................................ 15

2.2.9 现场快速检测 ........................................................................................................ 19

2.3 场地污染概念模型 ........................................................................................................... 20

2.3.1 污染产生过程分析 ................................................................................................ 20

2.3.2 污染物迁移扩散分析 ............................................................................................ 21

2.4 第一阶段调查结论 ........................................................................................................... 21

3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 23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3

3.1.1 布点原则 ................................................................................................................ 23

3.1.2 采样点布设 ............................................................................................................ 24

3.1.3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 28

3.2 调查结果........................................................................................................................... 30

3.2.1 土壤检测结果与分析 ............................................................................................ 30

3.2.2 地下水检测结果与分析 ........................................................................................ 31

3.3 质量控制........................................................................................................................... 32

3.3.1 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 32

3.3.2 实验室质量控制 .................................................................................................... 35

3.4 第二阶段调查结论 ........................................................................................................... 36

4 不确定性分析 .............................................................................................................................. 37

5 结论与建议.................................................................................................................................. 38

5.1 调查结论........................................................................................................................... 38

5.2 建议 .................................................................................................................................. 38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

1概论

1.1背景

本项目调查区域为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项目场区,

场地原为农田,不涉及任何生产活动。场地位臵和历史遥感影像详见

附件 1。

根据《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用地规划图》,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未来主要作为二类居住用地再次开发。为明确场地污染情

况、降低场地土壤环境风险、满足场地后续开发要求,2017 年 8 月,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天津环科环安科技有限公

司、天津世海质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

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导则》(HJ 25.4-2014)对此场地开展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1.2场地概况

项目场地原为农业用地,根据历史遥感影像确定,该场地大部分

场地用于农业种植,在本项目评估范围内没有进行过生产活动,场地

历史变迁遥感图见图 1-1。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

图 1-1 场地历史变迁遥感图

1.3调查范围

本项目地块评估面积为 60496.9 平方米,位于天津市津南区,东

至雅润路,西至雅馨路,北至泰明路,南至同砚路,具体范围见图

1-2,图中标明了本项目调查地块拐点坐标及其所在经纬度范围。

1.4调查目的

2010年 2011年

2012 年 2014 年

2016 年 2017 年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

(1)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访问三种途径收集

场地相关信息,分析调查区域整体污染情况,为后期检测及风险评估

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2)通过对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的采样监测,调查该场地对未

来进驻人群可能造成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判断关注污染物计算

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

(3)如关注污染物计算风险值超过可接受人体健康风险水平,

分析计算场地内污染指标的风险控制值,估算修复土方量,为下一步

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为场地规划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土地和环境管理相关部

门提供技术支撑。

1.5调查工作内容

(1)场地污染物识别:通过资料收集、场地初勘、人员访问等形式,

对场地过去和现在的使用情况,特别是造成土壤污染的活动信息的收

集与分析,通过与筛选值比对,识别和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2)场地污染调查:通过现场勘查与系统的采样点布设,结合

前期污染识别分析结果,开展场地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采样工作,

并将检测结果与对应的筛选值进行比较,判断场地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与污染范围。

(3)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在场地污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污

染物浓度超过筛选值的区域,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4

图 1-2 场地评估范围图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5

结合场地未来用地规划,选取对应的污染物理化参数,计算暴露

量,致癌风险以及非致癌危害熵,最终确定场地污染范围及环境风险

情况。

1.6技术路线

项目地块的场地评估工作分为是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和第二

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两个部分。具体技术路线见图 1-3。

1.7调查依据

1.7.1法规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9 号)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

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09‟61 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 号)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

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 号)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6

场地调查

污染排放

源识别

潜在泄漏

源识别

周边潜在污染源识

现场踏勘

快速分析

水文地质

调查污染识别

风险识别:是否可能污染

土壤调查 地下水调查

风险筛选:是否污染

土壤加密调

暴露评估

毒性评估

风险表征

风险控制值

是否需要修复

修复范围划

修复技术建

污染确认

环境风险评

污染范围划

污染场地概念

模型第一阶段调查

第二阶段初步

调查

第二阶段详细

调查

风险评估

修复建议

调查结束

调查结束否

风险评估结束否

修复方案建

编制调查评估报告

评估工作结束

最终调查评

估结果

图 1-3 污染场地调查技术路线图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7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

„2012‟140 号)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

办„2004‟47 号)

市环保局关于修订执行《天津市工业企业场地调查评估及修复管

理程序和要求(暂行)》的通知(津环保固[2015]185 号)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

1.7.2技术依据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北京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656-2009)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地下水水质标准》(D2/T 0290-201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

美国 EPA 标准筛选值(RSL Summary Table 2017)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8

2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2.1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污染的识别阶段,主要是通过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手段了解地块情况,初步判断该场地的可能污

染来源和污染物类型,为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详细调查提供依据。具体

工作包括:

(1)资料收集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该场地使用活动、污染情况、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

信息,调查人员要求委托方协助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并获取了部分场

地调查评估所需资料。资料清单及获取情况见表 2-1。场地资料见附

件 2。

表 2-1 资料清单

编号 资料类别 资料名称 获取情况

1 场地利用

变迁资料

土地管理机构的土地登记资料 收集获得

场地的土地使用和未来规划资料 收集获得

场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场地内建筑、设

施、工艺流程和生产污染等的变化情况 收集获得

2 场地环境

资料

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检测记录 未获得

场地内危险废弃物堆放记录 未获得

场地与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位

置关系 未获得

3 企业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未获得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9

厂区平面布置图 未获得

地上、地下管线图及储罐清单 未获得

固体废物管理记录 未获得

4 相关政府

文件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未获得

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 未获得

5

区域自

然、社会

信息

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

地质、气象资料 查找收集获得

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 查找收集获得

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 查找收集获得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收集获得

(2)人员访问

以访谈的形式,对场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工

作人员,熟悉场地的第三方(场地有关工作人员、附近居民等)进行

调查,核实已有资料信息,补充获取场地相关信息资料。人员访谈记

录见附件。

图 2-1 人员访谈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0

(3)现场踏勘

为调查场区基本情况、判断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类型,调查人员对

污染场地进行现场踏勘,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调查场区四至及现场环境现状;

调查场地内是否有明显污染痕迹;

通过 XRF 和 PID 快速检测设备,确定该场地可能存在的主要

污染物类型,并初步划定污染范围。

图 2-2 现场踏勘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场地现状概况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原为农业用地,根据现场踏勘

确定,该场地目前为平整空地,场地现状情况见图 2-3。

东 南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1

注:场区中心东经 117°21'31.75"北纬 38°58'53.13"处四个方向景象

图 2-3 场地现状情况

2.2.2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质地貌

项目地块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属海积及河流冲积平原,现代的津

南地貌是 4000 年以来,在古渤海湾滩涂及水下岸坡区,经黄河、海

河携带泥沙与古渤海潮汐、风浪搬运海底物质共同堆积而成的。境内

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极富垦殖之利。

(二)气候、气象特征

研究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降雨集中;

秋季天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日照时数 2659

小时,年平均气温 11.9 度,年平均无霜期 206 天,年平均地面温度

14.5 度,年平均降水量 556.4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64%。

2.2.3社会环境概况

津南区地处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各项事业长足进步,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服装、

铸造、金属制品、电子仪表、环保设备等20多个工业门类。津南区坚

西 北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2

持改革开放方针和“外向带动”战略,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做为战略重

点。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文化教育,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

资政策,给海内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条件。全区各镇建立的工业

园区成为吸引内外资项目的载体。经过几年的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

区均已具备良好的投资条件,并且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

2.2.4原厂建筑分布

根据 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历史影像图片,结合项目前期调

查及人员访谈资料,绘制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区平面

图,该地块原为农业用地,场地内无建构筑物,具体见图 2-4。

图 2-4 场区平面图

2.2.5污染源识别

根据 google earth 历史图像和前期获得的资料,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项目场地原为农业用地,结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3

合目前获得资料分析,在本场地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本场

地造成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涉及污染物主要有机农药、重金属等。污

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 2-2。

表 2-2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土壤污染情况 污染物类型

固体污

染物 S1 农药

农田使用过程中可能有农药

残留在土壤中

有机农药、

重金属

注:本表仅关注涉及土壤污染源。

2.2.6周边敏感目标分析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目标以居民

区为主,西侧为天津鲁能泰山 7 号、龙湖天寰原著,南侧为天旭辉天

悦风华,东侧为诚信里小区、金才园小区和咸水沽第六小学。敏感目

标在场区周围建筑和分布情况见图 2-5 和图 2-6。

鲁能泰山 7 号

旭辉天悦风华

龙湖天寰原著

诚信里小区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4

2-5 周边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相对场区方位及距离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场地周边敏感目标

序号 敏感目标 方位 距离(m)

1 鲁能泰山 7 号 西 45

2 龙湖天寰原著 西南 238

3 旭辉天悦风华 南 35

4 诚信里小区 东南 75

5 金才园小区 东 35

6 咸水沽第六小学 东北 503

图 2-6 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图

金才园小区 咸水沽第六小学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5

2.2.7周边场地利用情况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

区,场地周边以居民区为主,在场地西南侧紧挨一块待建设空地(养

老院)、消防办公用地和加油站。根据人员访谈情况可知,场地西南

侧加油站建于 2012 年,于 2016 年投入使用,现距离场地 50m 左右,

其运营可能会对场地造成污染环境风险,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总

石油烃。为了解加油站的运营对项目评估场地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项目将在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阶段中布设采样点,以为场地环境

调查情况提供依据。场区周边场地利用现状见图 2-7。

图 2-7 场地周边情况照片

2.2.8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查明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项目场区地质情况,

项目委托天津华北地质勘察总院对场地地层分布与水文地质情况进

行调查(详见附件 4)。

(一)工作内容

(1)施工勘察孔 8 个,其中地下水监测井 4 口,了解地面下 14.5m

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6

(2)测量各勘察孔点位相对标高,绘制各孔钻孔柱状图和各孔

位地质剖面图;

(3)测试 14.5m 范围内各层土的渗透系数指标;

(4)观测每个地下水监测井的地下水位、绘制地下水位等值线

分布图,判断地下水流向。

(二)地层分布情况

由勘察获取的钻孔信息,按地层成因类型和沉积年代,将最大

勘探深度(14.50m)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松散

沉积层,并按土层岩性及其物理性质,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及 7

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堆积层

分布于地表,主要为黏土填土①、杂填土①1 层。该大层在场地

普遍分布,厚度在 1.00~1.50m 不等。

(2)第四纪松散沉积层

分布于人工堆积层之下,其顶板标高为 3.29~4.11m,主要为粉

质黏土、砂质粉土及黏土层,具体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如下所述:

●标高 3.29~4.11m(相应埋深 1.00~1.50m)以下为以粉质黏土为

主的第 2 大层,即粉质黏土②层、黏土②1 层;该大层在场地连续分

布,该层厚度为 1.20~3.50m。

●标高 0.56~2.54m(相应埋深 2.50~4.50m)以下为以砂质粉土为

主的第 3 大层,即砂质粉土③层;该大层在场地连续分布,该层厚度

为 1.00~2.00m。该层为场地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层位。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7

●标高-0.38~0.54m(相应埋深 4.50~5.60m)以下为以黏土为主

的第 4 大层,包括黏土④、粉质黏土④1 层,钻孔未穿透此层。各土

层渗透系数结果见表 2-4。

表 2-4 各土层渗透系数一览表

土层编号 岩性 综合渗透系数(cm/s) 分级

② 粉质黏土 5.80E-06 隔水层

②1 黏土 2.31E-07 隔水层

③ 砂质粉土 5.79E-05 含水层

④ 黏土 3.27E-07 隔水层

④1 粉质黏土 1.02E-06 隔水层

图 2-8 钻孔、土层分布图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8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位及类型

根据本次现场勘探揭露地下水情况及地下水监测结果,场地地表

下 14.50 米(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 1 层地下水,为潜水,

在场地内连续分布,主要赋存于砂质粉土③层中,本地块范围内地下

水总体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本次地下水监测期间于监测孔中量测的

该层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 0.89~1.77m,静止水位标高为 3.27~

3.54m。

(2)水文数据分析

2017 年 8 月 1 日至 2017 年 8 月 2 日完成勘查孔的施工以及孔口

高程测量工作(表 2-5)。

表 2-5 勘查孔地下水位情况一览表

井号 井深

(m)

地面标高

(m)

井口标高

(m)

稳定水位标高

(m)

稳定水位埋深

(m)

HB2 6.00 4.29 4.37 3.40 0.89

HB4 6.00 5.04 5.16 3.27 1.77

HB6 14.50 5.08 5.17 3.38 1.70

HB8 14.50 5.22 5.29 3.54 1.68

根据上述监测井实测地下水位数据,绘制地下水水位标高等值线

图,具体如图 2-9 所示。由图可见,勘查期间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范围内所揭露的地下潜水总体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19

图 2-9 微承压水位标高等值线图

(四)地质勘察结论

综上,根据以往地质勘察经验并结合天津市整体水文地质特点综

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场地最大勘探深度(14.50m)范围内的土层按成因类型和

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按土层岩性及其

物理性质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分别是人工填土层第 1 大层,粉质

黏土、黏土第 2 大层,砂质粉土第 3 大层,黏土、粉质黏土第 4 大层。

(2)根据本次现场勘探揭露地下水情况及地下水监测结果,场

地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 1 层地下水,即微承压水,该层地下水在

场地内连续分布,主要赋存于砂质粉土③层中。本次地下水监测期间

于监测孔中量测的该层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 0.89~1.77m,静止水

位标高为 3.27~3.54m。

2.2.9现场快速检测

为初步判断该场地关注污染物及污染范围,现场勘查人员使用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0

XRF 和 PID快速检测设备对场区重金属和 VOCs 进行监测,其中 XRF

检出重金属包括:镍、铜、锌、砷、铅等。快速检测数据详见附件 5。

检测结果显示,项目场地调查范围内,重金属检测结果均未超出

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住宅用

地标准;PID 数值较小。由于 XRF 和 PID 现场快速设备的准确性有

限,为进一步研究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将在项目场地可能的污染区域

布点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场地污染状况。

2.3场地污染概念模型

根据已获得的场地信息,建立场地污染概念模型,分析项目场地

污染的产生过程和扩散方式,具体包括:污染产生过程分析、污染迁

移扩散方式分析。场地概念模型可有效指导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是调

查技术方案的前提和依据。

2.3.1污染产生过程分析

通过人员访谈和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项目场地原为农业用地,根

据以往项目经验并结合场地周边情况,对其污染产生方式进行如下分

析:

(1)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

农田用地所在区域农作物种植期间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在土壤中,

造成农田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涉及的污染物可能为有机农药、

重金属等。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1

(2)场地西南侧加油站运营过程中石油的滴落、洒漏

项目地块西南侧为加油站,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石油滴落、

洒漏的现象,再通过迁移扩散造成项目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涉及

的污染物可能为总石油烃类。

2.3.2污染物迁移扩散分析

(1)污染物的迁移扩散

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场地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类和有

机类污染物。根据前期调查污染识别结果,结合以往同类型场地调查

重金属污染物形态分析,本场地重金属类污染物主要以单质、氧化物

等难溶性形态存在,因此在土壤中自然迁移性较差,有机类污染物在

土壤中自然迁移性相对较强。污染物在各土层的迁移情况如下:

人工填土层分布空隙较大,渗透性较强,如存在污染可能穿透该

层;

如污染物向下迁移至该场地第一粉质粘土层(顶板),由于该层对

污染物有明显阻隔作用,故污染物穿透该层可能性较小;

若污染物迁移至粉土层(含水层),由于其渗透系数较大,污染很

有可能随地下水流向造成较大范围水平扩散和纵向迁移;

由于粉质粘土层(底板)渗透系数较小,为相对不透水层,对污

染有明显的阻隔作用,污染一般不会穿过该层。

2.4第一阶段调查结论

根据已获得的信息,项目场地原为农业用地,其使用活动可能对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2

场区造成污染,污染来源可能为农作物种植时喷洒的农药残留在土壤

中残留在土壤中等,主要污染物类型为有机农药及重金属类;此外,

场地西南侧加油站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石油的滴落、洒漏现象,通

过迁移扩散可能造成项目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主要污染物类型为

总石油烃类。

综合考虑项目场地原企业的使用情况,建议通过现场采样、实验

室检测等方式开展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判断该场地是否存在环境

污染情况。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3

3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本

项目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将在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的

基础上,通过采样与分析手段,进而确定场地关注污染物种类、浓度

水平和空间分布。

3.1调查内容与方法

3.1.1布点原则

(1)布点依据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北京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2)布点方法

结合人员访谈和场地历史影像资料确定项目场地原作为农田使

用,采用《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中的网格布点法,

判断场地内疑似污染区域,分析可能的污染产生过程及迁移扩散方式,

依此布设若干采样点。在此原则下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布点:

①场内采样点位布设

本项目场地原为农田,一直用于农作物种植,因此项目采用网格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4

布点法,在评估场地范围内均匀布设 8 个采样点位,判断项目场地是

否存在污染情况。此外,项目在网格布点的基础上微调,确定有点位

布设在靠近场地西南侧加油站的场地边界附近,判断其运营可能会对

场地环境造成的影响。

②场外采样点位布设

在场区外四周布设 4 个采样点,作为背景点,判断场外是否存在

污染情况。

③地下水采样点位布设

地下水采样点的布设根据大区域地下水流向进行布臵,保证基本

能覆盖整个场地,通过地下水样品检测判断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同

时观测地下水位,确定场地范围内地下水流场。

3.1.2采样点布设

(1)采样点布设

本项目第一次土壤调查共布设 12 个采样点位,其中场外采样点

4 个,场内采样点 8 个,其中 4 个采样点成井,作为地下水采样点。

具体采样点位分布见图 3-1,具体各个采样点位检测指标及目的见表

3-1、取样、送样点位及深度见表 3-2。

表 3-1 采样点位检测指标及目的

点位编号 X Y 样品类型 检测

目的

检测

指标

HB-1 117.35880 38.98251 土样 判断场地是

否存在污染

情况

pH、重金

属、总石

油烃、

VOCs、

HB-2 117.36016 38.98235 土样+水样

HB-3 117.36011 38.98151 土样

HB-4 117.36003 38.98055 土样+水样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5

点位编号 X Y 样品类型 检测

目的

检测

指标

HB-5 117.35872 38.98166 土样 SVOCs

HB-7 117.35755 38.98268 土样

HB-6 117.35858 38.98059 土样+水样 判断加油站

对场地环境

造成的影响 HB-8 117.35748 38.98194 土样+水样

1 117.35896 38.98287 土样

判断场外是

否存在污染

现象

2 117.36054 38.98138 土样

3 117.35931 38.98018 土样

4 117.35703 38.98232 土样

表 3-2 取样、送样点位及深度

样品编号 取样深度(m) 送检样品 样品编号 取样深度(m) 送检样品

HB1-1 0.5 送检 HB5-4 2.5

HB1-2 1

HB5-5 3.5 送检

HB1-3 1.5 送检 HB5-6 3.5 送检

HB1-4 2

HB5-7 4.5

HB1-5 2

HB6-1 0.5 送检

HB1-6 3

HB6-2 1

HB1-7 4.5

HB6-3 1.5 送检

HB2-1 0.5 送检 HB6-4 2

HB2-2 1 送检 HB6-5 3 送检

HB2-3 1.5

HB6-6 4

HB2-4 2

HB6-7 5

HB2-5 3 送检 HB6-8 6

HB2-6 4

HB6-9 7 送检

HB2-7 5

HB6-10 8

HB2-8 6 送检 HB6-11 14 送检

HB2-9 6 送检 HB7-1 0.5 送检

HB3-1 0.5 送检 HB7-2 1

HB3-2 1 送检 HB7-3 1.5 送检

HB3-3 1.5

HB7-4 2

HB3-4 2

HB7-5 3 送检

HB3-5 3

HB7-6 3 送检

HB3-6 4 送检 HB7-7 4.5

HB3-7 4 送检 HB8-1 0.5 送检

HB3-8 4.5

HB8-2 1

HB4-1 0.5 送检 HB8-3 1.5 送检

HB4-2 1

HB8-4 2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6

样品编号 取样深度(m) 送检样品 样品编号 取样深度(m) 送检样品

HB4-3 1.5 送检 HB8-5 3 送检

HB4-4 2.5

HB8-6 3

HB4-5 3.5 送检 HB8-7 4.7

HB4-6 4.5

HB8-8 5.5

HB4-7 6

HB8-9 6.5 送检

HB5-1 0.5 送检 HB8-10 7.5

HB5-2 1 送检 HB8-11 14 送检

HB5-3 1.5

(2)检测指标

根据第一阶段场地调查结果,确定样品检测指标。该阶段调查目

的在于确定场地污染类型,初步摸清污染分布情况,因此,检测指标

包含项目场地所有可能涉及的污染物。

检测指标包含镉、六价铬、铜、锌、铅、汞、镍、等重金属、总

石油烃、pH 值、VOCs、SVOCs(SVOCs 包含苯酚类、多环芳烃类

等指标,VOCs 包含单环芳烃、卤代烃等指标)。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7

图 3-1 采样点位图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8

(3)采样深度

每个采样点位取表层 0.5m 样品,土壤变层处各采集一个样品,

最深处采至第一含水层底板。如土层厚度大于 1m,每隔 1m 加取一

个土样。样品采集示意图见图 3-2。

图 3-2 勘察孔取土示意图

3.1.3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本次钻孔取样工作委托天津华北地质勘察总院完成,样品分析测

试由中矿(天津)岩矿检测有限公司(CMA、CNAS 质量认证)完成。

勘察孔施取土使用 Geoprobe 7822DT 钻机。

(1)样品采集

收集土壤样时,剔除表层硬化碎块和大的砾石、树枝。采样过程

中所有工作人员全程佩戴手套。用于 VOC 测试的样品,以直压式取

样器采集 5g,压入放有 10ml 甲醇的吹扫瓶中(实验室要求),其余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29

样品使用树脂铲子采集。

每个点位采集的各个样品对应填写相应的采样现场记录,主要内

容包括:样品编号、取样深度、现场 PID 数值、地层岩性、样品分析

要求、土层柱状示意图。通过现场采样记录描述各采样点位地层特征、

土壤特性、有无可疑物质或异常现象等,同时保留了现场相关影像记

录,内容、页码、编号编制齐全便于后期核查,如有改动全部注明修

改人及时间。

图 3-3 现场取样照片

(2)样品保存

用于 VOC 测试的样品,以直压式取样器采集 5g,压入放有吹扫

瓶中(实验室要求),封口膜密封-4℃环境避光保存;用于其他指标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0

测试的样品,使用 250ml 广口玻璃瓶,装满压实,封口膜密封-4℃环

境避光保存。48 小时内送入实验室。

(3)样品流转

所有样品经分类、整理、造册后包装,24 小时内发往检测单位。

样品运输装箱时用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用于防震。样品存放在-4℃

的保温箱中,直至进入分析实验室。

3.2调查结果

3.2.1土壤检测结果与分析

(1)评估标准

土壤中有检出污染物参考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DB11/T 811-2011)住宅用地标准,如标准中缺乏相应污染物的筛

选值,将参考美国 EPA 区域筛选值。

(2)检测结果分析

项目采样调查共布设 15 个土壤采样点,整个采样过程共取土样

67 个,经过现场判断后共送检土壤样品 32 个,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项目场地土壤中重金属砷、镉、铜、锌、铅、镍、汞等都有检出,

其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DB11/T 811-2011)住宅用地标准;部分 SVOCs 和总石油烃有检出,

检测结果未超标。VOCs 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限。

土壤检测结果统计详见表 3-3。

检测报告详见附件。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1

表 3-3 土壤检测结果统计 单位:mg/kg

检测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值

pH 9.04 8.18 8.54 -

重金属

镍 43.4 26.9 37.34 50

铜 36.8 18.2 27.81 600

锌 135 62.9 84.90 3500

铅 40 17.9 23.30 400

镉 0.29 0.092 0.15 8

六价铬 0.131 0.014 0.07 30

砷 19.3 6.6 12.78 20

汞 0.134 0.015 0.03 10

SVOCs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46 0.02 0.16 75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2.58 0.05 0.3 13

注:表中仅列出了有检出结果的样品,未检出的样品不在其中。

3.2.2地下水检测结果与分析

(1)评估标准

本项目选择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Ⅳ类水

质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按照地下水质量分类,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

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适用于农业

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对于地下水质量标

准中没有的指标参考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下水水质标准》

(DZ/T0290-2015)中Ⅳ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对于国内没有的指标参考美国 EPA 区域筛选值的

饮用水标准等。

(2)检测结果分析

地下水检测结果统计详见表 3-3。从表中可以看出,项目场区地

下水中重金属镉、铜、锌、镍、砷等有检出,且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地

下水质量标准》(D2/T 0290-2015)中 IV类水质标准;地下水中VOCs、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2

SVOCs 和总石油烃检测结果均低于检出限。

检测报告见附件。

表 3-4 地下水检测结果统计

检测项目 HB-2 HB-4 HB-6 HB-8 标准值

pH(无量纲) 7.68 8.28 7.67 7.39 6.5~8.5

重金属

μg/L

铜 18.6 29.3 39.3 29.0 1500

铅 0.60 0.50 0.50 0.50 100

锌 21.3 19.2 22.7 21.4 5000

镉 0.158 0.164 0.183 0.074 10

镍 8.21 10.7 29.9 13.8 100.00

汞 <0.05 <0.05 <0.05 0.052 10

砷 3.40 3.90 4.00 3.00 50

六价铬 9.0 7.0 11 5.0 100

注:表中仅列出了有检出结果的样品,未检出的样品不在其中。

3.3质量控制

3.3.1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样品采集

钻孔取样委托天津华北地质勘察总院完成,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

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定》(JK/ZW2)及《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

规程》(JK/ZW3)执行保证质量。取土使用 Geoprobe 7822DT 钻机,

见图 3-4 。钻机使用垂直静压方式将双套管土壤取样系统

(Geoprobe2.125 英寸(54mm))直接推入土壤。土壤样品可以不间

断的连续柱状取出,采集的样品形状为 1.125 英寸×48 英寸(29mm×

1219mm)的土壤芯(体积约 800ml)。再使用土壤转移器转入专用样

品瓶和检测器皿进行分析。

收集土壤样时,把表层硬化地和大的砾石、树枝剔除。采样过程

中全程佩戴手套。现场采样记录、现场监测记录使用表格描述土壤特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3

征、可疑物质或异常现象等,同时保留现场相关影像记录,其内容、

页码、编号编制齐全便于核查,如有改动注明修改人及时间。

图 3-4 现场取样工作照片

(2)监测井质量控制

建井

监测井施工程序见图 3-5。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为单管单层监测井,

滤水管段与井管中线相垂直的平行间隔横切缝或使用缠丝包埋过滤

器;监测层位为浅层地下水,特殊情况下覆盖目标含水层;井管内径

75mm;井管材质为井管专用 PVC,围填滤料为不同粒径的分级石英

砂;井口设立保护及警示装臵。

选定井位

钻进成孔

换浆、下井管

滤层、封隔层围填

平台、井口保护管安装

监测井清洗

图 3-5 监测井施工程序图

洗井

洗井过程中,清洗地下水用量为 3~5 倍井容积,以去除细颗粒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4

物质堵塞监测井并促进监测井与监测区域之间的水力连通。每次清洗

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都进行了 pH 值和温度等参数的现场测试。洗

井过程需持续到取出的水不混浊,细微土壤颗粒不再进入水井;采样

深度在地下水水面 0.5m 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充分

洗井后监测井中水体稳定 24h 以后再进行地下水样品采样。水样采集

使用一次性贝勒管。

图 3-6 监测井剖面示意图

(3)样品保存与流转

样品保存:土壤样品以直压式取样器采集,压入样品瓶中,样品

填满不留空隙,使用顶空法封存;最后低温保温箱封装保证避光环境。

地下水样品按照不同的测试项目选取不同的容器,样品按照要求

应取满并密封,最后使用低温保温箱封装保证避光环境。

样品流转:所有样品经分类、整理、造册后包装,24 小时内发

往检测单位。样品运输装箱时用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用于防震。样

品存放在 4℃的保温箱中,直至进入分析实验室。

(4)平行样及空白样

为了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监控,本项目设臵了平行样,测试指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5

标与对应样品相同。平行样与对应样品检测结果的倍数偏差基本都在

可接受范围之内,检测结果真实可信,可用于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检

测结果见附件。

表 3-5 平行样设置情况

样品编号 HB2-8 HB2-9 倍数偏差

pH 8.91 9.04 0.99

镍 32.8 33.8 0.97

铜 22.7 24.1 0.94

锌 70.1 72.3 0.97

铅 18.7 20.7 0.90

镉 0.126 0.128 0.98

六价铬 0.112 0.122 0.92

砷 9.30 11.4 0.82

汞 0.017 0.020 0.85

样品编号 HB3-6 HB3-7 倍数偏差

pH 8.89 8.44 1.05

镍 39.0 40.3 0.97

铜 27.9 28.9 0.97

锌 84.5 86.8 0.97

铅 22.7 23.3 0.97

镉 0.110 0.142 0.77

六价铬 0.092 0.131 0.70

砷 7.90 18.1 0.44

汞 0.021 0.020 1.05

注:表中仅列出平行样有检出的指标。

为监控运输过程,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采集时都设臵了空白样品。

空白样品与采集样品保存在相同环境中,直到进入实验室。

3.3.2实验室质量控制

样品分析测试中矿(天津)岩矿检测有限公司(CMA 及 CNAS 质

量认证)完成。进样时先进空白样,确认仪器无污染后制作标准曲线,

达到精度要求再开始测样,每 20 个样品测定一个质控样,空白实验

样品并加测一个平行样,同时进行一次加标回收率测定。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6

测定重金属指标时,将仪器开机预热 30min 后开始测定,每批样

品测定 1-2 个方法空白(MB),一个样品加标回收率测定(MS),2-3

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每 10 个样品加做一个平行样(MS),对于超

限值部分,100%重复测定,验证其正确性。

3.4第二阶段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场地土壤中重金属有不同程度检出,检测结

果未超出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

住宅用地标准; VOCs 和总石油烃检测结果低于检测限;部分 SVOCs

检测指标有检出,检测结果未超标。地下水中重金属砷、锌、镍、锡

等有检出,且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D2/T 0290-2015)

中 IV 类水质标准;地下水中总石油烃、VOCs 和 SVOCs 检测结果低

于检测限。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7

4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1)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原为农业用地,现场调查

时主要依靠与原场地相关的人员回忆进行现场确认。因此,报告中描

述的场地历史情况可能与该场地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增加了场地调查的技术难度。

土壤中污染物在自然过程的作用下会发生迁移和转化,而场地上的人

为活动更会大规模的改变土壤污染物的分布,造成污染物向更大的范

围扩散。因此,从本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角度,本报告是针对本阶

段调查状况来展开分析、评估和提出建议的,如果评估后场地上有挖

掘、回填等扰动活动,可能再次改变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从而影响本

报告在应用时的准确性。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8

5结论与建议

5.1调查结论

本项目调查区域为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项目场区,

场地原为农业用地,调查评估总面积为 60496.9 平方米。项目经过第

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了解场地基本情况,推测原场地农业种植活动

及周边场地利用情况可能对场区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类型可能为

重金属类、有机农药类和总石油烃类,并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

场地环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各项指标含量均未超过北京

筛选值住宅用地标准,地下水中各指标含量也未超过对应标准。因

此,判定该场地健康风险可接受,可直接作为住宅用地进行再次规

划利用。

5.2建议

建议应加强场地管理,避免在未建设期间,受到来自场外的拆

迁土、垃圾的污染,未建设期间不宜扰动过大,建议至建设期间前

保持场地现状。

海河教育园区 02 单元 02-24 地块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

39

附录

附表 1 专家修改意见表

序号 专家意见 修改情况

1 完善现场采样信息 已补充现场采样、送检记录表,

详见表 3-2。

2 补充地块周边加油站信息 已补充,详见 2.2.7

3 完善报告质控信息 已补充,详见 3.3 质量控制

4 进一步完善报告编制 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