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 620 / 陳陳陳 陳陳 / 陳

Email :[email protected] sites.google/site/meiphoto 62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波斯帝國傳奇 ( 三 ).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 620 /. 長達 4 個世紀統治的薩珊王朝 , 國王伊嗣俟三世 ( Yazdegerd III) 於 公元 651 年在莫夫 (Merv) 被劫殺後終結了波斯帝國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份 . 伊斯蘭教取代了瑣羅亞斯教 ( 祆教 ), 各地大興土木建造清真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iphoto620/

陳美月 攝影 / 製作

長達 4 個世紀統治的薩珊王朝 , 國王伊嗣俟三世 (Yazdegerd III) 於公元 651 年在莫夫 (Merv) 被劫殺後終結了波斯帝國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份 . 伊斯蘭教取代了瑣羅亞斯教 ( 祆教 ), 各地大興土木建造清真寺 .

伊斯蘭教是世界成長最快的宗教 , 全球超逾 1/5 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 它和基督教、猶太教一樣 , 都是奉先知易卜拉欣 ( 亞伯拉罕 ) 為始祖 .

伊斯蘭教是完整且唯一的一神論信仰 , 基本神學觀念是認主學 (Tawhid), 信仰的基石就是「尊重生命的神聖不可侵犯」 .

早期的阿拉伯征服者 , 與各宗教都能和平相處 , 但伊斯蘭教卻開始出現分裂 , 其導火線源於 656 年第三任哈里發遭殺害 , 之後由阿里繼位 . 阿里在麥地那正式當選哈里發後 , 強勢的敘利亞統治者穆阿維亞不承認其王位 , 因此穆斯林之間兵戎相向 , 帝國分裂 ,661 年阿里遇刺身亡 , 穆阿維亞篡位 , 成為哈里發 .

後來擁護阿里的信徒組成「什葉派 (Shia) 」占今日穆斯林人口 1/10, 占伊朗 91%,而統治穆林斯近百年穆阿維亞的王朝 , 其追隨者則形成「遜尼派 (Sunni) 」占穆斯林人口絕大多數 .

什葉派內部分為塞德派 ( 較溫和 ) 及伊瑪目派 ( 激進及神秘 ).而伊瑪目派又細分 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目派及阿薩辛派 .阿里是什葉派中十二伊瑪目派的第一位伊瑪目 .伊瑪目代表教長 , 即人與真主的媒介 .

伊朗人對上清真寺及齋戒並不是那麼的虔誠 , 而比較傾向遵循古代祆教的典範 , 著重內在心靈歷程 . 就如波斯語所言 : 「對自己的認識 , 即是對真主的認識」 .

但對奉獻是熱誠的 , 奉獻箱隨處可見 .

純樸的伊朗 ,幾乎沒有夜生活 , 茶館和咖啡館成為每個城市主要談天說地的聚集場所 .

菲爾多西 (Ferdawsi)詩人

菲爾多西(公元 935 年—公元 1020 年 ) 伊朗偉大民族英雄詩人 ,他是個虔誠的穆斯林 , 但痛恨阿拉伯人帶來的影響 . 他花了超過 35 年的心血 ,以中古波斯語書寫 ,創作世界聞名的民族史詩《列王紀》 .《列王紀》原本是用作獻給把伊朗文化傳統復興的薩曼王子 .史詩是描寫阿拉伯人在公元 651 年入侵後 , 伊朗歷代王朝的興衰史 ; 內容兼具神話及真實的角色 ,他讓了無生氣的波斯語 , 重現了活力 .

伊朗人一直都使用自己的語言團結起來 , 並保持與外界的區別 , 且費盡心力捍衛自己的文化瑰寶 .這都因菲爾多西這位偉大的詩人 .

法斯省是波斯帝國的發源地 , 而色拉子有著『詩與玫瑰之稱』 ,法斯語 Farsi也正是現代的伊朗國語 .

薩迪陵園 ~ 薩迪 (Saadi ,1184-1292 年 )時代正是蒙古征服浪潮的全盛時期 ,他在顛沛中學習與旅行 ,他造訪麥加 14 次 ,晚年回到色拉子 ,他的詩篇洋溢著神秘主義與抒情感受 .有如這座細高石柱支撐著藍色圓頂 ,深遂而靜謐 .

薩迪有「一代文宗」美稱 ,以敘事詩集《果園》和詩文雜糅的故事集《薔薇園》而聞名於世 .

薩迪的名句:「亞當子孫皆兄弟」 ,已被聯合國採錄為闡述其宗旨的箴言 .

紐約聯合國大樓裏有一塊波斯毯 ,織著詩人薩迪的詩句:世人本來自同一身都源自同一造物主若有肢體命途坎坷其他肢體不能有安息誰對他人痛苦漠不關心就不配被稱為人

墓園美侖美奐 , 是利用坎兒井引水灌溉 ,兩旁水池清徹見底 ,花木扶疏 , 後方地下室有家傳統伊朗茶館 .

哈菲茲陵園 ~ 哈菲茲 (Hafez,1320~1389 年 ) 是他的筆名 ,意為“能熟背《古蘭經》的人 . 哈菲茲抒情詩是蘇非情詩和世俗情詩完美結合的產物 ,他被公認為波斯抒情詩的泰斗 ,素有「設拉子的夜鶯」、「冥界的喉舌」等美譽 . 在伊朗哈菲茲的詩集發行量僅次於《古蘭經》 ,至今人們仍以他的詩句來占卜吉凶 .

哈菲茲在《我已知道如此之多》一詩中寫道 :我已知道如此之多我無法再把自己稱作一位基督徒 印度教徒穆斯林 佛教徒或猶太教徒

他的另一首詩中又說 :我與每一座教堂每一座清真寺每一座廟宇每一座神殿相愛因為我知道在這些地方人們用不同的名字稱呼同一個神

蒙古人的鐵蹄踏平了伊朗高原 , 建立了王國 . 伊兒汗國 (Ilkhanate,1256–1335) 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 , 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先後征服波斯及阿拉伯建立的 . 「伊兒」是蒙古語 ,意為「從屬」 , 「伊兒汗」即

「從屬的汗」 . 最先定都於蔑刺合 ( 今伊朗的馬臘格 ), 後為大不里士和蘇坦尼葉 .蘇坦尼葉的這座古城門至今還留存著 .

1306 年奧力葉圖蘇丹 (Sultan Oljaytu) 在蘇坦尼葉 (Soltanieh) 建造一座新城 ,以取代大布里士 (Tabriz) 成為伊兒汗國新國都 .

奧力葉圖陵寢建於 1302~1312 年間 ,八角型建築物 ,頂著一座 50米高土耳其藍陶片覆蓋的圓頂 ,圓頂四周圍繞八座細長宣禮塔 .這座建築原是作為什葉派第一代及第三代伊瑪目陵寢 , 後來成為第四任君王奧力葉圖

的陵墓 .

奧力葉圖陵寢是世界最高的磚造圓頂陵墓 ,也是伊朗最古老不設扶壁雙層結構圓頂的建築 , 為伊兒汗國波斯建築表現在伊斯蘭建築中的典範之ㄧ .陵寢的傑出設計 , 學者們形容為「期待泰姬瑪哈

陵」 .

位在奧力葉圖陵寢旁西側的墓室 , 相比之下 ,令人讚嘆這位設計師的設計才華、審美觀和力學知識 .

設計師是 國王宰相

薩非王朝 (Safavid dynasty,1501-1736) 又譯薩法維王朝 , 起源自亞塞拜然名為蘇非 (Safavouej) 的教團 . 由伊斯邁爾一世 (Iamail I) 所建立 , 在歷經八個半世紀的外族統治後 , 又回歸到一個正統民族的

統治王朝 , 可與薩珊王朝相媲美 .(19 世紀的伊瑪目廣場 .)

羅德菲拉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

阿里卡普宮

伊瑪目廣場

伊斯邁爾一世 (1502-1524 年 ) 為了與奧圖曼較勁 ,欽定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教義為國教 ,也是伊朗獨宗什葉伊斯蘭的開始 .(19 世紀的羅特非拉清真寺 )

由於對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尊崇 , 為了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趨於穩固 , 什葉派感激之餘 ,宣稱薩非家族繼承穆罕默德的流派 , 阿拔斯大帝則雇用全國最傑出的建築師、工匠、雕刻家及書法家 ,打造壯

觀美麗的伊瑪目清真寺 (1612-1630 年 ) 向真主回報。 (19 世紀的伊瑪目清真寺 )

伊斯法罕從公元前 2 世紀的安息( Arsacid 又稱帕提亞 Parthia)帝國到公元 3 世紀的薩珊王( Sassani

d ) ,漸發展為重要城鎮 , 公元 7 世紀伊斯蘭教進入伊斯法罕後 , 開啟了伊斯蘭建築年代 ,至公元 10 世紀末 ,城內已遍佈多座清真寺和華麗建築物 ;直至 14 世紀被蒙古攻佔及蹂躪伊斯法罕才暫時停頓下來 .(19 世紀

的阿里卡普宮 )

伊斯法罕曾在塞爾柱王朝 (1037-1194) 作為首都之後 ,直到薩非王朝阿拔斯一世於 1598 年遷都至此 , 並與大英帝國建立商貿關係 , 重組軍隊 ,修築驛站和橋樑 ,復興藝術 ,將國勢再創巔峰 .

查揚德河蜿蜒流經伊斯法罕城 , 古橋為這個城市增添柔美的線條 .

四十柱宮 (Chehel Sotun Palace) 是接待貴賓和外國使節的地方 ,20根木柱與倒映在水中清晰的倒影渾然一體 .

Hasht Behesht Palace 意為「八個天堂」 ,有天堂入口的意思 , 位於夜鶯花園 (Nightingale Garden) 中間 , 建於 17 世紀二層樓高的建築 , 為波斯王子的居所。

費花園 Fin Garden (Bagh-e Tarikhi-ye Fin) 位於卡珊 (Kashan) 為阿拔斯一世 (Abbas I) 建於公元 1590 年 , 是現存最具古波斯風格的園林建築之一 .

美麗的花園不幸卻成為政客行兇的場地

1848 年卡扎爾王朝 (Qajar Dynasty)首相 Amir Kabir 主張推行改革 , 因侵犯了皇室、貴族的權益 , 被囚禁於 Fin Garden, 後來在裡面的浴場被行刺身亡 .

贊德王朝 (Zand Dynasty,1750-1794 年 ) 在一個各路諸侯並起紛紛稱王的朝代 ,卡里姆汗 (Karim Khan1749-1779 年 ) 選擇色拉子作為首都 , 建造一座防禦性城堡 ,贊德王朝的執政者不願自稱為沙王 , 而以攝政自居 , 所以稱這座城堡為攝政者城堡( Vakil Citadel)

攝政者城堡是皇家庭院的一部分 ,城牆高 12 米 ,四個圓形炮臺 14米高 , 其中東南角的炮臺已傾斜 .城門很小 ,門上有幅傳奇故事磁磗拼圖 . 整座城堡以熟磚砌成 ,炮塔採用凹陷方式 , 分層砌出幾何圖案裝飾 ,簡單大方 , 是贊德王朝建築藝術風格 ,這裏曾

作為監獄使用 .

城門進入眼見一座長方型水池 , 兩邊種滿果樹 , 是典型的波斯花園 ;城堡內部依季節不同建造各種房間 , 作為居住與辦公之用 , 一些木製窗櫺雕工非常細緻 .

東南角斜塔裏面這座大理石鋪成的澡堂 , 中心有座八角形噴水池 ,四周為壁龕狀的拱形搓澡按摩台 , 此外還有大型的浴池 ,豪華氣派 , 由於長時間浴池的水滲透進地層 , 影響炮樓的根基 , 因此傾斜 , 所以又稱伊朗的比薩斜塔 .

攝政者清真寺 (Vakil Mosque) 建於 1773 年與攝政者城堡同時建造 , 由卡里姆汗 (Karim Khan) 出資建造 ,寬廣的中庭伸展出一座長方形水池 ,供朝拜者淨身之用 ,寧靜的氣氛營造出肅穆莊嚴 .

寬敞的禮拜大廳 ,豎立 48根斜蛇紋石柱 ,每四根石柱共支撐一個小圓頂 , 第一排石柱紋路以順時鐘方向盤旋 , 第二排紋路以逆時鐘方向 , 表示人非聖賢 ,只有真主最完美 .

伊斯蘭教禁止崇拜偶像 , 清真寺內只有朝向麥加方向的壁龕 . 朝拜龕下地面深陷凹槽 , 表示謙卑之意 .

建於卡扎爾王朝 (Qajar Dynasty,1781-1925 年 ) 的納希爾阿莫克清真寺 (Nassir-Al-Molk Mosque ) 又稱粉紅清真寺 , 是波斯伊斯蘭世界最美麗的建築 , 以南北兩座艾萬以及兩旁祈禱室所形成的偏心長方形中庭為基礎 .

這座 19 世紀的建築精品 ,以建造者之名為寺名 ,他以七種色彩加了透明釉面的馬賽克切割拼貼的裝飾藝術 ,顯得花俏活潑 .

寬敞的祈禱大廳十二根螺旋石柱飾 ,象徵十二個伊馬目 . 繁複多樣的天花板設計及極為罕見的「五缽」式穹頂 .

華麗迷幻的七座玻璃鑲嵌彩窗 , 在晨光照拂下 ,五彩斑斕 , 在肅穆莊嚴中 , 多了些夢幻柔和氛圍 .

請續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