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 OFM.ORG.HK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 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 OFM.ORG.HK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 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
Page 2: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 OFM.ORG.HK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 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親愛的弟兄姊妹:願主賜給你們平安!

復活節到了!這是上主安排的一天(見詠117)。祂被釘於木架上,從死者中復活,之

後我們得到祂的派遣,要去宣講,及作證所發生的事(見宗10: 39-40, 42)。這就是我們的使命,要向所有人傳播這改變歷史命運的大新聞,就是耶穌在般雀比拉多手中受苦、蒙難、被埋,第三天從死者中復活,進入永生。

本年十月,教會將舉行新一屆的主教會議,本人有幸能代表總會長聯會參加。是次會

議將集中討論新福傳。讓我們先看看一些歷史:福傳是1974年主教會議討論的主題。當年,會議之父【Synod’s Father會議的成員】集中討論在現代世界的福傳。那一屆會議的結果是保祿六世的宗座勸喻《在新世界中傳福音》,二十世紀偉大的教宗文獻之一。在這文件中,特別在第二章,教宗問到:福傳到底什麼意義?答案是在這勸諭的第24段,說明那是一個複雜的進程,蘊含各樣元素:例如:「諸如革新人類、見證、清楚的宣講、內心的皈依、加入團體、接受標記及使徒工作。這些因素看來可能似乎矛盾,甚而彼此互相排斥,但事實上,它們是互助互補、相得益彰的。」

福傳繼續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內的重點項目之一。因著擔心俗世化的現象,他開創了新福傳的講法: 「新熱情、新方法,新表達」(海地1983)。在《我要給你們牧者》宗座勸諭中,他重新回到這個主題,確認新福傳需要新熱情、新方法及新語言,為了宣講及為福音作證。

本篤十六世繼續他前任者的見證,再次強調新福傳的主題:他以名為《Ubicumque et semper》的自動詔書 成立新福傳宗座委員會,為推動革新的福傳,特別在有那些有古老基督徒傳統國家內,它們正經歷漸進的俗世化及「天蝕」【eclipse of God】。所以,我們來到2012年主教會議,正如所述,會探討新福傳。所以,在這裡,是由此而來的問題:我們如何為這教會的事件準備,如何以任何方法主動地參與?

2009年的總會議邀請我們,透過言行把福音恩賜復興作為中央焦點。事實上,總會議在最後文件

《福音恩賜的報喜者》中,提醒我們「手足團體自開

始,就有自覺要宣講他們所活的福音(第7段)」,即是說:福音是團體始源的恩賜(第6段)。再者,文件提醒我們蒙召去「迎接福音,要創意地復興福音,以小弟兄姊妹福傳者身份,轉心向主,走遍世界道路(第10段)」。文件也提醒我們,前滯不前及死寂不動會使「福傳的動力癱瘓」,也許,這也是告訴我們 「一個信仰危機,影響我們中不少人(第12段)」。 不過,文件 繼 續提 醒我們,我們必 須以創意前進 (第9、11段),以及由於恩賜邏輯,必須跨越一切界限,不論是人類、文化、宗教或地理的(見第12段)。我們必須以清晰的語言說話,那考慮到我們世界的溝通符號,使我們要表達的信息易懂(第16段);必須為世界悲憫(第7段);必須考慮到我們民族的社會文化實況(第14段),好讓我們能把福音信息,在不同的光景中降生成血肉(第16段)。最後,文件重申我們要把福傳所屬的框架是如何的。況且,我們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人性的內院,即困難及危險的地區,靠近窮人,即那些最受難、受排斥的人(見指令第13號)。這是一個完整的計劃及方法;可是,讓我們繼續自問,這一切需要什麼?

我會綜合地說,新福傳需要對聖言的特別熱情。聖保祿驚訝說:「若我不傳福音,我就

有禍了!(格前9:16)」福傳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關乎我個人的。我作為基督徒或修會會士,不能沒有福傳。任何與復活主相遇或有經驗的人,都不能把這經驗保留為自己,而是他會有衝動要與其他人分享,及為他人修復成為中心焦點。所以,新福傳牽涉到的是一份強烈的經驗,那造就身份認同的經驗;新福傳覆蓋全人,也包含只以此服務的角度,作為觀點,經驗了對自我的看法及了解。這引起熱忱,及發現到在這職務中,隱藏了真正的「我」,我是什麼人,我蒙召成為什麼誰。如果人有熱忱,福傳便會以創意及想像展開,以全心奉獻及慷慨之心,在任何人生階段,甚至病痛或身體軟弱時,縱然有多少方法,無論是宗徒或隱修的生活。

最近當我探訪一位一直都在傳教區工作的兄弟時,他說,「我一直都認為我一生都是為傳教區服務。現在我已回來,因為患病,但我也發現上主召叫我,在目前狀況中,仍然要作傳教士。我盼望繼續是一個傳教士,為傳教事務及福音的傳布,把生活及痛苦奉獻。」有

Page 3: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 OFM.ORG.HK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 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

如保祿一樣,這位兄弟,發現了福傳是他的生活。在過去的年月,我發現有那麼眾多的兄弟姊妹,也有同樣的發現!為他們所有人,我不斷感謝天主。

新福傳,正如所有的傳教,都是由於一個關係而誕生的,而不單單是來自自我指涉的事實

【a self-referential fact】。為回應這新福傳的召叫,就是要讓上主召叫、征服及推動,祂帶領我們由大大小小的安全感所組成的細小世界中出來,有如許多先知一樣,把我們設置在這世界前,這世界正乞討意義,對完滿感到口渴。上主走在我們面前,很肯定地說:看哪!我正要派遣你們出去。不要害怕。我常與你們同在。在為全體手足團體服務期間,我遇過兄弟姊妹,在不同的福傳職責中,尋求自我實現,到最後體驗到深層的內裡空虛,以及強烈的浪費時間。同時,我也找到有兄弟姊妹,他們醒覺到要服從一份召叫,毫不保留地把自己交付出來,為在你們遠離的人,也向那親近的人(見弗2:17),復興了福音恩賜作為中心焦點;雖然,感到是無用的僕人,正如任何工人在上主葡萄園中一樣(見瑪20:1-16),他們都看到,上主如何使福音的種子成長及結出豐盛的果實(谷4:8)。

在新福傳中,對蒙受派遺的醒覺,不得缺乏,因為只有這樣,對福音的熱情,才能緊急地活出,正如真正的存在命令【true existential imperative】使人把整個生命,呈奉為著天主對人的熱情服務。只有發自這醒覺,加上強烈對天主的經驗,天主如何「催促」及 「命令」人要走出去,生活才會成為福傳;如此,有如方濟一樣,信徒將成為「活的福音」及「天主聖言的活詮釋」(《上主之言》83)。再一次,只有是來自對蒙受派遣,有深度的堅信,福傳再不會只是牧靈 「工程」或只是慈善舉動,而是成為實在的,懷著對他者有強烈的愛情及關心,引領他者去分享及珍惜自己所找到的(瑪13:44)。

我們要不懈地堅持:為要作一個真正的福傳者,必須有一個強烈的天主體驗。只有恆久地與

祂保持聯繫,只有當祂的說話,在我們內燃燒時,正如厄瑪烏門徒一樣,我才可以奔跑去宣講好消息(見路24:32-33)。只有當我們讓那生活的那一位找到我們,那已關上的門才會得以大大打開,無畏於任何人把肉身生命奪去,因為他們不能奪走永生(見瑪10:28)。門是關上是由於恐懼,或也許由於放棄,但將會得以打開,以新的熱情、勇氣、膽量、服從於天主而非於人(見宗4:19),我們將為祂作證,祂已受苦、死去、坐

在聖父之右、永遠活著(宗3:15)。那麼,新福傳所需要的新方法,將不會缺乏。

當我回望修會那美麗及偉大的傳教史詩時,特別在遠東或美洲地區;又當我想到那些弟兄姊妹,不論在固有文化之中或遠離自己的文化,都無倦地為福傳的職責付出;我不能不認為他們是深深愛上耶穌的人。就是這份愛情,使他們成為有如保祿一樣, 「為一切人成為一切」(格前9:22)。就是由於愛耶穌,由於一份深厚的靈修經驗,那是以個人與主相遇見稱,以及來自那產生深度及真實動力的地方,引領人去為所有弟兄姊妹的救贖而行動,及為福傳工作而作自我完全奉獻。

新福傳所需要的,是對基督懷有熱忱,也是對人懷有熱忱。兩者不能缺一。對天主有熱

忱,必須引致對眾男女有熱忱,他們都是所謂上天的兒女也是大地兒女。我感到有需要放下我們的屬神軟骨病【spiritual rickets】,是時候要從睡夢中醒來,為生命賦予意義,以及體驗救恩。是時侯要有新福傳了,由活出福音以及讓福音改造自己的心開始,正如方濟及如此眾多的兄弟姊妹一樣。

按成年人的我們,今天的年青人既沒有動力,又沒有承擔。但是年青人如何說我們呢?他們也不是說同樣的話?我相信許多年青人之中,特別年青會士,都有一份對真正靈修的渴望、敏銳、尋找新及偉大的價值;渴望真理、真摯、真誠。在年青人中,有一份對基督及對人的熱忱。我同樣相信,許多成年人中,也可這樣說。可是,與此同時,我很相信,成年及年青人中,都有使人透不過氣的現實、疲憊及因循。

我感到有迫切:要視自己為新福音的聽眾,猶如再次聽到初傳,那第一次的宣講,然後有

系統地向他人宣講。我感到有必須,要找到盼望及因由,要迅速前行(見佳二12),不被自己的腳絆倒(見佳三11),為向他人介紹這希望之路。我認為我們需要有天主在耶穌身上啟示的經驗,為了回應那些許多在尋找答案的人。這些答案,一定不只是重大的卻又活得很差的信理答案,而一定是真實好好活出來的答案。新福傳不能透過口號或別人想出來的字句。新福傳需要見證人,去傳播他們所親眼見過、聽過、觸摸過的(見若一1:1-3);新福傳需要見證人,他們不會因為害怕被拒絕,或害怕沒有效率、不夠先知性、不夠傳教性等,以至隱形或難以辨認出是門徒和傳教士,而隨波逐流於社會風氣。

Page 4: 不要害怕!去作證吧! - OFM.ORG.HK的福傳必須有強烈對天主的經驗,而且是手足團體 的行動,與平信徒、方濟家庭合作的,同時優選不合

我們需要修築引入信仰的路途,不排斥但也不把信仰的要素視為理所當然,這些要素常常

被否定,正如本篤十六世自己在信德年自動詔書中說(《信德之門》2)。教宗繼續表明:「信仰危機影響了許多人」,我們可以加一句:信仰危機也影響我們中一些人。在這光景中,我們不能讓鹽變得無味,隱藏光芒(見瑪5:13 -16)。我們既然蒙召要福傳,我們必須先讓自己接受福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視我們所身處的世俗社會,作為一個威脅,而是一個機會,一個新的阿勒約帕哥,可以宣講生活的天主,這天主為許多人仍是未知的,但卻是每一個人生命的終極、完滿、最後的意義。

那麼,活在世俗化的光景中,超越歐洲的疆界,我們如何福傳?以下是一些方法:

˙要成為天主聖言的迴響。在新福傳,我們需要與天主交談、談論天主、以及為那看似沉靜及沒有聆聽的天主發聲。

˙要有優雅的寂靜。言與靜是福傳的互補。我們中有個危險是,講論得天主太多,而聆聽得太少,向人講話得多,而聆聽他們得太少。我們害怕安靜,但安靜是必須的。我們遠離聆聽,其實比過往更重要。正如奧斯定說:天主的奧跡,是要提示的、指明的、品嚐的、享受的。所以用說話把奧跡覆蓋是沒有用的。為此,我們需要放下對天主的操控【silence

our manipulations of God】,培養更多的靜默,好能夠對天主在基督身上啟示的奧跡開放。

˙要成為有意義的圖像及見證、故事及符號。我們必須學習呈現教理內容的藝術,要用敍述及畫像

的方式。新福傳的執行人介紹他人,進入符號的世界、聖言成了敘述的世界、慶典的世界。

˙要成為喜樂的宗徒。Léon Bloy說:「喜樂是天主臨在的記號,一個不能錯誤的記號。」如果福音是好消息,那麼新福傳是以微笑進行,而不是以「聖周五」的愁眉苦臉。宗徒 提醒我們,天 主子是天主的「是」(格後1:18 f f),所以,福音的使者不能是「不」。

˙凡要開展的事,都要在手足團體中做。為每一位會士,特別是方濟會士,沒有福傳的計劃,是個人的。使人福音化的:往往都是手足團體。新福傳必須透過手足團體生活的見證。

今日的福音宣講,要在向萬民傳教及新福傳之間。不能否認信德的危機的存在。這危機有

時透過漠不關心來呈現,或把自己從信徒群體中抽離。一樣真實的是:那些自稱為不可知論者及無神論者中,也有不少是在尋找天主。這讓我們在繼續宣講福音時,既沒有恐懼,也沒有凱旋主義,卻又有希望又有力量,對祂的德能有信心;我們所宣講的這一位,又已經復活,又透過祂信息的真理,臨在於我們中間。新福傳是一個召叫:要去認識、愛慕及服務那一位,就是耶穌本人,而不是物件、連信條也不是。

復活節了!去吧!弟兄姊妹們,向近處及遠處,以新的熱情、新的方法、新的表達,為福音作見證及宣講好消息!基督已復活!是的,祂真的復活了!復活節快樂!

總會長賈伯躍弟兄

聖若瑟節羅馬2012年3月19日

www.of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