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城镇化 在西咸 2月28日,在初春的寒意 中,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一声 令下,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的陕西斗门水库项目正式拉 开帷幕。作为陕西“引汉济 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斗 门 水 库 库 区 总 面 积 10.4 平 方 公 里 ,水 库 总 库 容 4600 万立方米,建成后将解决西咸 新区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近 200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同 时还将成为西安市城西区域 的应急水源。 为了见证这一时刻,西咸 新区沣东新城下泉北村的苗健 一早就和乡亲们赶到斗门水库 建设动员会现场,看着一幅幅 水韵流动的规划展板,他激动 地说:“咱这就是个缺水的地 方,等水库建成了,咱不仅能吃 上汉江的水,还能有这么大片 面积的水面,美得很!” 引水: 引汉济渭 “解渴”国家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 察时,用一首西汉文学家司马 相如的《上林赋》,遥想“八水 绕长安”的盛景,对陕西的生 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殷切的期 望,要求陕西开展山河江坡综 合治理,为优化全国生态大格 局作出贡献。 娄勤俭省长在斗门水库建 设动员会上说,建设斗门水库,就 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 的要求对秦岭水源进行蓄储调 节,以完善关中水系、保障城乡用 水、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三秦百 姓。各有关方面一定要切实承担 起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 和党中央的关怀与厚望,回馈全 省人民的憧憬与期待。 作为未来大西安的核心区 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 点,西咸新区正处于高速发展 期,而用水是以城市郊区的比 例配置,特别是沣东新城、沣西 新城两个新城区内供水均以地 下水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 发展的需求。为解国家新区之 “渴”,陕西省将西咸新区作为 “引汉济渭”工程的受水区,引 汉江水支持新区建设。据预 测,到 2030 年,沣东、沣西两新 城的年需水量将达到1.83亿立 方米,除去地下水的供水和中 水回收利用,两个新城将通过 “ 引 汉 济 渭 ”工 程 解 决 1.24 亿 立 方米用水的缺口。 “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引汉 济渭调水在不同时间段分配给 沣东、沣西的水量不一定总与当 时的用水需求一致,分配多的时 候就需要存起来,补给分配少的 时候,这就需要建设调蓄工程来 保证供水,这也是斗门水库的首 要功能。”参与斗门水库前期工 作的水利专家、原陕西水利厅高 级工程师孙平安说。 作为饮用水源,斗门水库 还将承担西安市城西区域的应 急水源的重任。作为应急水 源,当西安市尤其是城西区域 包括高新区遇到紧急事故时, 可随时开闸放水。 护水: “洪水”进外湖, “汉水”引内湖 斗门水库选址于西咸新区 沣东新城原昆明池旧址上。在 实现就近供水的前提下,地形 条件还满足了沣河分洪和蓄滞 洪的要求。按照原来规划要 求,沣东、沣西两城段的沣河防 洪标准是按照城市郊区百年一 遇修建。而作为大西安的核心 区域,沣河成为西咸新区的城 中河,防洪标准也相应提高。 斗门水库的建设将两城的防洪 标准提至三百年一遇,成为保 障沣东、沣西两城安全的重要 措施。 “兼具水源地和防洪两个 功能,斗门水库是一座三等中 型水库。为了保证斗门水库水 源水质安全,整个水库设计采 用内外湖布局、双水源引水。 库区水面面积近10平方公里, 总 库 容 4600 万 立 方 米 ,库 周 总 长 14.76千米,相当于西安明城 墙一周。”陕西省水利厅相关负 责人介绍。 按照规划,内湖3.5平方公 里,水源来自引汉济渭输配水 工 程 南 干 线 ,形 成 2400 万 立 方 米的库容,用于向西咸新区沣 东新城、沣西新城供水,同时作 为西安市除黑河水库外的备用 水源地。外湖6.9平方公里的 外湖,水源来自沣河洪水及城 市 雨 洪 ,形 成 2200 万 立 方 米 的 库容,作为沣河的分洪蓄滞洪 区,承担防洪、水源地保护、景 观生态用水及保护古昆明池历 史遗存的任务。 有关专家表示,斗门水库 内外湖的设计用“洪水”保护 “饮用水”,在实现了供水、防 洪、生态调节等功能的同时, 也为沣东新城的城市建设节 省了大量的水源保护区用地, 为西咸新区构筑起绝佳的生 态景观,极大地提升新区的生 态文明。 用水: 洪水资源化 “激活”西安水系 作为西咸新区的基础水利 设施,斗门水库将成为西咸新 区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 环,在保障区域内供水的前提 下,也成为西安水系的一个重 要枢纽。“以往治洪都以防治为 主,斗门水库则将沣河的洪水 和雨洪留下来,变成可利用的 水 资 源 ,每 年 在 外 湖 形 成 1100 万立方米的生态补给水。这部 分水不仅能通过渗漏的形式补 还西安、咸阳地下水,如果将斗 门 水 库 与 西 安 的 沣 河、太 平 河、 皂河以及西安城区内的护城 河、汉城湖连通,将激活西安城 内的水资源。”孙平安说。 斗门水库作为西安水系的 第 一 个 平 原 水 库,在 满 足 洪 水、 防洪等基础功能之外,无疑将 对完善关中水系,实现周边水 系相通、优化西咸新区乃至西 安市的生态环境起到难以估量 的作用。 此次开建的斗门水库试验 段工程属外湖库区的一部分, 试验段库区面积0.53平方千 米,水面面积 0.47 平方千米,由 外湖试验段库区、围坝、应急引 水建筑物等组成,进一步探索 库区防渗效果和库坝区的生态 防护,为斗门水库的整体设计 和总体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有效 经验。 11 2015 3 4 日 星期三 西咸周刊 责编:耿翔 版式:李意 图编:吕文 校检:利君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按照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的要求, 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 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西咸 新区建设伊始,省委、省政府摒 弃传统城市“摊大饼”发展模 式,坚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 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现代田 园城市,按照“核心板块支撑、 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 都市农业衬托”核心理念,组团 开发建设五个相对独立的核心 板块,30-50平方公里不等,可 容 纳 30-50 万 人 ,围 绕 核 心 板 块布局若干优美小镇,同时保 留部分自然村庄,星罗棋布地 散落在城乡之间,从而形成一 个由城市核心板块(组团) 优 美 城 镇(镇) —自然村落 (村)组成的市镇体系。 三年来,新区围绕构建点 状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 系,坚 守 城 市 总 体 规 划,加 强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环 境,错位布局产业,建设优美 小镇,先进的开发建设理念正 在变为现实,坚持不懈的努力 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新区部分 交通路网建成通车,一批企业 入园落地开工,五个组团的核 心板块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城 市的局部面貌初显,各具特色 的优美小镇和以都市农业为 衬托田园风光交相辉映,逐步 形成了点状布局、组团式发展 的市镇体系。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在构建点状 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 中,西咸新区认真、扎实地迈出 了关键几步: 坚守规划,强化土地管 理。规划是立区之本,土地是 建区之要。新区建立规划与国 土部门联动机制,严格项目入 区标准,加强对新建项目、重大 项目规划方案论证审查等工 作,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 性详细规划的调整需经严格程 序审批,对违反规划的项目限 期整改或拆除。统筹管理全区 建设用地指标,各类项目用地 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 接,强化用地监督检查和土地 执法工作。 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 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推进。 “五路四桥”等主干路网建设稳 步推进,截至 2014 年底,全区 已有351公里的道路建成通 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 渭河、沣河、泾河河流治理工 程,建设唐顺陵遗址生态园林、 萧何曹参遗址园林等项目,绿 化和保护帝陵等遗址遗迹。推 行绿色建筑与综合管廊技术, 将中央雨洪系统植入城市绿 廊,建设海绵城市。 按照“资源整合、错位布 局、集群发展”的思路,产业发 展呈现新局面。依托西安国家 航空城实验区,引进航空物流、 民 航 科 技 和 半 导 体(LED)科 技 等产业,建设智慧化的第四代 国际空港城市;依托陕西科技 研发基础,引进高新技术研发 为先导、现代产业为主体的中 俄丝绸之路创新合作园区、六 村堡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科技 统筹新高地”;依托五陵塬帝陵 遗址带、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引 进四医大、惠普、汉唐帝陵旅游 设施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 化之城、健康之城”;依托沣西 信息产业园,引进以软件研发、 科技孵化、大数据、云计算、物 联网等产业,建设“科技园区升 级版”;依托泾河湾 FC1,引进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新能源新 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项 目,建设“三位一体的现代田园 城市”。 沿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水 系,初步建成泾河崇文重点镇、 卢卡风情小镇、茯茶小镇,空港 太平优美小镇、沣东镐京优美 小镇、秦汉酒庄小镇、沣西丝绸 之路风情小镇等积极推进。保 留部分村落自然风貌,因地制 宜发展经济,建设秦汉刘家沟 秦风民俗文化村、泾河双赵茯 茶产业村、空港竹范“杏枣之 乡”村等,让城镇化建设留得住 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核心板块之间布局若干 都市农业区,形成田园城市的 生态绿楔。目前,新区都市农 业初步形成了观光型、设施型、 特色型和园林型农业4大类 30余个项目。沣东农业博览 园、秦汉张裕葡萄酒庄、泾河 秦龙现代生态智能创意农业 园、泾河新城生态科技园等基 本建成,空港临空生态农业示 范园、沣西沙河现代农业园、泾 河天心庄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 进。都市农业与景观带、绿廊、 公园、湿地等共同构成了“城在 田中、园在城中”的生态田园景 观。 西咸新区构建点状布局、 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尚处 于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一些 困惑与困难。显而易见的是, “摊大饼”式发展城市,土地边 际利用效率高,城市建设成本 低,可以快速与原有城市的基 础设施相连,有效对接老城区 公共服务,但也必然带来生态 环境恶化,空气、水污染,交通 拥堵等“摊大饼”弊病。相比 较而言,点状布局、组团式发 展城市建设周期长、投入大、 见效慢,但从长远来看,其优 势更是显而易见的:限定城市 发展边界,实行核心区高密度 开发,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 业集聚发展,大量提供就业机 会,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 用地集约,提高城市土地综合 承载能力,减少资源损耗和环 境污染。实现经济、人口、资 源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 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人本理念。为此,西咸新区 将坚定不移地在新型城镇化 进程中构建点状布局、组团式 发展的市镇体系。 —新型城镇化在西咸之一 编者按 国务院在同 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 批复中明确要求西咸新 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 镇化范例。三年多来,新 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 设中积极探索,形成一些 好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 效。西咸研究院近期组 织力量对新区推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 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撰写 了《新型城镇化在西咸》 系列报告。我们相信,随 着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 逐步深入,新区新型城镇 化建设实践将不断丰富 和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 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为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 范例贡献力量。 构建点状布局 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 ■西咸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记者 王睿 这是西安水系里的第一座平原水库,也是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大胆突破:在解决区域内近200万 人饮水问题的同时,将雨洪变为资源,成为西安水系联通的重要枢纽,为陕西的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2月28日,斗门水库建设动员会现场,当地群众在展板前热 切讨论着这里即将发生的巨变。 本报记者 王睿湿地规划 内湖济西咸 外湖润西安 斗门水库:大西安水系重要枢纽 斗门水库规划图。

斗门水库:大西安水系重要枢纽新型城镇化 在西咸 2月 28日,在初春的寒意 中,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一声 令下,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新型城镇化

在西咸

2 月 28 日,在初春的寒意中,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一声令下,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 陕 西 斗 门 水 库 项 目 正 式 拉开 帷 幕 。 作 为 陕 西“ 引 汉 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斗门水库库区总面积 10.4平 方 公 里 ,水 库 总 库 容 460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解决西咸新 区 沣 东 新 城 和 沣 西 新 城 近200 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同时 还 将 成 为 西 安 市 城 西 区 域的应急水源。

为了见证这一时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下泉北村的苗健一早就和乡亲们赶到斗门水库建设动员会现场,看着一幅幅水韵流动的规划展板,他激动地 说 :“ 咱 这 就 是 个 缺 水 的 地方,等水库建成了,咱不仅能吃上汉江的水,还能有这么大片面积的水面,美得很!”

引水:引汉济渭“解渴”国家新区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陕 西 视察时,用一首西汉文学家司马相 如 的《上 林 赋》,遥 想“ 八 水绕 长 安 ”的 盛 景 ,对 陕 西 的 生态 环 境 保 护 提 出 了 殷 切 的 期望,要求陕西开展山河江坡综合治理,为优化全国生态大格局作出贡献。

娄勤俭省长在斗门水库建设动员会上说,建设斗门水库,就是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要求对秦岭水源进行蓄储调节,以完善关中水系、保障城乡用水、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三秦百姓。各有关方面一定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与厚望,回馈全省人民的憧憬与期待。

作为未来大西安的核心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咸新区正处于高速发展

期,而用水是以城市郊区的比例配置,特别是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两个新城区内供水均以地下水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解国家新区之

“渴”,陕西省将西咸新区作为“引汉济渭”工程的受水区,引汉 江 水 支 持 新 区 建 设 。 据 预

测,到 2030 年,沣东、沣西两新城的年需水量将达到 1.83 亿立方米,除去地下水的供水和中水回收利用,两个新城将通过

“引汉济渭”工程解决 1.24 亿立方米用水的缺口。

“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调水在不同时间段分配给

沣东、沣西的水量不一定总与当时的用水需求一致,分配多的时候就需要存起来,补给分配少的时候,这就需要建设调蓄工程来保证供水,这也是斗门水库的首要功能。”参与斗门水库前期工作的水利专家、原陕西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孙平安说。

作为饮用水源,斗门水库还将承担西安市城西区域的应急 水 源 的 重 任 。 作 为 应 急 水源,当西安市尤其是城西区域包括高新区遇到紧急事故时,可随时开闸放水。

护水:“洪水”进外湖,“汉水”引内湖

斗门水库选址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旧址上。在实现就近供水的前提下,地形条件还满足了沣河分洪和蓄滞洪 的 要 求 。 按 照 原 来 规 划 要求,沣东、沣西两城段的沣河防洪标准是按照城市郊区百年一遇修建。而作为大西安的核心区域,沣河成为西咸新区的城中 河 ,防 洪 标 准 也 相 应 提 高 。

斗门水库的建设将两城的防洪标准提至三百年一遇,成为保障沣东、沣西两城安全的重要措施。

“兼具水源地和防洪两个功能,斗门水库是一座三等中型水库。为了保证斗门水库水源水质安全,整个水库设计采用 内 外 湖 布 局 、双 水 源 引 水 。库区水面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总库容 4600 万立方米,库周总长 14.76 千米,相当于西安明城墙一周。”陕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规划,内湖 3.5 平方公里,水源来自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南干线,形成 2400 万立方米的库容,用于向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供水,同时作为西安市除黑河水库外的备用水源地。外湖 6.9 平方公里的外湖,水源来自沣河洪水及城市雨洪,形成 2200 万立方米的库容,作为沣河的分洪蓄滞洪区,承担防洪、水源地保护、景观生态用水及保护古昆明池历

史遗存的任务。有关专家表示,斗门水库

内 外 湖 的 设 计 用“ 洪 水 ”保 护“ 饮 用 水 ”,在 实 现 了 供 水 、防洪 、生 态 调 节 等 功 能 的 同 时 ,也 为 沣 东 新 城 的 城 市 建 设 节省了大量的水源保护区用地,为 西 咸 新 区 构 筑 起 绝 佳 的 生态景观,极大地提升新区的生态文明。

用水:洪水资源化“激活”西安水系

作为西咸新区的基础水利设施,斗门水库将成为西咸新区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在保障区域内供水的前提下,也成为西安水系的一个重要枢纽。“以往治洪都以防治为主,斗门水库则将沣河的洪水和雨洪留下来,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每年在外湖形成 1100万立方米的生态补给水。这部分水不仅能通过渗漏的形式补还西安、咸阳地下水,如果将斗门水库与西安的沣河、太平河、皂 河 以 及 西 安 城 区 内 的 护 城河、汉城湖连通,将激活西安城内的水资源。”孙平安说。

斗门水库作为西安水系的第一个平原水库,在满足洪水、防洪等基础功能之外,无疑将对完善关中水系,实现周边水系相通、优化西咸新区乃至西安市的生态环境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此次开建的斗门水库试验段工程属外湖库区的一部分,试 验 段 库 区 面 积 0.53 平 方 千米,水面面积 0.47 平方千米,由外湖试验段库区、围坝、应急引水建筑物等组成,进一步探索库区防渗效果和库坝区的生态防护,为斗门水库的整体设计和总体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有效经验。

11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西咸周刊

责编:耿翔 版式:李意 图编:吕文 校检:利君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按照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的要求,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 中 小 城 市 和 小 城 镇 合 理 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西咸新区建设伊始,省委、省政府摒弃 传 统 城 市“ 摊 大 饼 ”发 展 模式,坚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核心理念,组团开发建设五个相对独立的核心板块,30-50 平方公里不等,可容纳 30-50 万人,围绕核心板块布局若干优美小镇,同时保留部分自然村庄,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城乡之间,从而形成一个由城市核心板块(组团)——优 美 城 镇(镇)—— 自 然 村 落

(村)组成的市镇体系。三年来,新区围绕构建点

状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坚守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大 力 整 治 环

境 ,错 位 布 局 产 业 ,建 设 优 美小镇,先进的开发建设理念正在变为现实,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新区部分交通路网建成通车,一批企业入园落地开工,五个组团的核心板块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城市的局部面貌初显,各具特色的 优 美 小 镇 和 以 都 市 农 业 为衬托田园风光交相辉映,逐步形成了点状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构建点状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中,西咸新区认真、扎实地迈出了关键几步:

坚 守 规 划 ,强 化 土 地 管理。规划是立区之本,土地是建区之要。新区建立规划与国土部门联动机制,严格项目入区标准,加强对新建项目、重大项 目 规 划 方 案 论 证 审 查 等 工作,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需经严格程

序审批,对违反规划的项目限期整改或拆除。统筹管理全区建设用地指标,各类项目用地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强化用地监督检查和土地执法工作。

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推进。

“五路四桥”等主干路网建设稳步推进,截至 2014 年底,全区已 有 351 公 里 的 道 路 建 成 通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渭 河 、沣 河 、泾 河 河 流 治 理 工程,建设唐顺陵遗址生态园林、萧何曹参遗址园林等项目,绿化和保护帝陵等遗址遗迹。推行绿色建筑与综合管廊技术,将 中 央 雨 洪 系 统 植 入 城 市 绿廊,建设海绵城市。

按 照“ 资 源 整 合 、错 位 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依托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引进航空物流、民航科技和半导体(LED)科技等产业,建设智慧化的第四代

国际空港城市;依托陕西科技研发基础,引进高新技术研发为先导、现代产业为主体的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合作园区、六村堡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科技统筹新高地”;依托五陵塬帝陵遗址带、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引进四医大、惠普、汉唐帝陵旅游设施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之城、健康之城”;依托沣西信息产业园,引进以软件研发、科技孵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建设“科技园区升级版”;依托泾河湾 FC1,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项目,建设“三位一体的现代田园城市”。

沿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水系,初步建成泾河崇文重点镇、卢卡风情小镇、茯茶小镇,空港太平优美小镇、沣东镐京优美小镇、秦汉酒庄小镇、沣西丝绸之路风情小镇等积极推进。保留部分村落自然风貌,因地制

宜发展经济,建设秦汉刘家沟秦风民俗文化村、泾河双赵茯茶 产 业 村 、空 港 竹 范“ 杏 枣 之乡”村等,让城镇化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核心板块之间布局若干都市农业区,形成田园城市的生态绿楔。目前,新区都市农业初步形成了观光型、设施型、特 色 型 和 园 林 型 农 业 4 大 类30 余 个 项 目 。 沣 东 农 业 博 览园 、秦 汉 张 裕 葡 萄 酒 庄 、泾 河秦 龙 现 代 生 态 智 能 创 意 农 业园、泾河新城生态科技园等基本建成,空港临空生态农业示范园、沣西沙河现代农业园、泾河天心庄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都市农业与景观带、绿廊、公园、湿地等共同构成了“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生态田园景观。

西咸新区构建点状布局、组 团 式 发 展 的 市 镇 体 系 尚 处于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困惑与困难。显而易见的是,

“摊大饼”式发展城市,土地边际利用效率高,城市建设成本低,可以快速与原有城市的基础设施相连,有效对接老城区公共服务,但也必然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水污染,交通拥 堵 等“ 摊 大 饼 ”弊 病 。 相 比较 而 言 ,点 状 布 局 、组 团 式 发展 城 市 建 设 周 期 长 、投 入 大 、见 效 慢 ,但 从 长 远 来 看 ,其 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实行核心区高密度开 发 ,集 约 节 约 利 用 土 地 ,产业集聚发展,大量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 污 染 。 实 现 经 济 、人 口 、资源 和 环 境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真 正 实 现 城 市 让 生 活 更 美 好的人本理念。为此,西咸新区将 坚 定 不 移 地 在 新 型 城 镇 化进程中构建点状布局、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

——新型城镇化在西咸之一

编者按 国务院在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中明确要求西咸新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三年多来,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形成一些好的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西咸研究院近期组织力量对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撰写了《新型城镇化在西咸》系列报告。我们相信,随着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范例贡献力量。

构建点状布局 组团式发展的市镇体系

■西咸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记者 王睿

这是西安水系里的第一座平原水库,也是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大胆突破:在解决区域内近200万人饮水问题的同时,将雨洪变为资源,成为西安水系联通的重要枢纽,为陕西的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2月28日,斗门水库建设动员会现场,当地群众在展板前热切讨论着这里即将发生的巨变。 本报记者 王睿摄

湿地规划

内湖济西咸 外湖润西安

斗门水库:大西安水系重要枢纽

斗门水库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