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版•植字•印刷 超企印刷及傳訊有限公司 香港 新界 將軍澳 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一樓 一、本刊文章純由各界義工提供稿件,內容並不代表督印人之意見。 二、如欲轉載本刊任何文字或圖片,請事先知會本刊,並請惠寄所登書刊,以作記錄。 三、本刊歡迎投稿,賜稿請詳列姓名、地址及電話以便聯絡,屆時本刊有權刪改內容,如無聲明,稿件概不發還。 四、珍惜此刊,閱後請轉送其他人士,又或將新讀者之姓名、地址、電話及出生年份填表擲交本會,同時並請預先知會該新讀者。 五、本刊荷蒙公益金 贊助部份經費,謹此致謝。義工成員 採訪及撰稿 包括各界專業人士,如中西醫、社工、大學教授、編輯、記者、作家、詩人、漫畫家、攝影家、美容師、收藏家及退休人士等。 發行工作 –– 東區六通拳晨運人士、聖雅各福群會家長義工組、聖雅各福群會松柏會會員、個別社區熱心人士 眾 言 堂 【第五頁】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頁】 退退便最近數個月,接 連有名人離世,「光纖 之父 」高錕、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金庸 ) 和「政壇教父 」鍾士元先後撒手人寰,還有 「靚絕五台山 」的藍潔瑛,更不禁令人慨嘆 人生的唏噓。 以上幾位名人當中,曾經接觸的是「大 Sir 」鍾士元。1999 年,他退任行政會議召 集人,當時我是「大台」的實習記者,被委 派到政府總部(當時仍在中環 )採訪,還記 得在記者室內,一班「行家」十分熱鬧,有 人準備了心意卡和鮮花送給「大 Sir 」。我 初見這種大場面,又不認識一眾行家,有點 不知所措,猶幸行家總會給「大台 」幾分 面子,我這個寂寂無名的小伙 子,也有機會在心意卡上留下 小小的簽名。 雖然我從中文大學畢業, 但當我進入中大讀書時,高錕教授已從校長 崗位退下,真正了解他的故事是在他得到諾 貝爾獎後,有份參與相關採訪工作,才細讀 他的人生故事。最讓我感動的並非他的科學 成就(當然他的貢獻改變了世界),而是他與 妻子黃美芸女士相知、相愛、相伴數十載的 真摰感情。當高錕教授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 高太太對丈夫不離不棄,還積極推廣社會關 注認知障礙症,這份堅持和勇氣令人動容。 說來慚愧,雖然我喜歡讀書,幾乎甚 麼類型的書都愛看,但唯獨金庸先生膾炙人 口的武俠小說,我沒有拜讀過。朋友都說金 庸先生的小說非常精彩,尤其是描繪武林高 手對決,寫得極其生動和細緻,但我偏偏沒 有這種想像力,看見大堆文字都無法想象 出來,結果一本都沒有完整讀過。即使電視 台把小說拍攝成劇集,由於我不愛看古裝 劇,也沒有認真看過。不過自小就知道金庸 先生是極有地位和貢獻的偉人,亦十分佩服 他。 沒有人能預計生命何時來到盡頭,更 不會知道「死神 」何時會來把我們帶走,就 好像藍潔瑛一樣,近十多年飽受疾病困擾, 歷盡坎坷和痛苦,最終據報在家中暈倒失 救,告別了人生的大舞台。有人說,她的 死是一種解脫,令她不用再受折磨,但從新 聞報道得知,在藍小姐人生的最後幾年,她 已漸漸從病痛的陰霾中走出來,雖然仍未算 是晴天,但命運或許真的愛捉弄人,就在這 時帶走了她。 還是那一句,做人要活在當下, 願大家 2019 年事事如意! 最近,不同 行業的朋友碰面 時都在談論最近離世的一代武俠小說 作家金庸先生。他的作品曾經瘋魔全 球中國人,連英日韓各地,也將他的 著作翻譯,使得外國讀者也能拜讀他 的作品及收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娛樂事業 還未興旺,人們消閒便是閱讀,尤其 是充滿趣味的武俠小說,往往一看便 上了癮:連吃飯丶坐車丶甚至徹夜不 眠,也要手不釋卷的追看下去。特別 是那些武藝超群丶救人於危難的俠 義英雄故事,他們叱吒風雲的仁義道 德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崇拜仰 慕!難怪書本一出版,便賣斷市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那百變 的武打動作招式,刀光劍影和救世情 懷觸動人心,連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也 不斷拍攝轉播,老丶中丶青三代也能 欣賞!政府也於去年在沙田的歷史博 物館設立「金庸館 」,使市民能緬懷 及追憶一下他多年的傑作。 如今金庸先生乘鶴西去,就讓 他駕着祥雲跟隨一縷輕煙,向青天飛 去吧! 文:阿展媽媽 圖:珊  地 滿4,000 耆想 耆想 王浩鈞 ○○ 所思 所思 黃翠雲 阿根廷有位出色的 職業高爾夫球手,在某次 比賽中贏得了巨額獎金, 從新聞中悉知有孤兒寡婦 正在困境中,亟需一筆金 錢替孩子做手術,否則活 不過數天,油生悲憫,慷 慨地義助了這個危疾家庭。 幾日之後,有記者 告訴他,原來這是個騙 局,他上當了。 他第一反應不是憤 怒和後悔,乃是歡喜若狂 地反問記者,真的沒有孩 子重病瀕死的故事?那就 安心了,因為連日來都為 此事而掛慮不安,如今知 無其事,就釋重負了。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 過:「對不同的人來說, 世界是天堂,也是地 獄。」不同的人對同一處 境有不同的認知和感受, 就看我們從什麼角度出 發,看重什麼價值,這 是生活的態度,更是快樂 的鑰匙。 快樂與憤怒大多來 自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 境,前者非我控制,後 者卻可主導。世界上有太 多人不快樂,皆因很多行 為都以滿足個人利益和感 受作出發,把快樂的範圍 大大縮細了。要知道人生 會有太多的遺憾,最好的 補償是,能先自助,再 去助人。 話都冇咁快已經 年尾啦。記得年頭有 人話呢個戊戌年喺 一百二十年前有我地當年讀歷史又驚讀 錯又驚寫錯但係好緊要嘅戊戌政變,睇 怕都唔係幾好喎。點知年頭到年尾,久 不久就有名人去世,有啲重係比較後 生,令人覺得惋惜,好似得六七十歲嘅 林燕妮、郭炳湘、岳華。另外有好幾 個都到笑喪年齡,有啲重過咗一百歲 添,但都過唔到今年。呢,數埋有一百 歲嘅饒宗頤,一百零一嘅鍾士元,同埋 勵德邨跟佢名嘅鄔勵德,一百零五歲。 呢位前政府高官諗到起啲圓咕碌公屋, 夠晒創意。 講到對中國 人影響大嘅名人, 梗係唔少得蔡伯勵 同金庸啦,一個 96,一個 94。唔講唔 知,通勝雖然唔係佢發明,茲但係隻春 牛,同埋教人學英文嗰啲呢,就係蔡生 加落去嘅喎。當年都造福唔少農民同埋 打西人工啲人㗎! 茲不過講到造福大眾,邊個及得 上金庸呢?佢啲武俠小說咁好睇,個個 忍唔住手,結果睇得多就唔單只中文有 進步,歷史地理都學埋,兼且記得乜嘢 係義氣。唔好講郭靖楊過喬峰呢啲大俠 啦,就算係韋小寶呢個喺妓院長大嘅小 子,都最著緊江湖義氣,應承咗老友就 唔會甩底,點似得架吓啲人,見利忘 義,反口覆舌呢?我阿珍係古老人, 好懷念啲古老價值觀! 月記 月記 珍 嬸 調馬太:「你哋幫我分 析吓…… 」老友記洗耳恭 聽,馬太:「上次我同阿嫂 鬧交之後,家陣每當我情 緒低落或血糖低嗰陣,就 會諗起佢……我係咪心胸 狹窄呢?」 李姑娘:「事隔幾個 月,你仲放唔低仲嬲佢 咩? 」馬太想了想:「雖然 佢冇正式道歉,但過時過 節佢都有請我食水果,佢 敬我一尺我敬佢一丈,我 唔鍾意記仇,講真似乎冇 嬲佢囉噃……」陳伯笑笑: 「係咪把口話唔嬲,其實仲 嬲緊先?」 「我冇你諗得咁小器 囉。」馬太白他一眼,「咁 你家陣見到大嫂嗰陣,會 有乜感覺? 」馬太:「都好 有壓力咖,事關唔知佢會 唔會失驚無神又無理取鬧、 聊事鬥非,無端端鬧我咖 嘛,所以如無必要我唔會 同佢傾計咖,大家保持距 離,會覺得舒服啲……」 秦先生:「好似你咁 情況,唔知算唔算係創傷 後壓力症呢? 」馬太:「咁 係咪要去睇心理醫生? 」 胡小姐:「如果對你日常生 活冇造成太大負面影響, 可以試吓自己幫自己先, 每當你諗起大嫂,有負面 思維,叫自己放過自己, 少啲記住佢嘅過失,多啲 記住佢嘅善意。」 受歡 受歡 黃美嫦 調使使使使書屋 書屋 岑家雄 爸爸生前愛歎報紙,早 年他是「成報」的忠實讀者, 每天早晨細讀新聞,也愛留意 副刊,特別是健康專欄和漫 畫。當時資訊有限,他一直 有剪報的習慣,將有用的資訊 剪下來整齊地用剪貼本子貼 好,閒來與我分享,我至今 仍然保留了一部份資訊作紀念。 爸爸年幼在鄉下讀書雖 然不多,但從年輕時已養成 不斷追求知識的習慣。他在 三零年代隻身來港之後便開始 留意讀報,緊貼時事,從報 章上學習語文,當時的「英語 周刊」成了他的英語教科書 (今天在「互動百科 」仍可搜 尋到此刊物是商務印書局在 1929 年所 創,為促 進學生英 語方面的 學習,可 惜其後停刋 )。他的學習精神 深深地影響了我,後來我曾 在「成報」投稿寫文章,令他 老懷大慰。 爸爸的學習精神一直沒 有停止,年紀大之後他特別 着重追求健康知識,受了他 影響,現在的我也同樣愛留 意健康養生資訊,更慶幸現 時資訊比以前豐富,除了在 報章上的醫學和營養專欄外, 數碼科技讓我可以隨時隨地主 動搜尋和獲得最新的健康資 訊。 不久前中醫診所相熟的 藥劑師介紹我留意微信關於中 醫學和養生的「官方帳號」每 日推送的服務,我於是加入 了某些帳號,按時便收到最 新發送的廿四氣節資訊。現 代科技的發展令不少人浪費了 光陰在遊戲和社交網絡活動 上,但若能善用在搜尋和閱 讀,足不出戶也能增進知識, 相信爸爸一定會十分支持我延 續他的學習精神和興趣。 合家歡欣,相對樂倍添, 衹有快樂並冇憂怨, 滿堂瑞靄多拜佛慈眷, 更喜今宵,暢聚開盛宴, 良辰美景良朋共醉樽前, 一杯敬賀老者長壽百年。 餘暉 餘暉 鄧駿暉 言老 言老 邱可珍 吳之瑩 閱報 樂趣 放過自己 古老價值觀 合家歡之滿堂吉慶 同堂 同堂 何紫薇 者之歌 者之歌 調寄:漁歌晚唱 作詞:陸攀雲 李錦洪

都是迷信都是迷信 - thevoice.org.hkthevoice.org.hk/v0496/p4p5.pdf · 安心了,因為連日來都為 此事而掛慮不安,如今知 無其事,就釋重負了。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都是迷信都是迷信 - thevoice.org.hkthevoice.org.hk/v0496/p4p5.pdf · 安心了,因為連日來都為 此事而掛慮不安,如今知 無其事,就釋重負了。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

排版•植字•印刷 超企印刷及傳訊有限公司 香港 新界 將軍澳 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一樓一、本刊文章純由各界義工提供稿件,內容並不代表督印人之意見。 二、如欲轉載本刊任何文字或圖片,請事先知會本刊,並請惠寄所登書刊,以作記錄。 三、本刊歡迎投稿,賜稿請詳列姓名、地址及電話以便聯絡,屆時本刊有權刪改內容,如無聲明,稿件概不發還。 四、珍惜此刊,閱後請轉送其他人士,又或將新讀者之姓名、地址、電話及出生年份填表擲交本會,同時並請預先知會該新讀者。 五、本刊荷蒙公益金贊助部份經費,謹此致謝。義工成員 採訪及撰稿 包括各界專業人士,如中西醫、社工、大學教授、編輯、記者、作家、詩人、漫畫家、攝影家、美容師、收藏家及退休人士等。 發行工作 –– 東區六通拳晨運人士、聖雅各福群會家長義工組、聖雅各福群會松柏會會員、個別社區熱心人士

眾 言 堂【第五頁】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二○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頁】

跌倒最常發生在幼

兒和長者兩個組群中。

幼兒容易跌倒是因

為他們在發育初階,體

力和平衡力不足。

長者跌倒的原因

很多,首先可能是視

力退化,看不清路面

高低或有障礙物;加

上健康走下坡,平衡

力也開始倒退,於是容

易引致跌倒。

長者要減少跌倒的

機會,應注意以下一些

預防措施:

(一)家居的客廳和

睡房不要放置太多雜物,

以免走動時給絆倒。

(二)在客廳和浴室

安裝扶手,選用防滑的

地磚或地板,而且地面

保持乾爽。

(三)不要自行攀高

取物。(

四)出外時持

拐杖,讓步履輕鬆些。

(五)每天進行簡單

的運動,例如步行;千

萬不要以為動也不動便

減少跌倒的機會,那是

不正確的觀念。不少長

者跌倒後須動手術,康

復後行動多少受影響。

(六)長者不宜單獨

外出。相

信一生中很多

人都曾跌倒,最要緊是

努力嘗試站起來重新上

路。

最近數個月,接連有名人離世,「光纖

之父」高錕、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金庸)和「政壇教父」鍾士元先後撒手人寰,還有

「靚絕五台山」的藍潔瑛,更不禁令人慨嘆人生的唏噓。

以上幾位名人當中,曾經接觸的是「大Sir 」鍾士元。1999 年,他退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當時我是「大台」的實習記者,被委派到政府總部(當時仍在中環)採訪,還記得在記者室內,一班「行家」十分熱鬧,有人準備了心意卡和鮮花送給「大 Sir 」。我初見這種大場面,又不認識一眾行家,有點

不知所措,猶幸行家總會給「大台」幾分

面子,我這個寂寂無名的小伙子,也有機會在心意卡上留下小小的簽名。

雖然我從中文大學畢業,但當我進入中大讀書時,高錕教授已從校長崗位退下,真正了解他的故事是在他得到諾貝爾獎後,有份參與相關採訪工作,才細讀他的人生故事。最讓我感動的並非他的科學成就(當然他的貢獻改變了世界),而是他與妻子黃美芸女士相知、相愛、相伴數十載的真摰感情。當高錕教授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高太太對丈夫不離不棄,還積極推廣社會關注認知障礙症,這份堅持和勇氣令人動容。

說來慚愧,雖然我喜歡讀書,幾乎甚麼類型的書都愛看,但唯獨金庸先生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我沒有拜讀過。朋友都說金庸先生的小說非常精彩,尤其是描繪武林高手對決,寫得極其生動和細緻,但我偏偏沒

有這種想像力,看見大堆文字都無法想象出來,結果一本都沒有完整讀過。即使電視台把小說拍攝成劇集,由於我不愛看古裝劇,也沒有認真看過。不過自小就知道金庸先生是極有地位和貢獻的偉人,亦十分佩服他。

沒有人能預計生命何時來到盡頭,更不會知道「死神」何時會來把我們帶走,就好像藍潔瑛一樣,近十多年飽受疾病困擾,歷盡坎坷和痛苦,最終據報在家中暈倒失救,告別了人生的大舞台。有人說,她的死是一種解脫,令她不用再受折磨,但從新聞報道得知,在藍小姐人生的最後幾年,她已漸漸從病痛的陰霾中走出來,雖然仍未算是晴天,但命運或許真的愛捉弄人,就在這時帶走了她。

還是那一句,做人要活在當下,願大家 2019 年事事如意!

奕 琪

最近,不同行業的朋友碰面

時都在談論最近離世的一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他的作品曾經瘋魔全球中國人,連英日韓各地,也將他的著作翻譯,使得外國讀者也能拜讀他的作品及收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娛樂事業還未興旺,人們消閒便是閱讀,尤其是充滿趣味的武俠小說,往往一看便上了癮:連吃飯丶坐車丶甚至徹夜不眠,也要手不釋卷的追看下去。特別是那些武藝超群丶救人於危難的俠

義英雄故事,他們叱吒風雲的仁義道德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崇拜仰慕!難怪書本一出版,便賣斷市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那百變的武打動作招式,刀光劍影和救世情懷觸動人心,連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也不斷拍攝轉播,老丶中丶青三代也能欣賞!政府也於去年在沙田的歷史博物館設立「金庸館」,使市民能緬懷及追憶一下他多年的傑作。

如今金庸先生乘鶴西去,就讓他駕着祥雲跟隨一縷輕煙,向青天飛去吧!

相交樂相交樂◆ 文:阿展媽媽

圖:珊  地

友人很注重養

身,平時話題從沒離開

過保健產品及有關知

識。每月花在養生食品

的費用也所費不菲。由

於太沉迷及太投入,令

一些初相識的朋友,誤

以為她是保健產品的直

銷員,而老朋友看在眼

中,就感覺她像極度迷

信的「拜神婆」,只不

過所拜的非民間的滿天

神佛,而是好像很有科

學驗證的保健產品。

主要是全球人口

老化,單是美

國,每年花費

在保健品就超

過4,000

多億

美元。本來,

打理好自己的

身體,以食療

預防疾病的想

法是無可厚

非,但一旦過

份倚賴,淪為

唯一的「信仰」,始終

都是一種不健康的做

法。尤其利字當頭,

養生食品市場不斷飆

升,良莠不齊的現象已

漸漸呈現,若然大家

一面倒迷信養生食品帶

來的好處,就會不經

不覺墮入不法商人的圈

套,在金錢及身心都

可能蒙受損失,不可

不防啊。

忽發耆想忽發耆想◆ 王浩鈞

今個中秋有所感

觸,正是「人有悲歡離

合,月有陰晴圓缺」!

回想二○

六年一

次家族聚會,九嫂向我

推介一份由聖雅各福群

會出版,最長壽兼全世

界發行之長者華文讀

物︱《松栢之聲》。自此

我與它結了緣,正好補

充我和老伴晚年的精神

食糧。其後我更由讀者

變成〈眾言堂〉的一員,

感恩之至!

韶光飛逝,轉瞬

十二載。可憾者,今個

中秋九弟經歷畢生難忘

的「鼓盆之戚」、「斷絃

之痛」,過得非常鬱卒,

但願九弟早日走出陰霾

展歡顏!悲戚之餘,心

底不時懷念着這位賢嫂

子,願她主懷安息,了

却人生的生老病死苦!

賢慧的嫂子正如她的名

字「慧蓮」。

她為人觀達

真理,出淤泥而不染。

縱觀她的一生,和我們

一樣都在忙忙碌碌,緊

緊張張中度過。我們也

曾經歷喪親之痛,對於

生與死也許有不同的看

法。

孔子說過:未知

生,焉知死。也就是說

要想知道死,先要懂得

生。每個人對生命的解

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

就會完全不同。生與死,

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當

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

起途中的遺憾。只有真

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

對死亡曠達的莊

子,認為生死之間,不

過是一種形態的轉變。

那麼,你們呢?

各位老友記可有探

討這個問題的興趣?

老有所思老有所思◆ 黃翠雲

阿根廷有位出色的職業高爾夫球手,在某次比賽中贏得了巨額獎金,從新聞中悉知有孤兒寡婦正在困境中,亟需一筆金錢替孩子做手術,否則活不過數天,油生悲憫,慷慨地義助了這個危疾家庭。

幾日之後,有記者告訴他,原來這是個騙局,他上當了。

他第一反應不是憤怒和後悔,乃是歡喜若狂地反問記者,真的沒有孩子重病瀕死的故事?那就安心了,因為連日來都為此事而掛慮不安,如今知

無其事,就釋重負了。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過:「對不同的人來說,世 界 是 天 堂 , 也 是 地獄。」不同的人對同一處境有不同的認知和感受,就看我們從什麼角度出發,看重什麼價值,這是生活的態度,更是快樂的鑰匙。

快樂與憤怒大多來自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前者非我控制,後者卻可主導。世界上有太多人不快樂,皆因很多行為都以滿足個人利益和感受作出發,把快樂的範圍大大縮細了。要知道人生會有太多的遺憾,最好的補償是,能先自助,再去助人。

話都冇咁快已經年尾啦。記得年頭有人話呢個戊戌年喺

一百二十年前有我地當年讀歷史又驚讀錯又驚寫錯但係好緊要嘅戊戌政變,睇怕都唔係幾好喎。點知年頭到年尾,久不久就有名人去世,有啲重係比較後生,令人覺得惋惜,好似得六七十歲嘅林燕妮、郭炳湘、岳華。另外有好幾個都到笑喪年齡,有啲重過咗一百歲添,但都過唔到今年。呢,數埋有一百歲嘅饒宗頤,一百零一嘅鍾士元,同埋勵德邨跟佢名嘅鄔勵德,一百零五歲。呢位前政府高官諗到起啲圓咕碌公屋,夠晒創意。

講到對中國人影響大嘅名人,梗係唔少得蔡伯勵

同金庸啦,一個 96,一個 94。唔講唔知,通勝雖然唔係佢發明,茲但係隻春牛,同埋教人學英文嗰啲呢,就係蔡生加落去嘅喎。當年都造福唔少農民同埋打西人工啲人㗎!

茲不過講到造福大眾,邊個及得上金庸呢?佢啲武俠小說咁好睇,個個忍唔住手,結果睇得多就唔單只中文有進步,歷史地理都學埋,兼且記得乜嘢係義氣。唔好講郭靖楊過喬峰呢啲大俠啦,就算係韋小寶呢個喺妓院長大嘅小子,都最著緊江湖義氣,應承咗老友就唔會甩底,點似得架吓啲人,見利忘義,反口覆舌呢?我阿珍係古老人,好懷念啲古老價值觀!

珍嬸月記珍嬸月記◆ 珍 嬸

香港有兩個很受

歡迎的學界藝術比賽,

就是已有七十年歷史的

「學校朗誦節」和「學校

音樂節」,這兩個比賽

都是由非牟利組織「香

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

會」主辦的。近十年

間,每年參加朗誦節及

音樂節比賽的人數已超

過三十萬,每年分項及

分區舉行共約四千場比

賽。

這些比賽無疑提

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去

給參加者挑戰自己,

讓同學透過觀摩別人的

演出,改善自己的不

足,從而提升造詣,發

展藝術潛能。不少學校

會派發通告給家長,鼓

勵學生參加,若是團體

項目,學校會先挑選有

潛質的學生加入樂團、

合唱團或集誦隊,然後

提供訓練,裝備他們代

表學校出賽;若是個人

項目,學校通常只替學

生報名,家長要提供個

別培訓,並且負責接送

子女往返比賽場地。

我女兒過往每年

都參加,高峰期一年同

時參加團體和個人的朗

誦節及音樂節比賽,因

此我有許多機會陪伴她

出席比賽,看盡百態。

過程中做觀眾的表現不

耐煩有之,演出者表現

緊張有之,小朋友真情

流露,當賽果宣佈後,

勝出的自然喜不自禁,

落敗的一臉失望,甚至

有的哭了起來。其實藝

術比賽難免有主觀成

份,雖然有評分準則,

但評判亦有個人取向,

所以要調整比賽的心

態,莫把輸贏看得太

重,學習應有的風度和

禮儀,這些也很重要

啊!

馬太:「你哋幫我分析吓…… 」老友記洗耳恭聽,馬太:「上次我同阿嫂鬧交之後,家陣每當我情緒低落或血糖低嗰陣,就會諗起佢……我係咪心胸狹窄呢?」

李姑娘:「事隔幾個月 , 你仲放唔低仲嬲佢咩?」馬太想了想:「雖然佢冇正式道歉,但過時過節佢都有請我食水果,佢敬我一尺我敬佢一丈,我唔鍾意記仇,講真似乎冇嬲佢囉噃……」陳伯笑笑:

「係咪把口話唔嬲,其實仲嬲緊先?」

「我冇你諗得咁小器

囉。」馬太白他一眼,「咁你家陣見到大嫂嗰陣,會有乜感覺?」馬太:「都好有壓力咖,事關唔知佢會唔會失驚無神又無理取鬧、聊事鬥非,無端端鬧我咖嘛,所以如無必要我唔會同佢傾計咖,大家保持距離,會覺得舒服啲……」

秦先生:「好似你咁情況,唔知算唔算係創傷後壓力症呢?」馬太:「咁係咪要去睇心理醫生? 」胡小姐:「如果對你日常生活冇造成太大負面影響,可以試吓自己幫自己先,每當你諗起大嫂,有負面思維,叫自己放過自己,少啲記住佢嘅過失,多啲記住佢嘅善意。」

做個做個受歡迎的人受歡迎的人

◆ 黃美嫦

魯襄公二十六年,

蔡國出面調解楚國和晉國

的矛盾,蔡聲子在晉楚

之間遊說。當他離開晉

國又來到楚國的時候,

楚國令尹子木與他長談。

子木問了晉國情況之後,

又問,晉國的大夫同楚

國大夫比起來,誰更賢

明多才呢?蔡聲子的回

答明確而又出人意料:

「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

賢,皆卿材也」,但是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子木問,晉君難道

沒有重用宗族和姻親嗎?

蔡聲子說,當然有,但

算起來還是任用楚人更多

些。現在楚國經常濫用

刑罰,楚國人才逃亡到

四周的國家,成了那些

國家的主要謀士為之服

務,反過來危害楚國,

無法挽救和醫治,這就

是說楚國不能任用賢人。

楚國的人才緣何奔

晉?首先,晉國當時的

政策,

是對他國之人不論

親疏,不論貴賤,惟才

是舉,惟才是用,吸引

了一大批賢能之士甚至楚

國的王公貴胄共謀發展,

共圖霸業;其次,有才

而不知、知才而不用、

用才而不專,這是導致

楚國人才流失的重要原

因。當然,現實當中也

可能出現敵手尋機主動來

挖人才的情形,或者用

利誘的手段,或者用離

間的陰謀,比如現代間

諜戰中常見的雙重乃至多

重間諜。不管

是哪種情形,

我們都可以看出人才在競

爭中的重要價值和決定性

作用。德國人奧本海姆

出逃美國,使美國人造

出了原子彈,

從而掌握了

在二戰中取

得決定性勝

利的一張王牌。類似的

事例還可以舉出很多。

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

在商場和科技競爭之中,

一個優秀人才往往可以使

局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使掌握和使用人才的一方

佔據制高點,掌握主動

權和控制權。因此,競

爭,從某種意義上說就

是人才的競爭。也可以

毫不誇張地說,無論在

古代,還是在現代,得

人才者,得天下。

一個高效運轉、管

理有序的健康社會,應

該以人為本,為人才營

造成長的土壤,搭建成

才的舞臺,發揮各類人

才的一技之長。一個地

方能夠用好身邊的人才、

吸引外來人才,這個地

方的事業就能興旺發達,

這是晉國爭雄留給我們的

寶貴經驗。

三味書屋三味書屋◆ 岑家雄

爸爸生前愛歎報紙,早年他是「成報」的忠實讀者,每天早晨細讀新聞,也愛留意副刊,特別是健康專欄和漫畫。當時資訊有限,他一直有剪報的習慣,將有用的資訊剪下來整齊地用剪貼本子貼好,閒來與我分享,我至今仍然保留了一部份資訊作紀念。

爸爸年幼在鄉下讀書雖然不多,但從年輕時已養成不斷追求知識的習慣。他在三零年代隻身來港之後便開始留意讀報,緊貼時事,從報章上學習語文,當時的「英語周刊 」成了他的英語教科書

(今天在「互動百科」仍可搜尋到此刊物是商務印書局在

1929 年所創 , 為促進 學 生 英語 方 面 的學習 , 可惜其後停刋)。他的學習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後來我曾在「成報」投稿寫文章,令他老懷大慰。

爸爸的學習精神一直沒有停止,年紀大之後他特別着重追求健康知識,受了他影響,現在的我也同樣愛留意健康養生資訊,更慶幸現時資訊比以前豐富,除了在報章上的醫學和營養專欄外,數碼科技讓我可以隨時隨地主動搜尋和獲得最新的健康資

訊。不久前中醫診所相熟的

藥劑師介紹我留意微信關於中醫學和養生的「官方帳號」每日推送的服務,我於是加入了某些帳號,按時便收到最新發送的廿四氣節資訊。現代科技的發展令不少人浪費了光陰在遊戲和社交網絡活動上,但若能善用在搜尋和閱讀,足不出戶也能增進知識,相信爸爸一定會十分支持我延續他的學習精神和興趣。

合家歡欣,相對樂倍添,衹有快樂並冇憂怨,滿堂瑞靄多拜佛慈眷,更喜今宵,暢聚開盛宴,良辰美景良朋共醉樽前,一杯敬賀老者長壽百年。

餘暉無限好餘暉無限好◆ 鄧駿暉

愛老言老愛老言老◆ 邱可珍

◆ 吳之瑩

閱報樂趣

放過自己

古老價值觀

合家歡之滿堂吉慶

學界藝術比賽

三代同堂三代同堂◆ 何紫薇

••爸爸多年前剪存的一些健康資

訊仍歷久常新

長者之歌長者之歌調寄:漁歌晚唱作詞:陸攀雲

同心圓同心圓◆ 李錦洪

書劍丶仙鶴丶武俠泰斗

命運符號

樂 與 怒斯人之逝 聯想翩翩

跌倒

楚才晉用

都是迷信

都是迷信